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笔记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笔记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笔记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笔记整理

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例证﹛梁启超的小说届革命/王国维的悲剧思想/鸳鸯蝴蝶派/林译小

说﹜

●梁启超,晚晴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观念变革首要功臣,是本时期内重要的散文

家,他的“新文体”就足以囊括一时代,立一界碑。提出诗届革命,文届革命,小说届革命.

●―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内最有成就

●其中小说届革命声誉最著,<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小说启蒙,新民的工具作用。强调社

会功能。

●真正提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他受到康德和叔本华的影响很大。在文学观

念上,他将文学从文以载道的奴婢位置上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

●王国维对文学现代性的贡献:引进了叔本华与康德,确立了悲剧。

●林译小说的贡献:打开了现代作家的审美事业;为中国作家接受西方的文学观、价值观

打下基础;创作了迥异于中国的表现手法。《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派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小说品种有社会、

言情、历史、武侠、侦探诸种,创作量比清末大,杂志上也不在靠翻译支撑,统称鸳鸯蝴蝶派(也叫礼拜六派)是都市文化的产物。第一次提到了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徐是哀情鼻祖,是用骈文写的小说。

●“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第一章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陈独秀主编《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上海创刊,后改名《新青年》移址北京》

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陈词,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要从“肉

“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

●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

第三阶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邵钧、许地山。

“为人生”的文学宗旨。主要是针对鸳鸯蝴蝶派的旧派文学消遣,娱乐的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代表了整个五四主义除了鲁迅以外批评现实主义

文学刊物:革新了《小说月报》。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倾向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

最初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

刊物: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后期出版了《创造月刊》、《文化批判》。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推崇文学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3语丝社(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

成员: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周作人、林语堂等。

刊物:《语丝》周刊

4浅草沉钟社,浅草1922年沉钟1924。

成员:(浅草社)冯至。(沉钟)杨晦、蔡仪

刊物:《浅草》季刊、《沉钟》周刊。

“为艺术而艺术”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沉钟社,五四时期挣扎最久的社团。

5湖畔诗社(1922杭州)

成员: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等

作品:曾出版诗集《湖畔》以爱清诗闻名。

6新月社(1924北京)

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多英美留学生。

发展过程:聚餐形式---新月俱乐部---新月社

刊物:《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第4节20年代文学争论

7学衡派(1921南京)

成员:吴宓、梅光迪、

学衡派最大价值在于对五四激进主义的纠偏作用。在美国受白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

他们也击中了新文学倡导者的弱点和要害,如白话诗创作的简单化倾向,以及过多否定传统文化、传统戏曲等得偏激情绪。

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人的解放;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接受悲剧);文学的世界性

2五四文学风貌是特征是:个性主义,文体自觉,世界性

第二章20年代小说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1生平:童年家道中落

1898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接触了严复的天演论,进化论思想

1902东京弘文学院,关注科学

同年9月去仙台学医

仙台第二年幻灯片事件

1906年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先后发表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1909离开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2到南京任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不久回到北京

1918参加新青年活动,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5、1926年支持群众运动

三一八后受北洋政府通缉,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任教。

不久又受聘于中山大学

1927年抵达广州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27年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

1936年10月19号在上海逝世

2受到进化论与尼采的个性主义影响很大。

3青年时期主要是尼采思想主张:破坏偶像、要做超人、精神上无比充实的人,追求精神4中年以后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5鲁迅创作最多的时他的杂文,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是前期杂文的特点。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反封建精神是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第二节鲁迅研究概况

1冯雪峰,瞿秋白

2孤岛及延安阶段

31950-1966年鲁迅研究—陈涌

41976—1989年鲁迅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索) 严家炎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5 90年代至今鲁迅研究众生喧哗的时代代表懈志熙的《生的执着》王晓明《

无法直面的人生》汪晖的《反抗绝望》杂志《读书》

第三节《狂人日记》《阿Q正传》

1 《狂人》受果戈理同名小说和尼采的思想影响。

狂人是先知先觉者大胆利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2 思想成就:a 国民性批判(愚昧麻木精神胜利法即把现实的屈辱瞬间转化为虚幻的胜利改造国民思想

