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普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4《普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4《普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4《普通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 生态学(ecology)

二基本观点

[1]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过程)。即公元十六世纪前为生态学萌发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末为生态学的建立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为现代生态学时期。

[2] 在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以地区性特点为背景,分化为三个不同的学派,主要是欧洲学派、俄国学派和英美学派。

[3] “中国生态学会”的创立时间是1979年,第一届生态学会的理事长是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

[4] 公元1869年,德国学者E.Haeckel 第一个给生态学下定义,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 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可划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6] 生态学根据研究性质可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两类。

[7] 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尺度是某一现象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所发生的频率。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8]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9]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野外的研究方法、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方法三大类。

三思考题

[1] 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 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 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 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5] 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 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 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一基本概念

[1] 系统(system)

[2] 生态系统(ecosystem)

[3] 食物链(food chain)

[4] 食物网(food web)

[5] 营养级(triphic level)

[6]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7] 能量流动图(energy flow diagram)

[8]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9] 生态危机

[10] 反馈(feedback)

二基本观点

[1]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系统必须是由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2)各组分之间彼此相互联系;(3)系统以整体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动态特征、相互联系的特征、稳定平衡的特征、对外开放的特征六个方面。

[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三大功能类。无机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与非生物的有机物质及其它物理条件。

[4]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可以用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学金字塔和能量流动图等多种方式。

[5] 生态学金字塔有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类型。食物链主要有生食食物链和腐生(碎屑)食物链两种类型

[6] 生态平衡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2)生物的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3)物种种类和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三思考题

[1] 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2] 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

[4] 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5] 系统概念与系统的特征

[6] 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7] 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

[8]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

[9] 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

[10] 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基本概念

[1]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2] 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3] 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4] 生物量(biomass)

二基本观点

[1]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势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2]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四个最基本的能流参数是: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和生产量(P)。

[3] 绿色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关系是: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

[4] 初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等五种测定方法。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研究可以在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三思考题

[1] 用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2] 简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过程能量损失的途径。

[3]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效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4]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5] 概述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6] 如何测算次级生产量?简述其方法步骤。

[7] 在食物链层次上进行能流分析特点是什么?举例分析。

[8] 简述几个基本能流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环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 of bioecochemistry)

[3] 周转率(turnover rates)

[4] 生物放大作用

[5] 库(pools)

二基本观点

[1] 物质循环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水循环、气态循环和沉积循环。

[2] 在氮循环中,固氮作用的途径一般有三条,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主要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3] 有毒有害物质如DDT循环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的富集)。

三思考题

[1] 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

[2] 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

[3] 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

[4] 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

[5] 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1] 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

[2] 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or ecological valence)

[3]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 贝格曼法则(Bergan’s Law)

[5] 阿伦规律(Allen’s law)

[6] 环境(environment )

[7]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

[8]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9]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

[10]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1] 适应(adaptation)

[12] 驯化(acclimation and accimatization)

[13] 长日照植物

[14] 短日照植物

[15] 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

[16] 生物种(species)

[17] 太阳高度角

[18] 耐荫性

[19] 物候

[20] 寒害

[21] 冻害

[22] 活动积温

[23] 有效积温

二基本观点

[1]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因子一定是环境因子,但环境因子不一定都是生态因子。

[2] 环境按主体分类,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按范围分类,可分为宇宙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五种。

[3] 生态因子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种类型。

[4] 根据植物的耐荫性,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即阳性植物(喜光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植物)和中性植物。

[5] 影响物候期的主要因素是: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太阳黑子。

三思考题

[1] 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从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3] 简述环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4] 简述有效积温,评价其意义和局限性

[5]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6] 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植物对光的适应

[7] 简述植物耐荫性及其测定方法

[8] 简述温周期现象及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9] 论述影响物候的因素,物候期的作用

[10] 论述低温对植物危害的机理与类型

[11] 论述高温对植物危害的机理与类型

[12] 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3] 论述植物对水分因子的适应

第六章种群的一般特征

一基本概念

[1] 种群(population)

[2]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unitary organism and modular organism)

[3]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maximun natality and realized nataity)

[4] 期望寿命(ecological longevity)

[5] 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

[6] 生命表(life table)

[7] 内禀增长率(innate rate of increase)

[8]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9] 环境容纳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10] 粗密度与生态密度(rude density and ecological density)

[11] 多度(abundance)

[12] 盖度(coverage)

