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有效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做有效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做有效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做有效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做有效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追求有效,是政治课教学的永恒话题,从教师的角度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提出看法。

关键词:有效教师;教学有效性;提高

教学有效性一般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对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推进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本文从教师的角度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课前: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学生当做一种附属物、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首先,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并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其次,教师要正视学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创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持续地推陈出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课改实验快7年了,我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和厚爱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面对后进生不近人意的回答,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当学生的思维出格时,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大胆挑战教师,挑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以多变的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声色、语调、手势、位移、倾听、热情激发、平等交流、积极评价”等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为了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我就生平视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伴。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协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课题。学习被认为是对一个新情境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加速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所以,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 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教育理应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创设学生有问题可想、有很多障碍必须跨越的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如:《辨认方向》这个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教师这个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如:《辨认方向》这个课“利用方向蹲下身来和学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和自己的八个方向上坐的是谁?”这个环节时,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

提高教学有效性论文2

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揭示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我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的关键所在。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还是远远不够的,往往是有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或答非所问、或答者寥寥,时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教师满堂脱口而出“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话语,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质量极低。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简要谈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理解。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我利用我班男生喜欢打篮球的特点出示了:关于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孙悦的身高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的身高不到9名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另一种说法是他的身高比处于最中间的王磊身高还高3厘米,然后给出篮球队的所有队员的身高,提出问题,研究哪种说法对呢?这一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背景出发,紧扣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最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

最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 第一组(北京的老师)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1、用做中学的方法来学“做中学”; 首先谈一下什么样的培训是最有效的,以前主要是教研室培训,这种培训中理论比较多,而实践的东西比较少。首先要,参与到做中学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2、把教师作为研究者,进行参与式的培训,并充分参与研究中和培训接受者界限明显, 3、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4、教师心态要调整,不是被告知者,而是参与者。与培训者一样,是平等的参与和研究; 5、将理论的传授转变为实践的体验,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是研究型的实践。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由被动到主动; 对已有的观念,站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2、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转化过程是对一线教师比较困难的 3、相应媒体、网络资源的配备和应用; 老师可用的资源比较少,有的教师素质比较低,还不知道如何上网。 4、建议小班上课,课时连续性; 法国可以延长一节课的课时,老师有安排课时的自主性。课时安排应该有弹性。 5、开发有价值的案例; 6、资源中心的建立和使用。 北京还没有专门的资源中心,供以后教师和学生的参考。 刘占兰:开发案例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修改和完。第二组(南京的教师)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师的培训是一个“理念——实践——理论”的过程,并不断概括提升; 2、结合案例等进行理念的学习; 3、要有充足数量的案例; 4、培训方式应是典型的活动加研讨,并逐步深化; 5、培训由市级骨干培训到校本培训。 如何设计案例: 1、从模仿入手; 2、教师分析学生的活动,找出主题,专家参与,完善案例; 3、市成立案例分析研究小组,在实践中形成典型案例。最大的困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

