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过程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中学历史课中,表现为学生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浓厚兴趣,对独立思维有快慰感,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心情舒畅的满足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自觉地在历史园地中拓垦。本文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与途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及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新,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作为中学教师来讲,在每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是一门最生动、最真实、最精彩的课程。因此,历史教学就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生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就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谈几点看法。

1 注意加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1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首先要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因为只有激发出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实施创新活动,达到创新之目的。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学生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提的可能很幼稚,对学生来讲却是好奇心的满足,也是探索与创新的良好开端。所以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有多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创造良好的热情和欲望,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1.2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创新预示着风险。然而创新活动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可缺失的主要活动。当创新的难度愈来越高,失败的风险愈来越大时,只有树立起百折不挠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创新,才有可能获得创新的果实。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经过成千上万的人的努力和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后,才可能得到一次创新的成功;历史上,很多科技重大发明,都是经过科学家的无数次艰苦劳动和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创造出来的。近代历史上中国革命的成功,正是通过无数革命先烈的艰苦卓绝斗争,经历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才取得的,这样讲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从而逐步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善于分析总结是创新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的确要告诉学生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如果都是老师总结的,就算是再清晰,学生也有忘掉的时候,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分析,得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去处理相关的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堂课要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提,先提什么,再提什么,几个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组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上着力。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不但能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幅射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幅射式提问就是抓住新知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围绕与它有关的旧知进行提问,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可这样提问:(1)联系我们过去学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想一想它们与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点?(2)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的知识,谁能用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来说明比的基本性质?这样提问,不但揭示了知识间的內在联系,而且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渐进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渐进式提问就是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学习小数乘法 4.38×1.3时,在小数乘以小数法则推导过程中,可这样提问:(1)这道题被乘数和乘数各有几位小数?(2)怎样使被乘数和乘数都变成整数?这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3)要使积保持不变,应如何处理积的小数点的位置?(4)你能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吗?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概括出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矛盾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3、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4、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总汇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总汇 一、变“快思考”为“慢思考” 细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每一环节都步履匆匆,忽然而来,倏然而过,没有时间驻足,没有时间留连,没有时间沉思。 往往教师一提问就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话音末落,学生便急不可耐地要报出答案。我们不以为非,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课堂教学节奏快,效率高,学生思维灵活等等。 其实,这些快的背后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消化、整合、生成,只是停留在“快言快语”,而不是“快心快思”。 “慢中有真味”。从知识形成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学习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 从思维的一般过程来看,要经历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来看也是各有差异,有的学生是“慢热型”的,需要时间的等待与培植,急不可待的做法可能会干扰他的内心秩序与思考系统。 二、变“闹思考”为“静思考” “闹思考”是以表面的欢乐、热闹来掩盖内在的浅薄与缺乏底蕴。 以表面的生动、活泼来遮蔽生命内在的舒展与精神力量沉潜的凝聚;以身体的活动、感官的娱乐来刺激一些生理性的本能反应,看似在组织学习,实则在稀释智慧的含量与思考的浓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只有这种学习,才能真正促成青少年的自觉活动,激发其心智,形成其对认识的渴望等,最终使他们从掌握真理中获得愉悦,作为对艰苦努力的报偿。 三、变“暗思考”为“显思考” 课堂教学对于思考一直处于“暗箱状态”,学生有没有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思考,思考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没有细致而明确的关注。 如何化暗为明,化隐为显,逐步增强思考力训练的可控性与实操性,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建议要设计“先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写下来,接着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反馈丰富、补充、修正”这样的环节。 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思维的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实现从自我到他者再到新自我诞生过程,完成学习与思考的内化与外化,外化与内化,内化互化互生的过程。 四、变“弱思考”为“强思考” 弱思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学习的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难度; 二是以个别优秀的学生的思考来代替全班学生的思考; 三是教师越俎代庖,直接将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呈现给学生; 四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步步诱导下,按章办事般地进行所谓的“思考”,结果不过是碎片化的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主轴,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实验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不同于一般知识课教学,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又没有规定的内容,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凭借各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图形、游戏、故事、等智慧活动,进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训练、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边无际地思考,再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中,相互启发、激励、碰撞。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思维的层次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要把握好训练的层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先引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状态。如进行指操训练、短时遐想、脑筋急转弯、故事引入等,目的是启动思维的闸门,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积极参与主体训练。其次是主体训练。这一环节要根据训练任务,选定某一教材,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情镜将训练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凭借内容展开想象,围绕问题展开思维、讨论、争议,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促使他们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造思维的连锁反映,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第三是总结提示,启智明理。在主体训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概括思维技法,揭示认知规律,提示进一步思考的新角度,

