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文-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

应用文-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

应用文-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
应用文-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

'1.调节过渡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纵向平衡。当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在增强中央可支配财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转移支付来调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平衡。

2.缩小区域财政能力差异,保证各辖区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提供。在实施当前过渡期转移支付过程中,保证各辖区能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成为直接目标之一。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使那些贫困辖区有能力完成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一般行政、基础

、基本卫生保健和

安全网(最低收入水平)等等成为政府转移支付的直接横向目标。

3.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转移支付力度,为西部大开发和长远

创造条件。在西部大开发的前期,政府转移支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使西部地区公民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消除在教育、卫生、保护、公共设施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在诸多公共产品供给中,在西部开发的前期需要优先保证科教兴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公共需要,特别是教育和科技进步方面的需要,为西部开发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支持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政府转移支付应支持东部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支持东部地区发展高附加值工业,向中西部转移本地区没有优势的能源、原材料、运输等产业;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S.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转移支付必须为中央政府稳定', " 、公平分配、矫正外溢提供财力保证。中央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稳定职责的唯一合适的承担者,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应具有宏观经济的考虑: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应能够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以鼓励地方支出,在经济高涨时期减少以限制地方支出。中央对包括转移支付在内的公共支出决策应有'相机抉择'的一定灵活性,在转移支付的总量、结构及时间安排上作灵活调节。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宏观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矫正外溢性,这在现阶段存在区域间恶性竟争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另外,对中央出于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公平考虑做出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给予支持也是转移支付追求的目标。", '

1.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科学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根本依据。目前,我国转移支付的目标应定位于确保全国各地都能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能源、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以及教育科技、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2.改革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实行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通过纵向转移支付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横向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而且可以均衡地方公共服务能力。', "

3.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因素法的基本原理是:选取一些不易受到人为控制的、能反映各地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的客观性因素,如人口数量、城市化程度、人均GDP,人口密集等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额。", '

4.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一方面,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据此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程序、使用过程、经济效益进行跟踪反馈,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5.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建设。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预算法》中增加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条款,赋予财政转移支付相应的法律地位,增强人们对

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视程度。

1、进一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应该以法律形式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市场经济体制卜,中央政府的事权方向主要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履行中央政府职责,基础设施和一般性社会公共服务,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等;地方政府的事权主要是履行地方政府职能和发展地区教育、

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以及其他不属于中央政府管理体制的事权。应根据这一原则,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结构,对原由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代管的事权支出上划中央本级支出;对应由地方政府支出事权,中央政府不再安排专项拨款,为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造条件。对于财权的划分,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即凡是对流动性生产要素所课征的税、适用累进税率的、具有再分配功能和经济稳定功能的

归入中央税;属于地方税的则是一些对不流动的生产要素所征收的税和在经济循环中比较稳定的税收;受益税和使用费则可根据受益范围分属于各级政府。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2、简化我国转移支付种类,实行规范的转移支付形式。首先,解决办法是分类处理,将具有一般目的转移支付性质的资金纳入过渡期转移支付,以确保资金的公平合理分配。对具有专项转移支付性质的资金,应纳入专项拨款的范围,根据成本补偿或其他原则,针对特殊政策目标进行分配。同样,决算补助也要根据情况,能进体制基数的进基数,对其中具有财力补助性质的资金要纳入过渡期转移支付中。其次,应根据我国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转移支付形式。转移支付形式的选择主要依据两条原则:一是在近期如何有利于新旧体制的衔接;二是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议,我国的转移支付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1)税收返还。为了保持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不对地方财政情况造成剧烈的冲击,从目前的情况看,还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留税收返还这种形式,等它的比重逐渐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予以取消。(2)一般性的转移支付或称均等化拨款。在分配方法上,采用因素法,根据各地的客观差异,确定不同的参数变量,再按照有关法定公式对各地区的补助额进行测算。在扩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规模,逐渐完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之为主体形成我国的均等化拨款。(3)专项拨款。应该大力规模现有的专项拨款,使之成为国家在环保、产业等各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4)分类拨款。建议设立分类拨款来贯彻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对地方的", '开发、交通运输、通信、能源、原材料和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特定项目进行补助。'

