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

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

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加尔文教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

2、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

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

(二)中等教育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

1、胡格诺派学院

2、耶稣会学院

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耶稣基督圣乐会

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较快的发展。1610年,胡格诺教派在法国各地创办了35所学院,学生人数达千人以上。1627年,耶稣会仅在巴黎一省就创建了14所学院,到1710年,耶稣会在法国创办的学院达到了612所。

(三)高等教育

到大革命爆发前,法国共有22所大学,如奥尔良大学(1235年)、蒙伯利挨大学(1289年)、里昂大学(1292年)、奥朗日大学(1365年)等,以巴黎大学为代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管辖下,办学思想保守,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古典课程,教学模式脱离社会实际,极力扼杀进步思想。在当时的大学里,只有新出现的个别讲座,如数学或自然科学讲座,反映了文化科学上的进步。巴黎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中世纪,守旧闭塞,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7世纪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到关注。加之在这方面教会控制较弱,一些技术专门学校和研究机构得以建立,如自然历史博物馆(1636年)、法兰西科学院(1666年)、路桥学校(1747年)、皇家军事学院(1751年)、矿业学校(1778年)。这些具有实科性质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创建,反映了法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准备,也促使法国传统古典大学缓慢地向实用化的方向进行变革。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的教育

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发动到1794年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都提出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特色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的都是想改革封建的旧教育,使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服务,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武器。

(一)立宪派塔列兰法案

立宪派的塔列兰代表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方案指出,为巩固新的政治制度,必须改造教育;必须教育公民认识与保卫宪法,《人权宣言》应成为"幼年时期的教义问答";他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规定了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和大学院四级学制。在教育内容上,既把公民道德及宪法列为各级学校的主要学科,又使宗教在各级学校的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专门学校中,培养教士的学校也居于重要地位,并且保留了教士在国立中学中担任教师的权利。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它的明显的折衷性质。

(二)吉伦特派康多塞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

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其全体公民应尽的职责,故应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前后衔接的、普及的、男女平等的和免费的学校系统:4年制小学、3年制高级小学、5年制中学校和专门学校、大学院。大学院是教育行政和学术研究中心,领导与监督各级学校。各级学校均应实施强迫、免费教育,坚决摒弃教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主张废除传统的宗教科目,增加与农业、手工业和国内生产等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减少古典学科的教学,扩大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增设政治教育课程,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以使学生及早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雅各宾派雷佩尔提教育方案

雷佩尔拟订的教育计划比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前进的地方是就他企图解决初等教育的普及问题。他指出让贫苦儿童受教育,首先要给他们面包,建议由国家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开办寄宿学校“国民教育之家”,为儿童提供免费衣食,从而保证普及初等教育的实施。雷佩尔教育方案主张应向儿童进行体育、智育和德育,特别提出以德育代替宗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爱国的公民。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类似的教育改革方案还有20多个,尽管这些方案的内容各异,但都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国家应当予以保护,实施普及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和科学化;法案还在男女平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当然,其中的一些规定也限制了劳动者子女获得初等以上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由于各派掌权的时间短暂,任何一个教育方案在教育实践中都较难实施,并且有脱离实际之嫌,但这些方案唤醒了法国民众对教育的热情,对以后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第一部宪法。该宪法明确规定:“应该建立和组织起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教育体系,在所有人必不可少的那些科目的教学中实行免费教育。应该根据全国的需要提供各级各类教育。设置纪念日,以保存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记忆,在全体公民中发展博爱精神,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政体、国家和法律。”1791年法国第一部具有民主精神的宪法的颁布,为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法国和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进程。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

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获得了发展。

(一)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

1、指导思想:使教育为国家服务,造就有效率的官吏和能从事生产的臣民,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样。为此,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其次,颁布了很多重要的法令,比如1802年的《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1806年的《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以及1808年的《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等。通过上述改革,拿破仑逐渐建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2、特点:教育权利高度集中。表现在:

