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杨磊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艺,2013021354)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煤化工;煤气化;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

引言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的格局,石油化工占主导地位,与世界的格局一致。

在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事实面前,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增长不快,煤化工开始受到青睐。

我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焦炭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亿t/a,焦炭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1]

煤化工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煤炭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CO2、SO2,加剧温室效应,形成烟雾、酸雨等,同时,还必须考虑保护水资源、控制污水处理等问题。目前,我国SO2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90%的SO2排放来自煤的使用[2]。所以我国的特殊的能源结构要求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1 中国煤化工发展的背景

中国贫油少气, 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占能源消费70%, 产量已超过16亿t。煤炭产量的70%, 用于发电和燃料, 炼焦占18%~20%, 化工利用仅5%~7%。煤炭生产和利用的过程中, 技术落后、污染严重, 要采用洁净煤技术,走煤、电、化、冶、建材等多联产的道路。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已达45%~46%, 在高位的石油价格下不堪重负, 且危及安全[3]。代油呼声极高,为煤制油、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的发展创造了机会。高位油价使石油化学品价格居高不下, 造成煤制化学品中某些产品已具有经济优势, 促进了电石法PVC、羰基合成醋酸、MTO、MTP等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从长远看, 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的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兴产业是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主流。在国际石油市场原油价格飚升到100美元/bbl 以上的严峻形势下, 探讨并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路线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2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煤化工包括合成氨/尿素甲醇甲醛乙酸电石和乙炔衍生物(氯乙烯醋酸乙烯1,4-丁二醇)等新型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

烃(MTO)/甲醇制丙烯(MTP))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二甲醚[4]。

煤化工按下游产品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程度可分为传统以及新型两类,传统煤化工主要是指“煤-焦炭”、“煤-电石-PVC”、“煤-合成氨-尿素”这三条产业路线,为农业、钢铁等行业提供原材料,如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煤化工生产国。而新型的煤化工包括煤制烯烃、制天然气、制油、制醇醚等,所制得的大部分产品在我国属于战略产品,供不应求。并且新型煤化工可以低端褐煤为原材料,大大提升了煤炭的经济价值,因而新型煤化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内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而新型煤化工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

2.1 传统煤化工

2.1.1 合成氨

2007年中国合成氨产量5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约72%以煤为原料。据了解,目前3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约有30套,大、中、小型装置的产能分别为21.6%、11.1%和67.3%,合成氨装置的平均规模为5万吨/年。目前,全国约有4000多套煤气化炉。

中国合成氨主要用于化肥工业,合成氨下游产品主要有尿素、碳酸氢氨、硝酸按等氮肥。经过50多年的发展,氮肥工业已形成品种齐全、布局基本合理、配套相对完善、具有相当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从氮肥产量来看,国产氮肥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在国际价格合适的时候还有部分出口。从发展趋势来看,合成氨产业规模增长的幅度已经不大[6]。

2.2.2 甲醇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自主开发的甲醇合成反应器单套生产能力已达30万吨/年的规模,并具备了建设180万吨啤超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甲醇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2007年,共有甲醇生产企业170余家,生产甲醇107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煤制甲醇约占70%。

目前,甲醇燃料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甲醇燃料是利用工业甲醇或燃料甲醇,加变性醇添加剂,与现有国标汽柴油(或组分油),按一定体积(或重量比)经严格科学工艺调配制成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可替代汽柴油,用于各种机动车、锅灶炉使用。近年来,国际油价高涨推动了中国甲醇投资快速发展,据了解,目前在建的甲醇项目产能在100万吨/年以上。国内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对甲醇燃料的应用做进一步研究,相关的标准也在加紧编制当中,随着配套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甲醇燃料对石油及液化天然气的替代优势将愈加显现。

传统煤化工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开始拥有传统的煤化工产业,但规模较小、产品品种也很局限,主要生产合成氨焦炭甲醇电石等。21世纪以来,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迅速,资源丰富地区不断崛起,带动了传统煤化工产能的飞速增长,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2010年我国焦炭总产能过剩约为1248吨,产能利用率仅仅为83%,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不容乐观;2009年电石消费量约为1500万吨,总产能约为2200万吨;2009年甲醇的消费量约为1600万吨,而总产能却高达3000吨。2012年我国甲醇差能突破5000万吨,但需求量仅为30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2.2 新型煤化工

