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

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

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

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

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

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

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

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

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

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

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

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京剧的音乐体式属板腔体,声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其中,称为“三鼎甲”的三位杰出艺术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誉

为“四大名旦”的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又称《阳关曲》、《渭城曲》。歌词

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之安西》。

●《流水》是我国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首古琴曲,约产生于春秋时期。(俞伯牙和

钟子期)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

是一首以叙事见长的大型琴曲。

●《花木兰》取材于南北朝时五言体长诗《木兰辞》。

第二单元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与名作欣赏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

阶段可上溯到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办新式学堂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学堂里开设了“乐歌课”,教唱新的歌曲,称为“乐歌”。随着学堂乐歌的流行发展,出现了西洋乐器组成的军乐队,风琴、钢琴也开始流行,五线谱、简谱也传入我国。学堂乐歌的流行与西洋音乐的传入,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

●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起各种新型的音乐

社团。创建了一批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积极倡导下,由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带头,在上海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学院”。(1927年创立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

●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抗日救国,群众性的救亡

歌咏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救亡音乐团体。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麦新《大刀进行曲》是第一首向日本喊出抗战的歌曲。

●贺禄订的《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秋水伊人》、《四季歌》。

●洗星海的《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和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黄

河大合唱》。

●中国秧歌剧是歌剧的基础。

●萧友梅代表作:歌曲《问》、《五四纪念爱国歌》、《从军歌》。

●黄自代表作:《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西风的话》、清唱剧《长恨

歌》。

★《黄河大合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品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以雄伟的气魄,热情奔放的旋律,真实地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具有非常严谨的内在联系,感情的发展也一浪高过一浪。八个乐章的音乐都各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通过朗诵和乐队又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整部作品以《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为基本主题。

这部气势磅礴、感人至深、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性大合唱,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了亿万人民的斗志,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名称: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百鸟朝凤》(唢呐曲)原是流行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喜相逢》原是一首流行于内蒙的民间小曲,后被吸收入山西梆子及二人台

中作过场的音乐,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第三单元中国当代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当代音乐开始)

● 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歌曲

同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群众性。

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占据了相当的数量。

●合唱音乐:《祖国颂》、《辛福河大合唱》、《长征组歌》

●突出的民族器乐作品:黄海怀的二胡曲《赛马》、王惠然的琵琶曲《黎族舞曲》●比较突出的钢琴作品:汪立三《蓝花花》

●小提琴作品:秦咏诚《海滨音诗》、陈钢《苗岭的早晨》

●交响乐:辛沪光《嘎达梅林》

●此时期被奉为艺术上最高典范的是“革命样板戏”,比较著名的作品有:京剧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刘炽代表作品:歌剧《阿诗玛》、大合唱《祖国颂》、歌曲《我的祖国》、《让

我们荡起双桨》。

●《长征组歌》作于1965年。歌词是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将军为纪念长征胜利

30周年而作的一部长诗。

●《祝酒歌》词:韩伟曲:施光南

●施光南代表作:《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洁白羽毛寄深情》、《吐鲁番

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爱你,中国》词:瞿琮cóng、曲:郑秋枫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词:张枚同曲:谷建芬

●谷建芬主要作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采蘑菇的小姑娘》、

《思念》、《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辛沪光主要作品:交响诗《嘎达梅林》、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

《草原音诗》、清唱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音乐《祖国啊,母亲》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风、雅、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诗经》总集中的三个部分总称。

作品选取了《梅花三弄》、《幽兰》等著名古琴曲和古老民歌的音调素材,并吸收近现代作曲手法,乐曲由风、雅、颂三个乐章组成,谭盾曲。

●张千一主要作品:交响音画《北方森林》、《A大调弦乐四重奏》、歌曲《青藏

高原》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

一种戏剧形式,通常以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咏叹调是一种旋律性强、优美动听、突出声乐演唱技巧、抒发人物内心思想

感情的抒情歌曲,常出现在歌剧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伴奏丰富,音域比较宽广,篇幅较大)

●宣叙调,亦称朗诵调,是一种速度自由、伴奏简单、建立在语言音调基础上

的吟诵性独唱曲,在歌剧中用以代替对白。(音乐性不如咏叹调,具有语言特点)

第五单元欧洲早期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格里高利圣歌是“单音音乐”,专用拉丁文,只用人声演唱,不要乐器伴奏,

不用任何变化音与装饰音。《格里高利圣歌(lntroit)》是在圣母玛利亚升天节时演唱的一首优美曲调。

●什么是格里高利圣歌?