(1)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作为“统一管理、监督帝国公共教育事业的国家级教育领导组织”。帝国大学全面负责整个帝国的公共教育,未经帝国大学首脑的批准,不得在帝国大学外设立任何教育机构或学校。

(2)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27个学区,每一个大学区设总长1人和一个由10人组成的学区评议会,承担学区内管理工作。设置督学巡视各大学区的教育工作,并向帝国大学校长及评议会提交巡视报告。

(3)帝国大学及大学区的成员以致各级学校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有严格的任命制度。帝国大学的总监由拿破仑亲自选择、任命;大学区总长、中央

和地方的督学,以及大学的教师,则由帝国大学的总监任命。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由于拿破仑对初等教育不大感兴趣缺乏热情,国家对公共的初等学校没有专门的开支,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规定初等教育由教会管理,国家监督,教会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影响逐渐扩大。

复辟王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为初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向初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16年王朝政府颁令要求,每一市镇设委员指导初等教育,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宗教或慈善团体在市镇要求下可以为初等学校提供师资。这样,初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教会对初等教育的控制更加强化。

七月王朝时期:《初等教育法》(又名《基佐法》)的有关规定为此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该法案初步建立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确立小学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级,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初级小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写、算只是,培养其法国国民意识、民族意识和必要的宗教观念。高级小学则在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职业课程的教育。《初等教育法》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法国初等学校教育的面貌,初等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法国男子初等小学的数量从1834年的22641所增加到1848年的32964所,女子小学数量从1837年的5453所增加至1848年的7658所,公、私立小学在校生数则从1831年的193.5万人增至1846年的324万人。

第二共和国时期:1850年《法卢法案》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给予教会监督公立学校的权力和教士任教的特权并为私人办学创造了方便条件,从而促成了初等学校数量大发展,但并未就初等学校教育的免费和义务做出任何规定。

第二帝国时期:1863年迪律伊出任教育部长后,建议实施免费初等义务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初等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内容得以扩展,人数也得以增加。

巴黎公社时期:宣布实施普及性、世俗性的初等教育,教育与国家分离。巴黎公社仅仅存在72天,难以按照公社的意志实施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但公社关于初等教育发展的计划却为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共和国时期:1881年—1882年间,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被称为《费里教育法》。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免费;重申教师获教需获国家颁发的证书;宗教教育不再属于义务教育。两部费里法案的实施,最终确立起法国初等教育发展的免费、义务、世俗三原则,不但使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而且为以后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所确立的由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和私立中学组成的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为19世纪法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良好基础。

复辟王朝时期:国立中学改为皇家中学,其教学实践的古典主义色彩渐浓。此外,天主教势力在中等教育领域的渗透日益强烈,教士在中等学校教士总数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七月王朝时期: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萨尔旺迪出任教育部长期间,强化中等学校教育的实用化改革。不过在基佐等持有古典主义教育立场者的反对下,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卢法案》终止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加强了教会对中等学校教育的控制,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获得同等认可。中学开办手续被简化,凡年满25岁,持有中学会考文凭者皆可开办中学。

第二帝国时期:皇家中学恢复了国立中学之名。帝国第一任教育部长福尔图尔于1852年提出了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的教育改革计划,前四年共同学习古典、人文及数学课程,后三年实行文、实分科。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文、实科教育,反对宗教束缚,要求中等教育承担起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职责。这一改革方案由于遭到教会和传统势力的反对,于1864年被帝国第三任教育部长迪律伊废除。迪律伊采取另立四年制中等专业学校的办法来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巴黎公社时期:废除中等学校的等级性成为改造中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女子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被列为巴黎公社教育改革计划之中。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中等教育取得明显进步,但其阶级性质没有改变。中学收学费,费用高昂。且教会在中等教育阶段仍然有很大势力,直到1904年取消《法卢法案》、1905颁布《关于国家与教会分离的法令》才得以改观。

