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术文化知识

武术文化知识

武术文化知识
武术文化知识

武术文化知识

武术文化知识剑术礼仪一、行礼方式(一)持剑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持剑,剑身贴于小臂外侧,右手拇指屈拢成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二)垂剑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虎口向上握剑柄,剑尖向下,剑身垂直,剑刃朝左右,左手拇指屈拢成立掌,掌心贴于右手指根,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二、递接剑方式(1)双手托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托护手,右手托剑身,双手平举,使剑平托于胸前,目视接剑者。(2)双手捧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剑身垂直,剑刃朝左右,目视接剑者。(3)单手提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剑镡(剑柄的顶端部位),剑尖下垂,剑身直立,剑刃朝左右,直臂举于体前,目视接剑者。(4)双手接托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掌心向上,平托剑身,右手掌心向下握剑柄,目视递剑者。(5)单手接捧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靠近护手处,虎口向上握剑柄,目视递剑者。(6)单手接提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虎口向上,靠近护手握剑柄,目视递剑者。(7)双手捧接提

剑递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目视递剑者。注:剑术礼仪递接剑方式中:1、(一)、(二)为学习者向长辈或教师递剑方式。2、(四)、(五)为长辈和教师接学习者递剑的接剑方式。3、(三)、(六)为同辈之间接、递剑方式。4、(七)为学习者接长辈和教师递剑的接剑方式。刀术礼仪一、行礼方式(1)抱刀礼持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抱刀,刀背贴于小臂上,刀刃向上横于胸前,右手拇指屈拢成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2)垂刀礼持刀者并立步,身体

自然直立,右手虎口向上握刀柄,刀尖向下,刀身垂直,刀刃朝左,左手拇指屈拢成立掌,掌心贴于右手指根,掌指

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二、接递刀方式(1)双手托刀递递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托护手,右手托刀身,刀刃朝里,双手平举,使刀平托于胸前,目视接刀者。(2)双手捧刀递递

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刀身垂直,刀刃朝里,目视接刀者。(3)单手提刀递递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柄顶端,刀尖下垂,刀身直立,刀刃朝里,直臂举于体前,目视接刀者。(4)双手接托刀递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掌心向上,平托刀身,右手掌心向下握

刀柄,目视递刀者。(5)单手接捧刀递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靠近护手处,虎口向上握刀柄,目视递刀者。(6)单手接提刀递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虎口向上,靠近护手握刀柄,目视递刀者。(7)双手捧接提刀递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自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目视递刀者。注:刀术礼仪递接刀方式中:1、(一)、(二)为学习者向长辈或教师递刀方式。2、(四)、(五)为长辈或教师接学习者递刀的接刀方式。3、(三)、(六)为同辈之间接、递刀方式。4、(七)为学习者接长辈或教师递刀的接刀方式。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攻防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武术功法运动形式,是锤炼某种攻防绝技的锻炼方法;武术套路运动形式,是按照一定格律将单个攻防动作串编成套进行练习的方法;武术格斗运动形式,是两人遵循一定规则,运用攻防技术动作互较胜负的锻炼方法。中国武术对于功法训练是相当地重视的,正如武术谚语有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其拳而不练其功,则有如花拳绣腿一般,不能以之为用。武术的功法,即所谓的武术内功。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

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真正的武术并不是十分地好看,但也并不是好看的动作便不是所谓的武术。真正的武术,纵使如小孩一般的嘴咬,亦为武术之一,不必在乎此动作好不好看,要在乎的是它的功用有多少,实用性有多大;而用以武舞、武戏、武打的武术动作,称之为「武艺」,必须遵循艺术的基本形体美原则,而不必再遵守武术动作规格和运动规律,故一举一动皆是看似优美之动作,不讲实用,只论其美,此即戚继光于纪效新书中所言:「周旋左右,满片花草;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许多人不知其中之因由,甚至以为武术动作打起来是十分地好看,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吾人练武,非用以争,亦非用以斗,而是以武修其德,亦即所谓「武德」。中国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甚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理论来规范拳技,阐述拳理,乃至文武合一,交融一体。由此可知,武并非只是纯粹的武,而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武德之武。《武汉回族武术的传入及发展》《武汉文史资料》1995 01 王光萍陈世铭回族历来尚武,素有练武习武的习惯。“习武”、“尚武”,不仅用以作为“防身健体、惩恶扬善”的手段,而且早已成为回族人民的共同心理感情和民族性格的一个