答:格里高利圣歌是用拉丁语演唱、不带乐器伴奏、旋律为单声部的宗教歌曲。其旋律吸取了古代东方及古希腊的音调和当时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其歌词内容大多从《圣经》的诗篇中选取。

●文艺复兴——意为再生、复活。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提倡的

是人类的智慧,人的力量,人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以人为核心。

●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派。“新艺术”派是采用新式作曲法的作曲家们,

他们以法国音乐家菲.德.维特里音乐理论著作《新艺术》的题目命名自己。

新作曲法实质是复调音乐艺术。

●尼德兰乐派——史称勃艮第-佛兰德斯乐派。勃艮第指现在的法国北部和比利

时、荷兰一带;佛兰德斯指现在的比利时一带。尼德兰乐派的音乐家们大多居住、活跃在欧洲各地,他们发展了复调技巧,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声乐复调。创作了大量的弥撒曲、经文歌、歌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在音乐中突出体现者是拉索。

第六单元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 1600-1750年巴洛克时期,1750年巴赫去世,巴洛克时期结束。巴洛克意为

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时期真正含义的歌剧诞生,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最早完成的第一部歌剧作品是意大利诗人里努契尼和作曲家佩里与1594年写的《达芙妮》,由于原稿遗失,现在公认他们1600年创作的《尤丽狄茜》为最早。

●意大利有威尼斯乐派,拿波里乐派等。意大利歌剧成就的代表是17世纪威尼

斯歌剧乐派领袖是蒙泰威尔第的创作,其代表作是1607年创作的《奥菲欧》。

●合奏曲的体裁分为三类:组曲、奏鸣曲、变奏曲。

● 17世纪末期(80至90年代)产生了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合奏形式——协奏

曲。托莱里是最早写协奏曲的作曲家。协奏曲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三人一组和小乐队组合完成的,听起来像个乐队,没有哪个乐器特别突出,如《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两个竖笛加小提琴完成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与之相关的人文学科的影响下,形成其独特的结构宏大、精美华丽、夸张任意、端庄稳定的风格。首先是体裁的多样化:有反映

宗教内容的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有世俗特征的歌剧;还有从声乐与舞蹈音乐伴奏地位中挣脱而出的独立完整的器乐奏鸣曲体裁形式。第二,创作技巧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调音乐发展迅速,大小调体系得到巩固,和声理论开始建立。复调音乐在保持其原有魅力的基础上地位开始弱化,数字低音(或称通奏低音)的写法成为多声部旋律和声思维的必经道路,其技巧极为时尚流行(巴洛克也被称为数字低音或通奏低音时期)。第三,各种速度、力度、表情记号被人们充分认识并广泛使用,加强了音乐的表情功能。

巴洛克时期出现的优秀音乐家有:蒙泰威尔第、拉莫、吕利、斯卡拉蒂、维瓦尔第、塔蒂尼、库普兰、巴赫、亨德尔。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一般指1750-1820年,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壮大,掀起了主张民主、自由,反封建主义,争取个性解放的法国“启蒙运动”、德国“狂飙运动”。

启蒙主义思想在观念上直接影响和极大程度上支配着当时的音乐行为、音乐创作、审美标准。音乐在题材、内容、形式、技巧、风格上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其人文内涵丰富与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精神相关联的英雄性题材也不断出现。在体裁上,交响乐与奏鸣曲的确立和定型是古典主义时期极重要的艺术成就。

