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应急救援预案

隧道应急救援预案

隧道安全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起因分析

1.1事故起因

1.1.1坍塌事故:施工现场掌子面发生塌方、在施工现场台架失稳发生坍塌。

1.1.2透水事故:施工现场掌子面发生透水。

1.1.3火药爆炸事故:施工现场易燃易爆品发生爆炸。

1.1.4高处坠落事故:施工现场人员从台架上高处坠落,伤及人身安全。

1.1.5机械伤害事故:施工现场机械伤人。

1.1.6火灾事故:施工现场材料、物资发生火灾。

1.1.7车辆伤害事故:施工现场发生物体倒塌、下落和人员挤压伤亡。

1.1.8触电事故:施工现场人员触电发生伤亡。

1.1.9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现场高处物体坠落伤及人员。

1.2危害程度分析

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较多,较容易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如下:

1.2.1坍塌事故,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在软弱围岩地段,由于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不到位或不及时,容易发生失稳造成围岩塌方,在施工现场台架由于刚度不足、使用时间较长,而失稳发生坍塌。

1.2.2透水事故,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由于超前地质预报不及时,或预报不准确,遇有透水层而发生透水事故。

1.2.3火药爆炸事故,由于现场管理不慎,在隧道掌子面进行装药时,由明火而引发施工现场火工品发生爆炸。

1.2.4高处坠落事故,由于台架安全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作业时间长,精神不集中,从台架上高处坠落,伤及人身安全。

1.2.5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装载机、挖掘机、泵车、钢筋切管机、切断机、空压机、锚喷机等机械设备,由于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人员伤亡。

1.2.6火灾事故,在施工现场易燃物品(木模、防水板)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火灾。

1.2.7车辆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发生人机配合不当、指挥失误等造成人员挤压伤亡。

1.2.8触电事故,非电工或电工违反安全用电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等,造成本人或他人触电发生伤亡。

1.2.9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现场台架、起重吊车起吊的物体、材料高处坠落伤及人员。

2、应急处置原则

本项目实行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即项目经理部、工区救援队、各班组。各级均设立应急领导小组。各级应急小组在危害发生时,遵循以下处置原则:

2.1最大限度的降低潜在事故和已发事故给施工人员带来的生命、财产危害。

2.2发生事故,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迅速、有序的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最大目的。

2.3发生事故,抢险现场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最大限度、最快时间进行现场抢救、抢险。

2.4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3、应急组织机构

具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容执行。

4、预防及预警

4.1 预防

4.1.1事故的监控

隧道施工前,详细了解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图纸中标明的地质灾害:瓦斯、突泥、突水等进行详尽的了解,并在施工中采用超前钻孔和超前地质预报等技术措施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

4.1.2预防措施

为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A、设置逃生管道

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采用φ900mm的钢管,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管道直径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2)、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

3)、管道经加工使用,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4)、管道采用φ9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5)、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6)、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按顺延台阶布置,安装135°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

7)、设置的逃生管道应平整、干燥、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

8)、逃生管道布设长度为不小于120m。

B、确保隧道通风:

1)、隧道内作业用通风管必须连接到掌子面,并备用一节通风管;随着风管道前移,一旦发生塌方堵住出口,马上将风管接上,确保掌子面的作业人员能有氧气,争取抢救时间;

2)、隧道内的通风管道必须采用防火材料制品,遇到火灾,确保通风的畅通;

3)、对道内通风管每隔500m,必须设置一处硬连接装置,在通风管遇到被刮或损坏时能得到及时的更换;

4)、必须有确保供风的备用风机和发电机,一旦发生事故,电源中断时,备用设备必须立即启动供风;

5)、动力和照明线路必须分层架设。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电线距离人行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m;

6)、禁止将通电的多余电缆盘绕堆放,防止一起电缆热燃烧引起火灾;

7)、隧道内供电应有两套电源,一套电源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套电源负责负担救援、抽水、照明用电;

C、设置消防器材:

