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资源计算及归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个案的探究

森林资源计算及归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个案的探究

森林资源计算及归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个案的探究
森林资源计算及归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个案的探究

森林资源计算及归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个案的探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无论从总量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一直以来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人们开始不断反思现存的生产方式,以浪费资源与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这种不计资源耗竭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更无法真正的反映全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此背景之下,对自然资源进行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领域。

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通过开采利用森林资源,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过渡使用导致了资源的耗竭,并附带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

黑龙江省伊春是一座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林区城市。小兴安岭纵贯全境,行政区划面积万平方公里。因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而闻名遐迩,素有“红松故乡”的称号。

伊春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森林资源最为突出。伊春市 20XX 至 20XX 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XX 年底,伊春市森林资源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活立木总蓄积量亿立方米。伊春市境内的红松原始林,其面积和保存完整性均为亚洲第一。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同时,其境内还拥有兴安落叶松、水曲柳等各种珍稀名贵的针阔叶树种达 110 余种。

伊春市作因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众多问题。不得已实行封山育林政策,但是森林资源对于伊春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时调整发展重点,依靠木材深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局面,对于伊春市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 GDP 的弊端

随着资源、环境、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人们开始逐步意识到,传统的GDP 核算体系是以耗竭有限资源的方式来加快经济的增长,传统 GDP 的

核算体系单一的以通过市场交易和价格衡量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为依据。因此,传统 GDP 核算体系忽视了维持经济的持续生产能力,最终而将导致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其他社会问题。

在传统 GDP 核算体系中,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因素均被排除在外,不予核算。与客观规律更加违背之处即为:在该核算体系中,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的成本、费用。这部分不仅仅不会减少传统 GDP的总量,反而凭借其实际发生的经济效益而被加入 GDP 总量之中,不减反增,与实际、客观规律严重不符。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林业生产总值统计仅仅统计采伐森林和营林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收益,基本忽略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的森林资源自身价值、森林资源浪费的成本、森林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损失。

通过上述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反映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规律不相符的缺点和不足。如果继续沿用,不仅会造成经济指标的混乱,甚至会造成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当今时代,传统 GDP 核算体系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经济发展指标,应该得到创新和改进。

绿色 GDP 森林资源核算研究的文献综述

结合传统 GDP 核算的缺陷和开展森林资源绿色 GDP 的必要性两方面内容,联合国、欧盟和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挪威、日本、墨西哥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已开展了以资源核算理论、方法、模式的创新研究。

绿色 GDP 森林资源核算国外研究状况

根据 1992 年颁布的《21 世纪议程》:“提倡研究将森林所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各种方法,建议创新、采用和加强核算森林经济和非经济价值的具体方案。”在接下来的时期内,众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针对森林资源的绿色 GDP 核算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2章森林资源核算相关理论研究

资源核算理论基础

资源价值-价格理论

资源的价值-价格关系问题的本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如何从资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另一个是从生产价格如何推导到市场的实际价格问题。

面对资源价值-价格这一系列理论,应该以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为开端,经过大卫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论,直至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源价值-价格理论体系才日渐完善。而其中以马克思所创造的价值价格理论最为着名。

在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中,生产的价值和价格理论在数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统一性。即: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相等;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以及平均利润总额三者之间同样具有恒等的关系。

“商品价格本质上就是商品本身所包含的劳动的价值货币形式表现”。通过分别对“商品生产价值”和“商品产品价格”概念的界定完成,这样就可以将前后两个因素紧密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某种理论意义上可以认为,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源价值与价格理论中,前者是基础和前提,而后者则为延伸和扩展。

资源核算基本方法

传统 GDP 核算基本方法

从价值形态看,GDP 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GDP 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所有常驻单位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GDP 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GDP 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式,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 GDP 及其构成。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成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第 3 章借鉴国外先进核算经验及启示 (19)

国外主要国家实践成果对比分析 (19)

对伊春市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启示.................... . (20)

分阶段、分区域地进行绿色核算试点 (20)

应该构建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20

将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1

第 4 章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模式设计.........

(23)

基本思路 (23)

模式设计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24)

设计依据 (24)

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4)

可行性分析 (25)

森林资源核算数据来源、处理和转化 (28)

第 5 章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研究 (37)

伊春市森林资源概况 (37)

伊春市基本情况 (37)

伊春市森林资源情况 (38)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核算 (38)

伊春市森林资源实物量统计 (38)

伊春市林木价格的确定...........................