B 知识分子的启蒙悲剧

第一代知识分子孔乙己赵太爷

第二代知识分子魏连没吕伟普–鲁迅自己的反映及自我写照---“几乎无事”的悲剧

第三代知识分子《伤逝》以手记的形式

C 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

三《呐喊》与《彷徨》的艺术成就

强烈而自觉的悲剧意识

小说艺术的创新,

格局的高度不重复性

小说的白描手法

小说艺术特点:曲折冷峻(奇崛)

1小说的结构有:横切结构(孔乙己,风波)空间角度

纵向结构—时间形态

2鲁迅受外来影响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

果戈理的讽刺艺术,托尔斯泰的对本阶级的批判,契科夫—影响其体裁短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安德列耶夫的阴冷

第三章2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五四新文学革命后才出现1918--1920)

1文学主张:为人生。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比较广泛。

2代表性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

3作品: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王统照,《雪后》《微笑》

4作用: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留下思考余地,社会功利的倾斜使之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毛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审美价值,是一个尚未生熟的文学流派。

二乡土小说(1923年)

1文学主张:在“为人生”的前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客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2代表作家:鲁迅乡土小说范型的先行者,许杰、王鲁彦、许钦文、废名(开沈从文之先河)、邰静农、蹇先艾等

3代表作: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许钦文《鼻涕阿二》废名《竹林的故事》邰静农乡土小说成就很高《烛焰》《红灯》

4作用: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学整体格局也有长远影响。

乡土小说在艺术上无疑比问题小说更成熟,大多主义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注重地方风物习俗画的描绘。作者们自觉追求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三浪漫抒情小说(20年代)P55

1代表作家:郁达夫首推,郭沫若,倪贻德,叶灵凤《鸠绿媚》,陶晶孙《木屐》

2文学主张:与为人生写实派对峙,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

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象上有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独特的小说文体: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注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理,心态,因此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在创作方法上: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浪漫抒情派小说在五四时期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施托姆《莱茵胡》,屠格涅夫,卢梭《忏悔录》,

4浪漫抒情小说的根本特征:散文化和诗化倾向

5作用:五四浪漫抒情派小说以自我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重的感情投影。个性主义是他们最突出的精神印记。就艺术表现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基调上加进了现代音符,这种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小说的作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

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

A叶绍钧《倪焕之》叶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20年代最长的。

突出的艺术成就:对小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同情讽刺兼备,是她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结构多变,精于布局,结尾饶有余味的小说风格

6受华盛顿欧文、契科夫(描写小人物讽刺与同情兼备)、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卑琐人物的刻画,抹布情节精髓)影响

7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短篇小说最擅长,在童话创作上则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

8长篇小说的结构:讲故事《十日谈》,串珠子结构《儒林外史》,流浪汉结构《骆驼祥子》;网状结构《子夜》《战争与和平》;意识流结构(内心独白,心理小说);新旧约全书结构

B许地山。

1小说特点:异域色彩浓厚和传奇性;小说的宗教氛围:佛教色彩浓烈;

2代表作:《命命鸟》《缀网劳蛛》

C冰心

代表作:散文《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

2 1921年发表《超人》标志着冰心开始心理问题小说,何彬欲以“爱的哲学”战胜尼采超人式的“憎恶哲学”进一步发表了《悟》《烦闷》共同构成了冰心的“爱的三部曲”

3冰心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现代小说领域,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的文体家。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以白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方化”,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自然地渗入流利、凝练的文字之中,呈现出诗情洋溢、含蓄不露的闺秀风范,冰心体是冰心文学创作的最大成就。

第三节郁达夫(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一生平及美学来源

1日本佐藤春夫和田山花袋---私小说

2卢梭(18C)法国启蒙时代伟大的思想家---社会契约论/回归自然的命题- 对文学史上的贡献:讲真话《忏悔录》“自我袒露的道德勇气”

3屠科涅夫:“多余的人”的形象—郁达夫成为“零余者”

二郁达夫小说:《沉沦》《迟桂花》

小说思想内容:1“零余者”的感伤与悲哀

2 人道主义与爱国主义情怀

3 颓废的气息

三郁达夫小说对于欲与色的描写与“黄色文艺”“色情描写”的本质区别:(怎么理解郁达夫的颓废色彩?)

