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理论回顾

关于资产定价和市场有效性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股票收益存在一定的可预测性,特别是短期价格惯性现象和长期价格反转现象。这些现象构成了反转投资策略和惯性投资策略的实证基础。

反转投资策略是指购买过去2~5年中表现糟糕的股票,并卖出同期表现出色的股票。这种方法每年可获得大约8%的超常收益(DeBondt and Thaler, 1985)。尽管这个发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这种超常收益的源泉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这个超常收益可能是幻觉,是方法和度量误差的产物(Merton,1987);也有学者认为,这个超常收益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它是随时间变化的风险的理性补偿(Fama,1991);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同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认为这个超常收益来自于投资者反应过度(DeBondt and Thaler, 1985)。

与此相反,Jegedeesh and Titman(1993)发现了惯性策略的获利性:在3~12月的较短时期中,存在相当程度的股票收益惯性。惯性策略就是购买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良好的股票,卖出过去几个月中表现糟糕的股票。这与反转策略正好相反。关于惯性策略的大量研究表明:(1)价格惯性策略是有利可图的。(2)这种超常收益与价格对企业收入突变的缓慢调整相关。(3)分析师们的盈利预测是缓慢调整的。这些特点表明市场对信息(特别是公司收入信息)是反应不足的。

传统金融理论把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解释为异常现象,Fama(1998)认为,股票价格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同样普遍的,这与市场有效性假说是一致的:这些异常现象只不过是偶然性结

果。但是,这种解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怀疑。近年涌现出一些模型,其中包括Barberis, Shieifer and Vishny(1998)的模型,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hmanyam(1998)的模型和 Hong and Stein(1999)的模型,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整合了关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理论,这些模型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解释已经超出了传统金融学的范畴。

1.Barberis,Shleifer 和Vishny(1996)模型。假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偏差,其一是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或相似性偏差(similarity bias),即基于近期数据与某种模式(比如股票上升或下降通道)的相似性来预测,过分重视近期数据;其二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sm),即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代表性偏差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过度,认为近期股票价格的变化反映了其未来变化的趋势,从而错误地对价格变化进行外推,导致反应过度(overreaction)。保守性偏差会造成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不充分,认为股票收益的变化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未根据收益的变化充分调整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当后来的实际收益与先前的预期不符时,投资者才进行调整,导致反应不足。此外,投资者在代表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之间的状态转移过程遵循贝叶斯法则。上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短期投资收益惯性、长期投资收益反转等现象。

2.Daniel,Hirsheifer和 Subramanyam(1998)模型。假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偏差,其一是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其二是有偏自我评价(biased self attribution)或归因偏差。投资者通常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预测能力,低估自己的预测误差;过分相信私人信息,低估公开信息的价值。在DHS模型中,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是指那些过高地估计私人信息所发出的信号的精度,过低地估计公开信息所发出的信号的精度的投资者。过度自信使私人信号比先验信息具有更高的

权重,引起反应过度。当包含噪声的公开信息到来时,价格的无效偏差得到部分矫正。当越来越多的公开信息到来后,反应过度的价格趋于反转。

在DHS模型中,归因偏差是指当事件与投资者的行动一致时,投资者将其归结为自己的高能力;当事件与投资者的行为不一致时,投资者将其归结为外在噪声。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英明,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一个投资者基于私人信息进行交易,买进股票之后得到好的公开信息,卖出股票之后得到坏的公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自信心增加。但是当相反的情形出现时,投资者的自信心并不是同等程度地减少,即把证实自己判断的消息作为信息予以重视,把证伪自己判断的消息作为噪声予以怀疑甚至抛弃。这样,归因偏差一方面导致了短期的惯性和长期的反转,另一方面助长过度自信。

3.Hong and Stein(1999)模型。假定市场由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组成:“消息观测者”和“惯性交易者”。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都只能“处理”所有公开信息中的一个子集。信息观测者基于他们私自观测到的关于未来基本情况的信号来作出预测。他们的局限性是他们不能根据当前和过去价格的信息进行预测。惯性交易者正好相反,他们可以根据过去价格变化作出预测,但是他们的预测是过去价格的简单函数。除了对两种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限制性假设,第三个重要的假设是,私人信息在信息观测者之中逐步扩散。信息在投资者当中逐步扩散,价格在短期内存在反应不足。这种反应不足意味着惯性交易者可以从“追涨杀跌”中渔利。然而,这种套利企图必然导致长期的价格反应过度。

