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理学课后练习导出

植物生理学课后练习导出

植物生理学课后练习导出
植物生理学课后练习导出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一、选择题

1、萜类的种类是根据()数目来定。

A、异戊二烯

B、异戊丁烯

C、丙烯

2、倍半萜含有()异戊二烯单位。

A、一个半

B、三个

C、六个

3、生物碱分子中含有(),因而具有碱性。

A、氧环

B、碱环

C、一个含N的环

4、下列物质组合当中,()属于次级产物。

A、脂肪和生物碱

B、生物碱和萜类

C、蛋白质和脂肪

5、下列物质中属于倍半萜的是()。

A、法呢醇

B、柠檬酸

C、橡胶

6、大多数植物酚类的生物合成都是从()开始。

A、乙醛酸

B、苯丙氨酸

C、丙酮酸

7、下列物质中,()的生物合成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起点。

A、木质素

B、花青素

C、生物碱

8、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杂环是()。

A、含氧杂环

B、含氮杂环

C、含硫杂环

二、是非题

1、萜类种类是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因此可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2、橡胶是多萜类高分子化合物,它是橡胶树的乳汁的主要成分。()

3、柠檬酸和樟脑属于双萜类化合物。()

4、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始起物是异戊二烯。()

5、PAL是形成酚类的一个重要调节酶。()

6、木质素是简单酚类的醇衍生物的聚合物,其成分因植物种类而异。()

7、胡萝卜和叶黄素属于四萜类化合物。()

8、萜类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3-PGA/丙酮酸途径。()

9.花色素苷的C环部位3连接有糖。()

三、问答题

1、萜类分类依据是什么?生物合成途径如何?

2、植物体中木质素是怎样形成的?

3、植物体内存在的重要类萜有什么生理意义?

4.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何?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B

7、A

8、B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问答题

1、萜类是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进行分类的,可分为以下种类: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其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

2、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苯丙氨酸为起点的。首先,苯丙氨酸转变为桂皮酸,桂皮酸又转变为4-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5-羟基阿魏酸和芥子酸,它们分别与CoA结合,相应地被催化为高能CoA硫脂衍生物,进一步被还原为相应的醛,再被脱氢酶还原为相应的醇,即4-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木质素是上述3种不同木质醇单体(monolignols)的聚合物,它们可能在过氧化物酶和漆酶作用下,再氧化聚合作用生成木质素。

3、(1)挥发油,多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它能使植物引诱昆虫传粉,或防止动物的侵袭。

(2)固醇,是三萜类的衍生物,是质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与昆虫脱皮有关的植物脱皮激素的成分。

(3)类胡萝卜素是四萜的衍生物,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常能决定花、叶和果实的颜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4)橡胶是最有名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由1500-15000 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橡胶由橡胶树的乳汁管流出,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如封闭伤口和防御食草动物取食等。

(5)红豆杉醇是双萜类化合物,是强烈的抗癌药物。

4.萜类的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两者都形成异戊烯二磷酸(IPP),然后进一步合成萜类。

甲羟戊酸途径是以3个乙酰CoA分子为原料,形成甲羟戊酸,再经过焦磷酸化、脱羧化和脱水等过程,就形成IPP。

甲基赤藓醇途径是由糖酵解或C4途径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甲基赤藓醇磷酸,然后形成二甲丙烯二磷酸(DMAPP)。

IPP和DMAPP是异构体。首先是IPP和DMAPP结合为牻牛儿基焦磷酸(GPP),成为单萜的前身;GPP又会与另一个IPP分子结合,形成法呢基焦磷酸(FPP),成为倍半萜和三萜的前身;同样,FPP又会与另一个IPP分子结合,形成牻牛儿牻牛儿基焦磷酸(GGPP),它是二萜和四萜的前身;最后,FPP和GGPP就聚合为多萜。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选择题

1、属于体内信号的是()。

A、温度

B、水分C激素D、气体

2、不作为第二信使的是()。

A、钙离子

B、cAMP

C、DAG

D、ATP

3、不属于细胞外受体的是()。

A、离子通道连接受体

B、G蛋白连接受体

C、酶连受体

D、细胞核上的受体

4、不参与细胞“双信号系统”的组分是()。

A、DAG

B、IP3

C、PLC

D、MAPK

5、不属于蛋白激酶的是()。

A、CDPK

B、MAPK

C、RLK

D、CaM

6、以下哪个()不是物理信号。

A、光

B、电

C、触摸

D、病原菌

7、CaM是()蛋白。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强碱性

8、Ligand是()信号。

A、物理

B、电

C、化学

D、胁迫

9、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经过跨膜信号转换。

A、生长激素

B、甾类激素

C、CaM

D、多肽

10、以下哪种细胞器()不属于胞内钙库。

A、液泡

B、内质网

C、线粒体

D、细胞核

二、是非题

1、植物细胞中不具有G蛋白连接受体。()

2、G蛋白具有放大信号作用。()

3、受刺激后胞质的钙离子浓度会出现短暂的明显下降。()

4、二元组分系统仅存在于原核生物。()

5、钙调素(CaM)是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

6、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7、植物细胞壁中的CaM促进细胞增殖、花粉管萌发和细胞壁伸长。()

8、类受体蛋白激酶是细胞表面受体。()

9、CDPK具有类似CaM结构域。()

10、Ca2+泵的作用不需要能量。()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做细胞信号转导,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2、跨膜信号转换的意义是什么?需要什么来实现?

