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练习题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 )1、人类起源于

A.类人猿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长臂猿

( )2、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

A.火的使用

B.语言的使用

C.工具的使用

D.直立行走

( )3、下列动物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长臂猿

D.大猩猩

( )4、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 )5、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产生语言

D.使用工具

( )6、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A.两足直立行走

B.使用火

C.产生语言

D.使用工具

( )7、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主要标志

A. 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 )8、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

B.森林古猿

C.长臂猿

D.北京猿人

( )9、人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证明

A.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

B.人类是黑猩猩进化中的一个分支

C.人类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 )10、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是古人类能够

A. 站立

B. 直立行走

C. 制造简单工具

D. 吃各种食物

( )11、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A. 有复杂的语言

B. 使用工具

C. 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 )12、与类人猿比较,人类有多种不同的特点,生物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猿分界的最重要标准 A. 大脑特别发达 B.直立行走

C. 制造和使用工具

D.产生了语言

二、填空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和现代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肢解放出来,臂和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

学习单13.1邻补角、对顶角

图 13-3 4.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习单邻补角、对顶角 2014 月 日 学习目标: 1 ?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 2 ?初步感知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过程,体会理性思维精神.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下面文字,理解“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取两根木条,将它们用一枚钉子钉在一起,给我们以两条直线相交的形象(如图13-1 )? 图 13-2 把图13-1抽象为图13-2的模型,直线AB 与CD 相交.也就是说,直线AB 与 CD 是相交 线,点O 是它们的交点.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 ________ 个交点?你能说说理由吗? 因为,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两个交点,那么经过这两个交点就有了 _____ 条直线,这与 我们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矛盾. 所以,两条直线有两个交点是不可能的. 活动二:理解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直线AB 与CD 相交,形成了 ___个小于平角的角,如图 13-3中的/ 1、/ 2、/ 3、/ 4. 观察/ 1与/ 2,回答下列问题: 姓名 : 图 13-1 / 1与/ 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 / 1与/ 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13-3中还有其他互为邻补角的角吗? 1 .

活动三:理解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观察/ 1与/ 3,回答下列问题: /1与/ 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13-3中还有其它互为对顶角的角吗? /1与/ 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说说理由吗?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邻补角 X Z 1 与Z 2 对顶角 Z 3 与Z 4 活动四:运用新知 例题1 已知:如图13-4,直线AB CD 相交于点 Q / AOC 50O . 求:/ BOD Z AOD / BO?度数. 图 13-4 1 . C

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1 (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 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类人猿 B.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种族的差异是不同地域地理和气候环境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说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C. 类人猿与现代人某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上的深化趋势是人猿同祖的解剖学证据 D. 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能人 3.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A. 使用工具 B. 直立行走 C. 学会用火 D. 产生语言 4. 人类和类人猿所共有的特征是() A. 发达的大脑 B. 复杂的语言 C. 会制造工具 D. 会使用天然工具 5. 迫使一部分原本生活在丛林中的森林古猿从树栖下到地面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

的直接原因是() A. 食物不够吃 B. 气候变化 C. 森林大量消失 D. 争夺领地 6.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祖先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7.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方式不同 B. 祖先不同 C. 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8. 下列生物中,和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是() A. 大猩猩 B. 金丝猴 C. 长臂猿 D. 黑猩猩 9.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环境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10. 一般认为,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进程中,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标志是() A. 直立行走 B. 使用天然火 C. 制造工具 D. 用语言进行交流 11.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 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 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 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 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 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 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 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 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 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 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

邻补角、对顶角练习题

246 对顶角、邻补角(解答题) 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 2、如图,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图中,∠1=43°,∠2=27°,试问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多少度? 3、如图,∠1=∠2,∠1+∠2=162°,求∠3与∠4的度数. 4、如图,AB,CD交于O点. (1)如果∠AOD=3∠BOD,那么∠BOD=_________度,∠COB=_________度;(2)如果∠AOC=2x°,∠BOC=(x+90)°,∠BOD=(y+4)°,求x,y的值.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把∠BOD分成两部分,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 6、如图(1)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_________对对顶角; 如图(2)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请写出所有对顶角;

如图(3)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_________对对顶角. 7、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 8、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D恰为∠BOE的角平分线. (1)图中∠AOD的补角是_____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 (2)若∠AOD=140°,求∠AOE的度数. 9、(动手操作实验题)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示意图: (1)将直角三角板ABC的AC边延长且使AC固定; (2)另一个三角板CDE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 (3)延长DC,∠PCD与∠ACF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1=30°,∠ACF为多少? 10、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65°,求∠4的度数.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0,OE平分∠AOC,∠AOD比∠AOE大75°,求∠AOD的度数.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敬的高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山一定数LI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III同一祖先分支而来。人与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上善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描述一下人类的起源是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的进化而来的。 2.明白古人类化石以及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了解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授课 日期 授课 教师 刘水滔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教师总结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学生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简单介绍。 教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交流: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后回答。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阅读: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讨论回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完整版)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习题答案

