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6.1 隧道开挖、外运弃土等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及附图

6.1.1 概述

CQING轨道LO—MU区间隧道,正线全长452.9m,起讫里程DK7+157~DK7+609.9,出碴支洞94m。隧道工程地质特征比较简单,主要穿过砂岩和泥岩地层,以泥岩为主,岩体裂隙不发育。隧道进口段33m为上覆崩坡积地碎石土,局部洞顶上覆人工填土,主要为Ⅱ类围岩,其余地段均为Ⅳ类围岩。根据招标图纸和招标文书,本隧道只设一个出碴支洞,位于DK7+591处,担负整个区间隧道的全部出碴及材料运输任务。

6.1.2 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

隧道的开挖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因此,隧道开挖必须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的施工原则,严格遵守“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存闭一段”的施工方法。

管超前、严注浆:隧道在开挖施工以前,严格按设计要求对Ⅱ类软弱围岩进行Φ108钢管棚超前支护,使隧道围岩形成拱部封闭承载环,减小开挖变形,在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的一段时间内,确保围岩的自稳能力,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若地基承载力小于0.5Mpa,则要在隧道底部设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 短开挖、强支护:严格控制每次循环的进尺,尤其对软弱岩层的大断面隧

道。短进尺可以减少开挖对岩层的扰动,同时也便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开挖后的强支护是控制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每次开挖后,及时对岩体进行“锚、网、钢架、喷”的联合支撑,加快对围岩的变形控制。

快封闭:每次开挖后,要立即对新鲜面进行喷砼封闭,防止岩面风化,而降低自稳能力,同时,封闭砼也可形成一个承载壳体,起到支撑作用,另外要及时采用制作好的格栅钢架进行支撑,并及时喷砼,尽早地形成网喷及格栅钢架的联合支护体系,及早封闭仰拱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勤量测:监控测量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地表和洞内的监控量测,对围岩变化、地表沉降和结构承载力等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利用信息反馈来指导施工,从而保证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网以及隧道施工的安全。

6.1.3 施工工法的安排

合适、经济、有效地选择控制地表沉降的工法及相应辅助工法是浅埋暗挖法成功的关键,使其地表沉降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使沿线地面建筑物、地下埋设物做到不损坏断裂和渗漏,不出现洞内坍塌及涌水流砂事故,确保地面交通等社会活动正常。LI—FR区间隧道地质构造虽然较好,但隧道结构断面较多,应综合考虑施工进度、安全、经济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围岩情况和不同的断面结构、大小和对地层扰动程度的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和主要辅助工法。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设计要求,拟选的主要工法为:K7+157~+161段采用明挖法双线明洞进洞;K7+161~+175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上半断面正台阶、下半断面分部开挖法,Ⅱ类围岩双线大跨无中隔墙衬砌;K7+175~+190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上半断面正台阶、下半断面分部开挖法,Ⅱ类围岩双线大跨有中隔墙衬砌;K7+190~+238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Ⅳ类围岩整体式

浇注双线有中隔墙衬砌;K7+238~+295段采用上半断面正台阶开挖、下半断面分部开挖法,Ⅳ类围岩双线有中隔墙衬砌;K7+295~+394.4左线、K7+295~+543.188右线段单线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整体式浇注,Ⅳ类围岩双线衬砌;K7+394.4~+543.188左线待备线双线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Ⅳ类围岩双线衬砌;K7+543.188~+609.9道岔段采用上半断面双侧壁导坑法、下半断面正台阶法开挖,Ⅳ类围岩双线衬砌。详见LI—FR区间隧道工法施工步骤见表6.1-01~6.1-04。

6.1.4 隧道开挖

本工程隧道地质构造情况较好, 主要穿过砂岩和泥岩地层,局部有Ⅱ类崩坡积地碎石土,大部分为Ⅳ类围岩,地下水不发育。

⑴ 设计的目的

通过优化爆破方案,选择最优的爆破设计参数采取微震控制爆破技术,机械开挖,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围岩的扰动以及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地表建筑物及公路行车的安全。

⑵ 爆破开挖设计

① 掏槽眼的布置及参数

通过我局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及多种资料的分析,认为隧道爆破中产生爆破震动最大的是掏槽爆破和底板爆破,主要因为掏槽爆破多采用斜眼楔形掏槽,单孔药量多,同响炮孔个数多,如图6.1-02所示,所以我们优化掏槽方案,决定采用直眼螺旋式掏槽的爆破技术,见图6.1-03。通过微差爆破,即可降低单响药量,又利于改善掏槽效果,还能满足不同的进尺要求。

② 掘进眼的设计

掘进眼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扩大掏槽空腔,为辅助眼创造临空面,所以

一般取抵抗线W为60~70 cm,抬炮取小值,压炮取大值。炮眼间距E 为抵抗线的1.2倍。

④ 周边眼的设计

周边眼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隧道爆破的质量。所以爆破设计上半断面周边眼按光面爆破周边眼设计,下半断面周边眼按预裂爆破的周边眼设计。

