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

平新乔范瑛郝朝艳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No. C2003016 2003年7月9日

摘要我们运用“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调查”中的激励工资数据集,在特定的

生产函数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的框架内,按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的最大似然估计模拟程序,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的规模、原因作了估计与分析。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相当于60-70%的利润潜力。这就是说,在现存的国有企业体制下,代理成本使得企业效率只利用了30-40%!代理成本由两方面原因而产生,信息不充分与代理人风险规避态度。所有者(政府的国资管理机构)对客观随机冲击θ与代理人的行为参数风险规避r与努力的边际成本递增率η缺乏充分的信息所产生代理成本占2/3,而由代理人风险规避而导致的代理成本占1/3。从模拟估算的结果看,采取租赁、出售或租售国企的方式,大约可以使利润潜力的利用率增加20个百分点。而降低契约的信息成本,从根本上来说,应该在对财产所有与控制权上努力实现分权化。

关键词:激励性契约(incentive contract)、代理成本(agent cost)、国有企业

(State-owned-enterprises)

JEL 索引号:D82,D23,D81

*平新乔的联系方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电话:62754798。E-mail:

xqp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范瑛的联系方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电话:62759555。E-mail:yfan1980@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郝朝艳的联系方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电话:62759555。E-mail:h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

本文是福特基金会“公关政策研究项目”的“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与交易成本”研究项目中的主要成果。感谢福特基金会“公关政策研究项目”的资助。在本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Queen’s大学的C. Ferrall教授的热情指导与北京大学姚洋教授的数据帮助,谨致谢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蒋承、彭云峰同学参加过讨论,并贡献过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错误全归于作者。

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估算

平新乔范瑛郝朝艳

1、导言

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的5、6年内,无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相对比例上,都已经大大收缩了。

我们可从三个量纲来度量国有企业的收缩:

第一、在工业企业中,从1996年到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的数量,从1996年的近13万家下降到2001年的不到5万家,减少了近2/3。1在这减少的8万家企业中,由于破产或者被别的国有企业并购的原企业,占消失的企业的16%,2而剩下的84%的原因有企业都通过租赁、承包和托管、租股结合、租售结合、合资与出售,逐渐变为非国有企业。

第二、按稍宽的口径,在全部汇编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在1997年至2000年下降了7万多户(见表一)。

表一:全部汇编的国有企业户数

1《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2年各版。

2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中国国家经贸委“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调查”获得的样本数据分析。该数据我们会在本文的后面作详细介绍。

资料来源:《中国会计年鉴》2001年。中国财政杂志出版社,2001年,第722页。

表一说明,在1997-2000年消失的7万户国有企业中,有6万户是经地方政府之手出卖或同意破产的。

第三、在更广的定义,即全部法人单位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法人单位,在数量上已不占优势。据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普查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在全国302.26个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控股占50%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只有42.78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5%左右,国有资本占全部实收资本的比重,在非竞争性的产业(如金融、交通运输、电信、采掘与教育等)中,仍达60-70%;而在竞争性的产业(如房地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等)中,国有资本只占全部实收资本的30%左右。3

因此,无论按最狭义的企业定义,即工业企业,还是从最广义的企业法人定义看,我们都发现,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数量与相对比重在收缩。国有企业的大量破产与消失,从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从国有企业出发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尝试的失败。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可分为产权制度与内部契约制度两个层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大会提出的国家作为出资人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模式,强调的是对仍要办的国有企业的财产控制权。但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契约制度,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并没有提出具体构想,这实质上为实践中的国有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本项研究所侧重的是国有企业内部的契约制度。企业内的契约制度的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如何提供激励,如何在激励与保险之间进行权衡。之所以要重新研究这个问题,其基本原因有二:一是检讨过去10年(从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至今)里,从国有企业出发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失败原因,而国有企业内部契约的失效,乃是中国国有企业至今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环。尽管我们认为,过去三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并没有为国企改造提供出良方,但如果我们能从事实中揭示出国有企业内部契约的代理成本有多高,揭示出现有国有企业在不同契约形式下的效率缺失,仍会有助于我们认识为什么国有企业会失败。

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契约的另一方面的理由是着眼于未来的。如果国有企业还要办下去,那么除了在产权-法律层面改进体制安排之外,是否还应寻找最佳的契约形式呢?新成立的3参阅平新乔:《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控制方式与控制力的现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管理委员会只声称以后不再“当婆婆”4,但国有企业如想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发展,总应解决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在这里,认识以往的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选择中的教训,仍然是一种有意义的研究。

代理成本,按Jenson与Meckling(1976年)的定义,指的是企业所有者由于缺乏关于代理人努力与客观状态的充分信息所导致的权益损失。这是一种以充分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所实现的利润水平为基准,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次优契约所出现的预期利润的偏差的一种估算。过去三十年里,现代经济学界在代理理论上的研究告诉我们,导致代理成本的基本原因是三个:一是企业所有者缺乏对企业运营中客观的随机冲击(θ)的准确信息,而往往是处于第一线的代理人对θ拥有相对完全的信息。这样,由于委托人(所有者)对随机变量θ的信息不充分而选择的基于绩效的契约形式,会导致激励机制上的扭曲,这就是所谓“次优契约”相对于“最优(First Best)契约”的效益损失。这是第一层次的偏离。二是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前提下理论上存在的最优契约与实践中实施的契约之间的偏离所导致的效益损失。本来,由于信息不完全的约束,理论上存在的最优契约与充分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相比,已是属于“次优”契约了,但在实践中,连这种“次优契约”也难以实施。Holmstrom (1979年),Grossman与Hart(1993年)都证明了,服从信息不完全这一约束的最优契约形式一般来说不是一个显式解,即使有显式解,代理人对利润的分享规则也不是线性的。但是,在实践中,非线性的分享规则操作成本高,企业在权衡最优契约形式的利得与实施契约的交易成本时,往往会选择简便易行的线性契约。这便会产生激励机制的第二轮扭曲。三是由于代理人的风险规避态度,会降低最优激励系数的功效。一般来说,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r)与激励强度系数(α)在委托-代理模型解中是此长彼消的。工人(代理人)越是害怕风险,企业便越有存在的必要,但内部契约的激励强度会越弱,最终使预期利润更加远离信息完全条件下的基准点。

由此可见,研究与估算代理成本,实质上涉及到五个变量:1、企业生产经营的随机冲击(θ),2、代理人的努力成本与努力的边际成本,3、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r),4、企业所有者对激励系数(α)的选择,5、绩效基数(x)的设定与绩效评价。简言之,企业的代理成本,便是在所有者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选定契约形式(α,x)后,再由代理人对风险与努力的态度(r,k)加以发生作用,所综合产生的效率缺失。

考虑到过去10年中中国国有企业的经历,在代理成本研究上还必须强调以下几个问题:4见李融荣2003年6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言,载《经济参考报》2003年6月13日。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处于“在位”地位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的随机冲击θ是变化的,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而言,这个θ可能是恶化的。而当θ持续恶化时,如果处于企业第一线的经理与员工观察到这一现象,又要完成作为委托人的政府硬性规定下来的绩效基数x(x可以是纳税基数,上缴利润基数,或产值基数,甚至按企业分摊的各种费用的基数等),则代理人的最优反应便是不做任何努力,甚至选择跳槽或自动离岗。努力对θ恶化的这种反应,反过来又会使企业的处境更加恶化。这好比是一条遇上风浪的船,如水手们在风浪前选择跳海逃生,则船大体都会翻掉。换言之,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国有企业很可能存在一种客观随机变量(θ)与代理人努力投入(λ)之间的逆向选择:变坏会降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而降低努力又会使更加恶化,…如此反复,直至国有企业的破产与消失。据我们这项研究所依据的“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调查”的样本数据,2001年在样本包含的376家国有企业中,有195家企业的税前利润已小于零,即亏损企业占企业数近50%,其中有98家企业甚至产值小于零。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客观环境θ与主观努力λ之间长期逆向互动的累积结果!