4.Barberis,Huang and Santos(1999)模型。上面三个模型假设投资者在作出预测时要么是

非理性的,要么只能利用所有可行信息的子集。投资者所出现的偏差基本可以归纳为一类,即直觉偏差(heuristic bias)。heuristic的字典定义是人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采用试错的方法。试错的方法通常导致人们形成一些经验规则,但是,这个过程常常导致其他错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巨大贡献是识别出这些经验规则的原理以及与它们联系的系统性错误。这些经验规则自身被称为直觉。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不仅存在直觉偏差,而且存在框架依赖偏差(frame dependence bias)。后者正是BHS模型的基本假设。它从传统的基于消费的模型出发,结合了行为心理学关于框架依赖的研究成果:Kahneman and Tversky(1979)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以及Thaler and Johnson(1990)提出的“前期结果影响(influence of prior outcomes)”理论。前景理论指投资者的效应不仅决定于财富水平,而且决定于财富变化,财富损失给投资者带来的痛苦比等量财富盈利给投资者带来的幸福大(约为2.25倍)。前期结果影响是指投资的前期结果对风险选择具有的影响。投资者从损失或盈利中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前期结果。例如,前期盈利可以缓冲后期损失造成的痛苦。这个模型非常贴切地解释了过度波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以及“股权之迷”。

本文采用1993~2000年间深沪两市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和长期交易策略的可行性。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1)现有关于反转策略和惯性策略的多数研究是关于发达市场的,关于中国市场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不是全样本研究。(2)金融实证研究经常面临“数据挖掘(data mining)”的质疑。这里的数据挖掘指的是从一组数据中得出既无理论意义又不能简单推广的规律或结论。对中国市场进行类似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或证伪有关理论和假说。(3)这一研究显然对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详细描述这两种投资策略,给出主要实证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检验结果。

数据和方法

我们的数据来自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它包括了最近3年的所有股票的交易数据和复权信息。本文作者计算了复权数据。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为1993~2000年。样本包括了1993年之前上市的全部A股。由于至今中国没有出现A股摘牌现象,所以我们的样本在时间序列方向是长度相等的,在横截面方向是数目相同的。

DeBondt-Thaler的研究方法如下:(1)将一段时间分成组合形成期和检验期。(2)在组合形成期,首先求个股超常收益率、累积超常收益率,然后按超常收益率将股票分成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组合形成期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3)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检验期的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4)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分析。

Jegadeesh-Titman的研究方法与DeBondt-Thaler的方法类似。主要区别有二:

(1)Jegadeesh-Titman的研究方法的组合形成期和检验期的长度相对较短;(2)Jegadeesh-Titman采用了重叠的抽样方法,即组合形成期出现重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增加统计检验

的势。缺点是导致抽样出现自相关性。而DeBondt-Thaler采用了非重叠的抽样方法。

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化,研究方法如下:(1)将一段时间分成排序期(相当于组合形成期)、检验期。(2)在每一个排序期中,首先计算个股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并进行排序,确定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3)在相应的检验期中,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4)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分析。考虑到中国股票市场历史较短,对于惯性策略,本文的抽样方法是非重叠的,即组合形成期非重叠;而对于反转策略,抽样方法是重叠的。

累计超常收益CAR的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对数差分方法计算股票和市场收益率。然后,对于股票j和月份t,从总收益Rjt中减去市场收益Rmt得到超常收益ARjt。市场收益采用上证指数收益。最后,计算股票j在n个月中的累计超常收益CARjn,它是股票j在n个月中超常收益的简单加总。

在排序期中,我们采用初始几个月的累计超常收益来对股票进行排序。最高的5、10、20只股票被赋予赢者组合;最低的5、10、20只股票被赋予输者组合。然后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中所有股票的平均累计超常收益CARn。最后,计算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的随后检验期的累计超常收益。