2.2.1 煤气化

目前,已经工业化的煤气化技术有3个,分别是以德国鲁奇炉为代表的固定床气化技术,以灰熔聚、U-Gas为代表的流化床气化技术,以及德士古、壳牌气化炉为代表的气流床气化技术[7]。我国在煤气化技术方面可以引进相关的技术,学习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加强对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促进我国煤气化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只单纯的引进技术,是不能创造我国在能源利用上的优势,也不一定适合中国的能源结构。

我国采用固定床鲁奇炉的有山西天脊集团化肥厂和哈尔滨气化厂等,共计13个厂家,254台设备,目前运行状况良好。U-GAS煤气化技术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于3个煤化工项目,分别是2008年U-GAS在国内与河南义马煤业集团签订1000m3/d煤制气合资经营合同;2006

年U-GAS同枣庄埃新斯化工有限公司22.5万t甲醇、15万t二乙醚项目[8]。通过U-GAS煤气化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利用,希望可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我国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采用GSP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建设80万t/a二甲醚,一期600万t/a甲醇。兖矿集团贵州开阳化工50万t/a合成氨项目采用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建成工程示范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践证明,煤化工技术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促进了我国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

但是,煤化工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煤炭气化的发展应把重点放在大型、高效、对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的煤气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上,实现经济利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煤种适应性,高压、大规模、节能、节水和降低投资,以及不同原料、不同技术的集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2 煤液化

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资源的我国来说,煤液化技术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煤液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对于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国煤直接、间接制油产业化示范项目试车相继成功,产出高品质柴油、石脑油等产品,显示出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我国现有的煤炭液化项目包括:神华集团建设的煤直接液化100万t/a生产线、神华鄂尔多斯18万t/a煤制油间接液化示范装置、内蒙古伊泰集团以及山西潞安集团各有一条16万t/a煤制油间接液化示范装置[9],这些项目带动了我国煤液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煤液化企业的发展。

由于煤制油技术工艺相对复杂,我国煤制油工业化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还需继续探索,同时必须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解决CO2的排放问题。但是,我们应该肯定煤制油技术的进步,并且有信心能提高煤液化的技术研发与利用,提高我国煤制油技术的水平。因此,煤制油项目发展过程中必须选择廉价的适宜煤种,降低生产成本,并推行多联产方案,相信在国家做好煤制油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必能使煤制油工业得到迅速、经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2.2.3 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是煤炭利用方面的又一进步。煤制烯烃主要由煤气化、合成气制甲醇和甲醇制烯烃3个阶段完成,其中煤炭气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都已成熟,关键是甲醇制烯烃技术。

目前,神华集团采用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DMTO),于2010年5月31日在内蒙古包头建成了60万吨/年(以双烯计)MTO装置。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已完成甲醇制丙烯(MTP)技术(固定床工艺)的中试和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的中试。清华大学、中化集团和安徽淮化联合开发了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这些都是我国在煤制烯烃技术方面的有效尝试,显然也带动了我国煤制烯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在如今石油高价格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有竞争力煤制烯烃技术成为行业共识。烯烃产品供需缺口巨大,煤制烯烃成为最具前景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同时,煤制低碳烯烃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国家和企业要关注煤制烯烃技术和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煤制烯烃技术的自主研发,促进我国煤制烯烃企业的长足发展。煤制烯烃技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原油价格突飞猛涨和人民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在煤制烯烃技术逐渐成熟的形式下,在投资规模巨大、煤炭资源带来的水资源危机的态势下,煤制烯烃技术的运用,将为我国的烯烃产品的来源提供一定的补给[10]。

2.2.4 煤制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煤制天然气技术是否能利用非石油生产线上取代石油,解决我国天然气的供求,对于解决我国能源供求方面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煤制天然气是指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通过CO变换和净化后,经甲烷化反应生成天然气的过程;也可将煤气化和甲烷化合并为一个单元直接由煤生产富甲烷气体。煤制天然气是煤炭利用的最