总的说来,到19世纪,法国的双轨学制最终形成。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铺设的:免费的母亲学校(幼儿园)到公立小学再到高等小学或艺徒学校,另一轨是为资产阶级或其他上层阶级子女铺设的:收费的家庭教育或中学预备班,到收费的各类中学再到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体现了十分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

(四)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帝国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创办了一批专科学校,组建几所军事学校,重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将其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大学设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以培养专门人才;设文学院、理学院,以授予学位(业士、学士)为主要职责,其课程是“国立中学学业的继续和补充”。

复辟王朝时期:复古宗教逆流冲击高等教育,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

1822-1830年又被逼停办,文理学院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七月王朝时期:资产阶级自由派致力于大学的世俗化改革,教育专业人士在帝国大学中的发言权得到加强。这一时期,大学未能较好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施改革,僵化保守,主要精力只是放在维护既得利益上。

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时期,法国高等教育发展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内容。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农业、商业、金融及建筑业发展迅速。1856年和1867年两届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召开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向高等学校提出了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此形势,迪律义提出高等教育发展应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为此,1868年创设高等研究实践学校,不过未能实现。

第三共和国时期:高等教育步入复兴发展时期。表现在对普法战争失利的反思中,法国民众将发展新型高等教育作为走出危机的教育选择;分散的学院联合为一所大学,出现了综合性大学;获得经费、教学、纪律等方面一定的自治权;国家在教育经费上投入增加。

概括说,19世纪法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可以表现为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对法国教育传统继承与创新的结果,并未20世纪法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 度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联合专政的制度,规定了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所具有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质.同时,英国国教和其他教派的矛盾,也使得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宗教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一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团体主张教育革新,改革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英国国教中分离出去的清教主义主张,应把发展近代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应重新考察文法学校的教育价值.科学家培根也认为文法学校的内容过于陈旧,主张应建立一个设有众多自然学科的所罗门宫.文学家弥尔顿主张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的,开设广泛课程的实科中等学校.政治家洛克也批评当时的文法学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题目: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一)、17~18世纪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在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天主教的影响最大,辅助读.写.算的教学。 教育制度; 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 教育对象:面向下层的子女免学费。(富人家请家庭教师开启学生的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教育学校: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教育内容:拉丁语及“七艺”科目。(17世纪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仅次于耶稣会。特别是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逐后,更成为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三,高等教育 代表:巴黎大学 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它们成为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枝。进入18世纪,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历史新阶段。 特点:17~18世纪期间,法国的初等教育始终掌握在教会手里。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竞相开办学校,利用学校传播宗教教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派都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教育。由于政局不稳,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发生于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大革命期间,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和改革(1789~1794) 1789~1894年法国革命的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次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过方案,其中著名的有康多、雷佩尔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实行,但对法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 这一时期教育是实际情况是: 一,初等教育远未普及。 二,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被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 法国革命中制定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都不同程度表现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

第二节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高卢。法国作为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从那时起,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最强大的的一支部落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了最强大封建王国--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即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国的雏形,后来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意大利)。10世纪后,法国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到15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 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从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对它影响不大,因此,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尽管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与加强,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但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还比较软弱,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日益尖锐的对立。上述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法国教育总体上看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教会一统天下。 (一)初等教育 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近30年,法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掌握在胡格诺派手中。16世纪中叶以后,加尔文教在法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加尔文新教的信奉者被称为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La Salle)建立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成为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富人们则聘任家庭教师对其子弟进行初等教育。"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还注重师资培养的问题,它于1685年在兰斯(Rheims)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二)中等教育 17世纪前期,属于新教的冉森派和胡格诺派曾开办过一些中等学校。冉森派是17-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新教,其创始人是荷兰神学家冉森。冉森派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本族语的地位,在方法上,反对强记,重视判断力的磨练和读写技能的训练,主张采用实物教学。17世纪60年代冉森派开办的学校被迫停止教学活动。胡格诺派开办的中等学校被称之为学院或基础学校,设7个年级,主要教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1685年以后,胡格诺派的学院也不复存在了。 1534年,以反对宗教改革、巩固并恢复天主教阵地为宗旨的耶稣会建立,到17世纪,活跃于许多欧洲国家,成为法国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耶稣会特别重视中、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缺乏兴趣。在1618-1746年近一个半世纪期间,由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成为法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也称为学院。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年的短暂时间外,耶酥会的教育活动是得到法国封建统治者全力支持的,因此,它的中等学校网迅速遍布法国各地。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的力量仅次于耶酥会,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耶酥会被驱逐后,更成为法国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圣乐会虽然是一个属于旧教的宗教派别,但它比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

