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疗技术教案

放疗技术教案

放疗技术教案
放疗技术教案

第一章总论

放射治疗技术是以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借助于电离辐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放射治疗技术和方法,对良、恶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肿瘤学与放射学交叉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临床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射线发现的历史:

1895年12月伦琴首先发现了x线;

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铀能产生放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成功的分离出了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概念

1899年医生们开始试验用x线来治疗疾病;

1902年第一例皮肤癌病人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1920年200千伏级x线治疗机诞生,治疗喉癌获得了成功;

1951年加拿大生产了第一台60钴远距离治疗机,使得放射治疗学有了一个飞跃;

1952年在英国Hammer Smith医院安装了第一台8MV固定型射频微波直线加速器;

1968年美国成功地制造了加速管可直立安装于机头内的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

我国首台10MV医用直线加速器于1978年诞生;

1976年X-CT开始运用,与治疗计划系统相连接,加上x线模拟定位机共同构成了一个迅速、精确、严谨的放射治疗计划与最优化的选择系统,使放射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据文献统计、所有恶性肿瘤病人中70%患者,治疗某一阶段需做放射治疗。

Tubianal1999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18%,化疗治愈5%。

目前在一些国家恶性肿瘤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达45%,生存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早期病人的比例增加和综合治疗的进步。综合治疗不但是提高生存率而且是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研究课题。

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其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根治性治疗,是指肿瘤通过单纯放射治疗就可以治愈;第二是辅助性治疗,常需要与别的治疗方法相结合,例如与外科或内科相结合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第三是姑息性治疗,对治愈希望不大,但患者有许多有肿瘤引起的症状,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

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治疗不是简单的先手术,手术失败后则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失败后化疗,而是要组织相关科室的人员经过复习文献和认真讨论,共同制订目的明确,有根据,有计划且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综合治疗的定义: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病理分型、分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联合应用:

1、术前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杀灭肿瘤周围亚临床病灶内的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肿瘤的分期,减少手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的可能性。

2、术后放疗应根据手术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有选择性地进行。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如直肠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等。缺点是手术打乱了正常组织的血液供应,导致照射区内组织的放疗敏感性降低。

3、书中放射治疗指手术切除肿瘤后,对瘤床或残留病灶直接进行的电子线的一次性照射。术中照射是单次大剂量,放射生物学效应对晚反应组织不利,常需要与术后外照射配合应用。

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

1、诱导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从而使照射野缩小,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提高局部的照射剂量。如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等

2、同步放化疗是指某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放化疗同步可以提高疗效,但是治疗副作用大。如小细胞肺癌及头颈部肿瘤等

3、序贯放化疗即先放疗后化疗,或先化疗后放疗,而后再进行化疗,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但总的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

放射治疗与热疗的联合应用:

1、加热与放射综合治疗的理论依据肿瘤细胞对温热的敏感性较正常组织的细胞高,热对低氧细胞的杀灭与足氧细胞相同,即加热能减少放射线的氧增强比(OER),加热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线抗拒的S期细胞,并使S期细胞变得对放射线敏感。加热可抑制放射线损伤的修复,放射以后亚致死损伤(SLD)就开始修复,加热能延迟亚致死损伤(SLD)修复10-20小时,当温度高于41.5度时,还表现为对潜在性致死性损伤(PLD)修复的抑制。

2、加热与放疗的顺序与时间间隔关于加热与放疗使用的先后顺序问题,认为加热的作用主要是加热杀灭了肿瘤组织中的低氧细胞和S期细胞,而放射治疗后加热除了热效应能杀灭肿瘤组织中的低氧细胞及S期细胞外,还能阻止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并能固定其SLD 和PLD,使其成为致死性损伤。临床实践证明,加热与放疗的顺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大,而加热与放疗之间的间隔时间则十分重要,当加热和放疗同步进行时,可获得最大的热增强比,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和放疗之间的间隔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

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三个方面。

1、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从不同方向通过聚焦等中心照射,于单次短时间或多次较长时间内给予肿瘤超常规的致死剂量的照射,达到损坏瘤区细胞的目的。

2、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是指在三维空间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始终一直。其剂量分布有以下特点:1)高剂量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相一直;2)靶区外的剂量迅速下降;3)把区内的剂量分布均匀

3、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了达到剂量分布的三维适形,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要想使得把区组织内及表面的照射剂量处处相等,就必须要求对每一个照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够按照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

放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

放射物理学知识

放射物理学是研究放射治疗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各种放射线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计划设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模室技术、特殊治疗方法及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分支学科。

目的是指导临床如何选择放射线的种类;如何得到最合理的照射剂量的分布;如何保证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执行等,借以探讨提高肿瘤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剂量,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受照射剂量的方法

放射生物学知识

主要研究放射线与生物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照射后,所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探讨如何提高肿瘤放射治疗后的疗效和降低正常组织细胞放射性损伤等方面的问题。

放射治疗学知识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共同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

放射治疗技术人员应通过对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有关知识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临床常见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临床肿瘤学知识

主要探讨各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肿瘤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

1、目的明确:首先要明确治疗的目的是根治还是姑息;其次要明确采用某种治疗手段给患者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

2、手段合理: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其利弊,确定治疗方案,应合理地利用每忠治疗手段的优势,同时应避免副作用的叠加。

3、安排有序:对于增殖过快的恶性肿瘤,如炎性乳腺癌应先行放、化疗后再行手术;对于增值快、仍局限于局部但浸润范围较广,估计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者,可行术前放疗然后手术。

4、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的肿瘤性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千差万别,临床工作中应当为每一位患者选择最为适当的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知识

医学影像学是放射治疗的基础,实体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均必须依赖于影像学信息,尤其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大多数放射治疗设备,均采用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故影像学信息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就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医学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⑴心理与生理统一的观点⑵社会与人和谐的观点⑶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观点⑷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

肿瘤心理现象是一个动态过程,大体上分为五个阶段:即诊断前的适应性反应;诊断阶段的震惊和否认心理反应;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肿瘤康复期的心理反应;复发阶段时的心理反应。

