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上课外文言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昼夜不释.卷()

宜善师.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10.请根据选文概括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8. (1)放下(2)学习(以…一为师) 9. (沈约)白天读书, 晩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lo.笃志好学。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狂泉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君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

8.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独得无恙.()(2)饮毕.便狂()

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

10.找出文中表明“众乃欣然”的原因的语句。

11.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8.(1)祸患 (2) 完 9.国内的人全都已经发狂了,他们就反过来认为不狂的国王发狂。

10.君臣大小,其狂若一。 11. 如果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那么会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

严重后果。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0.解释加点的字词

(1)比.三日立市比.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0.(1)等 (2)想ll.希望你绕一个圈子看一看骏马,离开时再绕一个圈子看一看。 l2.迷信权威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①息矣;独下帷绝编,迨②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游:游玩②迨:等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温公尝言尝:

(2)患记问不若人患: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2.读了本文后,你获得的启发是:。

10. (1)曾经(2)担心 1l.多下苦功收获就多,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东西,就终身不会忘记。

12.略

三、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

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释】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将去.,顾而谓曰。()

(2)幸至丞相府归.我。()

9、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10.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11.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8.(1)离开 (2)还,归还 9.D 10.想确认马是谁的 11.仁厚(宽厚、宽容) 诚实

四.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生木①造屋

高阳应②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

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从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释】①生木:潮湿的木头。②高阳应:人名。③挠:弯曲。④劲:坚固有力。

8.解释加点的字词

(1)高阳应将为.室。()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

8.(1)盖、造 (2)听从 9.照你的话,我这房子倒是保险坏不了了, (关键词:缘,室) l0.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固执、自负、主观臆断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不识自家

昔有愚者,常于户外县①履为志。一日出户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

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①县:通“悬”

8、解释加点的字。

(1)常于户外县履为志.。()

(2)吾家徙乎?()

9、用现代汉语翻=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是汝家,何不入

10、这个故事讽刺了的人。

8.(1)标记 (2)搬走 9.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来? l0. 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任末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及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2)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9、用现代汉语翻=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0、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8.(1)背 (2)写 9.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10.要動奋好学(或求学不怕险阻)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自我吹嘘②屣:写字,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践踏。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昔.有医人()

(2)延.吾治而夕如矢.()()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2)其子欲鸣诸官。

1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治驼人”呢?

1o. (1)从前 (2)邀请箭 11. (1)有一个人相信他,就让他医治他的驼背,,(2)驼背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 l2. 作者笔下的“治驼人”与社会上的某些为官之人极为相似,因此写这样的人是有讽剌和警世的现实意义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②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④去。噫,虎之食人,必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仓皇:匆忙而慌张③庶几:表示可能和希望

④寻:不久卒:最终⑤被:施加,给……加上

11.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朝代)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韩愈、欧

阳修等七人,被合称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

(2)虎亦寻卒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ll.宋朝唐宋八大家 l2. (1)放 (2)离开 l3.妇人匆忙而惊慌地跳到水里躲起来,两个小孩还是在沙滩上没事一样玩要。 l4. 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望而生畏,则自伤锐气;无所畏惧,则成功有望。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邴原少孤.。()

(2)中心伤感,故.泣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精神?

l1.(1)年幼丧父 (2)所以 l2.孩子,你如果有志于读书,我可以白教你,不收学费. 13.学习他穷不丧志,立志求学和刻苦動奋的精神。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8.(1)可以用来 (2)指代前面的话 9.士兵们听到这话后,嘴里都有口水(冒出) ,借此能够到达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l0.望梅止渴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画饼充饥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③是:正确。

8.解释加点的字词

(1)鲁人有好.钓者(2)以桂为.饵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其得鱼不几矣。

10.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8.(1)喜爱 (2)作为 9.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l0.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五.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释:①杨子:人名②党:亲族③竖:家童,童仆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既率.其党()(2)所以反.也()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10.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8. (1)带领 (2)同“返”,返回,回来。 9. (1)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2)唉!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追? 10. 做事要认定目标,否则容易顾此失彼。

六.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曾参烹彘

《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遂烹彘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曾子之妻之.市()(2)顾反.为女杀彘()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2.曾子对妻子的话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o. (1)到 (2)同“返”,返回,回来 ll.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儿子学会欺骗, l2.