西方教育制度

第二节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近现代的学制一直以西方为模版,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总的来说,古代西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人类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当前,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 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 1、雅典的民主教育制度 ①0-7 岁接受家庭教育。 ②7-12(13)岁上音乐学校。 ③12(13) -15(16)岁上体育(体操)学校。 ④15(16) -18 岁上体育馆学习:学习投标枪、驾御战车、角力等在当时十分重要的知识,为学生成为一名军人做准备。 ⑤18 岁以后上埃夫比学校学习。 雅典民主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主的公民,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发达的智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兴趣,身心和谐发展等。女子在家里接受教育。以私立学校为主,学生上学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只有部分有钱家庭的子女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制度 ①0 岁以前就开始进行胎教:斯巴达非常重视胎教 ②0-7 岁接受学前(家庭)教育。 ③7-18 岁上国家设置的寄宿学校

④18 -30岁接受长期的军事训练。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特征:教育由国家办理,禁止私人办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骁勇善战的军人,与雅典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很大差别;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对以后女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 1、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进行传授,学习神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并向群众宣传教义。 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公元十一世纪,一些大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发展成为大学,是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比较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在学校组织上,中世纪大学分为两段(预备阶段和正式阶段)、四科。预备阶段学习“七艺”,括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然后才能报考神学、医学和法学等科目,在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上没有严格的规定,每科学习时间一般为 5-7 年。 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于保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进行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发展学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3、行会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出现 行会学校是非正规学校,跟随师傅学习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工商业培养人才。 城市学校是为城市发展,为贫困子弟开办的学校,属于初等教育性质。 4、骑士教育 为世俗的封建主培养随从的教育。学习“七技”、诗歌等。 总之,西方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教育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广大的劳动人民被排斥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二)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欧洲和法国的历史,而且也改变了法国的教育。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上台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代表立宪派的塔列兰方案、代表吉伦特派的康多塞方案和代表雅各宾派的雷佩尔提方案。他们都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要求教育世俗化和科学化等。在客观上指出了法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推动了近代法国教育的发展。 1799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相一致。为此,他采取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的总监是负责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第二,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学区设总长一人,负责管理大学区的各级学校;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官吏。 《基佐法案》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832年,基佐担任教育部长,1833年6月通过了《基佐法案》。法案要求在法国的每一个区都建立一所初级小学,在每个6000人以上的城市设立一所高级小学。他认为,初级小学的任务是进行基本知识、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小学应通过设置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知识。为了发展初等教育,他还提出重视初等师范学校的思想,这一法案公布后,法国的初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费里法案》1881--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这一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中等教育的发展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纷纷创办并成为主要中等教育机构。第一帝国以后,法国的中等教育有发生了多次变化。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 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该专业为高等教育方向,该课程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教课和 学习,课程创新,研究指导,学术引导;做独立的项目。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某一教学领 域的教学技能会得到提升。该课程不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每位学生修满48个学分方可 毕业。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 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 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 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另一方面,欧盟亦有9个国家免学费(包括来自欧盟外的国际学生)。而缴交学费学生 的比例各国亦有不同。部分国家每位学生皆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荷语区、荷兰等国; 部分国家大多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法语区、法国、义大利等7国;部分国家仅 少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德国。 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 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注: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 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 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 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 ?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结合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 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 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加尔文教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 2、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 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 (二)中等教育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 1、胡格诺派学院 2、耶稣会学院 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耶稣基督圣乐会 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英国现行教育制度

