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学问与智慧复习导学案

11学问与智慧复习导学案

11学问与智慧复习导学案
11学问与智慧复习导学案

11、《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西坪镇第一初级中学李富成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识记格言警句。

2、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

5、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基础知识部分

1、议论文知识回顾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据分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2、论点和论题的主要区别是: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论题是议论的问题和对象。

3、快速阅读全文给下列加点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填出所缺的字。

陶冶.()róng()炉寸积zhū()累导大kuǎn()kūkū()穷年

探lí()得珠pì()如xī()锐斧凿.( ) 食古不( ) 无关( )旨

鞭pì( )入里物( )天择相辅相()浮光lüè()影融()贯通

huò()然贯通批大xì()

4、找出或概括每一段的中心句。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6、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7、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各举一例,并其分析作用。

8、积累精美语句

考点专练【2014河南省改编】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5、(新编)第1段中,引用张潮在《幽梦影》中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6、(新编)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阅历”与“读书”之间的关系。(3分)

7、(新编)第3段中说:“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请你列举一个事实论据对其加以印证。(3分)

8、(新编)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9、(新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4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0、(新编)感悟作品,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3分)

《敢做先锋不当看客》(2017说明检测)

①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歌德曾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

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当青春被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③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有很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④陈毅同志曾经说:“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中可以得到。”心中有梦,何惧远方。你曾经摔跤的地方,也许就是通往成功之途的出发地;你曾经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你赢得人生精彩的前奏曲。青春的世界,在诗人看来,“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青年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⑤在这个筑梦圆梦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当敢做先锋,勤于追梦。如果青年一代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失去远航的动力、搏击的能量,历史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不会发展。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了酣畅淋漓的奋斗,哪怕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依然可以领略到走出小天地后的大格局,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文/辛士红有删改)

1.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 (2分)

答:

2.请指出第②段的分论点,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2分)

答:

3.第③段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4.把第④段划线句中的两个“也许”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2分)

答:

5.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2分)

