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女王伊丽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1][1].Wsd

英女王伊丽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1][1].Wsd

英女王伊丽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1][1].Wsd
英女王伊丽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1][1].Wsd

英女王伊丽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

伊丽莎白二世,一位和蔼的女王

这组照片是一些此前不为人知的女王的私人生活照,绝对罕见,极其珍贵,向人们揭示了过去八十年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活中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小片段。

1933年5月16日,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向她介绍因战争致残的士兵

1935年5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随祖父母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与公众见面

1938年6月,伊丽莎白二世与同伴Shaun Plunket在伦敦动物园玩企鹅

1943年8月,伊丽莎白二世(右)展示绑绷带的技术

1945年5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携皇室成员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庆祝欧洲胜利日

1946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与父亲聊天

1947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在非洲南部的Natal国家公园度过21岁生日

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王子结婚,接受公众祝福

1949年8月30日,伊丽莎白二世的一张留影

1951年8月,伊丽莎白二世(左)扶女儿安妮公主学走路

1951年8月,伊丽莎白二世与丈夫手抱查尔斯王子与安妮公主

1952年2月11日,伊丽莎白二世与祖母和母亲在一起

1953年4月23日,伊丽莎白二世(中)与同伙看赛马

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接受加冕

1953年6月2日,爱丁堡公爵向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誓

1966年4月,伊丽莎白二世

1982年6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与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温莎城堡骑马

1984年6月10日,伊丽莎白二世、首相撒切尔夫人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面

1986年10月16日,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安兵马俑

1986年6月,伊丽莎白二世骑马阅兵

1987年8月4日,伊丽莎白二世与戴安娜王妃

1993年8月,伊丽莎白二世(右)与姐姐Margaret公主庆祝母皇伊丽莎白93岁生日

1997年5月,民众将悼念戴安娜的物品堆放在白金汉宫门外

1997年11月20日,英国皇室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夫妇结婚五十周年

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访华,这两道中国菜让她再也忘不了大中华

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访华,这两道中国菜让她再也忘不了 大中华 我们知道,英国是一个很绅士的国家,用咱们的孔老夫子的话来讲,那便是礼仪之邦。在这一点上,跟咱们中国颇有相似之处。虽然说相似,但却不相通,比如咱们的饮食文化。在这方面上,小张便举一个有趣的事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英国的绅士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神往已久,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由于这份声明暂时性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使得中英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史上最佳。于是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在1986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的邀请,带着自己或多或少对东方的神往之情来到了中国。(伊丽莎白二世)话说英国国家领导人访华这可是一件大事,衣食住行样样不能马虎,所以呢,邓小平便在接待贵客的圣地钓鱼台国宾馆设了午宴招待。这个钓鱼台国宾馆可不得了,先后接待了许多大咖,比如美国总统尼克松、苏联的赫鲁晓夫及日本天皇明仁等等。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高规格的地方却出现了一个乌龙事件,甚是有趣。(邓小平与伊丽莎白)据历史菜单记载,当时的菜色如下:冷盘:菠萝烤鸭、白斩鸡、腐衣卷菜、梳子黄瓜等;热菜:佛跳墙、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等;点心:鲜豌豆糕、鸡