英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 长期以来,英国教育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相互之间形成的所谓“伙伴”关系,称为“地方管理的国家制度”. 英国现在的教育行政机构包括: 1.教育和科学部 根据法律规定.英国公共教育体制的最终管理权属于议会,议会创定有关教育的法令,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人们遵守法令.同时,议会把法定的“管理和领导”责任委托给教育和科学大臣. 英国政府内阁设教育和科学大臣,下设教育和科学部.教育和科学部的二级组织设一司三局:财务司,继续教育及高等教育局、中小学教育局、师资及统计局. 教育和科学部在工作上得到以下组织的协助: (1)教育标准处. (2)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 (3)学校考试和评价委员会. (4)高等教育基金会. 2.地方教育当局 英国现行地方政府体制,以都市郡的区、非都市郡、内伦敦和外伦敦的市为地方教育行政单位.地方教育当局从总体上负责协调本地区教育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职责是:为本地区的学校制订目标,对学校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维持部分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控制权;管理和规划本地区的继续教育.地方教育当局包括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

二、学制结构 英国的现行学制建立在1944年教育法的基础之上,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英国的义务教育年限 是11年,即从5~16岁.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在英国,学前教育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之前的儿童教育,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其实施的机构有:公立与私立幼儿园. 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适当态度和习惯,注意儿童的身心健康 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其目标包括6个方面:个体和社会发展;语 言和识字;数字;对世界的了解与理解;创造性;具体发展. 2.初等教育 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幼儿学校(infantschool,招收5~7 岁儿童)、初级学校(juniorschool,招收7~11岁儿童)、混合学校(包括幼儿部和初级部).初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了解 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及周围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指 导他们有益地运用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必需的 一些个人素质和态度,以便为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一课程的规定,初等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除宗教教育外,还包括数学、英语(在威尔士为威尔士语)、科学、历史、地理、 技术学、音乐、艺术和体育,其中数学、英语和科学为“核心课程”,学校应在课时上予以优先保证. 3.中等教育 在英国,实施中等教育的机构有公立中学和独立学校系统的公学.公立中学包括5种类型: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综合中学、被认为是中学的中间学校以及第六学级学院和第三级学院.

美国教育体系 详细介绍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体系详细介绍美国的教育制度 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 (i)学前教育 (pre-school education); (ii)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 (iii)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iv)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一、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二、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三、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

