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内科指导:气血津液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

中医内科指导:气血津液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

中医内科指导:气血津液病证的主要证候及特征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或生成不足,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而其主要的证候有如下几种。

气虚

1.主要脉症精神萎顿,倦怠,四肢乏力,眩晕,白汗,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虚无力。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为一系列元气耗损,脏腑机能减退的症状。随发病脏腑的不同,症状侧重点有所差异。

气郁

1.主要脉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2.证候特征本证的轻重程度,常与情志舒畅与否有较密切的关系。本证与气滞的区别是:气郁由精神因素所致,以肝为主要病及之脏;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病及的脏腑也多,肺、肝、脾、胃等脏腑均可能发生气滞。

气滞

1.主要脉症病变脏腑或相应部位出现胀满、疼痛,苔薄腻,脉弦。

2,证候特征气滞以胀满、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胀痛而非刺痛。

气逆

1.主要脉症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甚则昏厥,或有咯血、吐血。

2,证候特征气逆与气滞的区别在于:气滞是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甚或阻滞;气逆是气机的升降失常而气逆于上,易发生于肺、胃、肝。在本章的病证中,主要为肝的气逆。

血虚

1.主要脉症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一系列血虚失养、脏腑机能减退的症状。其与气虚的主要区别在于,本证面色萎黄不华、唇舌色淡等营血亏虚的表现突出,且常有失血过多的原因存在。

血瘀

1.主要脉症病变部位疼痛,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致发热,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

2.证候特征血瘀以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其痛以痛处固定,多为刺痛,久痛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舌象对瘀血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津伤化燥

1.主要脉症口干口渴,唇焦咽燥,鼻干目涩,咯血或衄血,大便秘结,甚或肌肉消瘦,舌质红,舌上少津,少苔甚至无苔。

2.证候特征本证以津液亏少,表现一系列干燥不润的症状为特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一、A1 1、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 A、血郁症状 B、湿郁症状 C、气郁症状 D、热郁症状 E、痰郁症状 2、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 A、心、肝、肾 B、肝、心、脾 C、肺、心、肝 D、肺、脾、肾 E、心、肺、肾 3、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火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4、郁证主要的病因是

A、情志内伤 B、感受外邪 C、饮食所伤 D、胃失和降 E、肝气上逆 5、半夏厚朴汤适用于郁证的哪一证型 A、肝气郁结证 B、气郁化火证 C、痰气郁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心肾阴虚证 6、郁证气郁化火证的最佳选方是 A、知柏地黄丸 B、清金化痰汤 C、丹栀逍遥散 D、泻心汤 E、龙胆泻肝汤 7、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 A、四逆散 B、柴胡疏肝散 C、越鞠丸 D、逍遥散

E、小柴胡汤 8、郁证的预后多为 A、差 B、极差 C、良好 D、迁延难愈 E、不一定 二、A2 1、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益气养血 B、补肾宁心 C、养心安神 D、解郁化痰 E、疏肝解郁 三、B 1、A.气郁 B.血郁 C.痰郁 D.火郁 E.湿郁