一、选择题

1、C

2、D

3、D

4、D

5、D

6、D

7、A

8、C

9、B 10、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三、问答题

1、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耦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可以大致分为4个步骤:(1)信号分子与表面受体的结合;(2)跨膜信号转换;(3)在细胞内通过信号网络进行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4)引起生理生化或形态的变化。

2、细胞外的信号大多数无法通过细胞膜,需要通过膜上的受体将信号传入细胞内部,这个过程就叫做跨膜信号转换。跨膜信号转换的意义就是使细胞内部获得胞外信号的信息,进一步通过胞内信号转导网络对外部信号刺激做出反应。可以认为,跨膜信号转换是信号转导的一个中继站,将不能跨过细胞膜的外部信息转告到细胞内。跨膜信号转换需要(1)胞外信号与膜上受体的结合;(2)膜上受体进行信号转换,例如G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自身的活化与非活化状态循环来传递胞外信号,就好比膜上信号转换的分子开关;(3)受体下游的组分,例如G蛋白可以使下游组分的蛋白磷酸化而激活下游组分分子,开启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运行而达到传递、放大与整合信号的作用,最终导致生理生化与形态的反应。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

(一)选择题

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A、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两者的生物活性不同

C、两者的合成方式不同

D、两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2、吲哚乙酸氧化酶需要()作为辅助因子。

A、二元酚

B、锰离子

C、亚铁离子

D、锌离子

3、下列各种酶中,仅有()不参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生物合成。

A、色氨酸转氨酶

B、吲哚乙酸氧化酶

C、吲哚乙醛氧化酶

D、腈水解酶

4、生长素作用的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的受体存在于()上。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质膜

D、线粒体膜

5、生长素促进枝条切段根原基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细胞伸长

B、刺激细胞分裂

C、引起细胞分化

D、促进物质运输

6、维管植物中,()常常是单方向运输的。

A、生长组织里的生长素

B、导管组织中的矿质元素

C、筛管中的蔗糖

D、胚乳中水解的淀粉

7、下列物质中,除()外均为天然的细胞分裂素。

A、玉米素

B、异戊烯基腺苷

C、二氢玉米素

D、苄基腺嘌呤

8、下面属于天然的细胞分裂素是()。

A、激动素

B、玉米素

C、6—BA

9、脱落酸、赤霉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是由()单位构成的。

A、异戊二烯

B、氨基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甲瓦龙酸

10、在下列植物激素中,()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和花脱落及衰老。

A、生长素

B、乙烯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11、()对乙烯的生物合成起促进作用。

A、Co2+

B、缺氧

C、解耦联剂

D、O2

12、在以下叙述中,仅()是没有实验根据的。

A、乙烯促进鲜果的成熟,也促进叶片的脱落

B、乙烯抑制根的生长,却刺激不定根的形成

C、乙烯促进光合磷酸化

D、乙烯增加膜的透性

13、在以下叙述中,仅()是正确的。

A、tRNA分子中不含有细胞分裂素

B、细胞分裂素本身就是tRNA的组成部分

C、mRNA分子中含有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D、RNA和DNA中都含有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14、ABA生物合成的前体分子是()。

A、异戊烯焦磷酸

B、葡萄糖酯

C、二氢红花菜豆酸

D、红花菜豆酸

15、下列叙述中,仅()是没有实验根据的。

A、脱落酸调节气孔的开关

B.脱落酸与植物休眠活动有关

C.脱落酸抑制GA诱导的大麦糊粉层中a-淀粉酶的合成

D.脱落酸促进花粉管的生长

(二)是非题

1、所有的植物激素都可以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2、激动素是最先发现的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3、赤霉素在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了存在于糊粉层内的a-淀粉酶。()

4、极性运输是生长素的唯一运输方式。()

5、赤霉素可以在体内向各方向运输。()

6、伤流液分析为根尖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场所提供了证据。()

7、脱落酸和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

8、乙烯和生长素的前体分子都是氨基酸。()

9、当植物缺水时,叶片内ABA含量急剧下降。()

10、植物的根、茎、芽3种器官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

11、乙烯能诱导雄花的形成。()

12、IAA能诱导雄花的形成。()

13、ABA能诱导气孔的开放。()

14、植物受伤时,乙烯含量会增高。()

15、ABA带有羧基,故呈酸性。()

16、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位于细胞核内。()

(三)问答题

1、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水平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

2、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有哪些途径?

3、植物体内乙烯是怎样合成的?

4、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是怎样合成的?

5、高等植物的ABA是怎样合成的?

6、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理是怎样的?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B

6、A

7、D

8、B

9、A 10、B 11、D 12、C 13、B 14、

A 15、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6、×

(三)问答题

1、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水平是通过生物合成、生物降解、运输、结合和区域化(贮

存在IAA库)等途径来调节的。

2、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有4条途径:(1)吲哚-3丙酮酸途径。由Trp→IPA→IAld→IAA。(2)色胺途径。由Trp→TAM→IAld→IAA。(3)吲哚乙晴途径。Trp→

吲哚-3-乙醛肟→IAN→IAA。(4)吲哚乙酰胺途径。Trp→IAM→IAA

3、

4、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

①由tRNA水解产生途径。

②从头直接合成途径。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素是从头直接合成的。它的关键反应是在△2-异戊烯基转移酶(2-iPT)(亦称细胞分裂素合酶)催化下,把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和

腺苷-5'-磷酸(AMP)缩合为异戊烯基腺苷-5' -一磷酸盐[9R-5'P]iP,[9R-5'P]iP是各种天然细胞分裂素的前身。它迅速进一步去磷酸化,脱去核糖,形成异戊烯基嘌呤(iP),最后在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玉米素。另一方面,[9R-5'P]iP也会羟基化,直接形成玉米素核苷酸[9R-5'P]Z,再去磷酸化、去核糖,最后也形成玉米素。

5、ABA的生物合成途径是:

6、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可用Goldsmith 提出的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去解释。

这个学说的要点是:植物形态学上端的细胞的基部有IAA-输出载体,细胞中的IAA-首先由输出载体载到细胞壁,IAA-与H+结合成IAAH,IAAH再通过下一个细胞

的顶部扩散透过质膜进入细胞,或通过IAA--H+共向转运体运入细胞质。如此重复下去,

即形成了极性运输。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一)选择题

1、由外部环境中有一定方向的刺激所引起的运动叫()运动。

A、向性

B、感性

C、趋性

D、生物钟

2、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片夜间闭合、白天张开,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外部的无定向刺激引起植物的运动称为()运动。