其次,从1992年中国最高决策层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实质上宣告了80年代盛行于中国的那种政府与国有企业经理层之间的公开“契约”(承包制)制的结束,但这不等于说,在国有企业中就没有实行激励性契约。事实上,通过我们对“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调查”的样本的观察,发现,在国有企业内部,就企业与工人的关系而言,大体上存在三类激励性契约:一是广义的奖金制(绩效工资)。二是在岗职工的基本工资。β在正统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并不列入激励因素,原因是它一般与努力、绩效无关。而在中国过去10年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大量职工下岗,因此企业实际上可以把工作岗位以及岗位的基本工资作为一种激励要素,来激励职工付出相当的努力。在我们所用的统计量样本里,职工的下岗比率为42%,并且在岗职工的基本工资是下岗职工的3倍以上。因此,我们有理由将在岗职工的基本工资也列入激励性契约的要素之一。三是下岗威胁。当在职基本工资与下岗后的

待遇差别日益增大时,当下岗的概率达到42%(在1

4

样本量企业中,下岗概率甚至高达60%)

以上时,“续聘”或“下岗”的命运安排理所当然地要列入“激励性契约”的内容之中。这可以被视为对西方“永聘制”理论的一种引申。

第三,代理人对风险的态度与大量国有企业的出售是否相关?如前所述,最近5年中我们目睹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被出售的现象,而按经典的契约理论,如果代理人是风险中立的,

则将国有企业卖或租赁给代理人,乃是最优的体制安排。但在这里的关键是要估算出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一旦了解了这一信息,我们才可以评估代理人风险规避态度会给国有企业带来多大的代理成本?从而也可以预测,如果代理人愿意冒风险或对风险中立,如果风险中立的他们买下国有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整个经济的效率?

第四,国有企业的大量亏损,能否可从契约层面上找到一部分原因?在我们的样本中,近一半的企业是亏损的。如果亏损是与契约形式有关的,那我们就应该探究,哪一种形式的契约会易于导致亏损?这种易导致亏损的契约形式在什么条件(契约所依据的随机变量θ,工人努力成本等参数)下会使潜在的亏损变为现实?这种研究,不但是为了总结教训,更是为了未来对最优契约形式的选择。

因此,与已往的研究委托-代理问题的国内外文献不同,我们并不是着眼于从理论上贡献一个新的最优契约的特征或者条件,也不是着重于探讨“内部人控制”与资本流失问题,而是在过去10年内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θ)逐渐恶化、大量国有企业被出卖,国有企业存在巨额亏损、42%的职工下岗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与寻找在实际经济运作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部契约的几个关键参数,从而进一步揭示,除了在对产权体制安排、企业融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外,在内部契约上,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大量的“内出血”?因此,本文的研究从本质上说,是实证性的工作。

实证研究的最终结果是触目惊心的。我们根据样本数据中的376家中国国有企业2001年的工资帐单信息所作的有关参数估算显示,代理成本大约相当于使60-70%的潜在利润不能实现,即代理成本使国有企业的潜在效率只利用了30-40%!在这60-70%的效率损失中,大约有1/3(20-25%的效率漏出)来自于代理人(企业员工)的风险规避态度,其余2/3(40-45%的效率损失)则是由于所有者(政府)对于随机的生产冲击要素(θ)、代理人努力投入(λ)与努力成本函数等经济变量缺乏充分信息,从而选择线性契约这一次优激励契约形式所导致的。与国外已有的同类实证结果不同的是,我们发现,线性契约与无绩效考核基数的“简单比例分成”合约相比,前者的代理成本反而高出后者的代理成本2-3个百分点,意味着绩效考核基数(x)更易于使代理人放弃努力,这间接地意味着国有企业面临的客观经营环境(θ)在恶化!当代理人见到θ恶化使上级设定的目标绩效基数x难以实现时,索性选择放弃努力,最后导致代理成本的上升。应当指出,这一系列由效率损失

所度量的代理成本,并不包括国有资本流失、内部人操纵、融资方式扭曲、产权不清晰等等更为根本性的制度缺陷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而只是在给定的国有企业财务资源条件、客观经营环境与人力资源条件下,纯粹由于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契约扭曲与代理人的风险规避态度所产生的。换言之,我们发现,国有企业除了产权、资产结构层面所导致的“失血症”以外,在内部机理上仍存在着“消化不良症”或“出血症”。两症并发或者数病并发,是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10年中迅速萎缩,难以“脱困”的真正原因。

我们的这个估算结果是否可靠?在下面的行文中,我们就以主要篇幅来介绍我们估算所依据的理论模型、估算程序与方法,以及估算所赖以进行的数据。本文的安排如下:第2节综合前人对代理成本的估算方法与主要发现,并指出我们在方法论上的若干特点,估算所依据的理论模型与几种具体的契约形式解在第3节中给出。第4节讨论代理模型的关键参数的识别。第5节介绍数据并给出模拟程序,并给出模拟方法所得到的无约束估算模型与结构型估算模型的关键参数的估计值,这是本项研究中最困难的环节。第6节根据关键参数的估计值,比较了充分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被扭曲了的契约形式所对应的不同的预期利润水平,从而估算出以效率损失为度量的代理成本规模,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最后,第7节总结全文,并给出实证结果对中国企业改革的政策含义。为保持论文的主体部分简洁通顺,我们将理论模拟与估算所依据的几个重要定理的数学证明附在文后,以便读者验证与查阅。

2、文献综述与本文基本方法

对于激励性契约与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是滞后于委托-代理理论发展的。在上世纪70年代最优契约理论形成20年之后,即90年代,开始出现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具体地说,关于企业内部契约及其代理成本的几项重要实证研究成果,都发表于1996年以来的短短几年里。

这些实证研究就其关注的问题来看,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研究者关心企业内部的激励性契约如何降低了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率。而另外一类研究者则注重识别现实中实施的激励性契约的关键参数,进而对契约的效率增进效应或效率扭曲效应作出定量分析。

2.1 激励性契约对降低代理成本的效应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契约(既无显性契约,亦无隐性契约),则企业会面临更大程度的效率损失。因此,关于激励性契约的实证研究,首先会注重它们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在多大程度上改进了企业效率?1996年,有四项实证研究贡献了各自的发现。

Lazear(1996年)考察了简单分成的契约对在汽车上安装挡风玻璃的工人绩效的效应。他发现,将固定工资制改为收入分成制,会使工人工资水平上升12%,同时,工人的生产率会上升大约35%。Lazear进一步将分成契约的这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效应分解为两种子效应,一是激励性契约会起到筛选工人的效应,即有努力潜能的工人会接受这种激励性契约,参与合约以替代原来较懒惰的工人。这种筛选效应在35%的生产率增量中占到了1/3左右。其余部分的效率增进可归于原有职工由于激励而提高努力投入的效应。

Harry Paarsch与Bruce Shearer(1996年)提供了类似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加拿大植树业中,既有固定薪金制,又有收入分成制。Paarsch与Shearer发现,与薪金制相比,收入分成制使植树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上升了6%。6%也成了企业采用收入分成制的绩效改进率的下限,即,若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不能达到6%,则企业宁可继续采用固定工资制,而拒绝收入分成制。在实践中,改成“收入分成制”后,植树业企业的生产率最高可以提高35%。

上述两项实证研究所采用都是以职工个人为观察单位的数据样本,与此不同,R. Banker,Serk-Young Lee与G. Potter(1996年)则运用以企业为观察单位的统计样本数据,结果同样发现,在零售商业中,“收入分成制”较之于固定工资制,会使商店的生产率上升9-14%。

S. Fernie 与Metcalf(1996年)所作的实证分析是分组回归分析。发现在英国赛马中,拿奖金的赛马师会比拿固定收入的赛马师有更高的赢率。

具体到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激励性契约对降低代理成本的效应,John McMillan,John Whalley与Lijing Zhu(1989),林毅夫(Lin,1992年)都对中国农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迅速增长与激励性契约之间的关系作过开创性的实证研究。McMillan-Whalley-Zhu把1978-1984年间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75%归因于承包制。而林毅夫则把1978-1984年间中国农业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激励性契约与价格改革,其中,由承包制的贡献大体占一半,农产品相对价格上升的生产率贡献也是显著的。与McMillan-Whalley-Zhu的分析稍有不同,林毅夫的实证研究实质上分析了激励性契约与外界因素(θ)对当事人努力的效应:承包制显然属于契约变革,而价格上升则更多地是属于θ的内容。

一份关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样本调查统计数据(800户样本企业)引发了

一系列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引入激励性契约后对于降低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其中,T. Groves, Hong, Yongmiao, J. McMillan 与B. Naughton(1994年,1995年)的两篇论文,分别估算了激励性契约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效应,以及激励性契约对于经理人员的筛选功能。的确,在80年代,当国有企业还在经济中处于垄断地位时,内部激励性机制的引入在外界因素θ总体来说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前提下,是对企业的绩效改进发挥过积极作用。

然而,跟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改进与激励性契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的情形截然相反,在进入90年代后的近10年里,中国国有企业步履蹒跚,一蹶不振,并于1997年后实质上进入悄无声息的拍卖出售阶段。中国尽管未象俄罗斯那样实行一次性批量出售国有企业的全盘私有化,但迄今为止的“零售性”出售国有企业的过程事实上遍布全国,破产与出售的国企在数量上也与俄罗斯差不多。这就引出两个问题:1、在中国农村引入的承包制这种激励性契约与在城市国有工业企业中引入的激励性契约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2、当

λθ是否与θ发生国有企业所处的经营的客观环境θ日益不利时,代理人的努力投入决策()

了逆向的互动关系,以至于中国国有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的生气不再重现?

