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第30卷 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0 No.1 2010年2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S ocial Sciences)Feb.2010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3

陈厚娟

(黄山学院艺术系,安徽黄山245041)

【摘 要】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以往任何绘画风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梦幻和潜意识的刻意、矛盾表现。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矛盾性、题材的矛盾性、构图的反逻辑性、时空的混乱错置等方

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不断地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是在反叛,更是在呐喊,对自己更是对社会陈述自己

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魔幻超现实主义;潜意识;矛盾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1-0111-03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表明了一个新时代的视觉变革中艺术与社会发展互动结果的某种规律,这既符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宏观理论,也恰是艺术学本身对社会更替的一种适应手法和自我调整。其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能将不相关的自然形态和谐地放置于同一平面,形成独具风格的绘画形式。从传统的视觉层面看,这些画面表达的信息几乎是毫无关联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或冲突的。这种特立独行的视觉呈现,对于观众的引导不仅是视觉层面的,更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恰恰因此,为我们勾勒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突出特点。他们利用另类的表现方式吸引观众驻足画前,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画家把我们熟悉的形象或进行非常规的组合或分解,产生新的艺术形象。这些变化具体体现为通过对事物的变形整合、随即组合、部位分解错置及功能的变化调换等,从而造成在题材、构图、空间、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进而引起观者视觉上的幻化、神秘意味。他们往往从常人意想不到或令人难以置信的角度来描述普通事物,通过对视觉元素的冲突的呈现方式给人以不真实的、梦幻的、非常态的视觉效果,将现实生活魔幻化,将幻觉思维形象化,形成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不同于当时马蒂斯等人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画面表现形态,魔幻超现实主义画面的这些矛盾在同样的情境中是合理且真实存在的。之所以被认为是矛盾的,是因为这些表现形态处于不被认识的精神世界。布雷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由于相信这一发现,一股新的思潮形成了。”[1]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梦境、人的潜意识领域、幻觉和精神病患者心理以及儿童本能等都是可创作素材,否定艺术必须反应现实的真实生活。他们通过对这些以往不被关注领域的表现,来表达对人性、生命、社会的思考。通过概念的澄清和认识,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超现实主义本身的历史与理念。“超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1917年阿波利奈尔对自己两部作品———戏剧《蒂丽西亚的乳房》、芭蕾舞《游行》———的定位。此后这一术语为布雷东、艾吕特和其他一些巴黎作家频频引用从而流传开来。然而作为文学和艺术运动概念的超现实主义,一直到1924年“达达”派在巴黎结束的时候才被正式推出。正是这个时候,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发起人与活跃在巴黎的达达派艺术家阿普尔、马克斯?恩斯特以及一些诗人联合发表了他的“第一号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宣言中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布雷东按字典的方式给“超现实主义”这一新流派下了权威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2]“超现实主义,建筑

3[收稿日期]2009-12-17

[作者简介]陈厚娟(1981—),女,安徽望江人,安徽黄山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教师,硕士。

在对于一向被忽略的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建筑在对于梦幻的无限力量的信仰上。它肯定要摧毁所有其他的精神机械主义,同时代替机械主义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3]由此在艺术创作表现上潜意识中的矛盾、现实与幻觉等在所谓“绝对现实”的探索中统一起来,一反以往所谓的传统思维规律。

超现实主义绘画从一开始便分为了两支。一支被称做有机超现实主义,在这一支中,画家绘画时大多不受意识的控制,无意识的精神占主导地位,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近乎抽象的随即性画面,被称作“心理自动化”创作方式。代表画家有米罗、马松等。另一支被称为自然超现实主义,又叫魔幻超现实主义。在艺术风格上,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注重对生活中熟悉场面的描绘和物体细节的写实刻画。但这些物体和场面都是被加以梦幻化、错置、变形处理,形成近乎梦境的东西,被称作“便执狂批判”创作方式。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里特、基里柯、唐居依和德尔沃。“所谓‘偏执狂批判’(Paranoia critical activity),指挖掘潜意识境界的一种执拗的思维方式。‘心理自动化’(Psychic aut omati on)是追求一种下意识或无意识的随意性,所谓浮想连翩,没有任何理性和逻辑的约束。”[4]有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更多的采用的是优美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梦幻般的构图表现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很纯粹和抒情的心理感受。而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画面从题材、构图到表现都处处充满着矛盾,揭露生活,引人思考。因此,本文试图着重从魔幻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语言出发,探索总结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里的矛盾现象。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之所以给人一种不同与以往绘画的视觉效果,原因在于它的表现内容、手法等方面与以往绘画形式相比发生了变化。画面上出现一系列的所谓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矛盾性、题材的矛盾性、构图的反逻辑性、时空的混乱错置等方面,现在根据其具体画作对这些矛盾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虚幻与写实的矛盾