财经应用文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黑体小四号) 1.财经文书的特点:、和 2.简报的种类:、、 3.调查报告具有、、和的特点 4.财经消息的种类:、、 5.委托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是,也可以是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合同也可以称为下面的概念() A.协议书 B.意向书 C.契约 D.意见书 2.财经文书的要求是() A.材料真实 B.观点正确 C.语言朴素 D.结构合理 3.审计报告的特点除了具有独立性之外,还有() A.权威性 B.总结性 C.答复性 D.公证性 4.科技论文的类别有() A.论文型 B.报告型 C.说明型 D.叙述型 5.产品说明书具有()的特点 A.实用性 B.科学性 C.条理性 D.传递性 6.广义的新闻有() A.消息 B.通讯 C.简讯 D.述评 7.传播的特性有() A.形态多样性 B.时空遍布性 C.行为伴随性 D.极端重要性 8.下列法律文书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是() A.判决书 B.拘留证 C.公证书 D.诉状 9.()是任何公证书都具有的最基本的效力 A.证据效力 B.强制执行效力 C.法律要件效力 D.域外效力 10.运用说明的要求是() A.客观 B.准确 C.科学 D.通俗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写应用文在语言方面追求独创性和个性化() 2.请示一般不能直接主送领导者个人() 3.通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只能是下行文() 4.计划的格式,可以写成表格式、条文式,也可以写成文表结合式() 5.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6.任何传播都关系到人或社会的生存及发展() 7.广告标题字数越少越好() 8.上诉状只有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才具有法律效力() 9.总结要概括反映工作的整个过程、具体做法、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一般以第一人称写作() 10.财经文书的写作类似于文艺创作() 四、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通知

第九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教案

第九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原则以及支付额的确定方法,认识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 本章提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力单方面转移的制度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因:一是调节财政纵向和横向平衡,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二是消除公共产品的外溢性;三是实现中央政府的调控意图。 转移支付模式按照转移方向有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转移支付由多种形式构成,通常采取公式化转移、成本补偿性补助和专项补助等补助金制度和税收分享制度;从资金用途看,转移支付有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两类,通常均衡拨款是核心。 我国广义的转移支付体系具体包括税收返还、体制补助或上解、年终结算补助或上解、专项转移、公式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等5种形式;总体上是“分级包干”体制和分税制中提出的转移支付的混合体。 1995年后,以因素法为基础计算标准收、支的过渡性转移支付,属于一般性财力均衡拨款。其特点:一是不调整地方既得利益,中央从收入增量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过渡期财政转移;二是力求公平、公正“过渡”的特点较明显;三是突出重点,体现对民族地区的照顾。 目前我国财政专项拨款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设计的公式化专项转移、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天然林保护减收转移支付,等等。 本章关键词:均衡转移,标准收支,专项转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政府间转移支出的涵义、类型,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缺陷和完善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难点:一般性转移支付额的确定和客观性转移中标准支出、影响因素和标准收入的确定。 教学过程: 政府间财政转移的基本原理 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四者概念的区别。 转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性转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 政府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际间的转移支付;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各级政府之间或同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能、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通过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来调节各政府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中的一部分,当财政全面管理政府的一切资金时,政府间转移支付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这二者的概念相同;否则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涵盖范围大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因 (一)调节财政纵向和横向平衡 1.纵向失衡。这是指由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支出责任与它们的收入能力不相匹配所造成的地方本级财政收支的不平衡。 2.横向失衡。这是指由于各地方政府间收入增长能力与支出需求存在差异而造成的地方政府间的不平衡。 (二)消除公共产品的外溢性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

1. 写请示必须______。 A)用“请示报告”这个文种 B)一文一事 C)注明办理期限 D)用“报告”这个文种 2. 文件的成文日期,指_______。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文件用印日期 C)文件发出日期 D)领导人签署文件正本日期 3. 某同学在学习计划中写道:我在本学期内,除了课堂知识外,还要大量学习计算机 A)该同学学习热情高,应该予以鼓励 B)该学习计划脱离实际,难以实现,应当修改 C)学习计划是给教师看的,与实际无关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5. “公告”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_。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6.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___。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7.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______。 A)直接上级机关 B)其他下级机关 C)同级机关 D)业务主管机关 8. 签发人标识用于______。 A)所有的公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下行文