⑤ 底板眼的设计

炮眼间距E=70 cm,抵抗线W=60 cm。

⑥ 爆破器材的选择

拟采用2#岩石硝按炸药,周边眼采用专用“三低”(低密度、低爆速、低威力)光爆小直径炸药,雷管采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

⑦ 爆破振动安全控制

在施工中,应根据围岩性质、地表建筑物情况以及监测反馈信息,并依

据萨道夫斯基公式,来确定每次爆破的最大单响药量,同时将爆破振动速度限制在《招标文件》中的允许范围内。

萨道夫斯基公式:

V=K(Q1/3/R)

式中:Q—最大一响允许用药量kg

V—地震带安全控制标准cm/s,本工程取2 cm/s。

R—爆源中心至振速控制点距离m,取20米。

K—与爆破技术、地震波传播途径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系数,本工程取200

α—爆破振动衰减指数,取1.8。

把各数值代入上式,可得出一次最大容许单响药量为3.71kg。

在每次爆破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最大单响药量,不得超过容许安全药量,并通过爆破振动测试仪反馈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修正爆破参数。

根据实测资料表明,在软岩中爆破,微差时间达到100ms,就可避免地震波相互叠加增强。所以,爆破采用100ms间隔微差爆破。

因本工程隧道断面多变,开挖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开挖方式,多大断面,在需要爆破时,都应按微震控制爆破技术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实际效果进行参数调整,以达到震动最小、轮廓完整的爆破效果。采用辅助工法时,为了保证临时中隔壁或临时仰拱的完整,布眼时,靠近该侧炮眼的距离不小于50cm。

6.1.5 几个特殊地段的施工方法

⑴ 两相邻小间距地段隧道的施工

由于本区间隧道在K7+295~+543.188段为双洞平行,左右线间距为

8.817~15.20m,两洞室间岩壁较薄,由于多次受开挖挠动,易跨蹋,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施工时应先施工左侧单线隧道,右侧双线隧道在前行隧道完成二次应力分配、变形稳定后,再进行施工。前行隧道在施工时,尽量减少对中隔岩壁的扰动,后行施工的隧道,施工至该处时,对靠近中隔岩壁侧,尽量采用采用预裂爆破的开挖方法进行开挖,并加强对已衬砌隧道的监控量测和安全监测。

⑵ 大断面隧道的施工

本区间主要为双线隧道,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就成为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大跨断面隧道的施工。应针对不同的围岩,采取不同的开挖方法。对道岔段Ⅳ类围岩的特大跨断面隧道,采用稳妥的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开挖时将大断面化整为零,成为多个小洞室来分别施工,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各开挖小断面,利用侧壁导坑的侧壁及临时仰拱等临时支护的支撑体系,来增大支护结构刚度,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挖施工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沉降。对Ⅱ类围岩的双线大跨大断面隧道,则采用大管棚、上半断面正台阶法开挖,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封闭各开挖部分。施作初期支护时,兼施作临时仰拱与侧壁临时支撑组成联合支撑体系,增大支护结构的刚度,以控制施工开挖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和地表沉降,台阶间隔为3~5米。

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必须加强对隧道支护结构及周围岩土的变形受力监控,以保证施工时的隧道及地表建筑物安全。

⑶ 变截面的施工

由于出碴支洞位置的确定,本区间的变截面施工存在两种情况:即从K7+609.9至K7+543.188和从K7+543.188至K7+394.4右线由大断面隧道变为

小断面;从K7+295至K7+238 由小断面隧道变为大断面。断面变化的同时,也存在施工工法的转换。

6.1.6 隧道施工测量

控制测量是本区间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据目前掌握的图纸和现场调查情况,控制测量导线暂按以下方法布设,待施工时据实调整。

⑴ 测量精度满足表6.1-06要求:

表6.1-06

地面控制测量 地下控制测量 总贯通中误差 横向贯通误差 ≤±25mm ≤±35mm ≤±50mm

纵向贯通误差 L/10000

竖向贯通误差 ≤±16mm ≤±15mm ≤±25mm L——为隧道长度。

本表所列精度指标是各等级测量的设计依据,最终必须满足贯通中误差的要求。

⑵ 地面导线控制测量:地面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精密导线网,布设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测角中误差≤±2.5秒,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误差1/40000。

⑶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加密网布成环线网,整个作业区设三个控制高程点,用S1水平仪测量,水平误差≤±8 L mm。

⑷ 地下导线测量:地下导线分两级布设,施工导线边长30~50m,基本导线边长120m以上,测角中误差≤±5秒,导线全长闭合差≤1/40000。开挖至隧道全长1/3和2/3处、贯通前50~100m,分别对地下导线进行复测,确认成果或采用新成果,保障贯通精度。