1)、隧道内每个避车洞处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灭火沙、水、铁锹或其他消防器材);

2)、隧道内所有易燃易爆品(防水板、旧胶管、塑料品、废旧轮胎、木料、外加剂、油料等),必须清除洞外;

3)、二次衬砌铺设防水板的简易平台上必须配备灭火器,穿越衬砌台车的电线必须用PVC管或其他绝缘材料包裹;

4)、隧道内的电路和通风管路必须分设;

5)、仓库或场地堆放防水板处时,必须配备灭火器;

6)、隧道内水管道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0m,使用软管时不得超过3m,保证作业和消防用水。给水管道与支撑点之间应加垫木。

D、配备抢救器材:

1)、各施工队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每个施工队不得少于5套;

2)、隧道内施工必须安装应急灯;

3)、隧道口的应急物资必须地点固定,数量固定,不得随意挪用;

E、设置监测装置

1)、隧道内必须设置有害气体、火灾等监测设施,随时检测,并做好记录;按规定对隧道井孔、拱顶进行量测,发现围岩有变化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2)、隧道内有水时,应超前量测,发现变化立即采取措施。

F、应急救援培训:

隧道内施工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须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

2)、熟悉应急救援程序;

3)、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

4)、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

5)、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

4.2 预警

4.2.1隧道工程开工前,对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向作业人员告知。

4.2.2严格执行地质超前预报、监控测量等技术措施,发现异常技术参数,要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经分析认定为事故隐患的,要及时暂停施工,研究应对措施。

4.2.3隧道掘进至不良地质条件部位时,向全体作业人员发出隧道施工事故预警信号,提高员工思想警惕,加强技术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3、信息报告

4.3.1事故应急信息报告

(1)、信息报告的方式:对讲机、手机、当面报告。

(2)、对讲机频道使用情况、相关人员的通信方式,均要在职工中公开。

(3)、对讲机、手机要全天开机。

(4)、报告程序:事故目击者向现场施工负责人报告→施工负责人向工区负责人报告→工区负责人向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调集各应急小组,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

(5)、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员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现场作业环境、现场紧急处置状况以及现场救援所需救援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情况。

4.3.2事故信息上报与传递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向工区负责人报告。

(2)、工区负责人向向项目经理部负责人汇报。

(3)、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4.3.3应急小组值班电话

138********

5、应急处置

5.1 应急处置程序

5.2 一般性应急处置措施

5.2.1、一般性事故包括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事故等个体伤害事故。

5.2.2、发现人员受伤迅速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报告,明确事故地点、时间、设备受损程度、人员受伤程度和人数。

5.2.3、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5.2.4、应紧急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及车辆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同时进行以下事情的安排:

(1)、封闭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适办法把伤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若伤员没有被困,视周围情况和伤员受伤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移动伤员。不能移动时,要采取措施保证现场不发生二次事故、在场人员不遭受意外伤害。

(3)、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紧急救治方法;

(4)、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5.2.5、组织人员调动设备,抢救发生事故的设备,争取把设备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5.2.6、伤员得到可靠救护、设备事故得到控制(不会再扩大伤亡和损失),设备抢救方案明确、设备抢救所需的人员物资到位之后,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5.3 针对性应急处置措施

5.3.1、隧道坍塌

(1)、现场勘查,评估坍塌情况:隧道发生坍塌后,应根据坍塌现场情况,评估坍塌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坍方情况,确定塌方位置和估计出塌方长度及方量;观察坍方段是否有涌水塌方段围岩水量大小;坍方段围岩情况及埋深,观察是否出现冒顶现象等。

(2)、坍方原因分析:从自然因素、施工因素进行分析,辨别坍方的原因是由自然因素还是施工因素综合造成的。通过隧道监控量测资料,地质照片记录、施工日志等资料,分析坍塌原因。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多方论证(施工、监理、业主、设计),应广泛听取意见,对坍方原因深入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

(4)、采取处理措施的原则:

①、安全,坍方的处理必须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杜绝因措施不当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

