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

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一.测量的概述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测量对象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

3.测量分类: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心理测量。

4.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即测量的起点,可以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心理测量都为相对参照点。

理想的单位具备的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等的价值。心理测量的单位既无同一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5.量表:能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即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6.量表的种类: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以及测量的不同水平,斯蒂文斯将量表分成: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做数量化分析。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和绝对值,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参照点,但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数是物理量表。心理量表最好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可以知道事物某特点上相差多少和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

1.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著名心理学测量学家安娜斯泰西的定义: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一定义,测验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条件:行为样本(即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标准化(测验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难度或应答率、信度和效度。

3.心理测验的性质:相对性、间接性、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

(1)(内容)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绩测验、人格测验

(2)(对象)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

(3)(测验表现形式)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目的)描述、诊断、预测

(5)(时间限制)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6)(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后者要求被试按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

5.心理测验的功能:

(1)从理论研究角度: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

(2)从实际应用角度: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心理咨询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3)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3)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2、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柯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3、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法国的医生艾斯克罗尔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2)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5、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6、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5)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 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而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

乙两种测验。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 人格测验: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经典测验理论模型

1.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具有概括抽象性、综合不同刺激、稳定性、多层次有机组合、预测性的特点。

2.CTT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桑代克)、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尔)。

3.数学模型:X=T+E,即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之间有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E)。据此,引申出三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与真分数。即E的分布是平均数为零的正态分布。

(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个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E是随机误差。

注:用许多个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同一个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的做法很难实现,所有用一个测验来同时测量许多被试,团体的观察分数的均值会接近于该团体真分数的均值。

4.推导公式:S X2=S T2+S E2 ,而S T2=S V2+S I2

二.测量的误差及其来源

1.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2.分类: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3.随机误差:就是那些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4.系统误差:那些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5.误差来源: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施测过程。

(1)测量工具:信效度(即是否稳定和有效)、难度、长度、指导语、题目形式等。

(2)测量对象(被试):被试误差可分为:应试技巧与练习、动机和焦虑、反应定势。

a.应试技巧与练习:速度测验比难度测验更易受练习的影响。

b.动机与焦虑:一般来说,适度的测验焦虑会使人提高兴奋水平,促进注意力,反应加快,有利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类的测验。但焦虑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测验。

c.反应定势:即反应风格。是被试的一种反应倾向,与测验内容无关。简言之,即被试的答题习惯。定势的种类:求“快”定势、求“精确”定势、喜好正面叙述的定势、位置定势、长选项定势、猜测定势。

(3)施测过程:

a.物理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

b.主试者:主试者的生理物理因素、主试在施测时偏离规定程序、主试的态度动机(例如罗森塔尔效应)

注:有几种状况主试能产生较大影响:

a.测验步骤复杂,指导语冗长繁琐。

b.测验题目本身模糊不定,灵活多变。

c.安排的施测条件宽裕,有较多灵活机动的余地。

d.被试属幼儿或情绪困扰者。

第四章.测量信度

一.信度概述

1.信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统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心理品质,多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三种信度定义:

定义一:信度系数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

定义二:信度系数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

定义三:信度溪水乃是两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

注:信度的表示方法有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信度指数即信度系数的平方根。

3.测量的标准误:SE=S x√1-r xx 分别代表测量的标准误、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信度系数。

4.信度的意义:

(1)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样本测验分数的总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真分数方差,它直接告诉我们测量的误差有多大(即S E)。

(2)测量的标准误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大可能性真实分数在某一分数范围内,并且可以预测实得分数再测时的可能变化情况。

5.信度的作用:

(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注:它是确定测验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的原则是:

a 当rxx<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间比较。

b 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c 当rxx ≥0.85时,才可以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用

二.信度的分类和估计方法(根据误差来源)

1.重测信度:也叫稳定性信度,误差来源是时间取样。即同一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采集数据:对同一组被试间隔一段时间重复测量一次。

(2)计算方法:皮尔逊积差相关

(3)使用条件:a.所测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b.遗忘和练习的效应基本上相互抵消。c.在间隔期内,所测心理特质没有得到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4)重测信度的时间间隔选择依测验性质和目的而定,如果测验是用于长期预测,则测量间隔长一些。对儿童的智力测验一般是两周到四周为宜。对成年人,间隔可到半年,很少超过6个月。