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也早已成为武汉回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几百年来世代继承,显示了民族的活力,造就了

一批武林精英。回族的武术,刀、枪、棍、棒、拳术、气功、短打等,门类繁多,分布广泛。武汉回族的武术尤以四路查拳、心意六合拳、齐眉棍、大刀(单、双打)为长。查拳系明朝末年新疆志士查密尔(又名查尚义)所传,它刁钻、刚劲,具有踢、打、摔、拿、起伏转折,闷展腾拿,快速有力,舒展大方的特点,适合于健身、表演和实战,为广大群众所喜练乐看,成为武汉回族族内相传的一大门派。早在明代天启至清嘉庆年间,江夏马氏七世祖马寅、八世祖马坤、九世祖马短、十世祖马图龙等,都是经过所在武昌左卫保送府郡,按规定与湖广都司偏桥卫,福建都司泉州卫,北直隶济阳卫和锦衣卫的武官比武考核合格后才承袭世职的。可以说,他们都是武林高手。到本世纪20年代,武汉回族的武术活动已十分兴盛,且以清真寺为基地,以阿旬为主要传授人,开设武术班、武术馆或国术馆。如当时在武昌崇真小学(即现武昌回民小学)内,就有类似传授武术的机构,阿文老师、阿旬何景玉专门教授拳棍武术。何景玉系山东贯县人,他技艺高超,又热心传播,带徒传艺重言传身教,要求甚严,曾名噪一时,享有盛誉。在他的门下,其武术见长者,人数很多。1925年军阀肖耀南在湖北任督军时,全国第三届学生运动会在武昌体育场举行,何景玉率领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拳棍武术表演赛,场上他们表演的滑拳、单刀、齐眉棍等武术节目,极为精彩,荣获冠军,威震江城。安徽省

督军马福祥(马鸿遥之父),平生酷爱武术,1924年他回西北时路过武汉,暂留武昌起义门清真寺作礼拜时,武昌回民为了欢迎他,何景玉带领学生表演武术拳棍,也探得马福祥的赞赏。直到现在,武汉回族习武之风仍很普遍且较盛。世居江岸区二七街、江汉区民权路、武昌区起义门等一带的不少回族老人在武术、拳术、大刀、齐眉棍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其中如江岸区二七街的回族尤老人解放前就曾在河南等地打过擂台,这些老人不仅身怀绝技,而且非常注重对这一绝技的传承。回族的年轻一代正是从他们父辈那儿学到真功,并刻苦研习,勤学苦练,武术技艺大增。1991年4月,武汉市派出6人组成的代表队,前往鄂西恩施市参加湖北省少数民族武术选拔赛。武汉代表队参赛的四路查拳、心意六合拳、剑、棍、大刀(包括单打和双打)等项目,受到好评。庞贵春、丁毓峰、苏民改的四路查拳对打、心意六合拳等项目获选拔赛优秀奖,囊括了这个项目比赛的前三名,尤振江的大刀竞赛项目获鼓励奖,庞贵春还被选入省武术队,于同年n月赴广西南宁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民运会的武术比赛,成为武汉首次派出的参加全国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