⑸ 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地下水准点与导线点设在一起, 测量闭合差限差满足≤±8 L mm的精度。开挖至隧道1/3和2/3处,贯通前50~100m,分别对地下水准进行复测,确认成果正确或采用新成果,保障高程贯通精度。

⑹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

① 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超过限值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

② 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心点,改点后再进中行线的贯通测量,高程亦要应用平差后的结果。

③ 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⑺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

① 为了确保隧道正确贯通和满足设计的净空界限,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经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测申请(申请与成果),由监理工程师复查。

② 检测均应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成果报告,一般检测误差应小于2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发现粗差,应由会同监理部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

③ 检测地上、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分别为≤±12mm、≤±20mm,检测地上、地下高程点的高准互差分别为≤±3mm、≤±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秒;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隧道中线点坐标的互差≤±16mm;检测经竖井悬吊钢尺传递的高程的互差≤±3mm;对影响隧道横向贯通的检测误差应严格控制。

6.1.7 外运弃土

采用挖斗装碴机装碴,用太脱拉T815自卸车运碴,由于本区间隧道处于繁华闹市区,土方外运必须严格按照CQING市市区弃土外运有关规定办理,弃土车辆选用太脱拉T815自卸车,由装载机装碴,用蓬布覆盖后,将弃土运至自己选定的弃碴场。按照CQING市有关文明施工的要求,弃土车辆驶出施工场地或弃土场必须经洗车台冲洗干净后才能上路,并由专人负责检查督促,实行责任到人。本标段工程位于CQING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闹区,车流量大,交通十分繁忙。这就会给工程出碴及商品砼等材料的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措施:

① 以减少扰民、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为准则,进行施工组织布置。

② 结构砼浇筑尽量安排在夜间施工,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 规定进出施工现场的行车路线,禁止施工车辆在施工现场附近路面逆行倒车。

④ 加强宣传,做好周围居民群众的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

表6.1-01 上半断面台阶法施工步骤及程序说明

表6.1-02 正台阶法施工步骤及程序说明

表6.1-03 全断面法施工步骤及程序说明

表6.1-04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及程序说明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隧道防水板施工工法

隧道防水板施工工法 一、工法特点 施工工艺完善、简便,可操作性强。 采用此技术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满足设计及验收标准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三淅高速LXTJ-10标隧道防水板施工。 三、施工工艺 1.防水板施工采用无钉铺设工艺,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隧道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2.1施工准备 ⑴洞外准备:检验防水板质量,用铅笔划焊接线及拱顶分中线,按每循环设计长度截取,对称卷起备用。 ⑵洞内准备:铺设台架行走轨道;施工时采用两个作业台架,一个用于基面处理,一个用于挂防水板,基面处理超前防水板两个循环。 ⑶断面量测:测量断面,对隧道净空进行量测检查,对个别欠挖部位进行处理,以满足净空要求;同时准确测放拱顶分中线。 ⑷基面处理: ①局部漏水采用注浆堵水或埋设排水管直接排水到边。 ②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素灰(如下图)。 有凸出的管道时,用砂浆抹平(如下图)。 锚杆有凸出部位时,螺头顶预留5mm 切断后,用塑料帽处理(如下图)。 切断用锤打 砂浆素灰抹面 切断 面要平整 用砂浆填死 切断盖帽

③初期支护应无空鼓、裂缝、松酥,表面应平顺,凹凸量不得超过±5cm (如下图)。 2.2.铺设防水板 防水板超前二次衬砌10~20m 施工,用自动热焊机进行焊接,铺设采用专用 台车进行。 ⑴铺设前进行精确放样,弹出标准线进行试铺后确定防水板一环的尺寸,尽量减少接头。 ⑵复合式防水板铺设采用洞外大幅预制,洞内整卷起吊,无钉铺设工艺。从拱顶向两侧铺设,防水板铺设要有一定松驰量。在喷砼表面采用ZIC-16电锤Φ8钻头钻眼,塑料膨胀螺栓固定,锚固点边墙间距100cm ,拱部间距50cm ,拱腰间距70cm 沿隧道纵向在锚固点上绑扎铁丝,防水板用背带与铁丝绑紧。 ⑶防水板铺设采用从下向上的顺序铺设,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实铺长度与弧长的比值为10:8),检查时要保证防水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围岩。 ⑷防水板铺挂前,用带热塑性圆垫圈的射钉将缓冲层平整顺直地固定在基层上(见下图),缓冲层搭接宽度50mm ,可用热风焊枪点焊,每幅防水板布置适当排数垫圈,每排垫圈距防水板边缘40cm 左右,锚固点间距:边墙2~3点/m 2 ,拱顶3~4点/m 2。 图3 暗钉圈固定缓冲层示意 ⑸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 补喷砼R≥3cm R≥5cm