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

提高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范文

提高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范文 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 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 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幼儿教师的培训需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将互动和知识分享相结合。互动和分享有助于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建设,而学习共同体建设又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教师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更需多加关注。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地区采用各种方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但不管是学历补充还是专业发展,我们的幼儿教师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幼儿教师培训怎样更专业 基于教学实践难题、兼顾个性发展需求转变“要我参加培训”为“我要参加培训” 以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侧重于专业发展阶段、形式、外界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忽视了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观需求和感受,没有探讨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幼儿师资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缺乏针对性,结果导致受训教师是迫于学校管理压力而参加培训,教师是一个被动的、不情愿的受训者,培训效果又谈何理想? 真正的学习是基于内在动机的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培训必然要以教师的内在需要为前提,转变“要我参加培训”为“我要参加培训”。这就要求培训要兼顾统一的总目标与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国家对于幼儿教师培训的目标问题,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规定,基于地方幼儿教育水平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状况,设计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统一的总目标,还要分类别,体现各层次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区别,将教师在专业理念、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其专业发展需求不同,需要选取维度对教师分层进行培训,增强幼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满足幼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基于教学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将培训内容联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培训内容的迁移。因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鲜活的、深刻的,对教师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以此几点进行的教师培训方案设计更能直接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带动他们更多地思考。要倡导幼儿教师培训的“草根化”,着眼于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过程,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受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质的提高。尝试采用体验式和参与式幼儿教师培训方式,设置问题情境,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以意识培养为主线、创新培训模式转变“接受是什么”为“我想问为什么” 由于幼儿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需将自己的学科专业特别凸显出来,而是以一种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凸显自己的专业性,形成了独特的学前教育特色。即教师的学前意识是其专业性的主要体现,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全区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的关键就是科学处理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意在帮助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用教材教”。1.整体规划设计 这里的“整体”,指学科整体、或学年整体、或学期整体、或单元整体、或课题整体、或课时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设计”,必须首先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编写思路,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将以下各项措施加以落实.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早渗透,及时综合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考虑,教材对重要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都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及时捕捉适当的学习时机,提前对相关的内容、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达到强化学习重点、减缓学习坡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从巩固积累和应用提高的角度考虑,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得不到及时巩固,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学不会灵活应用.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没有能力有效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综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到哪里就综合到哪里。 (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思路。按这种思路实施教学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事,一个是针对单一问题的教学,一个是针对众多问题的教学。就单一问题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众多问题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对相互关联问题进行分类划归。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 (3)变式练习,分组呈现 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吸收、巩固、提升的必要渠道,但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精选巧编、练习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变、练习题的出示必须分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练习的问题上,彻底放弃题海战术的思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练习题的形式,首先要保证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以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习题,有意识地和中高考题型对接,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第三要深入研究,努力编写一些有创意的新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出示,一定要以题组形式呈现。每一组题应由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组成,避免逐一呈现对全班学生解题速度的统一限制。这是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 2.分层组织实施 整体规划设计,便于用更高的观点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实质,便于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但教学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层组织、分步进行。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层组织主要有以下各项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分步组织落实,目标是行动的开始,有了目标才会确定行动的思路,才会迈开行动的步子。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注意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及反思-最新教育文档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及反思 一、反向思维:什么样的培训缺乏有效性 培训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常常会反思哪些因素会影响培训的有效性: 1.培训方式单一,枯燥无味 单纯采用讲授法很难引发成人学习的兴趣,多年的工作学习早已促使教师们形成了极富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培训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知识的容器,一味灌输,参加学习的教师会兴味索然,把培训当成走过场、挨时间,却又不得不参加的苦差事。 2.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难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惑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往往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支持。如果培训中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需教师自己去转化为实践性知识,且转化难度过大的话,很多教师往往放弃学习,同时也放弃解决工作难题,多次培训无果后,自然就把培训当做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3.培训者只关注一些比较流行但缺乏实践研究支持的观点一次有关“儿童权利”的参与式培训中,几位教师愤怒质问培训者:“你们只关注儿童的权利,那我们的权利呢?”和培训者唇枪舌剑后离席而去。这个现象启示我们,培训者如果不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加分析地推广流行的教育观点,忽略教师具体工作和这些看上去很美观点的距离,很容易被教师看做“书斋里的专家”。当然更多时候参训教师不会直接指责培训不切实际,而会用邀请“专家去我们那里讲一讲课”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对观点的排斥。 4.培训内容缺乏充分资源或制度支持难以付诸实践 随着新课改培训的深入,很多新理念早已为中小学教师熟知,但他们回到任教学校后,仍旧按传统方式工作。究其原因,其实也不是教师墨守成规,问题在于由教育部门主管的教学评价仍旧按“分数论成败”的旧有结构运作,导致教师无法也无心将培训成果付诸实践。 二、打破定势:组织一堂有效的培训课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来表达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启超在“三步读书法”中提到可以先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进行学习,通过“合分合”的方法把握住文章中的线索,这种方法可以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以点带面,独辟蹊径 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大胆进行取舍,找到独辟蹊径的文章学习突破点,然后以此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长文的文本特点来选择教学重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问者中的“母爱”所感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母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着一点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对母爱的描述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作者给母亲出了难题,一个怎样的难题?如何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要写的是‘地坛’,为什么又要写‘母亲’呢,母亲的形象在地坛描写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切入这个点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作者对母爱的表述是多变的,他们可以从母亲的付出,面对苦难,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中了解母爱,找到“送我上地坛”、“在家担心我”、“去地坛找我”等片段中发现作者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展现了母爱。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到痛悔和怀念的整个过程,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 秦牧在谈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牛嚼鲸吞”的方法,这其实和以点带面的长文短教方法也有所相似,抓住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细嚼”精读,而对于其他方面则通过“鲸吞”的方法来带动一整个“面”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印江民族中学政治课题组祝修玲执笔 2011年11月,印江民族中学政治组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向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申报,于2012年4月经铜仁市教育局评审通过,被确定为市级一般课题。课题经市级立项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立即着手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选定了我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着手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在市县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不断解决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课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使课题研究呈现科学性、有序性,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人类学习呈现出创新学习主流化、信息吐纳网络化、目标指归人本化和终身学习社会化及学习动作审美化等新的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性;“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成为新课程改革内在价值目标之一。在新的世纪,教会学生学习比学生学习什么更为重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终极价值必须实现有效学习,学习是否有效及怎样达到有效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评价标准;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与应用是新时期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其中,学习策略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一般而言,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借助各种工具与资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主动调整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成正相关。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创造性地、主动地、灵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综述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文档资料