答: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学法: 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犀.锐()陶冶.()晦塞.()要塞.( ) 瓶塞.() 探骊.得珠()矻矻.穷年()鞭辟.入里()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字字珠玑.() 2.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主要著作有《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4.了解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技能: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 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难点: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 2.请列举氯化钠的用途: (1)(2) (3)(4) (5)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化学中的盐,不 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硫酸铜、碳酸钙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 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这节课我就来认识常见的盐。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盐除食盐外还有、、 、等也属于盐。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是色体,溶于水,其 水溶液呈性。 3.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都蕴藏着氯化钠,用晒盐或用、煮盐,都可 以使水分蒸发,使食盐溶液,再继续就可以得 到,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杂质,叫作。 4.氯化钠的用途: (1)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质量分数为)。 (2)农业上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3)工业一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 (4)生活中用于等,是重要的,被称为调味剂()。 内容学习注解(5)在冬天,还可用于。 5.碳酸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 状体,溶于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 于、、和的生产。 6.碳酸氢钠化学式为,俗名,是色粉 末。在生活上用作,在医疗上是冶的一种药剂,但是的病人不能用,否则会。 7.碳酸钙化学式为,色晶体或状固体, 溶于水,是和的主要成分。生活中和 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用途:在建筑上可用作,在医疗上可用作,在实验室可用作。 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 1.盐的组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不含金属离子。 2.物质的名称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一致,如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不是。 3.食盐是,但是盐不专指食盐。 4.在粗盐提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溶解时粗盐要,不能。 (2)过滤时操作要求做到、、。 (3)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使用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①粗盐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起作用; ②过滤时,用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防止。 ④用玻璃棒,称量回收,用它做转移固体的。 四、回顾小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 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 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 溶液) 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 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 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 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 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同步测试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远瞻.(zhān) 含蕴.(xù) 矻.矻(kū) B.烛.照(zhú) 大郤.(xì) 精髓.(suì) C.犀.锐(xī) 晦塞.(sāi) 譬.如(pì) D.精澈.(chè) 愈.能(yù) 慨.然(kǎi)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1)学问是寸积珠累而来的,常是各有僵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 (2)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谷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读这些小说,似乎拿着一面三棱镜,看到五光十色 ....、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 B.浮光掠影 ....中的巴黎因为那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下的华美建筑而更易醉人。 C.xx年哈尔滨电业局推陈出新 ....,本年度所有农网工程全部列为年底竣工的里程碑工程。 D.这名孤儿长期接受资助,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形成了劳而无功 ....的观念。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2)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材料二: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2019-2020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11全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A (1a-2d) 【学习目标】 重点词 1. Drive 2. lately adv. 3. friendship n; 重点词组 1. make me sleepy 2. drive sb crazy 3. the more…, the more 4. yes and no 5. be friends with sb 6. feel left out 句子:1. The movie was so sad that it made Tina and Amy cry. 2. Sad movies don’t make John cry. They just make him want to leave quickly. 【自主预习】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y have been spending more time together (late). 2.The bette r you understand, the(much) you get. 3.Why don’t you(buy) a birthday card for your friend? 4.Waiting for her (drive) me mad yesterday. 5.The quiet music makes me (sleep). 二、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I (忽略) two words in the sentence. 2.Lily and Lucy (是我的朋友). We often play together. 3.Many people are (等待) the train at the railway station. 4.The movie was (如此悲伤以至于) it made me cry. 5.I realized that we (我们有很多共同点). 【课文重难点详解】 【1】’d rather 是would rather 的缩写形式,“宁愿;宁可;更喜欢”,后跟 常用来表示选择的意愿。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其中would 常缩写成’d 形式 肯定句:would rather do sth. =prefer to do sth. 【否定句:would rather not do sth 宁愿不做某事 【拓展】would rather do sth than do sth (than 所连接的词语必须与前面的词语在词性和结构上保持一致) 【2】make 构成的短语 make friend … 与……交朋友 make a living make up 组成,编造be made up of 由……组成 make one’s mind 下定决心 【拓展2】make 构成的词组 (1) be made of +材料(看得出原材料) “被用……制成” , The table is made of wood. Be made +材料(看不出原材料) ( ) In the old days, Dai people usually lived in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This kind of buildings were______bamboo and wood. A. made in B .made of C. made out D. made from The bread is made wheat(小麦). (3) be made +产地“在某地制造……” This watch is made China 【拓展3】make 构成的句型 (1) make sb/sth + 形容词“让某人或某物…” (2) make sb./sth do sth “使某人/物做某事” make me laugh. (3)be made to do sth “被让去做某事” 【3】.Waiting for Amy drove Tina mad. 等待艾美令缇娜有点抓狂。( 2b ) 【解析1】动名词做主语,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 wait for 等待 ______ (say) is easy, ______(do) is difficult.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drive sb. crazy/mad =make sb. crazy使某人发疯/发狂 (2)drive sb. to do sth 驱使某人做某事 ( ) Hunger drove him ______. A.steal B.stealing C.to steal D.steals 【4】so… that … /so that (1)so+形容词或副词+that ...引导的肯定的结果状语从句“如此……以至于……”(2)so that“以便……;为了……”,引导目的状语从句。 从句中常使用can /could /may /might /will /would /should等情态动词或助动词; I study so hard that I have little sleep everyday. . I study hard so that I can have a good future. . 【5】be sure to do sth 一定要做某事 be sure not to do sth 千万不要做某事 be sure +that 从句相信;对......有把握 be sure about /of+n/pron 确信......., 对.......有把握 【6】(1) happen v “发生” 不及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主语是物,强调某事发生的偶然性 (1) “sth.+happen+地点/时间”,“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事” (2) sth. happen to sb. 某事发生在某人身上 A car accident happened to him yesterday. 昨天他发生了交通事故。 (3) sb. happen to do sth. 某人碰巧做某事 She happened ________(be) out when we called. 【拓展】take place 发生,指事情有计划有安排地发生 【7】have …in common “有共同点;相似” 【8】Why don’t +sb.+do sth.? =Why not + do sth.? 为何不……? 用来提出建议或劝告。 【9】each time 名词词组, 充当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意为“每一次……”, 类似的词组还有every time, next time, last time, the first time等。 【10】leave out 不包括;不提及;忽略 to be /feel left out (感觉)被遗忘;(感觉)被忽略 Section A (3a-4b)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词组。 【学习目标】 1单词: fame n. ; pale adj. ; examine v. wealth n. 2.重点词组:睡眠很差不想吃东西毫无理由 .既不…也不…应召进宫有很大的权力 替代我的职位 3. .重点句式 1.) He found nothing wrong with his body. 。 2.) It’s all in his mind, neither medicine nor rest can help him. 3.) Although I have a lot of power, it doesn’t make me happy. 4. )I have a lot of wealth, but I’m always worried about losing my money. 【自主预习】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 Both the tiger and the lion want to be the (国王)of this forest. 2. My brother dreams of being a (银行家)when he grows up. 3. The singer got great (名誉) after singing at the concert. 4. There is a saying that knowledge is (力量). 5. The queen wanted to ask the soldier to build a great (宫殿) for herself. 【课文重难点详解】 1.A long time ago, in a rich and peaceful country,there lived an unhappy king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的国家,一个不快乐的国王。 【解析】there lived 曾经住着 2.feel like / would like Ⅰ.feel like 与would like 意思很相近,但feel like 后面常跟名词;动名词。构成:feel like (doing) sth.