2.复本信度:也叫等值性系数,误差来源是内容取样。即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组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采集数据:对同一组被试施测内容等值但题目不同的平行测验。

(2)计算方法:皮尔逊积差相关

(3)使用条件:a.要构造出两份真正的平行测验。b.被是要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

(4)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两个互为复本的测验等价的程度,而不是反映一个测验本身受随机误差影响的大小。复本信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复本测验的选择,因而是题目取样问题,或者说是测验的内容取样问题。

(5)复本信度优于重测信度的地方是:a.避免了重测带来的记忆效应和练习效应。b.可用于长期追踪研究前后测量。c.减少了作弊的可能性。

(6)复本信度的缺点:a.有些测验的复本很难找到。b.一些解题的策略技巧可能产生迁移效应。

c.如测量的内容很容易受练习的影响,复本信度也无法清除这种练习效应。

(7)重测复本信度,即再不同的时间里施测两个等值的测验(复本),得到的相关就是重测复本

信度,也叫稳定等值系数。它比单一的重测信度或复本信度都要严格、全面一些。

3.分半信度:即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误差来源也是内容取样,它与复本信度的差别是:分半信度考查一个测验内容的两半题目测量的是否是同一个心理特质。

(1)采集数据:将一个测验分成两半(如按题号的奇偶性分半、按题目的难度分半、按题目的内容分半),求同一组被试在两半上得分的相关系数。

(2)计算方法:a.皮尔逊积差相关,后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b.弗朗那根公式。c.卢仑公式。

4.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即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程度。测量单一特质是同质性高的必要条件。

(1)计算方法:a.KR20,仅适合于二分法记分的测验题目。b.KR21当所有题目难度接近时才适用。c.克龙巴赫ɑ系数。d.荷伊特信度。

(2)从同质性信度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分半信度是求测验两半之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而同质性是求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因此分半信度实际上是同质性信度的一种,可以作为测验同质性评价的粗略估计指标。因为可以根据测验得分来推论或验证某种概念或理论构思,因此同质性信度也是一种构思效度,或叫结构效度,它实际上介于信度与效度之间。

5.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案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误差来源是评分者之间的差异。

(1)计算方法:a.评分者两人时,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b.多于两人时,肯德尔和谐系数。三.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

1.影响测验信度的主要因素:

(1)被试:单个: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力、求胜心、作答态度。

团体: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和团体的平均水平。注: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样本团体异质的话,测验分数的分布就比同质样本的要广,分数的离差就大,样本的方差就大,信度就高。实际上,高信度可能是假性高信度,是由样本团体的异质造成的。但如果常模总体要求各种各样的人,则异质的信度样本求得的信度就是真信度。这时,相反的情况就需要校正信度。(2)主试:施测者: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予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信度低。

评分者: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松后紧,甚至随心所欲,信度低。

(3)实测情境:安静与否、光线、通风、设备是否齐全、桌面是否合要求、空间阔窄等。(4)测量工具: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针对重测信度和稳定等值性系数)。

2.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

(1)适当增加试题长度。

(2)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3)努力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5)主试者严格执行施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施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五章.测量效度

一.效度概述

1.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即测量的准确性。

注:a.相对性。b.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c.判断一个测验是否有效要从多方面搜集证据。

2.与信度的关系:a.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b.测验的效度收到它的信度制约。

3.公式:rxy2 = S V2/S X2

4.效度的指标:效度系数、统计推断参数、预期表等。其中效度系数是最常用的,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用决定性系数来表示,即rxy2

二.效度的分类与计算

1.内容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即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总体取样的适当性程度。

(1)条件:a.内容范围或行为总体必须界定明确。b.测验题目必须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或行为总体的代表性样本。

(2)确定方法:a.专家评定法(逻辑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c.再测法。

(3)注:要避免与表面效度相混淆。表面效度是一个测验看起来好像是测量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换句话说,当那些未经过训练的被试或测验应用者认为某测验是有效的测验时,该测验就有表面效度。

2.结构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

(1)确定步骤:a.提出理论假设。b.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c.用逻辑和实证的方法验证假设。

(2)确定方法:a.测验内部(内容效度、答题过程、同质性信度)。b.测验之间(相容效度发、区分效度法、因素分析法)。c.实证效度。d.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

3.实证效度:指一个测验对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即测验总分与外在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由于外在标准成为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所以称为校标。

