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点跟踪训练4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2020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考点跟踪训练4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2020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考点跟踪训练4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2020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考点跟踪训练4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2020届中考语文备考训练

考点跟踪训练4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

1.(2019·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征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2.(2019·湖北十堰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B.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吴用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词,又称长短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明了一年中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清明”“端午”都属于二十四节气。

3.(2019·上海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

(1)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A.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张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①互留地址②介绍课文《花脸》

③介绍面具知识④与对方打招呼

⑤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A.③①②⑤④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④②⑤D.④②⑤①③

4.(2019·山东淄博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

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5.(2019·湖北荆门中考)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6.(2019·河北中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7.(2018·杭州中考)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8.(2018·台州中考)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9.(2017·金华中考)“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

10.(2017·舟山中考)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________,以表达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了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________,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11.(2017·温州中考)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

此有“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___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参考答案

考点跟踪训练4 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

1.(1)C (2)B (3)A 【解析】考查传统文化中的对联。根据提示,A项中的“天地”“河山”可以联系到文天祥的诗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B项中的“开国文臣第一”是指刘基;C项中“真亦假”“实还虚”应是指戏台。

2.D 【解析】端午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3.(1)D (2)B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鲁山山行》不是歌行体。故选B。

5.D 【解析】A项中正确的应是:“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B项中正确的应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C项中“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D 项正确。

6.D 【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故选D。

7.B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B项“失马真成福”出自《淮南子》中的寓言《塞翁失马》。

8.D 【解析】A项“庆历”和B项“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C项“崇祯”为明朝皇帝的年号,D项为干支纪年。

9.D

10.①柳枝(或:杨柳、柳条)②月亮(或:鸿雁、大雁、雁)

11.C A B

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一)主观题部分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2,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3.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 __ 和_____ 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6.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12.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______ ”;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文化常识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1 - 靠着信念坚持着,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想为青春拼一把,当时我非常喜欢俞敏洪的演讲,特别是那一段“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怜悯你,因为你是一棵草,人们根本就没有看见你。”正是因为憋着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一口气,最终我考进了大学,去了那个一直梦想的城市。高考是残酷的,是百万人超越梦想一齐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答案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㈠答案 1. A 没有考取秀才的考生无论多大都叫童生 2. A. “未冠”不是“弱冠” 3. D应为“公、侯、伯、子、男” 4. D “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5. B 迁的含意与授、拜、除不相同 6.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不相同。 7. A 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8. B “左迁”是降职 9. B 错在“登基时”,庙号只能是皇帝逝后才有。 10. D 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 11. D 庶人之死谓死,大夫之死为“卒”。 12.B “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 13.D “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14. 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15.B “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 16. C. 典礼、科举、学校等工作是属于礼部的职权范围。 17. C “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18.A “除”属于授予官职一类 19. D 古代官员为去世父母在家守孝 20. D“拜”“除”不表示官职的升迁。 21. A项,“科举考试由‘六部’中吏部主管”表述不正确,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 22.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23.A 掌管所有官吏的任免不当,吏部主管文职官员事务。 24. D 没有《论语》,应该是《春秋》 25.B 项中六部最高长官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26. D项应为“五人为伍” 27.C “明年“指“第二年” 28.B 其中丞相总管行政 29.B “补外”应指“京官外调任职”。 30.C 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31. D 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32B 选项“‘署’表示授予官职”说法错误。“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3.D 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34.B(朔,农历每月初一) 35.A 处于丁忧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6. A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精品】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短语的类型有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及短语的种类及其特征。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18.某兴趣小组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明朝文人家庭生活的微电影《秀才传》,并撰写了各位演员的台词。请你帮文文完成以下任务。 人物介绍丁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黄秀才:浙江钱塘江人,参加了嘉靖二十年的会试,中举人李老爷:在这次会试中向主考官推荐了丁、黄二人的卷子 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丁同年,有缘与兄会试中举, 以后定多多讨教。 多谢两位仁兄今日登门,日后必向上头举荐!感谢房师提携, 晚生荣幸之至! (1)“你我同在桑梓,今后当互相帮衬”这句台词中“桑梓”一词的意思:家乡(1分) (2)根据剧中人物关系,对话中称呼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同年B.仁兄C.房师D.晚生 1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B.“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的一种经书。 C.古诗文中,“杜鹃”常用来表达悲苦之情,“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也是如此。 D.“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指乐曲名《折杨柳》。“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是花名。 20.(2019凉山)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