医学伦理学知识

要求放疗人员处理好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医社关系,遵守医学道德规范和医学道德原则,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

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

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

1、穿透作用穿透作用是指X线通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能力,X射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质。这是X射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

2、电离作用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叫作电离作用。电离作用是X射线损伤和治疗的物理基础。

3、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波长很短,因此是不可见的,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鳞、钨酸钙等时,由于电离或激发使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在原子回到基态的过程中,由于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辐射出可见光或紫外线,这就是荧光。X射线使物质发生荧光的作用叫荧光作用。荧光强弱与X射线的量呈正比,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

4、热作用物质吸收的X射线大部分被转化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这就是热作用。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见光一样,在X射线显微镜、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都得到应用。

二、Co60γ射线的物理特性

Co60射线平均能量为1.25Mev,和一般深部X射线治疗机(200—400kv)相比,有以下特点:

1、穿透力强高能射线通过吸收介质时的衰减率比低能X射线低,因此高能射线剂量随深度的变化比低能X射线慢,即比低能X射线有较高的百分深度剂量。

2、保护皮肤Co60γ射线的最大能量吸收发生在皮肤下0.5cm深度处,皮肤剂量相对较小;因此在治疗摆位时或设计准直器或挡块时,应充分保证铅块或准直器低端离开皮肤一定距离(一般为15cm以上),使得最大剂量的吸收不发生在皮肤表面。

3、骨和软组织具有同等吸收在低能X射线中,由于光电效应占主要优势,故骨中每伦琴剂量要比软组织大很多,而对Co60γ射线,则康普顿吸收占主要优势,因此每单位剂量的吸收在每克骨与软组织中近似相同。

4、旁向散射小Co60γ射线的次级射线主要向前散射,射线几何线束以外的旁向散射比普通X射线小很多,剂量下降快,因此保护了射野边缘外的正常组织和减少了全身积分剂量。

5、经济、可靠Co60γ射线和低能X射线相比有上述许多独特优点,但实际上Co60γ射线和4MV高能X射线相似。

6、缺点1、能量单一,2、深度剂量偏低,3、半衰期短,需定期更换放射

源,4、放射性核素不断有射线释放,防护复杂,工作人员受量相对较大,5、存在半影问题,使野外的正常组织受一定的剂量影响

三、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

高能电子束与X射线不同,它在组织中有一定的穿透深度,达到这一深度后其全部能量几乎丧失。

穿透深度取决于电子束的能量,能量越高,穿透深度越大,治疗病变的深度亦增加。

剂量跌落是临床上选用高能电子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电子束一般均在80%深度量之后迅速衰减,这对于保护肿瘤后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具有重要意义

高能电子束

电子束是带电粒子,由加速器产生。具有以下临床剂量学特点:

①在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射程,射程深度与电子能量呈正比,从加速器中引出的电子能量可以调节,可以根据病变的不同深度选择合适的电子能量作治疗。电子线的能量:E=3×d(肿瘤深度)+2~3MeV 。

②从表面到一定深度,剂量分布均匀,达到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可保护病变后面的正常组织。

③与深部X线不同,不同组织如骨、肌肉、脂肪对电子束的吸收差别不显著,但对组织中气腔应进行剂量效正。

④单野并适当采用组织等效物做成的吸收板,可满意地治疗表浅及偏心部位的

肿瘤。

第二节放射线射野剂量学

一、放射线临床剂量学原则:

(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梯度不能超过10%,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3)射野设计要尽是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药量的范围。

以上四点简称临床剂量学的四原则。

二、高能X(r)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

1、照射野及相关名词定义

(1)放射源(S)一般规定为放射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2) 照射野中心轴表示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射野中心轴。

(3)照射野(A):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它与模体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临床剂量学中规定模体内50%同等剂量曲线的延长线交于模体表面的区域定义为照射野的大小。

(4)参考点(P):规定模体表面下射野中心轴上某一点为剂量计算或剂量测量参考的点,表面到参考点的浓度称为d。;400kv以下X线,参考点取在模体表面(d。=0),对高能X线或γ射线的参考点则取在模体表面下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位置( d0= dm),该位置随能量变化并由能量决定。

(5)校准点(C):在中心轴上指定的测量深度。模体表面到校准点深度称dc。

(6)源皮距(SSD):表示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7)源瘤距(STD):表示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

(8)源轴距(SAD):表示射线源到要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2、百分深度剂量

(1)百分深度剂量(PDD):

定义:PDD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厘米处的吸收剂量D d与参考点深度d0处剂量D d0之比的百分数

PDD=D d/ D d0x100%( 对≤400kvX线:do=0 ;对高能X(γ)射线:do=dm )

(2)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特点:

(1)≤400kv X线d0在体表,没有剂量建成区,射线进入组织以后,随深度增加,百分深度刻量逐渐下降。

(2)>400kvX线,r线或更高能量的X线,最大剂量吸收在皮下一定深度,故存在剂量建成区,射线进入组织后在建成区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深度后剂量达到最大,随后随深度的增加剂量逐渐下降,其下降速度依赖于射线的能量。

(3)高能X(r)线的剂量建成区明显比中低能X线宽,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即在使深部肿瘤得到较高剂量的同时,使皮肤免于高剂量的损伤。

建成效应:当高能光子入射到体模表面后,产生次级电子,通过电离和激发将能量沉积在稍远于它产生位置的径迹上,使电子的通量和吸收剂量由表面到深层呈递增累积过程,直至达到最大值。从机体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在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

而增加,对高能X射线,一般都有建成区域存在。

(3)影响PDD的因素:

1、放射线的质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由于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放射线的性质及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故相同物质对不同放射线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1)随着能量的增大,最大剂量点下移

2)体膜表面百分深度剂量随能量的增加而变小,因此高能放射线具有更好的皮肤保护作用

3)在最大剂量点之后,百分深度剂量随能量的增大而增大

2、照射野对PDD的影响:

低能射线:射距面积↑,剂量↑;

