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_孟航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_孟航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_孟航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_孟航

【经济新视野】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目标、重点、路径、政策,边疆民族地区产

业发展态势不同于东部地区,只有抓住着力点,创新产业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着重从资源环境、区位市场、体制政策等方面,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探讨,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并针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尝试提出了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的新产业发展道路,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边疆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F 0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2)10-0054-05

收稿日期:2012-08-25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后东盟自贸时代加快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0YNUHSS06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孟航,人类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访问学者(2008-2009),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1]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则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目标、重点、路径、政策,目前相关研究较多着眼东部,而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充分。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又十分紧要和迫切,边疆民族地区大多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兴边富民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沿边开发开放水平的提升等。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边疆民

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投入、消耗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没有充分考虑到投入产出间的比

例,过度开发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是一种外延型、粗放型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带动,采取内涵型、集约型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一定要求。从投入产出来说,

一方面是产业转型,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另一方面是产业升级,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减少能耗污染。从产业结构来说,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

除上述基本要求外,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也存在差异。有研究对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出通过严厉的环境管制刺激企业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调,增加科技金融投入,完善产学研利益机制等思路。[2]

这些主要基于东

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拥有较多研发经费、较强技术能力、较为集中人才优势等条件,可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参照系。虽然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较东部沿海地区还处于相对不发达状态,城镇化水平仍较低,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2年10月(第10期,总第186期)

Oct.,2012

(No.10,General No.186)

54

加之人才相对缺乏,企业集团实力还不够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以创新驱动、高技术引领、资本带动进行的产业转型升级。那么,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点在哪里?这要从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入手。

2.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态势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边疆民族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边疆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认为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由此可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所要考虑的问题作出一定分析。

首先,资源环境方面,边疆民族地区能源、矿产等资源总体相对丰富,但分布并不均衡,即便某些地方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一些地方某些产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兼顾当地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因此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何改善环境。

其次,区位市场方面。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具有双重性特点,从国内看相对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对产业发展还有一定限制;但另一方面对外靠近边界,有发展边贸的条件。从市场上说,本地市场相对较小,但外部市场却比较广阔,因此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努力拓展市场。

再次,体制政策方面,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体制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地方,缺乏能够激发地方产业活力的政策,许多地方企业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还较弱,因此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考虑如何改革体制和制定政策壮大企业实力,激发新兴产业活力。

最后,产业结构方面。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上仍然大多偏重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套路,但也有少量地方开始对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做出尝试。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受传统民族经济影响,民族经济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传统民族经济是在民族发展历史当中形成的,有一定民族特点,技术更新和一些新业态进入引起传统民族经济变化,对于许多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来说,自然引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应注意一些特殊性。

由此可见,边疆民族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主要从资源环境、区位市场、体制政策、产业结构几个方面入手。

二、资源环境: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基础

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来说既是要素,又是约束。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3]。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改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拥有丰富生物资源,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离不开农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重要方面,方式之一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进行科学管理,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一批品种优良的农产品,如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打造无公害农业产品,进行集约经营等。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如竹子、核桃、畜禽产品、茶叶、橡胶、木材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加工生产基地。当然,各地资源不同,发展重点也有所差异,有些地区可重点考虑食品加工,有些地方畜牧业比较发达则可以考虑畜牧产品加工。

2.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工业整体实力较弱,加上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展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导致企业停产;由于市场疲软出现产能过剩;建立在原有丰富矿产资源之上的企业,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无法继续进行需要转产,或因工艺水平不高,难以对贫矿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可见,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业存在一定落后产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指出“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措施。边疆民族地区即便通过大量勘查找到新的富集资源,开发中仍要采取科学态度,如工矿企业可以考虑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达到“一矿一企”。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意义在于激发企业活力,通过技术改造,改变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等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一些生态脆弱的地方更应强调环境保护。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

55

“绿色”、“低碳”的要求,实现“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4]。在原有产业当中进行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是一种思路,直接发展环保型产业也是一种思路,如清洁能源产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体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可以考虑利用边疆民族地区较为丰富的水利资源、风能进行水电、风电开发,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4.强化资源整合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都是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基础,但由于边疆民族地区面积较广,而这些资源分布又相对分散,故此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就要从资源整合入手考虑问题。从资源整合方式看,一是进行资源集成,即根据景点分布和交通条件形成若干旅游区域和重点景区;二是用文化来贯穿统领各种资源,使原来单一的旅游业逐渐发展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如以民族文化为重点,培育民族节庆、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歌舞、民族工艺品、特色饮食等品牌,围绕外来游客群体的文化消费构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另外,还可以采取项目带动方式,把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风情资源相结合,把文化体验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休闲、娱乐、度假、探险等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区位市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区位和市场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需转换思维,既要看到区位市场方面的不利因素,也要善于看到其中的优势,特别是能够抓住这种优势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和进行对内对外各种层次的经济合作。