所有的魔幻超现实主义画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擅长用古典主义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来进行绘画表现。但不同与古典主义的是,魔幻超现实主义画家手下展现的是完全违反现实的梦幻世界。他们像弗洛伊德一样,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到的。从基里柯到达利到马科斯?恩斯特再到马格里特,每个人都用过这种表现手法。这一批画家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

以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为例,从内容上讲,这幅画描述的是1937年西班牙内战前,整个国民及达利预感、意识到的将要发生的让人憎恶、痛苦和可怕场面。这些场面是达利潜意识里的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可触摸的东西,达利选择了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通过画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面上天空是真实湛蓝的,人物被拆散后变形组合起来。一条腿上长着强有力的魔爪,魔爪又紧抓长在另一条大腿根部的乳房上,恶魔狞笑着的头长在大腿上,骷髅形态的脚又踩在被拆下的屁股上,类似内脏的软体满地血腥让人作呕。这种场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从而使细致入微的表现给人荒诞和恐惧感,好像一个真实的噩梦。这正是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典型表现。关于这样的绘画表现,达利有自己的说法:“我毫无选择地,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我们的潜意识……表达弗洛伊德所打开的这一黑暗世界。”[5]

二、题材的矛盾

采用与主题矛盾的、毫不相干的题材作画,是魔幻超现实主义画家们另一共同的追求。题材基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但被画家违背正常逻辑而荒诞地放置在同一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梦幻化的体验。可以说基里柯是魔幻题材的最早实践者之一。他在1914年就创作了《街上的神秘与忧郁》、《爱之歌》等超现实主义作品。他的画面看起来很简洁,如《爱之歌》,画面就仅仅几个视觉形态,而且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事物:画面最显眼处是一尊阿波罗石膏像和一只橡胶手套及一个绿色的小球。一般意义上石膏像是用来装饰的,橡胶手套是用来做手术的,绿球则是小孩子的玩具。从功能上来讲,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画家采用魔幻化的手段使它们统一,将这些很小的形态超自然地放大,或者悬在半空,或者钉在墙上,或者放在空旷的大街上,最终形成一幅超现实的画面。

211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0卷

在题材表现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应该是达利。达利本人也承认,他最擅长把任何不相关的事物和谐地放在同一个画面。《记忆的永恒》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它表现了画家记忆中童年时的一些幻觉。世界是虚幻的,如同在阳光下一切被融化了的一般,不同形态的时钟像软瘫的蜡一样被挂在树枝上,摊在不知名的方形物体上,搭在胚胎状的物体上,令人惊诧,感觉不可名状。这一切都是在惨淡荒凉的加泰隆尼亚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是一幅幻象,表现了可知的物体,而就整个画面来看,一切事物不近情理、不合逻辑。

三、构图反逻辑性与时空错置的矛盾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另一特点是:大多数绘画作品在构图上都违背了传统的焦点透视构图法,在塞尚反透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舍去了惯有的思维方式,不再遵循严谨的形态、大小准确和谐的比例等要素进行创作。不同时空的并置给人时空碰撞的错觉,画面上时常出现前后空间的错位、二维三维空间的交叠。例如在马格里特的《骑士》一画中,画家刻意将事物的前后遮掩关系用相反的面貌表现了出来。丛林中有一位女骑士迷路了,画家用前后空间错乱的手段表现了这一主题:树木、马被截成几段,树和马的前后空间错乱,导致分不清树和马的前后关系。形成了现实与幻觉的矛盾空间,使得画面里和画面外的人都辨不清路的方向,从而突出骑士迷路的有趣画面。