有效的途径,产生的能量达到的效益最高,在所有的煤制能源中最优的产品之一。

2012年8月,太原赛鼎工程公司开发设计的国内第一套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一期甲烷化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这一举动实现了我国在煤制天然气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为我国天然气的使用提供了保障。

煤制天然气可以生产替代石油产品,同时解决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对于能源的利用、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有着重要的意义。煤制天然气的能量效率最高,是最有效的煤炭利用方式,也是煤制能源产品的最优方式,发展前景看好[11]。

3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建设热情高,缺乏统一规划

近几年,全国各地出现煤化工发展热潮,计划将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省份接近20多个,其中不乏一下煤炭资源调入大省和一些已被国务院确立为“资源枯竭型转型”的城市和地区。截至2009年底,煤机甲醇、煤机二甲醚和煤制烯烃项目在建以及规划产能分别达到3400万吨/年、4200万吨/年和2000万吨/年,大约是2009年全年甲醇表观消费量的2倍,二甲醚表观消费量的10倍,乙烯当量消费量的80%,投资过热情况十分明显。

3.2 经济、技术风险仍然存在

现代煤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煤气化是煤化工项目技术核心,选取何种煤气化技术关系重大。国内多家企业同时引进多套没有化工工程实践的煤气化设备,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风险巨大。

3.3 原料供应风险加大

随着国内电力需求的飞速增长,可用来发展煤化工的煤炭资源日趋紧张,从2008年开始,我国已从煤炭出口国变为了煤炭净进口国,煤炭出口量已经由2003年最高时的9388

万吨,逐步回落至1903万吨,进口量则逐年快速增长,由2003年时的1076万吨,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1.65亿吨,净进口量达到1.46亿吨。因此,煤化工项目需谨慎考虑煤价上涨、煤炭资源供应风险。

3.4 环保压力大、投资成本增加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弱的地区,尽管煤化工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但污染客观存在,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另外,煤化工是碳排放大户,在目前世界极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时期,加上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使我们煤化工行业的社会责任加大。因此,在搞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在生产源头把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3.5 产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

现代煤化工产品质量和应用标准缺乏,技术没有得到规范,影响其生产、流通和使用。如,新型民用和车用(包括船舶、机车、机械等)燃料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等有待制定产品生产及使用标准和规范[12]。

4 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石油和石化产业的有效补充和替代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但现代煤化工项目普遍投资在百亿元以上,工艺技术相对石油化工复杂,对设备的磨损、水耗普遍高于传统石油化工,国外技术和设备也需经过工程化考验,应有控制地发展。同时需要构建成熟的信息通道和技术经济平台,新上项目尤其须做好市场分析,避免盲目上项目带来的产能过剩。

在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营方面,经过近10年来的大规模建设,不少项目暴露出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当重视局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尤其是关系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技术的升级,提高大型煤化工的整体经济社会效益。

在发展步骤上,应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适度推广,并经过一定经济周期的检验。重点发

展煤制化工原料的技术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热能梯级利用、各类资源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物尽其用。积累各种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消耗定额数据,重视煤质变化对整套系统的影响。争取到2015年现代煤化工部分产业进入成熟期,水耗大幅降低,产品与石化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到2020年成为石油化工的替代补充产业[13]。

参考文献

[1] 徐振刚,陈亚飞.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8):6.

[2] 曹睿,付国垒,严超宇等.我国煤化工的产业格局以及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J].化工进

展,2010,29:269.

[3] 雍永祜.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J].煤化工,2007,5:1.

[4] 杨卫兰.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28(5):22.

[5] 李赞,江泽,龙张冰.浅谈我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石油化工的影响.能源管理:215.

[6]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C].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

[7] 苏万银.煤气化方法的比较及分析[J].煤化工,2010(3):10-14

[8] 盖世伟.煤气化技术进展与工业化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4):129-131.

[9] 李海华.我国资源结构及煤液化发展现状[J].煤炭技术,2012,31(1):233-234.