②、快速,即处理的时间要短,尽快稳定坍塌面,救出被困人员。

③、保质,即保证工程质量,不得留有任何隐患;

④、节约,即整个坍方处理费用要最低。

(5)、坍塌处理的要点一般有:

①、地表处理;做好防排水、防止坍方的扩大(一般用于坍塌冒顶情况);

②、洞内坍塌体的固结,形成整体受力壳(环);

③、坍方段的开挖及初支。

(6)、根据以上要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并在处理过程中动态管理,不断调整、优化处理措施。

(7)、地表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钢筋网,封闭地表;

②、地表搭设注浆管,灌注水泥砂浆;

③、采取截水、排水等方法,防止地表水灌入坍体内;

④、坍塌体处理稳定后回填凹陷部分至原地表。

(8)、洞内坍塌体稳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加固未坍方附近未坍塌部分围岩,防止坍方的进一步发展,通常采用锚喷支护和小管棚或小导管;

②、洞内坍塌体注浆,设止浆墙,采用单液浆,渗水较多采用双液浆;

③、对洞内坍塌体开挖面轮廓线外加设大管棚或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加固;

④、地下水较丰富段可采用深(浅)孔周边预注浆辅助加固岩层。

(9)、坍方段开挖及初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超前支护,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等;

②、多断面开挖,如核心土法、单(双)壁侧导坑法、多台阶法;

③、初期支护加强,如采用型钢拱架,加密拱架间距,增加锚杆和钢筋网,喷射砼增厚等;

④、初期支护分步进行,及开挖后立即支护,如上台阶开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

⑤、对初支后围岩加强监控量测,保证施工安全;

⑥、二次衬砌紧随施工,加强为钢筋砼,采用简易衬砌台车或拼装小模板施工,每循环长度为12米,使二衬与初支共同受力。

5.3.2、隧道内火灾

(1)、发现隧道内起火,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将作业人员疏散到隧道外;

(2)、调查起火原因,了解隧道内人员、设备、物资情况,了解有无能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救援;

(3)、如果由施工人员被隔在洞内,立即利用作业风管向隧道掌子面大量送风,时风往外吹,排泄烟尘;

(4)、洞外排风系统利用反风措施,使风机反转,向洞外排放烟尘;

(5)、火灾工作面附近必须保持正常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如果已经停风设法切断自然通风,造成缺氧条件,使火灾自行熄灭;

(6)、掌子面人员可以利用作业水源进行灭火;

(7)、隧道内蓄水池旁边有人员的,就近利用条件组织灭火;

(8)、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出现,进入隧道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9)、立即通知最近的医院、卫生所做好抢救伤员的工作。

5.3.3、隧道突泥突水

(1)、当隧道内发生突水、突泥事故时,必须马上切断电源,立即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来不及撤离机械设备时,应首先将人员撤出;

(2)、组织调查突水、突泥的原因,与水库,蓄水池、裂隙外来水源的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3)、当水流位置高于隧道时,应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斜洞或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在进行处理;

(4)、利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机械挖泥;

(5)、当水流能控制时,采取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裂隙、隔离水源、堵塞水点,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设置的水沟与隧道的主水沟相连;

(6)、冬季隧道排水沟的出口应设置防寒措施,防治冰塞;

(7)、事故发生后,用地表注浆、洞内工作面注浆、小导管注浆的方法进行封堵,清理工作面,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

5.3.4、隧道内瓦斯爆炸

(1)、当险情发生后,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洞口救护队首先组织调查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所在位置,以及洞内通风瓦斯等情况,并立即制定抢救疏散方案;

(2)、如有人员伤亡或引起火灾,应立即拨打“120”或“119”等急救电话;

(3)、救护对抢救洞内遇难人员和处理洞内各种灾难事故必须及时、果断、有效。救护队员对受伤人员在现场立即进行初级救护,并按正确方法搬运;

(4)、在排除瓦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瓦斯浓度变化,以防未能排除的积聚瓦斯引起二次爆炸;

