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推荐】【冲刺必做】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 新人教版(考试

【最新推荐】【冲刺必做】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 新人教版(考试

《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代诗人王琏所作《咏汉

高祖》中的诗句。期中的高祖是西汉的建立者()

A. 刘备

B. 刘邦

C. 刘启

D. 刘恒

2.《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

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天意指黄巾)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

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西汉王莽起义

D. 东汉黄巾起义

4.“光武中兴”中的“光武”指的是()

A. 王莽

B. 刘邦

C. 刘秀

D. 张角

5.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出现文景之治

B. 为西汉鼎盛奠定基础

C. 百姓税赋加重

D. 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6.“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

‘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毒死了他。”材料反映出东汉后期出现的局面是()

A. 外戚专权

B. 政治清明

C. 新旧交替

D. 州牧割据

7.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8.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A. 黄巾起义

B. 曹操专权

C. 光武中兴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 外戚宦官专权

B. 道教开始兴起

C. 王莽夺权改制

D. 黄巾起义爆发

10.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 统治者改制失败

C. 社会经济被破坏

D. 民族矛盾尖锐

11.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事件是()

A. 大泽乡起义

B. 黄巾起义

C. 国人暴动

D. 八王之乱

12.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仅存续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

是()

A. 夏朝

B. 南朝

C. 晋朝

D. 新朝

13.下列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

D. 东汉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2)汉武帝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3)此建议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B。本题考查了刘邦建立西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这里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儒家思想。故选A。本题以《汉武的帝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所说是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184年是甲子年。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大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内容。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回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了巩固统治,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是汉初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为西汉鼎盛奠定基础。C.百姓税赋加重是错误的。故选C。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结合题干信息,故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时代特征。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

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本题图片内容就是显示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时代特征。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故选D。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宦官专政,是东汉后期特殊政治事件,对当时的朝野震动颇大。每个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经济崩坏,皇帝昏庸无能,这就为外戚、宦官操纵朝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典型说明。故选A。本题以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为切入点,考查东汉统治的特点。注意识记东汉外戚宦官专政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是黄巾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巾起义的相关内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新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由王莽建立。公元9年,西汉摄皇帝、安汉公王莽夺取西汉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新”。新莽末年,绿林、赤眉等起义军纷至而起,天下大乱,新

朝地皇四年,在昆阳之战中,新朝主力丧失殆尽,同年九月以绿林军为主力的大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故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新朝。故选D。本题以“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为切入点,考查王莽建立新朝。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新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13.【答案】D

【解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20年曹丕建立魏朝,东汉灭亡。故选D。本题考查了东汉.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解析】

(1)本题考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关史实。材料一是一首毛泽东的词,其中“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与汉武帝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雄韬武略的帝王。故答案为:“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本题考查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采取的是焚书坑儒,以政治强权的手段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以达到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相比之下,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确定儒学至尊地位控制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控制思想,巩固集权的目的,从此,儒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思想。故答案为:“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本题考查汉朝解决王国问题的相关史实。材料二中描述的“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现象,反映了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后果,诸侯做大,威胁皇权,甚至由此引发了“七王之乱”,对此,汉武帝采取推恩令,促使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子弟,诸侯国的势力由此削减。故答案为: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2、【答案】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统一言论和思想(写巩固统一也可以);

(3)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儒学思想的地位,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巩固了统一。

【解析】本题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本题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由材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可知,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统一言论和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儒学思想的地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巩固了统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