关于这第一个问题,理论界早就指出,在中国农村引入的承包契约,乃是一种基于代理人风险中立的“特许经营权出售”体制。这里,代理人就是委托人,代理成本问题并不存在,当然会有持久的激励功效。S. Shavell(1979年)早对此给出过严密的理论证明。而中国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契约则不同,政府一直是名义上的委托人,代理成本一直存在。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就需从实际变量中识别出θ与λ,而这方面的工作就涉及到这篇文献综述的第二大成果了。

2.2、对契约的参数与代理成本的估算

与前一类实证研究关注契约对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效应不同,另一类实证研究是关注现实生活中实施的激励性契约的特征参数,考量由这些参数所决定的激励性契约下仍然存在的代理成本的大小。

一般来说,激励性契约的功效取决于诸如外界随即冲击(θ),代理人的努力投入(λ),努力的边际成本参数(k),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r)等参数。然而,这些参数都是不可观察的。当然,不可观察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发生作用。于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任务就是要设法从现实经济数据中识别出这些参数。

J. Laffont与M. Matoussi(1995年)曾指出,在最佳的分成比率的契约中,分成比率的设定就决定于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1997年,C. Ferral 与S. Smith运用结构模型方法,对契约中的不可观察到的参数作了识别与估算。J. Garen(1994年)则考察到代理人绩效度量中的噪声(σ)对于契约效率的影响,但他的结论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Brown(1990年)通过对诸多行业中实施的分成制契约数据的实证研究,则发现,客观环境因素的噪声(σ)与工资补偿方案的选择还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

在风险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上,迄今也有了一些实证研究结果。R. Hayes 与S.Shaefer(1997年)发现,基于绩效的报酬率是随企业规模不同而变化的,越是大的企业,激励系数反而越低。Hayes与Shaefer对此的解释是,大企业的经营风险高,从而,会降低激励系数。R. Aggerwal 与A.Samwick(1998年)也发现,在代理人的风险规避系数(r)与激励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

C. Ferral L 与B.Shearer(1999年)运用上世纪20年代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矿区的工资数据,运用数学模拟程序估算了奖金激励契约的诸个参数。他们以充分信息条件企业预期利润的理论估算值为基准,分别估算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各种契约形式所能达到的利润水平,从而发现,信息不充分所导致无效(代理成本)占了代理成本一半左右,而代理成本的另一半则由特定的契约方式产生。具体的契约方式之所以会产生代理成本,原因是实践中实施的契约往往是线性的,而这主要由于简单易行而被选择的契约往往会背离企业的最优目标。换言之,契约形式选择上的扭曲,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对实施契约中遇到的交易成本的让步,由于交易成本高,企业只好采取“简单解法”,尽管这种简便易行的线性契约会产生代理成本。基于这种理由,Ferrall与Shearer把这种由契约扭曲所致的代理成本归因于交易成本。因此,企业的代理成本,大体包括信息不完全的成本与交易成本。

A. Copeland与C. Monnet(2002年)同样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记录,估算了看不见的代理人的努力投入以及努力的边际成本。他们发现,随着激励增加,代理人的努力会增加,而且努力的边际成本只相当于由增加的努力所带来的生产率增量的10%。因此,企业提高激励会有助于增进净福利(这里,净福利被定义为产出减去努力成本)。

综上所述,经济理论界已经创造出可以识别以前以为是不可观察的契约参数的模拟方法。这里最为基本的是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我们这项研究,借鉴的是Ferrall-Shearer(1999年)的研究方法,在设定的生产函数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的基础上,主要运用Broyden-

Fletcher-Goldfarb-Shanno关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模拟程序,运用中国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商业等七个产业的376家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数据,分别在无约束模型与有约束模型的结构模型中估算了激励性契约的关键参数,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在现阶段的代理成本的一种测度。

我们在Ferrall-Shearer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做了如下的改动:第一,由于Ferrall-Shearer 所考量的是矿井作业的工人的激励性奖金制,因此他们将工人按作业分为采掘与运煤两组,运用了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而我们的考察对象是376家企业,并不是某个特殊工种的职工,因此,我们将每个企业的员工(工人与经理人员合为一体)全体视为一个团队,以企业为一个观察单位,因此,就放弃了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形式,而采用更为一般的科布-道格拉斯

=。这里,θ为客观的外界冲击,实质上代表了企业的物质生产条件生产函数形式:yλθ

与经营环境,λ为代理人的努力投入。第二,工资与奖金的数据就不取个人的数据,我们将奖金按其广义的定义来度量,即将基本工资以外的绩效工资统称为奖金。理由是,这种绩效工资反映了与企业绩效挂钩的激励。第三,由于我们运用的是以企业为观察单位的工资总额与奖金总额,因此,当企业i的奖金总额发生变化时,实质上可能是由于其人均奖金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由于该企业的就业人数发生了变化,还可能是由于该企业的上岗职工与下岗职工的比率发生了变化。但按我们在第一节所阐述的关于激励的定义,人均奖金、就业量与上岗/下岗比率这三种变化,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实质都属于激励契约的变动。因此,我们运用企业的工资总额与奖金总量作为模拟的变量单位,而非人均工资与人均奖金,考察企业工资总量与奖金总量随外界随机冲击(θ)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事实上便是在更广的范围内考量中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

在模拟方法上,我们也在Ferrall-Shearer的基础上作了若干改进。由于结构模拟模型实质上要求同时解代理人的期望效用极大化问题与企业预期利润极大化问题。因此,我们并没有象Ferrall-Shearer(1999年)与Copeland-Monnet(2002年)那样,直接运用现成的算子程序来估算结构型模型的参数,而是把代理人期望效用极大化问题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写进企业期望利润极大化的拉氏函数中,然后将这个拉氏函数的一组一阶条件离散化,通过数学模拟,识别出关于契约的六个关键参数。

在模拟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无约束模型中,四个关键参数的均衡值(强收敛点)与初值无关,但在有约束的结构模型的模拟过程中,六个参数值的均衡估计值(收敛点数值)与

它们的初始值的设定是有关的。因此,我们尽可能采用无约束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外界随机冲击变量产生过程的程序,来设关于契约的六个参数的初始值,并相应列出这六个参数与其不同初始值相对应的均衡估计值,以揭示参数的均衡值对其初始值的依赖。同理,由于参数的均衡值会随初值不同而呈差别,最终关于契约的代理成本的估算也会有多个结果。我们最后列出了8种关于代理成本的估算结果。所幸的是,这8种估算结果大都差别不多,说明中国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总体上相当于使70%的利润潜力不能实现这个基本估算,是大体成立的。

3、 模 型

我们假设厂商j 的生产函数为

j j j y d Pv θλ=+ (1)

这里,j y 为企业j 的产出,j d 和j v 是描述厂商j 的生产状况的两个随机变量,P 是产品价格,这些值对于厂商和工人来讲都是可观测的。为了简化我们的生产函数,不妨令

1j d =,0j v =5,因此,生产函数就可以写为:y θλ=。θ我们理解为生产性冲击,它通

过特定的方式影响产出,λ描述工人的努力程度,由于我们在本文中主要讨论不同工资形式对工人努力的激励效果,以及对效率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工人的努力直接决定了产出。如果工人在决定作出多少努力之前,工人和厂商都能够观测到θ的值,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完全信息;如果工人在决定作出多少努力之前,只有工人知道θ的值,这就是不完全信息的情况,意味着厂商必须提供激励性工资契约才能够使工人多努力,而从增加产出。