高能射线,随射野面积增加深度剂量变化较小。深度剂量随面积改变和程度仍取决于射线能量,这是因为组织中某一点的距离是由原射线和散射线共同作用的结果,低能量射线(如200kvX线)由于向各方向的散射线几乎相同,所以深度剂量随射野面积改变较大;高能时由于射线主要向前,所以深部剂量随射野面积改变较小,对于22mv,32mv高能X线,深度剂量几乎不随射野面积变化。

等效方野

(1)用等效方野转换表计算

(2)经验公式

等效方野边长=2ab/a+b=4面积/周长

b

(3)源皮距(SSD)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

百分深度剂量随源皮距的变化规律是由于平方反比定律的影响,但近距离处的百分深度剂量下降速率要比远距离快得多,故百分深度剂量随源皮距的增加而增加。

三、Co60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

目前使用的Co60治疗机均存在半影,其半影表示为照射野边缘剂量随离开照射野中心轴距离的增加而发生急剧变化的剂量范围。主要有以下三种半影:

1、几何半影:由于60Co放射源具有一定的尺寸,射线被准直器限束后,照射野边缘诸点受到剂量不均等的照射,造成剂量渐变分布。(改进方法:缩小尺寸、延长距离)。

2、穿射半影:放射线束穿过准直器端面厚度不等而造成的剂量渐变分布。

(改进方法:采用球面限光筒)。

3、散射半影:组织中散射线造成照射野边缘剂量渐变分布,这种散射线随能量增高而减少,但始终存在。

为了保护Co60γ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的优点,一般要求其SSD-SDD(源准直器距离)至少应该等于15cm。

四、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

(一)百分深度剂量曲线

高能电子束典型的深度剂量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污染区;主要应用于治疗皮肤表面及深度小于5cm的表浅病变。

Ds:入射线表面剂量,以表面下0.5mm处的剂量表示。

Dm:最大剂量点处的剂量

Dx :为电子线中X射线剂量

Tt(R85):为有效治疗深度,即治疗剂量规定处的深度;如85% Dm值,该点的深度。

R50:半峰值深度(HVD)或50% Dm

Rp:电子束的射程

Rq:定义为深度剂量曲线上,过剂量跌落最陡点切线与Dm水平线交点的深度。

1、剂量建成区:与高能光子线相比,高能电子束表面剂量高,无明显的建成区,表面剂量一般在75-80%以上,随深度增加,剂量很快达到最大剂量。

2、高剂量坪区:从最大剂量点深度到80%或85%深度剂量区,剂量梯度变化小。

3、剂量跌落区:从80%或85%剂量深度以后剂量突然急剧下降。

4、x线污染区:在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后部有一长长的“尾巴”称X线污染区,因为电子束在经过散射箔、监测电离室、X线准直器和电子限光筒等装置时,与这些物质发生相互

作用,产生了X射线。

对采用散射箔系统的医用加速器,x线污染水平6-12mev,电子束约为0.5-2.0%,12-20mev电子束约为2.0-5%

(二)影响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

1、能量:随能量的增加,表面剂量↑,高剂量坪区变宽,剂量梯度变小,X线污染增加,电子束的临床剂量学优势逐渐消失。

2、射野:

①照射野较小时,因相当数量的电子束散射出射野外,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②照射野较大时,中心轴的电子散射损失被射野边缘的散射电子给予补偿,使深度剂量随照射野的增大而增加,一旦照射野大到接近散射电子的射程时,中心轴电子的散射损失与照射野边缘电子的补偿作用逐渐达到平衡,深度剂量不再依赖照射野的增加而变化,较高

能量电子束这一特点较为明显。

3、源皮距:医用加速器电子束限光筒的设计为保持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要求限光筒紧贴皮肤表面或仅留5cm 左右的空隙,当限光筒至皮肤表面距离↑时,表百剂量↓剂量梯度变陡,x 线污染略↑,而且高能电子束较低能电子束变化显著。

(三)电子线等剂量曲线的分布特点:

等剂量线就是指相同剂量点的连线,用来描述不同剂量值(某种规则的递增或递减)所包含的区域,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剂量值常用百分数来表示,通常将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max d 作为剂量归一点,即max d 点剂量值为100%。一般电子线等剂量线分布的特点为:随着深度增加,低值等剂量曲线向外侧膨胀,高值等剂量曲线向内侧收缩,并随电子线能量而变化。

电子线的等剂量线分布

图7-10显示9 MeV 和20 MeV 能量电子线的等剂量线分布,可以明显看出电子线等剂量线的外侧膨胀和内侧收缩现象。随着深度增加,电子线能量渐减,散射角越来越大,低值等剂量曲线(<20%)向外侧膨胀;当电子线能量大于15 MeV ,同样因为散射的原因,高值等剂量曲线(>80%)明显地内侧收缩。

射野大小对电子线等剂量线的影响

射野大小也对高值等剂量线的形状有所影响,图7-11显示13 MeV 的电子线照射野从3cm ?3cm 到20cm ?20cm 等剂量线变化情况。可以看出,90%等剂量线的底部形状由弧形逐渐变为平直。

一般说来,电子线限光筒被设计为紧贴患者皮肤表面或仅留有5cm 左右的间隙,随着限光筒底端到患者皮肤间隙的增加,低值等剂量曲线向外侧膨胀愈发严重,而同时高值等剂量曲线向内侧加剧收缩,这也意味着当电子线治疗源皮距延长,物理半影将会增加,这一点在临床应用时,要充分予以注意。

(四)电子线照射野内剂量的均匀性、对称性及半影

国际电气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对电子线在最大剂量点max d 深度平面上的均整度指标作了两项要求:1、标准SSD ,水模体表面射野大小10cm×10cm条件下,电子线最大剂量点max d 处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90%等剂量线与几何野投影的主轴以及对角线的交点与几何野投影边界的距离分别应不大于10mm 和20mm ;2、 90%等剂量线包绕区域上的任一点的剂量应不大于该平面在中心轴上的点的剂量的1.05倍。

IEC 对电子线在最大剂量点max d 深度平面上的对称性指标要求是:标准SSD ,水模体表面射野大小10cm×10cm条件下,电子线最大剂量点max d 处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两条主轴上对称于中心轴的任意两点的剂量偏差不大于2%。