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量核算 (41)

伊春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核算 (43)

伊春市森林资源生态价值核算 (43)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核算 (50)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51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51)

伊春市绿色 GDP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52)

第 5 章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研究

前四章对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核算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研究,进而本章将对黑龙江省伊春市 20XX-20XX 年森林资源核算做实例研究

伊春市森林资源概况

伊春市基本情况

伊春市境内为低山丘陵区,小兴安岭主脉由此向东南延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630 毫米,年均气温℃。1948 年开发建设,1958 年建市,现为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辖伊春、南岔、翠峦、友好、新青、西林、美溪、金山屯、五营、汤旺河、乌伊岭、红星、乌马河、上甘岭、带岭 15 个市辖区、嘉荫县及 16 个林业局,代管县级铁力市。是中国重点林区之一,有祖国林都和红松故乡之称。如图 5-1 所示。

伊春市森林资源情况

伊春市 20XX 至 20XX 年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XX 年底,(1)森林资源面积总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公顷,占总面积的 %,无立木林地面积为公顷,占 %,其它面积为公顷,占 %。(2)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275532946(立方米),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中,活立木为 242349369(立方米),成熟林、过熟林、人工林分别为13287853(立方米)、1299296(立方米)和33183577(立方米)。而因林业经营活动所减少的活立木蓄积量为 973025(立方米)。(3)实现木材产量358983(立方米),在木材产量中原木产量 343036(立方米),薪材产量 15947(立方米)。在原木产量中,直接用原木产量 164373(立方米),其他原木 178663(立方米),分占 %和 %。(4)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 1751683 万元,其中营林生产 38171 万元,木材采运 36805 万元,林产工业 289703 万元,多种经营 899207 万元,旅游业 154173 万元,其他产业 333624 万元。

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核算

伊春市森林资源实物量统计

伊春市 20XX-20XX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伊春市森林资源的实物统计量如表5-1 和表 5-2 所示。

第6章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对资源价值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因此,对于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研究是具有十分巨大的研究意义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完成了对伊春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初步探讨,针对森林资源核算问题,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1)森林资源核算的理论研究方面。针对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问题,离不开对于森林资源价值理论的界定和完善,论文指出,在森林资源的价值理论方面,伊春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核算部分,应遵循的价值理论应该结合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以及效用价值理论进行;而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部分,应该遵循消费价值论作为核算的基本方法。进而通过将森林资源自身的价值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损失值调整,以完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最终目标。

(2)资源价值核算方面。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自身较为宽泛,因此对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困难。应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重点资源种类,分区域、分重点的完成某一地区的重点资源价值核算,进而在核算的基础上,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得出当地的绿色 GDP 数据。

(3)核算实例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完成了对伊春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算,并纳入了伊春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但是在核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森林资源市场价格确定方面,数据较少,同时对于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支撑数据略单薄。因此,在未来也是研究的重点突破点。论文的最后对伊春市森林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进行了研究,经过调整,发现伊春市的传统 GDP 核算方式确实没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伊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需要结合伊春市绿色 GDP 的数据,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展望