1.以区位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区位,表示一个地区的位置和与外部的空间联系。区位不仅和地理环境、资源紧密相关,还影响着交通、市场等。从国内看,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深处内陆,远离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但换个角度看,凭借国家开放口岸和出入境通道,却又是沿边开放的前沿地带。十二五规划在“加快沿边开放”部分指出“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把新疆建成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3]。在一系列机遇出现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可利用区位优势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跨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外向型产业,如与境外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合作;利用口岸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国际性的物流业,建立采购、运输、仓储服务体系,完善大宗商品配送体系。此外,也可利用区位优势建设一些外向型产业基地和为某些产业发展服务的特色商贸城。

2.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通过流通中商品供需关系可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繁荣反映社会需求旺盛,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导向指引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优势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向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向转型升级。边疆民族地区有发展边境贸易的需求和条件,如通过边民互市能够满足中外双方边民进行商品交换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沿边开放水平的提高,边境贸易发展很快,大力发展与边境贸易相关的产业,可以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在边疆民族地区加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建材有着广阔市场,可以考虑发展面向周边地区的建材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加工。边疆民族地区有着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需求,涉及到餐饮、服装、日用品、工艺民品、医药等产业,在对这些产业进行扶持之外,也可以考虑使之转型升级扩大市场,可以将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开发成为相应的旅游和文化商品。

3.以经济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区位优势和市场导向,加强经济合作,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按照合作的范围和对象,边疆民族地区可以把经济合作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国内区域性经济合作,主要是围绕自身所在的邻近地区展开,如规划边境经济合作区,以项目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国内跨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指超越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从本省区内距离较远的其它州市到外省区,都可纳入跨区域的范畴。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较典型的是通过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促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跨境经济合作,主要是指边疆民族地区与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展开,以人员、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实现产业合作。

四、体制政策: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保障

体制和政策的配合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是一

56

种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进行以下方面工作。

1.进行配套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陈旧的体制对产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也限制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套体制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对农村粮食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农垦体制等进行改革,完善土地、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等;为了能够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对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所有制形式进行转变,激发企业活力,对一些企业实行兼并重组。随着近些年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注意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2.做好各种服务,出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应政策

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也是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的,如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完善各种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会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广告、策划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另外,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好规划,提出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措施等,还需要出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应政策,在土地、税收、投融资等方面对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

3.组建专业组织,利用合作形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程度还不高,农村人口还较多,农业比重还较大,特别要注意涉农产业转型升级。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这给涉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若干思路,可考虑重点扶持一批产业专业村,建立农产品基地;组织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协会,成立产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信息,负责产品储藏、加工、运输、购销等方面管理,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使经营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与原料提供商、产品销售商进行沟通,使得单个农户更容易利用市场,实现零星生产和产品收购与外部市场对接,起到以组织兴产业,以产业活经济,为群众服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

4.鼓励模式创新,引导民间力量参与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非单一模式,政府应鼓励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并且引导民间力量参与进来。不同产业可以采取不同模式。一些产业可以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投入资金并负责技术培训,社员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另一些产业则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及“公司投入、租地反包”模式,通过公司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工作,并及时抓住市场信息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5.积极招商引资,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

招商引资是借助外部资金发展本地经济社会的途径。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根据要发展的产业门类设计若干重点项目,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不仅可促进本地原有产业升级,而且可培育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中,可按照产业门类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即各部门分别提出项目,进行招商,一旦项目落户便形成统一服务,这种方式容易从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出发进行。另外,招商引资也要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也可以作为促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但要注意合理确定产业承接的重点,有所选择,吸引那些适合本地发展、符合节能环保等要求的产业类型。

五、产业结构: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转型升级当中的主攻方向。各地方产业发展侧重点不同,故此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异。边疆民族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既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为重点,又要注意其中的特殊性。

1.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

首先,边疆民族地区大多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同时,适度发展以吸纳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能过高地盲目追求发展高精尖产业。其次,边疆民族地区许多地方作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艰巨,从区域分工角度看,应优先选择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不适合发展那些能耗较大、污染程度高的工业门类。再者,边疆民族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考虑到民族经济的转型,较理想的办法不是把民族传统产业丢掉,完全发展新产业,而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增

57

[1]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光明日报,2010-10-28(1).[2]

王忠宏.关于促进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发

展观察,201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1).

[4]

苗圩.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J].求是,2012,(3).