工人的效用函数具有(/)k

U rW k λ-的形式,这里W 是工人的工资收入,λ是努力程度,/k

k λ是努力的成本。假设工人都是同质的,每个工人都有保留效用u -

。参数0r >,

它衡量了工资和努力在效用函数中的相对比重。我们首先讨论工人是风险规避的情形,所以,'0U >且''0U <,

工人愿意为不确定的生产冲击支付保险。为了简化符号,我们令1k η≡-。 假设1

5

在后面的定理中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个假设对结构的影响。

(1)θ的对数服从于均值为μ,方差为的正态分布2σ,即,2

ln ~(,)N θμσ,并且θ在各个企业之间是独立同分布的;

(2)1k η≡-,且1η≥;

(3)工人的效用函数为:(,)exp[(/)]k

U W r rW k λ=---。 (2) 我们记θ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概率函数分别为()f θ和()F θ。根据假设1,有

1

ln ()(

)f θμ

θφθσ

σ

-=

,ln ()(

)F θμ

θσ

-=Φ,其中φ和Φ分别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密度函数和累积概率函数。工人努力的边际成本为1

k λ-,1η≥的假设说明了努力的边际成

本是递增的。我们假设了工人在作出努力程度决策之前可以观测到θ的值,因此U 的函数形式不会影响到努力的选择,但是U 会影响到企业支付给工人工资的最优选择,所以在求解企业问题时,我们引入这个假设。

情况一: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

本文的目的要比较不同情况下工资契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工资契约是没有效率损失的,因此,我们将完全信息的情况作为比较的基准。

定义1:完全信息条件下(工人和企业都可以观测到θ的值)的最优契约用工资函数、努力函数来表示,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0

max ()().. U(rW-)()W k

W f d s t f d u

k

λ

λθθθ

λθθ∞

-

-=?? (3)

定理1: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具有如下形式 努力:1/()

r η

λθ=

产出:F

F

y θλ≡

1/2

11[]()exp{

()}2F

F E y f d r ηηηθλθθμσηη

++≡=+? (4)

工资:1()1F F U u y W r

η--

≡++ 利润:1()

()()1

F

F U u E E y r

ηπη--

=

-

+

证明见附录A -I 。

公式(4)表明,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产出决定,另一部分由保留效用和r 决定,我们将这部分称为基础工资。工资并不是一个常数,因为产出会受到外生冲击的影响,因此,工人努力的最优选择会根据θ的变动而不同。工人的努力程度是θ的增函数,说明有利的生产性冲击会促使工人付出更多努力。同时,由于工人是风险规避,而厂商是风险中性的,故完全信息的最优契约要求工人的风险完全由企业担保。如果工人的保留工资不同,在相同产出下的工资便不同,但是最优的分成的比例是相同的,都为1/(1)η+。

情形二:线性奖金

我们下面开始考虑不完全信息的情形。如果厂商不能够观测到θ的值,他无法区分是由于外界冲击还是由于工人不努力而造成产出波动,工人就有了偷懒的动机。这时,厂商便需要使用工资(奖金)与产出挂钩的工资契约来激励工人多努力。我们首先讨论线性奖金的工资契约,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用β表示,和奖金w 。企业j 中工人奖金采取下面的形式:

j j 0 y () y j

j j j j j

x w y x x α

-≥??若若 (5) 这里,j x 是企业j 中可以获得奖金的最小产出,即产出基数;j α是企业j 的奖金率。因此,企业j 中工人的工资等于基本工资加奖金,即j j w β+。奖金率j α和获奖的产出标准

j x 在各个企业之间可能是不同的。

假设2:

(1)j d ,j v 和θ是独立分布的; (2)()1j E d =; (3)()0j E v ≥;

(4)工人被随机的分配于各个企业。

因为工人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所以我们假定企业可以选择j α和j x 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令j j

d α

α=

和j j j x d x Pv =+,则对于每个θ,当j y j x ≥时,企业j

中工人的奖金

()j j j j j w y x x ααθλα=-=-,从而使得不同企业的工人获得奖金的机会

均等。在这样的假设下,工人对配置于哪个企业是无差异的。因此,假设2中的第四点是合理的。我们仍然沿用简化后的生产函数y θλ=,j d ,j v 的影响我们在后文中讨论。

θ是刻划企业经营客观状态的参数,当企业经营的客观状态很差,无论工人怎样努力,

产出都不可能超过产出的最低标准x 的时候,工人就没有努力的动力了。因此,我们假设存在一个θ的下限*

θ,当*

θθ<时,所有工人的努力都为零;而当*

θθ≥时,工人会在努力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地方确定最优的努力程度。*

θ的存在性对于模型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来求解*

θ。

定义2:

11/()r ηηα+-ψ=

*11()x η

ηηθαη

++≡ψ (6)

定理2:在给定的(,)x α的奖金制度中,存在工人努力的唯一有效的纳什均衡,努力的函数形式如下:

1

**

() >() 0

r ηαθθθλθθθ??

=??≤?若若 (7)

证明见附录A -II 。

企业在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奖金制度(,)x α来最大化预期利润。企业的预期利润等于预期收入减去预期成本,这里的预期收入就是产出,预期成本就是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企业根据个人理性约束条件等号成立的原则来确定基本工资β, 即,

()1exp 1E r w u ηλβη+-??

??????--+-=??????+?????????

?, 也即,

()1*

*()()10

()()r x r r e

e

f d e f d u ηλθθλθαθηβ

βθ

θθθθ+??

---??

+--????

-

+=-??

得到:*

*1()exp{()}()1

r r e F e rx r f d u η

β

βηθ

ηθααθθθη∞

--+-+-=-+?

()*1

,exp ()()1H x r x r f d ηηθη

αααθθθη+∞

??=-??+????

? (8)

()()()*

ln 1

ln ,u F H x r

r

βθα-??=+-?? (9)

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

*

>[()](1-)y+x- y y x βθθ

παβααβθθ??=--+=?≤??

- 那么厂商的期望利润为

[]E π

=

*

()()f d θβθθ-?

+[]*{()()}()x f d θ

θλθβαθλθθθ∞

---?

=β-+()*

*

1()()1()f d x F θ

αθλθθθαθ∞

??-+-???

=()

()*

1

1

*1()1()r f d x F ηη

ηθααθ

θθαθ+∞

??-+-???-()()()

*1ln()ln ,u F H x r r

θα-++ (10) 定义3:最优的线性工资要满足厂商的期望利润最大化,即:

,max x

α()()*1

1

*1()1()r f d x F ηη

ηθ

ααθ

θθαθ+∞

??-+-???-()()()

*1ln ,F H x r

θα+6 (11) 定义3考虑到了企业经营的客观状态非常不好时工人努力为零的情况,这时产出为

j y Pv =,在简化形式中,0y =。

当0x =时,我们把这种情况下的线形奖金制度称为简单的分成比率制。此时*

0θ=,记()1

,0exp ()()1H r f d ηηηααθθθη+∞

??=

-??+????

?

。我们把0x =和*0θ=带入上面的式子,

得到简单的分成比率制下厂商的利润函数:

[]E π=()()()()1

1

1ln()

1()ln ,0u r f d H r r

ηη

ηααθ

θθα+∞

---+?

由(10)式可知

[]E π=

()()()()()

*

1

1

**1ln()1()1()ln ,u r f d x F F H x r r

ηη

ηθααθ

θθαθθα+∞

-??-+--++??? ()()()()*1

1

*1ln()1()1()ln ,u r f d x F H x r r ηη

ηθ

ααθ

θθαθα+∞

-??<-+--+??? ()()()()*1

1

*1ln()1()1()ln ,0u r f d x F x H r r ηη

ηθ

ααθ

θθαθαα+∞

-??=-+---+??? ()()()()*11

1ln()

1()ln ,0u r f d H r r

ηη

ηθ

ααθ

θθα+∞

-<--+?

6

这里,我们省略了常数项

2

ln()

u r -,因为它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而这最后一项正好是简单的分成比率制下的利润函数。由于工人的效用保持不变,因此,

0x >的情况与0x =情况相比,显然,对企业来说,线形奖金契约是有净损失的。

情形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工资契约

定义4: 在对θ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最优的工资契约由努力(λ)和工资(W )的函数组成,并且满足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以及工人的个人理性和激励相容条件,即:

[]0

{,}

max ()()()w w f d λθλθθθθ∞

-?

()1.. ()arg max 1s t U rw ηλλλθθη+??∈- ?+?

