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_附录_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_附录_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_附录_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_附录_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 录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方程:

INITIAL TIME = 2003,FINAL TIME = 2020 TIME STEP =1 Units: Year

(1) 城市总人口=I N T E G(出生人口-死亡人口,2.13885e+006)U n i t s:人

(2) 出生人口=正常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数*计划生育乘子 Units: 人

(3) 青年人数=城市总人口*比重 Units: 人

(4) 妇女比重=0.478

(5) 正常妇女生育率=0.042

(6) 死亡人口=城市总人口*死亡率 Units: 人

(7) 农村人口= INTEG (增人口-农转非农,1.16079e+006) Units: 人

(8) 增人口=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 Units: 人

(9) 农转非农人口=农转非农变率*农村人口 Units: 人

(10) 自然增长率 = WITH LOOKUP (0.0035,([(0,0)(20,0.005)],(0,0.005),

(10,0.004),(20,0.003) ))

(11) 城市化水平=(城市总人口-农村人口)/城市总人口U n i t s:%

(12) GDP= INTEG (+GDP增额,4.06203e+006 ) Units: 万元

(13) GDP增额=GDP*GDP增长率 Units: 万元

(14) 固定投资额=GDP*固定资产投比例 Units: 万元

(15) 人均GDP=GDP/城市总人口 Units: 万元/人

(16) 耕地面积=I N T E G(-耕地面积变率量,8.56314e+006)U n i t s:公顷

(17) 耕地面积变率量=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变率 Units: 公顷

(18) 草地面积= INTEG (-草地面积变量,1.02781e+007) Units: 公顷

(19) 草地面积变量=草地面积变率*草地面积 Units: 公顷

(20) 林地面积= INTEG (林地面积变量,4.64302e+006) Units: 公顷

(21) 林地面积变量=林地面积*林地面积变率 Units: 公顷

(22) 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U n i t s:%

(23) 园面积= INTEG (园增加面积变量,70097.2) Units: 公顷

(24) 园增加面积变量=园面积*园增加面积变率 Units: 公顷

(25) 居民点用地面= INTEG (+居民点用地变量,999600) Units: 公顷

(26) 居民点用地变量=0.011*居民点用地面 Units: 公顷

(27) 交通用地面积= INTEG (交通用地变量,246906) Units: 公顷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28) 交通用地变量=0.013695*交通用地面积 Units: 公顷

(29) 未利用地面积= INTEG (未利用地变量,455909) Units: 公顷

(30) 未利用地变量=未利用地变率*未利用地面积 Units: 公顷

(31) 水域面积= INTEG (+水域面积变量,544681) Units: 公顷

(32) 水域面积变量=水域面积*水域面积变率 Units: 公顷

(33) 粮食播面积=耕地面积*粮食播比例 Units: 公顷

(34) 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粮食播面积 Units: 公斤

(35) 粮食单产= INTEG (粮食单产*科技进步,268.068) Units: 公斤/公顷

(36) 粮需求量=城市总人口*消费水平 Units: 公斤

(37) 农业饲料=粮食总产量*1.45 Units: 公斤

(38) 载畜量=单位面积产草量*科技进步*草地面积*草场利用率/每羊单位年需草量

+农业饲料/每羊单位年需草量U n i t s:羊

(39) 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粮食总产量*15/消费水平+载畜量/牲畜人均占有量 Units:人

(40)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INTEG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系数变化率, 0.343) Units:%

(41) 城镇居民平均每人食物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Units:元

(42)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8.7314*GDP + 2880.4 Units:元

(43) 第二产业产值= GDP*(0.43+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例变化系数) Units: 亿元

(44) 第三产业产值= GDP*(0.478+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例变化系数) Units: 亿元

(45) 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恩格尔系数*本市使用的比例*(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

居民平均每人食物消费支出 Units: 人 (46) 综合人口承载力=(货币型人口承载力+食物型人口承载力)/2 Units: 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这篇论文是在导师宝音先生的严格要求与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撰写、修改到定稿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凝结导师的大量心血;恩师平易近人,三年来对学生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将铭记终生,而恩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广的胸怀和不懈的进取精神必将令学生受益终生。在此谨向恩师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真诚感谢李百岁教授,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得到大力的指导和鼎力相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三年来学习和工作上给于指导的包玉海教授、赵明教授、秦树辉教授、苏根成教授、乌兰图雅教授老师等,是各位老师为我的知识结构的改善开启了大门,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指引了方向,在此我由衷地感谢。