●奏鸣曲式:不同于奏鸣曲,分三个部分组成: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

声)。一般奏鸣曲3乐章,交响曲4乐章,大型套曲必须有一个乐章以上,由奏鸣曲式写成。

●典范的4个乐章的交响曲形式,到18世纪古典主义中期,在奥地利作曲家海

顿、莫扎特的作品中确立。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之后将古典主义交响音乐创作推向顶峰。他扩大了奏鸣曲式结构中的展开部和尾声,扩大了乐队编制,确立了现代管弦乐队的编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交响曲体裁的表现力,为奏鸣交响套曲的发展、创新作出极重要的贡献。

●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均定型,主调音乐占了统治地位,主调和声风格达到完

全成熟的地步,并产生意大利与法国喜歌剧体裁。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贝多芬。

●清唱剧: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声乐套曲。

与康塔塔、歌剧等几乎同时起源于16~17世纪之交。最初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由演员化装演出。之后,其题材大多脱离宗教范围。17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音乐会中演出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合唱居于重要地位。举世公认的杰作是亨德尔的《弥赛亚》。(独唱一般用咏叹调,宣叙调写)

●巴赫:1685~1750年,巴洛克音乐时期著名代表人物,德国伟大的古典作曲

家之一。代表作:《平均律钢琴集》、《创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作品。音乐结构庞大、复杂、完

整,用奏鸣曲套曲形式写成,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交响曲通常包括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又有内在联系。(一定要有一个乐章以上用奏鸣曲式)

●海顿:交响乐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代表作有交响曲104首,钢琴奏

鸣曲52首,弦乐四重奏83首,神剧、歌剧24部,还有弥撒曲、清唱剧、康塔塔等多种作品,其中以清唱剧《创世纪》,交响曲《惊愕》、《告别》等最为著名。

●《费加罗的婚礼》剧本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莫扎特1786

年创作歌剧并首演于维也纳。莫扎特:被誉为天才,历史上第一个独立音乐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奥地利作曲家。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包括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

要素,是以歌唱为主的舞台艺术。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又被称作“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博大精深,通过两个对立的音乐形象(命运的挑战、人对命运的抗争)之间矛盾的戏剧性冲突,刻画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体现出作者“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作品深刻的哲理性,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二百多年来一直鼓舞人民不懈地坚定信念,坚定理想,去战胜黑暗势力,取得胜利,迎接光明!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乐圣”。在艺术上勇于创造革新,确立了奏鸣曲形式结构的新原则,扩展了交响乐队的规模与表现力。代表作9部交响曲: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

第七单元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文化与名作赏析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内容风格、艺术技法、民族性等方面。

在内容风格上,作品淡漠社会性重大题材及启蒙运动时代崇高的“理性”,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幻想。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作品:《未

完成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歌曲《魔王》、《野玫瑰》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强力集团: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管弦乐队:又称交响乐队,一般是指大型的器乐演奏团体,由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弦乐器组四个部分组成。木管乐器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大号、长号。打击乐器组:可分为有固定的打击乐器(用五线谱记谱)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用一线记谱)。(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钟琴、木琴、排钟、钢片琴。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小军鼓、鈸、铃鼓、三角铁、响板。)

●《自由射手》韦伯作于1820年,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表现善良与爱

情战胜邪恶与黑暗。(韦伯—德国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歌剧创始人,其作品《邀舞》最著名)

●门德尔松: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生于银行家之家。主要贡献:①重新认识

巴赫。1829年以独有的胆识和目光,倡导、组织、演出巴赫作品,让世人重新认识其艺术价值。②1843年于莱比锡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③以交响曲标题性序曲成就最高。如:浪漫主义特性的钢琴曲《无词歌》,代表作《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芬格尔山洞》。

●三B:巴赫(音乐之父、出生于有50多位音乐家的音乐世家)、贝多芬(乐

圣)、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其创作发扬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又具有浪漫主义的热情,极重视民间音乐素材。)。

●肖邦:音乐诗人。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有强烈的民族情结和爱国热忱,

作品有深刻的民族性和思想性。有马祖卡舞曲52首,对推动钢琴艺术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马祖卡:18世纪波兰舞曲之一,节奏明显,三拍子。

●狂想曲:起源于19世纪初,带有幻想性质的器乐曲。多为钢琴独奏曲,技术

复杂艰深。以民间叙事诗等为题材,以民歌和民间曲调为创作素材,形式不拒。狂想曲大多由慢速的歌曲和快速的民间舞曲相结合,通过主题发展和变奏手法达到高潮。

●李斯特: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首创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单乐章的带