(1)校标: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2)阿斯丁把校标分成两个层次:a.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校标”。b.操作定义水平的“校标测量”。为了使校标测量能真正反映观念校标,要做到:a.避免偏见影响校标测量。b.防止校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校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3)常用的校标:学业成就、等级评定、临床诊断、专门训练成绩、实际工作表现、对团体的区分能力、其他现成的校标。

(4)分类:同时效度:其校标资料是与测验分数同时搜集的。主要用于诊断现状,

预测效度:其校标资料是在测验后根据实际工作成绩来确定的。用于预测。

(5)确定步骤:a.明确观念校标。b.确定校标测量。c.考察测验分数与校标测量的关系。

(6)确定方法:a.相关法。b.区分法。c.命中率。

注:总命中率:测验选出的人当中工作合格的人数,以及根据测验淘汰的人当中工作不合格的人数之和与总人数之比。

正命中率:测验选出的人中合格者所占的比例。

三.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1.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

(1)测验的构成:试题样本没有较好地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题目语义不清、指导语不明、题目太难或太易、题目太少或安排不当等,都会降低效度。

(2)实施过程:如不遵从指导语的要求、或出现意外干扰、或评分记分出现差错。

(3)被试:个体:应试动机、情绪、态度、身体状态等。

团体: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职业等方面的特征。

(4)所选校标的性质

(5)测量的信度

2.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

(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4)选好正确的校标,定好恰当的校标测量,正确地使用公式。

第六章.测验的项目分析

一.项目分析概述

1.项目分析:一种分析被试对测验项目的反应的统计方法,而广义的项目分析还包括内容效度分析和项目编写的分析。狭义的指难度和区分度。

二.难度

1.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

2.计算:(二分法记分)a.通过率:P=R/N。b.极端分组法:P=(P H+P L)/2

(非二分法记分)P=X/X max

3.确定:(1)项目难度为0.5最理想,此时的项目具有最大鉴别能力。

(2)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要是项目的平均难度接近0.5,而各个项目难度在0.5±0.2之间。

(3)如果用于选拔、录用人员,将项目难度控制在接近录取率左右。

(4)当项目形式是选择题时,要让P值大于概率水平,否则项目是无效的。

4.以上难度指标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单位,无法指出难度之间差异大小,所以要将其转换为等距量表,即转换成Z分数(方法:将难度作为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Δ=13+4Z(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采用的难度指标)

5.难度对测验的影响:(1)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

(2)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

6.猜测校正:难度校正、分人分数校正

三.区分度

1.区分度: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1≤D≤1

2.鉴别力分析(区分能力分析)的设想基础:如果单个项目与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测验上的高分的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概率大,而在测验上得低分的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概率小。

3.计算方法:(1)鉴别指数法:D=P H-P L(二分法记分)

注:艾伯尔提出鉴别指数评价题目效能的标准:0.19以下差必须修改,0.2到0.29尚可仍需修改,0.3到0.39良好修改会更好,0.4以上很好。

(2)相关法:即以项目分数与校标分数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项目区分度指标。

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Φ相关。

d.积差相关。

4.区分度和难度的关系:难度越接近0.5,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大。实际中,应使项目的难度分布广一点,梯度大一点,使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且平均水平在0.5左右。

5.区分度的相对性:

(1)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区分值不同。

(2)样本容量大小影响相关法区分值的大小。

(3)分组标准影响鉴别力指数值。

(4)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程度影响区分度的大小。

第七章.常模编制

一.分数转换

1.原始分数:在被试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计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

2.导出分数:在原始分数的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3.常见的导出分数有:常模参照分数、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二.分数合成

1.分数合成: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作总的预测。

2.类型:(1)由基本测验项目组合成一个分测验或一个测验。(2)由几个分测验上的得分组合成合成分数。(3)由几个测验的得分组合,获得合成分数或合成预测。

3.方法:a.临床诊断: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

优点:高度的综合性、灵活的针对性。缺点:易受决策者的偏见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数量分析。

b.加权求和:单位加权(根据每个变数与它的标准差成比例的加权)、等量加权(适合于个测验对预测校标有同等重要性的场合)、差异加权(根据各个变数与校标之间的经验关系加权)。

c.多重回归:即利用测验结果对预测校标做出估计。条件:线性关系、同时获得。

d.多重划分: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从而把成绩划分成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只有每个测验都合格才算合格。(连续栅栏)