9. 下列在请示中的结束语得体的是______。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妥否,请批复。 10. 发文字号中的“序号”_____。 A)能编虚位、但不能加“第”字 B)不能编虚位、一般不加“第”字 C)不能编虚位、可以加“第”字 D)能编虚位、也能加“第”字 11. 记叙要素齐全的是下列哪组?。 A)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情节 B)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对话 C)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D)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情节 12.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使用______。 A)指示 B)批复 C)通知 D)通报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1

1.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C)发出的日期 D)会商的日期 2.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 B)方案 C)安排 D)设想 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 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 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不相隶属的机关 4. 论文选题的价值,体现在论题_____。 A)反映个人兴趣或偏好 B) 符合领导或导师的口味 C)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D)具有市场的需求 5.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决定 6. “某市政府向所属各区告知特大交通事故”适用________。 A)决定 B)通知 C)通报 D)通告 7. 不含歧义的公文用语是______。 A)本区新建三座一千平方米的教学楼 B)谈判双方已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C)此案涉及四个课题组成员 D)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可以参赛 8. 报告适用于_______。 A)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询问 B)请求批准事项或请求批转公文 C)传达主要精神或情况 D)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 9.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是_____。

A)通告 B)通报 C)通知 D)决定 10.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11.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这样处理。 A)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必要时抄送另一个 C)报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并抄送两个上级机关 12. 公文的作者指________。 A)单位第一负责人 B)单位秘书 C)公文的执笔者 D)制发公文的单位 13. ×区企业向×区土地管理局申请批准土地时使用_____。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5670569.html,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潘博文 来源:《商情》2017年第41期 [摘要]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对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积极探索也在逐步进行中。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国2005 年后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进而通过对其先进经验的研究和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阐明其对我国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横向转移支付;均等化;启示意义 一、德国的财政体制概况 德国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德国时期有11个州,在两德统一后增至16个州。其政府分为三级: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联邦宪法也明确规定了三级地方政府的职责与支出范围。 二、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在两德统一之前,联邦德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本是以横向转移支付为主,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的一种制度。虽然这种州际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稳定社会秩序,缩小地区贫富差距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弊端。因此,从20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富裕州向联邦法院提出请求修改转移支付法。最终,从2005年1月1日起,德国开始实行有关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新标准的法规。所以,下文是主要是介绍2005年后的转移支付制度。 2005年后德国实行新的转移支付规则,其基本框架和主要操作步骤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仍然分为三个步骤:增值税收人的预先均衡性分配、财力水平在各州间的平衡和联邦政府补充补助。 (一)增值税收入的预先均衡性分配 改革后的增值税收入不仅是只分配财政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2%的贫困州,而是对于所有低于全国平均指数的州都要进行这种增值税补贴。各州补贴的计算方法采用了一种线性累退的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增值税分配额一全国人均税收收入*该州人口总数*F。 (二)财力水平在各州间的平衡 在采用新的转移支付规则后,承担州际问横向转移支付责任的州是是财政能力指数大于财政需求指数的州,接受横向转移支付的州是财政能力指数小于财政需求指数的州。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各级政府间财政支付能力的均等化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立法和实践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构建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必须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立法转移支付形式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一般理论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财政转移支付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中提出,①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机制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渐趋规范,其作用也为各国理论学界所承认。 财政转移支付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切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支付行为,政府、企业和私人这三类主体之间的一切非购买性的无偿支出构成了广义转移支付的范畴。而狭义的财政转移支付,仅指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和同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转移,其目的在于解决政府间的财政不平衡,以实现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狭义的财政转移支付,即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 所谓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在既定的事权和财权框架下,为实现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而进行的财政资金转移行为,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等。财政转移支付实质上是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其具体方式主要包括税收返还和补助金两种方式,其中补助金又被分为四种具体方式:一是无条件的不配套拨款,指上级政府给下级政府的不规定专门用途且无须地方配套的资金;二是有条件的不配套拨款,指上级政府拨付给下级政府的规定其用途但无须地方配套的资金;三是有条件的不封顶配套拨款,指上级政府拨给下级政府的规定专门用途但并不限制该专项支出总额的资金;四是有条件的封顶配套拨款,指上级政府拨给下级政府的规定专门用途且限制该专项支出总额的资金。 第二个方面是由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转移资金,即传统的财政资金“上解”。 ①庇古著:《财政学研究》将财政转移支付分为真实的经费(或消费的经费)和转移的经费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邮政、煤气、教育、陆海军等财货及劳务,即我们所称的购买性支出;后者主要用于支付本国人民利息、抚恤金、养老金等,即我们所称的转移性支出。