标题的管弦乐体裁,又称“音画”、“交响音画”、“交响素描”,李斯特1850年首创,并写有《玛捷帊》等13部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描写性。交响诗常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三部曲式等。),代表作《匈牙利狂想曲》(第一部分“拉索”主题,情绪伤感。第二部分“费里斯”

主题,速度急迫,展现活泼性格。)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一生写了21首匈牙利舞曲。

●比才:《卡门》

●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奥地利著名轻音乐家。498首圆舞曲,以《维也纳

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为著名。

歌剧17部,以《蝙蝠》、《吉卜赛男爵》著称。(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民间舞曲,三拍子。)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芭蕾舞《天鹅湖》、《睡美人》

●《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曲。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巨著《费加罗三部

曲》曾被两位伟大作曲家谱为歌剧。1786年莫扎特先用《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事隔三十年后的1815年,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又用《费加罗三部曲》第一部中的故事,创作出《塞维利亚理发师》

●罗西尼: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最为著

名。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歌剧大师,被誉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弄

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

●格林卡:俄罗斯乐派奠基人。《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俄罗斯第一部民族交响

乐作品。

●组曲:是器乐套曲体裁之一,由各具相对独立性的若干乐曲或乐章组成,可

分为古典组曲与现代组曲。古典组曲(17、18世纪)由四首乐曲组成,其速度、节拍相互形成对比。即:阿勒曼德(德国)-三拍子;库朗(16世纪意大利、法国)-三拍子、稍快;塞拉班德(西班牙、南美)-三拍子、慢速;

基格(英国)-快速。

●斯美塔那: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办捷克第一所音乐学校,交响诗《我

的祖国》(6首交响诗组合成,最著名的是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格里格:挪威民族乐派创立者,《挪威舞曲》、《培尔.金特》第一、二组曲。

●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通过本学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课学习,我了解到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这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一起,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我们。《猫》可以说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音乐剧《猫》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它的作者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这部作品在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一曲《回

忆》,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我就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领略《猫》的魅力,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光怪陆离的舞台,满眼堆放着各式废弃物,在明亮的灯束下,一只只猫或坐或立,或舞或歌,《猫》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得以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取得这唯一的机会。其中“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她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起初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然而她以一曲《回忆》最终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天的猫。此外还有“领袖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 “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的剧情很简单,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明细,我想这也正使作者更专注于对音乐,舞美的高质量追求。作品中高质量的音乐,新颖的舞台布景,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服装的精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猫》这部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赏析。 一、令人震撼的舞美 设计者用猫的眼光看世界,在舞台上建造了一个供猫表演的巨型游乐场,逼真的情境给音乐剧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想在现场欣赏的观众一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说《猫》的服装与化妆,设计者极大的发挥想象力,将几十种猫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给我们,每一只猫身上的条纹都十分逼真,服装和道具也与它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密切相关。例如,“领袖猫”的皮毛很长,而且没有花纹,身材高大魁梧,显得有威严有气势。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为了显示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迹,她的皮毛选用了很暗淡的颜色,并且看起来像布满尘垢,很久没有梳理,脸色也很灰暗,眼角向下拉,满眼沧桑,是一位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写照。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