A、向性

B、感性

C、趋性

D、生物钟

3、根和茎的生长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关,所以这类生长被称为()生长。

A、向光性

B、向化性

C、向重力性

D、向地性

4、向日葵的向性运动属于()。

A、趋光性

B、感光性 C 、向光性D、向日性

5、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A、光周期现象B、感光运动C、睡眠运动D、向性运动

6、某些侧根、侧枝或地下茎生长时,其生长方向的纵轴与地心引力的方向成直角。这种现象称为()。

A、横向重力性B、偏上生长C、向化性D、极性

7、愈伤组织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根、芽、胚状或完整植株的过程称为()。

A、分化B、脱分化C、再分化D、再生

8、()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证实的。

A、植物能吸收和运输环境中的营养物质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D、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9、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主要靠()。

A、吸涨作用

B、代谢性吸水

C、渗透性吸水

D、以上答案都不是

10、水稻种子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条件下的萌发特点是()。

A、胚芽长,胚根短

B、胚芽长,胚根长

C、胚芽短,胚根长

D、胚芽短,胚根短

11、下列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A、根和茎的生长为正向重力性

B、根和茎的生长为负向重力性

C、仅茎的生长为正向重力性

D、仅根的生长为正向重力性

12、在波长为400-800nm的光谱中,波段为( ) 光区的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作用较小。

A、红

B、远红

C、蓝

D、绿

13、光敏色素是在()年被美国一个研究组发现的。

A、1930

B、1949

C、1959

D、1976

14、光敏色素的生理活性形式是()。

A、Pfr

B、Pr

C、x

D、Pfr·x

15、黄化植物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

A、少

B、多

C、差不多

D、不确定

16、禾本科植物体内光敏色素含量较多的部位是()。

A、胚芽鞘顶端

B、根

C、叶片

D、茎

17、光敏色素Pr型的吸收高峰在()nm。

A、730

B、660

C、540

D、450

18、光敏色素Pfr型的吸收高峰在()nm 。

A、730

B、660

C、540

D、450

19、介导蓝光、近紫外光反应的受体系统是()。

A、光敏色素

B、隐花色素

C、花色素

D、叶绿素

20、向光反应由()介导

A、光敏色素

B、隐花色素

C、向光素

D、叶绿素

(二)、是非题

1、植物体内所有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

2、植物营养器官长得越旺盛,生殖器官就发育得越好。( )

3、生物钟是植物(生物)内源节律调控的近似24h的周期性反应。( )

4、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生长最快的温度,对健壮生长来说,也是最适宜的。( )

5、光对植物茎的伸长有促进作用。( )

6、当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植物的根/冠比会降低。( )

7、根的生长部位有顶端分生组织,根没有顶端优势。( )

8、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花色素。( )

9、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的缘故。( )

10、在细胞分裂时,当细胞核体积增到最大体积时,DNA含量才急剧增加。( )

11、把一株幼苗横放在土中,茎的下侧细胞产生重力反应和伸长,使茎向下生长。(

12、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低。()

13、Pr比较稳定,Pfr不稳定,在黑暗的时候Pfr含量降低。()

14、通常,需光种子经过R-FR-R-FR-R处理的萌发率比经R-FR-R-FR处理的低。()

15、干种子也有光敏色素活性。()

16、拟南芥有5个基因编码光敏色素脱辅基蛋白。()

17、Pr和Pfr在小于700nm的各种光波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18、类型I光敏色素在光下是稳定的。()

19、拟南芥PHYA编码类型I光敏色素。()

20、生色团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三)问答题

1、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2、根和地上部分生长有何相关性?

3、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4、什么叫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生长的机理如何?

5、植物细胞壁中的微纤丝是如何形成的?

6、为什么光有抑制茎伸长的作用?

7、什么叫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原理是什么?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树木、果树和园林植物生产上有何应用?

8、光敏色素的结构有何特点?它是如何介导光敏色素反应的?

9、Pr与Pfr是如何发生光化学转换的?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A

7、C

8、B

9、A 10、A

11、D 12、D 13、C 14、A 1 5 B 16、A 17、B 18、A 19、B 20、C

(二)是非题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A

7、C

8、B

9、A 10、A

11、D 12、D 13、C 14、A 1 5 B 16、A 17、B 18、A 19、B 20、C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X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问答题

1、种子萌发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此外,有些种子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吸水阶段;2)吸水停止阶段;3)胚根长出后重新迅速吸水阶段。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第二、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根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关系是既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根系生长需要地上部分供给光合产物、生长素和维生素,而地上部分生长又需根部吸收的水分、矿物质、根部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这就是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一面。所以说树大根深、根深叶茂。但两者又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面,例如过分旺盛的地上部分的生长会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只有两者的比例比较适当,才可获得高产。在生产上,可用人工的方法加大或降低根冠比,一般说来,降低土壤含水量、增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等,都有利于加大根冠比,反之则降低根冠比。

3、山上的树木比平地生长的矮小,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气温也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另一方面是高山顶上因云雾较少,空气中灰尘较少,所以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茎伸长,因而高山上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4、植物随光方向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植物的向光弯曲与生长素在向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致引起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

5、细胞壁就是以微纤丝为基本框架构成的。每个纤维素分子是1 400-10 000个D-葡萄糖残基通过β-1,4键连结成的长链。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分子是平行整齐排列的,约2000个纤维素分子聚合成束状,称之为微团。微团和微团之间有间隙,彼此相互交织。每20个微团的长轴平行排列,聚合成束又构成微纤丝。有时许多微纤丝又聚合成大纤丝,微纤丝借助大量链间和链内氢键而结合成聚合物

