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申论热点分析13

3申论热点分析13

3申论热点分析13
3申论热点分析13

1.旅游过年:近年来,许多家庭开始流行起了旅游过年,有的人说过年就应该一家人在家里热闹,去外地旅游让年味变淡了,也有人说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待在一起,旅行过年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家庭凝聚力,对此,你怎么看?

【解读】

1.本热点看似与过年有关,但不仅仅在讲过年的事情。

(1)“近年来,许多家庭开始流行起了旅游过年”:有些人旅游过年,现在还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方,到天气比较温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旅游。

(2)本题本质上在讲节日,不仅是过年,很多人认为节日没有气氛,对于过年,大家更注重节日气氛,节日没有什么气氛,过节时不再追求传统,比如过年不再回家,清明节不去上坟,中秋节不团圆,端午节不再吃粽子,某种程度上是一类现象,即传统节日的过法发生了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想法。

2.这里面提出几组观点。

(1)可以对不同的变化表示理解、尊重,自由主义者表示理解、尊重。

(2)表扬、赞成,移风易俗,不同时代背景对于节日可以有不同的过法,不一定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过节,生活水平提升了,可以探索新的过节形式。

(3)乐观的说法是“过年时,就应该一家人在一起热闹热闹,很多过年旅游是家人一起旅游,旅游是新的形式,过节的精神、内涵是旧的,形式新,精神旧,一家人去泰国,也很团结,也不是不可以的,新的形式,精神上是旧的,也没有问题。”

3.总结:面对新时期、新时代的变化,其他变化大家可以接受,为何对于过年、过节的变化大家不能接受呢?以前出行坐驴车,现在坐火车、坐飞机,以前在商店买东西,现在在网上买,生活方式、观念上要与时俱进,文化习惯、精神上传承传统。

4.思路:

(1)先理解,再赞成,之后谈创造性地继承文化传统,最后谈新时期、新观念。

(2)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选择增多了,应当理解这种变化。

(3)有的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一方面表示理解,另一方面表示忧虑、担心。以后过年都不回家了,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遗失,习俗是在生活中才有生命力,若习俗没有实践,变化消失,年味越来越淡便与此有关。

5.由于不能限制大家过节的方式,这不仅是简单的过节形式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过年出去旅游的问题。还可以引申谈,不仅是观念问题,一些地方受到环境保护等影响,不能放鞭炮、烟花,城里面有很多不准做的事情,不仅个人观念对节日造成影响,环境、生活方式的

变化对传统习俗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冲击了传统习俗、文化。这些传统习俗、文化某种意义上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是一种共同的心理认同、精神追求,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族精神,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氛围,还能提升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是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的重大挑战。

6.如何在新时期、新条件下面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我国不仅要完成物质、经济重建,不仅要建房子、修路,同时要完成文化的重建,完成精神的重建,重新建构新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包括精神结构、信仰追求,这些都是个人、社会面临的挑战。这种重建不能完全抛开原来的传统习俗,如何在新时期的条件下继续维护传统,创造性地让传统在新时期得到弘扬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要思考的问题。重建的方向、方式、形式可以不说,面试答题的结尾可以不必非常清晰,可以表达忧虑、挑战。两种思路都谈内容会比较多。

【示范答题】

1.各位考官,对于过年习俗的变化,我是这样看的。

2.首先,我非常高兴地看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的增强,人民群众的自由度越来越强,选择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时,不再拘泥于习俗,如回老家、初二回娘家等,有更多选择,无论是旅游,还是回老家,这些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整体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有多样化的选择感到骄傲、自豪,由衷地祝福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多样的生活方式。

3.与此同时,过年选择旅游等方式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够增加视野,让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调节交通、旅游景区压力。过去过年时大家都往家里赶,现在一些旅游景区、大中型城市分流了一些人。以今年为例,过去过年时北京会变成一座空城,今年故宫、天安门等地方人山人海,有一些北京人回老家,还有一些老家人来北京,实现了交通运输上的人员分流,很大程度上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调节、平衡往返交通压力,因此过年出去旅游的作用很多、很大。