“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21.(2020拱墅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思想;农历五月初五的__端午__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而在与友人离别之时,人们常在路边折杨柳(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22.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和《__贝多芬传__》。 (2)__法布尔__ 是法国的昆虫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__莫泊桑__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4)《__儒林外史__》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2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传统礼貌用语是否使用正确。(写“正确”“错误”的汉字。)(2分) (1)听说你搬新房子了,今天我有事来不了,改天我一定赏光 ..拜访。 (2)家里来客人了,可你因事必须出去一下,你可以说:“我失陪 ..一下,请稍等!” 答案:(1)错误__(2)正确_ 24.选择两个我国传统节日,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使前后结构一致,语意连贯。(2分)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世态人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示例一:或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舟竞发;或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示例二:或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天南地北共听声声鞭炮。 25.说起古人经常会说起“号”,经过查询,发现号有别号、诨号、谥号、年号、尊号等,请把下列号的解说填入相应位置(只填序号)。(6分) ①名字以外的自称。 ②按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号,又称绰号。 ③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以及高爵显贵死后由朝廷根据他们平生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称号。 ④是纪年的名称。 ⑤也叫徽号,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 ⑥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年号:__④__ 别号:__①__ 谥号:__③__ 诨号:__②__ 庙号:__⑥__ 尊号:__⑤__ 26.文学常识填空。(2分)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万朋教育给2018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 【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文学常识、优秀传统文化(二)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文学常识、优秀传统文化(二) 清单二外国作家及作品简介 1.一大起源(古希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 2.五大支柱(英、法、德、苏俄和美国) (1)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拜伦: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 雪莱: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另有抒情散文诗《西风颂》和《致云雀》。 狄更斯: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 笛福: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等,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2)法国 巴尔扎克: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人间喜剧》(90多部小说之总称)。 雨果: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俊友》等。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 都德:代表作《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等。 罗曼·罗兰:传记文学《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 大仲马: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茶花女》是其子小仲马的作品。 (3)德国 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是《浮士德》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与歌德同为近代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剧本《阴谋与爱情》。 海涅: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

基础专项练1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 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的一种,多用于开国帝王。如顺治、康熙都是庙号。 B.世职:世代承袭的职位。封建统治者为了奖励手下,按血缘关系让某个家族一代继承一代地连续担任某个爵位或职位。 C.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种事务。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中国古代官员可以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去官职,亦称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4.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B.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C.《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为15岁。 B.敕,指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 C.手诏,指帝王亲自宣读的诏令,为了以示郑重而由皇帝亲自颁发。 D.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中的“禊”就是此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 常识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是() A. 《呐喊》 B. 《故事新编》 C. 《朝花夕拾》 D.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五谷”指的是:稻、黍、菽、稷和()。 A. 麻 B. 麦 C. 豆 D. 米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是作家、教育家梁荣若。 B. 铁凝,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玫瑰门》《麦秸垛》。 C. 《小站》的作者是袁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D.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运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B. 倡议书正文具体内容分条列出的好处是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C. 《夏天里的成长》这个标题采用人物语言来拟题。 5.下列诗句,与伯牙、锺子期的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6.《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 《高山流水》 B. 《阳关三叠》 C. 《十面埋伏》 D. 《霸王卸甲》 7.________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D.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所著的传记式小说。 B. 《凡卡》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著的小说。 C.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 D. “两根灯草”的故事出自小说《儒林外史》。 9.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 B. 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传》 C.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 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10.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分析】A是“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 B是豆: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C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D樽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形状有点像今天的痰盂,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图片和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图片诗四种古代食用盛具,仔细分析图片,判断名称和用途,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 D 【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耄耋是八九十岁。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 【解析】【分析】C.有误。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之北和水之南为阳,山之南和水之北为阴。 D. 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右,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 (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2016年天津卷)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2013年湖北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2012年北京卷)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2019年全国卷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年全国卷二)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年全国卷一)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币,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 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 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3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末。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3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B.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C.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D.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 D 【解析】【分析】D.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不是“浪漫主义作家”。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 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 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