研究展望部分。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自身会计学专业的背景,曾尝试建立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账户,具体有森林资源实物量核算账户、价值量核算账户。但是发现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超出目前本人的硕士水平。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突破点,可以尝试着完成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账户核算,以实现资源价值核算方面的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通过账户全面反映森林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作为专业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和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发展和衍生出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不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需要。主要评估技术方法如下: 一、市场法 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具体包括市场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等。 ㈠、市场价倒算法 用于林木资产评估,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En=W-C-F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W—销售总收入 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 此方法为市场法的一个衍生评估方法,它是假设被评估的林木资产,于评估基准日一次性全部采伐销售为前提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由于被评估林木的实际情况、国家林业经营管理政策等因素对评估价值的影响。 ㈡、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既可用于林木资产的评估,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 1、林木现行市价法 此方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K·Kb·G·M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 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 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 该方法的应用前提是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所在地区有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且可以获得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具有可比性的类似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使用中应注意我国林业市场区域性强,市场发育不充分,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造成的影响。 2、林地现行市价法 此方法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林地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20 世纪经济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提供对经济社会现象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和原始信息数据,是经济科学分析的基础。几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此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等,他们分别于1969、1971、1973、1977 和198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联合国(UN)等国际性统计组织共同制定的SNA 也多次修订,SNA(1993)基本囊括了人类历史上该方面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中,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这无论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人们透过方法本身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认识方面,无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过程中,制度选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认识的传统观点 无论在统计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基本有下述两种传统观点: 1.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这种认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经济研究,特别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用而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在实证、规范两个层面都需要有先验和后验的经验性方法论支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官方统计体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会计账户的形式,将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结果,予以量化统计。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就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就蕴含在其中。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簿记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爱立克。伦德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评价是:“……在它们产生据以作出国民预算的预测系统性文件的同时,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至于在学科方面,中国的统计学家们认为:“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的答案大家分享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 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 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之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 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 (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是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从总体来说,环境经济综合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其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在资本使用概念上对后者做了拓展。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建议: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4、构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第一部分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操作与案例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操作与案例 第一节阻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的测确实是十分复杂的。木材不是一种标准的产品,它以各种各样的大小、形态和等级出售。在现实森林中,没有两个林地质量、地利等级完全相等的林分。因此,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前,必须考虑评估中的一些差不多问题。正确地了解阻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的各种因素,关于做好评估测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评估的目的 资产评估的目的决定了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不同的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其评估的思路、评估依据、作价的标准均不相同,其评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评估中价值类型可分为市场价值类型和非市场价值类型,非市场价值类型有投资价值类型、清算市场价值类型等。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其他任何资产评估一样,它的结果取决于评估的目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能够是森林资源资产的拍卖、转让、联营或股份经营,也能够是以森林资源资产作为抵押、担保或者是企业的清算。不同的评估目的,选用的评估方法、

精度要求和评估结果是不相同的。 出售、转让成熟龄的林木资产,购买者收购这些林木并立即采伐的这类评估中。评估价值类型是市场价值类型。这类评估要紧考虑市场的交易价格,按现行市价法和木材市场价倒算法进行评估。而且要求较高的精度,通常要求进行作业设计调查,作出伐区的工艺设计,并按设计书的结果,按市场价倒算法进行评估。 关于林木资产进行抵押、担保一类评估。这类评估是属于清算价格类型。这类评估结束时并未发生直接的现金交易。抵押资产的同意者要紧考虑该林木资产的价值是否能抵上他所放贷出去的资金,在快速变现时能否将其收回,要求较高的保险系数,评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价偏低。 但现实评估中,银行一般要求评估出市场价值类型,然后自行打折。这时评估出的市场价格经常比正常价格稍高。 关于联营或股份经营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这类评估属于投资价值类型。它直接关系到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要求有一定的精度。然而这一类的评估,通常涉及面积大,而且有相当部分幼龄林和中龄林,其变现能力还有待今后的经营。这类评估进行高精度的“三类调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大面积的高精度的调查费用极高,特不是在幼、中龄林,费用高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进行了中间产品的核算? 2.为什么世界上原来用GN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而目前较多的使用GDP作为衡量 总产出的指标呢? 3.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4.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和投资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6.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7.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8.阐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9.怎样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净存货? 10.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否将居民获得的所有利息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11.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居民在本国的 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NP和GDP。 12.设有某国的国民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请分别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NP。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亿美元,个 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为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S;(2)投资I;(3)政府支出G。14.假设在一个国家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NNP为10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C 为810亿美元,个人储蓄S为90亿美元,企业投资支出I为100亿美元,政府税收T

资产评估实务(一)资源资产的特点、森林资源知识点

资源资产的特点 【考情分析】 本章是重点章,分值估计在15分左右,可以出各种题型。重点关注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和矿权评估方法。 2019年教材无实质性变化。 【主要考点】 1.资源资产的特性; 2.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4.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第一节概述 一、资源资产的特点 二、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 一、资源资产的特点 (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掌握) 1.按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能否再生分类 可划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进一步分为恒定的、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非耗竭性资源。 2.按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分类 可划分为矿产资源、环境资源(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生物资源(森林、牧草、动物和海洋生物)、景观资源(自然景物、风景名胜)和土地资源(滩涂和内陆水域)。