还有古典世界和现代世界并置等。在这方面最早的是基里柯。代表作《占卜者的报酬》和《诗人的易变》。空旷的广场上,横躺着一尊古典女神雕像,这与古典的建筑是统一的。而墙上挂着的圆形时钟和沿地平线行驶的冒着浓烟的火车则是现代的东西。古典与现代两个不同的世界被画家随意地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上,画家巧妙地利用形态比例的统一,使它们看似很和谐地处在统一画面上,从而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在构图上偏执狂地夸大主体物体,缩小周围环境,形成不等视点的并置,也是魔幻超现实主义画家比较喜欢运用的构图手法。画家马格里特的《收听室》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房间里放着一个巨大的苹果。超自然体积的苹果,充斥着整个房间,表达一种无限膨胀的欲望。

魔幻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运用矛盾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虽然是远离现实的精神世界,但它们都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理解,对艺术理念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他们的努力,使人类不可见的神秘思想不断转换为外在的表现形式,重见光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不断地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是在反叛,更是在呐喊。对自己,更是对社会陈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如达利所说的:“我相信,通过积极推进意识的妄想,在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将有可能把混乱加以系统化,从而帮助人们完全不必相信现实的世界。”[6]这或许并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哲学式的思考,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确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选:上卷[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0.

[2]张秉真.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8:373-378.

[3]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刘萍君,译.上

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73.

[4]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十卷(上册)[M].济南:山东

美术出版社,1991:102.

[5]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师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社,2000:122.