四数第十一单元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体验“画图”策略的价值。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回忆旧知,交流经验 1 ?填空:长方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2?讨论: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 (或减少),可以 有哪些办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一、回忆旧知 1、 还记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 积、长和宽吗? 2、 长不变、宽增加或减少;宽 不变、长增加或减少;长、宽同时 增加或减少等都可以改变长方形的 面积。 方法 方法 活动二:运用“画图”策略,探索解题思路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 8米。在修 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 3米,这样花圃的面 积就增加了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1 ?独立完成: (1)仔细审题,对照题意,试着把示意图补画完 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 出示例题,读题,了解题 中条件和问题。 2、 这道题数量关系不明显, 我们可 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 出示意图。试 一试。 3、 怎样表示长增加 3米面积 增加18平方米? 4、 从示意图中你能了解哪些 信息?示意图的作用就是将复杂的 题目通过图形 直观展示出来,让我 们清晰地看出已知了哪些条件,要 求什么问题。 (2)对照所画的示意图,思考: 要求原来花圃 5、 尝试计算并汇报。 6、 揭题:今天,我们就是学 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有 关面积计算的问题。 7、 请大家用这种策略来完成 活动二的问题,再次体会画示意图 的优 点。 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 8、独立完成并小组父流展示。 2.小组交流画出的示意图,再讨论解题思路,做 出解答。 9、全班汇报: ①怎样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 问题的? 要注意5米画的时候应该大概 在20米地四分之一处。 3 ?班级汇报展示。 解决这一问题,借 助了什么策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学问和智慧》教案 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教材分析 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把“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突出“学问”的基础性,主体性;把“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突出”智慧“的外显性,应变性。“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突出形成“学问”的方式是积累;“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突出“智慧”来自人的灵感,是人的思想的发现与创造。),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熟悉课文。 3.扫清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表明话题,包含“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关系?”、“我们对这两者应采取什么态度?”等论题。 2.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音汉对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

11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1.作者: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2.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晦塞 ..() (2)解释词语。 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3、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英】培根4.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2.读完后思考课后第一题。 3.找出文中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语句,其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4): 第二层(5-6): 中心意思: 三、交流展示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新版)苏教版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 案(新版)苏教版 (罗家伦) 教材分析: 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学情分析: 文应该很感兴趣,也很好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 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 4.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 教学重点 1. 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3.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熟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是什么? 3. 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4.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事们知道“纸上谈兵”,“庖丁解牛”和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吗?(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纸上谈兵(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庖丁解牛(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既有学问,又有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 【学生活动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2.谈谈对“学问”、“智慧”两词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问”的解释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系统。《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创造发明的能力。 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妨说学问是死的,而智慧是活的,“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

第11课 学问和智慧

第11课学问和智慧 姓名得分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远(zhān) __ (huì)______塞寸积(zhū)_____ 累鞭(pì)____ 入里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汇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②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略影,瞬起瞬灭的。好像肥皂泡一祥,尽管可以五光十色, 3?说说你的理由。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2)夫学者不患才之不及,而患志之不立。 (《晋书》) (3)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 桥) (4)勤晕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观点。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①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下(新版)11单元导学案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下(新版)11单元导学案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第一课时 Section A(1a - 2d)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下列单词和词组drive, lately, friendship, r ather, would rather.... 2.会正确运用“make sb. do”和“makes sb. + adj(形容词). 3.会比较分析事物的优缺点,用所学的目标语言简单谈论或询问事物对人的影响,或人对某一件事或物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 能初步理解动词make的用法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简单地运用. 【学法指导】 1.查词汇表,自学本课时新词汇。 2.互助学习,练习对话。 【自学互助】 1.温故知新:和同伴比一比,看谁能说出更多的表达感受的形容词. 2.看图1a,两人对话. 3.翻译下列短语,并在课文中划出来. (1)使我困倦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发疯_________________ (3).越…越...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坏参半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某人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 (6).感觉被忽视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互助学习,我存在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互导】 1.比一比,看谁对1a词汇更了解。 2.看图说话,交流熟悉听力材料。 【质疑互究】 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悲伤的电影使我哭泣。 【解读】这个句子中的make是个使役动词,意为“________”,其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即“make sb. _______sth”. 【展示】 (1)She always makes me____________. 她总是让我发笑。 (2)He lost his key. It made him______ in the cold to wait for his wife’s return. A. to stay B. stayed C. stays D. Stay 2.But that music makes me sleepy. 但是那种音乐使我困倦. 【解读】这里的make 意为“使成为,使处于某状态”,其后跟__________作宾语补足语,即“make + sb.+ ________”. 【展示】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1) 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李春森陈永新 学习目标:加深了解“盐”的概念;了解氯化钠的用途;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学习重点:加深了解“盐”的概念学习难点:粗盐提纯的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阅读课本及观看视频完成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 1.治疗胃酸过多的中和反应 2.工业除锈原理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理 二、自主探究 (一)盐的概念:盐是由离子(或离子)与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铵等都属于盐。练习1:NH4Cl、H2CO3、、NaHCO3、Cu2(OH)2CO3、CH3COOH、Al(OH)3各属于酸、碱、盐哪一类酸 ; 碱; 盐 . 1.生活中吃的盐指的是,它只是盐的一种;有的盐有毒,比如工业用盐亚硝酸钠。 2.很多盐都有俗称,比如氯化钠俗称;碳酸钠俗称、;碳酸氢钠俗称。 (二)氯化钠:氯化钠是由与构成的,这两种离子对人体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氯化钠的用途:①工业方面:以它为原料制取、、、。 ②农业方面:用氯化钠配制盐水选种③医疗方面: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就是用配制的; ④生活方面:可用于腌菜、融化积雪、做调味品等 2.氯化钠的分布与制取:晾晒海水或盐湖水、盐井水煮盐,也可从盐田提纯获