?

10

()()()1U rw f d u ηλθθθθη+∞

??

-=??+??

?

(12)

我们不知道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工资契约的具体形式,但它应该是不同于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工资契约形式和线性工资形式。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工资契约带来的企业利润值应该介于定理1和定义3所描述的利润之间。由于我们无法用数值解法求解定义4中的最大化问题,我们只能首先估计出满足定义3的一组参数,然后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得到关于定义4的一个近似表达,最后将参数值代入表达式进行计算,作为对不完全信息条件最优工资契约下企业最大利润的一个近似描述。

我们分两步来近似这个最优的合约。

首先,离散化服从连续分布的生产性冲击θ,方法是找800个分位数,满足:

()[]11

1/800/8002

j F j F j θ---+????

=

, 1,2,...,799j = (13)

这些θ是由真实分布相邻两个分位数的中点构成的。j θ实现的概率为常数1/800。令

8007991.5θθ=,这只是根据θ的分布作出的一个大致估计,由于只是一个点的问题,所以800

θ取值的准确性对离散后的结果影响不大。

第二步,离散化θ后,关于θ的连续函数变为分布于这800点上的阶梯函数,在此基础

上,我们计算最优工资契约。

当θ的取值范围限定在这800个点上时,y 最多有800个取值。因此,最优的合约可以由如下1600个值确定

(){}800

1,l l l y w =。此时,工资是一个阶梯函数:1l l y y y +≤<时,

(),l w y w =其中801y =∞。而l y 是企业划分不同工资水平的产出的分界点。

定义4中描述的最优工资契约也是满足个人理性约束条件的,因此不妨把这个工资形式记为

l l l w y βα=+, l=1,2,…,800 (14) 其中l α表示在第l 阶段,工人得到的产出份额。

我们不妨令10α=,工人的工资等于基本工资β,因此工人失去了努力的激励。由于工人的努力无法观测,他们总是可以选择不努力,所以我们可以令10y =。

当j θθ=时,要生产出l y 所需的努力为/jl l j y λθ=,此时工人的效用为

()k

jl jl l l U r y k

λα=-

(15)

给定工资形式时,工人会选择使得其效用最大的生产水平7

{}*()max :,1,2,...,800jl jm l j l U U m =≥= (16)

那么l y 被生产出的概率为 (){}*800

11

800

l l l j j p I ===∑ (17)

定义5: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近似的最优合约是如下问题的解

(){}()()

*800

800,(),1111

max 1ln exp 800l l l l l j l j y j j p y U r αα==??---????

∑∑ 8 (18) 将估计得到的参数值带入(18)式就可以计算出利润函数的值。

7

工人选择努力水平,从而间接选择了产出水平。 8

这里我们仍然省略了常数项

2

ln()

u r -

4、模型识别

在上面一部分所描述的模型依赖于参数(,,,,)k r u μσ-

,而保留效用u -

只影响基础工资

β,并不会影响到不同工资形式绩效,因此,下面我们只讨论(,,,)r ημσ的估计和确定9。

首先,假设我们后面所用到的实际工资和奖金数据来源于线性奖金制度。我们无法从数据中直接获得(,)x α的信息,(,)x α是企业选择的变量,只有求解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才能够得到(,)x α函数。模型识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企业样本的工资支付数据中估算出x α,甚至α与x 的值。如果在进行参数估计时,没有对(,)x α进行限制,我们就叫它无约束模型;如果在估计参数时,要求(,)x α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称它为有约束模型或者结构模型。

定义:

1

1

**1e e e x μ

ημ

η

ηημθθψ

ψηθθψαη-+-+-==??

+==????

这样,()

2ln ~0,N θ

σ 。 定理3:由假设1和定理2中的纳什均衡知道奖金的分布服从如下四个性质: (1)奖金的下界为()()*

*

1w w x θ

θαη

== (2)奖金为0的概率为

9

因为1k η≡-,所以我们讨论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谈(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谈 记得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师兄师姐们是这么对我们说的:“你要想以后继续做化学,要不然就不修双要不然就修数双。你以后要想转行,就去修经双。”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说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但我从现在看来,总有种深深的不安感。最近在审查校外双学位报名同学的资料,很多同学在个人陈述这一栏里都是这么写的,诸如“经济学是当今社会的第一学科”、“我从小就特别热爱经济学”、“我在我们学校修读了 XX 经济学课程, 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云云。我并不是要对这些想法有什么否定,但我只是想要说,大家想要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到底只是随大流呢,还是真是如上所述,“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有很多学校的主修专业就是经济的、金融的,想要来报考双学位,当然这些人是不具备报名资格条件的,但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应该不需要明说吧? 我肯定不是要劝退,只是希望大家在做出选择之前多想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承认,我大一时就属于浑浑噩噩地随大流报了经双,一直那么水水地学着,直到大三快结束时决定放弃化学了,才开始对经济学有了点真正的了解。即使是现在,要问我对经济学有兴趣吗,我真心说不清。但是至少,我觉得学习经济学能让我感到自身的知识储备增长率远高于学化学时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经济学毕竟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个社会所发现的任何现象其实都可能纳入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你需要里了解掌握有关你身边的任何事情,这样你就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个狭小的领域。而理科的学习,最终的归宿大多是在某个小领域努力钻研以求突破(当然对于真正的牛人来说学什么都是相通的。我喜欢这种每天都在学习,都能有新收获的感觉。 经双能给你提供的,就是这么样一种视角。虽然考虑到这样一个项目在全校的覆盖范围如此之广,因此不可能全部设置那种阳春白雪式的课程,但即使是那些并不需要太深的知识储备就能够理解的课程,也会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诸如我上过的法律经济学、“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以及旁听过的大国国家发展战略,都是这么样的一些课程。当然还有一些理论性非常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如每学期考试下来都会哀鸿遍野的计量经济学,以及我旁听过半个学期最后因为只是上课干听课下没有花时间研究而跟不上的金融计量,都是这样的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考研 CCER毕业去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考研CCER毕业去向姓名去向 梁民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张彤汉唐证券 张鹏飞硕博连读 蔡辉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张晓华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陈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陈秋霖读博 黄异花旗银行上海分行 陈仪出国 焦云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郭国栋上海湘财证券 雷蕾UniversityofWashington,经济系 黄志刚宝洁 李雪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蒋承经济中心读博 刘嵘摩根斯坦利

李宏霞香港大学 莫倩未定 李俊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 阮峥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 李可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 宋红海花旗银行(香港) 李凌峰国家烟草专卖局 万定山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李韶瑾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EconomicsDepartment 王格玮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 李岩工商东亚 王惟OhioStateUniversity(未定) 彭云峰国家信息中心 吴华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徐锡龙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许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赵冬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余海丰红塔集团(北京)

郭美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岳庆媛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BusinessSchool) 何英华ColumbiaUniversity 张乐深圳招商证券 李雪MarylandUniversity 邓玥未定 刘晖中国工商银行 吴栋MarylandUniversity 邱天麦肯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赵鹏飞宝洁 杨连成北京埃森哲 段晨菊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大、社科、南开、武大

中国经济学界的各派别:清华、北大、社科、南开、武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别。经济学界当然也有派别,之所以叫派别必然有其特点。 今天先从清华派说起。 清华派的特点是祖宗打下的基业庞大,同其他院系相比大有骆驼与马之比。但是其历史短暂,除了民国老字辈陈岱松名扬江湖之外,目前尚无厉以宁(北京大学)、吴敬琏(国研中心)等老一辈学术上的掌门人。 在经历过一长段时间的沉寂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在1984年正式创立经管学院,并一直担任院长到2001年。此时的经管学院才算新中国成立后,清华真正建立的自己的经济学院,朱镕基作为首任掌门,名满江湖。 朱镕基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后来又位居总理之位,使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在资源上有无人能比的优势。由于强大的人财物,尤其是和政治资源的关联,使得经管学院在经济学领域进入第一梯队。 清华经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教授多,授课英文程度高,国际交流频繁,有较好的国际视野。另外一个特点是学院不仅有经济更有管理,也更加务实,这一点同隔壁学院的国发院截然不同。 在1994年,也就是学院成立10后,朱镕基已经成为国务院