法国高教概述

法国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高等教育结构较为复杂,学位种类独特,与其它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同。 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0多万人。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程,包括短期学习课程、长期学习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等特点,高等院校可分为四类,即:综合大学(Universities)、高等专业学院(Grandes Ecoles)、工程学院大学(Instituts Universitairesde Technologie)和一些高级技师学校(Sectinsde Techniciens Superieur s-STS,thatisHigherTechnician Studies)。 法国综合大学历史悠久,科系设置齐全,科研力量和师资设备在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由中央教育研究部统一领导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法国现有79所综合大学,其中3所在海外,共有学生120余万名。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占全国大学生的90%。大学专业有工程、医学等。大学设有上千所培训部与研究部,还有一些研究所和专业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等。大学学制一般为7年,采取学分与证书相结合的制度。7年的学习时间可分为长短不同的3个阶段,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国家文凭证书。有些大学授予本校的文凭证书。 第一阶段为期两年,是基础理论教育阶段。在第一阶段的第一年,要求学生学习必修的公共课和选修一些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各专业的情况,然后再选择自己的专业。第二学年,要求学生逐步确定一个专业方向,学习的课程包括选修课等。学生经两年的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大学普通学习文凭。学生可凭该文凭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二阶段也分为两年,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教育。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为获得大学普通学习文凭证书或相等学历的学生开设。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实为第三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学士文凭”。如果再学一年(实为第四年),各专业课程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硕士文凭”(即大学本科毕业文凭)。获得硕士文凭证书者可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三阶段通常需要3年时间,为专业研究和深入学习阶段(研究生教育阶段)。如果学生的目的是准备进入工作市场,就应该选择“高等专业学习文凭”(DEA-Diplomed'etudes superieures specialisees)课程;如果学生准备从事研究,可能要注册“深入学习文凭”(DEA-Dgiplomed'etudeseapprofondies)课程,这是准备博士学位的第一步。获取该文凭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博士学位主要为获得深入学习文凭证书的学生开设。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一般需要2—4年时间,学生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考核后,才可获取博士学位。获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成为大学讲师。 除上述三个阶段的不同证书和学位外,法国各大学几乎所有专业,都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证书和证明,但必须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才能颁发。 法国现有300多个高等教育专业学院。这类学校又称为“大学校”,归属法国有关部委领导,学校为获得“法国学士”的学生或已学习两年时间准备课程的学生开设专门课程,提供至少两年的专门教育(此类学院收取学费)。第一年进行综合性教育,随后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等专业学院的学制一般为期3年,进入该类学校要经过激烈的竞争考试。这些学校对工程师、教师职业、公务员的课程和培训有强制规定,对有潜能的经理培训则较灵活。这些学校一般规模不大,但声誉很高,许多高级官员、学者、工程师、企业管理人才都毕业于此类学院。 高等专业学院的毕业生一般被授予“工程师”或其它专业资格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学生也可转入大学进行第三阶段的学习。

法国概况及教育体制简介

法国概况及教育体制简介 前几天,CCTV6播放了一部曾多日居法国电影票房之冠的电影--《勇士斗凯撒》,电影充分展示了法国式的幽默与浪漫,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原来欧洲的童话世界不仅仅在丹麦,也在法国。欧美人奇思妙想的创新能力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古、不唯外的独立研究精神,正是我们这些要出国深造的莘莘学子们在未来所应该树立的。 近现代几百年来,高卢人(法兰西民族)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卢浮宫内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时装店里的法国时尚、塞纳河畔浪漫的对对情侣,一直是许多中国学生心中最为优美的法国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我国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出国留学大军中,留学法国的人员也正在稳步增长,大批中国青年人踏上这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学习、生活、工作、品味人生、走向成功。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相比,到法国留学更是优势多多,特别对那些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充裕的学生来说,留学法国不失为一个圆出国留学梦的选择。之所以称之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 一是法国实行几乎免费高等教育,从入学到博士毕业,不收取任何学费,学生只需交纳从非常便宜的注册费用。这种优惠同样及于我们这些不缴税的外国人。二是法国大学的入学和申请手续相比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要简单。可以说,每个在硬件上合乎要求的同学,

