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考研政治史纲压题1

2013考研政治史纲压题1

2013考研政治史纲压题1
2013考研政治史纲压题1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后密押之(二)——刘晓亮

教材考点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教材考点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教材考点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贸的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教材考点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1)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2)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教材考点5: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第一次比较系统第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十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2)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分析题:

1.

材料1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材料2

政府法令应有两方面的规定,不应畸轻畸重,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仍属于地主,地主依法有对自己土地出卖、出典、抵押、及作其他处置之权。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当地主作这些处置之时,必须顾及农民的生活。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

——摘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3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依据。

(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答案解析

(1)材料中所出现的土地政策分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体政策。《兴国土地法》制定的土地政策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制定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改为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

(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中国政

治走向民主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长期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使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真正获得解放,是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农民阶级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军队的来源,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所在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2.

材料:

1942年,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排除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仪式结束后,何应钦发表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的结果。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解析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在亚洲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力有利条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2)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3.

材料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在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到了抗日时期,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

《共产党人》发刊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它和后来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为什么在中国革命中能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说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的原因

答案解析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

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同盟军,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策略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中国共产党要想要取得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与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的阶级、政党、团体、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实践证明,没有这样的一个政治联盟,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考研真题解析跨考教育会在第一时间登出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5923412.html,/zhuanti/zhenti.html

考研政治2017史纲粉笔笔记(整理版)

14分(选择题、分析题) 重点:周年纪念;和毛中特结合 学习方法:历史分析,时间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背景)1840-1919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近代史起点: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起点:虎门销烟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紧接着签订了《虎门条约》(中英)《望厦条约》(中美)《黄埔条约》(中法)------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 阶级关系:旧阶级:农民阶级(主力军)和地主阶级。 新阶级:工人阶级(新生产力代表、最革命的阶级)和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放生产力1949);(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发展生产力)-----中国梦 5.第一次反侵略武装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6. 帝国主义列强没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7.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8. 民族意识的觉醒 (1)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4)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51-1898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第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 的土地所有制,未能付诸实施。《资政新篇》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未能付诸实施。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要原因:(1)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3)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3.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兴办的洋务事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是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导致了 A.中国的封建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中国从名义到实质都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地位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命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属于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它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起,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CD两个选项正确。 A选项的错误在于,封建王朝的结束,是辛亥革命所推翻的。B选项的错误在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选项是可以变化的。例如,“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两句话也可以作为正确选项出现。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指的是,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所有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主要目的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加强边防、海防√ C.剪除异己 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边防、海防,扩充内部集团实力。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同时虽然遇到过诸如顽固派的攻击,但剪除异己始终不是其主要目的。ABD选项正确。 4.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 A.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B.没有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 C.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 D.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以识记性为主、理解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选项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选项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选项AD正确。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为 A.指导思想具有落后性 B.缺乏群众基础√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史纲分析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史纲分析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2019考研初试上午第一场政治已经结束,大家都考的如何呀?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快来跟文都考研小编一起来看热气腾腾的真题吧。 分析题第36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无论是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各个阶级的探索证明不具有先进性的阶级领导的各种救国方案都行不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社会制度。十月革命启示中国人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革命中广泛发动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赢得胜利的故事,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