副总理,他提出要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经管学院,江湖气势无人能比。朱镕基建立起这个门派后,在2001年卸任,第二任院长是赵纯均(2001年-2005年)、第三人院长是何建坤(2005年-2006年,常务副校长职兼任院长),2006年10月钱颖一出任院长至今。 赵、何二人时代可以算稳定过渡时代,其知名度远远不如第四代掌门钱颖一。钱颖一自接任掌门后,地位稳固延续10年至今,且在其管理下,经管学院的力量与日俱增,同朱镕基时代比,学院和影响力均大大增强。 经管学院有两个金字招牌,一个是朱镕基,一个是朱镕基在2000年推动下成立的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此顾问委员会在国内尚属第一,无人能超越。由于顾问委员会囊括了世界和中国的政治大咖和企业大咖,能受到总理级别接见,也是清华大学的殊荣,其他无任何院校有此能力。钱颖一可以说是在首任掌门开辟的道理上,走的很稳很好,将顾问委员会确实做到了当初设想的水平。 正是由于清华经济和管理的混合,使得清华的经济学更为务实可信,但是同时也有其不精的软肋。 钱颖一由于含着金钥匙当上掌门,一直以来有一股傲气,藐看天下。他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

2011年北京大学CCER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宏观)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1年北京大学CCER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宏观部分: (每题25 分,四题选三题) 1.说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MPK )与投资需求(Investment Demand )之间的关系。 2.媒体常说食品(或任何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试用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来评论前述结论。 3. “中央银行决定利率”与“借贷市场决定利率”两种说法,究竟何者正确? 4.党政府支出(G )永久增加,同时定额税(lump sum tax )也增加时, a )若G 是可以替代个人消费(例如公园)时,GDP 会如何变化? b )若G 是有生产性(例如有助于生产的公共服务)时,GDP 会如何变化? 育明解析: 1.答:t期投资It=KD.t-K.t-1(1-d),KD为意愿资本存量,d为折旧。而MPK(K)-d=1+r,r为实际利率,证明略,使该式成立的K即为意愿资本存量KD。MPK上升,意味着资本K上升才能使上式成立,意愿资本存量KD 上升,投资需求上升。MPK下降同样论述。事实上MPK的变动,使得投资需求线I(r)发生平行移动。

2.答:该说法不恰当。 货币需求方程M=P*L(R,Y)R为名义利率,Y为产出。猪肉价格上涨不影响生产Y,因猪肉是可替代品。故也不影响商品市场出清,不影响r, R。而货币供给M给定,故不影响价格水平P,从而肉价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现实中通胀是因为,**爱民为稳定社会而发行货币进行补贴,使M增加才有通胀。 3. 这个题目,授课老师有两个版本。 1).利率由央行决定,利率由借贷市场决定是否矛盾? 2).利率由商品市场决定,利率由借贷市场决定是否矛盾? 这次考的是1, 据说经双期中考出过2). 答案一句话,央行决定名义利率R,市场决定实际利率r,差个通胀Pi. 4. 答:1)有消费性a: 若**支出多1单位,dG=1 家户税收有财富效用每期-1,消费dC=-1 家户得到a单位效用,长期下每期财富效用多a单位,使消费增加a单位,dC=a 同时公用消费品的替代效应使家户私人消费少了a单位,dC=-a 总的来说dYd=dC+dG=0, 长期消费性支出对生产总值无影响 2)生产性b: 若**支出多1单位,dG=1 家户税收有财富效用每期-1,消费dC=-1 产出dYs=b, 财富效用b单位,消费dC=b 总消费变化dYs=dYd=dC+dG=b, 这时生产总值上升。 若考虑家户的总财富效用使dC<0,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增加,dYs与dYd有进一步增加。 举例说明消费性a: 若**支出多1单位dG=1, 提供1单位公共品。个人愿减少a单位私人消费保持福利不变,把这省下的a单位留下交税还不够,要补交1-a单位,这时私人消费又少了1-a单位,总计私人消费减少1单位,dC=-1,所以dYd=0. 这样解释的好处还在于处理**暂时增加支出更好理解。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秦雪征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秦雪征 秦雪征 秦雪征/XuezhengQin经济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地址(Add):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20室,100871 电话(Tel):+86(10)62757237 传真(Fax):+86(10)62754237 电邮(Email):qin.econpk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接待学生日星期一下午14:00-17:00(请提前发邮件预约) 教育背景/EDUCATIO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经济学博士2009 Ph.D.inEconomics,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2009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经济学硕士2005 M.A.inEconomics,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200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2002 B.A.in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2002 工作经历/EMPLOYMENT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9-2012)副教授(2012-至今)Schoolof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AssistantProfessor(2009-2012),AssociateProfessor(2012-pr esent)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2009-至今HealthEconomicsandManagementInstitute,PekingUniversity,ResearchAssociate,2009-present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兼职讲师2007 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AdjunctLecturer,2007美国纽约州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06-2009 NewYorkStateCenterofExcellenceonHumanCapitalandEconomicDevelopment,ResearchAssistant, 2006-2009 研究领域/RESEARCHINTERESTS卫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HealthEconomics,LaborEconomics,AppliedEconometrics 讲授课程/TEACHING本科课程:应用经济计量,专业英语,经济学原理UndergraduateCourses:AppliedEconometrics,EnglishforEconomicsMajors,PrinciplesofEconomics 研究生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卫生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前沿GraduateCourses:AdvancedEconometrics,AdvancedHealthEconomics,FrontiersofModernEconom icResearch经理人课程:管理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医疗政策与改革ExecutiveCourses:ManagerialEconomics,China’sEconomicTransition,HealthCarePolicyandReform 学术论文发表/REFEREEDPUBLICATIONS秦雪征,尹志锋,周建波,孔欣欣:“国家科技计划与中小型企业创新:基于匹配模型的分析”,《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秦雪征,周建波,尹志峰:“中小型制造企业创新特征分析:基于德阳企业调查数据”,《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4期。秦立建,秦雪征,蒋中一:“健康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8期。秦雪征,洪波:“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基于道德风险的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8期。秦雪征,刘国恩:“医疗保险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2期。秦雪征,郑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2008年考研试题

2008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考研真题 【微观】 1简答 a瓦尔拉斯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区别 b逆向选择的意义,如何解决 c何为“公共地悲剧”,如何解决 d何为福利学第二定理,只有所得税能否成立 e利率为正时,朝四暮三优于朝三暮四对吗? 2 u=x1^(1/2)+x2 v=1+u^2 p1,p2,m 求两种情况最优消费量及间接效用函数 3假设养猪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需求量q=D(p)。弹性e(p)=pD'(p)/D(p),长期均衡价格为c,供给量为D(c)。某时猪遭遇综合征疾病,一部分死亡,使供给量变为(1-ε)D(c),ε小于1大于0。假设价格弹性e(c)大于-1,ε非常得小,求证,全国养猪业的总收入不会减少。 4工资w,产量q 工人效用u(w,q)=w^(1/2)-kq(k>0) 企业利润π(w,q)=q-w a求完全竞争时的均衡支付(w*(k),q*(k)) b两类工人k=1,2,企业无法辨别,那么两类工人的均衡支付是分别为(w*(1),q*(1)),(w*(2),q*(2))对吗? 【宏观】 1竞争市场中单个企业生产函数Y=AK^(α)L^(1-α),A=BK^(γ),K^(γ)时市场中总资本的外部性,Y/K为常数,B、K、L的增长率分别为gB,gK,gL,求增长率的关系2用IS-LM封闭经济,论述在t时期由于未预期的货币供给变动使得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如何变动,价格水平缓慢调整至长期均衡,比较t期和t-1期的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3在商业循环中,私人消费相对变化率远远小于投资的相对变化率,说明原因。中国的实际数据是否符合以上描述? 4有人认为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有人认为利率由借贷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说明两句话的关系如何 5国际金融中,说出汇率、资金流动、货币主权之间关系,美国、中国、香港各是什么情况?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辉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辉 张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系副教授副院长电话:62753224邮址:nk94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15953809.html, 接待学生日星期三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理学硕士、博士——【教授课程】——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宏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中国环境概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著作】—— 1.《全球价值链下北京产业升级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7—中国都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副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3.《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6—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副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 4.《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专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5.《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编委,撰写第七章理论综述),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 6.《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7.《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8: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演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8.《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参著),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9.《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教材),副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专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术论文】——2013年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13年第1期。2.“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2012年1.“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研究进展和启示当代西方经济学视角”,《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通讯作者。2.“AresearchontheintegrationprocessofBeijing-Tianjin-Tangshanurbanagglomeration”,ContemporaryAisanEconomyResearch,Vol3No1April2012,pp39-54.3.“京津唐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4.“我国工业化加速进程中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2011年1.“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2.“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8期。3.“ThechangeoflaborproductivityandtotalfactorproductivityintheEconomicGrowthofChina”,ContemporaryAisanEconomyResearch,Vol2No2July2011,pp15-29.2010年1."从北京看我国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2.“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3."从投入产出分析看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载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上)”,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2009年1.“北京市郊区旅游用地管理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第11期,第三作者。