我国目前国家计量部门对电子线的均整度指标要求与IEC 对均整度指标两项要求中的第一项相同;对对称性指标的要求是:标准SSD ,水模体表面射野大小10cm×10cm条件下,电子线最大剂量点max d 处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90%等剂量线内移1cm 的区域内,对称于中心轴的任意两点的剂量比值(大值比小值)不大于1.05。

ICRU 推荐,电子线的物理半影用2080P 表示,由特定平面,即通过285R 深度与射野中心轴垂直平面内80%与20%等剂量曲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电子线不同能量的80P 大小,对计划设计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条件下,当限光筒到表面距离5cm 以内,能量低于10MeV 的电子线,半影约为10~12mm ;能量大于10~20MeV 的电子线,半影约为8~10mm ,而当限光筒到表面距离超过10cm 时,半影可能会超过15mm 。

(五)电子束的临床应用

1、能量选择:从加速器中引出的电子能量可以调节,故可根据病变不同深度选择合适的电子线能量。 E=3×d(有效治疗深度)+2~3MeV 。有效治疗深度:指皮肤表面到肿瘤后缘的深度

2、单野照射:主要治疗偏心的、表浅的肿瘤

3、混合浅束治疗:胸、乳腺、头颈

4、全身皮肤照射:皮肤淋巴瘤、霉菌病

5、术中照射:胰腺、胃等

五、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等剂量曲线的分布

等剂量曲线:将组织中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所成的曲线。

等剂量曲线特点:

(1)在同一深度处,照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由此向照射野边缘移动时其剂量逐渐减少。

(2)在照射野的边缘附近(半影区),其放射线的剂量随离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由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线和侧向散射所引起的照射野边缘的剂量渐变区称为物理半影,通常用80%和20%等剂量曲线间的侧向距离来表示其物理半影的大小。

