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摘要】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仍是我国的首要任务。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快速,经济运行相对稳定,但发展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毫不动摇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

绪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基本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着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生产力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

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视野,引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新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

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确定。概括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两大课题。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大报告在这一基础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制度又做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就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认识和有效调控收入差距。特别注意:效率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初次分配为主要效率;公平要通过政府调控来实现,再分配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而做出的,具有长期指导性的筹划和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老公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互动发展》

3.《邓小平文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见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日本自卫队拒绝政府的命令,不愿派人浇注核反应堆。随后,警察厅发表声明,愿意接替自卫队进行“自杀式浇注”,并向自卫队求助防护装置。第二天的新闻中,也许是终于感到了羞愧,自卫队派出直升机浇水。可惜为时已晚,数量也远远不够,原本壮烈的飞行员最后几乎成为“作秀”的演员。 人们对这位飞行员、对仍留在第一线的180 名抢险队员表示了最大的敬意。因为,他们都是勇士。 而那 180 名死士,最年轻的已经是51 岁,他们被称为“昭和时期最后的武士”。 日本自卫队在救灾问题上的贪生怕死抗命不前,让我看到一个问题:日本,它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正在逐渐被西方的自由思潮、自私自利的思想、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所阉割。 应该说来,日本这个亚洲国家,在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上,做得还是相当好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军队不敢牺牲的情况,竟然出现了年轻一代宅在家里让老一代去拼命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中国而言,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建设已经到达攻坚阶段。在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全面铺展的现实中,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决不能丧失中国固有的个性和韧性。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核心在中国特色。 它不是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也不是任何人为我们选择的前进道路,而是我们自己摸索的、自己创造的前进道路。它只与我们自己有关,只与中国有关,与中华民族有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这条自己摸索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步。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当了解现今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义,并为将来加入祖国建设大军而积极储备能量。 2)历史和现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历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显然的,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历史能够给现在以启示,能给现在带来很多东西,比如凝聚力,认同感,价值取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句名言,一句诗词,一件文物,都是宝贵的财富。 再往下说,中国现在面临着和日本同样的问题:民族精神的淡化。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的背景下,我们的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业夜顺利结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对过去十年作出基本总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同时,还指出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经过了63年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环境风云变幻,但社会主义这面大旗依然屹立不倒,而且乘风破浪,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变得更加坚强。当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国际国内问题,如:抗美援朝、中俄反

目、自然灾害、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冷战、苏东巨变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等。在这些浪潮中,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急剧减少,中国也逐渐从一个附属的社会主义国家变为一个独立是社会主义头号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这主要归功于坚持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党四代领带集体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形成。分别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中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中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虽然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形成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但是这一理论基础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情况下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只有它们都得到了提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清醒的认识以下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理篇

1、结合十八大提出的“既不走封建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论断,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并分析“特”哪里,制度优势的“优”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发展进步之路,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创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展,接受实践的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而形成,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发展内容,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国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 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 A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 C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改革、发展和稳定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 A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 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 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 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 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对于“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 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八)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命运和建国以来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正式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浅谈青年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浅谈青年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大学生,在经过了党校学习和实践岗位锻炼之后,我了解了党的历史,正确认识了党的性质,对党的理论和重大政策方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从青年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1)基本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 公里,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 470多万平方千米【至2013年04月,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 区、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6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3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857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55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4 个特区、1个林区),40466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2个区公所、7194个街道、19683个镇、13587个乡、 1085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世界第一大人 口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世界第一大粮食 总产量国。 2)经济发展数据:GDP总量:8.358万亿美元 人均GDP:6188美元 GDP增长率:7.8% 人口数量:13.51亿人 人口增长率:0.5% 国民平均寿命:75岁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278美元 城市人口比例:52% 农村人口比例:48% 贫困人口比例:11.8% 中等教育普及率:81% 高等教育普及率:27% 科技研发支出占GDP比例:1.7% 军费支出占GDP比例:2% 【以上数据源于世界银行,时间截止2012年】 二、对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 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实践 1、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1516年,英国国会议员托马斯·莫尔写下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乌托邦》。他认为:“原来社会各种罪恶的根源竟是财产私有制度!”他渐渐相信,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度,公平分配财富,人类才能幸福地生活。他设想在乌托邦,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们吃饭在公共食堂,连住房也是公有的。乌托邦的城市规划得很好,布局合理,建筑美观,家家都是花园洋房。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萌生。 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涌现出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他们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达到顶峰。 圣西门论述了实业制度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并以工人阶级代言人的身份论述了他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傅立叶他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竞争和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灾难,把他所追求的理想制度的基本单位称为“法郎吉”,并对这个“和谐社会”进行了详细描述。欧文则是直接实践,于1824年到美国购买了8万英亩土地,建立起共产主义劳动公社,但因实验失败而一贫如洗,于是回到英国,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进行了30年的活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的产生,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在这个背景下,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应运而生。

