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 )向马氏体(M )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屈服强度——试样产生0.2%的残余伸长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强度,即屈服强度2、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标准长度的百分比。3、疲劳强度——材料在循环的应力作用下承受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5、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6、固溶体——溶质元子溶解在溶剂晶格中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7、等温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到相变点以下的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8、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温度和改变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称为淬透性。9、沸腾钢——脱氧不完全,在冷却时CO 气泡产生,钢液有明显的沸腾现象。10、调质——淬火后,紧接着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11、锻造——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12、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13、一次渗碳体——当Wc=(4.3~6.69) %时,从液体里结晶的渗碳体。14、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向液体金属中加入难溶质点(变溶质)结晶时这些质点将在液体中形成大量非自发晶核,使晶粒数目大大增加,从而达到晶粒细化的作用。15、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制造的铸型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成形方法。

1.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正火 — 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奥氏体 — 碳固溶于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 表示。热加工 —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调质处理 —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 )向马氏体(M )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屈服强度——试样产生0.2%的残余伸长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强度,即屈服强度2、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标准长度的百分比。3、疲劳强度——材料在循环的应力作用下承受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5、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6、固溶体——溶质元子溶解在溶剂晶格中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7、等温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到相变点以下的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8、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温度和改变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称为淬透性。9、沸腾钢——脱氧不完全,在冷却时CO 气泡产生,钢液有明显的沸腾现象。10、调质——淬火后,紧接着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11、锻造——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12、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13、一次渗碳体——当Wc=(4.3~6.69) %时,从液体里结晶的渗碳体。14、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向液体金属中加入难溶质点(变溶质)结晶时这些质点将在液体中形成大量非自发晶核,使晶粒数目大大增加,从而达到晶粒细化的作用。15、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制造的铸型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成形方法。 1.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正火 — 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奥氏体 — 碳固溶于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 表示。热加工 —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调质处理 —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 )向马氏体(M )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屈服强度——试样产生0.2%的残余伸长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强度,即屈服强度2、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标准长度的百分比。3、疲劳强度——材料在循环的应力作用下承受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5、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6、固溶体——溶质元子溶解在溶剂晶格中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7、等温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到相变点以下的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8、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温度和改变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称为淬透性。9、沸腾钢——脱氧不完全,在冷却时CO 气泡产生,钢液有明显的沸腾现象。10、调质——淬火后,紧接着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11、锻造——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12、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13、一次渗碳体——当Wc=(4.3~6.69) %时,从液体里结晶的渗碳体。14、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向液体金属中加入难溶质点(变溶质)结晶时这些质点将在液体中形成大量非自发晶核,使晶粒数目大大增加,从而达到晶粒细化的作用。15、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制造的铸型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成形方法。 1.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正火 — 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奥氏体 — 碳固溶于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 表示。热加工 —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调质处理 —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 )向马氏体(M )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 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屈服强度——试样产生0.2%的残余伸长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强度,即屈服强度2、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标准长度的百分比。3、疲劳强度——材料在循环的应力作用下承受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5、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6、固溶体——溶质元子溶解在溶剂晶格中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7、等温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冷却到相变点以下的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8、淬透性——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温度和改变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称为淬透性。9、沸腾钢——脱氧不完全,在冷却时CO 气泡产生,钢液有明显的沸腾现象。10、调质——淬火后,紧接着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11、锻造——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12、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13、一次渗碳体——当Wc=(4.3~6.69) %时,从液体里结晶的渗碳体。14、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向液体金属中加入难溶质点(变溶质)结晶时这些质点将在液体中形成大量非自发晶核,使晶粒数目大大增加,从而达到晶粒细化的作用。15、铸造——将熔化的金属液浇注到制造的铸型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成形方法。

