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生:(朗读)

师:读得真棒! 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预备,起——

生:(齐读)

二、品味开头,体会“天天”相伴的美好,师: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可能在早上/ 可能在傍晚或中午。

师:还可能?

生:树不高兴的时候

师:这孩子和前面两孩子的回答不一样,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时间。而他说的是不同的心情?还可能?

生:高兴的时候/ 他俩心里都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师:三个孩子都说了不同的心情?还有没有不同的可能呢?比如说一年当中,可能?还可能是地?

生:在枝叶发芽的春天/ 在树叶枯黄的秋天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傍晚;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可能在枝叶发芽的春天,也可能在树叶枯黄的秋天。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从开头哪个词语中发现的?

生:好朋友。

师:你们说早上/傍晚,你们说春天/秋天,你们说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有一个词可重要了!

生:天天师:是的,就是这个“天天”。你们发现没有,有几个“天天” ?生:两个师:是呀,就是这个“天天”让我们有了那么多想象的可能的的空间,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两个“天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你刚才的所有想象的画面的都带进入去,我们来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开头)师:是呀,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多好的朋友啊!(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引读故事开头:你们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没错。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你们再看,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多好的朋友啊!你们再看,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多好的时光!就这样,迎着风,迎着雨-----

就这样,当树寂寞的时候一一

就这样,当树难过的时候——

就这样,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春天唱到秋天。在林子里,我们就看到那样的一树好朋友——

师:孩子们,这就是那只鸟,这就是那棵树,他们是那样的欢喜,他们是那样的有趣。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

生: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一份怎样的感情呢?生:深厚的感情/知心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的好

师: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知心知己。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我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深厚)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看这对好朋友吗?看,这就是鸟儿、这棵树。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到底是一只怎样的鸟儿呢?我相信,他们一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了。打开作业纸,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你心目中那只鸟的模样怎样,那棵树的模样怎样。(板书:写外貌)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屏幕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呢,长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教师巡视)

师:好,请把笔放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鸟?大家都知道,森林里会有千万棵树,然而在千万棵树当中我们的鸟儿只为这样一棵树唱歌。树长得?

生: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师板书:高大粗壮茂盛)

师:在千万棵树中,有一棵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就像是?谁接着往下写。

生:就像是森林的哨兵

师:写得真好。这就是树,一棵特别高大粗壮,一棵与众不同的树。在这一大片的森林中有无数的鸟儿,我们的树却只喜欢听这只鸟儿为他唱歌。这只鸟儿长得怎样?

生:鸟儿长得特别漂亮,羽毛特别鲜艳,歌声特别婉转动听/小巧玲珑

(师板书:漂亮鲜艳小巧)

师:在这一大片的森林中有无数的鸟儿,我们的树却只喜欢听这只鸟儿为他唱歌。

这只鸟儿长得特别漂亮,特别鲜艳,特别小巧,多像是?

生:像树的小天使。

师:孩子们,树就样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鸟儿就这样来到了你们的身边。故事的开头就变了,你们看一一

指着板书共同小结:一棵树和一只鸟是朋友。鸟儿长得漂亮丄别鲜艳』别小_ 巧,多像是美

丽的天使;树呢,他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好像是一位的哨兵挺立在森林里。就这样,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一个新的开头,喜欢这个开头吗?为什么?生:我们自己创造的/写出了鸟儿和树的样子,详细具体/生动形象师: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一个新的开头特别让人喜欢的开头。课文的开头可

没有这样写。你们看,课文的开头,写了树的高大吗?写了树的粗壮吗?写了树的茂盛吗?写了树像森林的哨兵吗?(师根据回答依次擦去板书:高大粗壮茂

盛像森林的哨兵)

师:故事的开头有了鸟的漂亮吗?写了鸟的鲜艳吗?写了鸟的小巧吗?写了它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吗?(师根据回答依次擦去板书)

师:是啊,就是这么一个开头。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个开头跟我们共同加工创造的开头比起来,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单调/平淡无奇/乏味

师:是的,你们都找到了感觉,你们的感觉都非常的好,孩子们!我们把这样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它,这种感觉就叫平淡。(教师板书:平淡)

开头有点平淡,但是故事在讲的时候是不是还会一样觉得平淡吗?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去年的树》,看看故事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带给你的感觉还是不是一样平平淡淡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品读对话,体会情感师:好了,课文都读完了。你们读得非常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里边去。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会说话的人物,谁还记得是哪五个?不看书。生:树、鸟儿、大门、树根、小

姑娘。师:没错,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出现了这五个会说话的人物,我再考考大家,能不能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说一说?