(3)照射野几何边缘以外半影区的剂量主要有模体的侧向散射、准直器漏射线和散射线所造成。

(4)准直器范围以外较远处的剂量是由治疗机机头漏射线所引起。

(二)影响等剂量曲线分布的因素

1、放射线的质对其等剂量曲线分布的影响

(1)低能曲线是断续的、弯曲的、高能曲线是连续的,比较平直

(2)低能曲线有散射线,射野内剂量分布不均

(3)C060 有半影,野内90%线与野外10%曲线之间距离(称半影距)或野内80%线与野外20%曲线之间的距离5-7mm

(4)高能X线,射野外干净,半影小(4-5mm),剂量分布均匀±2%

2、源皮距、放射源体积、射野大小对等剂量曲线分布的影响

(三)放射野离轴比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9-19T11:39:02.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敏[导读] 在护理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的护理到位,可极大地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王敏 (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兴义 5 6 2 4 0 0 )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278-01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8.08%,占上呼吸道癌肿的92.99%。鼻咽癌原发于鼻咽粘膜上皮,具有原发部位隐蔽,不易被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的特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因为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对射线敏感,而放疗后5 年生存率较高,因此放射治疗为首选)。但由于放射治疗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出现很多并发症。因此,在放射治疗的同时要注重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护理,才能使放疗期顺利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 例(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治),其中男性35 例,女性15 例,年龄20-73 岁。症状:鼻塞45 例,头痛41 例,鼻衄29 例,淋巴结肿大40 例。癌症分型:I-II 期10 例,III-IV 期40 例。 1.2 治疗方法 50 例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其中首次放疗48 例,复发2 例。均分段放疗,第一阶段25 次(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周末休息),第二阶段10 次,总量6000-7000cGy。 2 护理 2.1 放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大多思想压力重,鼻咽癌系头颈部肿瘤,在放疗过程中面部常会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破溃,患者易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和体贴患者,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树立生存的信念,在取得患者配合的同时,向其介绍放疗的方法、过程及放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紧张和恐惧感。 2.1.2 口腔护理在放疗前仔细检查口腔牙齿,龋齿在放疗前修补,不能修补的牙齿和残根予放疗前10-14 天内拔除,并于晨起和餐前、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 2.1.3 饮食护理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患者全身营养较差,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且少量多餐,禁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2 放疗期间护理 2.2.1 基础护理重视晨晚间护理的落实,协助家属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地面干燥。 2.2.2 保持鼻腔清洁,减轻鼻咽粘膜反应放疗前30 分钟用生理盐水进行两侧鼻孔轮换清洗,以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2.2.3 皮肤护理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忌用肥皂、碘酒、酒精、热水及粗毛巾擦洗,禁用手剥去干燥脱落的皮屑,忌在放疗区皮肤上涂含金属额药膏,禁贴含氧化锌的胶布,穿宽松棉质内衣,防止皮肤受摩擦刺激而破溃感染。放疗区皮肤如有痒感,不能搔抓,可用VB12液(生理盐水100m l,地塞米松10m g,庆大霉素8 万u,V B125m g)涂擦,有保湿、止痒、修复受损表皮的作用。 2.2.4 眼部护理指导患者注意眼部卫生,不用手揉搓,如出现痒、痛,可用氯霉素类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点眼,一日多次。 2.2.5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放疗期间做张口运动,可防止咀嚼肌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张口受限。 2.2.6 预防不良反应放疗前后禁食1h,放疗后静卧30 分钟-60分钟,每日饮水3000-4000m l,促进毒素排泄。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定期查血常规,当体温> 38℃或WB C ≤ 3.0×109/ L 时暂停放疗,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并限制探视和陪护;当WBC ≤ 1.0×109/L 时,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病室用O3 消毒2 次/ 日,1h/ 次。 2.2.7 咽部疼痛的护理疼痛或口腔黏膜反应(放射性口腔炎)重,影响进食,用V B12 液(生理盐水500m l,地塞米松10-20m g,庆大霉素16-24 万u,VB125-10mg,利多卡因100-200mg,根据疼痛及口腔黏膜溃疡情况调整药量)漱口,有止痛、消炎、修复口腔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2.3 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后1 年内继续坚持张口锻炼,进行上下排牙齿的相互咬合撞击,锻炼咀嚼肌及颞颌关节,能有效地防治张口困难。放疗后3 年内不能拔牙,以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生。防止感冒,避免因感冒诱发头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间断鼻腔冲洗,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诊。 3 小结 在护理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的护理到位,可极大地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对于放疗后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通过对疾病的认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根据患者的情况实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方式分阶段性实行个性化护理,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放射治疗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质子放疗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进步是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的提高。但是,由于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放疗实施过程中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会发生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阻碍了3DCRT和IMRT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的出现,对补偿呼吸运动影响的肿瘤放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四维放射治疗(4DRT)技术,进一步丰富了IGRT的实现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的各种放疗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一下放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四维放疗;呼吸门控系统 1引言 理想的放疗目的是精确给予肿瘤高剂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近年来3DCRT和IMRT技术实现了静态三维靶区剂量分布的高度适形,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静止且似刚性靶区的剂量适形放射问题。然而,在实际放疗过程中,主要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内部组织的运动和形变(主要是胸部和腹部的靶组织),严重影响了IMRT和3DCRT技术的准确实施。如在单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和心脏跳动会影响胸部器官或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形状,胃肠蠕动也会带动邻近的靶区;在分次放疗间随着疗程的进行出现的肿瘤的缩小或扩展;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充盈程度;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变瘦或体重减轻等造成的靶区和标记的相对移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某种技术手段去探测肿瘤的摆位误差和运动形态,并且这种技术可以对靶区的形态变化采取相应的补偿和控制措施。IGRT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现在我们可以采用在线校位和自适应放疗技术去解决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和靶区移位问题,也可以采用呼吸限制、呼吸门控、四维放疗等技术对单次放疗中出现的靶区运动进行补偿和控制,而这些技术都是属于IGRT的范畴[2]。后面的内容将分别介绍IMRT技术、IGRT 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包括呼吸限制、呼吸门控、自适应放疗、四维放疗,最后介绍一下未来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 2肿瘤放疗技术的现状 由于目前各种放疗技术各具优势及经济市场发展等原因,不同的放疗技术还处于并存的状态,适形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的部分技术代表了放疗领域的现状。 2.1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通过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在直线加速器前面附加特制铅块或利用多叶准直器来对靶区实施非共面照射,各射野的束轴视角(beam eye view, BEV)方向与靶区的形状一样,使得剂量在靶区上的辐射分布可以更加准确,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又可降到较低程度[3]。与以往的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设备的突出优势是多叶准直器的使用。多叶准直器所产生的辐射野可以根据肿瘤在空间任何角度方向(一般指机架旋转360度范围内)上的几何投影形状而改变,使辐射野的几何形状与肿瘤投影相匹配。如美国Varian生产的23EX直线加速器上面装配有60对多叶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8个注意事项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8个“小动作” 1.漱口:每次进食后用温盐水(35~4O℃)漱口,注意要充分含漱(1~3分钟),鼓腮、吸吮结合。 2.叩齿:上下齿轻轻叩击(或咬牙),每日2到3组,每组100次左右,最后用舌舔牙周3~5圈,以坚固牙齿,锻炼咬肌。 3.咽津:经常做吞咽运动,使津液下咽,以减轻口干舌燥,运动舌头、牙齿腮部的肌肉,防止口腔功能退化发生吞咽困难。 4.鼓腮:闭住口唇向外吹气,使腮部鼓起,每日2到3次,每次不少于20下,同时用手指腹轻轻按摩腮部和颞颌关节,预防颞颌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组织的纤维化。 5.弹舌:微微张开口,让舌头在口腔里弹动,发出“嗒嗒”的响声,能使舌头在口腔里运动,防止舌头、口腔黏膜、咬肌发生退化现象,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20下。 6.张口:大幅度张口锻炼即口腔迅速张开,然后闭合,幅度以可以忍受为限,每日3次或4次,每次2~3分钟。 7.颈部旋转运动:每日进行颈部旋转运动3次,每次5~10分钟;自行鼓膜按摩:即病人以自己的食指扪住外耳道,作压、松运动,以改善听力,防止鼓室粘连。 8.鼻咽冲洗:抬高下颌,用冲洗器冲洗鼻咽部,最好让冲洗液从口腔流出,以达到冲洗鼻咽的目的,每天2到3次。

群子:8哥,我姐夫这两天,舌头突然不受控制,接着讲话就含糊不清,这是不是舌头出院后锻炼太少的原因呀 【信念】武汉J-代号00 2015/2/13 10:33:07 是的,要你姐夫加强锻炼,群里面有很多病友都有过这样的现象,经常锻炼就会减轻、减少这种现象,尤其是出院后前三年的锻炼非常重要。 群子:我姐夫有一只耳朵听力下降的很厉害 【信念】武汉J-代号00 2015/2/13 10:35:55 耳朵需要去检查,一般是放疗炎症影响到中耳了,如查是积水了,置管能很大程度的改善听力问题