省域内横向对口支援研究: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在“鄂兴对口支援”

省域内横向对口支援研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在“鄂兴对口 支援” 省域内横向对口支援研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在“鄂兴对口支援”中的应用论文代写 对口支援中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支援地依据法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无偿将财政资源转移给受援地的一种财政均衡制度。我国实施多年的对口支援政策,是建立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基础上的,其本质也是一种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然而,怎样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这种应急性的财政行为,规范为长期的均衡机制,已成为一个紧迫命题。 一、“鄂兴对口支援”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弊端 对口支援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正确定位,必须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在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鄂尔多斯市对口援建兴安盟项目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政府援建基础设施,企业援建经济项目”的合理分工,节约了政府的资源,同时又调动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然而,缺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物资的筹集机制,使得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对口支援工作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性问题。单一的财政资金来源导致低效率,政府调控失灵就会出现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单一的财政资金来源具有高风险,一旦支援地发生经济危机,就将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近两年鄂

尔多斯市自身受经济危机影响,巨大的财政负担呼吁着合理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亟待多元资金来源的介入。“兄弟式互助”必须从情感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必须从单纯的行政指令与事实行为、上升到法律规定与制度行为。论文网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无偿”的财政资源均衡行为,然而,横向对口支援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对口援助为契机促进府际交流,变“单向支援”为“双向合作”。显然,在目前应急性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行为下,无法实现对口支援的双赢效果,行政指令也无法实现向市场行为的和平过渡。由此,建立起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晰对口支援横向财政转移资源的运作方式,提高市场与社会的参与度,才能实现构建横向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路径目标。 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及其效果评估 综合来看,可以从几个角度认识横向转移支付的目标:王绍光(2002)提出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服务于国家统一的政治逻辑。朱汉清(2002)通过考察财政的横向公平,提出了横向转移支付的“效率”目标。陈秀山和张启春(2003)认为“横向平衡目标本身是规范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所追求的根本目标。”从而提出实现其区域均衡效应的目标走向。安体富(2007)认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灵魂”。刘铁(2010)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故,提出“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对策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 题与完善的对策 1999年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2000年投入800亿元,2001年多于1000亿元,2002年的投入超过4025亿,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财政转 移支付补助7330亿元,加上税收返还和一 些体制性补助,用于推进地区均衡发展的资金超过10000亿元(吴睿鸫,2007)。然而,我国实施了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 现均等化目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的分税 制财政体制以来,对财权的划分还比较明确,而对事权的划分界定不清晰。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各级政府之间对事权和 财权支出范围的随意和盲目划分,拨付出去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随意性很大,产生上下级政府对同一项公共服务重复提供

或对某些地区急需的公共服务因上下级政 府推诿责任而无人提供的现象,而且事权划分的模糊和财政支出范围划分的混乱导致 许多政府机关人浮于事,也很难对其进行绩效审计和考核,很难快速和明确地界定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分配,由此导致财政支出整体效益的低下。 (二)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尚小 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一级的财政收 入有将近30%—40%来源于联邦和州政府的 财政转移支付,有的基层组织如美国的学区有近60%来源于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2%,到2003年已上升为%。如果计入预算外收入部分,这一比例约45%。税收返还是中央政府的法定义务,其目的不是为了扶危济困,更不是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把税收返还看作是地方对共享税收入的分享。如果把税收返还约4000亿元计入地方收入,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真实比重应该在30%左