①父母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②做人要讲诚信;③教育孩子要懂得守信等。

七.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

王乃不杀.

9.翻译句子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

9. 大王如果杀了无罪的臣子,那就证明别人在欺骗大王了, 10. 罪在谒者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11. 中射之士揭露了谒者的骗局,同时把罪名推给了谒者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11.解释加点字(2分)

伐.薪为生伐是夜鹿去.去

12. 对“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翻译正确的项是()(2分)

A、于是让李氏寻找那只鹿,李氏不和他去。

B、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

C、于是向李氏恳求宽限时间,李氏没有答应他。

D、于是向李氏寻求帮助,李氏想不出办法。

13. 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1)(2)

(用原文回答)(2分)

14.从李氏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2分)(四)课外文言文(8分)

11.(1)砍伐(2)离开(2分)

12.B(2分)

13.(1)甚驯,见人则呦呦鸣。(2)鹿出,至暮必归。(3)是夜鹿去,遂不归

(3点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14.我们要珍惜、善待自己拥有的一切,否则等到失去后后悔也是徒劳。(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8分)

养柑蚁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损失其实.(2)则持之而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画线句:民多种柑橘以图利(2分)

13.老百姓买蚂蚁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养柑蚁”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不正确

...的是。(2分)

A.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B. 不能用废弃之物谋利益

C. 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应对需求从而产生供给

11.(1)果实(2)离开(2分)

12. 百姓大多用种柑橘来赚钱(2分,关键字:以、利 )

13.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2分)

14.B(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线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考点:内容理解句子翻译实词解释

答案:1、(1)有人(2)凭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或:有的人,以:凭借。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句翻译要注意“屦”“跣”“缟”的翻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①有一种特长没错,但应该用在需要它的地方;如果你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这种专长,那么你的技能就毫无作用。但这故事中的鲁人具备了“开发市场”的思想,就可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变为财富。

②简单的说,有专长,但如果没有用在需要它的地方,那便毫无作用。但是换种角度,我们也可以自己开创一个市场来发挥我们的特长。

③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客观实际,使自己的专长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

④凡做一事,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莽撞从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万不可凭主观臆断;做生意要有经营头脑,了解顾客的需要,三思而行事;这样从能把握时机,立于不败之地。

(二)课外文言文(9分)

蒲松龄路旁搜奇

蒲留仙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②,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落拓:落魄,穷困失意。②罂:大腹小口的瓦器。③淡巴菰:一种烟草。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2)故.笔法超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是蒲留仙“性尤怪诞”的具体表现。

B.“偶闻一事”中的“事”应指蒲松龄觉得有价值之事,而非所有事情。

C.“此书方告成”既强调了成书的不易,也突出了蒲松龄的认真、严谨。

D. 上文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源于生活,但又应该高于生活。

(二)课外文言文(9分)

14(1)担任,充当(2分)(2)所以(2分)

15下面铺着芦席,(他)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在身边。(陈、于)(3分)

16 A(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2 分)

⑴比.醒而痛减,伤尽愈比:

⑵悉.纵之于河悉.:

1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16. 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14.⑴等到⑵全部 15 (女仆)从后窗把蟮投到河里,像这样做了很多年。重点词:诸如是 16.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围绕“感恩”的主题)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做,实践。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2.“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1分)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弱者抚之以仁

14.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15.回忆你曾经学习过的陈元方,想想在这篇文章中陈元方显示了什么样的特点(2分)

12.③ 13.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14.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15.陈元方聪明机智。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方北面而持.其驾持:

(2)我欲之.楚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2.出自这个寓言故事的成语是:(2分)