4.其三,我们还要看到,过年出去旅游不一定会让年味完全变淡,也不会让团聚的习俗完全消失,很多家庭是整个家庭出门旅游,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一起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年味。既享受家庭团聚,大家相互帮助,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遇到不一样的自己。从这一角度说,出门旅游和延续传统精神并不矛盾、冲突。

5.其四,无论如何理解、认同春节出去旅游的方式,或多或少都要承认传统习俗、节日正在受到一些挑战,无论是受到个人观念的挑战,还是受到家庭生活方式的挑战,甚至由于生活方式变化,从农村到城市后,为了环保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等。由于个人观念、家庭生

活方式、环境、政策的变化,或多或少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的过法提出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涉及个人生活的选择,也不仅仅涉及家庭的团聚,传统节日有其文化内涵、精神意义,尤其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对民族的心理认同、本身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特殊性和识别性都有重大意义,春节、清明节等节日若不完全尊重传统、习俗,这些传统、习俗一旦消失,我们的心理认同、共同的精神追求、心理结构会丧失,整体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也会消失,对个人生活、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延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6.综上所述,一方面要尊重、理解老百姓对过年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在新条件、新形式下传承文化,不断建构各种文化新形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人过年出去旅游。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以前断绝、不见传统的方式、方式,如舞狮、舞龙、打铁花等传统,在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得到重建、复苏。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适合现在经济条件和形势、生活方式,同时具有传统精神内涵、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在新时期、新条件下重建文化,创造性地让古老的精神内涵在新时期、新条件下延续新生命,既符合老百姓的新需求,又能延续文化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让文化薪火万年不绝。

【注意】

前面表示理解,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过年方式。之后表示担心,这样的方式容易让传统丢失。别的节日也可以这样回答,一些年轻人不注重传统,一方面尊重年轻人,另一方面表示担心,要引导、教育年轻人,创造氛围、环境,将年轻人纳入文化当中。

2.禁止贴春联:

春节将到,全国各地喜洋洋,人们忙着挂红灯、贴春联。可是,呼和浩特市城管局却下了一道禁令:要求市四区主干道两侧企事业单位和商铺不得在完成街景改造整治的建筑物外立面张贴春联。你怎么看?

【解读】

1.第二题与第一题有相关性,有些地方禁止贴春联,比如呼和浩特,去年贴对联门神被城管撕掉,今年直接不让贴春联。官方之前解释为“不让乱贴,不让在电线杆子上乱贴春联”,虽然不是汉族但也要相互尊重习俗。

2.城区内不让放烟花、鞭炮,可能是由于这几年环保压力太大,大部分城区内不让燃放烟花,这一行为可以理解,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危害,存在污染、噪音大等问题(老师过年没有听到鞭炮声比较难受),以前北京在正月十五之前都可以燃放,有固定的燃放点,现在北京五环以外可以燃放。可以当作一类问题,即过年过节过出新形式,尤其春节。最后连《人民日报》都发文章进行质疑。

3.梳理:

(1)其实没有办法理解,但是如果硬要理解政府的行为也可以,有些城市

确实为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建设,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理解)。与此同时,规范的行为不能太过分,不能完全为了政绩,不能有扭曲的政绩观。这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政绩观扭曲的问题,不能为了政绩侵害老百姓的基本权益、破坏习俗(整体要进行批评)。

(2)不仅是扭曲政绩观的问题,国家领导人都在说“有权不能任性,有权不能乱用”,所以权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维护老百姓的,区区城管局就禁止老百姓贴春联,某种意义上来说权力本身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不够好,随便一个城管局长就可以不顾几千年的习俗。春节禁止放鞭炮还有听证、论证的环节,并且讨论好多年、各种舆论上的争论好多年,这里直接一个命令就禁止贴春联,说明权力的约束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有权任性,出台的政策让全国百姓大跌眼镜。