[6]姚宏翔.艺术的故事:从毕加索到劳申伯格的西方现

代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赵荣蔚】

311

第1期陈厚娟: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表现手法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冲破理性的束缚——超现实主义艺术 信仰梦境、幻想、潜意识的无穷威力:超现实主义艺术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达达主义杜尚给蒙娜丽莎加上的小胡子: 启发了超现实主义的视觉领域 达达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加上了小胡子。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他无视约束的品性。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从艺术角度看,超现实主义者几乎没有超越出其思想。达达开拓的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最为直接的根源。 两种风格的超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达利、马格利特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布雷东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哲学背景: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柯 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可推那位被归为“形而上”派的画家基里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动又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广场、拱门、楼宇、寒月,所有的一切仿佛舞台布景般凝固在死寂的光线中。这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人不安。然而,形象之间这种奇怪的冲突及清澈的气息又让人感到一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 他画中的那种宛如舞台的、平坦的地面,后来成为许多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标准空间”。这是一块中性的地方,在这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一如那位名叫洛特雷阿蒙的作家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地美。”基里柯的幻觉艺术和超现实 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他出生于希腊。他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劫夺萨宾妇女 【名称】劫夺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年代】1789年至1799年 【作者】达维特 【规格】约有386×52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 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 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 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 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 前言 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 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西方美术名作赏析 一:安格尔的《泉》赏析 这幅画出自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是在安格尔76岁时画的,安格尔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泉》这幅画则反映了他对“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的认识。 安格尔是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泉》是安格尔影响力最大,最不朽,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的主体虽然处于画面的中心,但是由于画面的富于变化使得整幅画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在色彩上以背景的深色调和主体得浅色调对比,但是并不强烈,而是有了一种过渡的美。在人物的个性体现上,把姑娘的面容与水罐那空无一物的“脸”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更增加姑娘的面容的吸引力;画中盛水的罐子开着口让内部的水自由地流出,而姑娘的嘴和人体的会阴部却是紧紧闭合的,这是对处女所特有的那种拘谨而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强烈暗示。这幅画的主旋律就是表现这一性格特征。那紧紧夹在一起的双膝、与头部紧紧贴在一起的右手手臂以及那紧紧握住的双手都表现了处女的羞怯和拘谨,而这种羞怯又被整个身体的裸露抵消了。画中人体的整个造型以垂直轴为中心对称,但整幅画中却找不到真正的垂直线,全部的垂直线实际上是由身体各部分的局部轴线稍加摆正来完成的,它表现了生者的平衡而非死者的寂灭。画中那个姑娘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2013-01-29 14:23:00 来源: 鲁网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 □范业韬(法国) 艺术家简介: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自幼爱好美术,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专业包装装潢设计,此后长期从事平面美术设计工作。一九九九年,创办自的工作室至今。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以及国际性设计、美术大赛奖项, 2010年,以其自创的独特技法入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追求的是创作方法的自由、创作过程的自由以及画面给人的自由感。超现实主义起源于达达主义,但是同达达主义还是有区别:达达主义要砸烂一切,反对束缚,反传统而无继承。超现实主义却是继承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东西,延续了印象主义的思想脉络,纲领目的比较清晰而系统。达达主义吹响了革命号角,超现实主义则是进行了革命实践,布勒东、阿波利奈尔、恩斯特、达利,都以新的创作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了实践。达达主义的纲领提出否定式的革命标准——反传统,反束缚,反逻辑,反现实;超现实主义则提出自己的艺术纲领就是自动主义。所谓的自动主义,就是使人的思想摆脱理性束缚,使精神活动得到自动的,自由的表现。恩斯特的摩拓法,转印法,体现了创作方法的自由,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体现了创作过程的自由,达利的自由联想体现了内容的自由,都是以自动主义这一条为核心。自动就是解放想象力,而想象力就是内心自由的表现。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 学或道德的偏见。 自动主义求助于无意识。无意识不是潜意识,也不是下意识。潜意识是游离于中心之外的被遮蔽的意识,它依然是意识,是理性,是理性的潜伏,同现实相连;下意识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成的习惯,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是自主控制的结果,它也是意识。而无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经理性控制与检查的精神活动——就是梦;二是对理性意识的去除,即尽可能地摆脱理性束缚而使想象得到自由。 超现实主义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以恩斯特、达利、玛格丽特的作品为代表的古典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实在的局部,写实的东西,它是经过变形来营造想象的自由,一种似真似幻的梦境;另一种是以米罗为代表的抽象的生命形态所营造的想象的自由,这种风格被称作绝对超现实主义。 对超现实主义的评价: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的表现。思想来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是法国社会革命在艺术领域的延续。现代运动以来,在科学领域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哲学领域有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建立,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在艺术领域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可以说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运动在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它看起来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事实上,超现实主义改变了艺术发展的方向,它改变了历史。它做到了19世纪以来的美学理想——脱离实在,如果说存在主义要说明人不是别的,而是它自己的存在,超现实主义则在说明,人是作为精神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才是人的本质。 超现实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存有矛盾。反理性还是以理性之手绘出理性的事物。我们看恩斯特和达利的画面,依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只不过现实世界被变形;米罗虽然进行了进一步的抽象,也依然是现实世界形的存留。反理性,反逻辑,反传统是做到了,但“反”不是去除,而是将现实世界进行肢解,拼接,去相;想象力在被打碎的现实世界中得到解放。在古典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想象和理性平分秋色,在米罗的画面中想象更丰富罢了;而波洛克的画面不是想象的堆砌,而是一堆理性的碎片。所以说超现实主义的实现是在想象和理性的对抗中实现的,想象在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沦为填充物。在对立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战胜的动机永远是对立的的奴隶。事实上,理性作为精神的一部分,正如想象作为精神现象的一部分,他们的真正结果也只有如此,相互对立,相互制约从而达成平衡。但是我们能不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摘要: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大革命这个新时代里,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改变,人们开始关注过去很少谈论的风格问题,并且有意识的追求不同的风格式样,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而新古典艺术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思潮之一。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欣赏;绘画;大卫;安格尔 一.新的时代风向与审美倾向——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18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 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18世纪下半叶时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 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 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这一点同传统古典主义相一致;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以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的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在构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起源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2)精神分析的方法 精神分析要研究潜意识现象,但是因为潜意识本身不能被直接认识,所以必须通过一 些独特的方法才能对它进行研究。 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是一种不给予任何思想限制或指引的联想。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 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 梦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 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 日常生活分析法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与意识的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候可以在日常生活 中经常出现的“过失”变现出来,比如口误、笔误、误读、错放、遗忘和误解等。 二、代表作家 1、雷尼·马格利特 1898年11月21日出生在比利时。他于1967年逝世于布鲁塞尔,享年69岁。 艺术史上的成就莫过于创立超现实主义,他是当时第一位超现实派画家。 (1)轶事 马格利特对童年的往事大都忘记得一乾二净,当有人问他哪件事记得最深刻时, 他便会说在孩童时,很喜欢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到一个坟场里玩耍。有一天,当他 们爬过围栏入到坟场后,看见一位画家正在埋头地画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上 前去看画,发觉画中的景物就是坟场。当他看完幅画后感到十分托异,画得异常真实,从此他便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绘画 萨尔瓦多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 -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转贴2008-03-18 15:48:09] 超现实主义 目录·简介 ·产生背景 ·历史 ·代表人物和作品 ·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色彩surrealism 简介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