财经应用文请示范文

庭发〔2013〕1号签发人:×× ××法庭文件 ××法庭关于 与×××学院联合举行模拟法庭活动的请示 ××区法院: 因×××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学习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和《民法》等一系列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法律理论知识,但由于该学院教室设备相对不完善、教师缺乏实际的庭审经验,学生对法庭审判工作了解的不够全面,缺乏对审判过程中的控制和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的实践知识较为欠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及其复杂的办案过程,得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们的指导,充分 -1- 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理论与实战部门的实践经验相融合,使学生得到一次实际锻炼。为了通过法庭提供的有关案例的分析,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为了加强我庭对外联系,增进与友好单位的友谊,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特请示如下: 恳请区法院同意我庭与×××学院举行联合模拟法庭的活动。妥否,请批复。 附件:1. ×××学院关于商洽联合举行模拟法庭活动的函 2. ××法庭关于召开商洽举行模拟法庭会议的通知 3. ××法庭关于联合举行模拟法庭的会议记录 4. ×××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实习调查 5. ×××学院模拟法庭设备明细表 6. ×××学院模拟法庭活动策划 ××法庭(公章) 2013年1月8日 抄送:×政办。 财经应用文写作练习资料 经济应用文写作(本科)课程2014年1月9日上午8点30分至10点30分期末考试题型与分值分配: 闭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 3.。4.。5.。 二、填空题(每个空白1分,共10分。)1.。2.。 3.。4.。5.。6.。7.。8.。9.。10.。 三、判断题(打“√”或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 四、简答题(3个小题。共10分。)1.。2.。3.。 五、改错题(修改5处共10分。)1.。2.。3.。4.。5.。 六、给材料写作题(根据所给材料写2份经济应用文,每小题25分,共50分。) 给材料写作题的文种:通报、请示、函、合同、起诉状 补充提示:①注意:原来16页资料漏掉了第4章第1节党政公文(格式)概述内容,在此请大家增加复习该节。②注意:以下标红色的地方与原稿略有不同处,要么是直接删掉了原来的话(仅留序号),要么是对原稿的直接修改。同学们不用重复打印,只需在原来16页的那份上直接删掉或略改一些题,就行了。不必重复打印、浪费纸张。 第1章财经应用文写作理论:练习资料 一、财经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题(以一句话写出来,即可。反映重要的概念、观点。20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分析 [摘要]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新的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得以建立,中央政府在集中较大份额的财政收入的同时,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保证了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总体上看,转移支付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项过多,渠道紊乱,难成合力;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吃饭钱”变成“干事钱”,专项配套影响基层正常运转;转移支付因素法中,人为因素相对较多而客观因素相对较少;转移支付效率低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完善指导思想,选择适当的转移支付形式,以“因数法”代替“基数法”,完善我国财政转移制度的法制建设等方面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基数法;因素法 一、引言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中的公平与效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健全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中介参数,对宏观调控体系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均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与推动作用。但大量的事实充分表明,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运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内在潜能的有效释放。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客观对待现存问题,深入研究,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作出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恩华和夏建华(2007)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规范省级以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科学运用因素法,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流管理、物业管理 授课学时:2学时/周,共32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我院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社会实践性。 《财经应用文写作》通过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讲授当前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经济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书写作的知识和技巧,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还能通过读写思维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财经应用文书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技巧,并经相应的习作训练,写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精当、体式合格的文章。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财经应用写作实际应用能力,实现财经应用写作技能训练的目标。 素质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写作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用财经写作理论指导财经工作的写作实践,在“模仿、借鉴、创新”中,提高“应需作文”的水平。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教材名称:《财经写作》,主编:杨润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二版) 教材使用评价普遍受到同行及学生的好评 选用的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俞纪东:《经济写作》,上海财大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三版。 2、孙和平主编《财经应用文写作》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08 第1版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一)、先修、后续课程课程 先修课程:《写作与演讲》、《会计学原理》