2011年北京大学CCER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微观)

2011年北京大学CCER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微观部分: 1. (16 分)假设一个封闭的小国中只有A 和B 两个部落,在一个部落内人与人之间毫无差 异,部落内的生产与消费都由其首领统一决定。两个部落消费的商品都只有食品(F )和衣 物(C)两种。两个部落的效用函数分别为: UA (Fa ,Ca )=Fa*Ca UB (Fb,Cb )=Fb*Cb 假设今年A 部落的收成为20 单位食品和10 单位衣物,而B 部落为10 单位食品和20 单位衣物。两个首领聚在一起讨论是否需要交换。 1)4 分运用P=Pf/Pc,表示两个部落对于两种商品的各自需求。 2 )2 分两个部落之间会发生交换吗?运用食品的市场出清条件,找出均衡价格P* 。 3 )2 分在价格水平P*下,不用通过计算,你能直接回答衣物市场存在过度供给或者过度 求吗?为什么? 4 )2 分在价格水平P*下,得到的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分配吗?为什么? 5 ) 6 分如果世界价格水平为P=1 ,哪个部落相对更加愿意对外开放?请提供相应的数字验证。 2. 19 分假设某国的一个垄断厂商可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出售自己的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 函数为P1=41-q1 ,国际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2=51-q2 。该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 (q1,q2 )= (1+q1)(1+q2)。 1)6 分讨论利润最大化的该厂商是否会出口,并计算其产量q1*和q2*。 现在政府限定至少Z 单位的产品唏嘘在国内市场出售。 2 )5 分如果Z=16 ,请计算该厂商的产量q1*和q2*

3 )2 分如果Z 进一步从16 提高,给该垄断厂商带来的“影子成本”为多少? 4 )6 分加入成本函数为C (q1,q2 )=2 (1+q1)(1+q2),1 )题的答案会变为什么? 3.20 分两个企业生产完全同质的产品,他们之间进行(静态的)产量竞争,市场需求函数 为P=15-Q 。记两个企业的成本函数分别为F1+c1q 和F2+c2q ,其中Fi 为固定成本,ci 为边际成本。 (i )8 分请找出两个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利润(作为F1,F2,c1,c2 的函数)。 (ii )12 分假设有两个生产技术,A 和B ,可供企业选择。采用技术A 时,固定成本为0 而边际成本为6 。采用技术B 时,固定成本为10 而边际成本为3, 。在进行产量竞争之前, 企业选择他们的生产技术。请找出均衡情况下两个企业选择的技术。 4.在一个民事赔偿中,原告将聘请某律师为代理。案件可能的结果有两种,即原告获得的赔 偿可能为y1=8000 或y2=10000 。两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与律师工作的努力程度e ∈[1,+∞]有关, 结果y1=8000 出现的概率为1/e,而结果y2=10000 出现的概率为1-1/e。律师采用努力程度 e 的成本为c (e )=e^2+2700 ,其中2700 为律师的固定成本。原告付给律师的费用可以与案 件的判决结果有关,记为(w1 ,w2 ),其中两个变量分别代表两种判决结果下支付的律师费。 律师和原告均为风险中性。在这个博弈中,原告首先提出一个律师费支付方案,律师决定是否接受。如果不接受,原告放弃聘请律师,并接受结果y1=8000 ;如果接受,即形成聘用合同关系,律师选择其努力程度。案件的判决结果实现后,原告根据合同支付律师费。 (i )8 分如果原告能够观察和验证律师的工作努力程度,并且可以将其写入合同,请找出原告的最优支付分案。 (ii )12 分如果原告不能观察律师的工作努力程度,请找出原告的最有支付方案。 育明解析: 一.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 复杂金融学(3学分) 2009年春季研究生选修课 条件:修过微观I、宏观I、金融I、计量I和微积分的基本课程的经济学研究生,但欢迎有数学物理背景的北大四年级学生选修,但要证明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 考试:课堂测验占50%,独立研究40%,课堂讨论10%。可以1-3人自组织为课题组,选读一篇论文或一个课题,做讲读、评论、和发展。无大考 课程简介 新古典经济学的金融理论无法解释金融危机的起源和机制。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有必要着重研讨和现实紧密相关的金融危机理论,并结合现实做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案例分析,和政策研讨。内容包括:金融危机理论的奥地利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与历史学派。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包括马歇尔供求曲线,有效市场理论,现金流的折扣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期权模型,风险模型。新的数学工具: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分形,分岔,突变,小波与时频分析。历史案例:大萧条,股市崩溃,地产泡沫,转型特大萧条,长期资本危机,次贷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基本文献: Chen, Ping. “Equilibrium Illusion, 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view, 5(1), 2008. Chen, Ping. “Complexity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Kyoto Economic Review, 76(2), 139-153 (2007). Chen, Ping. “Mark et Instabilit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Theoretical Lessons from Transition Experiments,” i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s.,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hapter 3, pp.35-58,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06). Chen, Ping. “Evolutionary Econo mic Dynamics: Persistent Business Cycles,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Kurt Dopfer ed., The 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Chapter 15, pp.472-50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5). Chen, Ping.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the Laws of Probability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Large Numbers vs. Rational Expectations Arbitrag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49, 327-344 (2002). Chen, Ping. “A Random Walk or C olor Chaos on the Stock Market? -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P Indexes,” 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 Econometrics , 1(2), 87-103 (1996).

2015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真题【回忆版】 微观部分 1.一个10万人口的小镇,政府发了1000个出租车牌照。为了简化, 假设每辆出租车每天行驶300公里,每天行驶的成本(包括汽油什么的)总计为300元。每个人的需求函数为p=32-10q(q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公里数)。 问: A)均衡的价格和公里数 B)一年算365天,出租车牌照的一年期的价格是多少? (感觉好像漏了一问。。。不要打我) 2.某市有人口数N,其中有40%的人是没有购房能力的,60%有购房 能力。购房者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成。其中,x为其他商品的数量,y为房子的平米数。y的价格为P,购房者收入为m。 问: A)房地产市场上的需求函数。 B)假如该市有M个房地产商,其生产函数为,其中在市场上k 和l的价格分别为w1,w2(哪个是w1,哪个是w2,已经不记得了,不过不影响大家吧)。政府手上有总计L的土地指标,免费地平均地分发给每一个房地产商。求市场上的供给函数 C)根据上述条件求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D)由于房价过高,政府决定介入,对每平米房子征收税t。为此

时的价格和产量。若政府决定为那些无购买能力的40%的人建造保障房,从L的指标中抽出10%用于建造保障房,免费发给无购买能力的人。此时房价和产量多少?上述的两个政策对抑制房价是否有效?更多资料请加我扣扣:2零8六六六8364 3.波音和空客两个产商,其成本函数都为C(q)=8q。市场的需求函数 为P=20-Q。 问: A)求古诺/纳什解,此时各自的利润各是多少。 B)两个产商是否有合谋的意愿。 C)若美国对波音每单位产量进行3的补贴,为此时的古诺/纳什解,并求其利润。 D)上述的古诺假设是否合适,为什么。 E)(我貌似这里又漏了一小问了,对不起大家了。。。我记忆力不好。。。) 4.小明要在未名湖畔做生意,决定投资滑冰或者攀岩,冬天有可能是寒冬,也可能是暖冬,收益表如下: 寒冬(概率0.55)暖冬(概率0.45) 滑冰200005000 攀岩500015000 问: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研究生专业课入学试题