13. 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参考答案

10.(1)把,拿(2)到

1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12.南辕北辙

13、做事要看准方向,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反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9分)

顾荣贻炙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①人有欲炙之色,因辍②己贻之。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③己。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烤肉。②辍,停下来。这里有让出的意思。③左右,帮助的意思。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而不知.其味者乎()(2)顾荣异.之()

12.选择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

A 觉得送烤肉的人有想要烤肉的样子。

B 发现送烤肉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色。

C 看到送烤肉的人有想要烤肉的样子。

D 觉察送烤肉的人有想偷烤肉的神色。

13.“常有一人左右己”,句中的“一人”指,此人“左右”的原因是。(3分)14.从文中看顾荣是的人。(2分)

(三) 11 、⑴知道⑵感到奇怪/惊奇/惊异(每空1分) 12、 B(2分)

13、受炙人(1分)因为得到过顾荣赠予烤肉,所以知恩图报(回报顾荣)(2分)

14、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有仁爱之心等意到即可(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①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3、解释下面向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黄琬巧对.()(2)为.魏郡太守()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即以其言应诏。

黄婉巧妙的将曰食剩下的比作刚出来的月亮,给你的启示是:

(2 分)

13、回答;担任

14、黄琼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

15、考虑问题时不要拘泥于固定格式,要学会灵活变通。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④;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⑤,即日放之。

【注释】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拘禁于牢房。④堪:忍受。

⑤感悟:感触和觉悟。

9. 下列句中“何”的用法与“何其乐耶!”中“何”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 何.乐可言?

B. 吏呼一何.怒!

C. 何.忧令名不彰邪?

D. 潮头更大,何.耶?

10. 翻译文中划线句。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鹦鹉认为自己“何乐可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12. 下列各项对这则寓言主旨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物质条件再丰厚,也代替不了自由带来的快乐。

B. 自由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动物,都是最可贵的。

C. 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D. 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快乐。

【答案】9. B 10. 姓段的富商大有感触并有所觉悟,当天就释放了鹦鹉。

11. 自己多年被关在笼中(没有自由) 12. C

【解析】选自:《淮南子》作者:刘安年代:西汉

9.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

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都是程度副词,多么。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什么;C:何必;D:为什么。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感悟:感触领悟。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这里需要注意正确翻译句子并理解意思。原因是:自己多年被关在笼中(没有自由)。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本文主旨是说明人最重要的是自由。并没有涉及到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㈣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呆若.木鸡①

纪渻子②为王养斗鸡③。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④。”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⑤。”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⑥。”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⑦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故曰:德全者,百战不殆。

【注释】①出自《庄子·外篇·达生》,有改动。②纪渻(shěng)子:人名,是春秋时一个训练斗鸡的行家。③斗鸡:是供竞赛和娱乐用的鸡品种。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④虚憍(jiāo)而恃气:憍:通“骄”,骄傲。气:一股血气。⑤犹应响影:犹,仍然。响,声响。影,影子。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⑥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⑦德全:精神具备。

13.解释文中加点字(1分)

呆若.木鸡()

14.以下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走。

B.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跑。

C.特别的是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走。

D.特别的是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跑。

15.以下关于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要坦然面对一切,学会处变不惊。

B.以退为进,有时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C.有些事儿急不来,不要总想着一蹴而就。

D.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是一种境界。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13.(1分)像,好像

14.(2分)B

15.(3分)D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④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4分)

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3.请根据这则短文的主题为本文取个四字标题(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

1.了解;最终(4分)

2.怎么会有寄千两银子却不立字据的事呢?况且父亲不曾告诉过我(这件事)(关键点:安、未尝、语)(3分)

3.以诚待人、诚信待人、一诺千金等(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高凤笃学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后的地上积水。

7.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家以农亩为.业(___________)(2)妻还.(__________)