[13] 自然反应时间

[14] 种群调节

[15] 种内调节

[16] 种间调节

[17] 特征返回时间

[18] 集合种群

二基本观点

[1] 自然种群有4个基本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时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2] 种群密度可用(1)粗密度与生态密度;(2)多度;(3)盖度;(4)频度等指标来表示。

[3] 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常用(1)直接记数统计法;(2)样方法;(3)标记重捕法。

[4] 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格局通常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类型。可通过空间分布指数法和相邻个体最小距离法进行判断。

[5] 种群年龄金字塔(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6] 生命表是描述死亡过程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表,主要观察和统计指标包括:生活史阶段、生活史阶段长度、存活数、死亡数、死亡千分率、平均存活数、留存

种群生存时间和期望寿命等8个基本指标。

[7] 根据生命表,可以获取三个基本信息,即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期望寿命。

[8] 影响种群大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它们统称为“种群参数” 。

[9] 种群在无限环境下的数量增长模型模型又称为“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

(1)在种群世代不重叠,增长连续情况下的离散增长模型,可表达为:

(2)种群世代重叠,增长连续情况下的连续增长模型,可表达为:

[10] 种群的Logistic 增长模型中,“环境阻力”(K-N )/K ,表示最大增长的实现程度,其生物学含义是:未被个体占领的剩余空间。

[11] 生物学派的种群密度调节学说认为,密度调节是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种内调节、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三个方面。种内调节可进一步分为行为调节、生理调节和遗传调节。

[12] 一个典型的集合种群应满足4个标准;(1)适宜的生境以离散的斑块形式存在;这些斑块可被局域繁殖种群所占据;(2)即使是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的风险;(3)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了重新占据的发生;(4)各个局域种群的动态不能完全同步。

三 思考题

[1]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参数?

[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3] 年龄金字塔概念,类型及研究意义

[4] 生命表的概念与类型

[5] 简述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判断方法

[6] 什么是内禀增长率,生态学中研究内禀增长率有何意义?

[7] 简述种群增长的Logistic 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t

t N N λ=+1rt

t e N N 0

=

[8] 简述种群数量变动有哪些基本形式?

[9] 论述几种主要有种群调节学说

[10] 简述种群的连续增长模型并判断种群消长趋势

第七章种群生活史

一基本概念

[1] 种群生活史(life of history)

[2] 生长(growth)

[3] 发育(development)

[4] 繁殖(reproduction)

[5] 扩散

[6] 繁殖成效(reproduction effect)

[7] 繁殖价值(reproduction value)

[8] 亲本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

[9] 繁殖成本(reproduction costs)

[10] Cody能量分配原则(Cody’s principle of allocation)

[11] 一次繁殖(semelparity)

[12] 多次繁殖(iteroparity)

[13] 生态寿命(ecological longevity)

[14] K-选择(K-strategistic)

[15] r-选择(r-strategistic)

二基本观点

[1] 个体大小与种群生活史长短相关,有个体大则寿命长,个体小则寿命短的趋势。一般而言,大个体有利于生存,小个体有利于进化。

[2] 生物有机体几乎都有相同的生长规律,即成S型生长。S型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停滞期、指数期和静止期。

[3] 植物繁殖体的传播,主要决定于繁殖体的可动性、传播因子和地形条件等因子,传播因子主要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和自播力传播四种。[4] 繁殖价值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主要包括现实繁殖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5] 具有抚育习性的生物,其亲本投资策略之一是生产较少的子代,把较多的能量投入到子代的抚育上,以确保较高的存活率。

[6] 在r-K自然选择中,动物界,一般脊椎动物为K-策略者,而昆虫为r-策略者;在植物界,一般木本植物为K-策略者,而草本植物为r-策略者。

三思考题

[1] K对策和r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特点?

[2] 一般生物在个体大小、生长发育和生殖方面采用哪些对策(策略)

[3] 简述Cody能量分配原理,举例说明

[4] 简述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5] 为什么说在物种资源面临威协时,对K -物种的保护要比r-策略者的保护更困难,更紧迫,更重要?