(3)以后再涉及权利约束、监督机制、老百姓的重大根本利益时,决策的流程要完善、科学,要讲科学、讲民主、讲实事求是。春联没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没有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如果禁止贴春联不科学;涉及千万老百姓的利益,却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说明不民主;不能不讲科学、不讲民主、不讲道理,所以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决策机制都需要完善,可以把这几个词语放在最后。

(4)执政以德,要以老百姓为本;不讲道德也要讲科学;不讲科学要讲民主。在出发点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要讲道德、要讲科学、讲道理,涉及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时候要讲民主,和老百姓商议。通过这一系列事情完善机制,只有讲道德才能保证方向不偏,只有讲科学才能保证效率提升,只有讲民主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同。所以要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相结合。

4.面试可以这样说,做的不好可以进行批评。连《人民日报》都在批评,因为地方政府做错了(不要骂中央政府,不要点名道姓说某一位领导)。这一类社会现象题考查的较多,对政府做错的某一个事情进行说明,尤其大部分漫画题都是讽刺政府的,包括国家公务员的考试题,比如孙连城似的窗口,举报箱超高不能投放举报信等,这些都是政府的问题。这一类批评只是就是论事,不能情绪化,这里只是批评建议,不是谩骂、辱骂。

5.总结:一方面可以理解政府的需求,对行为进行规范,与此同时规范要有一定界限,不能政绩观扭曲、破坏老百姓的生活。权力机制受到影响,要进行监督约束;要讲道德、讲法制、讲科学、讲民主来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

【示范答题】

1.各位考官,对呼和浩特市的行为,我能够理解地方政府为了打造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对商家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这样的规范出发点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形象和秩序,整体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出一些规定、执法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2.我们可以维护城市的形象、维护城市的卫生,但是维护城市形象本身是有界限的,不能打着维护城市、为老百姓好的旗号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贴春联这件事情为例子,贴春联是一种习俗,贴春联本身没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正常情况下老百姓不会乱贴,都是贴在自家门口,不存在乱贴乱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打着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口号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领导为了扭曲的政绩观,造成行为偏差,应该受到严肃的批评。这样的情况不是为了城市的利益也不是为老百姓的服务。

3.一个城管部门,一个命令就能禁止几千年的习俗,说明个别地方政府有权任性,监督机制、权利制衡机制不完善。涉及老百姓的重大决策前要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甚至听取各个部门的综合意见,不能因为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个部门而任性决策。以春节放烟花这一问题为例,确实经过多方讨论、社会舆论,逐步形成认知和共识,所以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而贴春联的习俗并没有像燃放烟花一样有明显的污染,而一个领导一纸命令就可以禁止,这背后的现象值得反省和深思,不仅是个人问题,这是体制问题需要改进。

申论热点汇总:精准扶贫等十几个热点话题

申论热点:精准扶贫 中公教育2014-10-29 09:28:54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查看详细】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习近平[综合分析]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板。同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穷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贫困人口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穷人的梦想构筑。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小

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扶贫面临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是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是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对策措施]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2020福建省考申论热点

2020福建省考申论热点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公务员申论热点,热点+对策+开头+分论点+结尾,全总结!

经济领域 热点一:新型城镇化 【重要性】 1.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公平的方舟。 2.新型城镇化是促进消费的引擎。 3.新型城镇化是三农问题的利剑。 【对策】 1.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人文之路。 2.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绿色之路。 3.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走民生之路。 【经典开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片面地将农民从农村赶到城市,也不是野蛮地切断农民后路。“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写好大大的“人”字。 热点二:创新驱动 【重要性】

1.创新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2.创新发展是国家兴衰的经验所得。 3.创新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对策】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创新“动起来”。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化渠道“通起来”。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政府之手“活起来”。 【经典开头】 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转变发展一系列衍生问题,给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造成了若干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还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必须依靠创新来驱动,在创 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经典分论点】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际地位的有效路径。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科技实力的战略选择。 热点三:供给侧改革 【重要性】