地铁隧道施工方法全解

地铁隧道施工方法全解 明挖法 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土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等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盖挖法 01 顺作法 盖挖顺作法是在地表作业完成挡土结构后,以纵、横梁和路面板置于挡土结构上维持交通,往下反复进行开挖和加设横撑,直至设计标高。依序由下而上,施工主体结构和防水措施,回填土并恢复管线路或埋设新的管线路。最后拆除挡上结构外露部分并恢复道路。 02 逆作法 盖挖逆作法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和顺作法一样,基坑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帷幕桩,中间支撑多用主体结构本身的中间立柱。随后开挖表层土体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浇筑顶板。待回填土后将道路复原,恢复交通。之后的工作都是在顶板覆盖下进行,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并建造主体结构直至底板。 盾构法 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钢筒的前端设置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中段安装顶进所需的千斤顶,尾部可以拼装预制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在竖井内安装盾构,盾构开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 盾构按断面形状不同可分为圆形、拱形、矩形、马蹄形4种。盾构法的主要优点是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土方量少;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易于管理;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 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即松散地层的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浅埋暗挖法是针对埋置深度较浅、松散不稳定的上层和软弱破碎岩层施工而提出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实例TTT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土家湾隧道左右洞均采用对头单向施工,左、右洞口各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隧道施工安排在冬季前完成洞门的开挖,并完成进洞施工。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中间向两侧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根据土家湾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对于I、"类围岩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格栅钢架辅助支护。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初期支护设施做到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等)。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1)洞口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见洞口施工工序框图 (2)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 范围内及两洞口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

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太脱拉自卸车 (3 )边坡防护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 (4 )洞门修筑 本隧道洞门修筑在进洞施工前完成,并完成明洞回填工作,作好洞口范围的排水工作,以确保洞口稳固、安全。 洞口施工程序框图1、开挖方法 (1)洞身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 ①施工工序 见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示意图及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程序框图。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工程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 其中: 兰头隧道左洞长 200m( 含明洞10m) , 右洞长235m( 含明洞10m) ; 塔石岭隧道左洞利用原53省道( 丽浦线) , 塔石岭隧道右洞长1105m( 含明洞 10m) 。 隧道设计均为左右分离式, 兰头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30~35m, 塔石岭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40m。 兰头隧道左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55m, Ⅲ类围岩42.5m, Ⅳ围岩102.5m; 右线隧道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79m, Ⅲ类围岩10m, Ⅳ类围岩146m。 塔石岭隧道右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154m, Ⅲ类围岩81m, Ⅳ围岩870m。 左右线隧道相距较近, 洞口施工时要采取弱爆破、设立防护网、临时限制左洞通行的方法, 保证行车安全和防止飞石破坏既有的道路、房屋等设施。 二、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隧道情况, 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风钻及台车打眼, 装载机配合自

卸汽车出碴。采用TZ系列子午加速式轴流通风机, φ1350mm软管压入式通风。砼集中拌和, 罐车运送, 泵送入模, 可调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二次砼的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 针对不同围岩类别, 分别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对于Ⅱ类围岩( 除过明洞段) 对于明洞段, 先按设计开挖, 开挖采用风钻打眼, 岩石开裂机松动岩石, 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明洞砼的浇灌、回填土的施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洞中的Ⅱ类围岩, 临时加固措施为: 管棚注浆+Φ25中空锚杆( 长3.5m, 间距0.75m×1.0m) +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25cm+16#工字钢拱架( 间距0.75m) 作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2、Ⅲ类围岩( 中风化岩层) 主要采取风钻打眼, 正台阶法开挖。拱部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用Φ22超前钢筋砂浆锚杆加固( 长3.0m, 间距1.2m×1.2m) +Φ25中空锚杆(长3.0m,间距1.2x1.2m)+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5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工程特点:××隧道全长185m,为双连整体式,段落从K261+440 ~K261+625,隧道位于垅岗坳谷区,沿丘陵山坡坡角带展布;一般埋深20-50m,最深100m。隧道穿越地区,大部分为硬砂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表层覆盖 1.0~4.0m的碎石亚粘土,围岩以Ⅱ、Ⅲ类围岩为主,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水为基层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 由于本隧道为双连整体式隧道,施工时开挖向两洞相联,跨径较大,因此不能按正常的施工顺序开挖,我们采用三导洞正台阶上下半断面分部先墙后拱的新奥法施工。先将中隔墙超前导洞贯通,随后衬砌中隔墙,再分单洞施工。 一、洞口开挖 根据地势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口处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洞口开挖方量少)。为尽早进洞,我采用出口处为进洞口,洞口开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支护、边验收,防止危石坠落和岩面在外界影响下继续风化变质。在洞口接近设计边坡附近时,谨慎选择开挖方法。在洞口部位爆破根据开挖面形状选择光面,预裂或微差爆破方法,并采取适宜装药量,以保护洞口围岩稳定。同时,综合治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设置天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向洞口。洞口边坡按图纸要求施工。 二、洞身开挖 综合大洋滩隧道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工程工期以及本单位的施工经历技术能力,装备情况,对于本隧道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开挖,参见隧道图。 开挖时间为T+1年2月15日~T+1年12月15日,共计10个月,因隧道开挖受天气影响面较小,有效工作日按250天计,平均每天进尺185×2/250=1.48m。