1是作者自觉得反叛封建道德,抨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的惊世骇俗之举,有力的揭穿了假学道们的把戏,使他们感到作伪的困难。

2其次,郁达夫的这类笔墨,并非张资平似的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作者以严肃的笔触,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究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深层奥秘。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所感到的“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赋予了其一定的社会意义。3作者的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生活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而求之不得的结果。

4郁达夫在描写这些总是在经历紧张的内心冲突,时有冲突而尚思克制。

四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

1自我的写真。

2感伤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4流丽,清新的文笔

第四章20年代的新诗(一)

1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

2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夏威夷游记》里提出“诗界革命”口号

3诗歌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是在五四文学革命完成的。

3胡适及初期的白话诗人彻底打破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自由体的白话诗。成为20实际中国汉语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体式上与中国古典诗歌实现全面的断裂。

A胡适《尝试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开始尝试白话文写作,摆脱了古体诗的束缚。无所依傍,开风气的作用。

B沈伊默《三弦》

4朱自清与俞平伯等1921年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

D郭沫喏《女神》为诗坛开了浪漫的新风。与女神同时出现的是湖畔诗人与小诗

5湖畔诗人(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受西湖爱情诗歌的影响,多为爱情诗歌为主。

代表人物: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湖畔诗社,

代表作品:《湖畔》,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6小诗

代表人和作品: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20C最杰出的美学家)《流云》

冯至《昨日之歌》《吹箫人的故事》---鲁迅推崇冯至的叙事诗“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作用:小诗的讲求凝练与侧重表现内心世界,在新诗的艺术探索旅程中具有桥梁的意义

7新月诗派(朱自清称格律诗派)---1926年出现于诗坛并对于新诗的发展成重大影响,新月派与新月派有联系却不等同。

代表人物:徐志摩、闻一多

刊物:《晨报副刊诗刊》

文学主张: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主义。

8流派是社团的纵深发展,有社团不一定有流派,流派是有共同的艺术追求与美学风格

9象征主义--是人类表达方式的一种伟大革命

发起人:波德莱尔。

象征分为私社象征(只有自己知道)和公众象征(别人都知道)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最初被翻译为象征主义后统称为新浪漫主义,被视为对自然主义的反动。

象征主义丰富了人类的表达方式。

10象征诗派(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

代表人物:为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超清都是有影响的的象征诗派诗人。

代表作:《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弃妇》

一、闻一多(现代杰出爱国诗人)生平及美学思想

1生平: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

2闻一多有通过哪些表现方式哪些作品表现了文化乡愁?

《太阳吟》方式:大量的中国的传统典故《忆菊》--以秋菊起兴《孤雁》--以流落失群的孤雁自比

3作品:《红烛》自由体,浪美主义色彩;《死水》格律体,新古典主义

4闻一多诗歌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国的诗歌注意意象的叠加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要强。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闻一

多留美时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之美特别敏感。

●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各

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第五章20年代的新诗(二)P94

第一节郭沫若创作道路

郭沫若

●杰出的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哲学家。

●研究甲骨文四大家之一

●历史学家(用历史唯物轮来研究)

●沫若是1919年发表新诗时用的笔名。开始阅读梁启超、章太炎的政治文章,和林

纾翻译的外国作品。庄周、屈子以及林纾的小说浓重的浪漫主义精神对他后来的文学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梁、章等人的民主主义思想,则激发他向往反清爱国民族主义。

●在1913年初到日本留学,深受王阳明哲学的影响(王阳明理论核心是“致良知”,

宋明理学的高峰。

●同时王阳明学说引到老庄,孔子哲学和印度哲学。接触泰戈尔。后又喜欢德国诗人

海涅、歌德、又由歌德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

●斯宾诺莎,主要理论泛神论:人和自然的融合是互相对话的,突出了人的价值;中

国古代人和自然的融合是自我泯灭的融合。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本原不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和自然同等的。实际上否定了超自然的神的主宰作用,其实质是无神论。泰戈尔“无神论者”

●《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地位,同时也为中

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的努力下,创造社在日本正式成立。郭沫

若是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

●郭沫若是表现自我感情的“主情主义”