6、光抑制茎伸长的原因有:1)光照使自由IAA转变为无活性的结合态IAA;2)光照提高

IAA氧化酶活性,IAA含量下降。与此同时,光照也会促进堇菜黄素分解形成生长抑制物;3)红光增加细胞质钙离子浓度,活化CaM,分泌钙离子到细胞壁,细胞延长减慢。

7、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如桧柏、杉树等,顶芽生长得很快,下边的分枝受到顶端优势的抑制,使侧枝从上到下的生长速度不同,距茎尖愈近,被抑制愈强,整个植株呈宝塔形。草本植物中如向日葵、烟草、黄麻等,顶端优势亦强。为什么会发生顶端优势现象呢?这和生长素有关。去顶后侧芽就生长,如果去顶后立即涂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就不生长,这就证明茎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若施用细胞分裂素则可使这种抑制消失,这说明细胞分裂素也与侧芽生长有关。顶端优势在生产上应用很广,如果树修剪整形、棉花整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TIBA)能消除大豆顶端优势,增加分枝,提高结荚率。

8、光敏色素的结构特点有如下几点:(1)光敏色素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每个亚基分别由生色团与脱辅基蛋白相连接而成全蛋白;(2)生色团是长链状四吡咯环结构,有吸光特性;(3)脱辅基蛋白是多基因家族蛋白。在拟南芥有5个基因编码了PHYA,PHYB,PHYC,PHYD和PHYE 五种脱辅基蛋白;(4)光敏色素的脱辅基蛋白具有激酶的性质。

非生理活性的光敏色素Pr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Pfr,后者将光信号传递给下游X组分,引发光信号的传递和放大,最终引起光形态建成反应。X组分有多种类型,所引起的下游信号传递途径也不相同,许多基因编码的蛋白都作为转录因子参与信号途径,形成转录因子的信号转导网络系统。

9、Pr生色团吸收红光后,吡咯环D环上C15与C16之间的双键进行顺反异构化,由顺式构象变为反式构象。生色团的变化也带动蛋白发生变化,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Pfr。相反,当Pfr生色团吸收远红光后会发生可逆的反应。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选择题

1、小麦属于()。

短日植物B、长日植物C、日中性植物D、中日性植物

2、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光的感受器官是()。

根B、茎C、叶D、根、茎、叶

3、在赤道附近地区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植物。

A、中日

B、长日

C、短日

D、长-短日

4、在温带地区,秋季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植物。

A、中日

B、长日

C、短日

D、绝对长日

5、除了光周期、温度和营养3个因素外,控制植物开花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A、光合磷酸化的反应速率

B、有机物在体内运输速度

C、植物的年龄

D、土壤溶液的酸碱度

6、长日植物南种北移时,其生育期()。

A、延长

B、缩短

C、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D、不变

7、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称为()。

授粉B、受精作用C、花粉的萌发D、识别作用

8、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称为()。

A、授粉

B、受精作用

C、种子的形成

D、座果

9、花粉和柱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A、RNA

B、蛋白质

C、激素

D、维生素

10、雄配子体与母体植物相对独立,群体大,直接暴露在环境逆境之中,往往在相同的花柱中相互竞争。这些特点的重要意义在于()。

A、加快花粉管生长,有利受精成功

B、增加单个花粉抵御逆境的能力

C、增加选择强度,有利植物进化

D、促进雌配子体正常发育

(二)是非题

1、植物开花的ABC模型中,认为单独的A基因是控制心皮分化。()

2、在24h周期条件下,暗期越长越能促进短日植物开花。()

3、对植物进行光周期诱导,其光照强度必须低于正常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4、在大田条件下,春季播种的冬小麦当年不能开花。()

5、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称为日中性植物。()

6、以日照长度12小时为界限,可区分为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

7、植物成功授粉成功与否决定于柱头表面与花粉的粘附能力和水合能力。()

8、黄酮醇对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

9、花粉管的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10、授粉后,雌蕊中的生长素含量明显减少。()

11、植物在适当光周期诱导下,会增加开花刺激物的形成,这种物质是可以运输的。()

12、光敏色素除了调节开花以外,还促进种子萌发。()

(三)问答题

1、烟熏植物(如黄瓜)为什么能增加雌花?

2、如何使菊花提前在6~7月份开花?又如何使菊花延迟开花?

3、植物的成花诱导有哪些途径?

4、试述花发育时决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型和ABCDE模型的主要要点?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C

6、B

7、A

8、B

9、B 10、C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三)问答题

1、烟熏植物(如黄瓜)能增加雌花,因为烟中有效成分是乙烯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作用是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吲哚乙酸的破坏,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瓜类植物多开雌花,因此烟熏植物可增加雌花。

2、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原在秋季(10月)开花,可用人工进行遮光处理,使花在6~7月份也处于短日照,从而诱导菊花提前在6~7月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或晚上闪光使暗间断,则可使花期延后。

3、植物的成花诱导有4条途径。一是光周期途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参与这个途径。二是自主/春化途径。植物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开花。三是糖类途径。蔗糖促进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四是赤霉素途径。赤霉素促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开花。上述4条途径集中增加关键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GL20的表达。

4、(1)ABC模型理论的主要要点是:正常花的四轮结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成是由A、B、C三类基因所控制的。A、AB、B、C这三类基因的4种组合分别控制4轮花器官的发生,如果其中1个基因失活则形成突变体。人们把控制花结构的基因按功能划分为A、B、C三类,即为ABC模型。

(2)ABCDE模型理论的主要要点是: A基因控制第1、2轮的发育;B基因控制第2、3轮的发育;C基因控制第3、4、5轮的发育;D基因控制第5轮的发育;E基因调控除第1轮以外其它4轮的发育。D突变体缺乏胚珠,E突变体全部花器官发育成为萼片。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选择题