1.供给侧改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2.供给侧改革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动选择。 3.供给侧改革是显著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 【对策】 1.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3.推进供给侧改革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经典开头】 供给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发力,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经济供需不匹配。一方面是国人海外扫货风行,从奶粉到马桶盖,从电饭煲到化妆品,高品质的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很多产业低端产能过剩,营业经营艰难。如何破解供需不均衡难题?唯有扎实推进 供给侧改革,才能让发展再次扬帆起航! 【经典分论点】 1.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有所教。 2.深化供给侧改革,缓解医疗供给不足,实现病有所医。 3.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 【经典结尾】 “道虽迩,不行不至”。发展力供给侧、打赢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们将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激发经济新动能,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热点四:共享经济 【重要性】

申论热点三问新安江生态补偿

日前,浙江省淳安县和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开展了新安江跨界断面水体监测。此举意味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有8个省份出台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规定,但进展缓慢。浙江、安徽两省经过多年酝酿,反复磋商,形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保护及治理水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一新政能否为新安江的一江清水提供切实保障,能否协调好浙皖两省的利益?一系列问题等待回答。 一问:补偿资金够不够 几亿元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但对保护与治理有激励作用 根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规定,中央财政划拨安徽3亿元,用于新安江治理。安徽省配套资金1亿元用于省内新安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在监测年度内,以两省交界处水质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补偿1亿元;水质劣于基本标准,安徽对浙江补偿1亿元。 新安江总长359公里,干流的2/3在安徽境内,发源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的山间,注入千岛湖。近年来,国内多数大江大河、淡水湖泊拉响水质警报,但时至今日,千岛湖依然是全国水质最棒的湖泊之一。千岛湖水质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徽,因为68%的千岛湖水来自安徽。 常年监测结果显示,黄山市新安江地表水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保持稳定,水质总体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出境的街口断面水质常年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河流地表水水质标准。 几亿元能否满足生态补偿的需要?能否改善上游百姓生活,能否促进当地主动承担“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责任? 长期以来,为保护新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黄山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放弃诸多的发展机会。“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关停并转企业100多户,此后没有新上一个“两高”项目;全市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40多个,投资规模达130亿元。而在浙江,为了保护新安江千岛湖的水质,淳安县、建德市关闭了库内区域所有的造纸、农药、化肥、印染、制革、医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完美打印版)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考生在申论复习训练过程中,须结合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定要求和申论考试通常所涉及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有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来开展复习,作理论的积累以及重要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并不能覆盖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的全部,考生应有选择地展开阅读,阅读积累中要讲究策略,重点关注某一个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影响,原因,对策思路以及理论评述性的文字内容,像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及各省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很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社会热点主题,比如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抗震救灾中的民族精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主要问题、人口老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等,并未出现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当中,考生在利用这本通俗理论读物开展复习申论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论主题热点范围的扩展,同时要根据申论持点和要求有策略地加以利用本书。 那么,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在复习备考申论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这体通俗读物来应对申论考试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金波老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并结合两个理论热点问题举例说明利用本书复习备考申论的策略方法。 第一、根据申论考试的持点,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和领会 在众多的理论热点中有些理论热点,肯定不会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比如第9章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第10章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说成是“普适价值”。