第八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一基本概念

[1] 种内关系(intraspecies relationship)

[2] 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3] 婚配制度

[4]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5] 领域性(territory)

[6] 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

[7] 利他形为(altruism)

[8] 通讯(communication)

[9] 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10] 生态位(niche)

[11] 他感作用(allelopathy)

[12] 寄生

[13] 协同进化

二基本观点

[1] 植物的密度效应,已发现有两个特殊的规律,即最后产量值法则和-3/2自疏

法则。

[2] 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植物的密度效应、动物的性行为、领域性、社会等级、利他行为、通讯等方面。

[3] 在种间关系中,对物种1有利,对物种2无影响,则种间关系类型属于偏利作用。对物种1有害,对物种2无影响,则种间关系类型属于偏害作用,对物种1和物种2都有害,则属于竞争。

[4] 在种间关系中,蚂蚁与蚜虫之间的关系是原始协作;细菌与根之间形成根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5] 对于种间竞争模型结果的判断,物种1与物种2之间发生竞争时;

(1)当K2>K1/α和K2/β>K1时,物种1被淘汰,物种2获胜;

(2)当K1/α> K2和K1>K2/β时,物种2被淘汰,物种1获胜;

(3)当K2>K1/α和K1>K2/β时,物种1和2谁获胜,尚难判断;

(4)当K2/β>K1和K1/α> K2时,物各1与物种2共存。

三思考题

[1] 从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关系入手,阐述协同进化的原理;

[2] 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竞争排斥原理;

[3] 写出Lotka-V olterra 种间竞争模型(数学形式),说明其中变量和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并评述模型的形为。

[4] 阐述植物的密度效应与生态可逆性。

[5] 为什么大多数生物营有性繁殖?什么环境决定它们选择有性繁殖?在进化上有什么意义和优越性?

[6] 举例并阐述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环境因素

[7] 论述动物领域性方式、目的及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产生领域性的原因。

[8] 举例说明动物社会等级的优势性

[9] 为什么对个体不利的利他行为在进化过程中没有被淘汰?

[10] 简述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11] 举例说明生物种间的原始协作关系

[12] 简要阐述关于生态位的几个观点

[13] 简述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第九章群落组成与结构

一基本概念

[1]生物群落(community)

[2]边缘效应(edge effect )

[3] 群落交错区(ecotone)

[4] 优势种与建群种(dominant species and constructive species)

[5] 同资源种团(guild)

[6] 群落最小面积

[7] 优势度(dominancec)

[8] 物种多样性(diversity)

[9] 生活型(life form)

[10] 生态型(ecological form)

[11] 生活型谱(biological spectrum)

[12] 层片(synusia)

[13] 成层现象(vertical structure)

[14] 干扰(distrubance)

[15] 抽彩式竞争(competive lottery)

[16] 岛屿效应

二基本观点

[1] 对群落性质的两种观点,一是以F.E.Clements 为代表提出的机体论学派;另一个是以H.A.Gleason为代表提出的个体论学派。

[2] 确定群落最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是巢式样方法和种—面积曲线法。

[3] 根据各个体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常见的分类是:(1)优势种和建群种;(2)亚优势种;(3)伴生种;(4)偶见种或罕见种。

[4] 一般而言,物种的生物多样性随环境梯度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多样性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一般可分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6] 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表现在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科研与教学价值、休闲与生态旅游价值、存在与备择价值。

[7] 根据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可将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种基本类型。

[8] 植物群落的地上成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照条件,而地下成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水分、养分和盐渍度等土壤性状。

[9] 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主要表现为物种数目及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三思考题

[1] 简要说明群落的基本特征

[2] 简述关于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3] 简述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方法及性质分析

[4] 群落优势度常用哪些指标表示?如何计算各个指标?

[5] 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有哪些?

[6] 简述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以及shimpson指数的数学模式及

其评价

[7] 简述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

[8] 何为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意义?

[9] 简述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简述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何为同资源种团,他们在生态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意义?

[12] 分析群落垂直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13] 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4] 形成群落更一般的理论有两种对立观点,即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简述两种

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区别。

[15] 结合生活型与生态型的两个概念,谈谈生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16] 简述TNC快速生态学评估的方法

第十章群落动态

一基本概念

[1] 顶级群落(climax community)

[2] 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3] 演替系列(sere)

[4]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5]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6] 气候顶级(climatic climax)

[7] 先锋种和先锋群落(pioneer species and pioneer community)

二基本观点

[1] F.E.Clements 提出的单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单元”是指气候,顶级群落是气候顶级群落。

[2]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可将演替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三种类型;

[3] 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将演替分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4] 按照演替基质的性质,可将演替分为水生演替、旱生演替两种类型。