为了判断短期惯性策略的表现,我们买入过去赢者并卖出过去输者。按照这种构造,投资组合是零投资套利组合。排序期长度分别取值1、3、6、9、12个月,但在每种情况中,检验期长度取值为1、3、6、9、12个月。这样,我们就形成了25种投资策略,每种策略用数对(排序期、检验期)来代表。排序期的起点分别为月初、季度初、半年初、季度初、年初。这样避免了排序期重叠,从而保证了样本观测值的独立性。于是,我们得到了排序期为3个月的24个赢者和输者组合,排序期为

6个月的12个赢者和输者组合,排序期为9个月的9个赢者和输者组合,排序期为12个月的6个赢者和输者组合。

为了检验长期反转策略的表现,我们研究了如下套利组合:买入过去输者并卖出过去赢者。从1996年到1998年,我们构造了基于1、2、3年排序期的赢者和输者组合。对于每个组合,随后的5年是检验期。

实证结果

我们首先讨论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结果,再进行结果评论和附加稳健性检验,最后简单评述一下投资策略有可能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一、惯性策略

表1总结了主要结果。其中,排序期分别取值为1、3、6、9、12月。它们没有重叠;检验期分别取值为1、3、6、9、12月。检验了每种惯性策略的多个独立的重复组合。例如,对于3月排序期,有24个独立组合。表2给出了累计超常收益。

惯性策略的实证结果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与我们的期望相反,赢者和输者组合都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收益惯性,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转。一方面,排序期为1、3、6个月的惯性策略组合(赢者组合~输者组合,10W~10L)在其后各检验期内的累计平均超常收益均为负值(图表略)。另一方面,排序期为9、12个月的惯性策略组合随着检验期增加,累计平均超常收益逐步降低(图表略),统计量显著性不断提高。例如,策略(12,12)

的累计平均超常收益为-11.83%。即如果排序期变长,惯性策略组合的表现更糟糕。

2.多数统计量显著性不高。我们认为原因在于:(1)中国股票市场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比重过高,纽约证券交易所系统风险占1/4左右,非系统风险占3/4左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风险结构与此“倒置”,系统风险占2/3,非系统风险占1/3左右(波涛,1998)。结果股票价格普遍存在“齐涨共跌”现象,单个股票收益与市场收益难以出现分化,导致大多数股票的超常收益率比较小。

(2)股票市场总风险过大,波动性过高,通过对1885~1993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和1992~1998年7月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超过7%的次数统计比较看到,在超过100年的时间里,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跌幅超过7%的日期只有15次,而上证指数6年之内就有23次。美国股票市场典型股票的年波动率(volatility)为20%左右(Hull,1997),而中国股票市场典型股票的年波动率为60%左右。这些无疑导致股票(超常)收益的标准差太大,从而t统计量不显著。(3)深沪两地市场早期走势的联动性不高,采用上证指数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市场指数。

尽管多数统计量在统计上不显著,但是,多种惯性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检验期中的均值高度一致地表现出反转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相对比较安全地认为,惯性策略不仅是无利可图的,而且是赔钱的。这个结论至少对于无力影响市场价格的中小投资者是正确的。

二、反转策略

反转策略的实证结果总结在表2中,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与我们的期望相同,赢者和输者组合都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反转。正如在表2中显示的,反转策略投资者购买过去1、2、3年的输者并卖出同期赢者。包含20个股票的策略组合在2年检验期内分别获得平均34.77%、43.58%和29.68%的超常收益,在3年检验期内分别获得平均38.23%、39.79%和27.51%的超常收益。这个收益主要由过去输者决定,过去赢者基本上与市场表现相当。

2.统计显著性比惯性策略具有明显提高。多数统计量在10%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个别统计量不显著的原因与惯性策略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由于我们的样本检验期发生了重叠,在表2中的t-统计量是经过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性调整的(Newey and West, 1987)。反转策略组合超常收益的t-统计量基本显著的。

3.反转策略的超常收益远远大于DeBondt and Thaler(1985)所发现的。比如,排序期为1、2、3年的反转策略在其后两年中年超常收益分别为20%、20%和15%(图表略),这些超常收益远远大于DeBondt and Thaler(1985)所发现的约8%的年超常收益。