三.常模参照测验

1.常模参照测验:度量与比较个体间的差异,以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定和解释测量结果。

2.常模参照测验的导出分数(常模分数):常见的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以及标准分数的各种变式等。

(1)百分等级:a.定义: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b.计算:未分组、分组。

c.优点:1.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具有可比性。2.易于计算,解释方便。3.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即使原始分数分配不是正态的,也不会改变百分等级常模的解释力。

d.缺点:1.单位不等,尤其在分配的两个极端。2.百分等级是顺序变量。3.在运用时应注意,百分等级是相对于特定的被试团体而言的。

(2)标准分数:a.定义:标准分数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又称Z分数。它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多少个标准差。

b.计算。

c.性质:1.Z分数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相同。2.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3.是以一批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

d.缺点:1.常出现负数和小数。2.单位过大。

c.标准分数的正态化:为了使来源于不同分布的分数进行比较,可使用非线性转换,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强制性地转换成正态分布。(先求百分等级,再求对应Z值)

(3)标准分数的变式:将Z分数作线性变换。如T分数、离差智商等。

a.T分数:T=10Z+50(麦柯尔)。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b.离差智商:IQ=15Z+100

c.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使用的:CEEB分数=100Z+500

d.出国人员英语水平考试:EPT分数=20Z+90

(4)标准九分数:a.定义:也是一种标准分数,它将原始分数划分为九部分,最高是9分,最低是1分,除去1和9的范围略大以外,其余均是以5为中心向两边各包含0.5个标准差的分数段。

3.常模编制

(1)常模: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2)常模团体:a.定义: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大部分测验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b.确定常模团体注意事项:1.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3.取样的过程必须有明确且详尽的描述。4.样本大小要适当(一般情况,最小样本为30 ~ 100个;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要求有2000 ~ 3000人为宜)。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6.注意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的结合。

(3)常模分类:

a.发展量表: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成绩相比较制作出来,明确指出个人按正常途径发展的心理特征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①年龄常模:△定义:以智力年龄为代表,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即用年龄来表示测验分数。

△优点:易于理解与解释,可以与同龄团体做直接比较。

△缺点:智力年龄的单位不是恒定相等的,而且不适用于成人,成人到某个阶段后智力发展相对稳定,显示不出一年与一年之间的差异。

△基本要素:1.一组可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2.一个常模团体,该团体是由各个年龄的被试所组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3.常模表。

②年级当量:△定义:即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某一年级的学生的平均分数作比较,而说成相当于某一年级水平。

△缺点:1.教育内容在各个年级是不同的。2.解释比较困难。3.误用为标准。

③发展顺序量表:是直观的发展常模,因为它告诉人们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或行为就表明其发育正常。

b.商数:

①智商: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IQ=MA/CA×100

②教育商数:教育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EQ=EA/CA×100

③成就商数:教育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AQ=EA/MA×100=EQ/IQ×100

c.百分位常模

d.标准分数常模:

补充:△标准九是标准化九分制的简称。它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分数量表,最早时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空军的心理测验中。

△名称z分数和z’分数T分数标准九标准十标准二十

平均数0 50 5 5 10

标准差 1 10 2 1.5 3

△离差智商及其意义:

传统比率智商的缺点:1.智龄与年龄的发展并不是呈线性关系。2.智力增长到何时达终点仍在争论。

离差智商:通过与同年龄的代表性样本的平均数相比较来确定智商的高低。离差智商公式为:IQ = 100 + 15z’。由于离差智商的提出,过去使用比率智商的测验都改用离差智商,其公式为:IQ = 100 + 16z’。两者唯一的区别是标准差:一个是15,一个是16。

注:常态化使得IQ的评定对智力较低者打分偏高,对智力较高者打分又偏低,而对中等智力者打分最准确。

(4)常模编制程序:a.取得常模团体。b.获得常模团体的测验分数。c.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即常模量表,同时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以及常模分数的解释指南。(5)常模呈现方法:a.转化表:具备三个要素,即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

b.剖析图:把一套测验中几个分测验分数用图表表示出来。从剖析图上可

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中的表现及其相对应的位置。

第八章.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一.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

1.确定测验目的:a.明确测量对象:明确测量那些个人或团体。

b.明确测量目标:明确测量什么心理功能。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c.明确测验用途:显示性测验(测验的题目要与测验的特征相似的测验)和预测性测验(为了预测一些没有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2.制定编题计划:确定测验内容和相对百分比。