[10] 祁新萍.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1):143.

[11] 苗兴旺,吴枫,张数义.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现状[J].氮肥技术,2012,31(1):6-8.

[12] 孙伟善,王孝峰.我国煤化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煤化工,2011,11:22-23.

[13] 刘立麟.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2,32(3):37-38.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 展趋势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 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 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着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煤化工行业现状

中国煤化工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7-12-24 14:58:31| 分类:化工|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论文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论文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化工09* 学号:0908***** 学生姓名: ********* 2012 年05月16日

简述煤化工及其发展前景 彭启亮 (贵州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091) 摘要: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短缺。大力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煤的洁净化、高效燃烧、联合循环发电、干熄焦、炼焦过程自动化、煤炭气化以及环保型洁净能源为主的煤化工能源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因此,发展新型煤化工对煤炭、冶金、城市建设和煤化工行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煤化工化工工艺化工产品节能减排发展煤、石油、天燃气等既是化学工业的能源,又是化学工业的原料。该两项加起来占成品成本的25%--40%,在氮肥工业达70%-80%,因此广义化学工业是工业部门第一用能大户。这一特点使节能工作在化学工业中有及其重要意义,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我国化学工业不同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化学工业的一个特点。【1】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及地区十分重视煤化工技术的开发, 相继推出、实施了一揽子洁净煤深加工计划。涉及通过煤炭液化技术生产石油、醇类等液体燃料, 通过煤炭气化技术合成天然气, 开发煤氢转化技术以及开发碳捕收技术等等【2-3】。“十一五”期间, 我国煤化工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升, 传统煤化工产品焦炭、电石、煤制氮肥和煤制甲醇的产量产能稳居世界第一。总体上, 我国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新型煤化工尚处于示范建设阶段【4】,煤化工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亟待国产化, 产业投资面临极大的风险。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积极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5】。 煤化工【6】是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和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以煤为原料的合成燃料工业,在煤的各种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重要的方法,目的是制取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煤焦油。电石化学是煤化工中一个重要的领域,用电石发生乙炔,生产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和炭黑。煤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在煤气化主要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各种工业用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制取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通过煤的液化和气化成产各种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利用碳一化学技术合成各种化工产品,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煤气化技术的改进,煤化工有具广阔的前景。 煤化工主要原料就是煤,而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这几种分类。在煤化工工艺生产中,主要生产成品有煤气化、煤焦油、生产天然气、尿素、甲基萘等化工产品。 一、煤气化【7】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壹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1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壹,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之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之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壹,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和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且进行了考核试验。 结果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2.2煤气化合成氨 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Д型为主,直径由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

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扬 能源1201,2012011427 [摘要]由于石油的短期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石油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在20世纪60-70年代时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就初见端倪,石油危机的爆发引起人们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视,转而寻求解决能源危机的新出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煤化工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现状发展趋势 [Keywords]New coal chemical industry ; present situation ; trend of development 0.引言 新型煤化工是未来煤化工发展主要方向。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多种技术应用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相对以产能过剩的合成氨、电石、焦炭等为主要产品传统煤化工行业而言,现代新型煤化工是指以煤气化为核心技术,通过优化整合先进化工生产技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兴产业,并以天然气、烯烃、石油等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能源、化工原料为主要终端产品。无论从产品需求性还是从技术适用性、能耗、环保、水资源消耗等维度来分析,除甲醇外的传统煤化工行业均缺乏大规模发展空间,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将主要依托于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 1.世界能源结构现状 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其中石油消费占30-32%,天然气消费占17%-19%,煤消费占27%-28%,其余为原子能、水能、风能消费等。根据化石能源的蕴藏量以及开 采情况,许多专家预计, 21世纪中叶,石油消 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将逐步减少,天然气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煤炭消费比重基本持平。总的能源形势将从石油为主逐步转化为以天然气为主,进而发展为以煤炭为主。 2.煤化工的发展历史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转化成气体、液体和固体并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中国是使用煤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就用煤冶炼铜矿石、烧陶瓷,至明代已用焦炭冶铁。但煤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并逐步形成工业体系,则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煤中有机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芳香族稠环为核心,周围连有杂环及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见煤化学)。这种特定的分子结构使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能获得固体产品,如焦炭或半焦。同时,还可得到大量的煤气(包括合成气),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如烃类、醇类、氨、苯、甲苯、二甲苯、萘、酚、吡啶、蒽、菲、咔唑等)。因此,煤化工的发展包含着能源和化学品生产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促进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2.1 初创时期 :主要为冶金用焦和煤气的生产。18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对