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等。(佛跳墙)冷盘热菜加点心,该有的都有了,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看,对于女王陛下来说,问题来了,而且不止一个,有两个:第一,热菜里边有一道“佛跳墙”的菜,我们知道,佛跳墙里面有海参,而英国是不吃这种看起来长着软趴趴的、像鼻涕虫一样的海参的;第二,或许是大厨并不知道英国王室不能做当着贵宾的面把嘴里的鱼刺给吐出来这种失礼的事情,于是并没有把清蒸鳜鱼里面的鱼刺给挑出来。但女王并不知道,所以当她吃到嘴里发现有鱼刺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只好生生地把嘴里的鱼刺嚼碎吞下。小张在想,这伊丽沙白二世肯定毕生难忘这次中华之旅了,毕竟这两道中国菜给了她特殊的记忆。由此我们也看出来,虽然同为礼仪之邦,但文化方面却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这种饮食文化。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2009年圣诞致辞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2009年圣诞致辞 Each year that passes seems to have its own character. Some leave us with a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others are best forgotten. 2009 was a difficult year for many, in particular those facing the continuing effects of the economic downturn. 过去每年似乎都各具特点。一些年份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些年份则最好忘却。2009年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好过,尤其是那些深受经济衰退之苦的人们。 I am sure that we have all been affected by events in Afghanistan and saddened by the casualties suffered by our forces serving there. Our thoughts go out to their relations and friends who have shown immense dignity in the face of great personal loss.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受到阿富汗战事影响,为英军士兵伤亡感到悲伤。我们向这些士兵的家人和朋友表示慰问,他们面对巨大个人损失表现得无比高尚。 But, we can be proud of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that our servicemen and women are making, in conjunction with our allies. 但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士兵与盟友作出的积极贡献而感到骄傲。 Well over 13,000 soldier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across the Commonwealth -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Singapore - are currently serving in Afghanistan. 英国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在内的英联邦国家眼下共有超过1.3万名士兵在阿富汗服役。 The debt of gratitude owed to these young men and women, and to their predecessors, is indeed profound.我们对这些年轻士兵以及先前在阿富汗服役过的士兵表示深深感激。 It is 60 years since the Commonwealth was created and today, with more than a billion of its members under the age of 25, the organisation remains a strong and practical force for good. 今年是英联邦成立60周年,今天其成员国25岁以下人口超过10亿,为它保持长久的强大和实用提供了力量源泉。 Recently I attended the Commonwealth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 in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heard how important the Commonwealth is to young people. 最近我刚刚参加了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听到联邦对年轻人是多么重要。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llow them to reach out to the wider world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viewpoints. For many, the practical assistance and networks of the Commonwealth can give skills, lend advice and encourage enterprise. 新的通信技术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对于许多人来说,英联邦的实际援助与网络可以提供技能,给予意见和鼓励进取。 It is inspiring to learn of some of the work being done by these young people, who br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o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西方文化论文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她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她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创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人们至今崇拜着她,称之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并以其名来命名那个时代。在第二个千禧年来临之际,她亦曾被推选为100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她就是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文化正是在她的手中迎来辉煌。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中即位,采取宗教兼容政策和重商主义政策,稳定了统治,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为未来“日不落”的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基础。此时的英格兰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遍布英国的思想领域,各个文学大家以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马洛,培根等为代表,佳作竞出。由此,英国文学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那么为何英国文化能在伊丽莎白一世手中开启“黄金时代”呢? 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戏剧的繁荣上(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繁荣)。下面仅以诗歌和戏剧上的创作为例,浅谈当时的文化盛况。 在诗歌方面,英国文学家们,除了引入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也进行了一些其他诗体的创作,在内容和格局上都有了很大突破。诗歌方面又以斯宾塞成就最大。他的主要作品《仙后》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徵的伊丽莎白女王﹐其中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在主题或歌颂对象方面,英国诗歌也和欧洲其他经历文艺复兴的国家一样,着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抒发理想、信念、感情,鞭挞黑暗、腐败,赞扬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赞颂美和爱。此外,彻底改变英国诗歌面貌的主力军却是——白体诗。它主要包含在戏剧创作之中,其代表人物则是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马洛和莎士比亚。 戏剧无疑是英国这一时期最骄傲的文学成果。16世纪80年代起﹐英国戏剧家们摆脱了中世纪神秘剧﹑奇迹剧等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起了一种新戏剧,赋予其更加丰富的表达和人文气息﹐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为代表作,马洛一生创作了7部悲剧。而作为英国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著名的代表人物,英国戏剧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等作品皆是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的明珠,它们探讨了友谊和虚伪、爱情和阴谋、权利和道德、生存和死亡这些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主题。那些生动