综上所述,多种反转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检验期中的均值高度一致地表现出反转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反转策略是有利可图的。

上面我们分析了造成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实证结果的部分统计量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系统风险所占比例高;二是股市总风险大,波动性高。那么,在这两个原因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

1.股票市场噪声交易者太多。中国股市投资者队伍素质偏低,他们不仅得不到信息(大多数只能得到噪声),而且即便得到信息,他们多数也不具备应有的分析能力。这注定中国股市存在大量噪声交易者。尽管换手率中包括股票大户对敲操纵股市的交易量所占份额,但是它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噪声交易者所占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约在20%~50%之间,即股票2-5年转手一次。这就是说,绝大部分人是持有两年以上的投资者。即使到了格林斯潘所谓出现了“非理性狂躁(irrational exuberance)”的1999年,也只有77%。经济学家开始认为美国股市存在过度交易(overtrade),其中部分交易是噪声交易。而1998、1999、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477%(先计算“月成交金额/月末流通市值”再进行汇总,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即上市流通的每一只股票平均每年要转手5次以上,停留在每位持股人手中的平

均时间不超过两个半月。如果说美国股市77%的年换手率中已经隐含了噪声交易的话,那么中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有300%归因于噪声交易。首先,噪声交易者的“从众行为(herd behavior)”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导致总风险太大(De Long, B., A. Shleifer, L. Summers, and R.Waldmann. 1990a,b;1991)。其次,投资者频繁换手股票本身就是一种“反应过度”。

2.个别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大户操纵股市。大户制造波动性从中渔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中国股市表现出的“博弈”特征。“补涨”是一个被投资者普遍认同的概念:如果在一次行情中,某些股票没有上涨,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的要无条件补跌,这样造成股市“齐涨共跌”的局面。“补涨”现象其实是一种脱离了基本价值的交易现象,具有一定的“博弈”特征。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一、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都表现出收益反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股市只存在反应过度现象,不存在反应不足现象。这一结论至少对于排序期大于一个月的策略是成立的。

二、中国股市反转特征和惯性特征的短期化,这可能与中国股票市场的高换手率有关。中国股票市场从9个月开始就表现出显著的反转特征。本文研究惯性策略的最小排序期是一个月,也许采用更小的排序期,可以发现显著的惯性特征。

三、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非常高,系统风险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说,盯住市场指数的被动投资策略更加可取;单就反转策略和惯性策略而言,反转策略更加可取。反转策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期望超常收益非常可观。另一方面,惯性策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对于不能影响股票价格的投资者而言,惯性策略或“追涨杀跌”是最差的策略。股票庄家的根本策略是诱引中小投资者追涨杀跌。如果追涨杀跌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策略的话,那么,中小投资者就可以赚钱。然而,惯性策略无利可图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小投资者采用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在与庄股的争斗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付股票庄家最好的策略是以“等”为主的反转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 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原因,其次重点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调控、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金入市是研究中国股市的约束条件或前提条件,似乎是不说自明的。中国股市设立以来,政府调控股价指数高低的政策性作法,不断实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1999 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设立要政府批准,控制较严,而企业上市数量长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个功能是为国企解困和改革服务,上市公司的多数是国企改制以后上市的。而股市证券商基本是国有企业,甚至近几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这些证券商发起的。中国股市的入市资金除了私人资金之外,国有控股公司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以至银行资金都具有国有企业资金的特点,具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下类似的资金特点[1]。中国股市的这些现象,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即使在其它新兴的证券市场也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国股市的上述鲜明特点,就注定了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2]。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竞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4]。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5]。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提升股票价格。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广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 析》 1【单选】“用直观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所关注的。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 A B C D ?正确答案:A 2【单选】中国农业社会人的等级的划分根据()。 ? A.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金钱的多少 C. 官职大小 D. 对土地的拥有情况 ? A B C D ?正确答案:D 3【单选】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一直以()为基本单位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A. 个人 B. 家庭 C. 合作社 D. 农场 ? A B C D ?正确答案:B 4【多选】下列哪些选项能说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有依赖关系?() ? A. 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 B. 朋友多了路好走C.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 D. 农民进城打工,要去有熟人的地方 E.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C D E