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2010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即“国培计 划”开始实施,无论是就促进社会公平或是推进教育公平、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或是提高教育质量而言,国培计划都体现了国家在 缩小教育鸿沟方面所做的努力。国培计划作为一项国家级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有效性是培训计划核心。为此,结合国培计划过程及培训目标出发,就提高国培计划有效性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基于教师文化的特点与类型,科学合理组织国培计划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它的复杂性、不固定性和特殊性不亚于社会上的任何群体。关于何为教师文化,有学者认为教师文化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阶级或阶层的价值取向;自主性;专业主义。 然而,在学校中由于年长资深、教师所教学生的年龄以及所教学科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师的文化特性,这些因素将教师群体分开,使得一部分教师享有其他教师所没有的特权与不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因此,由于学科、教师年龄及教学经历、地域、个人价值观等不同,教师之间也就形成了文化差异。然而,国培计划的组织者却很少考虑教师文化差异。国培计划的培训人员大多任职高校,对大部分大学教师来说,他们更多地把自己看作是个人主义者;他们在工作中是独处的,甚至是带有遁世色彩的。 然而中小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实践研究和工作上的协同,学校管理也要求同科目教师进度大致相同。教师文化和类型的差异也就可

以解释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或参训者对培训者所讲内容觉得意义不大或是难以理解的原因了。因此,作为组织者就必须考虑到教师文化文化差异,科学合理安排。 二、形成“国培文化”,营造“国培”氛围 国培计划虽冠以“计划”之名,但根据社会学家巴纳德给组织下的定义:“组织是两个人以上有意识的协调力量和活动的合作关系”。由此看来,国培计划也是一个组织。在与受培训教师 的交谈得出,不少培训和参训教师的热情并不是很高,一些培训 者将国培视为一次收获经济利益的机会,有的参训教师则抱着旅游的态度来参加培训。笔者以为,对国培计划持这种态度以及由 此产生的行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国培文化”。国培计 划实施之初,其意义及期望都做了阐释,至于应有之态度、情感 以及规范等方面鲜有说明。因此,“国培计划”中出现培训效果 不明显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再者,由于“国培文化”的缺失, 营造“国培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国培的有效性也必然受到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培文化”是“国培计划”的灵魂与凝聚力之源,也是关乎切实实现“国培计划”价值的核心因素。 三、培训内容上全面参与,参训人员上“因地制宜”,注重 选择与自主 国培计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培训内容有关,然而长期以 来,国培计划的内容大多有组织单位来确定,广大参训教师很少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西坡初中丁雪峰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索着、努力着。由此,我们会见到面面俱到的物理课有之;只讲考试会考内容的物理课有之;课堂气氛活跃,花样百出的物理课有之;草草讲解,学生大量练习的物理课有之;为求实效,不能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物理课有之。总之,现在的物理课上的五花八门,似乎怎么上都有道理。自由、宽松的教学固然可取,但也从中可看出一些问题。冷静的思考一下,究竟有多少种做法是真的有效呢?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了吗?其实,中考的检验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在哪里?如何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1、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吼;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原有的生活认识、学生对问题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