余角和补角和对顶角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的余角=90°-∠A 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与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对两个具有特殊位置的角的名称; 对顶角相等反映的是两个角间的大小关系。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则:∠C=∠B。 注意: ①钝角没有余角; ②互为余角、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如∠A+∠B+∠C=90°,不能说∠A、∠B、∠C互余;同样:如∠A+∠B+∠C=180°,不能说∠A、∠B、∠C互为补角; ③互为余角、补角只与角的度数相关,与角的位置无关。只要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90°或180°,就一定互为余角或补角。 余角与补角概念认识提示: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如果∠1与∠2互余,那么∠1的余角是∠2 ,同样∠2的余角是∠1 ;如果∠1与∠2互补,那么∠1的补角是∠2 ,同样∠2的补角是∠1。 (2)互余、互补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两角互余或互补,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3)∠1 + ∠2 + ∠3 = 90°(180°),能说∠1 、∠2、∠3 互余(互补)吗? 不能,互余或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对顶角与邻补角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2 1 2 2 1 个 个 个 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 ° ° °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1) (2)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 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个 个 个 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 AOC?的度数为( ) ° ° ° °

5.如图3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二、填空题 1. 如图4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3 4D C B A 12O F E D C B A O E D C B A (4) (5) (6) 2.如图4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5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 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4.如图6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 BOD=?______. 5.对顶角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7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

7.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科生物(人教版七下)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计划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从回顾有关人类起源的争论引入,简要介绍了由森林古猿演化成人类以及人类的发展过程。在介绍人类的起源时,突出了环境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在介绍人类发展时,突出了工具的进化;这一节虽然课文篇幅不长,但其中隐含的内容及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却极其丰富,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师生只有共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因为本节是学期的开篇。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开学的第一节课不开新课程,而是利用第一节课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哪些方面是值得发扬的?哪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第二方面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本学期主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方面给予指导、点播;第三方面重点了解一下学生对第一章学习内容的需求,并布置学生查阅、收集与下节课(新课的学习)有关的学习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的不少问题又是悬而未决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开始,适当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教学策略选择与 设计 创设情景---表述交流----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与工具 设计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重点是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的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 的变化,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重点是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的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对顶角与邻补角讲练稿

相交线导学案(20150105) 一、自主预习:1、问题1: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 问题2:将所得到的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每两个角组成一对) 问题3:根据各对角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问题4:以∠1和∠2为例分析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问题5:类似∠1和∠2,分析∠1和∠3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2、 巩固概念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1) (2) (3) 2.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3、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注意:1、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2、只有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才会产生对顶角。对顶角一定相等,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 b 相交, ∠ 1=40°,求∠2, ∠3, ∠4的度数. 解:∵∠1+∠2=180 ( ) ∴∠2=180-∠1= ∴∠3=∠1= ∠4=∠2= ( ) 变式一:若∠1=32°20′,求∠2, ∠3, ∠4的度数. 变式二:若∠1+∠3=50°,则∠3= ,∠2= 。 变式三: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二)合作探究 1、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1)右图中∠AOC 的对顶角是 , ∠1邻补角是 。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AOC=80°,∠1=30°,求∠2的度数。 解:∵∠DOB=∠ ,(对顶角相等 ) =80°(已知) ∴∠DOB= °(等量代换) 又∵∠1=30° (已知) ∴∠2 = ∠ - ∠ = - =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BOC 、∠AOD 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AOB 、∠AOC 、∠BOC 、∠BOD 的度数。 3、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BOD=40°, OA 平分∠COE ,求∠DOE 的度数 4、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AOB,但人不能进入围墙, 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请画图加以说明。 5、 如图,已知OA OB ⊥,OC OD ⊥,试说明180AOD BOC ∠+∠=. 证明:∵OA OB ⊥,OC OD ⊥, ∴90AOB COD ∠=∠=( ) ∴∠AO D +∠BOC=(∠AOB +∠BOD )+(∠COD -∠ ) = . 1 2 1 1 2 2 邻补角: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已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 求证:∠1=∠2 证明:∵ ∠1+∠3=180°(邻补角定义) ∠2+∠3= ( ) ∴ ∠1=∠2 ( ) 括号内填根据 A E 1 2 ) ) O C B D F A D O C B 43 21O D C B A 1 2 (2) (3) (4) 2 1 (1) 1 2 (5) 1 2 1 2 4b a 3 2 1 a 3 2 1E O D C B A A O C B D

