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资料汇总

教育学资料汇总

教育学资料汇总
教育学资料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自( B )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

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D )。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

3、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D )

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

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现代化⑦教育多元化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古代西欧教育,( A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A、神学

B、算术

C、文法

D、辩证学

6、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D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7、教育学是研究( C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8、道家主张教育要( C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道谟克里特

10、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育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14、下列选项对单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的实验

B、在单组实验时,应使测验题的性质和难度相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评断

C、单组实验的时间没有限制,可长可短

D、单组实验的实验效果易受学生年龄和学力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1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B )。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1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D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8、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提倡发现学习

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他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且是容易推行的

1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21、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C)和骑士教育。

A、斯巴达教育

B、宗教教育

C、教会教育

D、雅典教育

22、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 D )。

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B、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C、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3、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 C )”,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

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

2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26、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C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2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D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C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29、1632年英国哲学家(A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B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3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C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3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4、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35、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C )。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4、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5、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各方面对教育施加影响。

7、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8、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9、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0、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论语》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

一切天赋力量。

12、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P12

答:①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②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③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④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主要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是注重在实践中学。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⑥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2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26

答:①1916年出版了《民本主义与教育》②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三中心③主张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强调教材与教学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P14

答: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③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④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 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7、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

8、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9、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D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D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5、“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7、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D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1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1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B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C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5、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6、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C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B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2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C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2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A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3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B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C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34、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B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2、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19世纪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3、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4、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化、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

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教学内容上。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三、简答题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P56

答:①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②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③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58

答:①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③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P62

答: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

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39

答:①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②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6、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

1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5、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19、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20、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均性

D、个别差异性

2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22、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2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24、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2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26、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3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3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能动性。

3、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的发展。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人的遗传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7、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8、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14、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1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里断乳期”。

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二规律。

17、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18、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1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

1、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P78

答: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P71

答: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②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③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P74

答:①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②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③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④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4、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76

答: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附选择题答案:1D.2D 3B 4B 5D 6D 7C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C 16C 17D 18C 19B 20C

21C 22A 23B 24A 25C 26C 27D 28B 29B 30D 31A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

B、儿童自然

C、儿童社会

D、社会影响

13、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5、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6、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18、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9、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2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3、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24、培养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5、()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7、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3

答: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③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特约性。P84

答:①是社会的历史性欲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3、为什么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P98

答:创新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创造活动,创新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必须担负起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的任务,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P95,P97

答: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在他自己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⑵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所组成⑶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两个全面相同的人,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必然有不同的组合,形成个体的独特性,从而体现人的发展全面性。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教育。

2、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附选择题答案:1C 2B 3A 4C 5A 6B 7A 8A 9C 10D IIC 12B 13B 14C 15A 16B 17D 18A 19C 20C 21C 22A 23C 24D25B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

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3、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5、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6、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是()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因为学生存在个别差异性)

2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2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27、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29、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0、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3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3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3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35、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36、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4、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和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弯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7、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1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答: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③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④遵守学校其他管理制度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答: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

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树立教育民主①提高法制意识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4、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答: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②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

2、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3、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此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教育领域中,学生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附选择题答案:1B 2B 3C 4B 5C 6A 7C 8B 9B 10A 11A 12B 13D 14C 15B 16A 17D 18D 19C 20A 21A 22D 23C 24A 25D 26D 27C 28A 29B 30B 31A 32C 33A 34D 35C 36C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

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2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21、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课程是活动

2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4、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科等。

5、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基础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模式、GIPP评价模式。

9、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答: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是什么?P134

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活动。

①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②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增加新东西,更清晰的将各要素联系起来。

3、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136

答:①确定教育目标②选择经验③组织经验④评价结果

4、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答:①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②课程综合化的趋势③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④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⑤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5、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P142

答: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

四、论述题:

1、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149

答:①课程功能转变②课程结构改革③课程内容改革④课程实施改革⑤课程评价改革⑥课程管理改革

2、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

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对活动课程的评价:活动课程强调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和形成正解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附选择题答案1D2C3B4D5C