本隧道围岩基本上以Ⅱ、Ⅲ类为主,围岩自稳定性差,为确保开挖洞室稳定和安全,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a 中隔墙导洞采用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台阶长3-5m,进洞口处稍短)开挖,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开挖结束后按照设计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b 侧壁超前导洞,采取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开挖,台阶长度不大于3m,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侧壁导洞随开挖在外侧按设计随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射砼,其余部分按导洞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c 中部部分断面开挖,每次长度 1.2m,采用上下半断面正阶法施工,台阶长度3-5m。其中Ⅱ类围岩采用上半断面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按设计施工将外缘成形后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砼,形成一个骨架体,再挖核心土。 1、超前管棚施工方法: 采用钻孔台车辅助施工,步骤如下: ①管件制作:管棚采用φ108普通钢管制作,管节长6-7米,管棚长12米,管棚需用管节联接套焊在钢管的两端接长,第一根钢管前端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止管头顶弯或劈裂相邻管的接头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一断面受力。 ②顶管作业:先将钢管安放在大臂上后,凿岩机对准已钻孔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18-20mpa,推进压力控

地铁半铺盖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半铺盖施工工法 1 前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正进入大规模地开展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高潮,如果能将明挖法和暗挖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施工地铁车站,使之成为一种综合而独特的施工方法,将会既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速度、缓解交通压力,又能适应目前国内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城市地铁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常州地铁文化宫站施工中采用了半铺盖明挖法施工,车站东侧、和平路延陵路路口、和平路罗汉路路口采用400mm厚铺盖板,铺盖板一侧与1000mm厚地连墙冠梁连接,一侧与横向支撑连接,纵向盖板梁下每8m设置一道型钢格构柱中间桩,形成半铺盖体系。 2 工法特点 2.1 文化宫站地质水文条件十分复杂,基坑深度大,周边环境要求高,基坑围护采用1000mm地下连续墙,其刚度大,止水效果好,是围护结构中最强的支护型式。 2.2中间桩采用钻孔灌注桩,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成孔时间短,效率高,且能灵活施工,受场地限制小。 2.3 支撑体系采用4道钢支撑及2道混凝土支撑,保证了整个铺盖板体系的稳定性。 2.4半铺盖法修建地铁车站,投资成本较低,速度适中,机械化程度也较好,最重要的是其可以有效满足周边环境与交通的需要。 2.5 相对于明挖法,减少了扬尘污染和环境、交通的影响。相对于暗挖法,减少了大量的支撑及工序,施工难度小,节约了材料、时间和施工费用。

3 适用范围 3.1 适用于城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的地铁车站施工。 4 工艺原理 半铺盖法是利用地连墙及钢格构柱中间桩作为基础,上方采用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及冠梁、盖板梁在车站一侧形成钢筋混凝土板面,下方采用4道钢支撑及一道混凝土支撑来减小地连墙变形,格构柱之间采用钢系杆连接,增强整体稳定性,以满足施工及交通需要。 中间桩为整体铺盖体系的主要受压构件,采用强轴方向垂直于车站长度方向,纵向间距8m。力的传递方式由上部铺盖板传递到盖板梁,再由盖板梁及梁支撑传递到中间桩。半铺盖示意及效果图见图4.1-1、4.1-2。