5【多选】下面哪些词汇说明在中国跟“天”联系紧密的都是重要的?() ? A. 天伦之乐 B. 天子 C. 惊天动地 D. 人命关天 ?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C D 6【多选】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强关系”?() ? A. 与人的交往是有感情的 B. 与人的关系是互惠的 C. 与人的互动是频繁的? D. 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的 E. 与人之间是有恩情的 ?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B C D 7【判断】西方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人征服自然。()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判断】非理性的社会职能存在于理性的社会中。() ?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判断】在古代,“师爷”这个职位不在国家官僚体制的编制里。()

股市投机问题的分析与策略.pdf

1.过度投机的表现 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股指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自1993年以后,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但股指狂涨暴跌。这种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与宏观国民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业绩失去了起码的关联,表现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机性的特点。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我国股市中存在的一个奇观现象——“投资者不投资”。 1.2各种概念、题材弥漫市场 股市应当而且只有一个永恒的题材——业绩,即通过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让投资人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提升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位。但目前,我国股市却充斥着浩如烟海的题材、概念,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严重背离,股价与公司业绩之间几乎没有必要的相关性,劣质企业的股价反而大大高于绩优股的股价 1.3独特的庄股现象 庄股现象是目前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庄家人驻的股票,无论当时大势如何,它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轨迹运作:或疯长,或狂跌。在庄家看来,股票只是一个用以炒作的电脑符号,无所谓有无投资价值。庄股现象正是过度投机和投资理念扭曲的生动表现。 1.4换手率过高 衡量股市投机性最常用的指标是股市的换手率,是某一时期内成交量与流通总股数的比值,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换手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平均交易频率越高,也就是股票的持有期越短。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其换手率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水平,近几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2.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 2.1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赌博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股市投机气氛。 2.2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极为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行为。同时,由于各种法制法规不是很健全,市场也未发展成熟,部分企业常常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 2.3机构投资者推动投机行为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机,稳定市场。但是,这些为遏制投机而培育的机构投资者,有不少反过来参与短线炒作,成为投机炒作的力量,使我国股市的投机行为加剧。 2.4我国股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没有建立约束机制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对股东的回馈意识,只知道配股、增发新股,而很吝啬于向股东分红。然而,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资者实现合理投资回报的有效渠道。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得不到分红回报,只好投机炒作赚差价利润。 3.解决我国股市过度投机问题的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为抑制投机,引导理性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市场发育和政府行为的探索性和渐进性特点,政府风险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完善政府风险防范的制度性功能,规范并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形成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新体系。 另外,中国证监会首先应该维护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股票市场交易规则,禁止以权炒股和内幕交易。加强监管绝对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监管只是手段,监管绝对不是目的,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是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行为降至最低,使股票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2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盈利能力,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上市公司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以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地成长。同时,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应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要拥有形成竞争优势所需的优势资产、可增长技能、特殊关系等优势资源。上市公司应通过各种努力,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改变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炒作现象。 3.3利用市场机制来制约过度投机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调节供需矛盾,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以市场的供

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

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储蓄和负债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家庭财富管理的背景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居民家庭经济福利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更多积累储蓄、对财富进行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人们被期待为他们自己的经济福利承担更多的责任。金融市场监管的放松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大量新的金融工具也随之出现。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越来越复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家庭金融常识缺乏、金融素养水平比较低。因此,居民家庭对金融决策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越来越大。2007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来自居民家庭不合理的借贷行为。在此期间,有的居民家庭财富严重缩水,而有的家庭财富不但没有缩水,反而增长了。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居民家庭的金融行为呢?本文试图从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水平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使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调查的“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发现中国居民家庭对如股票等投资产品和房贷等贷款产品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家庭占比不多,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对投资产品和贷款产品不了解,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比较低。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构造了中国居民家庭主观金融素养水平指标,按照人口统计学分类考察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的分布。发现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正相关,男性的金融素养水平高于女性的金融素养水平;金融素养水平关于年龄呈倒“U”型变化,财富较