后续课程:《现代管理学基础》 (二)、与其他课程配合与取舍情况 教材共分20章(含导论),先修课程《写作与演讲》为全院公共基础必修课,其《应用写作》部分已涉及教材第一章《行政公文》、第二章《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及第三章《简报》,该专业所开设《经济法》已涉及第十二章《经济纠纷讼状》。因此,该四章内容不再纳入本课程教学计划,第七章《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经济决策》可参考《现代管理学基础》中相关内容进行讲授,第十章《纳税检查报告》与第十四章《商业广告和策划》可结合先行课程开设情况适当调整进行。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财经写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经写作概念 第二节财经应用文的概念和功能 第三节财经应用文的特点和种类 第四节财经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写作概念,理解财经应用文的种类和特点,掌握财经写作基础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财经应用文的功能与特点 难点:财经写作构思与基本结构形态 第一章行政公文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公文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第二节行政公文的种类与格式 第三节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四节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理解行政公文的种类和特点,掌握行政公文行文规则及制作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行政公文的格式 难点: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四章调查报告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

《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试题题型及分数比例 试题题型为:1.单项选择题2.判断题3. 拟定公文标题4.分析题5.写作题五种类型。 课程考试题的分数比例是: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拟定公文标题约占内容的50%。分析题;写作题约占内容的50%。 二、试题特点及重要文种 (一) 试题特点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因此试题以分析和写作为主。其中选择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解答出来,这是同学平时学习及期末复习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考试重要文种 1.通知通告批复 2.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产品说明书 通过练习,力求使学生做到能够比较熟练地撰写上述文种的文章。 三、课程重要内容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 ( B )。 A.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B.意图或主张 C.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D.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2.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说明项目基本情况、基本设想、基本结论的部分是( D )。A.标题 B. 主体 C. 附件 D. 前言 3.下列招标书标题属于广告式标题的是( D )。 A.建筑工程招标书 B. 招标书 C.湖北省高速公路招标书 D. 试试看,你行不行 4.公文的成文时间,原则上应以(B ) 。 A.印刷的时间为准 B.领导人签发的时间为准 C.起草的时间为准 D.完成的时间为准 5.负有公文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是( B ) 。 A. 抄送机关 B. 主送机关 C.抄报机关 D.抄发机关 6. 调查人员根据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生活中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写成的书面报告是( B ) 。 A.计划 B. 调查报告 C.总结 D. 规章制度 7.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列出的公文是( B ) 。 A.十二种 B.十三种 C. 十一种 D.十类十五种 8.按照发文机关的行文方向划分,行政公文不可分为的是( A ) 。 A. 混合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上行文 9.申诉状使用的法律程序是( A )。 A.审判监督程序 B.二审审判程序 C.审判申诉程序 D.一审审判程序 10.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A )。 A.下行文B.平行文 C.上行文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11. 公文的作者是指( A )。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12.在经济消息的多行标题中,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的标题是( B )。

横向转移支付-地方财政研究

2011年第23期(总第191期)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宁省财政学会 2011年12月15日本期主题:横向转移支付 [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成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的协调机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政府间纵向不平衡和横向不平衡,以及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经验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尤其是横向转移支付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现实看,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尚且不完善,在财政均等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横向转移支付在立法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功能弱化。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构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就成为完善财政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要课题。 横向转移支付的内涵与形式 横向转移支付也称“兄弟互助式”,是指财政资金在同级政府之间的转移和再分配,可确保同级的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平衡。这种模式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同级的