小断面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方案 (1)总体施工思路 坚持采用综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努力提高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坚持围岩监控量测、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设计施工。 (2)总体施工方案 本标段隧道采用小型运输机械无轨运输方案。根据工期安排,隧道全部安排平行施工。 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弱(不)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用先进的探测和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定地质变化,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 施工准备阶段完成临时施工便道,架设供电线路,铺设供水管路;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供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设施;砌筑洞顶截排水沟,进行洞顶地表加固,开挖洞口土石方;尽早修建洞口段衬砌及洞门,以策安全。 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锚喷构筑法施工,加强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加强围岩量测,实现施工信息化,并实施掘进(钻、爆、装、运)、锚喷(拌、运、锚、喷)、衬砌(拌、运、灌、捣)等三条机械化作业线。 运用开挖掌子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探等对崩塌、黄土、膨胀土、采空区等进行综合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提前预测地层情况,根据不同的岩层和岩性及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以改善围岩状况,达到安全、高质量施工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针对隧道各种围岩级别选定出合理的钻爆及支护方案。保证隧道每次开挖进尺及超欠挖控制,在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控制支护循环时间,并做到经济合理。 (2)根据隧道空间断面的特点,隧道单口掘进小于1Km时采用压入式通风。隧道单口掘进长度大于1km,采用混合式通风。两台轴流风机分别供风、抽风的通风方式。尽量减小通风系统所占空间,又能满足通风要求。 (3)由于隧道净空小、宽度窄,不能满足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场地要求,考虑了采用小型运输机械无轨出渣方案,避车洞的设置数量和间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运输,使之做到车辆转换间不消耗施工时间。 (4)对施工每循环进尺所需用的机械、人员等配备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月、每年的施工进度,保证工期要求。 (5)以类似隧道施工经验为基础,保证该隧道施工的各种方法、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满足工期、质量、环保要求。 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方案 隧道开挖方案详见“表2-2-1隧道总体开挖方案表”。 表2-2-1隧道总体开挖方案表 隧道开挖作业施工工艺流程:开挖爆破→出渣→初支→下一循环。 隧道支护及衬砌方案 隧道支护及衬砌施工方案见“表2-2-3隧道支护及衬砌方案表”。 表2-2-3隧道支护及衬砌方案表

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山岭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工法 路桥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二OO五年八月 1、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原理,开挖方法采用钻爆法,采用复合式衬砌。 2、围岩分级采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 2004)新标准,按照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由好至坏分为I级、H级、皿级、W级、V 级、W级。 工艺原理

所谓新奥法,也就是新奥地利隧道工程方法(创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1963 年正式命名为新奥地利隧道工程方法,并获得专利)。 新奥法的基本概念是用薄层支护手段来保持围岩强度、控制围岩的变形、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施工监控量测来指导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一种工程方法。 控制爆破(光面爆破、予裂爆破)、锚杆喷射砼支护加上施工量测是新奥法的三大要素,施工量测的资料是完善设计和指导施工的依据。 新奥法采用了控制爆破和锚喷支护的技术,使得在软弱围岩中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就成为可能,这将更有利于大型机具作业和加快施工进度。 采用新奥法施工隧道应遵循“ 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原则;软弱围岩时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 的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隧道的整个支护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围岩自身,即视岩体是隧道的主要承载单元,它与各种内部加固和外部支撑结构,构成统一的整体结构体。 (2)、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尽可能减轻对隧道围岩的扰动和破坏围岩自身的强度,而尽可能保持围岩原来的三维应力状态,所以必须对开挖工作面及时进行锚喷支护,封闭围岩的节理和裂缝以防止围岩松动以至于坍塌。 (3)、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有利于安全的发挥围岩的全部强度,使之在隧道周围形成承载环,故初期支护应强调柔性与围岩密贴,但这种变形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以免过渡变形导致围岩承载力的降低和丧失或导致地表产生过大的沉陷。 (4)、初期支护结构一般要分为两个步骤完成,洞室开挖后迅速进行锚喷初期支护,抑制岩体的早期变形,等周边围岩稳定后(量测)再施作二次衬砌(模筑砼)。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工法

地铁机电设备施工工法(一)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我国大城市的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城市人口总量有了快速的增长,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给城市经济提速,同时也为国防安全的需要,全国各大城市均已全面开始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地铁),并进行远期规划,以缓解日益繁忙而拥挤的交通问题及国防安全问题。目前已有地铁及正在施工地铁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等,成都及西安已开始地铁的试验段施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作为建筑业的新的支撑点,正方兴未艾地崛起。对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的工期、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根据对地铁机电设备的施工经验,总结一套合理的施工工法,对今后地铁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属地下作业,周围工作场地窄小,通风差、环境湿度大,亮度差,一般为岛式站台,结构复杂,工作面广,处于市内繁华路段,交通、场地对施工极为不便,协调工作量多。专业施工交叉进行,并且互相制约,区间较长,材料运输难度较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与主体结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接触网、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公共区装修等系统和专业都有接口,存在接口的衔接和交叉施工的问题。 从1997年开始进入地铁一号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随后又在其二号线、三号线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再展风采,施工过程中,针对地铁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特点,施工的工艺流程和要求,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和技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 本工法注重施工顺序的合理化安排,注重场地的合理化分配,注重了施工规范的严格执行和施工流程的控制,注重了协调沟通的重要性,注重了抢工的科学性。通过对施工工序的合理化安排、施工场地的规范化管理达到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解决了在狭小空间、狭小场地下,材料的运输问题和多专业、多家施工单位的施工协调配合问题。 %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城市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尤其是闹市区的地下站机电设备安装。同时可适用于大型公共场所公用设备安装工程、高层建筑公用设备安装工程、厂房公用设备安装工程等工程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 由于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材料运输一般采用龙门吊或灵机桅杆从风亭口向站内运输材料,大中型设备采用轨道车从轨行区向站内运输。给排水及消防管道支架均采用热镀锌处理,配电柜、给水管道连接螺栓及区间固定支架的膨胀螺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以增加其耐腐蚀性,风管、管道、桥架、母线等过墙处均按要求加套管并用防火堵料封堵,以防不同防火分区窜烟。 五、工程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低压配电专业 1.低压配电专业施工工艺流程 低压配电专业是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较大的专业,施工接口多,施工周期长,主要阶段的施工工艺如下 ~ 1)施工准备(图见附件) 2)施工阶段(图见附件)