其中也有些理论点,不太可能出现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比如第2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8章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其中这样一些理论热点,是值得考生重点关注和领会的,比如第1章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为今年是持殊的一年,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两大主题交织的一年,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申论考题的主题,考的就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那么2010年中央机关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出现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相关的主题呢,如果出现,也最容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切入。第5章和第6章可以结合起来当作一个主题来切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为“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体现的宏观思路就是科学发展。最值得考关注的是第7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7章、第19章以及第21章的内容,其中第13章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第19章“三鹿事件”的警示(为何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第12章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第21章为何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广泛共鸣,无疑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并开展精细化阅读和领会。 第二、根据申论命题的持点和规律,有策略地开展重点阅读、提炼和积累,为应对申论作答的基本问题展开训练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不论怎样变,都逃不出基本原始题型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考生每面对其中一个重大申论考试热点问题时,都应抓住问题本身,状况+影响,紧迫性和原因,对策思路和中心论点论据等关键线索开展积累训练和复习,因为申论主题不论怎样变化,材料信息都始终如一地紧密围绕上述关键线索展开,变不出什么新花样,也翻不出什么新招式来,理由就在于申论测试考生的四大基本能力类型,几乎是固定而流于规范的。那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重点测考察考生四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对四种基本能力的测试,就决定了作答要求的具体题型,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难逃申论题型的三大家族题型的限制和范围,纵观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型概莫能外,都遵循着三大家族题型的支配和主宰。 第三、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针对一个重大申论热点问题展开复习时,应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细心收集和提炼出针对申论考试热点的中心论点论据,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地作些文字表达方面的合成、归纳、写作的训练。书中材料所提出的极为重要、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和观点,要重点收集和整理,避免临场发挥时挤牙膏或提炼不出规范贴切、经典权威的结论和论点来。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先做有心人,用申论的眼光和要求去审视本书中的重点材料和表述,用申论的规范语言归纳原因,提炼对策思路以及针对该问题展开论述和写作的思维角度,是复习阅读时要把握住的着力点。多作写作思路的设计和训练,是申论写作成功的致胜法宝。只要写作思路开阔,论点论据信手拈来,不愁写不出好的申论文章。要仔细研读经典段落,看别人是从哪些角度切入并展开的,论点的分层和确立正是以切入点为根据的,因此要细心留意别人从哪些方面来设计、提出、设置论点论据的。申论复习一旦得法,找到突破口,申论成绩可在短期内提高10—15分都是完全可能的,这正是考生在应对申论这种主观试题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 第四、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由于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开始转向当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背后的基本国策、大政方针的测试,要求考生在领会中央精神、基本国策、大政方针基础上来应对现实社会问题,展示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因此,考生在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一书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尤其是一些重要观点和最新提法,往往隐藏着重要的宏观思路和视角,需要考生细心体味和理解,比如该书中第59页所提出的“为什么既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保稳定?”,关于三者关系的辩证论述,十分重要而精彩,也传达出中央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大思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切调控思路,都要服从这一宏观思路,值得考生细细琢磨和品味。2010年中央机关公务员申论命题思路,一定会从某一个角度或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切入到中央决策的主轴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思路上来,这一定是考生关注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具体哪些问题与保增长有关、哪些问题与保民生有关、哪些问题与保稳定有关,尤其值得考生细心体会领会的。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 论写作万能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导读:本文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多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社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推动社会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积极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医、就学、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4、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5、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6、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7、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产