少数民族运动员。1994年9月下旬,庞贵春、丁毓峰等又

代表武汉市少数民族赴恩施参加了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

传统运动会的武术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供稿)文章来源:网络

武术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武术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武术和旅游虽分属两种社会现象或人类活动范畴,但两者又存在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特性。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消遣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在身体、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武术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也是基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享受的需要之基础上的,因此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特性,其发展有相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人类社会起着相似的作用,特别是其活动内容在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高层次需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武术文化与旅游的文化契合 首先,武术文化与旅游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而出现的产物,其发展均有着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与经济的高度发展,个人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大幅上升,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身心享受的需求也在增大,并以追求高档次、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这种需要,体育和旅游就给人们提供了可满足这一需求的选择。 其次,武术文化服务和旅游都是社会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式。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除需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外,人们在武术活动或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者总是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经济联系和关系,即通过货币交换来获得和满足相应的需求。此外,作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武术文化市场与旅游业一样,对社

会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因而旅游业和武术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三,说武术文化服务和旅游都是文化活动,是因为两种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增长了见识,又增强了体质;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又体会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既欣赏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又丰富了现代生活知识;既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又促进了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因此,就参与武术活动和旅游活动的个体来讲,一般都不把经济收益作为活动目的,而只是把经济作为参与体育和旅游活动的条件。就此可见,武术同旅游一样,对参与者而言主要不属于物质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第四,任何构成武术活动或旅游活动商品的对象物,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民族特质和文化氛围。参与者可以从中吸取这种特质,感受这种氛围并接受其熏陶,以达到愉悦身心和增长见识的目的。在旅游或武术活动过程中,既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保护的作用。文化也是一种资源,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甚至当地居民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就必须重视对其民族和当地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工作。 (二)武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经济契合 武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产品,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构成了自己特定的市场,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这并不排斥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系统观点分析,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

武术知识点

武术知识点 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 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 二、提高防身能力 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 5.内容与分类: 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 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 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 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 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武术基本功教案--杨文富

武术基本功!

基本部分一、武术简介: 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 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 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 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 须先行抱拳礼.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 扣于虎口处。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3、勾 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 起,屈腕。 一、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 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二、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 ○○○○○○○○○ ○○ ○♀○ ○○ ○○○○○○○○○ 1 分 钟 5 分 钟 3 — 4 次

基本部分2、基本步型 1)弓步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2)马步 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 水平,挺胸,塌腰。 3)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半蹲, 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 稍内扣。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教授弓步队形: ○○○○○○○○○ ○○ ○♀○ ○○ ○○○○○○○○○ 弓步:前腿弓,后腿绷;脚尖内 扣挺胸,塌腰、沉髋; 教授马步队形: ○○○○○○○○○ ○○ ○♀○ ○○ ○○○○○○○○○ 马步:挺腰塌腰;脚根外蹬 教授虚步队形: ○○○○○○○○○ ○○ ○♀○ ○○ ○○○○○○○○○ 虚步:挺腰、塌腰,虚实分明。 8 分 钟 8 分 钟 中 4 — 5 次

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世界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文就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理论、文化及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武术文化遗产继承发展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以踢、打、摔、拿、击、制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在实战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杀伤、约束对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出的技击格斗技能,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又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合一,体现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志活动和气的总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的功法来实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门派武功的准则,如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修,要求“以心修气,以气运身”,形意拳注重“内三合,外三合”。同时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相结合,做到“心动随形”“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此来锻炼身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武术所蕴藏的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中国古哲学之阴阳辩证法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武术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棍棒猎取食物和防御侵袭,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利益,进一步制造了更有杀伤力的武器,并且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防御格斗功能的技击技能,武术初具雏形。随着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隋唐五代时期,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无论是人们将技击格斗招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武术套路,还是行走江湖的卖艺者,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就此看丰富的武术生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唐文宗时把“裴旻剑舞”与“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到了现代,随着火器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告别了冷兵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其技击格斗功能也逐渐被其表演功能所替代。