第二节《女神》

●是由郭沫诺的第一部新诗集(不是新中国第一部,之前有胡适的《尝试集》,也是

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影响巨大的新诗集。

●之后读到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

●《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共分三辑。第

一辑受到惠特曼影响,第二辑受到歌德影响,第三辑受早期泰戈尔影响而创作一些清新恬淡的抒情小品。

●思想成就:1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代表作《凤凰涅槃》----菲尼克斯

的科美体(comedy)2对自我的歌唱代表作《天狗》扩张的自我3歌唱自然(动感自然)《地球,我的母亲》4破坏偶像的精神。《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晨安》●郭沫诺循着泰戈尔—歌德—斯宾诺莎—庄子的轨迹,整合出带有自己主体文化意识

的泛神论。

●女神的艺术成就:1为20世纪的文学确立了浪漫主义的样式(《女神》浪漫主义用

的方法:神话、传说、典故来自我表现,来展开想象;用庞大的诗歌形象)2女神创造了自由体诗(是区别《尝试集》最主要的特点)3女神创造了豪迈爽朗激越的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特点:情感排第一位;想象(与绝对、本体、神性而联系在一起即神秘色

彩);回归自然

●《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雷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

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展现。

第六章20年代的戏剧

1、1907年在日本东京的春柳社组织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这

是中国第一次比较完整的近代话剧演出。

2什么是爱美剧?“非营业性质“的业余话剧,反对戏剧商业化。

3田汉(20年代的戏剧创作中,成绩最丰)受象征主义的影响—梅特林克

作品《咖啡店一夜》《名优之死》《获虎之夜》

4新浪漫主义:(P107)19C末30C初,西方一现代理性哲学为美学基础,与传统

写实主义象对抗的艺术流派。

第七章20年代的散文

●1927年鲁迅《野草》的出版,标志散文的成熟。

●20年代散文勃兴的原因:大背景:北洋政府军阀混战放任的态度1五四个性

主义自我价值的追求,有利于自由写作(最根本)2中国散文传统没有被断绝

(对明代小说的继承弘扬)3异域散文的影响:兰姆(英国小品文大家)、唯

美主义散文家:文井荷丰、小泉八云(日本)

●俞平伯属于周作人“美文”一派。20年代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

●叶圣陶《未厌居习作》

●许地山《空山灵雨》

●瞿秋白《俄乡纪程》《赤都心史》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

●梁玉春《春集》《泪与笑》,受兰姆影响最深。他被称为“中国的爱丽亚”

嗜读兰姆的《伊利亚随笔》

●郭沫若《橄榄》

●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

文的内容。

第二:扩大了表现生活的愿望

第三:问题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第五:新文学运动的初期和20年代的散文都表现散文作者们深厚的学养,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成就

第六:中国古代散文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周作人朱自清(两大散文大家)

●周作人的散文观:载道(可憎)与言志(表现性灵)、平淡冲和的艺术境界、散文需要

趣味(情趣和礼趣),韵味(韵外之致)、散文史观(中国散文是继承明代的小品文)●周作人的散文历来以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提出“美文”概念。

●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其散文的最主要特点。

长于写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名篇体现了她观察细致,描写精确的特点

第三节《野草》---重点P125

●思想成就:是启蒙者悲剧情绪的象征性表现《颓败线的颤动》《影的告别》----充满paradox

(饽论)《死火》;反抗绝望的精神《过客》---独幕剧;对庸俗倾向的批判《立论》

●艺术成就:象征主义;大量运用梦境

●运用paradox最成功的聂鲁达和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和帕斯

●象征主义和象征手法的区别:手法是局部的,私人象征;主义是整体的公众的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野草》的本质是诗,是鲁迅痛苦灵魂的写照

●《野草》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又化为自己的血肉,表现出鲁

迅的开放性。

《野草》的苦闷彷徨-----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影响

深刻警策与隐晦------尼采的箴言体著作

诗情温厚柔美处-----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对罪恶的描写---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子

●《野草》对现实现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

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这显然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艺术、也是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艺术观的表现。

第八章30年代的文学思潮

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时间:1930年成立到1936年自动解散。(30年代最重要;对30年代的中国贡献很大)●刊物:成立于左联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北斗》----参考新文学流派

●目的:清算过去和确定目前文学运动的任务。

●文学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

二自觉地加强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三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四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提倡和发展。

●缺点:(政治上)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搞了不少左的政治活动;