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第四是思考操作。这是一项弹性训练,可以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主要是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再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这个训练层次是完整的、有序的、也是可调控的。整个训练在诱导启发、积极思维、多向交流、求新求异的氛围中进行,这是训练程序的层次。如果从训练内容上讲层次,那就必须把握好创造性思维最本质最重要的三个特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这三个特性是有层次的:流畅是基础,变通是关键,独特是本质。训练应当从流畅入手,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围绕课题迅速开阔思路,要想的快,想的多。在流畅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变通,即思维换向,向多角度、多类别发展,惟其如此,才会突破定势的束缚,产生更好更多的思维产品。最后,还要及时的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反映,这种反映是创造性的真正本质。这“三性”的发展,反映了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如采用“篮子的用途”训练学生的思维,经过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会说出篮子所有用途,如搬运东西、盛东西、在水里捞东西、当鸟窝、燃火取暖、当装饰品、当鸟笼、卖钱、……,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篮子”常用用途的概念,出现奇特的想法,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多思路、多答案、多角度的思维。由于思维的变通,使篮子的用途不断发生变化,将事物的功能进行转化,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训练的最高层次。 二、注意训练的难易度 思维的难易度是指学生的思维应逐步由流畅、灵活、独特进入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行11”。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如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老师在黑板写1、10、100,然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单位名称,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100总比10和1大,怎样用等号连起来呢学生陷入深思!接着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到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上。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全起来。 (3)表述整数四则坚式计算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因此,从世界到我国的教育都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口号。本文立足课堂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势而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求是求知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它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可见,教师转变单纯把考试分数高和循规蹈矩的学生视为“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

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动辄训斥,使他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书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就要做到师生平等。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师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西中的用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中情感的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变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议的自由”。 以学生为本,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世界上不存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统一的模式少有变更,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模式,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做,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素质教育呼吁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e3941515.html,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作者:禤小云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9-0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都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能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就越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感,就对他所教学科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综合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各种教法的基本构成因素(如听、说、读、写等)一般都是相同的。依照现代教学论,将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基本因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组合,产生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刻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显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行11”。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如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老师在黑板写1、10、100,然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单位名称,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100总比10和1大,怎样用等号连起来呢?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学生陷入深思!接着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到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上。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此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全起来。 (3)表述整数四则坚式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

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海燕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只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

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常以一些趣味数学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做数学游戏“抢报30”,教师与一位学生轮流数数,从1数到30,每次至少数1个,最多数3个,(也可作其他规定)谁先数到30,谁为胜。每次比赛,总是教师胜,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其中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掌握了规律,当然获胜了。当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后,他们感到非常开心。有的学生由此题推出了“从1数到100,每次至少数1个,最多数10个,两

人轮流数,谁先数到100为胜”的规律后更是开心得不得了。还可以给学生讲数学故事,《小学生数学报》上有很多数学故事,通过讲数学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唤起了学生的创 造欲。 二、树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有的学生看到有困难的题目就放弃,主要原因是不自信。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要勇敢做题。每次觉得自己缺乏自信心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要有乐观的情绪,乐观是人们对事业前途充满信心的一种精神面 貌,是成功者具有的品质。正是这种乐观的情绪,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得到发展与巩固。要有坚强的毅力。爱迪生认为自信和坚强意志是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他说:“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自信心强的人,一般总具有坚强的毅力,毅力又总是同精力结合在一起构成意志坚持性的品质。一个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不会因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失败而气馁;成功能催其不断奋进,失败也能勉励其再接再厉。毅力与自信心,也是相互促进的。努力用小的成功给自己树立自信心,慢慢地就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了。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20个技巧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20个技巧 思维就是有方法可循的。好的思维方法能更好地触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反复训练,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后,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让您变得更聪明。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就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您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瞧一瞧,想一想,往往您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维便就是其中一个特例。比如开发产品,最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就是不就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她们的情况,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您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与完善。 2、求同求异。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她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她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将她们一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就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与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就是思维的入口,就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如果您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您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比如,研究生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您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您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您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的提出,常常表明您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