三思考题

[1] 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

[2] 试比较单元顶级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的差异。

[3] 简述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的机制

[4] 简述生物群落的年变化及波动的形式

[5] 简述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6] 举例说明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几个主要的阶段

[7] 举例说明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几个主要的阶段

[8] 试比较顶级群落和演替中群落的特征

第十一章群落分类与排序

一基本概念

[1] 实体

[2] 属性

[3] 排序

二基本观点

[1] 目前,对生物群落的认识及分类方法存在两种途径,一是群丛单位理论,二

是排序理论。

[2]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植物型、群系、群丛。

[3] 进行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叫实体,描述实体数量特征的各个信息项目称为属性。

三思考题

[1] 简述《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其主要单位的基本含义

[2] 简述群落数量分类的目标和方法

第十二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二基本观点

[1] 一个地区出现什么样的植被,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全球来看,气候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地球植被的分布模式,基本上是由气候特别是水热组合状况决定的。

[2]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3] 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南到北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与此相应,植被也形成带状分布,北半球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及极地荒原。

[4] 中国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区。

[5]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荒漠、冻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等类型。

[6] 世界热带雨林分布主要在三个地方,一是亚马逊河流域;二是印度西海岸和我国东南部;三是从西非几内亚湾周围到刚果流域。

[7] 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生产力高、生物量大、物种多样性丰富;

[8] 云杉、冷杉为较耐荫树种,形成的北方针叶林,通常称为阴暗针叶林;松树和落叶松较喜阳,林下明亮,形成的北方针叶林,通常称为明亮针叶林。

三思考题

[1]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规律及关系

[2] 世界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

[3]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4] 热带雨林的特点

[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第十三章应用生态学一思考题

[1] 全球变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3]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 一、单选: 1.( B.法国)是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于1905年首次立法。 2.( C.美国)是多元化医疗保障模式的典型代表。 3.( C.企业年金)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一个补充。 4.(B.农村五保制度)是中国农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至今并较为规范化的一种社会救 助制度安排。 5.( B.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6.( B.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7.(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C.社会学 8.( C.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9.(D.普及义务教育)是一项面向儿童的教育福利事业。 10.( D.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是大多数国家选择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1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下不属于工伤的是( B.工作时间内醉酒后受伤)。 12.1883年德国颁布(D.《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 度得到确立。 13.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庇古 14.1997年7月,( C.《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文件的发布, 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确立。 15.1998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 C.《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 了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6.1999年,国务院颁布(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 17.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A.德 18.2003年4月,国务院颁布( C.《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 确立。 19.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新的(C.《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使五保制度由农 村集体福利经农民供养走向了国家福利。 20.采用由私营基金公司进行管理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国家是(C.智利)。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思考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D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A ) A.香港海员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C)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 C ) A.注重军事训练 B.注重文化学习 C.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聘请外国军事顾问 7. 1924年( C )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国民党二大 8. 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B) A.农民 B.工人 C.知识分子 D.小资产阶级 9.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10.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 ) A.北京B.长沙 C.武汉D.上海 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 )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 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 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 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 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 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社会保障学网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2分,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种福利体制的的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 2.00分) A. 合作主义福利体制 B. 社会主义福利体制 C.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2.1601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 ),这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 法律制度,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2.00分) A. 《救困法》 B. 《济贫法》 C. 《济困法》 D. 《救贫法》 3.2010年10月( )的颁布,开始了我国用法律代替行政法规等来 管理社会保障的新阶段。(2.00分) A. 《社会保障大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C. 《社会保险大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即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的制定。(2.00分)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5.社会保障原则的第一原则是()(2.00分) A. 普遍性原则 B. 正向分配原则 C. 生存保障原则 D. 选择性原则 6.1951年国家政务院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劳动保险条例 >> B. <<劳动保险法 >> C. <<劳动法典草案 >> D. <<社会保险法原则>> 7.1951年2月23日国家政务院会议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计划概括为三类,即现金补助、实物资助和(D )。A.服务补助 B.个人储蓄计划 C.提供公司公寓、宿舍D.购房贷款 2.能体现国家、雇主、雇员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原则的基金模式是(C )。 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3.下列有关政府公共预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B.体现较高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C.可以积累基金 D.政府责任大 4.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烈士的标准是(A )。 A.80个月工资 B.40个月工资C.20个月工资 D.12个月工资 5.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是指(B )。 A.基金款存入银行 B.基金通过商业运作所创造的收益等于或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C.收益应当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D.管理好基金,不让流失 6.新型福利制度的主体是(D )。 A.职业福利 B.社区服务 C.老年人福利 D.社会化福利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包括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 B.没有独立运作的福利团体C.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D.就业关联制度 8.下列有关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以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重要标志 B.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C.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 D.统筹基金的起付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9.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的计算办法为(A )。 A.RBRVS=(TW)(1+AST)(1+RPC) B.RBRVS=(TW)*(1+AST)+(1+RPC) C.RBRVS=(TW)*(1+RPC)+(1+AST)D.RBRVS=(TW)+(1+AST)+(1+RPC)