<1>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身重,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多属 A B C D E <2>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多属 A B C D E <3>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舌红,苔黄。多属 A B C D E 2、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半夏厚朴汤 D.甘麦大枣汤 E.龙胆泻肝汤 <1> 、郁病心神失养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2>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郁证以气郁为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重点)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1)原理: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2)生理体现:气盛则血充。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举例)。 2.气能行血 (1)含义: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的充盈,而且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 (3)病理表现:气虚或气滞,均可导致血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之逆乱(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常常分别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举例)。 3.气能摄血 (1)含义: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举例)。 (2)生理体现:气旺则血统。 (3)病理表现:“气虚则血逸”(即“气不摄血”) (举例)。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气虚出血病证,必须补气以摄血(举例)。 总结:气对于血的生成和运行具有统率作用,故概括地称之为“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养气 (1)含义: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2)生理体现:血足则气旺。 (3)病理表现:血虚则气虚。 (4)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血虚气少的病证,必须气血双补(举例)。 2.血能载气 (1)含义及生理体现: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依赖血的运载而运行全身。 (2)病理表现:血虚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气随血脱。 (3)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治疗大出血时,在紧急止血的基础上,往往多用大剂补气药物来益气固脱(举例)。 总结:血能养气、载气,体现了血对于气的基础作用(即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之一),故概括地称之为“血为气之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以自学为主) 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亦可归纳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生气和津能载气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五个方面,应掌握其各自的含义、生理体现、病理表现,以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重点) (一)精血同源 1.含义:精与血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2.生理体现 (1)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脏腑之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液输送到脏腑中,也可充养脏腑之精。 3.病理表现:衰则同衰(精亏则血虚,血虚则精亏)。 (二)津血同源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8.00) A.胆B.肾C.脾D.心肺E.肝(分数:6.00) (1).肥胖病症见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头沉胸闷,或有恶心痰多者病变主要在(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2).肥胖病久不愈,症见腰膝酸软疼痛,动则气喘,嗜睡,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者,病多累及(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3).若肥胖而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者,是病在(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热邪犯肺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2).胃热炽盛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3).气虚血溢型吐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阴虚肺热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2).燥热伤肺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气虚不摄型便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二、 B1型题(总题数:6,分数:60.00) A.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B.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C.伏而时发的饮证D.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E.呈反复发作的一种独立疾病(分数:10.00) (1).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均有(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所谓伏饮,是指(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哮病是(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4).喘证是(分数:2.00) A.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郁证 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 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 【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 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 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 【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 【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

第二节 血症 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 【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 【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 咳血 吐血 尿血 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

血症主要类型 【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分证论治】

尿血 紫斑

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 《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 【病机】病位:肺、脾、肾 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 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气能生血①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 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气能行血②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B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A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气能摄血③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 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病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 2.气郁化火证: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 3.痰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4.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病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5.心脾两虚证: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 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病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 神曲 6.心肾阴虚证: 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 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 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统称为血证。 二.历史沿革: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 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 重要作用;《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该书提出 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 治血证的大纲 三.病证鉴别: 1.咳血与吐血: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 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 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 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 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 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 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 呈黑色。四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五.分证论治: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 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 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病机: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 茅根旱莲草侧柏叶 2.胃热炽盛证: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 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玉女煎加减。 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 节 3.肝火上炎证: 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 口苦,舌红,脉弦数。 病机: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 当归甘草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 4.气血亏虚证: 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头 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机: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治法:补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 香阿胶仙鹤草茜草 (二)齿衄: 1.胃火炽盛证: 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 黄,脉洪数。病机: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 络。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 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 2.阴虚火旺证: 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 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 一、A1 1、虚劳之脾阳虚证,方剂宜选用 A、归脾汤 B、理中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沙参麦冬汤 2、拯阳理劳汤可用于治疗虚劳之何证型 A、心阳虚证 B、脾阳虚证 C、肾阳虚证 D、肾阴虚证 E、脾胃阴虚证 3、治疗肾阳虚型虚劳,方剂首选 A、左归丸 B、右归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金匮肾气丸 4、关于虚劳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A、避风寒,适寒温 B、调饮食,戒烟酒 C、慎起居,适劳逸 D、舒情志,少烦忧 E、以上均是 5、天王补心丹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型 A、虚劳之心阴虚证 B、虚劳之肝阴虚证 C、虚劳之肾阴虚证 D、虚劳之肺阴虚证 E、虚劳之脾胃阴虚证 6、治疗虚劳之肺阴虚证,方剂宜选用 A、补肺汤 B、养心汤 C、七福饮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7、肾气虚型虚劳的治疗方剂宜选用 A、大补元煎