感谢呼和浩特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江虹主任,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给于大力帮助。

特别感谢好友乌敦、毕其格和红梅在论文写作中的鼎力相助。也感谢2003级人文地理学专业所有的硕士同学,三年来,我们一起探讨学术上的难题,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与你们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度过的三年,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在求得区域土地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相互作用机理及调控对策的研究,进而为决策、规划、计划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与研究原则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土地资源在其自然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投入水平(物质、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食品,能养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根据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任务与目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整体上把握土地承载力系统的结构(组合方式)、功能(承载能力)及其作用机理与发展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各要素(或子系统)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以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PRED)关系,求得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这是进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主体。 ②综合性原则:在分析系统各个要素性能(尤其是主导要素)基础上,综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机理。才能更有效地把握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根据系统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和一定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改造系统结构,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 ③超前性原则: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超前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它着眼于未来,因此,承载力研究必然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人地关系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开发前景与人口增长机制,正确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各地段人地关系的可能状况。 ④区域性原则:遵循特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区研究。 ⑤生产性原则:针对实际国情,寻找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承载更多人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⑥持续性原则:对土地承载力的估算一定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合理运转,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这一基础上。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涉及生态、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个方面,既着眼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可将其研究内容与步骤归纳如图5.1。 从研究步骤可看出: (1)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是土地承载力估算的基础。土地质量越高,其生产潜力就越大,面积数量越大,总产越高,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越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研究的思路 2.1 工作思路 2.1.1 前期工作准备 主要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落实工作经费。技术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项目人员培训和工作安排、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工作,该工作内容预计用时5天,工作开展第5天内完成。 2.1.2 项目区调查 XX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内河网密布,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西部和南部水资源较丰富区域。耕地、园地随地势自北—西北—西—东南呈半弧状包围城市中心城区。其中,北部和南部平原大多种植粮食作物,西北部则是广东省特有的基塘耕作区域;林地则集中分布在中部及南部的XXX、XX镇和XX镇低山丘陵地区,也是XX市重要的林业分布区;其他农用地中以坑塘水面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XX镇、XX镇等地。 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与XX市的人口地域分布、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多、密度较大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此区域也是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根据《XX市城市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整合》提出的市域空间布局,XX市将逐步实现由西北组团、东部组团、南部组团和中心组团构成的“组团式发展结构”,而XX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也恰好反映出“组团式”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特色产业发展趋势。 XX市其他土地以河流水面为主,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内陆河网密集地区。主要包括:东部伶仃洋沿海地区,东北部北江水系的分支洪奇沥水道,中部东海水道的下分支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石岐河、横门水道,西部西江水系的磨刀门水道。