浅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魅力 从以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Vitas,喜欢他的唱功,喜欢他的帅气,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海豚音。在这学期的中外音乐名作赏析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Vitas 的演唱会CD,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地听了他的歌,我对他更加喜爱,更加崇拜了,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了Vitas的歌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双重元素,所以就决定以他来写这篇论文。 从艺术史上来看,自“古典”一词出现,迄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期间几经起落,内涵也几经变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人,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小小的定义。 “古典”特指这样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朴素的形式、理性的内涵等特征,借用德国著名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评价,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曾有人说,艺术创作中惟有“变化”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回顾Vitas历年的作品,风格多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他在喧嚣的流行音乐界卓尔不群。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艺术中的“古典因素”,则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风韵越来越明显,然而又并不是一味复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个性的发挥。 在某些场合,“古典音乐”概念另有一层含义,可视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并以此区别于纯粹消闲娱乐的“流行音乐”。 在此意义上,必须承认,Vitas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即使在乍出道时,虽不乏时尚另类的包装、性感妩媚的身段、迷离魅惑的眼神、诡谲奇幻的舞台,然而这一切之外,古典艺术严谨理性的风范依然处处闪现。 同样地,目前,他显而易见地日趋成熟稳重,然而,并没有直接演绎古典歌剧的倾向。 假如以如此眼光审视Vitas的艺术,则可发现,他既具有古典艺术强调的扎实底蕴:声乐功底、舞蹈基础等,又不一味拘泥于程式化的规范。而是将“古典因素”拿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扩大与丰富已有的艺术语言,令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他作品中的“古典因素”,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淀的艺术形式,在一位现代艺术家那里映射出的“印象”。 以“古典”而论,Vitas的假声技巧,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几年来,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歌剧2》中的经典华彩、《奉献》中的极限高音、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 教育与艺术系姚婧 课程名称:中外歌剧鉴赏 课程代码:16000172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公选课(通识课)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歌剧是集文学、交响乐、声乐演唱、舞美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感染力较强。中国歌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与国外歌剧有很大差别,通过《中外歌剧鉴赏》教学来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高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对中西方歌剧文化差异的了解,也是通晓中西方文化的一条学习路径。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为赏析教学做准备,教学重点在“赏析”部分。 (二)基本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歌剧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歌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西方歌剧艺术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这一门公选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之一。 (三)本课程难点和重点 重点:本课程虽为全院共选课程,但是学生上课前同样要认真预习,课堂要专心听讲,课后要认真做作业,还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搜集并欣赏一定的音乐音响、音像资料,以期更好地学习效果。 难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西方歌剧知识为核心辐射相关知识与学科,使本课程的教学成为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与能力的平台。

电大考试-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电大中外音乐赏析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前奏曲)。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 10·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3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山歌和小调)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编写出来的)。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 (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表情)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 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 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音乐的代表者。 5.德沃夏克创作上的高峰时期是在19世纪的(十二部)。 6.德沃夏克有(十一部)歌剧。 7.德沃夏克是(捷克)的作曲家。 8.《水仙女》作品的作者是(德沃夏克)。 9.格里格的全部作品中,(钢琴曲)和(歌曲)有特殊的魅力。 二、单选题 1.格里格从5岁在钢琴上发现( A ) A.九和弦 B.12岁 C.30岁 2.交响曲在创作上越来越( A ) A.自由化 B.表现风格 C.情绪化 3.奥大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多少音乐作品( A ) A.40多部 B.80多部 C.60多部 4.音乐的表现上有浪漫主义乐派音乐形式比较( B ) A.表现 B.自由性 C. D.感觉 5.舒曼在18世纪是30年代音乐创作的( A ) A.3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1]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赏析论文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01020204 董硕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 摘要:在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大学生影响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雨果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了解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会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欧典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特点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三时期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得彪西、舒曼、舒伯