磁共振模拟(MRSIM)_肿瘤放疗模拟技术新前沿

磁共振模拟——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磁共振模拟 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黄岁平 博士 关键词:磁共振模拟 MRSIM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肿瘤患者,约有 70%需要接受不同程 度的放射治疗,以达到治愈肿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能够最大限度 地把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器 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得到保护,是肿瘤放射治疗一直以来追求的目 标。 20世纪 70年代 CT的使用是放射治疗计划所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引入 CT 图像的模拟增加了临床医生对靶区体积的空间意识,从而较之原有的传统治疗的靶 区体积(由垂直 X线胶片确定)产生了一个质的改变-----CT扫描得到一系列断层 轴面,经过多种方式的三维重建,形成一个三维计划,这使得适形放射治疗 (CRT)的概念得以实现。但 CT却有一些先天的局限性----它只对具有不同的电 子密度或 X线吸收特征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如空气对骨或对水或软组 织),但如果没有明显的脂肪或空气界面,则对具有包括肿瘤在内的相似电子密度 的不同软组织结构区分较差。相比之下,磁共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具有相似电子密 度的软组织有较强的显示能力并且能区分其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磁共振能够更好 的提供靶区的轮廓,不但包括肿瘤的范围,而且还包括临近的重要软组织器官。通 过更准确地定位肿瘤靶区、避免危及临近的组织器官、以及提高局部控制率等。
一.磁共振模拟独特的优越性。
事实上,临床医生早已意识到诊断性的 MRI扫描对肿瘤体积的确定具有相当 重要的信息补充,引入 MR图像作定位由来已久。最早通常是由医生用肉眼在 MRI上观察疾病的范围,然后手工将数据转移至模拟胶片或 CT扫描片上,这种方 法极易产生解释和转译错误。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使用一种放大投影系统将 MRI图 像叠加到模拟胶片或 CT图像上进行融合处理的 MR辅助的模拟。第三种更加定量 的方式是将 MRI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那样就可以将 MRI上具有较高分辨率 的肿瘤图像与几何精确的 CT图像中电子密度信息结合起来。但以上任意一种融合 方式都是在放疗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也就是说,延长了整个放疗过程花费的时 间,加重了医生的工作任务,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误差的可能性及偏 离度。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如颅底和脊髓部位的肿瘤,以及 软组织肉瘤和盆腔肿瘤,MRI成像已远优于 CT成像。这些情况下,就可以单纯借 助 MR图像完成模拟工作,因为 MRI有许多优于 CT方面的特点, 直接利用 MR 图像进行模拟定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鼻咽癌病人放疗后会有啥反应

鼻咽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肿瘤疾病,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此各位鼻咽癌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重视起来。目前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放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既能单独使用,也能联合手术、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控制病情,缩小肿块有积极的作用,不过放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并发各种不良反应,那鼻咽癌病人放疗后会有啥反应呢?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可以在段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放疗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放射性皮炎,患者皮肤受损,会出现色素的沉着、瘙痒、溃破等,在放疗过程中应做好皮肤的护理,穿纯棉宽松的衣服,避免照射区域内皮肤暴晒,不要抓挠,不要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患者放疗后还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患者免疫力也有所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应给予患者升白细胞、升红细胞、血小板的药物,当白细胞下降严重时,应暂停放疗,待白细胞恢复后才能继续放疗。另外放疗还会导致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进食情况,应给予患者清单、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选择一些酸味、清爽可口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鼻咽癌放疗产生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另外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虽然有的患者短期内病情得到控制,但后期容易反复,还是应重视全身性的治疗。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有助于相互协同,优势互补。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服用中药,有助于调节机体,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为治疗做充足的准备;在放疗期间用药,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另外中医本身具有抗癌功效,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放疗后坚持用药,还有助于巩固放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张改花,女,鼻咽癌,河南南阳人 2011年6月14日,张改花于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左鼻鳞状上皮乳头状Ca。随即在医院进行鼻内镜下左颌筛开放+左鼻腔肿物切除手术,术后为求巩固治疗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5次。放疗第3天时,病人就出现了恶心、乏力、右鼻塞、左耳鸣、两侧听力下降,头痛、流鼻血、睡眠差、易感冒等不良症状。 后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于2011年9月14日前去寻求中医的治疗,服药一个疗程后,放疗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得到缓解,随

鼻咽癌放疗期间的饮食

饮食注意 鼻咽癌放疗期间的饮食习惯: 1、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应多饮水,喝淡饮料、果汁、牛奶等。主食应以半流食或软烂食物为好,副食方面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要多吃胡萝卜、荸荠、白萝卜、蕃茄、莲藕和白梨、柑桔、柠檬、山楂等果品。饮食口味要清淡甘润,又不宜过饮生冷,以免生寒伤胃,口含话梅、罗汉果、橄榄、青果等,可刺激唾液分泌,减轻干燥症状。 2、鼻咽癌放疗期间饮食应配餐辅食应少用生湿化痰、粘腻重浊、肥甘醇酿,可选用有化痰散结功效的食品,如海带、紫菜、龙须菜、海蛰等。出现头晕目眩,耳聋口苦、急躁易怒等肝火上炎症状时,宜选清肝泻热、滋阴潜阳之品以减轻症状,如菊花代茶,炒决明子代咖啡,食用苦丁茶、黄花菜、苦瓜、枸杞苗、李子、鲍鱼、芥菜等。 3、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多属气血不足,毒火上炎,食欲极差,所以鼻咽癌放疗期间饮食应刺激食欲,增加摄入是保证治疗的根本措施。故宜选易消化、营养充足,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如粥、羹、汤、汁等。调配饮食又应以滋润适口、芳香化浊为好,如冰糖苡米粥、香菜清炖大鲤鱼、鲜石榴、鲜乌梅、广柑、香橼、菠萝、青梅、菱角、荸荠、白梨等。平时口含藏青果和鲜山植,有消炎杀菌、清咽生津的作用。 4、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应忌食辛、热之品,如不食辣椒、胡椒、茴香、韭菜、榨菜、羊肉、狗脊、鹿肉、雀肉、虾蟹等性温热之物,慎用芥末,少用热性补药,烟酒亦当戒之,以免生热助火。 5、放疗期间鼻咽癌患者最好是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是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提高食欲,辅助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 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肠胃吸收。如黄豆、绿豆、扁豆等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化合物,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出现咯痰咯血时千万不要食燥热性食物,如韭菜、葱蒜、桂皮及油煎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后要定期复查,如有不适要随时到医院耳鼻喉科专科就诊。 生活调养 1、鼻咽癌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用疾病的信心,同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2、患者放疗后应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一般要求3~6个月复查一次,并要求患者坚持服益气补虚,扶正抗癌的中药,这样有利疗效的巩固,减少复发。 中医药膳 (一)药膳原则 以通窍解毒,除痰散结。出血时可加用止血食品等。 (二)常用药物和食物 茅根汁、芦根、甜杏仁、大生地、黄精、石斛、红枣、生板栗、鲜蜗牛肉、绿豆水、荸荠、白萝卜、白梨、柑桔、山楂、鲤鱼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1-23T14:08:24.34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双[导读]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目前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应用人性化护理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抽取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鼻咽癌放疗患者80例,随机分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患者放疗结束时填写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QLQ-C30,version3)。结果:通过QLQ-30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调查中,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鼻咽癌放疗的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鼻咽癌;放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目前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2 ]但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放射性皮肤炎、口腔黏膜炎、张口苦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3],在临床中通过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鼻咽癌的患者中,接受放疗的患者抽取80名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临床确诊为鼻咽癌,且病情稳定、智力及回答问题正常、资源参加本研究者,排除发生放射性脑病和有精神病史,或者拒绝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除外。包括男性58名,女性22名,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56.7±11岁。将研究对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营养支持护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给药护理等,具体每日护士定时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对出现临床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每日患者服用药物均由责任护士进行核对。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及环境护理三个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讲授内容主要包括鼻咽癌有关知识、放疗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对患者讲述鼻咽癌治疗成功的事例,使患者更了解鼻咽癌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患者放疗中的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通过沟通了解,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的心态处理,耐心倾听及开导,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同时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平和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使患者体会到被关心的感觉,从而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在患者入院时介绍病区的环境,使患者快速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住院期间保持病房内环境的舒适程度,包括卫生清洁、温度及湿度,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每日进行护理或治疗操作前应进行语言沟通,对待患者的问题耐心、认真回答。[4] 2.2疗效评定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用于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QLQ-C30),QLQ-C30量表用于鼻咽癌患者的计量心理学特性考核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较好的IRT计量心理学特征,且操作性强,可用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5 ]QLQ-C30包括30个条目,可分为15个领域,有5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和社会功能SF),1个总体健康状况(总体健康QL),3个症状领域(疲乏FA、恶心呕吐NV和疼痛PA)和6个单一条目(每个作为一个领域),分别用IE-30 表示。将各个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条目数得到该领域的粗分,再将粗分转化为在0~100的标准化得分。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6-7]。随机抽取的80位患者在出院时由专门的护士指导病人完成表格填写。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将两组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表1