3.编辑测验题目:a.收集测验资料:资料要丰富性、普遍性、趣味性。测验题目的来源: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

b.选择项目形式:提供型和选择型、口头和操作、团体和个人等等。

c.编写测验项目

4.预测与项目分析

5.合成测验:a.项目的选择:指标有测验的性质、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区分度。

b.项目的编排: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编排时的原则:测量同一因素的题目放在一起、同类型的测试题尽可能组合在一起、题目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c.编制复本

6.测验标准化: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序的一致性。

7.鉴定测验:信度、效度、测验量表(即导出分数)和常模(测验量表与原始分数一起呈现)

8.编写测验说明书

二.测验的实施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测验材料、熟练掌握施测手续、熟记测验指导语并能用口语清楚而流利地表达出来。

2.指导语:即对测验目的的说明和对题目反应方式的说明。

3.测验情境

4.测验焦虑

5.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6.评分技术

三.测验分数的解释

1.如何看待测验分数:

a.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与功能。

b.对导致测验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谨防片面极端。

c.必须充分地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

d.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e.对测验应以“一段分数”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

f.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2.如何将测验分数告诉受测者:

a.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

b.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c.如果分数是以常模为参照的,就要让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比较。e.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估计。

f.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g.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受测者带来什么影响。

h.对低分者的解释要慎重。

i.报告测验分数时应设法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感受。

第九章.测验等值

一.测验等值概述

1.定义:把所有不同形式测验的分数都转换到同一个分数系统上。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通过考核同一种心理品质的多个测验形式作出测量分数系统的转换,进而使得这些不同测验形式的测验分

数之间具有可比性。

2.测验等值的条件:同质性、等信度、公平性、可递推性、对称性、样本不变性。

3.分类:(以何种测验理论作指导)经典理论等值、项目反应理论等值。

(直接操作对象)测验分数等值、项目参数等值。

(试卷的难度和被试能力分布是否有差异)水平等值、垂直等值。

4.误差:a.等值标准误差:由抽样引起的等值误差,是一个变量,随等值分数的大小而变,其总趋势是等值分数越接近分布的两端,等值标准误差越大。

b.等值偏差:等值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误差。

5.表示方法:列表法、公式法、图示法。

6.计算方法:a.等百分位等值。b.线性等值。

7.等值设计:a.定义:为了寻找不同测验形式之间的等值关系而预先对数据的采集方法、等值实现的途径、等值的计算方法进行周密的设计。

b.常用设计

第十章.目标参照测验

一.概述

1.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中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

二.项目分析

1.内容范围的确定:a.特点:1.具有边界。

2.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

b.确定: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当一个内容范围了明确结构和边界时就得到了确定。

c.呈现:双向细目表(三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重要性)

2.内容效度分析:a.定义:即检验题目与测验内容范围所要求的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b.方法:专家评定。即由有关专家填写项目内容评定表,在五级量表上对每个题目所测内容与项目标志着所欲测目标内容之间的一致性作出评定。

3.难度

4.区分度:a.难度差值(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个人获得指数)。b.相关系数法。