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王拓自动化1305 学号:13212132 西方音乐史某次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首印象派的代表作,德彪西的《大海》,我当时对印象派音乐这个名词特别好奇,美术课上,我们曾学习过印象派的绘画,像莫奈、梵高等的作品。这类作品没有太多细节,全部是由大块的颜色、形状堆砌而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像是凭借自己模糊的印象画出来的似的,因此得名印象派绘画。那么印象派音乐是怎样的呢?听过《大海》这部作品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也开始慢慢了解印象派音乐这个词的来历。 这部作品没有特定的旋律,丝毫没有古典音乐的影子,乐器的组合,不再是音符和旋律,而是一种画面,大海的画面!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在德彪西的笔下俨然化身为广袤蓝天、呼啸海风、汹涌海浪。这样的作品是在称不上是传统的交响乐,用乐器的音色来表现大海的波涛汹涌,这种朦胧的,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不禁让人想起绘画领域的印象派,可能印象派音乐这个名词也是由此而来吧。 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后,我知道了《大海》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更有一个小插曲,展现了《大海》这部作品的魅力。二十世纪初,在巴黎的一家旅馆里住着一位有病的绅士,他准备到海滨去疗养。旅馆旁边有一个管弦乐队练习厅,乐队队员每天按时来练习演奏同一首乐曲。那位绅士听惯了,到时候他就躺在床上,静听着乐曲的演奏。听着,听着,他仿佛自己来到了海边,看到了波光闪烁的海面,看到了海涛击岸、浪花飞溅的动人海景。过了几天,他动身到海滨去了。到了那里,面对着广阔的大海,他反而觉得不够味了。他住在海边的别墅里,却想念着在巴黎旅馆中所听到的用音乐表现出的海的画面。他在海滨住了几天便急匆匆赶回巴黎,打听了一番,才知道乐队队员每天演奏的是德彪西交响组曲《大海》。而当这首交响组曲公演时,这位绅士带着病去欣赏了。演奏结束,他赞叹道:“哦!这才是大海!” 整个乐曲由三幅用音乐绘画的素描组成:第一幅:、《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第二幅:《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第三幅:《风和海的对话》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一、元杂剧四大代表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

最新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资料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 ( 一) 中国音乐简史部分 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 (2)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 (2) 、先秦历史作以简介。 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 (2) 、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

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 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 (2) 、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 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 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学堂乐歌。 (2) 、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 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 的了解。 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五、六年代的代表 作曲家、作品。 10、教学内容: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七十年代社会现状从而理解当时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歌剧、合唱作重点介绍。 ( 二)外国音乐简史部分 11、教学内容:古希腊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特点。 (2) 、与中国同期音乐相比较。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课程教学综述 《中外经典名曲赏析》是一门针对成人脱产本科学生的层次特点,进行新的课程整合之后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由于该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一部分由本分院培养的音乐教育专科学生升本构成,一部分是来自全疆的需要再深造的音乐专科人才构成,因此,将《中国音乐史》与《西方音乐史》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教学中以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为主,相关时期的音乐文化知识讲授为辅。针对学生未来就业需要,通过该门课程的开设,教授学生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方法掌握,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下面就对该门课程教学特点、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做详细论述。 一、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开设学期是在第一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6课时,每周两课时,除去最后两周的复习及考试的4课时,中外音乐史理论知识与经典名曲的赏析内容要压缩在16周完成。针对有限的课时数,及庞杂的课程内容,在教材方面,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田明俊主编的《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该本教材是适合于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选修音乐方向的学生、参加职后继续教育(音乐方向)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以及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学生。因此,就教材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适合目前培养的学生层次特点。该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两大部分。贯穿以中外史学教授为主线,以中外经典作品赏析为主体,做到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的特点。在编写体例上采用“欣赏导引”、“信息点击”、“拓展与探讨”三大板块

的框架,凸显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相结合,作品分析与人文内涵相联系,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相融合的特点。 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需要重点讲述的理论内容,包括了解包括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部分;包括世界各地域各历史时期的歌曲、器乐等的世界音乐文化部分。第二,通过对中外各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内容的掌握,通过相关经典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中外音乐鉴赏风格演唱的能力;从理论层面进行作品曲式及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进而达到具备写作思辨性文章的能力。第三,通过以上两层面的学习,在熟练掌握中外音乐史基础知识、经典作品鉴赏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在未来从事音乐教学及音乐鉴赏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音乐审美实践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音像资料的视听入手,加强音乐审美感受,多唱、多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目,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作理论分析、总结和归纳。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为目标,注意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在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相关知识的同时,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音乐审美价值观。提倡学科知识的综合讲授,注意音乐与文化相结合。在对中外各时期、各民族、各地域音乐的分析中,贯穿“文化中的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四音音列 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完整音列体系 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构成的方法有两种: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作为下一个四音音列的第一个音)和非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与后一个四音音列的开头的音相隔一个全音)。 调式 四音音列可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古希腊的调式体系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排列方式自上而下。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多里亚调式富有男子气质,能使人安静、坚强;弗里几亚调式狂野而具有酒神精神,能激发人的热情;利第亚调式使人柔弱;混合利第亚调式易使人悲伤 音乐社会功能学说 在古希腊人心中,音乐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认为音乐可以除邪防病,也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过著述。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军队中配有军乐队、乐师和歌手,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音乐在古罗马统治阶级的手中,成为炫耀权势或纯粹娱乐的工具。在古罗马文化生活中,有深刻伦理道德意义的古希腊悲剧也被豪华的马戏演出或血腥的角斗士格斗场面所取代。 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待遇优厚,被人们奉为偶像。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 英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1、和声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 c、运用协和的和声,避免强拍上的不协和音程。 2、织体方面 a、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 b、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并创造出“福布尔东”的复调音乐手法。 福布尔东 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 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未写明。