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800字

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800字 我读完了《伊丽莎白女王》这本书不仅了解了她的一生,体会到她的气魄,看到了她的多张面孔,还体会到她的喜怒哀乐。 伊丽莎白女王出生于1533年9月7日。父亲是英格兰王国的国王亨利八世,母亲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在她还不到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娶了他的第三任妻子,并处死了她的母亲。伊丽莎白公主后来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一直到十四岁才被父亲接回到王宫里来。亨利八世驾崩后,小儿子爱德华六世即位,但即位还不到几年就驾崩了。然后轮到她姐姐玛丽即位。在即位期间,她把伊丽莎白公主长期软禁。但是在伊丽莎白25岁的时候,玛丽女王驾崩了,所以伊丽莎白就隆重的登基了,那天她就是“英格兰王国的新娘”。在位期间,伊丽莎白女王和苏格兰玛丽女王出现了很多矛盾,但在最后,伊丽莎白女王终于把玛丽女王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虽然一生有几个情夫,但她终生未婚。在位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率领着英格兰和西班牙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胜仗。她对战士们说到“如果敌人真的打上岸来,我会跟你们一起作战,一起面对死亡”。伊丽莎白女王的晚年非常凄凉,因为过度痛苦她得了重病,最后在主教的祷告之中离开人世。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我觉得她很“伟大”。

她能站在战场上看着战士们打仗,并且和战士们一起面对死亡,准备为她的上帝,为她的王国,为她的子民牺牲。还有她一生未婚并不是因为她抵触婚姻,而是因为她一部分为了自己的权利,一部分也是为了她的国家。伊丽莎白女王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幸福,对于一个女人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我又觉得她有时候很“渺小”,她经常因为嫉妒而拆散别人的婚姻,经常跟苏格兰玛丽女王比美,比高低,比胖瘦。但是她最大的特点是坚强。早年受了那么多苦甚至想去当牛奶工,她却在一直坚持,最后把英格兰带上了巅峰成立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气魄和魅力。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我知道,我的身躯是依据弱女子的身躯,但是,我的心是一颗国王的心!”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小论文 课程名称: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编号: 21103916 论文题目: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学号: 10720290 论文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徐善伟 评阅日期: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范广寅 专业:世界史学号:10720290 【摘要】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矛盾剧烈而国际处境也不如人意,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女王适时承担了这一角色。伊丽莎白和其宫廷极力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塑造了一个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神秘与热情的女王形象,并因此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更为日后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宫廷政治文化、女王崇拜 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上的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成功的,她为中世纪末的英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可以使英国人摆脱贫穷和经常被法国人嘲笑为“乡巴佬”的道路,一条为英国日后带来无数荣耀和梦想的道路。作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女性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最具有的魅力的,她终生未婚却使得整个英国为她疯狂。在一个男权占主导的世界里,伊丽莎白一世聪明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为明智的是她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优劣势,积极在王权中寻找一个模糊的象征与符号,努力塑造了一个神秘而不朽的女王形象。“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集中宗教改革前的忠诚和热情于国王身上”,不知究竟是这神圣化了女王崇拜帮助她完成了父亲与祖父所没有为国家做到的事,还是其丰功伟绩助长当时愈加疯狂的女王崇拜。 塑造女王崇拜的原因 在迈入近代社会以前,君主的人格魅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至关重要,君主的神圣化和对君主的奉承歌颂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屡见不鲜,而在都铎王朝更是风行不止。正如伊丽莎白一世的重臣沃尔辛厄姆所言:“人们需要有高远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需要在人世间能触摸到。1”理性未开,而宗教已然岌岌可危的年代,人们需要信仰、需要智慧、需要引导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无疑都指向了君主。作为最高统治阶层,王室一向是神秘的代表,这迎合了人们的心理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然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于君王的崇拜之情达到了巅峰,更是因为女王并非简单的需要崇拜,而是更加需要崇拜。 众所周知,亨利八世终其一生都在为男性继承人来烦恼,即使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女性的继承权依旧是不牢固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最终荣登王位,但是危机始终四伏。我们可以想见,众多重臣和王室成员并不习惯或者说是愿意看到一位公主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想取而代之或者心存不服的大有人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伊丽莎白女王必须具有神性,必须威严与神圣,就如同圣母玛利亚。在英国历史上,圣女开创的和平与富足的黄金时代传说久盛不衰,是世世代代英国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而伊丽莎白女王需要如同圣母玛利亚一般,令英国人相信她能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富足,相信她的统治权不仅是名正言顺的更是上天神圣赋予的。这是其一。 另外一点是宗教上的。由于在亨利八世时期,英国公然反对罗马教廷,积极发展新教并将其立为国教,而之后的玛丽女王又宣布恢复罗马天主教,大肆捕杀新教徒,这使得人们宗教信仰的混乱和惶恐。而伊丽莎白一世作为君主和女性合二为一的形象成功填补了宗教改革后偶像崇拜留下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统治初期,英国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反宗教改 1 刘淑青:《论宫廷政治文化中的女王崇拜》,《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第188页。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全称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 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 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