1、下面水果中()是呼吸骤变型的果实。

A、橙

B、香蕉

C、葡萄

D、草莓

2、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有些种子因为种皮不透气或不透水,另外一些则是种子内或与种子有关的部位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还有一些种子则是由于()。

A、胚未完全成熟

B、种子中的营养成分低

C、种子含水量过高

D、种子中的生长素含量少

3、以下几种酶,()与器官脱落有密切相关。

A、淀粉合酶

B、纤维素酶

C、核酸酶

D、酯酶

4、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

A、ABA

B、2,4—D

C、乙烯利

D、赤霉素

5、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高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6、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的含量是()。

A、不断下降

B、不断上升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7、在果实呼吸骤变开始之前,果实内含量明显升高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脱落酸

C、赤霉素

D、乙烯

8、香蕉特殊香味是()。

A、柠檬醛

B、乙酸戊酯

C、乙烯

D、柠檬酸

9、叶片的脱落和生长素有关,把生长素施于离区的近基一侧,则会()。

A、加速脱落

B、抑制脱落

C、无影响

D、因物种而异

10、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二)是非题

1、在淀粉种子成熟的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 )

2、受精后籽粒开始生长时,赤霉素浓度迅速增加。( )

3、干旱可使籽粒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

4、适当降低氧气的浓度,可以延迟呼吸骤变的出现,使果实成熟延缓。( )

5、叶片衰老时,蛋白质含量会上升。( )

6、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不溶性有机化合物是不断减少的。( )

7、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总含量不断下降。( )

8、果实发生的呼吸骤变是由于果实形成生长素的结果。( )

9、未成熟的果实有酸味,是因为果肉中含有很多抗坏血酸的缘故。( )

10、苹果、梨等果实成熟时,RNA含量明显下降。( )

11、种子萌发后糊粉层细胞死亡,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

12、根尖生长时根冠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现象,而不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

(三)问答题

1、肉质果实成熟时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2、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的关系如何?

3、水稻种子从灌浆到黄熟期有机物质是如何转变的?

4、采收后的甜玉米其甜度越来越低,为什么?

5、程序性细胞死亡发生有哪些种类和特征?

(一)选择题

1、B

2、A

3、B

4、D

5、A

6、A

7、D

8、B

9、A 10、A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三)问答题

1、肉质果实成熟时发生了下面的生理生化变化:(1)果实变甜。果实成熟后期,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使果实变甜。(2) 酸味减少。在果实成熟时,有机酸含量下降,这是因为:有的有机酸转变为糖;有的作为呼吸底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些则被钙离子、钾离子等所中和。(3)涩味消失。果实成熟时,单宁可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单宁凝结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涩味消失。(4)香味产生。主要是一些芳香族和脂肪族的酯,香蕉的香味是乙酸戊酯;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如橘子中柠檬醛可以产生香味。(5)由硬变软。这与果肉细胞壁中层的果胶质水解为可溶性的果胶有关。(6)色泽变艳,果皮由绿色变为黄色,是由于果皮中叶绿素逐渐破坏而失绿,类胡萝卜素仍存在,呈现黄色,或因花色素形成而呈现红色。

2、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关。(1)生长素:当生长素含量降至最低时,叶片就会脱落,外施生长素于离区的近基一侧,则加速脱落,施于远基一侧,则抑制脱落。其效应也与生长素浓度有关。(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释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5)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

3、水稻种子从灌浆到黄熟期有机物质的转变是:水稻开花后,在灌浆过程中,葡萄糖、蔗糖等糖分开始积累,淀粉也开始累积,它们的累积速度比较接近,都在开花后9天达到高峰。

乳熟期以后淀粉累积停止,颖果中还有不少糖分。水稻开花后十多天内,种子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与种子的淀粉增长相一致。

4、采收后的甜玉米,其甜度越来越低,这是因为采后的甜玉米细胞中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加大,迅速地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以它的甜度越来越低。实验表明,采后的甜玉米,在30℃条件下,1天内就有60%的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

5.程序性细胞死亡发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体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例如,种子萌发后糊粉层细胞死亡,根尖生长时根冠细胞死亡,导管分化时内容物自溶等等。另一类是植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例如,玉米等因水涝和供氧不足,导致根和茎基部的部分皮层薄壁细胞死亡,形成通气组织,这是对低氧的适应。又如,病原微生物侵染处诱发局部细胞死亡,以防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这是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性反应。

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细胞呈现下列特征:细胞核DNA断裂成一定长度的片段、染色质固缩、胞泡形成,最后形成一个个由膜包被的凋亡小体。动物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后将被其他细胞吞噬利用,而植物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后则用于本身细胞的次生壁构建。目前已知道,DNA 酶、酸性磷酸酶、ATP酶等都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选择题

1、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著增加。

A、丙氨酸

B、脯氨酸

C、天冬氨酸

D、甘氨酸

2、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速率会()。

A、上升

B、下降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3.冬作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

A、增多

B、减少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4、在逆境的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

A、减少

B、增多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5、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损伤

B、膜伤害

C、细胞质过度脱水

D、以上答案都不是

(二)是非题

1、任何逆境都会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2、在0℃以下时,喜温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就是冷害。()

3、外施脱落酸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抗逆性。()

4、无论什么逆境条件,植物体内的内源脱落酸总是减少,抗逆性增强。()

5、涝害使作物致死的原因与缺氧程度有关。()

6、在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会诱发抗冻基因的表达,迅速产生抗冻蛋白。

(三)问答题

1、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

2、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3、为什么在晴天中午不能给农作物浇水?