生依次说一说。

师:这就是故事当中出现的五个会说话的人物。这5 个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先找一找树和鸟儿之间有过的一次对话。找到了,谁来读?生:(朗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没错,这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继续找,找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生:(朗读)“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师:是的,这是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我们再找,鸟儿和大门之间的对话。生:(朗读)“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师:好的,最后是鸟儿和小女孩儿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屏幕出示四次对话)

师:没错,孩子们,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就是我们这个童话故事主要的内容。这样,读好这四次对话特别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

(师生交流商定,一生读鸟儿的话,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读树、树根、大门与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师:真好,都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个人没读好。知道谁没读好吗?生:旁白读得不好。师:再说一遍说一一

生:旁白读得不好。

师:你确定一一

生:确定。

师:你决定----

生:决定。

(全场笑声)

师:老师没读好。当然,这也不能怪我,我读的是旁白。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好你看,“树对鸟儿说”,几个字?你再看,“鸟儿说”,几个字?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啊!你能读好它吗?

生:我能。我在句子里边旁白加上提示语。

师:哦?

生:树恋恋不舍对鸟儿说师:她太厉害了!她给我们说了一个窍门,这个窍门可重要了,她的建议是:在旁白当中加提示语。加上心情的提示语。这提示语,读起来就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加一加,给没有心情提示语的加上一些提示语。

大屏幕出示:

树_______ 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

听。”

鸟儿_____________ 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

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_______ 问树根。

她_______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_________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生打开作业纸,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一加能够反映它的表情和心情的词语。(板书:写表情)(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师:刚才我们在一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发现,故事的旁白写得很简单。我们读不出感觉来。现在呢?我们一起共同给这个故事进行了加工创造,我们再一起来讲这个故事。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为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飞到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这个时候,树的心情是什么?鸟儿的心情又是什么?

生1:树依依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

儿忧伤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板书:依依不舍、忧伤)

师:好的,请坐。一对好朋友就要分手了,一个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一个是那样的难过。这是她的版本,还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生2: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迫不及待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板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

师:为什么说它迫不及待?

生:她迫不及待地希望春天快一点到来,它又可以唱歌给树听。

师:真好!孩子们,这就是鸟儿,这就是树,一样地依依不舍,一样地恋恋不舍,一样地迫不及待,为了来年的那个春天。于是,他们分开了。树开始了这个冬天最漫长的等待,寒风起了,大雪落了,但是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约定一一(屏幕出示: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指名读。

师:是的,就是这个声音,在冬天里温暖着树,孤独而又漫长地等待着。鸟儿呢?鸟儿飞走了,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飞过了原野,飞过了沙漠,她飞得千辛万苦,然而她的心里却是甜的,却是温暖的,因为她的

心里也装着这样的约定一一(指名读对话)

师:是的,有这个声音在,鸟儿再苦再累,她心中仍是暖的。就这样,冬天过去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开始融化了,春天又来了,于是,鸟儿飞回来了,她越过千山万水,她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森林。然而,当她飞到原来的地方的时候,可却发现树不见了。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树根,她是怎么跟树根说的?