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包括有关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虽然英国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作为他们的姓氏。从1951年起乔治国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德国总统府欢迎国宴上英语演讲稿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德国总统府欢迎国宴上英语演讲稿 English speech by Queen Elizabeth II at the welcome sta te banquet in German presidential palace 编订:JinTai College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德国总统府欢 迎国宴上英语演讲稿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 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 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本文 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Mr President, Prince Philip a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and Frau Schadt for the warm welcome you havegiven us at the start of our fifth State Visit to Germany. In the 50 years since our first visit, ourcountries have lived through many profound changes. I am very glad to record that one of theirreversible changes for the better in my lifetime has bee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United Kingdom and Germany.

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特点

英国文学7个时期 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文学7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英语文学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等部族 及5世纪入侵的盎格鲁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 于肯特国王阿瑟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 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9世纪,威塞克斯国 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 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其中包括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的 英雄史诗《贝奥武甫》和《朱迪斯》,以及一些抒情诗、方言诗、谜语和宗教诗、宗教记述文、布道词。 中古英语文学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 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 艺术价值。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 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一般认为是教会人员朗兰德所写,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探讨人间善恶,讽刺社会丑行,表达对贫苦农 民的深切同情。此时期国王查理第二当政,宫廷开始用盎格鲁-诺曼法语,王 室贵族兴起赞助文人之风。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 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5 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 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开 始文艺复兴运动。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 著述,以托马斯·莫尔(1477~1535)的《乌托邦》最有价值。英国文艺 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西德尼(1554~1586)的十四行诗、斯宾 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 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还擅写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稍晚的本·琼森(1572~1637)擅写社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伊丽莎白和她的黄金时代——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文郁文斌(student)评郭火火(teacher)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底涌起一股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崇敬之情。(评人到中年的伊丽莎白一世褪去青涩,政治手腕娴熟,面对政治劲敌、宗教问题、国家战争,她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关于伊丽莎白登基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观看98年的第一部《伊丽莎白》,同样有凯特布兰切特主演。)伊丽莎白一世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我观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欢投资于昂贵的珠宝的衣服,华美的衣服凸显了的她的高贵和美丽。"光彩夺目的四轮马车闪着金光,扬起了一片尘埃。里面的她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衣,珠宝垂在她的颈上,装饰在她美丽的金发上,她……仿佛就是画笔下的一尊庄严女神。"这是加罗利·埃里克森对她的描述。在我看来在她的一生中,褪下华服的庄严形象后,她的内心柔软与坚强永远并存。(评从伊丽莎白一世的人生信条中不难看出她的谨慎性格,因她一举一动都牵涉国家。她也有女性爱美的天性,似乎向我们揭开了女政治家这一身份下的人性柔软部分。)她的柔软在于她一生未嫁,有时她的内心特别希望能被爱。关于这点,不妨借鉴《英国通史》里的评价。"时代的辉煌伴随着个人的辉煌,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她的时代也跻身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但公众生活的辉煌却以个人生活的黯淡为代价、伊丽莎白一世终生不嫁,其中的原因,就是只有她终身不嫁,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和谐,从而保证都铎王朝的繁荣昌盛。"(评呼应上段伊丽莎白辉煌的公众生活,揭示出这是牺牲黯然的个人生活为代价。国家-个人维度的取舍既有令人惋惜之处,更不乏令人敬佩之处。)当大臣们劝她在邻国的王子中挑选合适的人来作为丈夫时,她拒绝了,因为与外国联姻会让英国无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她被后人著称为"TheVirginQueen"("童贞女王")。可这又怎样呢,她从小受到教育与艺术的熏陶,会说六国语言,在凯瑟琳·帕尔和教师的帮助与循循善诱下,她成为一名知性优雅、高贵美丽的女子,爱慕她的人比比皆是。她的坚强在于在1558年,她继位成为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统治者。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分裂的混乱状态,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压力,她采取了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统治基础,成功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此后,在她的统治下,英格兰越发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更是达到了顶峰,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此期间出现了。除了文学家,还有许多航海家出现,这极大力度的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使英国国力更加强大。(评开始着墨伊丽莎白身为女政治家的坚强一面"既能一笑泯恩仇,又能一掷决生死".)更令我佩服的是,在敌国从海上入侵时,她也未曾慌乱不已,在她的指挥下,西班牙落败,人民都安全了。她临危不乱的想办法解决这场战事,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巾帼不让须眉,即使是男子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兵临城下的情况中机智应对敌人。罗马教皇西克斯图斯曾说"她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是她使得西班牙、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和一切国家都畏惧她。"撇开别的都不说,她是