下穿隧道施工方案

城市下穿隧道主体工程技术标 第一章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参考资料; 1.1.2下穿隧道工程投标疑问的答复; 1.1.3现场调查资料;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与此工程相关的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资料; 1.1.5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1.2.1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完成该工程的施工。 1.2.2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1.2.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2.4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1.2.5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

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1.3编制原则 1.3.1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3.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本项目涉及的建筑、土建结构、道路交通、降水、通风、给排水、消防、供电、照明、监控相关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1.3.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3.4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1.3.5坚持遵循ISO9002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1.3.6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1.3.7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1.3.8充分发挥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优势的原则。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

隧道及地下工程“眼睛法”施工工法

隧道及地下工程“眼镜法”施工工法 (TLEJGF-91-12) 前言 隧道和地下工程常用的钻爆施工方法,有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全断面分部开挖法和先拱后墙法三大类。“眼镜法”是分部开挖法的一种,这种施工方法是:先在隧洞两侧各开挖一个导坑,并施作初期支护形成封闭环,然后进行拱部环形开挖与支护,接着开挖中间核心土,最后进行全断面一次模筑混凝土衬砌。由于该法采用分部开挖,分部封闭,自下而上地完成开挖、支护和衬砌,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我局与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在大秦铁路西坪隧道第四系中更新统沉积的老黄土并夹有碎石土和卵石土层E类围岩中,完成了“眼镜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试验,取得了成功经验。1987年“眼镜法,,通过了技术鉴定,并于同年获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科技成果特等奖,198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该施工法在大秦铁路二期工程景忠山隧道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眼镜法"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本工法。 一、工法特点 “眼镜法,,工法与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相比,区别在于:“眼镜法,,引进了新奥法的基本原 理,采用格栅拱网喷混凝土柔性支护作为主要支护手段,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施工;而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则是以散粒体的松散压力概念为基础,采用强大支撑,不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也没有采用系统量测监控等信息化施工管理手段。 工程实践表明,本工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量。由于采取分部开挖、分部支护封闭,支护体系能及时、充分地发挥作用,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变形和地表下沉量得到控制。 2.作业安全可靠。本工法充分利用中间核心土的支撑作用,以格栅网喷混凝土为支护手段,自下而上逐步完成开挖、支护和衬砌作业,使拱部开挖后的支护结构坐落在坚固结实的基础上,没有下沉塌落之虞,从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3.格栅支撑与挂网、喷混凝土相结合的柔性支护,能很好地适应围岩的变化,而且支护刚度能随喷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增大,使支护结构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4.应用量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方法作为指导设计施工、确定工艺参数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施工作业简便,不需要专用机械设备,适合我国国情,容易推广使用。 6.超前开挖的双侧导坑,还可起到预报地质的作用。 二、适用范围

一般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一节一般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概述 本标段有隧道7座,共计17144双线延m。其中石板山隧道(7505m)和北固底隧道(4507m)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性隧道。隧道均采用双线断面型式,衬砌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本标段隧道概况见下表。 (一)总体方案 1.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或掘进方式,并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在施工中要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循环,不探明前方地质不能开挖。在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主要施工顺序是: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仰拱开挖及浇筑砼→铺设防水板→拱墙二次衬砌。 2.本标段隧道综合采用掌子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波探测系统、超前水平钻孔、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等技术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3.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本工程施工中将综合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和荷载反分析法,利用3D-