模拟电路第四章课后习题测验答案

第四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4-1 在图P4-1所示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V CC 为6V ,R L 为8Ω,假设三极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 =1V , ① 试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 ② 估算电路中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P V 和效率η。 解:① W W R U V P L cem CC om 563.18 2)16(2)(2 2≈?-=-= 如忽略U CES ,则 W W R V P L CC om 25.28 2622 2=?=≈ ② W W R V P L CC V 865.28 6222 2≈??=≈ππ %55.54865 .2563.1≈==V om P P η 如忽略U CES ,则%53.78865.225.2≈== V om P P η 此题的意图是理解OCL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P om 和P V 的估算方法。 ◆◆ 习题 4-2 在图P4-1所示的电路中: ① 三极管的最大功耗等于多少? ② 流过三极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等于多少? ③ 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承受的最大电压等于多少? ④ 为了在负载上得到最大输出功率P om ,输入端应加上的正弦电压有效值大约等于多少? 解:① W W P P om CM 45.025.22.02.0=?=> ② A A R V I L CC CM 75.08 6==> ③ V V V U CC CEO BR 12622)(=?=> ④ 因为互补对称电路中无论哪个三极管导电,电路均工作在射极跟随器状态,1≈u A ,而略小于1,故V V V U U CC cem i 24.426 22≈=≈≈。 本题的意图是了解OCL 互补对称电路中功率三极管极限参数的估算方法。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 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 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 C.德国D.英国 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 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 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 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 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 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 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 C.芬兰D.丹麦 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 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 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题 1.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刚性发展 答: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3.普遍性原则 答: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普遍性原则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从而被许多工业化国家所认可,并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等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

二、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 答:(1)出现差异的原因 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当代世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不统一,也可以视为国情差异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的客观反映。 (2)差异的表现 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差异存在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是不统一的,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视角,因此要想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理论界定,就像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在长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3)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嬗变? 答: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四章 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4.1 4.9 总结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若),I f Us s 1ω(=设置不当,会产生什么影响?一般说来,正反馈系统是不稳定的,而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具有正反馈的内环,系统却能稳定,为什么? 答:转差频率控制的规律为:(1)在sm s ωω≤范围内,如果气隙磁通保持不变,转矩Te 基本上与ωs 成正比。(2)定子电流不同时,按照一定的 ),I f Us s 1ω(=函数关系控制定子的电压和频率,可以保持气隙磁通恒定。若),I f Us s 1ω(=设置不当,则气隙磁通无法保持恒定,控制将出现紊乱。因为转差频率控制的被控量是频率差ωs ,在外环通过负反馈控制已经实现控制要求,在内环控制中,因为输出量要控制定子的实际频率,而ωω+s 才能得到实际的频率值ω1,因此需采用正反馈相加,由于内环调解器不是普通的PI 调解器,输出不受正反馈的影响,引起的扰动可通过外环进行调节,所以系统能实现稳定要求。 课后习题: 4.1 一台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为:额定电压V 380U N =,额定转速 min /960n N r =,额定频率Hz f 50N =,定子绕组为Y 联接。由实验测得定子电阻Ω=35.0R s , 定子漏感H 006.0L ls =, 定子绕组产生气隙主磁通的等效电 感H 26.0L m =,转子电阻Ω='5.0R r , 转子漏感H 007.0L lr =', 转子参数已折