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完整版)对顶角与邻补角练习题

? 1. 观察下列图形,并解答问题: (1)图①中,有_____条直线,_____对对顶角; (2)图②中,有_____条直线,_____对对顶角; (3)图③中,有_____条直线,_____对对顶角; (4)猜想:n条直线交于一点时,可形成_____对对顶角; (5)若有2004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形成_____对对顶角. ? 2. 三条相交直线交于一点得6个角,每隔1个角的3个角的和是_____度. ? 3. 如图: 在下列括号中填写推理理由 ∵∠1=135°(_____) ∴∠3=∠135°(_____) 又∵∠2=45°(_____) ∴∠2+∠3=45°+135°=180° ∴a∥b(_____)

? 4.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DOE是直角,OF平分∠AOE,∠BOD=22°,求∠COF的度数. ? 5. 如图,已知∠1=70°,如果CD∥BE,那么∠B的度数为() A.70° B.100° C.110° D.120° ? 6.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OE⊥CD,∠AOC=55°,∠BOE的度数是() A.125° B.135°

C.145° D.155° ?7. 下列图形∠1与∠2不是邻补角的是() A. B. C. D. ?8. 如图,直线a与b相交于点O,∠1+∠2=100°,则∠3的度数为() A.80° B.100° C.120° D.130°

?9. 顶点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_____.(判断对错) ?10.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D=50°,则∠BOC=_____°.

1.1人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地球太伟大了,我们有责任关心、爱护它。 师: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 生:不是。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进行新课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

邻补角、对顶角(1)

邻补角、对顶角 姓名: 一、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4、证明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因为∠1+∠_____=180°( ) ∠2+∠_____=180°( ) 所以∠1=∠3 ( ) 二、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作图题:请画出∠ABC 的对顶角 3、一个角的邻补角最多有_______个,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有_______个。 4、作图题:请画出∠ABC 的邻补角 2 1 2 1 2 1A B B

三、例题讲解 例一: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50°,求∠BOD 、∠AOD 、∠BOC 的度数. 解: 例二: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C.已知 ∠BOE=65°,求∠AOD 、∠AOC 的度数. 解: 四、巩固练习 1、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2如图,∠1的邻补角是( ). 2题图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 ⑴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⑵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⑶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⑷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⑸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 ( ) ⑴相等且互补的两个角都是直角; ⑷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 ⑵两个角互补,则它们的角平分线的夹角为直角; ⑶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角平分线的夹角为直角;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0?O A D C B E 65? O A D C B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篇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资源分析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两种观点 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生活中学生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可以从 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 片和影象资料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 形态、生活习性、喜怒衰乐的表情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学生 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 怎样进化成人的。早期人类的化在图片做为一种证据,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能否证明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人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 一点。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 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人猿的图片,比较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根 本区别,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分析比较的过 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陈述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 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 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 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等。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教师总结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学生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简单介绍。 教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交流: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后回答。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doc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345678 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

对顶角与邻补角练习.doc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 , ∠ 1 和∠ 2 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 个个个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 AOE+∠ DOB+∠ COF等于 (? ) °°°° (1)(2)(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对顶角相等;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若两个角不相等, 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④若两个角 不是对顶角 , 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个个个个 4.如图 2 所示 , 直线AB 和 CD 相交于点O, 若∠ AOD与∠ BOC 的和为236 ° , 则∠ ( )°°°° AOC? 的度数为 5.如图 3 所示 , 直线 L1,L 2,L 3相交于一点 , 则下列答案中 , 全对的一组是 ( ) A.∠1=90° , ∠ 2=30°, ∠ 3=∠ 4=60° ; B.∠ 1=∠3=90° ,∠ 2=∠ 4=30 C.∠1=∠ 3=90° , ∠ 2=∠ 4=60° ; D.∠ 1=∠3=90° ,∠ 2=60° ,∠ 4=30° 二、填空题 1.如图 4 所示 ,AB 与 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 中 , ∠1 的邻补角是______, ∠ 1 的对顶角___. (4) (5) (6) 2.如图4所示,若∠ 1=25°,则∠ 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5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 AOD的对顶角是 _____, ∠ AOC的邻补 角是 AOC=50° , 则∠ BOD=______,∠ COB=_______. _______; 若∠ 4.如图 6 所示 , 已知直线 AB,CD相交于 O,OA平分∠ EOC,∠ EOC=70° , 则∠ BOD=?______. 5.对顶角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 7 所示 , 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若∠ 1- ∠ 2=70, 则∠ BOD=_____,∠ 2=____. (7) (8) (9) 7. 如图 8 所示 , 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OE平分∠ AOC,若∠ AOD-∠ DOB=50° ,? 则∠ EOB=______________. 8. 如图9 所示 , 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已知∠ AOC=70° ,OE把∠ BOD分成两部 分 ,? 且∠ BOE:∠ EOD=2:3, 则∠ EOD=________. 三、训练平台 1.如图所示 ,AB,CD,EF 交于点 O,∠ 1=20°, ∠ BOC=80° , 求∠ 2 的度数 . 2.如图所示 ,L 1,L 2,L 3交于点 O,∠ 1=∠2, ∠ 3: ∠1=8:1, 求∠ 4 的度数 . 四、提高训练 1.如图所示 ,AB,CD 相交于点 O,OE平分∠ AOD,∠ AOC=120° , 求∠ BOD,∠ AOE? 的度数 . 2.如图所示 , 直线 AB与 CD相交于点 O,∠ AOC:∠ AOD=2:3,求∠ BOD的度数 . 3.如图所示 , 直线 a,b,c 两两相交 , ∠ 1=2∠ 3, ∠ 2=65° , 求∠ 4 的度数 .