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互相转移,一般是财力富裕地区向财力不足地区的转移,以达到地区间互相援助、缩小地区差距、均衡财力的目的。这种模式是对纵向转移支付的有效补充,是基于财政均等化而设计的一种财政工具,主要为解决横向财政失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布坎南的横向平衡的概念,即“同样的人应享受同样的待遇”,其核心目的是为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关于横向转移支付的形式,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单一采用横向转移支付的国家,其形式也比较单一,该项制度运行比较成功的国家是德国,德国通过“均等化基金”这一桥梁,建立了州与州之间的横向水平转移支付模式,在保证富裕的州的财政能力不降低到平均水平以下的基础上,使落后的州的财政能力也基本达到平均水平,“均等化基金”是德国独特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除了“均等化基金”之外,澳大利亚的转移支付也具有一定的横向转移支付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其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组成部分之一——收入补助的确定上。根据澳大利亚的转移支付制度,某州从联邦政府获得的收入补助是由该州人均税基与全国人均税基的差额决定的,当该州人均税基低于全国平均税基时,其可获得的收入补助为正,反之,其可获得的收入补助为负。由收入补助的计算过程可见,澳大利亚虽然没有正式的横向转移支付,但其转移支付却具有一定的横向转移的性质,可以为我国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我国,横向转移支付通过一定形式体现出来,但还没有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加剧,而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收效甚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我国构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区之间财力差距呈加速扩大之势。分税制体制实施之后,我国虽然建立了中央对地方和省对基层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因形式单一,仅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关系上发生作用,地区间财力差距拉大及公共服务能力悬殊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摆脱基数法的痕迹,尚带有浓厚的过渡期色彩。因此,迫切需要在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同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 1.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的现实要求。东西部差距是由经济基础、财政体制、地理区位和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在长期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地区间差距拉大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国家对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给予较多投入,而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通盘考虑中显得分量不足,加上政策的倾斜,使经济资源较多地流向沿海地区,严重地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地区为了保证必要开支,超越现实财力下达征收任务,造成越穷越收、越收越穷的恶性循环,不仅公共支出难以保障,而且严重影

财经应用文写作

《财经应用文写作》 课程调查报告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研究论文(调查报告)题目指南 3 二格式要求4 三评分标准7 四装订和存档说明 8 附录1 封面样式9

1、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2、刘三姐唱了这么多年,她带动了哪些相关产业? 3、文化产业经济能否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第四支柱产业? 4、广西各地有哪些著名的雕塑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阁楼,对拉动经济有何作用? 5、广西有多少公立和民营的博物馆?它们以什么样的方式营运? 6、广西城市有多少剧院和戏院,农村有无戏台和小剧场,各自收入状况?

7、广西有哪些当前急需弘扬和挖掘、有价值的文化艺术产品? 8、类似百色布洛陀文化对地区经济具有怎样的牵动作用? 9、类似广西三江举办的“三江春”茶文化节这样的亮点有哪些? 10、广西的山文化、水文化尚需要怎样的保护和挖掘? 11、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 12、广西像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古迹发掘了多少?需要怎样的经营? 13、广西林业资源丰富,像浙江东阳木雕企业有多少?现状怎样?代表作有哪些?

14、广西的文化艺术与东盟文化艺术如何对接?艺术作品交流、艺术家交往,产生经济双赢、互动。 15、广西家族祠堂文化对本地经济的作用、对推动地域商业发展有哪些贡献? 16、百色红色经典文化对当地经济有什么促进作用? 17、广西企业转型步入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18、广西出版业和影视业发展如何?对本地经济发展起到牵动作用了吗? 19、广西历史文化传说的挖掘、推广经济价值如何?

20.广西文化企业借助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经济情况如何? 21.广西文化产业经济能否成为第四支柱产业? 22.广西文化艺术品拍卖行有多少?每年拍卖文化艺术品数量? 23.广西文化艺术品拍卖师、经纪人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24.文化艺术品投资是审美价值在怂恿,还是收藏价值鼓动,或者说是保值增值,请调查相关市场。 25.广西有无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上市?你认为这样的企业需要上市吗?