早年,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成立了一个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1847年初,他们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并对同盟实施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为该同盟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并于1848年2月发表,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依据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不相容性;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无产阶级通过开展有组织的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运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力量改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将其转化为国家财产;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阶级、阶级差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专制统治,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资产阶级很快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李沃夫为首的临时政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4月,列宁结束长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国,制订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明确路线和具体计划,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7月组建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它走马可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始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经过一代代领导人的努力逐渐深化形成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起着重要件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一、理论精髓的科学含义及提出 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精髓”这一概念的中国共产党人,他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把“实事求是”看作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大字。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的形成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首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创立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是革命导师不断地追求和运用实事求是这个科学的方法论去探索社会真理,改造现实世界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实事求是这个科学的方法论,便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在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反对一切弄虚作假的恶劣作风。在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发展,并有力地指导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彻底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客观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最后,实事求是是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毛泽东最先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曾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提倡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提倡实事求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严重失误,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百废待兴,邓小平首先着重解决党的思想路线这一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首先,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2、综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需要两个超越:超越前社会主义,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划清界线,引进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我党提出的、我作了新解释的“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核心,人的需要为宗旨,人的发展为中心,人的持续为原则。“全面小康”就是经济殷实、资源低耗、环境清洁、社会和谐、精神愉悦。“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总的来说: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需求的有限满足、精神自由的充分享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人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我们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发展,不只是为中国,也是为世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是世界的未来。而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可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Ps:(国有资本的作用.在竞争性领域就是为人民来利一份利益,为国家争一份利益.而那些叫嚣着要搞垮国有资本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一群资本家的代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6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三套全有)

2016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 形考任务一(75道选择题) 单选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 了“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 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2、1945年4月,党的()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正 确答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答案:七大 3、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正确答案:和平与发展 4、“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的问题。正确答案: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5、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正确答案是: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 正确答案是:发展生产力 7、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正确答案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是:实事求是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 正确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正确答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党的三大作风中,()是最根本的。 正确答案:理论联系实际 12、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答案:基本路线 13、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答案:基本纲领 14、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概括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正确答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5、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展开。正确答案:基本路线 16、四项基本原则是()。正确答案:立国之本 17、在我国,比较早地关注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毛泽东 18、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20、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正确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1、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答案:以人为本 22、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正确答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 24、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是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正确答案:科学技术的竞争 25、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正确答案: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6、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正确答案: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何在并谈谈你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通过各方面的观察和对比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优越性,我们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协商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保证了政治稳定、思想稳定、经济稳定以及文化稳定。 (一)政治稳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优越性,当然这中国特色很关键,我国目前是一党专政,但国家最高领导人最多也只能任期两届,经济上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行,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永远是共产党,党派之争没有了,人民就不要花心思进行政党斗争,不要因为党派之间为争执政地位互相拆台,勾心斗角,搞各类各样的阴谋,这样强化了执政能力。 (二)思想稳定:我们所坚持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我们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方向,目标明确了,思想也就统一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国人民一条心,我们可以动用一切社会资源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这个层面上来,通过开展各种全国性的学习活动比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等学习活动来实现思想统一的目标,这样既能提高全民理论素质又能统一全民思想,像这种大规模全方位全民学习活动在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是根本做不到的。思想稳定社会才能稳定,社会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这样就能不断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全国人民就能同心同德,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能够克服前进中的任何困难,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和特色理论 一艘航船,有灯塔的照耀,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一个民族,有旗帜的引领,方可闯险克难,谱写华章。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2000多名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召唤,也终将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旗帜、道路、理论三者的辩证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统一的整体,构成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条是社会主义,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的,在当代世界,要么是社会主义道路、要么是资本主义道路。儒化中国,回到封建社会中去是不可能的。再一个是中国特色,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模式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我们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是相对于中国国情、相对于无自身经验可借鉴而不可避免地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而言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要注意两个倾向:一个是中国特色,不照搬别人的,要克服一些别人的弊端,一个是它的对立面,防止资本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现实内涵,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宏阔的未来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刻的现实内涵,其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是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项建设,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