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习题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角和补角和对顶角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C=90°,∠A= 90°-∠C ,∠C的余角=90°-∠C 即:∠A 的余角=90°-∠A 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C=180°,∠A= 180°-∠C ,∠C的补角=180°-∠C 即:∠A的补角=180°-∠A 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与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对两个具有特殊位置的角的名称; 对顶角相等反映的是两个角间的大小关系。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A+∠C=180°,则:∠C=∠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D+∠C=180°,∠A=∠D则:∠C=∠B。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A+∠C=90°,则:∠C=∠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D+∠C=90°,∠A=∠D 则:∠C=∠B。 注意: ①钝角没有余角; ②互为余角、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如∠A+∠B+∠C=90°,

不能说∠A、∠B、∠C互余;同样:如∠A+∠B+∠C=180°,不能说∠A、∠B、∠C互为补角; ③互为余角、补角只与角的度数相关,与角的位置无关。只要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90°或180°,就一定互为余角或补角。 余角与补角概念认识提示: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如果∠1与∠2互余,那么∠1的余角是∠2 ,同样∠2的余角是∠1 ;如果∠1与∠2互补,那么∠1的补角是∠2 ,同样∠2的补角是∠1。 (2)互余、互补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两角互余或互补,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3)∠1 + ∠2 + ∠3 = 90°(180°),能说∠1 、∠2、∠3 互余(互补)吗? 不能,互余或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已知∠A与∠B互余,∠B与∠C互补,若∠A=50°,则∠C的度数是 [ D ] A.40° B.50° C.130° D.140° 如果∠A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则∠A=______度.设∠A为x,则∠A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得,180°-x=4(90°-x),解得x=60°.故答案为:60. 已知∠ α=50°17',则∠α的余角和补角分别是 [ B ] A.49°43',129°43' B.39°43',129°43' C.39°83',129°83' D.129°43′,39°43′ 两个角的比是6:4,它们的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互余 B.相等 C.互补 D.以上都不对 设一个角为6x,则另一个角为4x,则有6x-4x=36°,∴x=18°, 则这两个角分别为108°,72°,而108°+72°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题:1.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型: 新授 主备: 贾倩倩 时间: 审核: 一、学习目标 :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本质区别。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前置研究:依案扣本 专心自主 (自主学习课本 2页至 3页思考下列问题)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阅读课文第2页的“观察与思考”,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别是什么? 。 ②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类有根本区别呢? 三、展示交流:互助互学 亮出观点 1、小组内同学交流前置研究部分的问题,组内达成共识。 2、全班展示:有选择的选择小组展示。 3、师生补充,评价。 四、合作探究:深入学习 质疑问难 学生自学第4页的资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从“露西”少女的化石来看,“露西”少女的骨骼有什么特点?由此,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怎样? 2、“东非人”用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五、达标拓展: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1、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 、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C 、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D 、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 、黑猩猩 B 、长臂猿 C 、森林古猿 D 、大猩猩 3、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鱼 B 、狗 C 、大猩猩 D 、鸽子 4、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 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不一样的 C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5、从东非大裂谷出土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及遗物中,证明早期古人类已具备( ) A 、使用火的能力 B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 C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 D 、文字交流的能力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最适于生活在( ) A 、草原 B 、水中 C 、森林 D 、平原 7、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与古猿的最本质区别是( ) A 、直立行走 B 、运用天然工具 C 、形成手 D 、产生语言和意识 8、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___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_________。 9、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尤其是______的热带丛林。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