(大屏幕出示: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_________ 问树根。)

生:惊奇/迫不及待/忐忑不安

师:是的,鸟儿忐忑不安地问,因为她的好朋友树不见了。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到底去了哪?可树根的告诉她“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拉到了山谷里面”。就在这时候,鸟儿怎么也不敢相信,因为她分明记得,她和树之间是

有过一个约定的。她怎能忘记他们之间的那个约定。(屏幕出示: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指名读。

师:她知道,那棵树一定在什么地方等着她。于是,鸟儿向山谷飞去,她飞呀飞, 飞到了山谷,飞到了厂子,她飞到了工厂的大门上。孩子们,这个时候,鸟儿的心情又是什么呢?生:焦急/担心/惶恐不安

师:是的,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是复杂的。她焦急、担心、惶恐不安,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样的一一“树被切成了细条条做成了火柴,卖到那边的村子里去了”。那一刻,鸟儿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棵树痛苦挣扎的情景,这个时候鸟儿的

心整个都被提了起来。然而,鸟儿的耳边似乎又一次响起了她和树之间的那个约定(屏幕出示: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指名读。

师:这个声音一遍一遍地在她心中回响着,鸟儿对自己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找到她。不管发生了什么,她一定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于是,她飞向了山谷外面,飞到了村子,在暮色降临的时候,她来到了小女孩的家里,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又会是什么呢?(大屏幕出示:

鸟儿_____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生:急切/心急如焚/心事重重

师:是的,此时鸟儿的心中有太多的焦虑,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期待。孩子们,我们

知道当鸟儿问到小姑娘的时候,这一问是这个故事当中的最后一问。来, 我们一起替鸟儿做最后一问。

引读:在暮色降临的时候,鸟儿飞到小姑娘的家里,她心急如焚地问女孩——在暮色降临时,鸟儿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煤油灯前,她心事重重地问女孩——师:“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一起加工和创造的故事。读着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

(师生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再次合作朗读文中的四次对话,声情并茂)师: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一起加工和创造的故事。读了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抒发感受。(详细/伐木工人真坏/珍惜友谊)师:然而,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

头,在树和鸟儿要分手的时候,有写树的“依依不舍”和“伤心”吗?生:(齐答)没有。(教师擦去板书“依依不舍”和“伤心”)师:有写鸟儿的“恋恋不舍”和“迫不及待”吗?生:(齐答)没有。(教师擦去板书“”和“”)师:有写鸟儿的“焦急”吗?生:(齐答)没有。(教师擦去板书“焦急”)师:有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吗?生:(齐答)没有。(教师擦去板书“心急如焚”)师:有写鸟儿的心事重复吗?生:(齐答)没有。(擦去板书“伤心欲绝”)师:啥都没写。什么感觉?一起说。

生:平淡。

师:毫无疑问,你们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讲得平淡。(教师板书:平淡)

四、品读结尾,体悟永恒

平淡的开头,平淡的过程,故事的结尾是不是一样的平淡呢?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尾。

生:(指名读。)师:她的读和故事的结尾一样平平淡淡。我们看,这是故事的结尾,而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当中有一个细节,很不起眼,,你们仔细看,这个细节发生在鸟儿唱歌之前,发生在鸟儿唱歌之后,这个细节的前后之间几乎完全一样。这个细节就是――一个动作,一个字生:看

师:小女孩告诉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只有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那灯火,然而,就在她看的过程中,她想起来了,想起了去年一一(出示开头)

师:当太阳升起,弓I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

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她怎能忘记,当树开心的时候,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她怎能忘记,当树寂寞的时候,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她怎能忘记,在树孤独的时候,引读一一“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可是,她知道树再也回不来了,她知道火柴已经用光了,她只能面对眼前的灯火的时候,叹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就这样,她静静地看着灯火,看着灯中

跳跃的火花,这个时候,你们知道吗,她的心有多少话想对树说呀。请拿起笔,

写一写鸟儿最想说的话,请用“树啊,树啊”开头。那是树的呼唤,对朋友的呼

唤!(配乐,生写话)

师:当鸟儿面对着灯火,她知道这是她的好朋友树点燃的灯火,此时此刻,她有

千言万语想对树说。(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沉默,心愿,真挚,告别)

师:鸟儿还有很多话想对树说,可在故事中千言万语化作平平淡淡的一个看。

(板书:浅近)