B、补中益气汤 C、金匮肾气丸 D、知柏地黄丸 E、六味地黄丸 8、治疗脾气虚型虚劳的最佳选方为 A、归脾汤 B、养心汤 C、大补元煎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9、七福饮可用于治疗虚劳何证 A、脾气虚证 B、肾气虚证 C、心血虚证 D、心气虚证 E、肺气虚证 10、治疗虚劳的肺气虚证首选方剂是 A、补肺汤 B、七福饮 C、养心汤 D、大补元煎 E、加味四君子汤 11、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是 A、益气 B、养血 C、滋阴 D、补益 E、温阳 12、下列不属于虚劳证候表现的是 A、面容憔悴 B、心悸气短 C、身体羸瘦 D、食少厌食 E、咳痰咯血 13、虚劳的病名首见于 A、《素问·通评虚实论》 B、《难经·十四难》 C、《素问·调经论》 D、《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E、《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二、A3/A4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 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3、某些水肿患者,可用宣降肺气的方法治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4、”亡血家不可发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5、血液能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6、具有防止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作用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7、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8、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9、”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10、”气化”指的是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1、行于脉内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2、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为运动形式 13、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A.心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总分:7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score:24分) 1.曲某,女,42岁。症见短气自汗,时寒时热,声低气怯,平素易于感冒,咳喘无力,痰液清稀,舌淡,脉弱。其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牡蛎散 【B】补肺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生脉散 【D】补中益气汤 【E】黄芪鳖甲散 本题思路: 2.陈某,女,54岁。近日劳累后出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脾气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脾阳虚 【C】脾胃阴虚

【D】心脾两虚 【E】脾肾阳虚 本题思路: 3.孙某,女,39岁。虚劳患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其证型是 【score:2分】 【A】心气虚 【B】心血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心阳虚 【D】心阴虚 【E】肝血虚 本题思路: 4.胡某,女,24岁。1个月前感冒后咳嗽,服药无明显好转,现干咳,咽燥,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气虚 【B】肺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肾阴虚

【D】心阴虚 【E】气阴两虚 本题思路: 5.柏某,男,42岁。平素嗜酒,近1个月来不思饮食,口干唇燥,大便燥结,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阴虚 【B】脾胃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肝阴虚 【D】肾阴虚 【E】心阴虚 本题思路: 6.闫某,男,57岁。病久体虚,近2日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沉迟。其治法是 【score:2分】 【A】养血安神 【B】养心安神 【C】交通心肾

气血津液病证习题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一、填空题: 1.————、————、————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 2.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密切相关。本病多发于————. 3.脏躁证宜采用————、————的治法。 4.《血证论》提出的————、————、————、————的治血四法,为通治血 证之大纲。 5.对鼻衄的治疗,除内服汤药外,鼻衄当时,应结合————治疗,以期及时止血。 6.鼻衄多由火热迫血行所致,其中以————、————、————为常见。 7.便血属脾胃虚寒者其治疗首选方为——————。 8.便血患者根据病情,在饮食上可选用————、————或————饮食。 9.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治疗主方为——————。 10.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或————的药物。 11.紫斑好多发于————尤以————为甚,常反复发作。 12.汗证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3.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则益甚。常伴有————的症状。 14.————、————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15.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判断消渴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在于————和————的程度。 17.临床上通常把以————为主————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 18.消渴多伴有————的病变,故在各种证型中,均可酌加————的方药。 19.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失调————亏虚。 20.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但有时也可是————。 21.湿郁发热的最佳治疗选方为————。 22.积聚发病的内在原因在于————。 23.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密切相关。 24.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脏:—————、————、————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 25.厥证在临床以突发一时性的————为证候特征。 26.厥证在临床上尤其以————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较多见。 27.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失常。 二、单项选择题 1.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 A.热郁 B.血郁 C.痰郁 D.气郁 2.郁证的发生,主要累及脏腑为() A.肝、脾、肾 B.肝、脾、心 C.肝、心、肾 D.肝、肺、心 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 A.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B.活血理气解郁 C.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痰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咽中不适 B.如物梗塞 C.吞咽困难 D.咯之不出 5.下列哪出血无使用归脾汤的证型() A.紫斑 B.尿血 C.便血 D.咳血 6.咳血与吐血的鉴别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咳血是血由肺来,吐血是血由胃而来 B.咳血之血色紫暗,吐血之血色鲜红 C.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 D.咳血之后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 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滑。属何型鼻衄() A.胃热炽盛 B.肝炎上炎 C.热邪犯肺 D.气血亏虚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一、A1 1、鼻衄的中医证型不包括的是 A、热邪犯肺证 B、胃热炽盛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火上炎证 E、气血亏虚证 2、治疗胃热壅盛所致的吐血,宜选用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3、治疗阴虚肺热型咳血,首选的方剂是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4、咳血之燥热伤肺证的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E、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5、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 A、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B、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C、咳血之燥热伤肺证 D、鼻衄之气血亏虚证 E、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6、治疗鼻衄之气血亏虚证,最佳的选方为 A、归脾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甘麦大枣汤 E、桃红四物汤 7、下列各项中,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是 A、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B、鼻衄之胃热炽盛证