煤化工产业趋势分析(全本)

煤化工产业趋势分析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20 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煤化工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目录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3) 一、发展现状 (3) 二、产品分析 (8) 三、发展趋势 (10) 第二节电石产业链 (11) 一、发展现状 (11) 二、产品分析 (12) 三、发展趋势 (17) 第三节尿素产业链 (17) 一、发展现状 (17) 二、产品分析 (20) 三、发展趋势 (21) 第四节甲醇产业链 (22) 一、发展现状 (22) 二、产品分析 (24) 三、发展趋势 (28) 第五节煤制油 (29) 一、发展现状 (29)

二、产品分析 (30) 三、发展趋势 (32) 第六节煤制天然气 (32) 一、发展现状 (32) 二、产品分析 (33) 三、发展趋势 (34)

第一节炼焦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 从产量来看,2011年之后我国焦炭行业总体产能出现过剩,产量增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截止2014年,焦炭产量为47691.05万吨,同比下降0.04%。特别是在2013年,2014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过剩,下游的主要需求方钢铁行业景气度较低,下游需求的低迷导致焦炭行业低位运行,预计2015年这一趋势不会有较大的改观。 表12010年-2014年焦炭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价格来看,从2012年开始焦炭市场呈现步步走跌态势,全年走势类似,但从上图可以看出,焦炭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逐年减小。相较2012年,2014年焦炭走势波动幅度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全年下跌幅度也超过25%.2014年全年焦炭市场走势呈现类“L”型走势,年初伊始延续2013年12月焦炭下行走势,大幅走跌,4月末出现微幅反弹情况,最高价1327元/吨,最低982元/吨,振幅35.13%,跌幅25.80%。6月下旬再次步入下行通道,但下跌幅度较年初大幅缩减,下跌5.32%。10月份再次微幅反弹,反弹幅度不足1%。 预计2015年,焦炭产能有望得到控制,焦价还要看钢铁市场需求情况。焦炭新增产能有望得到强力的控制,再加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焦炭基本面转好有望持续。但焦化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在煤焦钢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主动定价权,焦价回升仍需在整个产业链好转的背景下才有希望。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解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刘文革韩甲业 )10002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北京摘要:近几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社会对燃煤污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煤代油市场的良好预期,加速了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重要抓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十一五”以来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重要突破和示范项目最新进展;然后对国家不同时期煤化工产业政策框架和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最后从环境保护、系统能效、技术装备创新、重点发展区域和产品附加值等角度对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提炼出五个“更加”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现状及趋势;产业政策 1.引言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以煤为主,发展煤化工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洁净能源,可有效缓解我国油气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以煤代油为核心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战略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内动力煤市场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煤炭的原料属性,倡导煤炭燃料与原料用途并重,助推我国煤化工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和煤制天然气等各种新型煤化工项目争相上马,主要煤炭生产省区相继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既有煤炭价格严重下滑的内在原因,还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政府强力治理雾霾,促进了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的外1 部动力。同时我国一批示范项目成功建设,积极了经验,储备了技术,也为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