2.1.3 研究方法 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分析手段。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中,需要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在本研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理论研究和二者关系理论研究都需要采用定性分析这一方法。在构建城市土地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这部分基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要用定性的方法选取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度量,综合测算出目前和未来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出提高承载力的对策。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借用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预测,先对当前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未来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以反映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发展趋势。 (3)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在理论界定和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在对可持续理论和承载力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特征,对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理论的界定和探索,构建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XX市作为实证研究,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对XX市目前的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评价和对未来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并提出提高XX市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以促使XX市城市土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检验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性和反映城市土地是否可持续发展。 2.1.4 测算XX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在对XX市概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分布从XX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选取在人口、生态、建设规模、土地经济四个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因子,构建一套适合XX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求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XJY005)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 王翠华,冉瑞平,魏晋(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川中、川东地区高于川西地区,此评价结果与四川省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部署相符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各城市进行障碍度诊断,发现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生态承载的障碍;为了促使四川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建议将土地高承载区的产业向中、低承载区转移,对于不同的土地承载力障碍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策略。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障碍因素;四川省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gional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 —A case stud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 Cui-hua,RAN Rui-ping,Wei Ji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Sichu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Yaan625014,China) Abstract:Sets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Methods of AHP,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employed in research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chuan provi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gional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s prominent,and the east is high while the west is low,which is agreement with the non-balance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t diagnoses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ci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which finds the most cities have faced the ecological-carrying-obstacle.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us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it suggests that the industry of the land high-load areas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the moderate-load、low-load areas;In addition,the different land-use strategy should be used in different land carrying capacity barrier areas. Key words: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spatial difference;obstacle factors;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人均耕地占有量紧缺,土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尖锐,已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四川省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研究,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结果的分析,对其进行障碍诊断,探讨土地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1构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1.1构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 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既要遵循全面性、调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还要体现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本文从经济承载、社会承载、生态承载等3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0071<0.1),权重的确定具有满意的结果(见表1)。 1.2评价方法的选择 由于各指标量纲、经济意义、表现形式以及对总目标的作用趋向彼此不同,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后才能计算评价结果。考虑到指标彼此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运用美国学者L.A.Zadeh提出的模糊隶属度函数[1]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进一步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计算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值。 1.3障碍因素诊断 为了深入分析影响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因素,需进一步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障碍诊断。引入“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来表示“障碍度”[2]。其中,因子贡献度(Uj)代表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Vj)设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与100%之差,该处标准化值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标准化而得。 表1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权重指标性质经济承载X1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kg/hm2)0.0533+ 0.2905X2人均肉类产量(kg)0.0395+ X3地均GDP(万元/hm2)0.0515+ X4复种指数(%)0.0482+ X5人均GDP(元)0.0498+ X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0482+社会承载X7城市化率(%)0.0571+ 0.3546X8人口就业率(%)0.0571+ X9人均耕地面积(hm2)0.0652+ X10恩格尔系数(‰)0.0610- X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552+ X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0.0590+生态承载X13森林覆盖率(%)0.0551+ 0.3549X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0438+ X1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0.0520+ X1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522+ X1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0.0477+ X18化肥施用强度(kg/hm2)0.0506- X19耕地有效灌溉率(%)0.0535+注:1.指标性质"+",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越好;指标性质"-",表示该指标值越小越好。2.恩格尔系数采用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表示,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口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口数+农村居民人口数)。 2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得出2007年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见表2)。从中发现各城市的各系统承载指数变化最大的是经济承载,其次是社会承载,再次是生态承载。从经济承载土 地 综 合 承 载 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30·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10No.2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2-0030-02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 任何时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提供的基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膨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几个方面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表面化,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或合理人口容量问题的广泛兴趣。 所谓自然资源承载力,从生态上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损害资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按某一时期内人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可以稳定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由于以下原因,使得精确估算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当困难;①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合理化对承载力的影响难以作出精确估量;②不同的系统开放度和外来补偿度对承载力的影响难以把握;③采用什么样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也很难确定。尽管如此,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仍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它可以为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定量地提出一个有一定科学可信度的依据。当然,对其中一些结论在认识上也不能绝对化。 自8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作了大量的研究。胡保生等同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可能性”和“满意性”两个概念,把二者统一起来,可合称为“可能—满意度”。当该指标为1时,表示完全可以实现并完全满意,为0则表示无法实现和完全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的研究结论是: (1)粮食——总人口不足12.6亿,可能—满意度为1,大于12.6亿,即趋于下降,达到64.8亿为0。 (2)肉类——总人口超过2.6亿,可能—满意度就开始下降。 (3)土地——总人口超过10亿,可能—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6.7亿为0。 (4)水——总人口大于4.5亿,可能一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4亿为0。 (5)能源——总人口大于11.5亿,可能一满意度即开始下降。 宋健等同志的结论是:“如果全国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孩子的话,那么在一百年内,依靠我们自身土地资源,饮食水平将不可能达到美国目前水平,如果生育2个,那么一百年内,我们整个民族将一直处于不良式供应状态。”“如果在百年左右时间里,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的话,那末我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 宋子成等则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 1988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4个基本问题,提出了题为《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生物生产力为基础,以人均400公斤粮食为标准,计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论是:1985年总生物产量(干物质)31.7亿吨,粮食总产量3787亿公斤,可承载9.5亿人,实际超载1.1亿人。2000年生物产量35亿吨,粮食4622亿公斤,可承载11.6亿人。2025年生物产量39.8亿吨,粮食5925亿公斤,可承载14.8亿人。远景生物产量72.6亿吨,可承载16.2亿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的测算。 2 测算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3)《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 (4)《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GB/T 26622-2011) (5)《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6)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是指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等所能承载的最大畜禽存栏量。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 指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养分全部或部分还田利用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猪当量 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kg,磷排泄量为。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 畜禽粪污 指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粪便、尿液和污水的总称。 畜禽粪肥(简称粪肥) 指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充分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堆肥、沼渣、沼液、肥水和商品有机肥。 肥水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工作程序。 (2)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 2、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 富裕型:500kg/人·年 3、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实验内容 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 由excel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如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测定。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市进行预测。2009年青岛市人口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 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 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人均粮食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参照我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450 kg与550 kg分别作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结果如下: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陈 诚 土管031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占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粮食保障问题对世界的粮食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的供应水平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粮食保障程度。尤其是自1978年以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人们的温饱解决程度和收入增加状况不断改善。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仅用占世界9.6%的耕地(按实际面积),养活了占22%的人口,就贫困人口而言,其数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6年的5800万,占乡村人口的比重降为5%,并正在继续降低。 关键词 土地人口承载力 ;投入 ;管理经营 ;供应 ;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改善管理经营,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使科技在生产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35%~40%提高到发达国家的80%;另一方面将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形成农村适度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品不但产量高、质量好,而且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而全面地达到“高投入”水平提供物质和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自身启动而真正进入一个“自身的”良性循环,从而高质量地、持续地提高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的“质”的水平。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是按研究区土地能生产的农畜产品,并根据一定人均营养标准来计算研究区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其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农田所能生产的粮食和人均年所需粮食量来计算;另一种是将土地所生产的农畜产品换算为人们生活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如水稻转化为热量为14.47 kj/kg 及蛋白质为73 g/kg ,小麦转化为热量为 14.76 kj/kg 及蛋白质为99 g/kg 等,然后按人均日营养所需热量和蛋白质量来计算。前者较简明,但仅以粮食一项来计算是不够的,所以多采用后者。 (一)全国土地生产潜力统计 表1 全国土地食物生产潜力 应量为80.78%,随着投入水平的增高,其供应量的比例虽然相应有所下降,但绝对量还是主要依靠耕地。 (二)人口承载力计算 1. 区域人口预测 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三个因素影响,即 P n = P o + B ─ D + I ─ E