算到定子侧 , 忽略铁芯损耗 。 ( 1 )画出异步电动机 T 形等效电路和简化电路。 ( 2 )额定运行时的转差率N s ,定子额定电流1N I 和额定电磁转矩。 ( 3 )定子电压和频率均为额定值时,理想空载时的励磁电流0I 。 ( 4 )定子电压和频率均为额定值时,临界转差率m s 和临界转矩em T ,画出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解:(1) R L 'L R L 'L 异步电动机简化等效电路 (2) 额定运行时 由于额定转速min /960n N r =,同步转速min /10003 50 60r n 60f n p N 1=?== 额定运行时的转差率04.01000 960 1000s 11=-=-= n n n N 由异步电动机T 形等效电路 023 .1004.0023.126 .010035 .0-26.0006.01211111≈-≈?+=-+=++ =j j L f R j L L L j L j R C m N s m ls m ls s ππωω可得转子相电流幅值 () ()() A L C L s R C R U I lr ls r s s r 9735.150953.175939.172220 007.0023.1006.010004.05.0023.135.0220 2 22 2 '1212 '1'=+=?+?+??? ? ??+= ++???? ??+= πω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 V L s R I lr N r r g 7352.2028361.425.1569735.15E 2 212 ≈+?='+???? ??''=ω 额定运行时的励磁电流幅值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和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保障学试卷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4个月 D.18个月 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 A.互助关系 B.对立关系 C.互补关系 D.替代关系 3.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体现了 A.强制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保障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 4.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5.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 A.1828年的英国 B.1884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6.在劳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是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 A.企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家庭保险 D.企业保险+社会保险 8.养老保险自动发生作用是在 A.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B.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C.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D.发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部分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9.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推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的退休条件是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B.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的 C. 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D.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10.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11.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 A.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60天

华南理工大学电机学第四章思考题

4-1 把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用原动机驱动,使其转速n 高于旋转磁场的转速s n ,定子接到三相交流电源,试分析转子导条中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时电磁转矩的方向和性质是怎样的?若把原动机去掉,电机的转速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 感应电动机处于发电机状态,转子感应电动势、转子有功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站在转子上观察时,电磁转矩e T 的方向与转子的转向相反,即电磁转矩e T 属于制动 性质的转矩。若把原动机去掉,即把与制动性质电磁转矩e T 平衡的原动机的驱动转矩去掉,电动机将在电磁转矩e T 的作用下减速,回到电动机状态。 4-2 有一台三相绕线型感应电动机,若将其定子三相短路,转子中通入频率为1f 的三相交流电流,问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和相对于空间的转速及转子的转向。 【答】 假设转子中频率为1f 的交流电流建立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p f n s 160=;若转子不转,根据左手定则,定子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电磁转矩e T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定子不转时,转子为顺时针旋转,设其转速为n ,则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定子的转速为n n s -。 4-3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速变化时,转子所生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 不变。因为转子所产生的磁动势2F 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n sn p f s p f n s ?====1226060,而转子本身又以转速n 在旋转。因此,从定子侧观看时, 2F 在空间的转速应为()s s n n n n n n =+-=+?,即无论转子的实际转速是多少,转子磁动势 和定子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总是等于同步转速s n ,在空间保持相对静止。 4-4 频率归算时,用等效的静止转子去代替实际旋转的转子,这样做是否影响定子边的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功率和电机的电磁功率?为什么? 【答】 频率归算前后,转子电流的幅值及其阻抗角都没有变化,转子磁动势幅值的相位也不变,即两种情况下转子反应相同,那么定子的所有物理量以及电磁功率亦都保持不变。 4-5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定、转子电路其频率互不相同,在T 形等效电路中为什么能把它们画在一起?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单选题:(共5道试题,每题6分) 1、()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美国 2、以下不属于企业年金投资原则的是()。 D.最大化原则 3、以下不属于慈善团体特点的是()。D.政治性 4、以下不属于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区别的是()。 D.范围 5、以下不属于互助保障特点的是()。B.营利性 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B.综合 2、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A.11% 3、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B.就业安置 4、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B.一级至六级 5、我们所说的复员军人,是指()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C.1954年10月31日 1、“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C.《大西洋宪章》 2、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经济福利性 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C.全体社会成员 4、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C.残疾人福利 5、社会福利的供给主要采取()C.提供服务 6、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美国 7、实施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的基金型模式的国家是()。D.新加坡 8、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A.短期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 )的道路。 C.部分积累式 2、()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D.德国 3、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为()B.责任分担型 4、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C.中国 5、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B.公费医疗 6、我国医疗保险的最高管理机关是()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7、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英国 8、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工伤 9、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工伤预防 10、我国职工因公死亡,丧葬补助金是按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A.六个月的统筹发放 11、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C.非自愿失业风险 12、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B.社会现象 13、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 D.结构性失业 14、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A.日本 1、社会救助是()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3、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B.缓解贫困问题 4、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 D.贫困收入支持 5、现代社会举办的社会救助,目标主要针对()群体。B.相对贫困 6、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的家庭。A.绝对贫困 7、带有较强主观性的测量贫困的方法是()。C.剥夺指标法 8、“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是()。B.人权保障原则 2、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A.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 4、社会保障管理属于()。D.社会政策管理 5、采用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B.英国 6、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D.德国 1、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B.工伤保险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B.强制性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B.基金保值增值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现金援助 5、军人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 A.政府财政拨款 1、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 C.社会保险 2、一般而言,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D.养老保险 3、个人不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C.工伤保险 4、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层次的社会保障。 B.服务保障 5、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D.瑞典 6、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C.学历教育 7、新加坡实行的是()的社会保障模式。C.强制储蓄型 8、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A.社会保险型 9、以下属于非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A.企业年金 10、以下属于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 C.教育福利 1()是一个涉及个人价值判断在内的社会学与伦理学问题C公平 2、()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 B.横向公平 3、( ) 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D.纵向公平 4、权利和义务是一对()范畴。A.法律 5、()强调把政府的政策目标定位于改善民间部门的协调和克服市场缺陷的能力。C.市场增进论 6()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C.亚当.斯密7、()成为二战以后的主流经济学,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凯恩斯主义 8、国际上以基尼系数表示贫富差距,超过了()即超过了警戒线。C.0.4 1、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 C.莫尔 2、《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 B.莫尔 3、()中用法律条文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D《自然法典》 4、()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A.大同社会论 5、正是基于()的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平仓、义仓等。C.仓储后备论 6、新派福利经济学导源于() A.帕累托的经济思想 7、()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A.凯恩斯主义 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是。() C.自我实现需要 9、()是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 A.帕森斯 10、()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 B.政党政治 1、以下不属于民办慈善事业内容的是()。D.教会 2、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B.济贫制度 3、早期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 D.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社会保险在性质上属于()。C.强调权利义务结合 5、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6、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是()C.基本保障型 7、()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保体系不合理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C.《社会保障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B.《济贫法》 3、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D.社会救助 4、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A.德国 5、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社会公平 6、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C.德国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C.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02326操作系统第4章课后思考题