多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财富比较少的家庭。(2)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家庭更可能拥有负债,而且会更多的首选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但过度负债的程度会随着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除此之外,财富越多的家庭拥有负债的可能性会减小,也会减少过度负债;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与家庭拥有负债的可能性和通过正规金融机构 借贷的可能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过度负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拥有负债、过度负债和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都是正相关的;房产占家庭资产比例越大的家庭,拥有负 债和过度负债的可能性都会增大;户主是男性的家庭更可能拥有负债,但户主性别对家庭是否会过度负债没有影响;男性更倾向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户主年龄对拥有负债和负债渠道没有影响,但过度负债关于年龄是“U”型的。(3)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居民家庭风险资产组合有效性更高,家庭财富与家庭风险资产组合的夏普比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险资产组合的夏普比率与户主的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4)金融素养水平低下阻碍了居民家庭参与人身保险市场。提高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居民家庭利用人身保险市场分散 自身所面临的长寿风险、重大疾病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以及经济系统波动风险等风险。家庭净财富和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是正相关的;家庭负债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家庭人身保险需求;自我雇佣家 庭更可能拥有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但对意外伤害保险需求没有影响;家庭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居民家庭对健康保险的需求,但不影响对人寿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作业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姓名:于际都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142002010229 对以下四个论述题的回答要作为一个附件,在线发送给我,时间截止 点是本课程第九周上课前。附件名称为:“考试”加上“你的名字”,如:考试张三。另请特别注意,第九周上课必须到课,并且将此考试 答卷打印好,写名字和学号交给我。 1、结合你看视频,对本课程的任意三节课的内容加以详述,说明哪 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大约500字) 在第一节课中,翟学伟老师先提到了过去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方法,是在各个学科中分散地进行研究。而老师则是进行了一次 整合,从精神、文化、伦理、美学等方面研究上述问题。其研究特点为:以社会科学的方式进入,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接着 又给我们梳理了本门课的十个专题。 随后就展开了第一专题的讲解。提到两大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即乡土文明或称为农耕文化,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晚清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文明形态。而 工业文明指向的是现代化,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极大交换 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历程中,还不能说请当今的中国人具有那些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故而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农业文明下,人所需的物质资料全部从自然中获取,人想控制自然但却能力有限,只能尽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从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人正在从一种稳定走向另一种稳定,但目前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 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有四个方面: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空巢化,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等。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印象尤为深刻。我对老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尤为赞服。老师不是拿教科书化的知识给我们讲解,而是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本