只要能够认真完成每一步申请手续,就肯定能被法国大学录取,其区别仅仅是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已。三是法国名校、好专业对于中国学生的门坎比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要低得多。我们可以发现,在法的中国学生几乎全都集中在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专业和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四是法国使馆对于签证的高效率、高相信使得众多学子在对比中寻找到一种切实的安定感。有这么多的优势,难怪法国教育界人士也认为,法国完全有能力成为数一数二的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目前,他们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五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我们第一外语大都是英语,因此留学非英语国家就面临着一个要重新学习第二外语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就由拉丁字母构成的语言而言,英语是最为简单的一门语言,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的复杂度远远高于英语,所以在有限的出国前的时间里选择一门相对简单一点的外语,法语当然是选择。关于选择何种语言为二外学习的问题,我们将在本系列文章中作为一个专题介绍给大家参考。 一、法国概况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它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与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德国、卢森堡、摩纳哥、安道尔接壤并与英国隔海相望,面积54.9万平方千米,是西欧领土的国家。从版图上看,法国的轮廓几乎呈六边形,三面环水,三面靠陆地;从地势上看,法国是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西部和北部主要是平坦的平原或者轻微起伏的丘陵,其余的都是山脉,尤其是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和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英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不断的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越来越好地学习。 ——中国驻英国使馆前教育参赞王百哲 一、英国教育制度现状及其学制 英国的学校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英国(约公元6世纪)开始的。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复辟以及工业革命等发展演变过程,老学校制度的保留、新学校制度的诞生,造成教育面貌具有保守与创新的折中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为恢复教育,继1943年英国政府发表《教育改革》白皮书之后,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议会上提出了教育法案,被通过。《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教育法》,这个法案为英国战后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嗣后,相继产生了近20个教育法,是对《1944年教育法》的修正或补充。 (一)英国教育在行政上长期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执,

现行行政体制是折中的产物 1.北爱尔兰的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由北爱尔兰教育部全权掌管。 2.苏格兰则是初等、中等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掌管,大学由中央领导管理。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还领导和管理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 3.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脱离中央,归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 与“教育和科学部”差不多是平行的英国教育行政机构还有:陛下督学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指导;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任务是对各级教育的课程以及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大学拨款委员会,了解大学情况,对拨款提出建议,帮助制定大学发展规划。地方教育行政是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也有督学。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规定课程和教材,校长有决定权。 (二)现代英国的学制由原来的双轨制演变成多轨制 英国历来的教育法规都没有规定教育目的。事实上,学校教育不可能没有目的,只是目前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英国属于后一种。从英国教育的实际做法和效果中,从英国社会的教育舆论(电台广播、报刊教育论著)中,还是能看出英国的教育目的。英国自然资源有限,殖民地越来越缩小,知识和技术是国家生存的重要条件。英国的学问家、教授和教师等即使收入不高,但社

近代教育制度

德国近代教育背景:17世纪德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到了18世纪,普鲁士逐渐强大起来,德国教育史上这一时期一般是指普鲁士的教育。 教育概况 17—18世纪 1、初等教育的发展:18世纪,德国大部分邦国都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 最著名1763年《普通学校规章》,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和最早从教会手上夺得教育权国家。 2、泛爱学校教育运动: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新形式学校,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德国的实践。 创始人是巴西多,泛爱的意义是指要尽可能地爱儿童。 泛爱学校强调适应自然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式。 3、中等教育的发展:文科中学、实科教育以及骑士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三个主要类型。 古典文科中学是主要形式,进行的是精英教育。 德国还有其特有的培养贵族的特殊学校—骑士学校,该学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4、高等教育的发展:德国建立了现代大学。这些大学吸收新的哲学和科学成果,提倡学术自治和教与学的自由,注重培养科学研 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行教授制和讨论课等新制度,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典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810年由教育家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 19世纪德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迅速。 洪堡的教育改革内容:在初等教育方面,重视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对学校制度改革,形成德国教育双轨制。 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文科中学中古典中学的内容,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内容。 在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建立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局面。 第斯多惠论教育背景:他被尊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主要的著作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主张: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天资、教育和自由。 2、教育的目的:培养完人,也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教学论的论述: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以形式教育为主,它是最后的目的。 4、教学原则:遵循自然的原则、遵循文化的原则、遵循连续性和彻底性的原则、遵循教育直观教学的原则。 5、他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要有崇高的责任感; 要有良好的素质和教学技能。 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 1、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2、1786年颁布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对俄国近代教育,特别市国民教育制度起到一定作用。 3、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在国内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推行教育改革。 4、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自上而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得改革,其中也进行了教育改革。 乌申斯基论教育背景: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为《人是教育的对象》 1、他把教育分为无意和有意教育两种,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他认为教育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他是有限强调教育的作用。 2、在教学方面,他强调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不可分割。 3、在课程设置上,他强调实科教育反对古典主义,在教学方面提倡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4、教学原则:直观原则、巩固原则、积极原则、自觉原则等 第 1 页共 2 页