(前)伊丽莎白时代(第二章~第三章)

三、The Pre-Elizabethan Period前伊丽莎白时期 The150years between the death of Chaucer and the ascension of Queen Elizabeth I wa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history. Humanism as a movement came into existence. ①Thomas More托马斯·莫尔 Utopia consists of two books with emphasis on Book II in which the Utopian weal republic is described in detail.重点是详细描写理想国的第二卷。 Book I i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dialogue between More and a traveler by the name of Rapael Hythloday.莫尔和拉斐尔·希斯洛德的旅行者之间的对话。 hints at the notion that the whole work is not a manifesto but rather a n endeavor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human life暗示整本书不是宣言,只是试图探讨人类生活的其他可能Utopia,a kind of“Nowhere Land”曾经去过乌托邦,一个“乌有之乡” Utopia offers the best ideal social system possible that could be offered at the time. 《乌托邦》指出了当时社会可能提供的理想社会模式。 Utopia is an imaginary country where democracy replaces tyranny,commonwealth replaces private property...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education is free for all 乌托邦是一个虚构的国家民主代替了专政,全民公有制代替了私有财产...没有贫富差距,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免费教育 The limitation of Utopian Society: The Utopian society is clearly male-dominated:there is no mention of gender equality,no equal opportunity for administrative and religious jobs,no clear recognition of the female sex and their rights,but a very clear indication that the women folk have to submit to their men folk as,for instance,they have to kneel before their men and confess on days of religious observance. 乌托邦明显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书中并没有提到性别平等,没有行政与宗教工作均等的机会,没有对女性和其权益的明确认可,但却明确指出女性应该服从男性,如他们在宗教仪式之前不得不跪在男性面前忏悔。 All these“weakness”reveal the force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straints out of which even a man of genius like More cannot break with complete success. Despite all these,however,Utopia is unique in more than one way and forms a direct,positive contrast to England and Europe of the time. 所有这些“缺点”都显示出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就连莫尔这样的天才也不可能突破这些局限取得完全的成功。然而乌托邦在多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并与当时的英格兰和欧洲形成了直接的、正面的对比。 humanity--the theme of renaissance 四、The Elizabethan Age伊丽莎白时代 The Elizabethan period began with the ascension of Queen Elizabeth I in1588登基 The War of the Roses(1455-1483) When Francis Drake defeated the Spanish Armada in1588,England became the first sea power in the world. 1588年,弗朗西斯·德雷克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英格兰成为世界第一海上霸主。This was the point at which the expansion of the British Empire began. 这是不列颠帝国扩张的起点。 The Elizabethan age was one in which Renaissance transformed Chaucer’s Medieval England into Shakespeare’s modern one.乔叟时代的中世纪英格兰→莎士比亚时代的近代英格兰

名女人:Queen Elizabeth II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双语阅读)