1、何谓之与时间有关的错误?举例说明之。并发进程执行时一定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吗?为什么。 与时间有关的错误是指两个程序都以各自的速度交叉着运行,同时访问共享信息导致的错误。 比如程序A对共享变量p执行+1操作后,休眠一秒输出变量p,程序B对共享变量p执行减1操作后,休眠一秒输出变量p。导致的结果就会和想象中的不相同。 并发程序不一定都导致时间相关的错误,我们可以对共享变量加锁来解决这个问题 2、什么是临界区,什么是相关临界区,对相关临界区的使用规则?系统中某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则这类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程序被称为临界区。 多个进程涉及到同一个临界资源的临界区被称为相关临界区。 使用规则:(1)只能选择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其他进程必须等待。(2)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的等待进入他的临界区 (3)任何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后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 3、若使用P、V操作管理某一组相关临界区,其信号量S的值在【-1,1】之间变化,当S=-1,s=0,S=1时,他们各自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当S=-1,临界区已满,且有一个进程正在等待 当S=0,临界区已满 当S=1, 临界区为空

4、两个并发执行的进程A和B的程序如下: 进程A: While(true){ N = N+5; }; 进程B: While(true){ 打印N的值; N = 0; }; 其中,N为整数,初值为4,若进程A先执行3次循环后,进程A 和进程B又并发执行了一个循环,请写出可能出现的打印值。 答:可能出现的打印值:19,0,24。因为N初值为4,若进程A先执行了三个循环,此时N的值为19。当进程A和进程B并发执行时可能会有如下两种执行次序,即进程A先执行一次循环,然后再进程B执行一次循环,此时打印的是正确值24,执行后N中的值为0。但若进程B先执行一次循环,然后再进程A执行一次循环,则打印的值是19,执行后N中的值是0。这是错误的,即发生了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用P、操作进行管理,使进程A和B并发时不会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的程序如下:(S为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 进程A 进程B while(1){ while(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