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

第30卷 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0 No.1 2010年2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S ocial Sciences)Feb.2010 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矛盾现象3 陈厚娟 (黄山学院艺术系,安徽黄山245041) 【摘 要】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以往任何绘画风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梦幻和潜意识的刻意、矛盾表现。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矛盾性、题材的矛盾性、构图的反逻辑性、时空的混乱错置等方 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不断地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是在反叛,更是在呐喊,对自己更是对社会陈述自己 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魔幻超现实主义;潜意识;矛盾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1-0111-03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表明了一个新时代的视觉变革中艺术与社会发展互动结果的某种规律,这既符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宏观理论,也恰是艺术学本身对社会更替的一种适应手法和自我调整。其最大的魅力之一便是能将不相关的自然形态和谐地放置于同一平面,形成独具风格的绘画形式。从传统的视觉层面看,这些画面表达的信息几乎是毫无关联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或冲突的。这种特立独行的视觉呈现,对于观众的引导不仅是视觉层面的,更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恰恰因此,为我们勾勒出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突出特点。他们利用另类的表现方式吸引观众驻足画前,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画家把我们熟悉的形象或进行非常规的组合或分解,产生新的艺术形象。这些变化具体体现为通过对事物的变形整合、随即组合、部位分解错置及功能的变化调换等,从而造成在题材、构图、空间、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进而引起观者视觉上的幻化、神秘意味。他们往往从常人意想不到或令人难以置信的角度来描述普通事物,通过对视觉元素的冲突的呈现方式给人以不真实的、梦幻的、非常态的视觉效果,将现实生活魔幻化,将幻觉思维形象化,形成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不同于当时马蒂斯等人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画面表现形态,魔幻超现实主义画面的这些矛盾在同样的情境中是合理且真实存在的。之所以被认为是矛盾的,是因为这些表现形态处于不被认识的精神世界。布雷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感谢弗洛伊德的发现,由于相信这一发现,一股新的思潮形成了。”[1]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梦境、人的潜意识领域、幻觉和精神病患者心理以及儿童本能等都是可创作素材,否定艺术必须反应现实的真实生活。他们通过对这些以往不被关注领域的表现,来表达对人性、生命、社会的思考。通过概念的澄清和认识,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超现实主义本身的历史与理念。“超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1917年阿波利奈尔对自己两部作品———戏剧《蒂丽西亚的乳房》、芭蕾舞《游行》———的定位。此后这一术语为布雷东、艾吕特和其他一些巴黎作家频频引用从而流传开来。然而作为文学和艺术运动概念的超现实主义,一直到1924年“达达”派在巴黎结束的时候才被正式推出。正是这个时候,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发起人与活跃在巴黎的达达派艺术家阿普尔、马克斯?恩斯特以及一些诗人联合发表了他的“第一号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宣言中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布雷东按字典的方式给“超现实主义”这一新流派下了权威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2]“超现实主义,建筑 3[收稿日期]2009-12-17 [作者简介]陈厚娟(1981—),女,安徽望江人,安徽黄山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教师,硕士。

新古典主义绘画欣赏

本文由tppand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新古典主义绘画广义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美术在 17 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而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革命的古典主义”。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大卫、安格尔、色彩。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大卫、安格尔、日志出自 QQ903863851 更多精彩图片尽在 QQ903863851 下面展示几位该画派代表人物的作品(1)Emile Jean-Horace Vernet 的作品) ( 2 ) 古 典 主 义 大 家 : luigi bechi 的 作 品 下面这组也是该画派的典型代表作

美术鉴赏之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及其影响波及欧美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2.审美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给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如果用布列顿的这种视觉形象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话,还只说明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