师:多么平淡的一个词,这平平淡淡的一个“看”字,取代了沉默的话,取代

了心愿的话,取代了真挚的话,取代了。。。作者没有写鸟儿的任何心理活动,然而,我们却在这平平淡淡的“看”字背后,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的那一份感情,如此的——

生:(自由应答)深厚。

师:(板书:深厚)就这样,鸟儿看着,看着,就唱起了去年的歌。你们听,

歌声响起来了,带着鸟儿的祝福响起来了,带着鸟儿的思念响起来了,带着鸟儿的忧伤响起来了,带着鸟儿最深的感情响起来了……这个声音在小屋子里回荡着,这个声音在村子里回荡着,这个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着,这个声音随着课文的文字在我们的课堂里回荡着……(随着教师的深情讲述,音乐响起,在教室回荡)

师: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叫做《去年的树》。我知道很多孩子已经泣不成声,

然而你们想过吗?究竟是什么让你泣不成声?

我们来看,《去年的树》没有写外貌(擦去板书“不写外貌”)读起来好像平淡,

没有写表情(擦去板书“不写表情”)读起来好像更加平淡,也没有写心理的(擦去板书“不写心理”)读起来实在是平淡无奇。请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生:

不是)是作者不会写心情吗?(生:不是)是作者不会写心理活动吗?(生:不是)作者明明会写,为什么不写?

(教师板书:在三个“平淡”与三个“深厚”之间画出空白框)

生:可能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想像空间。

师:真好。孩子们,不写表情,不写外貌,不写心理,这是因为新美南吉给我们留下了一片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在框内板书:想象)于是,我们仿佛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到了故事,进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于是那份忧伤,那份温暖,就这样打动了我们。孩子们,这就是这个故事最大的魅力一一用最平淡的文字来书写最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一一

生:(齐读)去年的树。

附: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想象

评课:平淡

平淡

平淡

深厚

深厚

深厚

把王老师的课从听课本上打到电脑里,那是一个反绉的过程,虽然已经时过多日,可王老师低沉、深情的声音却清晰地萦绕在耳边。从来没有想过,如此浅近的童话故事,

可以解读出如此深厚的感情,可以解读出如此丰富的语言运用技巧。课堂上,我们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而感动,更为王老师挖掘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而震撼。如果说作者是用最平淡的文字来书写那么深厚的感情,那么王老师就是用最动人的语言来展示那么诗意的语文。《去年的树》是童话,王老师的课是一出优美动人的音乐剧,结构分明,旋律优美,语言动人。让我由衷的感叹:语文,真是一门触碰心灵的艺术。

1、贯彻一条主线即学习语用诚如课后王崧舟的说课,语文教学必须贯彻的一条主线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贯彻”这一主线的主要方法是读、说、写、议,我想特别说说本课中的读和写。

读,是最基本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王崧舟老师长于对读的情境的创设,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描述中,学生的读常常会生出画面感,如在第一自然段一遍遍的诵读中,王老师带领孩子们找出关键词“天天”,配上柔和的音乐,变化不同情境的图片,让孩子们八次朗读课文的开头,体会鸟儿和树天天相伴的美好;在最后环节,王老师还重复了这样的读的情境,不厌其烦的告诉学生,鸟儿和树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美好,可是这美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回不来了。营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的感情,再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学生汇报它们写出的话里,有对树的告白、思念,也有鸟儿对树的承诺、欣慰,还有的学生在汇报时不能自已,哽咽着无法完整汇报。这样的课堂,在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收放自如,达到一个常人只能仰望的境界了。

写,是直接的“语用”。本课王老师安排了学生三次练笔的时间,分别是写鸟儿和树的外貌,写对话的提示语,写鸟望着灯火想对树说的话。如:写“鸟儿想对树说的话,开头用上“树啊,树啊”,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每次练笔时间充分,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发挥想象,以想象来填补文本空白,以想象来做实从“平淡”到“深厚”的空间虚位,可谓独具匠心而又无痕。

在此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黑板上的板书都来自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学