财经应用写作

第一讲绪论 一、财经写作的概念 财经写作是以财经方面的内容为写作对象的应用写作. 作为名词,财经写作可以指一门课、一门学科,专门研究和探讨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和技能。 二、财经应用文的概念、特点 1、概念 财经应用文是研究财经问题、反映财经活动和处理财经事务的一种书面文体 2、特点:政策性求实性专业性规范性时效性 三、财经应用文的种类 1、通用文书 2、财经专业文书 3、财经理论文章 例 这里的通用文书指财经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使用频率高的公务文书。包括用于财政经济活动方面的行政公文和事务公文两大类。 行政公文: 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命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事务性文书: 指财经部门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公务文书(国务院《办法〉中未作规定的)。比如,调查报告、条例、细则、守则、公约、制度、计划等。 财经专业文书是实施财经管理的专业文书。 可以分为: (1)预决策性文书 (2)合作协调性文书 (3)评估检查性文书 (4)信息传播性文书 财经理论文章是用来进行财政经济科学研究和描述财政经济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分为:总结实践经验的理论文章;探讨财经理论和政策的文章;研究财经工作方法的理论文章。 四、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政治思想修养 专业知识修养 写作基本知识修养(构思、表达、语言运用) 第二讲财经应用文的组成要素 一、主旨和材料 1、主旨 (1)概念 即基本精神或观点 (2)要求:正确、专一、鲜明、突出、周密、严谨 2、材料 (1)概念 为了阐明主旨所运用的事实和依据。

财经应用文写作

财经应用文写作 校本教材 (封面) 编审:王云玺张志华 编写:朱晓将李敏 徐明君赵希辉 目录 项目一财经应用文概述 任务一财经应用文的发展演变 任务二财经应用文的主要特征 任务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过程 项目二财经应用文写作要素 任务一提炼主题言简意赅 任务二优选材料典型实用

任务三谋篇布局严谨自然 任务四精确表达简明扼要 项目三公文写作 任务一公文概述 任务二公文写作规范 任务三公文范例与分析 任务四公文写作拓展 任务五公文写作关注点 项目四财经事务文书写作 任务一事务文书概述 任务二事务文书写作规范 任务三调查报告范例与分析 任务四事务文书写作拓展 任务五事务文书关注点 项目五财经商务文书写作 任务一商务文书概述 任务二商务文书写作规范 任务三规章制度范例与分析 任务四商务文书写作拓展 任务五商务文书写作关注点 项目六经济分析文书写作 任务一经济分析文书概述 任务二经济文书写作规范 任务三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与分析 任务四经济分析写作拓展 任务五经济分析写作关注点项目七财经论文写作 任务一财经论文概述 任务二财经论文写作规范 任务三毕业论文定作 任务四财经论文写作关注点

任务一概述 项目一认识财经应用文的发展演变 一、认识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自古有之,源远流长,不断创新,还在发展。 翻开远古的文字记录,当初记载在甲骨文或其他出土文物上的只字片语应该就是期应用文写作的萌芽。人类在还没有发明纸和笔之前是使用硬器(如书刀等)将文字刘在木片或竹片上,被称为“牍”。有些信牍约一尺长,被称为“尺牍”。 应用文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又直接为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不断演进、日臻完善。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使得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口耳相传的交流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相互沟通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同时,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了物质化形态。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神”生产,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连贯性和规则性。再次,国家及其管理机构的产生和运行需要使用文书。大到国家管理、小到迎来送往,无论是从国家管理的高度还是从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应用文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周代的《尚书》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一部应用文专集。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应用文体有书、表、诏、策、敕、诫、令、旨、谕、符、檄、章、奏、疏等,其中不少优秀的应用文作品歌颂至今,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苏轼的《教战守策》等,令人百读不厌。 “应用文”一词可能最早出现于宋代,但宋代还没有把应用文作为专用文体。南宋张侃在《拙轩集》中说:“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意思是,在六朝、唐初时所写的应用文包括公文、书信和契约等,大多采用四字、六字句式,以相间成对的骈体文来表现。骈,指两物并列;骈文,指古时候一种文体,这种文章的语句大部分是对偶的,对偶的上句是四言,称之为“骈四”。“俪”与“骈”的意思相通,原义指两人并列,如夫妻为“_伉俪”,由于骈文下句多为六言,因此称之为“俪六”。将应用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提出的是清朝文学家刘熙载,他在《艺概·文概》中说:“辞命体,推之即可为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