8. 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 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B. 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发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C. 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拿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D. 当时天突然下大雨,高凤举着竹竿读书,没有知觉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9. 高凤“其后遂为名儒”,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姓名成绩 诸葛恪(kè)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B.使:让。C.以:相当于“用、把、拿”。D.题:书写,题写。E.益:增加。F.因:于是。G.听:听从。H.与:给。I.举:全部。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 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③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补充注释】A.昔:往昔。/B.方:正当。/C.事:侍奉。/D.则:就。/E.扇(shān):扇风。/F.令:使,让。/G.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H.以:来。/I.待:等待,等候。/J.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K.安:舒服地,安心地。/L.寝:睡,眠。/M.至于:到了。/N.以:用。/O.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P.衾(qīn):被子。/Q.于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因此”“从此”“这时”“接着”等。/R.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S.京师:京城;国都。/T.号:称,宣称。 【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正当九岁时,就已经懂得服侍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使蚊虫远远地避开(把蚊虫扇开),来等候父母舒服地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他的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来等候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名声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文言知识】“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暖和”。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一、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 ..三日而不霁。()(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 ..矣。()..()(4)寡人闻命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二、永之氓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 (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

(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 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 (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译文: (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三、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词: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①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③惠王:赵国国君。④曝(pù):晒太阳。⑤喙:鸟的嘴巴。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⑦相支:长久相持。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 ②以弊大众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1)将要;蒙蔽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 (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 (2)唯读书是务。 --------------------------------------------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而置之其坐。 -------------------------------------------------------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 “不肖”的“肖”读音():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 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芒芒然:

初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文言文复习 一默写 1 ,山岛竦峙。 2 海日生残夜,。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 6 《西江月》中侧面写乌云骤起的句子,。 7 《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8 《论语》中写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10《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11《观沧海》中采用互文的句子,。,。12《次北固山下》中主旨句是,。 1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14《西江月》中写暴雨将至的句子是,。 15《天净沙》中主旨句是。 16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17 绿树村边合,。 18 ,禅房花木深。 19 ,但余钟馨音。 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2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 23 ,。小园香径独徘徊。 24 ,沉醉不知归路。 25问渠那得清如许,。 26写出古诗词中的对偶句,。 二选择 1 选出不成对偶句的一项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C 观之兴正浓D驱之别院 3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时有物外之趣,春冬之时, B 或千或百或王命急宣 C 见二虫斗草间不见曦月 D 作青云白鹤观观之兴正浓 4选择正确的解释。 A吾日三.省吾身。(三、⑴多次⑵三次) B学而时.习之,(时⑴按时⑵时候) C温故.而知新(故⑴旧的⑵原因) 三解释加点字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②彘(zhì):猪③适:往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 1.解释文中加粗的文言词。 (1)女还()(2)婴儿非与戏也() 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二)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加点字 A、以.荻画地 B、教以书.字书: D、及.其稍长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 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上海--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课外文言文]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2)弗食.鸡则已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

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2)人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完整)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二、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三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以.彰其咎 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2.文意理解。(4分)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课外文言文]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2)弗食.鸡则已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2)人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课内文言文复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着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三、《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检测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二) 【甲】卜妻为袴①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今袴何如?”夫曰:“像吾故袴。”妻因毁新,令如故袴。 【乙】卜妻饮②鳖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袴:同“裤”。②饮(yìn):使……饮。 1.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像吾故袴()①缘故,原因。②旧的,原来的。③故意 (2)郑县人卜子妻之市( ) ①往,到……去。②助词,相当于“的”。③代词,“他、她、它”。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妻问曰:“今袴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三个逗号标明停顿。 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4. 下面成语中,与【甲】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与【乙】文寓意最接近的是( )。 A.墨守成规 B.温故知新 C.塞翁失马 D.弄巧成拙 (二)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 ) (2)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3)望城二里许.()(4)因.问渡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借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咏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雪骤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因.风起: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答: 诗句: 《陈太丘与友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与友期.行: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尊君 ..在不.:待君.久不至 . :相委.而去: 家君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8.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无礼: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