(组织上)存在着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

(文学理论)照搬前苏联革命文学理论,忽视文学的本体特性

(文学创作)在某些作家中存在着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错位的论争”:(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

●梁实秋是针对左翼作家倡导的无产阶级文学进行论证。

●主张人学是表现人性的;是贵族的事业;是少数人的事业;文学没有阶级性。

●在阶级斗争的时代,阶级性大于人性,在和平年代,人性大于阶级性

●鲁迅认为梁实秋的文学是“矛盾而空虚的”,文学只能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同

时也反对吧文学的阶级性绝对性的倾向。《文学的阶级性》

3、30年代还有左翼作家对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的批评。

林语堂提倡张扬自我表现得“性灵文学”‘性’是一个人之性,‘灵’是指一人之‘灵魂’或‘精神’。‘性灵’既自然本性的流露。

4、梁实秋,在20,30年代人文主义文学思想(传承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师从白璧徳。文艺思想特征:援据白碧德新人文主义为学术背景,古典主义“节制”的美学追求。在他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关键概念。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概述

一、“革命+恋爱”

3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

即: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的一贯豪放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为革命者蒙上罗曼蒂克的面纱

代表作家:蒋光慈、柔石《二月》

二、“东北作家群”

概念: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

也最激烈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作品传达出作家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积攒之情。

代表人物: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五)

第一节沈从文

京派代表人,中国民族服饰的大学者,20世纪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100年来同时在海峡两岸同时被禁的了作家,除海明威外人类历史上见过杀人场面最多的作家身上流淌着含苗土等民族血液。

一、沈从文的人数经验及创作道路

1.湘西:楚文化、神巫、瑰丽神奇、酒神,浪漫主义、离骚精神

2、家乡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保留初民社会的特征(家庭、爱情);尚武不从文;

“改土归流”充满危机感和悲剧感

3、自然风光蒙眬,原生态的自然,山清水秀

二、沈从文研究

刘西渭:印象主义批评影响,“千年不磨的珠玉”中国文学的精品

夏志涛:“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全方位评价边城价值

金介甫《沈从文传记》对沈认识历程考察,造成沈的热,研究新阶段

三、沈从文的两个世界

湘西世界:神性之地、对神的崇拜(神圣性,要有敬畏;圣洁庄严,呵护;神秘,尊重)主题:人性(既有兽性又有神性)

1、梦幻湘西:《神巫之爱》《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泉》《雨后》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衰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了他保守,顽固、爱土地,而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又没,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文化的含义:生活方式(最底层);民俗典章制度(汉代形成);精神价值层面:儒与道

●《七个小矮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是沈从文为湘西的神性与世界所创造的一首挽歌。

●梦幻湘西是其创造的审美乌托邦和伦理乌托邦

●现实湘西:《丈夫》—反映现实的东西;《萧萧》注意叙事态度

●现实的湘西是四分五类的,支离破碎,古不古今不今的,他对故乡的人事包含热情。

●这些作品中的“乡下人”其道德风貌与人生形式与过去的世界紧密相连,俨然出于

原始文化环境,与他们热情、勇敢、正直、善良,德行品性纯洁高尚,合乎自然

●湘西的现代世界的喧扰和威胁:“现代“二字已经到湘西了。湘西在变化中显示出堕

落的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了,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利庸俗人生观。

B都市世界:历史与伦理,历史与审美的悖论。

●鲁迅和沈从文的共同点:都在殚精竭虑的考虑如何改造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

●20世纪最激烈的两个冲突:中西;都市与农村

●把沈从文比作“中国的福克纳”----最具有现代性的作家;福克纳是美国的南方作家

四《边城》---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

生形式’

1、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主观悲剧

2、分析悲剧形象的入手方面

A、悲剧的简述,从顺境到逆境。悲剧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这必然性不可实现性之间的冲突。

B、形成悲剧的原因(根据悲剧的类型,边城的悲剧是偶然性)

3、思想内容核心:一曲挽歌:道德、伦理

4、审美乌托邦的体现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翠翠的形象所蕴含的美学魅力,不受现代文明污染的少女

C、乌托邦:湘西神性已经解体,已经不存在

5、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没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关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定向。…他期待着将这种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