2010年CCER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完整版) 宏观部分 A国采用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若发生一个技术面上的冲击,请问该国汇率、产出、投资、净出口、经常账户余额会有什么变化?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在短期和长期有何不同?如何解释这些不同?若有一劳动法通过,使得雇主更难解雇工人(比如,解雇时须向工人支付赔偿金),那么自然失业率将如何变化?供给学派(RealBusiness Cycle)和凯恩斯学派关于减税能提高产出的分歧在哪里?在solow 模型中,如果一个经济体在初始时候处于稳定状态,现在一场自然灾害夺取一部分人的生命,但资本总量未损失,求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在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趋势。Baumol-Tobin货币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中,如果每次取钱除了固定成本外,还要支付相当于钱数额的1%的手续费,货币需求函数和取钱次数将如何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使用两种原材料1和2,其市场价格均为1,每个企业的固定成本F=32, 4 产函数f(x1,x2)= x1x 2 ,xi 是原材料的i的使用量,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Q=280-5P 为市场价,求市场长期均衡价格和企业的个数。 某垄断产品供应商下面有两个零售商,零售商的批发价为w,两零售商的销售价格为r1和r2 , 零售商面临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12-2r1+r2,q2=12-2r2+r1 ; 首先,供应商宣布批发价w,然后,两零售商同时宣布销售价r1 和r2;最后,消费者购买,设两零售商有足够的库存,随时补充。 求“子博弈完美”的均衡批发价和零售价格。 如果决策人在面临消费不确定性时,追求事前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其初始财富为w,事后效函数(即“贝努利效用函数”)为u(*),满足u’(*)>0,考虑以下两个“赌” 赌A: 输赢概率均为0.5,赢回报2,输损失1 赌B: 输赢概率均为0.5,赢回报101,输损失2 证明如果此决策人对任意w?[100,200]均拒绝参与赌A,即对任意w ?[100,200]有 u(w-1)+0.5(w+2)

浅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

浅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 还记得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师兄师姐们是这么对我们说的:“你要想以后继续做化学,要不然就不修双要不然就修数双。你以后要想转行,就去修经双。”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说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但我从现在看来,总有种深深的不安感。最近在审查校外双学位报名同学的资料,很多同学在个人陈述这一栏里都是这么写的,诸如“经济学是当今社会的第一学科”、“我从小就特别热爱经济学”、“我在我们学校修读了XX经济学课程,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云云。我并不是要对这些想法有什么否定,但我只是想要说,大家想要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到底只是随大流呢,还是真是如上所述,“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有很多学校的主修专业就是经济的、金融的,想要来报考双学位,当然这些人是不具备报名资格条件的,但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应该不需要明说吧? 我肯定不是要劝退,只是希望大家在做出选择之前多想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承认,我大一时就属于浑浑噩噩地随大流报了经双,一直那么水水地学着,直到大三快结束时决定放弃化学了,才开始对经济学有了点真正的了解。即使是现在,要问我对经济学有兴趣吗,我真心说不清。但是至少,我觉得学习经济学能让我感到自身的知识储备增长率远高于学化学时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经济学毕竟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个社会所发现的任何现象其实都可能纳入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你需要里了解掌握有关你身边的任何事情,这样你就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个狭小的领域。而理科的学习,最终的归宿大多是在某个小领域努力钻研以求突破(当然对于真正的牛人来说学什么都是相通的)。我喜欢这种每天都在学习,都能有新收获的感觉。 经双能给你提供的,就是这么样一种视角。虽然考虑到这样一个项目在全校的覆盖范围如此之广,因此不可能全部设置那种阳春白雪式的课程,但即使是那些并不需要太深的知识储备就能够理解的课程,也会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诸如我上过的法律经济学、“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以及旁听过的大国国家发展战略,都是这么样的一些课程。当然还有一些理论性非常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如每学期考试下来都会哀鸿遍野的计量经济学,以及我旁听过半个学期最后因为只是上课干听课下没有花时间研究而跟不上的金融计量,都是这样的课程。还有一些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同学会去选修研究生的“三高”课程(即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这些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与校内开设的通选课相比,经双的课程难度肯定会更高、课程要求也肯定会更麻烦,毕竟这是一个体系里的课程,相互之间都会有联系性,但是你能从中收获的知识肯定会更多。 修经双会影响本专业的学习吗?据说某些院系的老师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吓唬同学,说修了经双以后连觉都没得睡了云云。就我个人而言,我表示一般不会对主修专业有太大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男生可能要少打几盘dota,女生可能要少追几部剧了。文科生同学可能压力会大一些,从我这段时间进行毕业审查中可以看出,文科院系的同学挂科的、退课的人次明显高于理科院系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同学通常都属于一挂挂一片、一退退一堆的类型,且多集中于计量、概统两门课程。因此,真正认真学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地学下来,拿到这个学位。就我个人而言,毕业时主修专业总学分应该会达到161.5学分,双学位45学分,加起来206.5学分,除了大二上学期由于被ex 耍得团团转而绩点跌破天际以外,其他学期均为正常水平,与大一未修双学位时并无显著差异。修经双的节奏通常是,平时的晚上和周末加一节课而已,从大二开始修,每学期大约需要修8学分即两门课就可以了。并且,我认为经双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所有课程的考试时间都会放在通选课考试周之前的两周进行,这样就可以和主修专业的考试错开了,当然另一方面,通常造成的结果就是由考试周变成了考试月……其他双学位由于规模不大而经常需要和本院的同学一同上课,考试自然就会放在考试周进行,具体会怎样不需要我明说吧? 说了那么多都是个人的东西,接下来改用比较官方一点的语气。我们常说的北大四大俗里的“修经双”,特指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NSD)从1996年开始开设的经济学双学位,主要面向北京大学校内非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的同学,以及从2003年开始也面向校外本科为非经济学学士的本科毕业五年内的同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CCER)即是国发院的前身。据说光华今年也打算开双学位,但是他们要开设的应该是管理学双学位,弄不清楚这两者区别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坊间一直流传着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详解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宏观经济学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详解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及其应用 考试时间:1月24日08点30分 招生专业:所有专业 1.假设中国政府希望维持退休政府职员的生活水平,办法是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相应地增加政府职员的收入。这种用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生活费用成本的增加?并解释为什么。(5分) 2.解释或说明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10分) 3.大致来说,一个美国理发师的劳动生产率和一个中国理发师的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同,然而,美国理发性的工资却是中国理发师的十倍(或更多)。试用新古典主义的分配理论来简洁而又完整地解释这一现象。(10分) 4.以下是一个开放经济中的数据: 国民生产总值GNP1000 政府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00 政府赤字 50 国民总储蓄 200 总投资 150 国外净要素支付(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 25 计算下列指标的数量: a.总消费 b.私人总储蓄 c.可支配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GDP e.净出口(10分) 5.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假设政府将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减少1200亿。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75%,问以下变量将会变动多少?(10分) a.政府储蓄 b.私人储蓄 c.国民储蓄 d.投资 6.假设日元计价的资产的年利率为5%,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年利率为11%,如果现在的汇率是140日元/美元。(5分) a.假设美国和日本人之间的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问从现在起的一年后,日元和美国之间的预期汇率是多少? b.假设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问从现在起的4个月后,日元和美元之间的预期汇率是多少? 7.假设一个小国经济可用如下模型来描述:(10分) Y=C+I+G+NX Y=5000 G=1000 T=1000 C=250+0.75(Y-T) I=1000-50r NX=500-500e r=r*=5

1998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微观经济学及其应用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998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微观经济学及其应用考研真题 一、(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正确、错误,或者不一定,并简要解释,没有解释将不得分。 1.假定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对两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消费偏好已给定,如果消费者最初一个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将仍然会是贷款者。 2.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样的。 3.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果对商品的生产增加税收,则税收的负担主要落在生产者头上,如果对商品的销售增加税收,则增税的负担主要落在消费者头上。 4.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 5.如果对X的需求是由X的价格、Y的价格和收入决定的,则当X的价格、Y的价格和收入都上涨一倍时,对X的需求不变。 二、(每小题7分,共21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以需求函数q=a-bp为例,试分析为什么在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部分经营不可能产生最大利润。

2.以科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为例说明解释效用最大化问题和求解支出最小化问题可以得到同一需求函数。 3.用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三、(本题9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下列函数是不是齐次函数,如果是,规模报酬情况如何? (1)f(x,y)=x3-xy+y3; (2)f(x,y)=2x+y+3(xy)1/2; (3)f(x,y,w)=(x4-5yw3)1/6。 四、(本题10分)目前我国商品房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商品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房地产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比购房的居民多。 (1)假定买卖双方对商品房质量都有充分的了解,试作图说明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状况。 (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试作图分析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变动情况。 (3)根据经济学原理,试简要讨论如何解决我国商品房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 五、(本题9分)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