如何去理解音乐

如何去理解音乐 ——学习课程后的感受音乐,我最初的理解是:使人感到愉悦的声音。所以,如果一首音乐不能在一开始吸引到我,我也就不会再听下去。至于它蕴涵着什么意义,就更不知道了。此时,音乐存在的意义,只停留在“仅仅觉得它好听。”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修过关于《音乐鉴赏》的课程,对音乐知识了解得十分有限。在这篇论文里,我不懂也不涉及什么深刻理论,只是分享自己对音乐的一点理解。 其实,我们从判断一首曲子是否好听开始,自我的音乐品味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同样的音乐,它客观上表达的旋律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同的人听完之后有不同的感受?这说明,客观的旋律进入人的耳朵之后,已经转化为了主观上的感受——好听或是不好听。然而,音乐是由人创作出来的,这注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融汇进了创作者的情感。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那么得先了解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意图。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的灵魂,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很容易就能融进人们的情绪里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听音乐特别易产生共鸣。比如,在思念恋人的时候,听一曲萨克斯版的《my heart will go on》,容易动情的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留下眼泪。 如果我们不处于那种特定的情境,那如何进入音乐想要带我们走进的世界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从认识该曲子的创作背景开始。比如,该曲的作者是谁、他的生平履历、创作背景、创作原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它的演奏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在表达情感方面各有所长,比如大提琴,它声音低沉厚重,给人以神秘、凝重的感觉;而小提琴声音畅快,更多地体现一种妩媚、悠扬的感

觉。《卡农》有多个版本,电吉他弹出来的效果就与钢琴弹出来的效果差别巨大。 知道了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乐器之后,我们在未听音乐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它的风格、情感。这时再把自身虚拟进那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就能切身体会到每一个音符的重量。除此之外,也可以查阅该曲的乐评,从别人的感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 然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欣赏一首乐曲,我们不能拘泥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我们更要有自己的想法。用一种超于音乐的心态去欣赏音乐,可能会有另一番不同寻常的感觉。试想一下,在听着《梁祝》这样有着悲伤故事背景的音乐时,却感觉到快乐,不时还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那是因为体会不了它的意味,还是因为已经超出了乐曲本身,而从乐曲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也许在别人眼里会显得很无礼,也许别人会留下2个字:无知。但我们不会因此而磨平自己的棱角。 最后,就以“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为结束吧。音乐也是这样,要想深入的去了解它,必须得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固定不变的,听众却可以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心态去理解它。音乐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也许《阳春白雪》适合你的口味,也许《下里巴人》更能得到你的喜爱,但是不管怎样,听自己的音乐,让别人说去吧。 卓洛Zoro 6.10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分享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 联系

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著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著差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 1.1音列 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

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1.2乐曲特点 1.2.1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古琴就是一个典例,其在中国古典音乐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名门闺秀修身所要掌握的个人技能琴棋书画之一。另外,而合奏则往往出现在宫廷等达官贵人的大型娱乐演出中,相对影响范围不很广。 而西方音乐从单声部发展到重奏,再发展到合奏后,和声的地位从此不可撼动。西方音乐注重的是美学及功能性,重视对他人的感染力,相对较为客观。而合奏则以其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乐声满足了这一需求。 因此有人形容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而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智慧树知到趣聊音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趣聊音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五线谱最开始就有线吗? A:有 B:没有 正确答案:没有 2、以下哪一项属于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 A:有伴奏 B:单声部 C:多声部 D:有节拍 正确答案:单声部 3、五线谱从被使用起一直是五条线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五线谱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在上方或下方加线。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奥尔加农的特征中不包括 A:双声部