6、面的渲染与点的凸现,故事的推进与情感的浓化,画面的组接与意境的转换以及对朴拙的古语和流利的水上语言的使用,共同推动者《边城》走进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境地。《边城》是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其人性美与艺术美珠玉生辉,达到高度的一致第十章3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矛盾创作道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以及它所倡导的文学主张,与作为中坚力量的茅盾分不开,同年接管《小说月报》。

●20年代,喜欢作家:巴尔扎克、左拉、托尔斯泰,大气魄的能写出史诗的小

说家,打开了沈雁冰的视野。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原稿笔名“矛盾”可见作者矛盾的心境。

《幻灭》《动摇》----反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追求》-----最悲观;

整个作品是反应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心灵历程。

●《虹》开始显示出“亮色”---写作重要转折点。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渐成熟。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三、吴荪蒲的悲剧形象(如何分析)

1、历史必然性(美好的事物)

吴荪蒲留学欧美,了解资产阶级管理企业的一套方法,他本身有雄心、魄力、本领、手腕,有很好的基础,有严谨企业制度和很好的管理能力,希望能在自己家乡建立双桥王国,希望中国遍布他的工业,成为杰出工商业的大人物。

2、悲剧的成因

A、社会原因

a、最根本:以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本家及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的扼杀

b、军阀混战、社会黑暗,造成农村凋敝

c、其他民族资本家之间的互相残杀

B、个人及阶级原因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b、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一面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

甚至反抗,一面又和他们联手合作;一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

的局面不满,一面又依靠他们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悲剧是现实主义精神的核心,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必须要有人道主义、悲天悯人才算得上是悲剧。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悲剧的,是真善美的缺失。

四、《子夜》艺术成就

1、网状的小说结构,这是《子夜》杰出地位最核心的东西。

网状结构是由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决定,需要选择非常突出的结构布局。茅盾想学《人间喜剧》,全景式地反映30年代社会茅盾写出来。

《子夜》网状式结构恢宏、严谨。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首要的艺术特征。作品以吴荪蒲为茅盾冲突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

(矛盾:吴与赵、吴与其他资本家、吴与农民、吴与工人、吴与帝国主义与军阀、吴与家庭…)

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全部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以及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2、杰出的心理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人物潜意识的描写。

中国古代用白描、言行来表现心理。

《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的成熟。

缺点:1、赵伯韬的形象单薄2、主题(概念、意图)先行,通过演绎法3、语言相对粗糙,明显虎头蛇尾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四)

二、祥子的悲剧:1历史必然性:祥子的勤奋、朴实、讲义气,通过奋斗既无法养家糊口,也不能获得劳动工具、最后彻底没落。

2 产生原因:社会的黑暗,农村的凋敝;军阀混战;政治腐败。

3外在原因:虎妞的诱骗。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侵蚀劳动者,骗取祥子,婚姻,精神肉体给祥子很大伤害,又被刘四利用,从这一角度,她可怜,集剥夺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为一身,她给祥子一个安乐窝,又加深祥子的悲剧。

4自身原因:祥子是个体生产者,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屈辱行为,他的行为理想落后于那个时代,身上有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三、艺术成就:1一条绳结构,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主线,以祥子与其他任务的关系为负线,展开了祥子的悲剧人生。

2在人物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3鲜明的突出了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的一大成就。