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 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煤化工行业(包括焦化、合成氨、电石和甲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 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 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传统煤化工产品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 现代煤化工行业(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则处于示范发展 阶段,一批示范项目将于二三年内建成投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正在产业化示范之中。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产品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制定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内容,要求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000万吨和3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9%和11%。按照已编制完成的《甲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将控制在5000万吨,甲醇企业数量控制在150家以内,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甲醇企业集团。其中,大型企业甲醇产能比例占7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淘汰甲醇落后产能300万-500万吨。 二、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特点 1、区域煤化工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近几年,全国各地煤化工产业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和地方规划布局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等比较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上下游配套的完善,能够加快形成规模化、多联产和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2、新型煤化工发展快速 新型煤化工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物,采用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其优点是:能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 年全市原煤产量20XX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XX年-20XX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合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解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解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刘文革韩甲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北 京100029) 摘要:近几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社会对燃煤污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煤代油市场的良好预期,加速了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重要抓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十一五”以来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重要突破和示范项目最新进展;然后对国家不同时期煤化工产业政策框架和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最后从环境保护、系统能效、技术装备创新、重点发展区域和产品附加值等角度对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提炼出五个“更加”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现状及趋势;产业政策 1.引言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以煤为主,发展煤化工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洁净能源,可有效缓解我国油气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以煤代油为核心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战略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内动力煤市场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煤炭的原料属性,倡导煤炭燃料与原料用途并重,助推我国煤化工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和煤制天然气等各种新型煤化工项目争相上马,主要煤炭生产省区相继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既有煤炭价格严重下滑的内在原因,还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政府强力治理雾霾,促进了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的外部动力。同时我国一批示范项目成功建设,积极了经验,储备了技术,也为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然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煤化工项目存在耗水量大、碳排放强度高、技术和资金密集等环境资源、技术经济问题,产业政策也有待完善。因此,深入分析产业现状,清晰产业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研究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2.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图1 新型煤化工及传统煤化工主要工艺技术路 线 如图1所示,煤化工产业包括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焦炭、氮肥、电石等传统煤化工较新型煤化工有技术门槛低、工艺成熟、投资规模一般等特点,目前产能、产量及消费量都很大,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而新型煤化工如煤制

煤化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是通过煤直接液化制取油品或在高温下气化制得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取甲醇、合成油、天然气等一级产品及以甲醇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等二级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龙头”装置,煤气化装置具有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对整个产业链经济效益影响大等特点。目前国内外气化技术众多,各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特定的适用场合,它们的工业化应用程度及可靠性不同,选择与煤种及下游产品相适宜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决策。 工业上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历史已有百余年。根据发展进程分析,煤气化技术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气化技术为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技术,多以块煤和小颗粒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装置规模、原料、能耗及环保的局限性较大;第二代气化技术是现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进型流化床和气流床技术,其特征是连续进料及高温液态排渣;第三代气化技术尚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如煤的催化气化、煤的加氢气化、煤的地下气化、煤的等离子体气化、煤的太阳能气化和煤的核能余热气化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进展情况,论述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及煤催化气化等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世界能源储量中,煤炭约占79%,石油与天然气约占12%。煤炭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煤化工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复兴阶段。20世纪初,煤炭炼焦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世界煤化工发展的起步。此后世界煤化工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煤一直是世界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煤在化工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并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替代,世界煤化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一度停滞。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影响了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煤化工在煤气化、煤液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石油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就更加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化工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中国的煤气化工艺由老式的UGI炉块煤间歇气化迅速向世界最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工艺过渡,同时国内自主创新的新型煤气化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采用国内外先进大型洁净煤气化技术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装置有80多套,50%以上的煤气化装置已投产运行,其中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的装置包括GE煤气化27套(已投产16套),四喷嘴33套(已投产13套),分级气化、多元料浆气化等多套;采用干煤粉气化技术的装置包括Shell煤气化18套(已投产11套)、GSP2套,还有正在工业化示范的LurgiBGL技术、航天粉煤加压气化(HT-L)技术、单喷嘴干粉气化技术和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TPRI)技术等。 1.1 固定床气化技术 固定床气化技术也称移动床气化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应用的气化技术。固定床一般以块煤或焦煤为原料,煤(焦)由气化炉顶部加入,自上而下经过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和氧化层,最后形成灰渣排出炉外,气化剂自下而上经灰渣层预热后进入氧化层和还原层。固定床气化的局限性是对床层均匀性和透气性要求较高,入炉煤要有一定的粒(块)度(6~50mm)和均匀性。煤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黏结性和结渣性等指标都与透气性有关,因此,固定床气化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