NSCL—放射治疗原则

NSCL-C#1 - 放射治疗原则 I.一般原则 (见表1.放射治疗常用缩写) ?应该由通过职业认证、临床实践中主要从事肺癌放疗的放射肿瘤学家确定合理的放疗(RT)。 ?作为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在所有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放疗均有潜在的作用。作为多学科评估或讨论的一部分,对于所有III期NSCLC、因内科因素不能手术的早期疾病、拒绝手术或高危手术候选者,以及可能受益于局部治疗的IV期疾病患者,均应让放射肿瘤学参与。 ?现代放疗的关键目的是肿瘤控制最大化,同时使治疗毒性最小化。最低技术标准是根据CT设计的三维适形放疗。 ?当需要安全的根治性放疗时,可合理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4D-CT和/或PET/CT模拟、IMRT(调强放疗)/VMAT(旋转容积调强放疗)、IGR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运动管理及质子治。采用先进技术与老旧技术 的非随机对照证明,降低毒性并改善生存。在一项根治性化/放疗治疗III期NSCLC的前瞻性试验(RTOG 0617)中,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尽管调强放疗组IIIB期比例较高且治疗体积较大,但是,调强放疗降低高级别放射性肺炎近 60%(从7.9%降低到3.5%)而生存和肿瘤控制结果相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 形调强放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使用先进技术的中心应实施并记录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治疗计划与交付两者均外部认证是理想的,就像RTOG临床试验采用先进技术所要求的那样。 II.放射治疗模拟、计划和交付 ?应使用适当固定设备在放疗位置获得的CT扫描进行模拟,在中心型肿瘤或淋 巴结病变的患者中,为更好地勾画靶/器官,推荐静脉造影±口服对比剂。由于静脉造影可以影响组织的非均匀性校正计算,因此,当进行强烈增强时,可能需要密度蒙罩或使用增强前扫描。 ? PET/CT明显提高靶标精度[6],尤其是对于显著肺不张和有静脉造影CT禁忌 症的患者。一项对比PET/CT与单纯CT制定放疗计划的随机试验证明,PET/CT 放疗计划可增加排除徒劳无效的根治性放疗、减少复发并且有改善总生存的趋势。考虑到NSCLC的快速发展潜力,应最好在治疗前4周内获得PET/CT。理想情况下,获得治疗位置的PET/CT。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功能锻炼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功能锻炼 摘要:鼻咽癌患者行放射治疗后,生命得到延长,而生活质量高与否,关键是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指导是否到位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功能锻炼;护理 鼻咽癌是我国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放疗,射线在杀灭癌细胞同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而引发不同程度放射反应。口腔黏膜炎多出现于放疗后2~3周,发生率高达46.0~78.1%,表现为口干、咽痛、干咳、粘膜充血、溃疡、出血、脓性分泌物等,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和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被迫终止治疗。为了进一步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反应程度,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预防和护理进展进行报道,为今后临床工作借鉴和参考提供依据。 我国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癌症治疗,对许多癌症病人而言,放射治疗是唯一必须用的癌症治疗方法。高的放射剂量可以破坏消灭癌细胞,但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导致副作用。主要为皮肤粘膜反应。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因而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急、慢性反射反应。对于急性粘膜反应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疼痛、鼻咽干燥等,可通过口腔护理、雾化吸入、鼻咽冲洗等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反应。而对慢性放射反应,如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颈项强直,这些反应是不可逆的,临床上无特殊治疗措施。故重在积极预防,加强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一、鼻咽癌病人的资料与方法 ⑴患者入选标准 ①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 ②鼻咽肿瘤未侵及颞下窝和颞颌关节区; ③颌面部无手术外伤史,无颞颌关节病史; ④放疗前无张口困难; ⑤门齿尚存,能够准确测量门齿距。 ⑵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共收治鼻咽癌患者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病例均由CT或MRI提供影像学资料为依据,并经模拟机定位。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面颈联合野、耳前野及耳后野多野照射,照射总量为50- 70GY,平均治疗42-56d。所有患者完成全程放疗。 ⑶方法 病人入院至放疗前即开始向患者介绍张口功能锻炼对预防张口困难的重要意义,并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张口功能锻炼的示范,包括做最大幅度的张口、上下牙齿互相咬合及撞击、鼓腮、舌前伸、后缩、卷动、颈部肌肉运动及颞颌关节按摩等,并嘱咐患者放疗结束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训练。 二、鼻咽癌病人放疗后应注意事项 照射野区皮肤的保护放疗结束后一个月左右开始出现面颊、颏下、上颈部软组织水肿,一般在水肿发生后10个月左右开始缓解,1-2年后左右症状可消失,此时应注意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避免化学(局部涂抹或敷贴刺激性化学药物,清洁剂,化妆品等)及物理(冷风刺激和烈日暴晒,热敷,衣领摩擦,搔抓等)的不良刺激因素。同时要预防感冒,防止发生急性蜂窝织炎。 注意口腔卫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口腔口咽的小涎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唾液分泌量减少且变得粘稠,使得口腔原有的冲洗杀菌作用随之减弱,因此餐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有条件者可每年洁齿1次。放疗后2-5年内应尽量避免拔牙,以减少发生颌骨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的机会。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鼻咽癌放疗后的饮食和注意事项整理