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么? 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沦为东亚病夫。各个阶级的探索均已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主义的带领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伟大的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东亚病夫从此站了起来。但刚刚建国时,中国共产人发现:万里长征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1978年,邓小平召开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领导中华民族找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接下富起来任务的这一棒,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次飞跃说明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6考研政治史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政治史纲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一、单选题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解析】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外敌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也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外国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宗教和思想文化 答案:C【解析】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师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长技”指的是外国先进的军师和科学技术。因此,正确答案是C。 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忻口会战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史实,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10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一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忻口、太原会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士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 3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本题正确答案是A。 1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标》(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改变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变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的过渡。本题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 2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标志是 A.张学良的改旗易帜√ B.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摧毁 C.第一次北伐的胜利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A选项正确。B选项是1926年7月开始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果实;C选项与B选项实质是一个;D选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本题还可以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的角度加以考查。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B.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代表 C.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C选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 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前资本主义社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选项A正确。 5.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的标志性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B选项正确。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党指挥枪);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生必须重点掌握这几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 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1840年—1919 年大事记】 一、1840 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实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实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水准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因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 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885 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说明中国**** 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 (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 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 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水准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水准的政治权利,促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6、1905年 (1) 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的缺陷: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民权主义的缺陷: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四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第四章练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 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 A. 保路运动的兴起 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护法运动的兴起 D. 五四运动的兴起 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4、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宣传公平和正义 C. 弘扬民族文化 D. 主张文学革命 5、在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A. 《狂人日记》 B. 《阿Q正传》 C. 《狂人日记》 D. 《狂人日记》 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 A. 陈独秀 B. 陈望道 C. 李大钊 D. 毛泽东 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A. 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 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 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D. 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受挫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A. 护国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北伐战争 9、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 A. 从学生转为工人 B. 从工人转为学生 C. 从农民转为工人 D. 从工人转为农民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国民革命 1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在 A. 五四运动 B. 京汉铁路罢工 C. 五卅运动 D. 省港大罢工 12、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A. 辛亥革命以后 B. 五四运动以后 C. 北伐战争以后 D. 南昌起义以后 二、多选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北京大学 B. 中山大学 C. 《新青年》编辑部 D. 《湘江评论》编辑部 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倡 A. 民主 B. 科学 C. 白话文、新文学 D. 社会革命 3、在率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代表作有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马克思主义》 C. 《庶民的胜利》 D. 《Bolshevism的胜利》 4、五四运动在1919年6月3日后发生的重要转变是 A.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西安 B.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 C. 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 D. 运动的主力从工人转为农民 三、简答题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真题解析 答案】(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道路。 (2)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于1949年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建国后,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产党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

步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正在不断走向强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2019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串讲(十五)

2019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串讲(十五)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打击投机倒把;统一全国财政。经过三年的努力,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建立各级政府;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示: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在党政军机关展开“三反”运动。这个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 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2年初,在全 国大中城市,展开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提示: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实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考研政治近代史重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 2通过几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 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中国所丧失的权利: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分析点)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上都具有封建性的特征。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些特征开始瓦解,主要表现在: (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以后,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丧失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经济上是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2)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地主阶级来说,有的转化为官僚地主,有的转化为城居地主。农民阶级一部分向贫农和雇农转化,一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后备军。同时,导致了新的阶级的产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主要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出现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确实在各个方面给中国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工人阶级的优势: 第一,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第二,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第三,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四,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弱点:软弱性。 9如何评价“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 落后国家的侵略一定程度了促进了落后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是帝国主义“充当了

考研政治史纲多选题真题解析及对优选考研的启示

2018考研政治史纲多选题真题解析及对19考研的启示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刁贺老师 2018考研政治科目刚刚结束,大家翻开试卷肯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可能有同学对自己的答案还有疑问,针对这种问题,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刁贺老师对史纲部分的多选题做出了详细的解析,广大考生可以作为参考。 27.忠诚于党、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光荣传统。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 【选项】 A.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B.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C.加强政治工作 D.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CD 【解析】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因在福建省

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为“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内容包括BCD三个选项。A项属于洛川会议的内容。 【考点】古田会议的内容。 28.【题干】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近平的坚强阵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其要举措有()。 【选项】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领导人通过人民选举产生 C.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D.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答案】BD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因此B项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因此D项正确。A项是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选项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度。因此不选。本题正确答案BD。