4、试述植物逆抗蛋白产生的生物学意义。

5、为什么脱落酸在交叉适应中起作用?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三)问答题

1. 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从而导致细胞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即不饱和脂肪越多植物的抗冷性就越强。

2. 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在低温时膜从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收缩,出现裂缝,使膜的透性增加。第二步,是由于膜变化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受到破坏,同时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与膜外游离酶系统之间丧失固有的平衡,导致代谢紊乱。

3、晴天中午,太阳猛烈,植株失水较多,这时细胞处于缺水状态,若给植株淋水,细胞壁先吸水膨胀,由于细胞壁吸水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胞质溶胶和液泡吸水膨胀速度,此时质膜被撕破,使细胞遭受机械损害而死亡。所以在晴天中午不能给作物浇水。

4、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结冰伤害分为胞间结冰伤害和胞内结冰伤害。所谓胞间结冰是指细胞间隙中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质过渡脱水,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细胞质凝固变性。此外因冰晶体过大,使细胞质发生机械损伤,当温度回升时,冰晶体迅速融化,胞壁先恢复原状,而细胞质却来不及吸水膨胀时,质膜可能被撕破。

所谓胞内结冰是指细胞质和液泡内结冰。其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器和胞质溶胶过度脱水形成冰晶体,细胞器的生物膜受到机械损伤。

5、植物在某种逆境条件下,会提高脱落酸含量以适应该不良环境,同时又能增强另一种抗逆能力。例如,水稻幼苗经过8小时干旱预处理或24小时0.1mol.L-1 NaCl预处理后,转移到低温(8~10°C)环境中,脱落酸含量增加,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抗冷性。这是因为脱落酸作为一种“胁迫”激素信号,受多种逆境的诱导,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诱导一系列与抗逆相关的基因表达,再通过生理生化过程,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所以,一种逆境诱发的脱落酸信号,在多种抗逆生理中发挥作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09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习题

第九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主要教学目标】 ★了解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特点; ★了解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特点; ★弄清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了解植物叶片衰老和脱落时的生理生化特点。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后熟 2.单性结实 3.呼吸骤变 4.衰老 5.脱落 6.休眠 二、填空题 1.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是由转化来的。 2.人们认为果实发生呼吸骤变的原因是由于果实中产生结果。 3.核果的生长曲线呈型。 4.未成熟的柿子之所以有涩味是由于细胞液内含有。 5.果实成熟后变甜是由于的缘故。 6.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和。 7.叶片衰老时,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蛋白质;二是蛋白质。

8.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 9.一般说来,细胞分裂素可叶片衰老,而脱落酸可叶片衰老。10.种子成熟时,累积的磷化合物主要是。 三、选择题 1.试验证明,在空气中氧浓度升高时,对棉花叶柄的脱落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脱落 B.抑制脱落 C.没影响 2.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高 C.变化不大 3.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糖类总含量是() A.不断下降 B.不降上升 C.变化不大 4.在豌豆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最先积累的是() A.以蔗糖为主的糖分 B.蛋白质 C.脂肪 5.小麦籽粒成熟时,脱落酸的含量是() A.大大增加 B.大大减少 C.变化不大 6.在生产上可以用作诱导果实单性结实的植物生长物质有()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类 C.细胞分裂素类 7.在果实呼吸跃变正要开始之前,果实内含量明显升高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乙烯 C.赤霉素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习题