生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答案,如:学生在交流“鸟儿”的提示语时,一生说:鸟儿迫不及待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王老师问:为什么说她迫不及待?学生:她迫不及待地希望春天快一点到来,它又可以唱歌给树听?这个答案显然在老师的预设之外,但王老师断然将“迫不及待”写在了黑板上。这种对学生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最好说明。

2、落实三个融合,即三维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王老师教学的高明之处正是他的“融合”艺术。他把学习用与内容理解融合在一起、学习语与情感陶冶融合在一起、学习语用与思想梳理融合在一起。他能很好地创设语用情境,扩充语用内容,提升学生的语用品位,促进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相信在《去年的树》听课现场的老师,没有不被王老师的“融合”教学艺术倾倒的。

诚如王老师所说,学生动笔“写”,没有与“读”形成“两张皮”,而是高度融合。在本课中,本课安排了三次练笔,不是有意寻一个点进行读写结合的挖掘,而是以写补充,完成感性阅读的需要,达成理性阅读地收成,通过练笔补白鸟和大树的外形,感受在“千万只鸟”、“千万棵树”中认识彼此的缘分之深;通过补充提示语,感受小鸟一次次寻找大树的心情,感受它们之间的地久天长的友谊;透过鸟儿的“看”展开想象,感受鸟儿对朋友重守承诺的态度。我们来看第二次“表情描写”——

(一女生读鸟儿的话,其余学生读树的对话,师读提示语)师:读得都挺好,只有一个人没读好。谁呢?生:王老师。

师:当然,这也不能怪我,我读的是旁白。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好。你看,“树对鸟儿说”,几个字?你再看,“鸟儿说”,几个字?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啊!你能读好它吗?生:我能。我在句子里边旁白加上提示语。

师:哦?

生:树恋恋不舍对鸟儿说

师:她太厉害了!她给我们说了一个窍门,这个窍门可重要了,她的建议是:在旁白当中加提示语。加上心情的提示语。这提示语,读起来就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加一加,给没有心情提示语的加上一些提示语。

因读生疑,自然地将孩子们再次领到了“语用”训练中,请同学们给提示语加上些形容词来形容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写在这里不是一个截然分开的部分,而是高度融合的学习需要,是与课文理解、情感体会融为一体的。通过补写提示语,学生体会到了鸟“恋恋不舍一一难过一一焦急一一心急如焚一一伤心欲绝” 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从“平淡”的文本中,感受到鸟和大树的深厚友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读好对话。同时与原文“不写心情”对比,感受到“平淡”表达的作用,“留白”表达艺术,达到一举数得的高效。这样“融合”的例子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举不胜举。

反复地读着鸟儿和树的约定,感情逐层递进,鸟儿和树的形象,越发丰满形象感人,这也是整个课堂最出彩也最打动人心、触碰心灵的片断。从前的日子如此快乐,今天呢,快乐不再。以极喜衬极悲,课到此处,情到深处。老师却话锋一转,课文里并没有这些心情提示语的描写,这样的语言依然是浅近的,而添加的这些,都是学生解读出来的。提出:故事的开头是平淡的,故事的过程是平淡的,结尾也会是平淡的吗?在这里,语言文字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不是油和水的关系,已经变成水乳交融的关系了。语言平淡,表达的内涵,深厚!

另外,相信听课老师都被优美的音乐、画面以及王老师诗意的语言所陶醉。在和谐的音乐、画面中,王老师的诗意语言交融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对“鸟”和

“大树”的深厚情感的理解。语文学习在如此美妙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是幸福的。学生不仅进行了一次文学的熏陶,也进行了一次美的洗礼。

听了王老师的课,也想提出几点与老师们共勉:语文教学需要“阳春白雪”

也需要“下里巴人”,王崧舟老师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诗意语文”,是因为根据

自己的特点和素养发展了个人的教学特色。盲目效仿只能成为第二或第N,效法不好甚至会成为“东施效颦”。我们要学习的是名师大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确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发扬自己的教学特色。适合学生的、符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让我们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