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的思考

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6148697.html,

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的思考

作者:于志杰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8期

【摘要】2013年1月我国开始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了顺应财政改革,对相关

规定做出了补充,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大帐”中包含了基建数据,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加大了力度,对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制定了更加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突出强化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更加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系统。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

一、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即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所占的资金数额由“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在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这种方法,第一,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年终决算的收付实现制与会计反应的支出数保持口径完全一致,而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第二,随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耗,“非流动资产基金”的金额也相应减少,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值,反映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消耗导致资产所处的状态,有利于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和理念,给事业单位提供了内部成本核算的数据。

二、增加了全面性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将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或业务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财务状况、事业成果能够得以全面反应。以往仅仅是对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核算,而与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业务可进行一般处理,不需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遗漏很多会计事项的核算,对资产和负债的核算不利,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水平无法得到真实体现,最终将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全面性原则列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后,会计信息能够将事业单位运行产生的成果清晰地反映出来,并可做到衡量单位资产、负债的运营状况,切实表达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资金现状。同时也是披露本单位事业执行情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是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原则基础问题的核算基础。事业单位并不全部属于公益性财政拨款,一些单位具有经营性,如医院。过去一律采取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