6A7A8D9D10A

11D12C13C14A15B

16B17B18A19B20D

21D22A

第七章教学(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8、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4套)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系统阐述科学教育思想、最明确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反映了高中生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 A.心理失衡B.过分欣赏自我C.过分苛求社会D.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5.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原则B.教学规律C.教学策略D.教学方法 6.可以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B.参与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合作学习 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 8.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品德修养指导法 9.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这是指教学评价的()。 A.指导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10.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分歧是()。 A.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B.课程设置是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 C.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谁更重要。D.是否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_________,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________。 3.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___________开放。 4.教学不仅要使不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发展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认识能力。 5.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____________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活动课程 3.智力 4.学科中心论 5.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原则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师的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外铄论者一般不重视教育的价值。 3.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4.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01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经验——我的辛酸调剂路

201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经验 ——我的辛酸调剂路 文|孙XP/凯程高分网课班学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农村教育专业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19年的考研儿,本科是山东省的三本学校,现在已经被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专业拟录取,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初试成绩是379分,英语69分,政治64分,740教育综合246分。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考研时光。下面我将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心理准备、信息收集,初试备考、复试备考和调剂这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在择校择专业方面,建议大家先选专业再选择学校。我当初是因为特别喜欢大学里青春的氛围,我特别想留在大学任教,所以报考了教育原理方向,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是因为我想寻求一种突破。 我特别想知道如果我付出我的努力我能不能上一所最有名气的大学,所以不管周围的人说我飞蛾扑火也好,说我不自量力或者说我不能考上,我都想要奋力一搏。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吧,我的北师大的梦破碎了。 至于我为什么要跨专业,先说一下我的本科专业是生物科学。我觉得是一种宿命,我在大二的时候就觉得我不能再学理科了,我要转战文科,另外再加上一些实习的经历,我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在这一方面,我在嘱咐大家一点,关于跨专业考研,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不要以就业不好为理由,每个专业学好了都好就业),如果你真的很想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我才建议大家报教育学专业,因为就我来看我觉得这个专业竞争真的是太大了,虽然它的国家线不高,但是若想考名校最低的分数线也要360分吧。 二、心理准备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当你选择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否是别人考我就得考?我是否一定要考上,我是否为了能考上会全力以赴?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批判功能 (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认识发展理论”: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时期(0-2)2.前运算时期(2-7)3.具体运算时期(7-12)4.形式运算时期(12-15)最后一个阶段儿童思维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 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 3.不均衡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向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别差异。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其身心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也有差异。 5.整体互补性。整体互补性反映个体的身心发展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在职教育硕士历年真题19982012教育学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合集无答案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998:学制、学科课程、校园文化、教学原则、体育 1999:个体发展的内发论、智育、综合课程、教学策略、陶冶教育法2000:外铄论、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个性发展 2001:广义教育、道德两难法、教学策略、课外活动、教育民主化2002:发展关键期、终身教育、课的结构、认识的间接性、观察学习2003:教育资本储量、教育民主化、演示法、形成性评价、平行教育原则2004:全民教育、道尔顿制、学科中心论、螺旋循环说、道德教育2005:苏格拉底问答法、综合课程、道德情感、教学模式、道德内化2006:基础学力、潜能、儿童中心论、探究式学习、德语过程 2007:体育、校园文化、陶冶教育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策略 2008:教育目的、人力资本、课程计划、常模参照性评价、德育方法2009:义务教育、美育、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德育 2010:学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教科书、教学规律、课外活动 2011:教育学、外铄论、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道德情感 2012:体育、班级教学、德育内容 简答及论述题 199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1999: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简单述评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

2000: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怎样理解在新形势下德育的开放性?请举例说明 200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200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中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3: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案例分析: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教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 2004: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案例分析: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200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

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 教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形式的规则。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的的组织活动。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它把一定