(5)、因瓦斯爆炸引起火灾时,不准停风,应当控制进风量,对塌方体上积聚的瓦斯,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塌方地段尽快衬砌,封闭瓦斯出路;

(6)、对塌方体地段的岩石缝隙应加强监视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及时提供险情报告;

(7)、救护队员在处理事故时,不得进入灾区个别行动,在窒息区工作时,不得直接通过嘴口讲话,队员之间必须保持彼此看到信号或听到声音的范围;

5.3.5、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1)、接到有害气体超标的报告后,立即切断电源,马上撤出施工人员;

(2)、调查有害气体的类型:粉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还是瓦斯的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救援预案;

(3)、救援队伍进入隧道后,必须随时检查有害气体的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爆炸或连续爆炸,确认没有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救援工作;

(4)、不得改变通风系统,防止因风流变化,发生以外事故;

(5)、在有明火时必须控制风速,采用喷雾洒水法,不得使有害气体、粉尘飞扬发生爆炸,随时检查围岩变化,防止坍塌冒顶,一旦围岩发生变化,必须增设临时支撑;

(6)、发生粉尘、有害气体爆炸时,立即抢救遇险、遇难人员,迅速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7)、对爆炸引起的火灾必须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进行灭火;

(8)、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全部撤离的情况下采用反风措施排毒,为防止爆炸危险可以采取强行通风,排除有害气体;

(9)、因有害气体喷出燃烧时,如喷出量较小,在规定浓度以下时,应保证正常通风或加大供风量,防止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发生爆炸;

(10)、如果有害气体喷出和突出的数量很大时,应停止通风或隔断风源,对火区隧道进行封闭;

(11)、为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必须封堵有害气体排放源。

6、主要处置措施

6.1 伤员处理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做好事故的善后经济补偿事宜。

6.2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小组在事故得到控制以后,迅速到受到保护的现场调查取证,查明产生事故的原因。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时,应积极配合。

根据事故产生的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根据事故定性与事故的严重程度,对产生事故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6.3 事故处理

按照事故“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奖励事故救援立功人员,处罚事故责任人,对责任人和相关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行政处罚等,分析事故原因并研究制定安全措施。

6.4 事故总结

项目部在事故处理完毕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书面材料报报上级主管部门。

6.5 事故报告

按照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按照文件要求依次向各级主管部门上报。

(1)、上报的部门

发生安全事故后,由事故工区领导负责人向项目经理部报告,由项目经理部统一向公司安全部汇报。由公司安全部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内容依次上报到上一级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

④、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已经采取的措施;

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6 恢复生产

事故发生以后,项目部完成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后,在处理事故善后工作的同时,在确认危险已经解除且经事故救援领导机构同意的前提下,应尽快组织人员恢复生产,避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

7、应急资源保障

7.1 应急物资

每个隧道洞口设置独立的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

1、圆木10根,保存在隧道口的仓库内;

2、格栅钢架、锚杆、钢筋网等现场常用材料;

3、应急灯、医药箱、手电筒、木工锯、大锤、撬棍、编织袋等现场常用材料。

4、消防器材:配备在隧道口及隧道内的固定位置;

5、防毒面具:爆破作业人员保管;

6、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安全员保管。

7.2 应急设备

一般性机具设备遇突发事故事全部投入抢险中,统一调度,另需储存必要应急设备设施:

1、临时发电机、空压机、电焊机、气焊设备,喷射混凝土设备、无线电话、担架、抽水泵;

2、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

3、值班应急车;

4、指挥车。

7.3 应急队伍(编制、培训)

每个隧道洞口分别组建10人左右的应急队伍,由项目人事部管理和安全部联合组织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7.4 应急救治

1、必须储备可供临时处置的医药卫生设备即氧气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

2、洞内掌子面附近险要位置安置应急箱,箱内需放置食物、药品、水等;

3、立即与就近医院联系,将受伤人员转移救治。

7.5 应急通讯

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应急救援常用电话号码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