σ程序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利用已经得到的现场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出开挖工作面附近已经开挖地段和尚未开挖地段的地应力大小、方向和围岩的物性等指标,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某范围内的未来动态,以便提前采取工程措施,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位移量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定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4.在隧道施工组织中,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式,实施钻爆、装运、支护、衬砌四条主要机械化作业线,以保证砼内实外美为第一要务,进而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目标。 5.本标段隧道工程根据工程分布及工程量的大小,以便于管理和方便施工的原则划分成7个独立的施工单元,各施工单元由独立的隧道施工队组织施工。 6.石板山隧道和北固底隧道先行开工,各工区内隧道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采取平行或顺序施工,Ⅰ工区段庄隧道完成后,再进行上安隧道的施工;Ⅱ工区南固底隧道和北固底隧道进口端(1900m)采取平行方式施工;Ⅲ工区北固底隧道出口端(2607m)和库隆峰隧道进口端(1806m)两座隧道采取平行方式施工;Ⅳ工区库隆峰隧道出口端(1131m)和小寨隧道由隧道施工四队负责施工,两座隧道采取顺序施工方式,库隆峰隧道完成后,再进行小寨隧道的施工;Ⅴ工区石板山隧道进、出口及斜井工作面平行施工。 (二)分部方案 1. 进洞方案 (1)根据工期要求和隧道长度,同时考虑隧道弃碴位臵,石板山隧道采取进出口和斜井三口进洞,北固底和库隆峰隧道采取进出口双口进洞,其余隧道均采用单口掘进的方式施工。 (2)根据图纸,组织复测并控测布网,准确定出洞口位臵,按设计位臵放出边、仰坡及洞脸开挖边线。在洞口仰坡开挖线外设截水沟一道,防止雨水冲刷洞门,并在坡顶上部埋设2个下沉观测C20砼桩,定时观测下沉情况;做好截排水系统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设计坡度、尺寸进行洞门土方开挖,挖出洞口位臵。洞口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隧道2座,分离式长隧道1座长2200m,双联拱隧道1座长415m。 隧道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地震:设防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 设计速度:10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行车道净空:限界净高为5m。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4.4.1控制测量 ⑴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技术部门现场进行的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及办理的相关手续,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闭合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⑵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不锈钢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1.8″,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80000。 ⑶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mm(L 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4.4.2施工测量 根据本合同段隧道特点在各施工洞口各配备一个测量班,每个测量班均由1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技工组成,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测量班依据工作内容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所示。 ⑴洞口测量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 ⑵洞身测量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所有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由测量班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1概述 本标段隧道共有8座,总长19454m,隧道占本标段总长的72.5%。隧道均为单洞双线隧道,内线间距5.0m,最大埋深343m,最小埋深37m,超4Km长度隧道3座。长大隧道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施工组织难度大;单工作面掘进长度大,通风困难。地质构造复杂,部分隧道存在承压水、断裂破碎带,基岩裂隙水较发育等不良地质存在,隧道埋深较浅,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本标段的隧道暗挖段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明挖段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 6.7.2总体施工方案 (1)隧道暗挖段均按喷锚构筑法原理组织施工,隧道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隧道埋深、隧道长度、工法转换的难易、机械设备的配置、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隧道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隧道暗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采用拱墙加仰拱结构型式。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隧道洞口段及偏压浅埋地段进行结构加强。 (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路面标高=正洞对应里程轨面标高-0.6m;双车道斜井井身间隔300m和井底处设置30m长缓坡段,以利会车及安全;斜井变坡处均设置半径100m的竖曲线,以使路面平顺;斜井与正洞连接段,设30m长衬砌结构加强段。 斜井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喷锚衬砌,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复合式衬砌,斜井与正洞连接段结构加强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Ⅴ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 6.7.3施工准备 在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征地拆迁、修筑临时施工便道、架设施工供电线路、修筑供水设施和铺设供水管道、砌筑洞顶截水沟、开挖洞口段土石方。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发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

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方 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目录 第1节编制依据........................................................ 第2节工程范围及工程数量.............................................. 第3节工程地质条件.................................................... 第4节隧道设计........................................................ 第5节隧道施工环境.................................................... 第二章现场的施工现状.................................................. 第三章施工总体安排及施工方案.......................................... 第1节止水帷幕施工.................................................... 第2节B断面端头加固袖阀管施工........................................ 第3节地表管线加固施工................................................ 第4节对元岗大桥桥基临时加固的预备措施................................ 第5节管棚施工........................................................ 第6节加强地面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第7节A、B断面隧道施工............................................... 第8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洞内开挖示意图................................ 第四章主要的施工工艺.................................................. 第1节喷射混凝土...................................................... 第2节钢筋网安设...................................................... 第3节格栅拱架加工与架立.............................................. 第4节超前小导管、注浆小导管和锁脚锚管施工............................ 第5节防水层施工...................................................... 第6节仰拱施工........................................................ 第7节二次衬砌施工.................................................... 第8节衬砌背后注浆.................................................... 第9节进洞3m前的井点降水............................................. 第五章工程测量与监控量测.............................................. 第1节施工测量........................................................ 第2节监控量测........................................................ 第六章工期、进度及劳动力、机械的安排.................................. 第1节A、B断面施工总体安排........................................... 第2节工期计算........................................................ 第3节时标网络图及施工总体进度横道图.................................. 第4节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的组织...................................... 第5节材料计划表具体见材料数量汇总表.................................. 第6节机械、设备进场表(表6-3)...................................... 第7节测量、监测设备表(表6-4)...................................... 第七章应急准备及处理.................................................. 第1节洞内塌方........................................................ 第2节洞内穿水........................................................ 第3节出现流砂........................................................ 第4节基坑上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