植物生理学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习题 班级:08科教班姓名:唐文雄学号:20081053119 一、汉译英并解释名词 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2.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的中间,就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荧光现象(fluorescence):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 4.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叶绿素除了在光照时能辐射出荧光外,当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它是第一三线态(first triplet state)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光称为磷光。磷光的寿命较长(10-2s). 5.增益效应(enhancement effect):爱默生等在1957年又观察到,在远红光(710nm)条件下,如补充红光(波长650nm ),则量子产额大增,比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多。后人把这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称为增益效应。 6.光反应(light reaction):光反应是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所引起的光化学反应。 7.碳反应(carbon reaction):碳反应是在暗处(也可在光下)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8.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光合膜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分子集合体。可捕获光子向光系统Ⅰ或光系统Ⅱ的光反应中心传递光能。 9.聚光色素(天线色素)(antenna pigment):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像漏斗一样把光能聚集起来,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于聚光色素。 10.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光合单位=聚光色素系统(light-harvesting pigment system)+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re)。 11.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re):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属于此类,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既是光能的“捕捉器”,又是光能的“转换器”(把光能转换为电动势)。 12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是指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裂解水,释放氧气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该反应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希尔发现,故称“希尔反应”。13.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种电子传递体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负值越大代表还原势越强,正值越大代表氧化势越强;根据氧化还原电势高低排列,呈“Z”形,电子定向转移,这就是光合作用中非循环电子传递的Z方案。这一系列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常被称为光合链。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水势 2. 蒸腾作用 3. 单盐毒害 4. 反应中心色素 5. 量子需要量 6. 光合速率 7. 生理酸性盐8. 同化力 9. 光呼吸10. 顶端优势 11. 乙烯的三重反应12. 植物激素 13. 光合链14. 呼吸商 15. 光形态建成16. 临界日长 17. 休眠18. 交叉适应 二、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1. Ψs 2. RQ 3. PEP 4. PS I 5. RuBPC 6. CAM 7. LDP 8. OAA 9. OEC 三、判断题 1.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 2.对向光性最有效的光是可见光中的短波光,红光是无效的。() 3.ATP和NADH是光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同化力。() 4.结合态的赤霉素才具有生理活性。() 5.主动运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和需要提供能量。() 6.抗氰呼吸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是由于这种呼吸作用合成了较多的ATP。() 7.提高外界CO2浓度可抑制呼吸作用,因而在果品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CO2浓 度,对贮藏时有利的。() 8.施肥增产原因是间接的,施肥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 9.C3途径中CO2的受体是PEP。() 10.当细胞内自由水与束缚水比例增加时,细胞的抗性下降。() 11.在果树开花结实期间对枝干进行适当环割会导致花、果脱落。() 12.随着生育期的改变,同一叶片可由代谢库转变为代谢源( ) 13.作物的春化作用效应和光周期诱导效应可以通过种子传递给下一代。( ) 四、填空题 1. 植物的水势由渗透势、和组成。 2. 带电荷的溶质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植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原初反应 2.磷光现象 3.荧光现象 4.红降现象 5.量子效率 6.量子需要量 7.爱默生效应 8.PQ穿梭 9.光合色素 10.光合作用 11.光合单位 12.作用中心色素 13.聚光色素 14.希尔反应 15.光合磷酸化 16.同化力 17.共振传递18.光抑制 19.光合“午睡”现象 20.光呼吸 21.光补偿点 22.CO2补偿点 23.光饱和点24.光能利用率 25.复种指数 26.光合速率 27.叶面积系数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ATP 2.BSC 3.CAM 4.CF1—CFo 5.Chl 6.CoI(NAD+) 7.CoⅡ(NADP+) 8.DM 9.EPR 10.Fd 11.Fe—S 12.FNR 13.Mal 14.NAR 15.OAA 16.PC 17.PEP 18.PEPCase 19.PGA 20.PGAld 21.P680 22.Pn 23.PQ 24.Pheo 25.PSI II 26.PCA 27.PSP 28.Q 29.RuBP 30.RubisC(RuBPC) 31.RubisCO(RuBPCO) 32.RuBPO 33.X 34. LHC 三、填空题 1.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被还原,被氧化。 2.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3.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主要有、、和。 4.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P68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 5.双光增益效应说明。 6.根据需光与否,笼统地把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和。 7.暗反应是在中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8.光反应是在进行的。 9.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10.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11.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 12.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变白,是与有关。 13.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于。 14.离子在光合放氧中起活化作用。 15.水的光解是由于1937年发现的。 16.被称为同化能力的物质是和。 17.类胡萝素除了收集光能外,还有的功能。 18.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 19.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20.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在。 21.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 22.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 23.与叶绿素b相比较,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偏向方向,在蓝紫部分的吸收带偏向 方向。 24.光合磷酸化有三个类型:、和。 25.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 26.卡尔文循环的最初产物是。 27.卡尔文循环中,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植物生理学课后的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一类具有选择性功能的横跨膜两侧的孔道蛋白。 原初主动运转:把H+-ATP酶“泵”出H+的过程, 产生△μH+或质子动力的过程。 次级主动运转:以△μH+或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离子运转 生理碱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使介质变成碱性的盐类 天线色素:大多数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素不能参与光化学反应 原初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红降现象:当光的波长大于680nm时,但光合量子产额急剧下降的现象 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和效率的现象 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 卡尔文循环:卡尔文等人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从CO2到葡萄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C3途径:C3途径亦即卡尔文循环,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叫做C3途径C3植物: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 C4途径:C4途径亦称哈奇和斯莱克途径,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首先形成四个C的草酰乙酸由此的一个C同化途径C4植物:具有C4途径的植物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CAM植物:具有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组织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而发生的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由于此过程只在光照下发生,故称为光呼吸 光补偿点: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CO2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即为CO2补偿点 CO2饱和点:当达到某一浓度(S)时,光合速率便达最大值(Pm),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糖酵解:指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TCAC):指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逐步脱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PPP):这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产生的电子和质子,在线粒体内膜上沿着一系列呼吸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 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样品所吸收的O2释放出的CO2或消耗有机质的数量。 无氧呼吸消失点:指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浓度。 呼吸跃变:指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然后又迅速降低的现象 源:(代谢源),生产同化物以及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组织。 库:(代谢库),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 转移细胞: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TC) 质量运输速率(MTR):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 韧皮部装载: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伴胞和筛管的过程。韧皮部卸出: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S-3307烯效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专业年级:园林绿化13-02 姓名:雷舒淼 学号:20135812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28日

烯效唑(S-3307)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芽呼吸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的伸长,增大根/冠比值;能够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丙二醛含量降低。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设0(CK)、5、20和40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发根数)与生理指标(发芽小麦呼吸强度的测定、幼苗根系活力测定、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二、前言 1.烯效唑化学名:(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C15H18CIN3O)

2.烯效唑(S-3307)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种子、叶片和根吸收,影响植物体内贝壳杉烯氧化酶活性,减少赤霉素前体的形成,阻抑内源赤霉素的合成,降低内源赤霉素水平。同时可降低内源生长素水平。 3.烯效唑 (S-3307)是赤霉酸生物合成的颉颃剂之一,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使植物生长延缓。同时促进果树花芽分化及提高作物抗逆性[1]。 4.烯效唑 (S3307)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烯效唑浸种或苗期施用可使水稻、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4%~20%。近些年对S3307大量实验研究表明,S3307浸种可使小麦幼苗健壮、叶片增加、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和分蘖数增多,促进成穗,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 三、有关实验的阐述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小麦种,烯效唑 (1.2)方法: 种子的前处理 a.选种:精选小麦种子100粒(良好的未受病虫侵害,种子两端没有白、黑斑) 消毒10min[2] b.表面消毒:用0.1%HgCl 2 c.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后,分别用0(CK)、5、20、40mg/ml的S3307溶液浸种24小时以上 d.种子栽植:倒掉浸泡液,将种子放在培养盘中,在250C-280C的恒温箱中催芽2天,待

植物生理学实验-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物学及实验 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2019年 9 月 18日 一、思考题:如何做好植物生物学实验? 1、实验前 1.1 认真预习。做好预习报告,同时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列出步骤,提出自己的问题。 2、实验中 2.1 认真并正确操作,不乱开仪器,仔细观察,从实记录。 2.2 确保取材的一致性。 2.3 定量时追求准确性。在称量时避免读数误差,减少实际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偏差;移液时减少液体的损失;时间上尽量精确和保证一致(对比试验中)。 2.4 处理材料和样品时的同一,包括温度、抽气、加压等。 2.5 利用统计学原则进行数据处理。 3、实验后 3.1 正确处理废物。 3.2 注意安全和清洁卫生,值日时主动认真。 二、了解不同方法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1. 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植物光和CO2响应曲线。 原理:6CO 2+6H 2O → 6(CH 2O)+6O 2 装 订线