C、鼻衄之热邪犯肺证 D、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E、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8、鼻衄的肝火上炎证治法为 A、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B、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E、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9、治疗鼻衄之胃热炽盛证,代表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心汤 C、玉女煎 D、桑杏汤 E、龙胆泻肝汤 10、治疗热邪犯肺所致的鼻衄,首选方是 A、桑菊饮 B、玉女煎 C、茜根散 D、清胃散 E、龙胆泻肝汤 11、治疗紫斑之气不摄血证方剂选用 A、十灰散 B、泻心汤 C、归脾汤 D、百合固金汤 E、地榆散合槐角丸 12、治疗血热妄行所导致的紫斑,宜选用的方剂是 A、十灰散 B、泻心汤 C、茜根散 D、归脾汤 E、地榆散 13、治疗尿血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剂是 A、无比山药丸 B、六味地黄丸 C、知柏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龙胆泻肝汤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一、A1 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甘露消毒丹 B、五味消毒饮 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E、黄连解毒汤 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 A、杞菊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五味消毒饮 E、甘露消毒丹 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 A、玉女煎 B、消渴方 C、金匮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七味白术散 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 A、一贯煎

C、消渴方 D、金匮肾气丸 E、六味地黄丸 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 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 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 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 A、玉女煎 B、消渴方 C、一贯煎 D、六味地黄丸 E、七味白术散 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

B、多食易饥 C、烦热多汗 D、口舌干燥 E、舌边尖红,脉洪数 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 A、消渴方 B、玉女煎 C、七味白术散 D、金匮肾气丸 E、六味地黄丸 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 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 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 D、(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E、(空腹血糖)≥7.4mmol/L或随机血糖≥11.6mmol/L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男性,48岁。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随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苔薄白,脉弦数。 第1题: 若病人出现咳逆气急,可加用 A.桑叶、桑白皮 B.白芥子、桑白皮 C.百合、贝母 D.百部、白芍 E.苏子、白芥子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题: 若病人胁痛甚者,可加用 A.赤芍、白芍 B.瓜络、郁金、香附 C.桃仁、红花、川芎 D.郁金、桃仁、延胡索 E.当归、赤芍、沉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若病人出现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可加用 A.黄芩 B.黄柏 C.黄连 D.栀子 E.野菊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性,55岁。咳嗽,咯痰,痰少带血,反复发作4年。血色鲜红,口干咽燥,两颧潮红,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无肺结核病。 第4题: 其证候为 A.肝火犯肺 B.燥热伤肺 C.胃火炽盛 D.阴虚火旺 E.阴虚肺热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病机为 A.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B.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C.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D.胃火炽盛,伤及肺络 E.虚火内炽,灼伤肺络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治法为 A.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B.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D.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E.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性,49岁。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阴雨天加重,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苔薄,质黯,脉弦。 第7题: 应诊断为 A.胸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 一、A1 1、鼻衄的中医证型不包括的是 A、热邪犯肺证 B、胃热炽盛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火上炎证 E、气血亏虚证 2、治疗胃热壅盛所致的吐血,宜选用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3、治疗阴虚肺热型咳血,首选的方剂是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4、咳血之燥热伤肺证的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E、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5、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 A、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B、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C、咳血之燥热伤肺证 D、鼻衄之气血亏虚证 E、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6、治疗鼻衄之气血亏虚证,最佳的选方为 A、归脾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甘麦大枣汤 E、桃红四物汤 7、下列各项中,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是 A、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B、鼻衄之胃热炽盛证 C、鼻衄之热邪犯肺证 D、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E、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8、鼻衄的肝火上炎证治法为 A、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B、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E、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9、治疗鼻衄之胃热炽盛证,代表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心汤 C、玉女煎 D、桑杏汤 E、龙胆泻肝汤 10、治疗热邪犯肺所致的鼻衄,首选方是 A、桑菊饮 B、玉女煎 C、茜根散 D、清胃散 E、龙胆泻肝汤 11、治疗紫斑之气不摄血证方剂选用 A、十灰散 B、泻心汤 C、归脾汤 D、百合固金汤 E、地榆散合槐角丸 12、治疗血热妄行所导致的紫斑,宜选用的方剂是 A、十灰散 B、泻心汤 C、茜根散 D、归脾汤 E、地榆散 13、治疗尿血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剂是 A、无比山药丸 B、六味地黄丸 C、知柏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龙胆泻肝汤