[责任编校:唐鑫]

参考文献加新内容,使之转型升级,如过去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家庭副业,经过引导,可以向现代工业、服务业转变。最后,边疆民族地区靠近边境,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沟通内外的通道,具有发展出口加工、商贸等的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可适度增加外向型产业比例。

2.以新的产业发展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传统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欠发达地区应避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或者说先污染、后治理的产业发展道路,可以走一条以第三产业为驱动力,与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形成互动的新产业发展道路。

十二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边疆民族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反过来扩大招商引资渠道,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条新产业发展道路特点之一是以文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

农业方面,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休闲农业等。乡村文化产业能够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如把传统茶种植业打造成茶文化产业,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也突出了茶文化本身的特点。农业部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工业方面,在进行基本生产基础上发展文化工业。比如在轻工业当中的玩具制造、服装产业等都可以转化成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一些矿山、水电站、

工厂等可以发展工业文化体验和工业旅游,在建筑业当中的房地产业,可以开发文化地产、旅游地产等。

商业方面,在进行传统商贸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商业。过去一些传统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可以逐渐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发成融合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使之成为新的地方文化体验区和

旅游景点。

由此一方面能够促进农、工、商、旅、文一体化,以竹产业为例,可以发展竹林观光休闲(旅游)、竹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带动竹子种植(农业)、竹产品加工(工业)、竹子商贸(商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民族经济的继承和创新,如民族传统手工业当中的工艺品制造,一旦进行合理的文化包装就能够成为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

边疆民族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当中,通过这条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可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六、结语: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能源等,又需要和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方式等密切联系起来。边疆民族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可采取和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不同的路径。本文所论着重从资源环境、区位市场、体制政策、产业结构几个方面,还可以从企业培育、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边疆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需要放在整个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来考虑。通过对边

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条针对欠发达地区的新产业发展道路。通过文化提升是采用新的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并且是建立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条道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既避免了传统工业化道路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病,减少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充分考虑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如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民族经济的转型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实践,其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创新尝试。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尝试通过创新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58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 一、加强学习是广大干部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我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转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本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学习能力日益成为生存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培训成适应科学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的重大抉择,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放弃学习就放弃了明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广东“坚持不懈,先行一步,真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二者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存的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增长、也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体现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历历史使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予的“洗牌”良机,也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是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向全党全国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的是发展质量,而不是GDP数字。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经济增长是指产出数量上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重大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复杂得多。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

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复杂得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转变。更强调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单一点说,就是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十七大又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内涵,摈弃了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纳了经济结构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规律 [论文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对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1.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以耗竭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沉重代价的,造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而言的。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然会成为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最便宜的“加工工厂”或“生产车间”。这就必然带来投资、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而这些又必然带动消耗高、排放多的投资品生产的扩张及其投资扩张。加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又必然主要依靠附加值底而占地多、消耗多、排放多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因此,单纯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必须从本源上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对解决深层次矛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惬意的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区域已不适宜人类生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定更全面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方针。因此,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我们党的发展观,是从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高度出发,总结我党执政经验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的有意成果,而得出的科学理论。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题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资源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及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重大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节能减排被视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迫切任务,这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诺承担的重大责任。在高考备考中这一关系人类长远发展的课题是我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点击时政·学会获取解读信息】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4月28日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2.2008年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3.2009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强调,要把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5.2009年1月4日,温家宝在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6.200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会议在强调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 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一、【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⒈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⒊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⒋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北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清华大学,2010年6月15日上午)会议论文(有修改)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绝大部分政府政策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英国和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中国需要效仿美国19世纪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企业、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实施内部改善等为核心的内需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对我国过去15年奉行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彻底的批判。为了扭转依附型国家和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向“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转型。目前在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如下措施: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通过直接干预统筹对外贸易,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卡特尔(即价格联盟);回购外资企业;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撤消政府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坚决把跨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排除在自主创新支持之列。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经济大变革,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中国“后危机时代”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传统思维,我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缺乏研究。为了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本文首先讨论了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批判。深刻认识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前提。最后,本文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建议。 一、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外国直接投资和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危机,但这些措施的绝大多数部分都值得商榷。首先,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为未来的城市化埋下严重的隐患,得不偿失。其次,政府重新恢复出口退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缓和危机的做法,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在依附美元霸权的殖民地经济而推迟发展模式的转型。1[①]再次,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恶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版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 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 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 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第一,更 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下)答案96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下)试卷96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韩保江教授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2、农业不稳,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很大的阻力。 正确 错误 3、要稳定农业,就必须稳定农村;要稳定农村,就必须关心农民的问题。 正确 错误 4、我国农副产品价格偏低,而出售给农村的工业品价格偏高,这样的交换剥夺了应该属于农民的经济利益。 正确 错误 5、尽管我国现在逐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总体上还是偏低的,没有反映中国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 正确 错误 6、知识密集型产业获得的附加值很多,但环境成本代价很少。 正确 错误 7、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附加值不多,但是代价很大。 正确

错误 8、我国的产业调整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符合产业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符合市场的需求。 正确 错误 9、在我们产业结构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比重最小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正确 错误 10、韩保江教授指出,中国的发展趋势只能是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加大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这也需要我们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的提高。 正确 错误 11、现在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 正确 错误 12、现在发达国家的企业或大的跨国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 正确 错误 13、韩保江教授指出,只有围绕企业、围绕市场创新的技术,才是实用技术、才是能够造福人类的技术。 正确 错误 14、韩保江教授指出,如果不把利益关系协调好,发展方式就很难实现根本的转变。 正确 错误 15、宏观调控政策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整体的指导政策,为了体现权威性和公平性,不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用差别性的调控政策。 正确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