World International English 1 Headoffice 管理总部 名女人:Queen Elizabeth II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 ,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 )。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 (born 1926) 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 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 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 —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 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 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 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 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 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古代帝王故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古代帝王故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0世纪快要过去了,直到现在,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和其他 9个独立国家的挂名女王,这9个国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哈马群岛、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牙买加、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 内亚,她的正式头衔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 自“征服者”威廉当国王以来,英国共经历了43位国王。伊丽莎 白二世则是继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格雷郡主、玛丽二世、安妮、维多利亚之后的第七位女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来已久,到伊丽莎白二世继位时,国王手中 的权力已微乎其微。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 令和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 属地总督,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但实际上她既无实权也无, 她所拥有的仅仅排场、荣耀和作为英国象征的地位。 英国作家罗伯特·莱西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书中,风 趣地写道:按照宪法的规定,如果议会呈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 她也得签字批准。首相和内阁成员在行使权利时,只能“建议”女王,而决不能命令。在这种奇特的制度下,英国议会和国王已经300年相 安无事。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生于1926年4月21日,母亲出身 于苏格兰名门望族,父亲是英王乔治五世的次子约克公爵艾伯特。弗 雷德里克·亚瑟·乔治。童年时代,伊丽莎白与父母在温莎王家住宅 中过着清静安逸的生活,他们一家与世无争,喜欢种花植草、修剪果树、放养蜜蜂等园艺活动。 母亲为她和妹妹玛格丽特安排了教育内容,伊丽莎白学习用功, 能讲流利的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乔治五世去世后,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 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 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 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按照英国法律,伊丽莎白便成为王位 的假定继承人,即假定她以后不再有弟弟出生才能继位。 伊丽莎白一家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毫无准备。伊丽莎白的父亲艾伯 特接替她伯父爱德华八世当上了国王,当前国王爱德华八世向伊丽莎 白的父亲鞠躬告别时,新继位的乔治六世惊呼道:“这不可能,但愿 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 克被赶进海里,德国希特勒的威胁似乎已迫在眉睫。英国举国动员, 连乔治六世也带着随从练习射击,准备一旦需要就扛起枪,做一名抵 抗运动领袖。 1940年10月,14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在英国广播公司作了一次 对全欧洲的广播讲话,她说:“我们正全力以赴地协助我国勇敢的水兵、陆军和空军,同时努力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战争危险,以及残酷 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切最终都将会好起来。” 伊丽莎白在16岁生日时,被封为近卫步兵第一团荣誉团长。 1945年初,她征得父亲同意,在坎伯利的辅助地方勤务部队服役,当一名运输车队司机,官衔少尉。德国人投降时,伊丽莎白和妹妹玛 格丽特悄悄溜出王宫,去伦敦街头和广场观看群众庆祝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狂欢场面。 她俩在欢乐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和人们一道唱歌、跳舞、呼喊口号,忘却了一切。那时还没有电视,人们谁也没有发现这两个姑娘是 高贵的公主,而其中一位是将来的女王。 伊丽莎白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她的意中人是希腊的菲利普王子。菲利普的父亲安德鲁亲王,因牵连一场政变被放逐,他不愿儿子再卷 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就将他寄养在英国亲戚蒙巴顿家。菲利普的外祖 父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所以他也是英国王室的远亲。

美国的故事(1)- 清教徒 2010-01-19 01573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要说美国的起源,就绕不过“五月花

美国的故事(1)- 清教徒2010-01-19 015739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要说美国的起源,就绕不过“五月花”号(Mayflower)移民船。其实“五月花”是一 美国的故事(1)- 清教徒2010-01-19 01:57:39|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要说美国的起源,就绕不过“五月花”号(Mayflower)移民船。其实“五月花”是一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货船。在没跟北美搭上关系之前,它经常往来于英国和其他欧洲各国之间,运送货物。1620年9月16日(新历),它载着102名乘客和25到30名船员,离开英国的普利茅斯港(Plymouth),驶向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陆。“五月花”号孤独地在海上漂流了66天,终于在11月21日到达北美。船上的乘客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新的殖民地,把它命名为“普利茅斯”。这就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的所在地。“五月花”号不是第一艘来到北美的移民船,普利茅斯也不是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那么,这艘船为何如此不同凡响呢?这,就要从它的乘客们说起了。在“五月花”号102名乘客中,大约一半被后人称为“清教徒”(Pilgrims),另一半是受雇的工匠、仆人和到新大陆寻找机会的殖民者(Colonists)。英文词“Pilgrims”被简单地翻译成“清教徒”不是很准确,约定俗成罢了。这个词出现在威廉·布莱德福(William