考教育学的研究生能成为老师吗

考教育学的研究生能成为老师吗? 在面临就业和考研选择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对勤思教育的咨询老师询问有关于“教师梦”的问题。什么是“教师梦”呢?可能你会认为梦想成为教师的人都是女孩子,很少有男生,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有很多本科是学行政管理、机械装控、电子科技甚至有的是生物工程、冶金技术等等专业的大二或者大三的学生会来和勤思教育的老师阐述他们的“教师梦”,无论是本科专业由于父母之命还是由于自己年少不懂事而执意而为之的,目前都想借助于考研圆梦“教师”。 “教师”梦按照教师所教育对象的年龄区分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两大类,我们现在来逐一论述圆梦的途径。 第一种考生,是老天眷顾的考生——有科班背景的学生。什么是有科班背景的学生呢?比如说本科学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地理、历史、计算机类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恰好是中小学所开设的科目,那么,自2010年开始,国家开设了专门这对这群孩子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硕士形式,这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一种。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部分院校旨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教育硕士毕业生应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如果你恰好拥有这部分学科背景,同时,又想从事中小学(包含高中)教学工作,那么,选择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科教育将是您最好的选择。 这里需要关注一点,有的时候,事情都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很多没有学科背景的孩子想考全日制教育硕士苦于将被歧视而同时拥有学科背景的孩子又不想去中小学做老师,想留在高校担任教师的工作。 那么如何圆梦“高校教师”呢?目前以及未来在我国,一般要求高校教师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对于一般急缺或者特殊的专业,硕士学历是高校教师的最低学历;在一线城市或者重点大学,一般都要求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这并非

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08政教内部资料 绪论(多出选择题 ) 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课本P1-P9) 1. 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 (1) 孕育时期: 孔子的《论语》 、 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 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 《学记》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 昆体良 所著 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培养》 。 2.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探讨“把 .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 德国心理学 家和教 育家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 (1)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a. 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 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 班.级.授.课.制 . 。 c. “.经.验.—.—.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 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 ,将人的一 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的教育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法)、裴.斯.泰.洛.奇. (瑞士)、福.禄.贝.尔.(德)、康.德.(德)等。 ? ? ?? ????? ???? ?? 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1)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的《教育论》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 德国教育家 拉伊 的《实验心理学》 ,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 ..—.—.整.理.—.—.表. 现.”三个阶段。 (3) 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儿.童.中.心.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论断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4)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的《教育学》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 义.教.学.理.论.... 的 诞生。 4. 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1) 美国心理学家 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三类。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的 《教育过程》 ,他提倡发.现.学.习. 。 (3) 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 的 《教学与发展》 。 (4) 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 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 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 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 一、 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 P17) 1 、宽泛: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2、偏狭: 斯宾塞 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 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 教育起源(课本 P30-P31 ) 1 、动物起源说