法国教育制度

法国教育制度 法国属于中心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治理上长期实行高度的中心集权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规定中小学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合同制;设立“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定期审查修改教育内容,改革学制,简化考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从教,建立教师培养学院,强调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消除教育治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加强技术教育上,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法国强调教育治理要统一,教育部垂直治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结构全国统一,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为四年制,高中为三年制。初中分为适应阶段、中间阶段和专业定向三个阶段。高中阶段分为确定阶段和最后阶段。 尽管法国基础教育是统一治理,但在小学、初中拓宽知识的基础上,高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共有文科、经济与社会、科学三大类专业和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工业科学和技术、实验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社会科学四个技术专业供学生选择。法国的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作,但对进入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政府为其打通了进入普通与技术高中的通道。 近年来,法国借鉴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教育治理经验,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地方教育行政分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治理,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省负责初中;市镇负责小学和幼儿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中小学的教育规划,分级负责中小学的基建和日常教育经费投入及其日常教学治理。例如,里昂玛利王市政府拨付学校的日常经费,以一所只有200名学生的小学为例,一年就支出40万法郎。与此同时,在人事治理上实行减政放权,将中小学教师由国家治理改为由学区治理;赋予小学教师新的职责,教师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其他诸如学制、教学大纲、教材治理等方面也逐步下放权力,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形成了教育治理体制的多样化。

法国中小学教育体制

法国中小学教育体制 法国的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即三岁到十八岁都是义务教育。学制与我国相似:幼儿园三年,小学五年,中学七年。法国 初中四年制,高中三年制。初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上技术高中、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年龄介于15岁到18岁的学生会进入 Lycée(法国公立中学)就读,包含了不同的课程,例如技能学科还有 职业学科。若是在日后有志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会选择进入 Lycéegénéral学校,在这里会教授文学及人文科目,以及科学或是 经济学科和社会学科。介于15岁到16岁的学生,在Lecee就读的 第一年叫做Seconde,第二年称为Premiere。在17-18岁时进入最 后一年,则称为Terminale。 法国小学课堂 【一、中法小学对比】 中国法国 一年级预备班(Classepréparatoire,简称cp) 二年级基础班1(Classeélémentaire1,简称CE1) 三年级基础班2(Classeélémentaire2,简称CE2) 四年级中级班1(Classemoyenne1,简称CM1) 五年级中级班2(Classemoyenne2,简称CM2) 【二、中法中学对比】 中国法国 初一六年级(sixème) 初二五年级(cinquième)

初三四年级(quatrième) 初四三年级(troisième) 高一二年级(seconde) 高二一年级(première) 高三毕业班(terminale) 法国初中四年制,高中三年制。年级的称谓是倒着数的。初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上技术高中、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 【三、法国中学简介】 法国有中学11000多所,其中公立学校大约7492所,私立学校大约3590所。全国在校中学生大约500万人,其中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大约占中学生总人数的20%。法国高中分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三类。私立学校一般都属于后两者,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开设的,而且基本按就业需求来筹办。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于普通高中,通常较为着重其专业领域,实践类的课程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为保证教学质量,法国政府对教师职业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其考核制度极为严格。另外,无论教师在何种性质的学校教书,都应当与法国的教育部门签订合同,他们的工资由政府发放。因此,从这点看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与其公立或私立的性质并没有直接关系。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跑堂上课方式,在法国的高中里,所有的课程都会与同一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所以国际学生们会很容易地融入学校生活,结交好友,进而与同学之间发展出非常亲近的死党关系。 除了上课的时间以外,国际交换学生在课后会有家庭作业,例如阅读,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等不同的形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上是比较正式的,所以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