Bradford)的日记《普利茅斯定居地》里。布莱德福是“五月花”号的乘客兼“清教徒”领袖,后来担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达31年之久。“Pilgrims”原意是指长途跋涉的“朝圣者”。布莱德福用这个词来定义自己的团体,认为他们此行是“舍弃了舒适的城市”,去“山顶上”建立“天堂的国家和精神的平安”。如今,“清教徒”已经成了这群人的特称。但当时,这些“清教徒”们却有一个虽然并非贬义却也不十分光彩的名字:“分裂主义者”或“分裂派”(Separatists)。他们的出现要追溯到1517年。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的小镇维登堡(Wittenberg),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维登堡大学的教授,把他对天主教会表示不满的大作《九十五条论纲》(The 95 Theses)钉在“万圣”教堂(也叫“城堡教堂”)的大门上。路德此举一点儿都不惊天动地,他的原意只是提出对神学的不同见解,供大家讨论。往这个教堂大门上贴小字报在维登堡大学是常见的事儿。没想到,这篇用拉丁语写成的文章一眨眼功夫就被译成德文,两个星期后,传遍德国,两个月后,风靡欧洲。路德做梦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动静。他不仅低估了自己的影响,也低估了印刷术的巨大威力。轰轰烈烈的“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就这样开始了。从字面上看应该译为“抗议者的改革”,因为它是由对天主教会的不满和抗议引起的。所谓“新教”也就是今天广义上的基督教。路

英伦新锐-浅析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级航空母舰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举行下水命名仪式 7月5日,英国皇家海军正式为其新一代航空母舰(CVF)首舰“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举行了命名仪式。按计划,该舰将于2015年开始海试,2016年美国提供的F-35B战斗机将在该舰上首次起降,2017年交付英国皇家海军,到2020年形成战斗力。 英国是航空母舰的诞生地之一,现代航空母舰诸多发明都来自英国,它也是当今航母及舰载机操缀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的设计、布局体现了英国皇家海军对于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对于未来的展望,我国海军正在发展航母及舰载机,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设计和布局,对于我国海军航母及舰载机发展显然有非常大的助益。 独具一格的双舰岛设计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级最具特点就是它的双舰岛设计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它独特的双舰岛设计,舰岛是用航空母舰关键部位之一,它主要布臵驾驶室、飞行指挥室、各种天线等,在过去的航空母舰,多是单舰岛设计,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级采用了双舰岛设计,一个用于传统的驾驶室,另外一个则用于飞行指挥所,同时分别配备有雷达及通信系统、烟囱等。 英国皇家海军这样的设计应该来源于现役无敌号航空母舰使用经验及对国外航母的分析,无敌号航空母舰采用了燃气轮机推进,燃气轮机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加速性能好,但是缺点就是燃气轮机需要大量的空气,因此进/排气量较大,相关系统如进气道、烟道的体积也较大,那么相应也就增大了航母舰岛的长度和体积。 无敌级的舰岛相对较大,对于舰载机操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舰岛长度和体积的增大,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上层建筑的重量增加,从而导致航母重心上升,影响航母的快速性能和稳定性能,还有就是舰岛一般偏居右舷,对面是降落跑道,而现代航母多采用舷侧升降机以降低对飞行甲板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舷侧升降机的布臵,即使勉强布臵也位舰岛分离,互相距离较远,影响甲板调运。此外舰岛由于突出甲板,会造成甲板湍流,舰岛越大,那么甲板湍流就越大,这对于舰载机的起降都不利。 大型舰岛最主要的缺点还是占据停机区较多,我们知道出于安全考虑,舰载机在机库里面一般不加油和挂弹,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甲板上的飞机就是航母能够使用的全部飞机,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分为起飞、降落、停机三个区域,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停机区才能进行了飞机的维护、加油和挂弹等作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停机区的大小决定着一艘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尤其是持续作战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