1.过冷度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正火 — 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奥氏体 — 碳固溶于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γ或A 表示。热加工 —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塑性变形。 调质处理 — 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三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 奥氏体(A) 2.回复 3.固溶体 4.自然时效 5.加工硬化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 分) 1.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________铸铁。其中________铸铁的韧性最高,因而可以锻造。 2. 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________,在________程中形成的,它 ________了陶瓷的强度。 3.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三、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1分) 1.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发生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温度过低; B.温度过高; C.钢锭含磷量过高; D.钢锭含硫量过高 2.下列碳钢中,淬透性最高的是( ) A.20钢; B.40钢; C.T8钢; D.T12钢 3.Ni在1Cr18Ni9Ti钢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淬透性; B.固溶强化; C.扩大Fe-Fe3C相图中的γ相区; D.细化晶粒; 4.W18Cr4V钢锻造后,在机械加工之前应进行( ) 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 C.去应力退火; D.再结晶退火 5.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机床床身的是( ) A.40钢; B.T12钢; C.HT300; D.KTH300-06 6.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气轮机叶片的是 A.1Cr13钢; B.1Cr17钢; C.3Cr13钢; D.4Cr13钢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飞机蒙皮的是( ) A.ZAlSi12; B.2A50(旧牌号LD5); C.ZAlMg10; D.2A12(旧牌号LY12) 8.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盛放氢氟酸容器的是( ) A.1Cr17; B.1Cr18Ni9Ti; C.聚四氟乙烯; D.SiO2 9.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板弹簧的是( ) A.60Si2Mn; B.5CrNiMo; C.Cr12MoV; D.GCr15 10.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火花塞绝缘体的是( ) A.Al2O3; B.聚苯乙烯; C.聚丙烯; D.饱和聚酯 1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 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 ) A.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12.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 A.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 B.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 C.莱氏体不锈钢; D.贝氏体不锈钢 1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 A.马口铁; B.白口铸铁; C.麻口铸铁; D.灰铸铁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机械工程材料试卷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 1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高。() 2 ?因为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相同。() 3?间隙固溶体一定是无限固溶体。() 4 ?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a-Fe中的间隙相。() 5?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碳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6 ?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7 .钢的淬透性高,则其淬透层的深度也越大。() 8 ? T8钢比T12和40钢有更好的淬透性。() 9 ?灰铸铁可以经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10. 齿轮渗碳用钢常采用低碳钢。() 是非题 1 ? (V) 2 ? ( X ) 3 ? ( X ) 4 ? ( V) 5 ? ( X ) 6 ? ( X ) 7 ? (V) 8 ? (V) 9 ? ( X)10 ? ( V)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越高; b ?越低; 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2 ? a —Fe是实际原子数为 _________ 。 a ? 2; b ? 4; c ? 6 3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___________ 。 a ?与溶剂相同; b ?与溶质相同; c ?为其他晶型 4?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 。 a ?熔点高、硬度低; b ?硬度高、熔点低; c ?硬度高、熔点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导致。 a. 强度降低,塑性提高; b.强度提高,塑性降低;c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6 ?用下述三种方法制成齿轮,____________ 种方法较为理想。 a.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b.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圆棒锻成圆 c.由 饼,再加工成齿轮 7.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 a.热脆; b.冷脆; c.氢脆 8 ?奥氏体是___________ 。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土木工程材料习题(第五版)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汇编

名词解释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长期在空气中存放的干燥状态), 单位体积的干质量 4密实度: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密实度与孔隙率之和为1 6填充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或粉状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程度。 8材料的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下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 10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水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 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 12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冻结和融化)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称为抗冻性 14材料的憎水性: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成为憎水性 16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能经久不变质不破坏,而尚能保持原有的性能。 18材料的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一定限值后产生显著变形,且不产生裂缝或发生断裂,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属于不可逆变形。 20材料的脆性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11.胶凝材料:指土木工程材料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能够散粒状或 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材料。 12.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其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 13. β型半水石膏:β—CaSO4·1/2H2O 14.过火石灰:指石灰生产时局部煅烧温度过高,在表面有熔融物的石灰。 15.石灰陈伏:陈伏是指石灰膏在储灰坑中放置14天以上的过程。 16.普通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5%~20%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水泥。 17.火山灰水泥: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按水泥成品质量均匀地加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再按需要加入适量石膏磨成细粉,所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水泥。 18.水泥活性混合材料:在生产水泥时,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而加到水泥中去的人工的和天然的矿物材料。 19.水泥初凝时间:为水泥加入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需要的时间。 20.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加水量(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地板6±1mm或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21.水泥细度: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 22.水泥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摄氏度±1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90%。 23.水泥的凝结: 24.水泥石的软水侵蚀:不含或仅含少量重碳酸盐的水称为软水,当水泥石长期与软水接触,水化产物将按其稳定存在所必须的平衡Ca(OH)2浓度的大小,一次逐渐溶解,从而造成水泥的破坏。 25.活性混合材料的激发剂:Ca(OH)2和石膏的存在使活性混合材料的潜在活性得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大全