B:无伴奏 C:无节奏 D:有节奏 正确答案:有节奏 6、平行奥尔加农位于圣咏声部的上方。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不平行奥尔加农最后汇合于同音。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8、华丽奥尔加农位于圣咏声部的上方。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Tenor最初用来称呼 A:华丽奥尔加农 B:圣咏 C:平行奥尔加农 D:不平行奥尔加农 正确答案:圣咏

10、华丽奥尔加农的特点有 A:双声部 B:有节奏 C:旋律线流动性强 D:代表了人们审美的提升 正确答案:双声部,旋律线流动性强,代表了人们审美的提升11、迪斯康特与奥尔加农不同的特点是 A:无节奏 B:双声部 C:无固定音高 D:有节奏 正确答案:有节奏 12、中国唐宋时期已有乐谱出现。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3、最早诞生的西方歌唱形式是 A:格里高利圣咏 B:奥尔加农 C:迪斯康特 D:经文歌 正确答案:格里高利圣咏

14、格里高利圣咏诞生的时期大致为我国什么时期 A:唐 B:宋 C:元 D:春秋 正确答案:唐,宋,元,春秋 15、五线谱中用来标记单个音位置的圆形名为 A:符干 B:符头 C:符尾 正确答案:符头 第十五章 1、勋伯格的表现主义是表现: A:风景 B:花鸟鱼虫 C:历史事件 D:内心体验 正确答案: 2、表现主义音乐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音乐,以表现大自然的风景为主。A:对 B:错 正确答案: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考试重点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考试重点 一、填空(代表作) 1、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2、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哪个朝代:周朝。 3、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4、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5、豫剧分为商丘一带“豫东调”和洛阳一带“豫西调”。 6、越剧约于1938年前后定名。 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8、丁善德的作品:《春之旅》、《晓风之舞》 9、青主的作品:《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脸如花》、《走去走来三百里》《回乡偶书》、《逍遥游》、《我们好生》。 10、四大民乐作品:《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昭君出塞》。 11、吕骥的音乐作品:《新编“九一八”小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铁路工人歌》。 12、刘雪庵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 13、麦新、任光作品:《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彩云追月》、《渔光曲》 14、近代音乐教育的类型:社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 15、社会音乐教育的早期音乐机构有?:中华美育会、大同乐会。 16、四大民乐作品:《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昭君出塞》。 17、吕骥的音乐作品:《新编“九一八”小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铁路工人歌》。 18、刘雪庵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 19、麦新、任光作品:《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彩云追月》、《渔光曲》20、丁善德的作品:《春之旅》、《晓风之舞》 21、瞿维的钢琴曲《花鼓》 22、鲁艺系主任先后由吕骥、冼星海担任。 二、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江南丝竹”:自19世纪中后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主奏乐器主要用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笛、箫等丝竹类乐器而得名。在演奏方法上多采用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即兴发挥等手法,各乐器声部既有个性又相和谐,是典型的支声性复调织体。其代表曲目有《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行街》、被称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3、“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简称“弹词”,俗称“小书”。曲艺的一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的部分 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 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托、评点。 4、“新音乐”:“新音乐”,指自近代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之前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新的音乐文化。 三、简单题 1、“华彦钧”: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

中外音乐鉴赏心得

中外音乐赏析心得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音乐赏析这门课程。 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受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同时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治愈我们的心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赏析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存在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与流派。每一种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或者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它们平 等地共存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中。在电子科技、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

村”中。因此我们不能只欣赏中国的传统音乐,,而且还要更加开放的视界体验并鉴赏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练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不断扩大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二,把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体验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第三,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我们区别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相互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正 是这些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因其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才使人类的音乐宝库绚烂多姿、异彩纷呈。音乐教学中,老师不断引导我们倾听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我们的感性体验,发展 我们敏锐的音乐感觉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使我们感受并体验到不同的音乐表 现要素、把握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绪、区分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流派,并在大量积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培养并发展了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