气血津液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2009-03-21 19:19:23| 分类:中医药英语|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nature, form and function, qi, blood and body fluid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that constitute the human body and maintain life activities; they all derive from cereal essence; they, physiologically, depend on each other for existence and restrain and utilize each other; they, pathologically, act upon each other and have causality between them. 尽管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均来自水谷精气。在生理上,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Qi and blood are closely related. Qi i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and blood is the "mother" of qi. A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for one thing, qi is the motive power for blood formation, or rather, it produces blood. Blood is formed from mutritive qi and body fluid, both of which come from food and water. All thes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unctions of qi. Blood circulation depends on the propelling function of heart-qi. For another, qi controls blood and keep it flowiing in the blood vessels without extravasation. This function of qi is performed by spleen-qi. When qi is deficient, it fails to control blood, thus leading to hemorrhage. Blood is referred to as the mother of qi because, on the one hand, blood is a carrier of qi; and on the other, blood provides adequate nutrients for qi.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for qi to exist without its"mother", blood. 气血紧密相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帅,一方面因为气是血液形成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可生血。血由营气和津液形成,后两者都源于水谷。而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气的作用。血液循行依赖气的推动功能,另一方面,气摄血,维持血行于脉中不致外溢。气的此项功能由脾气来执行。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出血。所谓“血为气之母”,是因为,一则,血以载气;二则,血为气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如无气之母-血,则气也不可能存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body fluid is rather similar to that between qi and blood. This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qi produces body fluid.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depend upon all the movements of qi and its warming, promoting and controlling functions. The existence of qi in the body not only depends upon blood, but on body fluid which is formed from food essence by the functions of the stomach and spleen. So, whether body fluid is adequate or inadequate depends upon the conditions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econd, qi promo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body fluid. The movements of qi are the motivity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dy fluid, and the excretion of sweat and urine. Therefore, In case of deficiency of qi or dysfunction of qi, disturbance of body fluid in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will occur. Thereby leading to the stagnation of body fluid. Third, qi controls body fluid. Qi may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 In case qi fails to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some of body fluid will run off. 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 系非常相似。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表明。第一,气生津。津液的形成、分布和排泄依赖气的运动和温煦、推动和固摄功能。人体气的存在不仅依赖血,也依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形成的津液。因此,津液的充足与否依赖脾胃之气的状态。第二,气推动津液的运行。气的运动是津液运行分布和汗尿液排泄的原动力。因此,气虚或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津液运行、分布和排泄的紊乱,使津液停滞。第三,气固摄津液。气可以控制津液的排泄,维持体液代谢平衡。如气无法控制津液的排泄,便会导致津液的横溢。第四,津液是气的载体。这就是津能载气。如果没有津液,气就无法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伤津就会耗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