《机械工程材料》 基础篇 一:填空 1. 绝大多数金属具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立方三种类型,α-Fe是体心立方类型,其实际原子数为 2 。 2.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4.铸造时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接近共晶成分、单相固溶体)的合金。5.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织构现象的产生。6.金属磨损的方式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7.金属铸件否(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8.疲劳断裂的特点有应力低于抗拉极限也会脆断、断口呈粗糙带和光滑带、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脆断。 9.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热脆。 10.珠光体类型的组织有粗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1.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正火获得珠光体组织。 12. 淬火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淬火后造成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3.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批零件,材料均选用45钢,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各是铁素体+珠光体、回火索氏体。 14.40Cr,GCr15,20CrMo,60Si2Mn中适合制造轴类零件的钢为 40Cr 。15.常见的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6.用T12钢制造车刀,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的预备热处理为正火、 球化退火。 17.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调质(退火、调质、回火)。 18.耐磨钢的耐磨原理是加工硬化。 19.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采取的热处理措施为高温退火。 20、材料选择的三原则一般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1.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α-Fe→γ-Fe→δ-Fe 。 2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4 。 23.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关系。 2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的关系为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5.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位置可分为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26.金属单晶体滑移的特点是滑移只能在切应力下发生、滑移总是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滑移时必伴随着晶体向外力方向转动。 27.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有消除金属铸态组织的缺陷、改变内部夹杂物的形态与分布。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

工程材料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 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铁素体;碳在 -Fe中的固溶体 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6、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0、固溶体。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16》 l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

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即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2、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 手锯锯条:它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用碳素工具钢制造。如T9,T9A,T10,T10A,T11,T11A 普通螺钉:它要保证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195,Q215,Q235 车床主轴:它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0,35,40,45,50 3、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3》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4》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4、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 在结构上: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最新工程材料题库及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作业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3.同素异构性:同一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晶格类型不同的现象。 4.晶体的各向异性:金属各方向的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5.枝晶偏析:结晶后晶粒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6.本质晶粒度: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7.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8.淬硬性:钢淬火时得到的最大硬度。 9.临界冷却速度:奥氏体完全转变成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10.热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11.时效强化:经固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不断提高的现象。 12.形变强化:由于塑性变形而引起强度提高的现象。 13.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4.变质处理:在浇注是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使其形核速度升高长大速度减低,从而实现细化晶粒的处理工艺。 15.顺序凝固原则:铸件时使金属按规定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逐渐凝固的原则。 16.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的铸铁。 二. 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 1.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 2.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4. 单晶体必有各向异性. (√) 5. 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强度等级来区分的. (×) 6. 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 7. 奥氏体耐热钢也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8.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 9. 面心立方金属的塑性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好. (√) 10. 铁素体是置换固溶体. (×) 11. 晶界是金属晶体的常见缺陷. (√) 12. 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固溶体相. (×) 1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位错的滑移进行.(√) 14. 金属在进行热加工时,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 15. 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的好 . (×) 16. 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完全退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 17. 对低碳低合金钢进行正火处理可提高其硬度. (√) 18. 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小于Vk. (×) 19. 高锰钢在各种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 20. 无限固溶体必是置换固溶体. (√) 21.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但韧性变差. (×) 22. 所谓临界冷却速度就是指钢能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汽车工程材料答案 名词解释 重点考点