申论热点问题

申论热点问题 申论热点问题是中观问题(既不宏观,也不微观) 申论问题的种类: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社会类、三农 一、经济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解决对策(发展方式:又快又好又好又快) 1 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 抓紧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建立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 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探索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a实行污染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 b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c全面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建立矿山企业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机制 d研究建立碳交易制度 研究运用市场手段或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 制定和实施新能源的战略问题 A、重点发展电技术 B、积极稳妥发展生物制液体燃料和生物机工作制品替代石油 C、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热利用、燃气技术 二、政治类 1、反腐败问题解决对策 A、颁布法律法规,通过颁布《反贪污法》预防和反对腐败等法律法规,使腐败工作正式法制化 B、健全规章制度: 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的实施,保证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规定干部公务员的财产登记制度 改革工资制度,提高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反对特权、特例 实行干部轮换制度 D、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新闻媒体监 督,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对党和政府及公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全 方位监督。 E、开辟网上反腐直通车,使网民可以直接举报贪污腐败情况 2、公车改革问题解决对策 A、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公车管理基础,制定车改方案和推进措施 B、科学确定车改范围和车改对象 C、合理制定交通费补贴标准 D、严格强化,对确定保留的公车进行监管。对于保留的公车贴上特殊标志,便于社会舆论对其进行监督 E、同一地区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车改方案应同时设计同时实施 F、规范旧车报废和公车购置审批制度 G、建立健全与公务员考核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H、鼓励私车公用,允许经常性私车公用人员,报销一部分费用或给予补贴 3、治理行政浪费,规范公务消费的对策建议 A、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建设:清晰定义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范围,严格规范相关的标准及额度,建立合理而规范的支出程序,强化支出的审批和监督机制,并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原则,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的空间和概率。 B、完善公共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将公务员公开项目的信息纳入公开项目和事项中 C、加强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 三、文化类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A、做好网站备案管理工作,为网络监管共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B、组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把网络监管工作推向深入,净化互联网网络环境。 C、提高网络监管技术。 D、积极完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建立广泛的事后监督机制。发动和鼓励广大民众提供舆情信息,进行网络监督。 E、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大力推动网络诚信

申论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16城试点“海绵城市”将获大额中央补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包括南宁、济南在内的16个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0多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这一补贴源于2014年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 该文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全国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步名单。3月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 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要留下来且做好处理 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出的通知,2015年有积极性的省份先推荐1个城市,各省份推荐城市后经过财政部、建设部和水利部进行资格审查,然后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城市,在3月组织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其中资格审核的要求的是:城市发展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强烈;试点区域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重庆也入围16个海绵试点城市,但是京沪津都没入选。有专家指出,北京目前尽管在立交桥下开始设定蓄水池,但是主要是排水用的,与海绵城市还是有区别。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指出,海绵城市的最主要内容是两个,即雨水要保留下来,其次是要做好处理。而做到这两条的很少。“常德过去做这样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城市才起步。”她说。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在3月27日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会上指出,常德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年均径流总量1356亿立米,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常德已经有了10年的探索与实践,早年常德编制了《水城常德—江北城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相关的20多个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 今年2月,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计划3年内在近4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加速打造生态宜居常德。 中央大额补贴 根据国家政策,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 广西地方媒体也指出,如果南宁入选海绵试点城市,南宁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

申论热点问题及对策

申论热点问题及对策.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热点话题一: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在为农民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并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以方便农民工就医。 (2)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农民工医疗开支。 (3)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国内有关的医院对农民工医疗费用实行自愿减免。 (4)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办法和政策,确保农民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针对农民工中存在的重大健康与疾病问题,以满足农民工基本健康需求为重点,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热点话题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对待,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 (2)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要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的积极意义,要把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3)国家金融部门要指导下属的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对信誉好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完善信贷激励机制。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 (5)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 (6)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要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7)树立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地方财政可以尝试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 (8)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 热点话题三:煤矿安全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运用国外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系统工程、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煤矿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水平。 (2)制定煤矿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煤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3)加强煤矿行业管理,修订及完善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4)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积极鼓励、支持商业保险进入煤矿安全生产领域,推动矿山行业加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或其它财产险。 (5)加快立法工作。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除了对现行法律、法规及时补充修订外,还要鼓励、支持部门和地方立法,作为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补充。严格安全执法,对抗拒执法的予以严厉惩处。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一是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

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导读:本文申论热点范文:社会类申论写作万能模板,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多发,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2、“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社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本质要求,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推动社会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积极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就医、就学、交通、治安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4、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5、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6、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能源资源问题》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计划电”、“市场煤”无法衔接价格捆绑难解煤电之争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资源、能源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大问题,掠夺式发展,最终恶果自己尝。本文从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入手,剖析了资源、能源紧张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资源、能源紧张问题 (一)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二、电力紧缺问题 (一)电力紧缺的原因 1、电源建设滞后 2、“计划电”、“市场煤”无法衔接价格捆绑难解煤电之争 3、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 4、经济增长和重化工业拉动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5、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二)缓解电力紧张的措施 我国电力建设,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既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电力需求的过快增长。为此,必须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1、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电力领域或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需求,使电力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要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3、要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进一步修改完善《节能法》,使节能法制化,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20年申论热点话题