2018年最新考研政治史纲名词解释答题方法汇总

2018年考研政治史纲名词解释答题方法汇总 一、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类名词在解释时应指明作者、成书年代、内容结构、思想主张、影响等。如“《法经》”,参考答案为“战国时魏国人李悝编撰的法律著作。春秋战国之际,各国相继颁行法律,李悝加以总结,兼采各国法律条文,分为“盗”、“贼”等六篇。为商鞅变法所继承,成为秦汉法律制度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类名词主要考查考生对该组织机构的性质、沿革、存废等。如“少年中国学会”,参考答案为:“少年中国学会: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于1919年7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1923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三、改革 解释“改革类”名词应主要写明改革者、主要内容、影响等,答题结构一般相对简单,如“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参考答案为“19世纪前半期,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清除马穆鲁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建设近代化陆、海军,推行土地国有制,发展近代工商业与教育。促使埃及向主权独立国家方向发展,在英国军事干预下失败。” 四、战争 “战争类”名词是名词解释题型最常考的一类。解释此类名词应写明交战双方、经过、结果或影响等,如“两伊战争”,参考答案给出了以上几个要素:“伊拉克与伊朗之间持续8年之久的边界战争。1980年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突然进攻,此后双方互有攻守,最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停战。双方人员物质损失惨重;阿拉伯世界严重分裂。” 五、人物 人物类名词要点包括生平年代、国籍、重要事迹、主要成就、思想主张、代表作品等。不同领域的人物,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中国史人物类名词应指出所属朝代,世界史人物类名词应指出所属国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物须指明其思想主张和代表作品等,自然科学领域人物须指明其主要成就等。人物类名词的概括句一般要包括朝代(国籍)、头衔等,如“杜佑,唐代史学家”,“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 更多考点请下载考研毙考题

2017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7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答题技巧 政治科目中选择题部分一直是令考生头疼的地方,特别是多选题。考研政治考试中多选题部分评分标准为“多选不得分,少选不得分”。这样,假使学生漏掉了任何一个知识点,导致某一个单独的选项判定错误,也可能两分尽失。不少考生因为这个原因折戟沉沙考研考场,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事实上,选择题也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不少题目都有自己的解题技巧。本文利用这些方法解释2010-2012年考研政治考试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真题,希望这样的解题思路案例能够引导考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考研政治考试。 一、发挥语言逻辑的作用 我曾与考研的学生反复讲过,新东方多年前的口号“语言就是力量”在考研考试中十分有用。这么说的原因是,考研政治考试本身是一门以中文为载体表达的知识考试,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语言的一些特点直接选出答案。 2012年单选题第10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当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一些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部分知识熟悉的同学应该反应过来了,这一部分考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也就是这一部分的第三章。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对革命前途和性质的影响。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革命。而共产党的领导,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一旦记得这些,那么这道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C选项。民主革命中包含着无产阶级领导这样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得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如题所述。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这么清晰地回忆起书本知识,一旦当你完全回忆不起来,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怎么办呢? 利用题干文字和简单的文史知识进行解答,这时你可以借用反问自己的归谬法。例如对应选项A,看到这一个选项的时候先不要试着搜索已经空空如也的大脑,你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那么我们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也可以选择封建制,不是吗(虽然中华民族尝试过,失败了)?我们也可以选择奴隶制道路,不是吗?选项A和题干所述结果没有语言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可以直接排除。而对应选项B,俄国的经验是不是一定要遵守?或者俄国有了经验,我们照做就行了呢?有一点文史知识的同学应该知道,如果这样简单的话,长征就发生不了了。这样,运用简单的文史知识,我们可以排除B。最后,选项D中革命分两步走的解释和这两步走的关系并没有太多关系。 总结一下,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当你看到题目不知道如何作答时使用。当一道题目的考查点不在考生的知识范围之内的时候,利用题目中的语言语句进行分析可以大大增加选择的正确率。说得简单一点,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提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字眼,其余的都是谬以千里。 二、运用“关联法”,理清题干和题肢的逻辑关系

全国 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

2019考研政治史纲各章节重点归纳(03) 1.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单选)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斗争 C、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 D、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斗争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单选) A、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B、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近代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实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清政府的抵抗 D、近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于:( )(多选) A、存有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B、以前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C、存有着很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对帝国主义的理解还处在理性理解的阶段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第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在青浦(今属上海市)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不久因伤重死去)。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1867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娇(今恒春)登陆,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马肯基,打退了美军的进犯。1874年,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及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很多人英勇牺牲。189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 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000多人。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发表了 ( ) (分数:2.00)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持久战》 D.《矛盾论》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因此答案是选项A。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 ( ) (分数: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陈毅 解析:解析: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因此答案是选项C。 4.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 (分数:2.00) A.《矛盾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