(其京味还强烈的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契科夫、莫泊桑、欧亨利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总透露出“斯文”“雅谑”的“京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 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 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 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 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 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 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 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 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伊阿宋取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eg: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eg: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希绪弗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维德《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 (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 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具有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精神与情感世界相对贫乏,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成就:(1)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公元前30年)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喜剧诗人有泰伦斯《婆母》 (2)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西塞罗卢克来修《论自然》, “三大诗人”: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诗艺》(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寓教于乐) (3)白银时期:(公元17~130年)长篇小说有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小说;普鲁塔克的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卢肯的史诗《法萨利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部分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整理好的笔记 精读散文(一)社稷坛抒情(秦牧) 一、(抒情内涵)主题思想1、围绕社稷坛的特殊场所生发联想2、通过对五色土象征意义的阐发3、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和最祖国和平统一、繁荣昌盛未来的祝愿 二、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征(秦牧散文特征:文思活泼,联想丰富) 1、结构似松散、行文流水,仿佛各种意象漫不经心的随意组合,但中心突出,主题明确①起始:描述社稷坛景象②中间:对照其他名胜,突出特点,展开想象③最后: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积累起来,才有今天的人类文明,这一中心 2、内在结构①显示了较为清晰的观念框架②论证的逻辑线索 三、重知识、重趣味,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问题风格 1、知识性(学术气息)①从社稷坛、五色土→古代五行观念②比较了古印度、古希腊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 2、趣味性与知识性紧密联系(五行观念) 3、运用杂文和随笔的写法调合到抒情散文中,夹叙夹议加强谈天说地的趣味性;涉古论今投入感情, 以丰富的知识,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精读散文(二)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一、主题思想1、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叙 2、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 3、表达对“美的事物”的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4、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在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二、艺术特点1、构思看似自然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①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②四次不同场合写黄鹂,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不同侧面描写美的本质和意境 2、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主题①渲染:开头童年的回忆→神气和美丽 ②烘托:第一次抗战时见的黄鹂→声音和色彩→烘托美丽 ③白描:第二次猎鸟场景→对“老史”描写→突出灵性 ④最后两次黄鹂不同处境的对比 3、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文笔朴实、语言简洁又带感情色彩 精读散文(三)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一、主题1、通过对台湾春寒斜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 2、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子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青少年时代的大陆记忆给他带来慰藉和痛苦,相 隔25年催生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滋养了对故乡的想象 3、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传达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4、表现了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 二、结构特征(多种感觉方式展开想象,多种意向会聚于统一意境) 1、以写诗的方法写散文,以情感和意境来组织和结构文章,将多种与雨有关的意向会聚于一体抒发情感①对人民忠诚→救担架员民工牺牲生命②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借被子知是嫁妆要送回③关心同志→给“我”馒头开饭 2、写台北的春雨,交叉运用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幻想等联想和想象方式编织成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外国文学史笔记(打印)

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代希腊文学。(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1、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代表作: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外国文学笔记整理 2

一、古代文学 (1)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发展时期及主要成就? 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主要成就神话和史诗。 ②雅典奴隶制名主时期,主要成就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③希腊化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后世文学产生一定影响。 (2)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神的故事和半神的英雄的传说)和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奥德修纪》、《伊利亚特》。 (3)《荷马史诗》的突出成就? 首先,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前后共涉及了二十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史诗并没有平铺直叙、记流水帐似地记述其全过程,而是使用了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创作手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全局。《伊利昂纪》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线索,把情节高度浓缩在战争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中,而具体描写的也只是九天间发生的事情;《奥德修纪》首先描写的是奥德修斯回到故乡伊大卡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经历,同时又以帖雷马科寻父和全家团圆为线索,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样的结构布局使全诗的情节引人入胜,极富于戏剧性。 其次,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阿碦硫斯,非常骁勇并重视个人荣誉但同时有任性急躁,由于不甘心阿伽门农的欺负一怒而退出战场。赫克托耳,理智成熟,深明职责。奥德修斯,智慧勇敢,有强烈的冒险精神。 第三,史诗中蕴含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最后,史诗语言质朴,大量运用口语,丰富优美,运用荷马式的比喻。 (4)文艺理论方面,主要的作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文艺是对具体事物的摹写,而个别、具体事物仅是对理念或一般事物的不完全模仿,而文艺是不完全的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 亚里士多德,艺术的本质是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世界本身是真实的,因此作为现实之摹本的文艺也是真实的。首先提出“悲剧”的概念。 (5)维吉尔是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史诗《伊尼德》是文人史诗的代表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史诗。 (6)贺拉斯是一位杰出的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也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代表作:《诗艺》 (7)奥维德的代表作:神话诗《变形记》——神谱的形成。 (8)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 (9)《荷马史诗》三大英雄:阿喀琉斯(愤怒),赫克托耳(),奥德修斯(智慧)。 二、中世纪文学 (1)四种主要文学类型:宗教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民谣、城市文学。 1)宗教文学:《圣经》 2)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3)骑士抒情诗以普罗旺斯的《破晓歌》最为有名。 4)骑士叙事诗以《特里斯丹和依瑟》流传最广。 5)《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6)后期英雄史诗: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7)城市文学:《列那虎故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