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家庭金融之理性分析

中国市场背景下的家庭金融之理性分析 摘要:“家庭金融”这一课题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手段又是什么?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在波折中迅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家庭金融的最优配置……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本篇文章所要阐述和分析的。另外,本文还可以看做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投资分析报告,我们将探究家庭金融决策的最有效手段。 主题词:家庭金融中国市场理性分析 正文: 我们从“家庭金融”这一概念的产生说起。 家庭是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同时在宏观积极循环中,家庭也起到了一个衔接市场与企业的作用,家庭是社会财富宏观循环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认为整体市场经济是由企业经济和家庭经济构成的,二者在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均衡市场,引起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在《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提出:“近300年来,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后工业化的转变,即我所说的新经济革命(new economic revolution)的结果。” 我们将这句话代入到中国队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将家庭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归结为: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物品和货币市场交易萎缩,家庭金融即是社会金融,而在鸦片战争后的工业革命中,“将原先的一些家庭活动分包给一些专业人员来做”1而这些专业的人员就是公司,公司之间的交易成为两个市场交易的最重要环节,家庭在经济中的中心地位,由此让位给公司,公司金融成为社会金融的主导,而在新经济革命开始后,尤其是互联网以及电讯事业的发展,拉近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家庭掌握的财富逐渐增加,家庭在参与的交易越来多,家庭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加强,家庭的桥梁作用也得到凸显。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家庭金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目光,他们开始从家庭金融以一般金融的区别于联系,家庭金融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效应、家庭资源和合理配置等诸多方面对家庭金融进行研究,家庭金融的学科要素逐渐完备。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庭财富保障的重要性,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家庭金融工具……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对家庭金融的概念进行确切的定义,而参照公司金融的概念2,我们暂且将家庭金融定义为:家庭金融是基于家庭理财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投资活动和利益关系,是依据市场客观定律和增值保值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组织家庭投资活动,处理家庭财务关系的微观层面的经济管理活动。 从定义我们便可以看出家庭金融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投资手段的选择和相互之间比例的调整,以实现家庭财务的保证增值,在最大程度扩大家庭财富价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家庭金融与公司金融具有很大的共性,我们可以采用许多公司金融的分析手段来研究家庭金融。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首先,在财富规模上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家庭金融的决策更加灵活,便利,但是由于财富总额的减少,家庭金融投资决策的多样 1摘自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 2公司金融则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公司金融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精)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 一:回顾2011 2011年,中国股市上证下跌21.76%,深证成指下跌28.41,中小板下跌37.09%,创业板下跌35.88%。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大盘不断创出新低,市场抛压十分沉重。2011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三次加息;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采取数量化手段暂时收紧流动性。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得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2012年股市 6月2日股市指数上证综指2373.44, 深证成指10145.80, 沪深3002633.00, 期指12062629.20,恒生指数18558.34。 2012年我国经济将显著下滑,其中固定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较差的基本面决定上半年A股仍可能继续下跌。在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在政府换届的2012年,基建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为10%左右。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将会最严重。在这种国内外不利的氛围中,内有经济快速下滑的负面影响,外有债务危机的冲击,上半年A股仍可能延续下跌之势,难有大的起色。 到2012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基于“稳经济”的需要,政策放松的力度大大提高,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经济最差的因素将成为过去;同时2-4月是欧债还款的密集集中期,欧债最大的风险爆发,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欧债的最大风险过去。到明年年中,国内外影响股市的两个最大利空都将成为过去,相当于“利空出尽”,A股便失去了下跌的动能,转为趋稳或 上涨,再加上国内政策的大幅放松,股市有望见底上涨。不过在地方债务的压力之下,财政空间有限,2012年年中经济刺激的力度将远弱于2008年底,所以A 股难以出现“V”形反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都将以波浪式的形式出现,呈现“U”形。 三:宏观政策对2012年股市影响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考试: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分析 ? 1 【单选】()是指导人们怎么过家庭生活的思想。 ? A. 墨家思想 ? B. 儒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道家思想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2 【单选】中国农业社会人的等级的划分根据()。 ? A.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B. 金钱的多少 ? C. 官职大小 ? D. 对土地的拥有情况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D 3 【单选】中国“人情”里的恩情的最大特点是() ? A. 价值的无限性

? B. 无法报答 ? C. 是最重要的一种人情关系 ? D. 发生在接受恩情的人发迹之前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4 【多选】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强关系”?() ? A. 与人的交往是有感情的 ? B. 与人的关系是互惠的 ? C. 与人的互动是频繁的 ? D. 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的 ? E. 与人之间是有恩情的 ? B ? C ? D ? E ?正确答案: A B C D 5 【多选】中国人所谓的“天”是指() ? A. 自然规律 ? B. 星象 ? C. 气象 ? D. 气候 ? E. 季节

? F. 天空 ? B ? C ? D ? E ? F ?正确答案: A B C D E 6 【多选】道家研究的是()。 ? A. 官僚体制中的生活 ? B. 家庭生活 ? C. 人 ? D. 地 ? E. 天 ? A ? B ? C ? D ? E ?正确答案: C D E 7 【判断】土地是农民的根基。()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关键词]股市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许多缺陷也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成因,找出改善对策。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1.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23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再到2008年1月的4383.39点,波动极为剧烈。而发达国家近30年中,年股指波动幅度多在10%以内。 2.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庄家”等通过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来操纵股价,从而获取暴利,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有名的“银广夏陷阱”就是例子。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等,代理人就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中损害委托人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股的持有者全体人民,只通过公司的利润再分配间接和被动地获利,这使得他们没有关心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代理者行为的积极性。这些正是导致股市混乱、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盛行的根源。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1.改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控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证监会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证监会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

当前我国投资理财行为分析

当前我国投资行为分析 摘要:家庭投资理财有多种行为,例如:选择、组合、调整等行为,它们可以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下面我们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些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然后对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等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使我们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