取 (三)粗盐提纯 通过蒸发得到的一般都是含有很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被称为粗盐 1.观察一瓶食盐水和一瓶粗盐水,粗盐水看起来,因为里面有。 分离出液体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2.粗盐提纯的步骤: (1) :为了加快溶解速度,可用。(2) :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滤液浑浊应再过滤 (3):注意:①加热时要不停搅拌,目的是 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 (4)计算产率:3.玻璃棒的四种用法:、、、。 4.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偏高的原因: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 ④盐粒溅出蒸发皿;⑤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 偏低的原因:①称量时多称了②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评价样题: 1.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H2SO4、Na2CO3、NaCl B. Ca(OH)2、HCl、Na2SO4 、H2CO3、NaCl D. H2SO4、NaOH、Na2CO3 2.近来市场上出现了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盐汽水,你认为盐汽水和普通汽 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 A.水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碳酸钙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

2020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11课学问和智慧word导学案

夹河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主备:邓洪娥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 助。1.作者: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 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2.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晦塞 ..() (2)解释词语。 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3、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英】培根4.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2.读完后思考课后第一题。 3.找出文中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语句,其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4): 三、交流展示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深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懂得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 2.分析品味记忆文中警策睿智的语言。 3.能说出文中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作者运用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材料,细读课文,在文中勾画批注: 1、文中举了许多例子,请简洁地概括出来,说说其作用。 2、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品读这些语句,说说其论证目的,有何妙处。

第十一单元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一节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课前预习: 1.化学中的盐是指:;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 2.生活中常见的盐 3.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课内探究: 一、粗盐提纯: (一)、自学课本活动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2.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仪器: 3.复习学过的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 4.在蒸发操作中,时,停止加热。利用使滤液蒸干。(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结束,实验分析,合作交流 1.在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总共用了四次,每次的作用是: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转移固体时 2.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二、盐的化学性质 1.回顾学过的有关盐的化学反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2.盐与金属的反应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引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3.实验探究: 见课本实验11—1 4.精讲点拨: 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 子,遇到盐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次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5.见课本实验11-2 小结: 盐的化学性质: 1. 2. 3. 巩固提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A .醋 B .生石灰 C .纯碱 D .烧碱 2.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 氯化钠、盐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 碳酸钠、纯碱 D. 碳酸氢钠、苏打 3.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不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 .水垢 B 纯碱 C.烧碱 D 石灰岩 4.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硫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二氧化碳 5.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做试剂就能鉴别开的是 A. 液体:汽油、酒精、糖水 B. 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C. 固体:碳酸钠、碳酸钙、食盐 D. 固体:碳酸氢钠、碳酸钙、硫酸铜 6.按要求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含Al(OH)3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 (2)苛性钠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成白色粉末 ; (3)用盐酸除铁锈 ; (4)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污水中含有的硫酸 。 7.纯碱在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杰出贡献。运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5g 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1.76g 气体。请计算,这种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教案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寸积铢累 ..穷年探骊.得珠犀.锐 ..大窾.矻矻 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4.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5.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象而又典型的。 6.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以上画线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总结填写。出示投影片。) (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学问和智慧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问和智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我要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我要体会文中典雅隽美、丰富多彩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重点: 1、我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我要通过重点段落的品析,体味语言的精炼。 难点: 我能理解作者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观点。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作者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智慧”与“学问”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智慧”与“学问”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家、。 2、给加点字注音。 郤.()窾.()矻矻 ..()探骊.得珠()晦塞 .. ()熔炉 ..()寸积铢.累()犀.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