通过比较参比室和叶室CO2的数据,从而测得CO2的变化。 2. 半叶或改良半叶 原理:该植物叶片光合产率称叶片用钻孔器叶面半钻,取定面积叶片圆片,取求其干重差值。 3. o2释放量测定 原理:6CO2+6H2O → 6(CH2O)+6O2 记录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光合速率高则放氧量溶解氧多。用叶片光合作用放氧量作测定光合速率指标,灵敏度高。 三、对下个数据进行处理,并选择已有相关模型作出合适的图,并根据C3、C4植物的光合特点分析和讨论两者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为什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水势 2. 水孔蛋白 3. 自由水 4. 束缚水 5. 渗透作用 6. 水分临界期 7. 蒸腾比率 8. 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2. 植物体中的水分以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状态存在。 3. 将一个Ψp=- Ψs的细胞放入0.1mol/L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的体积______ 。 4. 将一个Ψp=- Ψs 的细胞放入纯水中,则细胞的体积______ 。 5. 永久萎蔫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暂时萎蔫则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 6 .保卫细胞内CO2含量或pH 或K+,都能促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7. 当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时,其ΨW =_______;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其ΨW 为______ 。 8. 在暖湿天气条件下,植物吸水动力主要是______,在干热天气下吸水动力主要是_____。 9. 当叶片失水出现萎蔫状态时,细胞的膨压为_____,其Ψw 等于_____。 10 .设甲乙两个相邻细胞,甲细胞的渗透势为-1.6MPa ,压力势为0.9MPa ,乙细胞的渗透势为-1.3MPa ,压力势为 0.9MPa ,水应从_____细胞流向_____细胞。如两细胞体积相等,平衡时细胞的水势是_____MPa 。 11. 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气孔的_____成正比。 12. 干种子主要依靠_____吸水,形成液泡的细胞主要靠_____吸水。 13. 茎叶的水势比根的水势_____;在同一根部,根内侧细胞的水势比外侧细胞的水势_____。 14. 植物细胞间水分移动的快慢,取决于它们之间的_____。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英译中(Translate) 植物的水分生理 7.semipermeable membrane 32.stomatal transpiration 13. matric potential 38.stomatal frequency 14.solute potential 39.transpiration rate 19.plasma membrane-intrinsic prot(ein 44.transpiration-cohesion-tension th(eory 1.water metabolism 26.bleedin g 2.colloidal system 27.guttati on 3.bound energy 28.transpirational pull 4.free energy 29.transpirat ion 5.chemical potential 30.lenticular transpiration 6.water potential 31.cuticular transpiration 8. osmosis 33.stomatal movement 9. plasmolysis 34.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 ( 10. deplasmolysis 35.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 ( 11. osmotic potential 12. pressure potential 36.malate production theory ( 37.light-activated+-Hpumping ATPase ( 15.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40.transpiration ratio 16.imbibiti on 41.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17.aquapori n 42.cohesive force 18.tonoplast-intrinsic protein7 43.cohesion theory 20.apoplast pathway 21.transmembrane pathway 46.sprinkling irrigation 22.symplast pathway 47.drip irrigation 23.cellular pathway 48. diffusion 24.casparian strip 25.root 49. mass flow 二、中译英 (Translate) 3 .束缚能 2.胶体系统4.自由能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综合实验报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院: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号为实验材料,分别用0、15、30、45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烯效唑能影响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促进其根系活力,并促进根的发育,此外,烯效唑还能使叶绿素含量增多,丙二醛含量减少,增强幼苗抗性。但是,不同浓度烯效唑对幼苗的影响也有不同。[结论]小麦生产过程中,烯效唑使用浓度以15mg/l为宜,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烯效唑在大田作物上的开发应用前景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小麦幼苗;烯效唑;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生长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niconazole on wheat seedling growth effects. [Methods] in wheat varieties from Sichuan Education No. 20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were treated with 0,15,30,45mg/l Uniconazo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n wheat seedling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influence. [results] and compared to controls, Uniconazole can affect wheat seed respiration and promote the root vigor, and promote root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Uniconazole can enable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ncreased and MDA content decreased, enhance seedling resistance. However,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niconazole on seedling also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 the u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15mg/l is appropriate, the study can further exp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eld in the field of crop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wheat seedling; the effect of the form index; the physiological index; the growth of the 前言: 烯效唑(S-3307)又名特效唑、高效唑,化学名(E)-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甲基-1-戊烯-3-醇,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

植物生理学答案综合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21世纪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3.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有人担心植物生理学将被其取 代,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奠基阶段。该阶段是指从植物生理学学尚未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之前,到矿质营养学说的建立。 第二阶段:植物生理学诞生与成长阶段。该阶段是从1840年Liebig建立营养学说时起,到19世纪末植物生理学逐渐形成独立体系。 第三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初到现在,植物生理学逐渐在植物学科中占中心地位,所有各个植物学的分支都离不开植物生理学。 2.答:.①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从研究生物大分子到阐明个体生命活动功能、生产应用,并与环境生态相结合等方面。微观方面,植物生命活动本质方面的研究向分子水平深入并不断综合。在宏观方面,植物生理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密切结合,由植物个体扩大到群体,即人类地球-生物圈的大范围,大大扩展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 ②对植物信号传递和转导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在21世纪,对光信号、植物激素信号、重力信号、电波信号及化学信号等所诱导的信号传递和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会揭开植物生理学崭新的一页。 ③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的重点。在新世纪里,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转换的深入研究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目前,将光和能量转换机制与生理生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正在走向高潮,从而将光和能量转换机制研究与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以便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问答题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5、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7、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8、简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9、解释“烧苗”现象的原因。 10、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