土地承载力综述

土地承载力文献综述 目录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4)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5) (二)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 (8)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前景 (13)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早期有关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是与生态学密不可分的,最早应用在畜牧业当中。随着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土地供给量的减少,有关承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它由原始的力学支撑力发展到了自然系统当中,土地资源承载力就应运而生。 早在1758年,经济学家奎士纳(法国)在《经济核算表》中就已经开始研究经济财富增长与土地生产能力间的关系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提到启示性的作用[1]。 1826年,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英国)在《人口原理》中的表述,就己经能够看到关于人口承载力概念的影子。在他看来,一旦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等不到控制,难以适应该地区粮食增长的速度的话,自适应机制就会发生作用,如战争、瘟疫等就会发生其反作用力,促使人口数量的减少[2]。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退化和人地矛盾的日渐突出,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有关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1948年,William(美国)提出过土地向人们供给的粮食、住所的能力受到环境阻碍力对生物潜力限制的影响,也就是说土地向人类提供衣食住所的能力决定于土地的生产潜力,这是土地承载力最早的定义[3]。1949年,Allan(美国)重新给土地资源承载力赋予了新的含义:一个区域在未来若干时间段内,土地质量没有退化的情况下,可以永久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的数量[4]。 七十年代以前的关于土地承载力定义,基本上都是对生态学中给出的承载力定义的扩展与延伸,在学者们对土地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中,威廉·阿伦和威廉·福格特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比较经典,影响较为广泛的。1948年出版的《生存之路》一书中,威廉·福格特提出了计算土地承载力的公式,即C=B:E,C表示土地的负载能力,就是可以被土地养活的人口数量,B表示可以在土地产出的食物量,E表示区域环境阻力,就是环境因素对生产能力的限制程度[5],该公式可以表述为土地所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就等于该地区土地的食物产量和环境限制力的比值,该公式与现行使用的标准公式形式一样。威廉·阿伦(英国)又给出了以粮食为参照物的计算土地承载力的方法,该计算方法要找出某个地区里由传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 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 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 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这与目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 算技术指南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的测算。 2测算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3)《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 (4)《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GB/T 26622-2011) (5)《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6)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是指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等所能承载的最大畜禽存栏量。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 指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养分全部或部分还田利用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猪当量