武术基本功知识与图解

武术基本功知识与图解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教法提示:同拳。?(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教法提示:同拳。 ?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2)冲拳力点不准。?纠正方法:击靶练习。?(3)拳面不平、屈腕。?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二)架拳 预备姿势:同冲拳(图6-1-5-1)。 动作说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图6-1-5-2) 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摆臂不顺,架拳不够稳健、舒展。?纠正方法:摆臂要松肩,架拳时前臂内旋、突停。 (2)经体侧架拳,动作路线不对。 纠正方法:利用对方打来之拳,体会上架要求。?教法提示: (1)先慢做,体会上架位置,然后再加快练习。 (2)同冲拳(2)。

国际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国际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一、缘起 “武术进入奥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国家正在为武术进入年北京奥运作大力的推广、宣传; 广东省省委张德江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广东建成一个文化大省”; 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提出“要把佛山打造成广东的第三大城市”、“文化名城”; 佛山是中国的四大名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粤剧文化、陶瓷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龙舟文化、秋色文化等等,但这些资源分散、零碎、规模少,加上缺乏整合、包装,难以产生轰动而瞩目的效应! 佛山打造“文化名城”,已有许多计划和方案,但似乎未能突出重点和特色武术文化,与其小打小闹,不如重拳出击,趁势把它做大、做强! 二、系列活动 。 李小龙模仿大赛等 《世纪英雄李小龙》首发式以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小龙研究专家黄德超在2年出版的《永恒的巨星李小龙》一书为基础,再加上他近年新的研究成果,出版第一本以佛山市人民政府名义资助的李小龙专著,向世人宣布:佛山是李小龙的故乡。 电视剧《功夫之王》(暂名)开拍仪式中央电视台现正与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小龙研究专家黄德超洽谈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的事宜,若佛山市政府支持这件盛事,则佛山将会长时间内成为中外传媒密切关注的热点,宣传效应更大。 召开关于李小龙及武术文化的研讨会邀请中外著名的武术家、研究专家、学者云集佛山,研讨武术文化、武术产业化、武术入奥等问题,力争把佛山打造成南中国武术文化中心,甚至世界武术文化中心。 龙狮比赛把原有的龙狮比赛划入武术文化节。 龙舟比赛顺德、南海、三水等区有深厚的基础。 八、参加对象 世界各地的武术、体育团体或个人。 九、主创人员 李力持香港《少林足球》、《食神》导演 黄德超(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 关文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东李小龙研究会 十、支持单位 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亚洲武术联合会、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 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 广东电视台、 《广州日报》、 《武林》杂志、 尊龙国际有限公司、 顺德新世纪广告有限公司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式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开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

1.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其主要作用和功效有哪些?218(25分) 特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套路的编排就是技击与艺术动作,加一些趣味性动作的综合体。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气’‘阴阳’传统哲学引到武术中,强调内在精气神的修炼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 3广泛的适应性;幼者可以套路,老者可练气功,导引;年青人可练散打,推手,拳可打卧拳之地, 作用: 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2心锻炼身心,增加体质 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 4娱乐观赏,丰富生活 2.在武术套路竞赛中,如何对运动员进行演练水平分的评定?(25分)247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在功力、演练技巧、编排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类分值中减去应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①功力水平方面(1分),要求达到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动作干净利落者; ②演练技巧方面(1),要求达到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者; ③编排方面(,要求达到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 3.运动处方的定义和分类?(25分) : (一)按锻炼的对象和作用分 1、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效果为主要目的。 2、预防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 3、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美为主要目的。 (二)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 1、心血管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2、运动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3、神经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呼吸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 4.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5分) 根据金融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和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广东金融学院体育课的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二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它传承了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于自然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八卦掌借天地之气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身心合修。"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激发来体现。武术练功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时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1.2 具有攻防特点的技击性 武术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生产劳动,人们通过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斗争来获取食物,这武术最原始的技击性,当然这也是最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物质基础。武术的发展是在部落之间的斗争,在战斗中逐渐演变成较高质量的攻防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紧密相连,结伴而成。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本身的功放含义,长拳的一张一合,太极的以柔克刚,南拳的步法稳固,这些都足以说明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在套路中充分体现了武术攻防技击等特点。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目前武术中正在足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搏斗讲究真实,给人以最真实的技击性。不管是套路还是搏斗都能充分体现武术的攻防含义,但与现实中的打斗还是与区别的。 1.3改善和增强体质 现在,随着人的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是养生。然而武术就赋予这样的特征,想太极拳、气功等等。通过对其它武术形式的练习,不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是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络、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 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 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 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