超现实主义综述知识讲解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超现实主义诞生和成长在“一战”与“二战”的废墟上,由一群参加过“一战”的法国青年发起。战后社会现实的崩坏使他们对传统的理想、道德、文化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情绪是对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否定与批判。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把直觉和精神分析看作认识世界的可靠方法。 超现实主义者根据直觉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潜意识梦幻世界的研究,这种创作形式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作为一种美学观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十分深远。1924年,安德烈?布勒东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一种“精神的自动主义”,超现实主义自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超现实主义者举办了多次重要的展览,并开办了自己的画廊。超现实主义热潮虽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渐趋式微,但这一运动并未消失,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画家离开巴黎去了美国,超现实主义随之从欧洲传播出去。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糅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方艺术史上,一直有采用幻想式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画家,像文艺复兴画家保罗?乌切罗,16世纪荷兰画家博斯,18世纪英国画家布莱克、西班牙画家哥雅等。这些画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者,但他们的作品为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提供了源泉。与他们相比,超现实主义画家把幻想性视觉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希罗尼穆斯?博斯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博斯作品中的形象充满奇思异想,有一种梦幻和神秘的气氛。个人的幻想、传统的象征、宗教的精神、民间的 风俗,全都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非现实 的天地。但博斯的绘画仍然是在民众对 现实生活密切关注的社会氛围中产生的, 画面背后隐含着画家因对现实社会的无 能为力而产生的绝望和感悟。博斯创造 的这个梦幻般的荒诞世界,预示了20世纪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倾向,因此超现实主义 者把博斯视为先驱者。 比利时画家雷尼?马格利特是最早进 行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画家。他喜欢 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另类的组合,从而取得 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他一生采用严谨 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逼真但不合逻辑 的事物和场景,使观众由于画面极端的不 合理和反常而产生一种茫然不知所措或 忘记身在何处的感觉。马格利特的画面 效果不像达利的画面那样强烈、有刺激 性,而是充满奇幻、幽默、智慧,有朦胧的 诗意。 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最大、影响持 续时间最长的是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 利。达利的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许多观 念和理论均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他善于 用具象的物体表现梦幻的、诡异的场景, 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充 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他在作品中创造了很多象征符号,如蚂 蚁、抽屉、软表等,这些符号在他的作品中 反复出现,都跟某种潜意识经验有关。据 记载,达利六岁时养过一只受伤的小蝙 蝠,小蝙蝠被一大群疯狂的蚂蚁包围,被 咬得遍体鳞伤。这个情景深深地刺激了 达利,蚂蚁从此伴随着达利,在他的画面 中象征紧张、焦虑和衰老,暗示着他潜意 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和焦虑。 从达利的作品中,人们总能看到一种 梦幻的景象,充满了诡异、神秘、不安的气 息。他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夸张、变形、 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 种区别于真实世界的“超现实境界”。他 画中的细节非常具象、容易理解,但是从 整体上又令人感到荒诞和不适,强烈刺激 着观众的心。 上溯中国绘画史,我们可以发现超现 实主义因素在中国绘画中的身影。马王 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描绘了一幅非常具有 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场景。整个帛画呈T字 形,画面内容非常丰富,从上到下分为天 上、人间和想象中的地下三个部分。在这 几个场景的描绘中,都充满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在对天上和地下世界的想象中,有 神话传说中人首蛇身的神祇、龙等各种神 物。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古人对于现世 和死后世界的想象。 在魏晋的玄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更为明显。表现在那个时期的绘画上,顾 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初现端倪,人物在不 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作品 错置的人物和时空关系营造神话的氛 围。之后吴道子的《搜神图》《八十七神仙 卷》、仙佛类绘画中也出现了超现实主义 因素。这是中国绘画史上自发产生的超 现实主义因素,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流 派和创作方法。到现代西方艺术传入我 国,超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 的重要艺术面貌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 集.袁俊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81.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 译.商务印书馆,1997. [3](西)萨尔瓦多?达利.我的秘密生活:达 利自传.陈训明,译.金城出版社,2012. [4]达利谈话录.杨志麟,李芒,等译,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1.齐鲁师范学院 2.曲阜师范大学) 编辑伍宝 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 □石蕊1石荣强2摘要:超现实主义者根据直觉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潜意识梦幻世界的研究,这种创作形式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糅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想象 1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