鼻咽癌放疗后的饮食和注意事项整理 1、复方黄芪粥 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而言,复方黄芪粥这款药膳是应该积极采用的,因为它能够起到理想的调养功效。配料:生黄芪30克,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桔饼2个,糯米30克。作法:将生黄芪、生薏苡仁、赤小豆、糯米洗净,鸡内金洗净,晾干研细末。把生黄芪放入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煮20分钟,去黄芪,放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放入糯米、鸡内金末,煮成粥。分早晚两次服用,食粥后嚼金桔饼1个。功效:适用于鼻咽癌患者化疗后胃气受损,气弱,胃纳差。 2、洋参淮山炖乳鸽 通常情况下,鼻咽癌患者在进行放疗以后,胃口会变得非常差,要是营养的吸收再跟不上的话,是会影响疗效的,因此积极发挥这种食疗方法的作用是特别必要的。配料:乳鸽1只,西洋参片15克,淮山药30克,红枣4个,生姜1片。作法:将西洋参、淮山药、红枣(去核)生姜洗净,乳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功效:适用鼻咽癌化疗后气阴受损,气弱乏力,纳差,口干等症。 鼻咽癌放疗后如何食疗?专家指出,以上这两种食疗方对于鼻咽癌患者是很有好处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减轻副反应,患者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食用。 猪肉蜜膏:半肥半瘦猪肉1000克,蜂蜜500克。将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煮至猪肉熟烂,去渣后加入蜂蜜,炼成蜜膏即可。可滋阴生津、利咽润燥。适用于鼻咽癌患者放疗时或放疗后的口腔黏膜溃疡、吞咽困难、咽干舌燥、声音嘶哑。可佐餐食用,每日食用3次,每次含咽10克。 石斛生地饮:石斛、生地黄各50克,荷叶1张,藿香、佩兰各5克,白糖适量。将石斛、生地黄煮水,至沸时,再放入荷叶、藿香、佩兰,继续煮沸5分钟,滤取药汁,加入白糖,待冷入冰箱。夏日作冷饮用,服时可加冰块;冬季可温服。适用于放疗后口干咽燥。 桂圆蔬果饮:桂圆肉、葡萄和藕适量。将葡萄与藕分别榨汁,等量混合;桂圆肉温水洗净。先口中细嚼桂圆肉,再饮葡萄汁与藕汁的混合液,顺便咽下桂圆肉,每日数次。 枸杞根散:枸杞根50克,小麦50克。将枸杞根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药汁,加入小麦浸渍1夜,晒干研末。可滋阴补肾、养心安神。适用于鼻咽癌手术后及放疗后出现头晕目眩、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精神恍惚、烦躁不安者。用温开水送食,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3克,连食3~5日。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2007-12-17 放射肿瘤学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生物科学,生物等效剂量超分割以及三维调强立体定向放射等技术的进展。 1放射生物学进展 1.1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以线性——平方模式(Linear-Quadratic model)来解释放射生物学中的反应,以α/β系数来预测放射治疗剂量时间疗效关系,为放射生物学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和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近年来在研究细胞修复和增殖中又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分裂(Mitosis)的关系后,提出了凋亡指数(AI)与分裂指数(MI) (Apoptosisindex/Mitosisindex)比来予测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指导调发自发性凋亡和平衡各种细胞的抗放、耐药(即Resistant RT和Resistant Chemotherapy),并由此估计复发,研究增敏,开发出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治疗等新技术,从而取得了科研及临床的许多新结果,加深了理论深度,开拓出新的领域,推动了放射治疗学的进展。 1.2DNA和染色体研究 为了测定肿瘤细胞本身辐射损伤,染色体中DNA链中的断裂(单链断裂SSB和双链断裂DS,其断裂的准确位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如何进行修复,也观察到错误修复,以及无修复等对细胞的子代产生的决定作用。目前临床用对DNA调节机制的多种原理表达进行测试,可以分清那些是有意义的表达,那些是灵敏的表达,建立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的方法学和化验项目,指导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使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放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到大分子水平,从纯实验室过渡到临床初步应用阶段。 2放射物理技术的进展 2.1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 基于电子计算机精度提高,双螺旋CT及高清晰度MRI出现,因此立体定向治疗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γ-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过程(Sterol Radiation Surgery,SRS),它通过聚焦,等中心照准,于单次短时间或多次较长时间给予肿瘤超常规致死量治疗,达到摧毁瘤区细胞的目的,γ刀利用约30~200个钴源,在等中心条件下,从立体不同方向位置,在短距离内对细小肿瘤(或良性肿瘤,先天畸形等病灶,一般约1~2cmΦ)进行一次或多次照射,给予总剂量超过肿瘤及正常组织耐受量,用准确聚焦的办法使多个60Co源的剂量集中在靶区,分射束聚焦使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仍在可能的耐受量中,由于采用电脑、CT,以及准确的立体设计定位,因而射野边界锐利可达±2mm以下,确保了非瘤区正常组织安全。应用于脑部的良性小肿瘤和先天性畸形效果尤佳,应用于脑干等生命禁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