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 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一、太极拳基本知 识 (1)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 展 (1) (二)太极拳的名 称 (1) (三)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 点 (3) (四)太极拳的健身作 用 (4) 二、基本技术的规格、要领……………………… 4 (一)身型、姿 势 (4) (二)手型、手 法 (7) (三)步型、步 法 (8) (四)眼 法…………………………………………………… 9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马雪阳 学号:080907217 指导老师:朱晓娟

浅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 【摘要】: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的历代僧人创造了以言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的少林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中最为通俗、传播最广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功夫历经1500年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禅武文化体系。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少林武术文化,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寺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武术观演健身、摄影写生创作为主。本文则主要就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这一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以此为例,进一步了解了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矛盾与冲突;开发与保护 嵩山少林寺是我国禅宗的发源地,被称为“禅宗祖庭”;同时也是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是“天下第一名刹”,世界闻名。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1.嵩山少林寺的现状 1.1少林寺地理位置 少林寺旅游景点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东距河南省会郑州95公里,西距古城洛阳110公里。河南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也是少林武术的发祥地。 1.2少林寺概况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景区以“禅”、“武”文化为核心。规划通过对少林寺常住院的保护与修缮,少溪河沿岸自然风光重现,体现“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之意境。通过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及少林寺武僧制度的恢复,更好的进行“禅”、“武”文化展示。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经久不衰,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2.嵩山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探析 今天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武功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观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是对少林功夫美称。2.1少林寺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

武术文化节 -策划方案

“武术文化节”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博采众长,健身交流,尚武竞技。 二、活动背景:为了加强兰州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增进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体现当代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兰州理工大学特意举办这次“兰州高校武术文化节”活动。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展示民族精神风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充分发挥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让“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武术运动”独具攻防内涵、蕴含哲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防身御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净化品质等作用,其特有的东方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喜爱,并对培养青少年儿童优秀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中华武术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前进。今天,中国人不仅恪守着崇高的奥运精神,也同时以其渊远流长的东方思想融入到世界体育的波澜壮阔之中。 三、活动目的: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传统,发扬体育精

神,促进甘肃高校间武术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深我社团与各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 四、活动时间:2011年5月21日下午3:30~6:30 五、活动地点: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红柳广场。 六、活动意义: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效。民族传统武术是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和艺术表演项目。中国武术被称为国术,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意义:(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

武术基本功(含图片)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图6-1-8-1~3)。

我国武术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武术文化产业论文 一、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整体形象模糊破碎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一般都有较鲜明的产业主题内涵,且大多依托统一的、地标性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景观为载体,如河南少林、福建莆田、四川峨眉、湖北武当等。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少林寺确立了“少林禅武”的产业主题和品牌形象,并打造形成了完整的武术文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河北省虽然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但大多零乱地分散于乡间,空间聚集度低,名盛而形散,既没有统一的自然依托载体,也没有集中的人工展示载体,产业整体形象模糊破碎,不能形成统一的清晰完整的产业主题与品牌形象。由于河北省产业整体形象未进行有效整合,未确立统一的品牌形象文化诉求,因此武术文化产业一直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和市场影响力,也未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文化品牌未转化为产业品牌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产业经营模式,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不容易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业品牌是武术文化资源富集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只有河南登封少林文化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化。河北省也属于这一转化不成功的区域,武术文化品牌远未转化为武术产业品牌,转化相对较好的只有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沧州的这一转化刚开始起步,其他武术文化资源富集区几乎处于未开发阶段,其中武术文化大市保定的武术文化影响力与其产业发展落差尤为明显。摔跤是保定文化符