2020年申论热点话题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20申论热点范文(19)完整篇.doc

2013范文(19) 【-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我们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及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 弘扬主流文化推动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都需要依靠强大的文化力量来推动。然而近年来,”三俗”之风在某些文化领域大行其道,小沈阳”、郭德刚迅速窜红,一些选秀节目成为追逐名利、自我炒作的平台。”三俗”文化正严重危害并制约着我国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化消费主义的侵蚀,是三俗之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三俗”之风侵蚀文化领域,暴露了我们主流文化的不突出,没有发挥应有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问题。因此,在坚决抵制”三俗”之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首先,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繁荣文化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

求。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充分发挥长效机制作用,让主流文化引领时代文化健康发展。 其次,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其在当代文化中应有的作用。主流媒体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努力把握时代脉搏,自觉担负起主流文化的传播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的魅力,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文化经典。大力吸取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完善主流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向。广泛征集民意,了解人民群众需求,突出创新意识、开放心态,充分把握和运用当代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探索将宏大主题与全新艺术结合的创新之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再次,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学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主流文化的创作与交流,为广大传媒出谋划策。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引导,杜绝盲从低俗,坚决铲除低俗文化滋生的土壤。 总之,在党和政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大力弘扬主流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20申论热点范文(20)

2020申论热点范文(20)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我们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 试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 抵制三俗,弘扬主流文化 三俗,主要是指庸俗、低俗和媚俗。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三俗并没有因发展而消退,反而因发展更加盛行。三俗的盛行阻碍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主流” 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甚至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变幻、交织、杂响中, 声音不够响亮,缺乏应有的感召力,无法充分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因此,抵制三俗,弘扬主流文化势在必行。 三俗的产生根源一方面和官员以身作则大有关系。官员按理是全民公仆,不但要重商,也要重农,更要重工人。另一方面文化消费 主义的侵蚀,是“三俗”之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 要抵制三俗,应该从抵制拜物主义和规范文化产品抓起。 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把人民的根本利 益放在首位,明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不能为了提高政绩而带头做出有利于三俗之风盛行的腐败行为和 允许三俗在人民生活中的放纵。 其次,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强化监管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充分发挥长效机制 的作用,激发文化生产者积极创造的热情,激活创新潜能,在消费 文化的大潮中凸显主流文化的地位,以主流文化引领时代文化的健 康发展,形成多元并存、丰富多彩、主旋律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化。 然后,通过包括生产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020申论热点范文(25)

2020申论热点范文(25)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我们为大家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考试顺利。 反“三俗”重在弘扬主流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俗”文化正充斥着整个社会,对我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社会上影响形成了极坏的影响。鉴于此,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领导下,一场反“三俗”文化的行动正在全社会全面展开。 “三俗”文化的出现原因很多,而这其中,人们把矛头集中指向了主流媒体和文化主管部门,认为正是由于主流媒体、出版商只顾片面追逐眼前利益,文化主管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了如今“三俗”文化的泛滥。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三俗”文化之所以能侵蚀大众,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够突出,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因此,在坚决抵制“三俗”之风的同时看,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要弘扬主流文化,我们应该先分析当今主流文化存在的问题。主流文化不够突出,不够“主流”,未能充分发挥“主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缺乏应有的感召力,主流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主流文化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文化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快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强化监管手段,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者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具体可表现为加强对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出版物等文化作品的监管、审查力度,对于“三俗”作品应给予严厉打击,抑制其传播,同时,对于优秀的作品应给予鼓励和政策上的奖赏,如降低相应的税收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