在职教育硕士 任教工作总结

2014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湖北省谷城一中 姓名:陈明明 本科专业:文秘教育 申请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任教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我离开了象牙塔,于9月份来到我现在所任教的学校——湖北省谷城一中,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短短半年的时间,我迅速成长,褪掉一身稚气,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主动虚心的态度求教于他人,以一个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回想这短短半年的时间,有欢乐有忧愁,有笑语也有泪水。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许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现在我静下心来认真回忆这半年来的生活,做好总结,以全新的心态开始新的工作和学习! 一、思想认识方面 从2009年8月,接到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踏进师大的校门,我们就被打上了一个标签——“教师”。也曾有人质疑过我的选择,但我从不怀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教师,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代人,我觉得甚为骄傲。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断给我灌注一个理念,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也一直以此为目标,踏上讲台,我也始终坚持以教师的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母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尊敬师长,爱护学生,诚信为人,谦虚谨慎,努力在品行方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刚开始工作,踏上三尺讲台,我也曾遇到不少质疑。缺乏教学经验,跟学生也找不到共鸣,新的教学方法无法施展,都让我倍感压力。但是我终于顶住了压力,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虚心向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探讨新颖的教学模式;主动跟学生交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能够跟学生侃侃而谈,表达自如,也能够适当的幽默一下,让气氛活跃,与学生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常规教学也得以顺利展开。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一个学期的教学,给我带来最深的感触便是:在教学方面,理论终究是理论,实践才是真功夫。在大学里,我们学到了许多的理论知识,比如教学理念,授课模式,课程标准等等。我们也曾在教室同学之间相互讲课、评课,也参加了近3个月的实习。然而,真正走上教师岗位,才发现这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面对的实际状况,要比书本上复杂得多;我们面对的学生,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摸索。 整体而言,我的教学工作还算令人满意。在上个学期,我负责湖北省谷城一中高一(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联考中,我任教的班级都取得了十个实验班语文单科第一的成绩。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甚为满意,学生对我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渐渐变成认同和信任,这学期文理分科后,我开始担任文科奥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上好一节课,前提是要好好备课。刚开始时,我习惯了搜集大量资料综合去看,然而总是找不到头绪和重点,浪费了大量时间,效率却很低。针对这一情况,我请教了师傅,也是高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开始以一个全新的心态面对备课。备课前,我会认真吃透教材,自己找到每篇课文的关键点,然后细枝末节处再逐步细化。遇到不能把握的问题,我都去虚心同其他老师商量解决。一学期来,我一直坚持手写教案,写详细的标准化教案,同时遵照学校规定超前两周备课。根据不同课时的实际情况,我有时也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硕士简历

教育学硕士简历 教育学硕士简历模板 石女士(女,28岁,硕士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 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参加工作时间: 2000-06 身高: 165 现居住地:石家庄市户口所在地:石家庄市 ___:0311-866666666 --------------------------------------------------------------------------------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期望工作地点:石家庄市期望从事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旅游/酒店/餐饮服务,媒体/出版/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科研/院校期望从事职业: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教师,人力资源类,行政/后勤类到岗时间: 1周以内期望月薪: 2000元-2999元(税前) -------------------------------------------------------------------------------- 毕业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1999-09至 xx-06 专业:英语学历:本科专业描述:在校期间担任宣传委员,组织过各种活动。在校内文学社担任干事。毕业学校:河北师范大学 xx-09至 xx-09 专业:教育学学历:硕士专业描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在校期间担任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宣传部干事,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修过的

课程有: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公文写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企业管理概论、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及常用法律等。 ------------------------------------------------------------------------------- 公司名称:外研社儿童英语乐园职位名称:教师、教学主管工作时间: xx-02至xx-02 工作描述:负责省五幼的业余英语班教学及教师的招聘、培训、管理工作;另兼铁路一小剑桥英语班的教学工作。所在行业:教育/培训/科研/院校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名称:河北环渤海湾集团职位名称:主管工作时间: xx-02至xx-09 工作描述:辅助人力资源部主任为公司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及培训计划,为公司中高层领导培训英语和礼仪,管理公司人员档案,招聘员工,制作全公司职员的岗位说明书并帮助公司翻译大量文件及资料。所在行业:旅游/酒店/餐饮服务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名称:英语家教职位名称:英语教师工作时间: 2000-09至xx-02 工作描述:有过7年的一对一英语家教经验,熟知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善于沟通。公司名称:华电科技学校职位名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论文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

教育学原理概念

教育学原理概念汇编 ---小雷整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从庞大的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步成为一门原始形态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 3.描述性定义是指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和对如何使用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指一种关于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创造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景中始终是同一的。 4.教育的内涵就是教育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究竟是什么? 教育的外延是指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即教育所指对象范围。 5.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7.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有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8.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9.显性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10.教育的本质是指人类从古至今纷繁复杂的各类教育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且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培养人的活动。 11.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得这些生物特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被称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个体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即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3.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质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之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等。 14.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15.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和条例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联考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本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教育两种形态。 l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l 模仿起源说(孟禄)、l 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l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往起源说)、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已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3、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页脚内容1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l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l 强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l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l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众化、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基础性的、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4、教育发展的历程 古代教育 (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l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 页脚内容2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1)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2)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3)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4)徐特立。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1)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2)文献法: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