号,不仅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目前摔跤在国内一直停留在体育竞赛项目的层面,保定未依托摔跤发展相关产业,未对摔跤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这一强势文化品牌未转化为产业品牌。 3.产业规模小、载体弱、业态少 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武术文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层次低、经营分散,介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企业也不多见,在武术教育培训、赛事、旅游、演艺等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从武术教育培训看,即使是邯郸永年这样的省内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地区,也只有寥寥的几所武术学校,没有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山东莱州中华武校那样的国内名校。此外,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业态单一,一般停留在教育培训、图书音像出版、武术用品等基础性、初级性的产业业态,而武术赛事、演艺、动漫游戏等创意性较强的高级产业业态较少。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产业虽然在影视、旅游等多业态发展方面有所成效,但在赛事、演艺、新兴娱乐等武术文化业态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4.产业经营意识薄弱,产业经营人才缺乏 由于重侠义、轻功利的天性,产业经营意识一直是武术界人士的短板,对武术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运营比较生疏。河北省武术文化资源不仅在空间上较分散,而且大多处于市场经济意识落后的乡村地区,远离城市经济和文化消费大市场,产业经营意识先天不足,也不容易与城市市场和产业资本相联接。在教育培训方面,武术馆社大

武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武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 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武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前言 学校是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里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武术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强,武术的传统文化魅力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校举行运动竞赛和课外活动来推行武术的开展,武术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娱乐、身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朝着内容丰富、多样性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校园文化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在确保校园安全、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刻不容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以及人们对武术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武术所蕴含文化的重要性,虽然武术文化在各学科领域里的解释各不相同,但是我个人认为,武术文化是在我国较为特殊的一个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在其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有别其他现代西方运动项目的独特东方运动项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武术是一种倡导参与、公平竞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比赛场上人人平等、自由竞争,不允许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去的胜利,规则是武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基础。无数的规则严格的制约着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这种竞争是平等友好的竞争,其可以强化人们的公平竞争观念,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习武者特别注重诚信,同时由于武术的传承关系,同门师兄妹之间是一种相互尊敬、团结友爱的关系,这也为人与人的相处提供了一种范例。武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结果分析 武术注重神形兼备、内外兼修。受到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影响,在武术的伦理文化中强调“内三和”、“外三和”,在这里的“和”,其实质就是和谐,因此武术的和不是指动作的协调统一,更多的是指一种人生态度。武术主张以邻为善,毫无恃强凌弱之欲,但这也不表示习武者无能,软弱更不是性格上的卑下。在中国古武文化里,劫富济贫

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文化

【论文题目】: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通着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历史血脉和记忆,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崇拜、生活模式、文化思想的身体语言的写照。当今时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传统武术传播必须借助文化媒介的力量,从而实现我国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关键词】:传播历史近代冲击文化传播措施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典文化中一个优秀的文化分支,武术的产生、发展紧随着整个中华文明前进的历程。我国传统武术一直以华夏民族生活范式的表现形式维系着民族的情感,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多彩生活,它能使人进人一种高远的境界,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历史上中国传统武术对内对外的广泛传播,使得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更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和不断发展。商、周时期的“礼、乐、射、御”以及宋、明、清时期的“武学”是官办学校中传播武术的形式。儒家私学中的“文武兼备”、“仁”是当代武术教育的核心,墨家弟子是“武侠”的历史渊源。宋代时的“教头”是对“传播者”环节的优化。武举制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军事器械与武术器械传播有重要的历史渊源。师徒传承是民间武术传播的基本方式。宋朝武艺结社组织和清朝民间宗教、秘密结社是武术组织传播的前身。拳种起源的劝服性传播是古代武术拳种流派传播的代表性策略。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和人民的不断创造,我国传统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在对外传播方面,更是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武术源自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比如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朝鲜的跆举道,泰国国技泰拳等都从中华武术中汲取了极其重要的“营养”。 近代以来随着封建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人侵,我国传统武术受到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巨大冲击,其文化流失非常严重,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