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kg,磷排泄量为。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 畜禽粪污 指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粪便、尿液和污水的总称。 畜禽粪肥(简称粪肥) 指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充分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堆肥、沼渣、沼液、肥水和商品有机肥。 肥水 指畜禽粪污通过氧化塘或多级沉淀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后,以液态作为肥料利用的粪肥。 4测算原则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规模养殖场配套土地面积测算以粪肥氮养分供给和植物氮养分需求为基础进行核算,对于设施蔬菜等作物为主或土壤本底值磷含量较高的特殊区域或农用地,可选择以磷为基础进行测算。畜禽粪肥养分需求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类型和产量、粪肥施用比例等确定。畜禽粪肥养分供给量根据畜禽养殖量、粪污养分产生量、粪污收集处理方式等确定。 5测算方法 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 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等于区域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除以单位猪当量粪肥养分供给量(以猪当量计)。 区域植物养分需求量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土地资源不仅仅是指耕地,还包含建设用地等在内;承载对象不仅是人口,还包括人类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如承载的城市建设规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质量等。 在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筑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掌握抚顺市土地资源对于人口增长、经济建设、生态平衡等的支撑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着重从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抚顺市建立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1 总体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总体思路 抚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耕地人口承载力,即在一定生产条件下 和一定生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社会就业保障能 力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城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从两 方面分析,一是建设用地供给规模;二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限制, 通常从建设用地人口总量和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析。它 确定的是既定建设用地规模下,适宜的人口容量限度。 2)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表达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下,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适宜的建筑规模和强度界限,通常可用建筑容积率来衡量。它与土地扩张强度、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一起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土地承载力

山东省地级城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 研究 推荐到首页 □ 李玉江陈培安《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1/3页 [摘要]以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土地资源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对经济影响的角度研究土地资源经济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城市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土地潜力、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等指标的定量测度,山东省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可分为由高到低四种类型。 [关键词]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定量评估;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7)02-000l-05 土地资源对区域国民经济规模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空间载体,不仅直接为人们提供食用农副产品,而且与第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轻工业原材料以及能源矿产资源等息息相关。2l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经济承载能力,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计算 1、计算土地加权面积(Lw) 将土地分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然后计算土地加权面积。由于两者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同,不能简单相加,故进行换算。计算公式为: Lw=农用地面积+36.824×非农用地面积 2、计算标准化土地面积(Ls)、地形系数(Tc) 平原与山地丘陵对经济发展各具特点和优势,平原比山地丘陵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两者比例确实 难以准确计量,作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假定山地丘陵系数为0.7,即1公顷山地丘陵地相当于0.7公顷平原地。据此按下列公式计算Ls、Tc: Ls=平原面积+0.7×山地丘陵面积 Tc=标准化土地面积/实际土地总面积

第七章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 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 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 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这与目

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论文

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武汉市为例摘要: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本文介绍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为武汉市的国土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变异系数法,武汉市。 引言 为了满足未来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和集约利用的需要,合理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方向,需要对城市现状用地的承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确定城市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潜力,为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1土地承载力概念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与国土资源生产力相适应,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营养水平下所容纳的人口限度。承载力是一个变量,它应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协调。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就不仅仅指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限度,而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承载对象除了人以外,还应包括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如承载的城市规模、经济产值、交通规模及土地的纳污能力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土地利用各子系统状况及协调程度

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承载力的驱动因子、区划及预警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武汉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2.1研究区概况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湖泊147个,水域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强。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武汉市的人口也迅速增长,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土地承载力承受了巨大的考验。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明确要求武汉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电子商务五大重点领域,四个以武汉为核心;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七个以武汉为核心。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是用来反映土地资源承载的可持续性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文章编号:1003)2398(2001)04)0057)05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X )))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王书华,毛汉英,赵明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地系统机理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 提要: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类问题也日趋激化,谋求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该地区的必然选择。而土地综合承载力又恰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切入点。本文在对土地承载力重新审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土地承载力的理论框架,并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对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进行了全新设计,为进一步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THE INDEX S YSTEM DES IGN TO THE LAND C OMPREHENSIVE C ARRYING CAPACITY )))A C ase Study:Coastal Region of C hina WANG Shu-hua,MAO Han-ying,ZHAO M ing-hua (L abor 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M odeling, I nstitute of Geogr ap hical Science&Resource,Beij ing1001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coastal region is becom ing more serious.M any problems relating to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serious,too.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only choice for the certain area.To some degree,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just become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on the base of the rethinking land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tructs the theory formation in new ey es,thereby w e have designed the index system to va-l ue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Key w ords:land comprehensive carry ing capacity;value system;thinking 1土地承载力研究述评 111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 自1812年T1R1Malthus就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假说提出以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就相继在经济学、人口学等领域展开。尤其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性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的日趋尖锐促进了承载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如80年代初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持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等,对全球和区域经济、社会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承载力研究的进展陈百明先生等人曾做过系统总结[1,2]。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的5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第16卷第4期2001年8月 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Vol116,N o14 Aug12001 X收稿日期:2000)06)27;修订日期:2000)11)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九五0重点项目(K Z952-S1-211)部分成果作者简介:王书华(1972)),男,河北景县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