汽车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0分) ⑴汽车运行材料: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如:汽车燃料,润滑油、工作液、轮胎)⑵汽油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防止爆燃的能力⑶柴油十六烷值:柴油燃烧性能的评定指标,正16烷值定为100,着火延长期短,平缓、发火好、⑷凝点:规定温度下冷却至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⑸闪点:规定温度下,加热油品所逸出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斐然最低温度、⑹过冷 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⑺硬度:抵抗局部变形或破坏的能力⑻渗碳体:Fe3C硬度高⑼奥氏体:溶解在r-Fe中间隙固体,塑性好、⑽铁素体:溶于a-Fe中间隙溶体、塑性好(11)钢的淬火、:加热-保温-用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方式以获得马氏体的方法(12)回火、:淬取后的工件加热至低于A1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冷却 (13)退火:目的:降低硬度,增加塑性,为下工程加工做准备。 阶段:加热(至一定温 度)-保温-随炉缓慢冷却 影响因素:加热温度、冷却速度 考试知识点 1.金属的结晶过程:液体→形核→长大→形成晶粒→结晶完毕。形核有均匀形核和不均匀形核两种,形核率跟过冷度有关,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大,晶粒就越细小,一旦形核就开始长大,液态原子往晶核上堆砌就长大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晶粒。 2.钢的组分:以铁为主元素,含碳量低于2%以下,并含其他元素的材料(在铬钢中可能大于2%,但2%通常是钢和铸铁的分界线) 1.各种钢的牌号,含义:Q215-A-b3:表示屈服强度为215MPa的A级半镇静碳素钢 碳素结构钢:①由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组成。它的钢号冠以“Q”,代表钢材的屈服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单位是MPa例如Q235表示屈服点(σs)为235 MPa的碳素结构钢:质量等级符号分别为A、B、C、D。脱氧方法符号:F表示沸腾钢;b 表示半镇静钢:Z表示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可不标符号,即Z和TZ都可不标。例如Q235-AF表示A级沸腾钢 2.铝合金的分类:铝合金分为两大系列:加工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加工铝合金有1-7系列牌号,比如1100,2219,3003等 铸造铝合金按我国的分法,共分4类,如下: 铝硅系列:如ZL102,ZL104等,以1打头 铝铜系列:如ZL201,ZL205等,以2打头 铝镁系列:如ZL301,ZL303等,以3打头 铝锌系列:如ZL401,ZL402等,以2打头 5.钢的分类:1.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化学成份可将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2.按质量分类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 单晶体与多晶体:单晶体中各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多晶体则由许多不同位向的晶格组成的晶体。(3) 晶格、晶胞与晶格常数:晶格用来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架;晶胞是组成晶格的基本几何单元;而晶格常数则是指晶胞的三条棱边长度a、b、c。(4) 晶界与亚晶界: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而亚晶界是指相邻亚晶粒之间的界面。(5) 位错与位错密度:由于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而造成的晶格畸变区称为位错;而位错密度(ρ)是指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或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数目,ρ=L/V。(6) 组元、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组成材料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固相;而金属化合物则指合金组元间形成的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中任一组元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7) 各向异性与同素异构(晶)转变:理想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称为各向异性;而同素异构(晶)转变系指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时所发生的晶体结构的转变,亦称多晶型转变。(8)相与机械混合物:材料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而机械混合物系指合金中,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相互均匀混合形成的混合组织,其中各个相仍然保持其各自相的结构特征,但是它们相互间仅仅发生了机械均匀的混合而已。 (1)相、相组分(相组成物)、组织与组织组分(组织组成物):合金组织中所包含的相即为相组分,相是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同一原子聚集状态并且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图像,而组织组分系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独特形态的各组成部分。组织包含有相,而相是组成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当同一相由于形成条件不同时,会形成不同分布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一种相可构成单相组织,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可构成复相组织。(2) 匀晶反应、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匀晶反应(转变)指结晶时从单一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共晶反应系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各自一定的两个新固相的转变过程而共析反应则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个成分一定的固相同时析出两个成分各自一定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3) 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铁素体(α或F)指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渗碳体(Fe3C或Cm)则指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Fe/C=3/1;而珠光体(P)则指共析转变得到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4) α-Fe、α相与铁素体:α-Fe指位于912℃~室温之间,具有BCC结构的纯铁;α相与铁素体则指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5) γ-Fe、γ相与奥氏体:γ-Fe指位于1394℃~912℃温度之间,具有FCC结构的纯铁;γ相与奥氏体(γ或A)则指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6) 凝固、结晶与相图:凡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均称为凝固;结晶系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过程;而相图则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的状态同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