三.信度和效度

1.信度:分类一致性信度、分差分析方法-荷伊特信度。

2.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情绪管理)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要点: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 知识点: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测量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知识点 测量学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内容:测定,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野外测量的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工作基本内容1.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距离—斜距、平距;角度—水平角、垂直角;高差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 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 故又称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率α决定参数为:长半轴 a= 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3m扁率 α=1/298.257 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地球看作圆球,其平均半径 R =6371km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高差: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x轴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 两轴的交点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 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6o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L。=6oN-3o(N为6o带的带号) 3o带自1.5 o开始,按3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预览: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测定、测设两部分内容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成果,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放样)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 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现用)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使测区内的点坐标均为正值。一个城市只应采取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俩点间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现逐步归算至全国统一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水准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旋转椭球体面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基准线 水准面: 任何一点都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面。或水在静止时的表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测量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又称地球椭球体。 地面点位的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x,y)和该点的高程H。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坐标轴不同;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2)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3)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平面坐标:半径10km范围内 ? 高程:影响大,一般超过200m即需改正测量工作的程序1、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依据,测定控制点至碎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高差及其相对于某一已知方向的角度来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 测量工作的原则:1、在布局上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精度“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2、在测量过程中,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的原则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角度、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距离、水平角、高差称测量三要素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B两点间高差hAB为:hAB=a-b>0(B比A高)。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法:HB=HA+hAB 视线高法Hi=HA+a??转点作用:传递高程HB=Hi-b?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仪的操作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依次调焦: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效度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效度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点:效度 1、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 2、效度的公式为:rxy = SV2/SX2它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其中rxy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SV2是“有关的真实方差”,也就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SX2是总方差。 3、信度和效度的差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仅考虑偶然的随机误差占测验总变异的比例,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的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4、效度的性质:效度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验结果的效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效度具有相对性。 (2)效度具有连续性。测验的有效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3)效度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测量到的,它是从已有的证据推理而来的。 5、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总分数与外在标20、准(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的是用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表现如何的有效性程度。由于外在标准成了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因此简称为效标。 7、阿斯丁把效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效标”,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1)观念效标是效标的理论定义,效标测量是效标的操作定义,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效标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观性。为此因做到: 1避免偏见影响效标测量,特别是以等级评定为效标4测量时,评分者的主观偏见会有很大影响。 2防止效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效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也叫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8、常用的效标:学业成就、临床诊断、实际工作表现、特殊训练成绩、效标团体比较、先前有效的测验、等级评定。 9、同时效度:它的效标资料是和测验分数差不多同时搜集的。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代替预测效度。 10、预测效度的效标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获得的,预测效度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的行为表现的程度。 11、构思效度就是:心理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因此,研究构思效度就是要搞清楚:测验测量的是什么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验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少来自于测验的理论构思?构思效度是没有单一指标的,它是由各方面证据累积起来作出评价的。院

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1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 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基本定义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 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 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22X T E S S S =+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2T V I S S S =+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编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现代测量学知识点汇总

工程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10×2=20分) 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 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 科。】 2、赤道:赤道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曲线称之为赤道。【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与 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3、赤道面: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称为赤道面。 4、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其表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这样由重力等位面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用平均海水面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即平均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子午线:子午面与大地椭球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 7、子午线收敛角:通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其坐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8、子午面:通过地球(或椭球)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子午面。 9、大地纬度:通过地面某点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称为大地纬度。 10、大地经度:通过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11、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L与大地纬度B表示地面点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 12、地物:位于地面上的所有物体,统称为地物,地物分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13、地貌:它是地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 14、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 15、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6、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7、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程。 18、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的差值,或两点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之差,称为高差。 19、等高距: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20、等高线:等高线是指由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1、首曲线:按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22、间曲线:为了显示首曲线表示不出的地貌特征,按1/2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间曲线,又称为半 距等高线,图上用虚线描绘。 23、计曲线:为读图时量算高程方便起见,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又称加粗 等高线。 24、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25、天顶距:视线与测站点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26、竖直角: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视线与同一竖直面内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27、水平角:空间相交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投影叫水平角。【地面上一点至任意两个目标的方向 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28、高度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29、方位角:自基本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30、坐标方位角:以坐标北方向作为基本方向线,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线的水平角度,称之为坐标方位角。 31、水准点:只用水准测量测其高程而不测量其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叫水准点。 32、导线: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33、闭合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后又回到该已知点上,这种导线形式叫闭合导线。 34、附合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点上。 35、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既不回到原水准点上,也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 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心理测量的性质_毙考题

心理测量知识点之心理测量的性质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性质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教育测量学家麦柯尔在几十年前曾先后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对物理现象的测量由来已久,其可能性已为世人所公认。对心理现象测量的可能性,直到现在尚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对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唯心主义者把人的心理归结为灵魂的活动。灵魂,自然是神秘不可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里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其客观性不但表现在心理的产生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外界刺激和脑的生理过程),还表现在心理要通过各种活动或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的客观性,存在性决定了心理的可知性、可测性。譬如我们平时说的怕这种心理现象,虽不是物质实体,但也是种客观存在,伴随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并能用仪器测量出来。从脉博,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及外显行为的改变,便可以推测其怕的程度。当然,由于心理现象本身十分复杂,目前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善,心理测量无论就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远不如物理测量。但测得不准不等于不能测,现在不能测不等于将来不能测。不承认心理现象的可测性,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测量 (一)测量的定义 简单地说,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所谓一定的法则,指的是在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或方法。例如,用秤测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测物体的长度,是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