【例1·多选题】非耗竭性资源包括()。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E.水资源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注意掌握自然资源的两种分类标准,以及交叉对应关系。 (二)资源资产的特点(掌握) 1.自然属性 (1)天然性; (2)有限性和稀缺性; (3)区域性; (4)生态性。 2.经济属性(成为资产的条件) (1)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资源资产价值能够以货币计量。如空气、太阳光等就不能成为资产。 (3)资源资产具有可收益性。 没有经济价值或在当今知识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确定其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资源不能成为资产。

【例2·多选题】(2010、2011年)资源资产的经济属性包括()。 A.有限性和稀缺性 B.价值能以货币计量 C.收益性 D.使用权可以依法拥有 E.区域性 『正确答案』BC 3.法律属性 (1)资源资产必须能够为特定的产权主体所拥有和控制。资源资产产权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 (2)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可以依法交易。 二、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掌握) 1.资源资产价格是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价格。 我国矿产资源和大部分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使用权可进行交易。 2.资源资产价格一般受资源的区位影响。 3.资源资产评估须遵循自然资源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 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二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的基本概念 (一)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程(精)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一、工作职责 接受林权单位或个人的委托,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转让、拍卖、抵押、企业联营、合资、兼并、租赁、清算等涉及森林资源资产及相关资产的价值评估服务。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程 林权单位或个人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 评估机构对委托方提交的资产清单进行核查 ↓ 搜集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资料 ↓ 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 ↓ 提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 ↓ 委托方将评估报告书上报有关部门验证确认 ↓ 建立项目档案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

(一评估委托 评估委托应提交委托书、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和其他有关材料。 1、评估委托书的内容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时间、评估要求等。 2、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是指已具有相应级别调查设计资格证书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当年调查,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成果,或按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要求建立并逐年更新至当年,且经补充调查修正的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编制,并由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森 林资源资产清单。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以小班为单位编制。评估有效期内将采伐的林木资产清单必须依据作业设计调查成果编制。 3、其他有关资料: (1森林资源资产林权证书。 (2林业基本图、林相图、作业设计调查图。 (3作业调查每木检尺记录。 (4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种类、数量和质量材料。 (5当地森林培育、森林采伐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 (6林木培育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 (7有关的小班登记表复印件。 (8按照评估目的必须提交的其他材料,如森林景观资产资料等。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 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作为专业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和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发展和衍生出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不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需要。主要评估技术方法如下: 一、市场法 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具体包括市场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等。 ㈠、市场价倒算法 用于林木资产评估,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E n =W-C-F E n —林木资产评估值W—销售总收入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此方法为市场法的一个衍生评估方法,它是假设被评估的林木资产,于评估基准日一次性全部采伐销售为前提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由于被评估林木的实际情况、国家林业经营管理政策等因素对评估价值的影响。 ㈡、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既可用于林木资产的评估,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 1、林木现行市价法 此方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 n =K·K b ·G·M E n —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 b —物价指数调整系数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 该方法的应用前提是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所在地区有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且可以获得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具有可比性的类似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使用中应注意我国林业市场区域性强,市场发育不充分,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造成的影响。 2、林地现行市价法 此方法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林地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B u =K·K b ·G·S

第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与答案

第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 与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细胞就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这些单位的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各单位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运行就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即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具体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系等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在特定时点的结果和各重要总量指标及其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测定,用以跟踪、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涵义: 1.指国家或国际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了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了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构架。 2.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核算的结果,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2.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可用于国际比较。 4.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三、国民账户体系(SNA)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答案

2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三次产业分类)。 3 ?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C.生产者价格)。 4.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 ?常住单位是指(C ?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 .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 8 . SNA采用的是(A.全面生产概念)。9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 D .内部交易)处理。11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 .国内生产总值)12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 .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 A、产业部门分类)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 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夕卜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对也可能错)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 2000 亿元,总产出为 360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 100 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 )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 亿元,中间投入为 200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 100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3000 亿元,支付生产 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 )亿元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B、财产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A、只计算其附加费)。 18、金融业的总产出(D、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 20 、可比价 GDP 为 1100 亿元,现价 GDP 为 1000 亿元,则物价指数为:( C、 1.1 )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2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25、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指(A、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比) 第三章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A、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C、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I象限)。 7、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H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9、投入产出表的第山象限主要反映(B、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 1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D、)。 11、关于供给表(U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栏是产品部门)。 12、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 剔除金融转移; B. 计算GD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 C ) A.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A.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 GDP; 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 收入。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矫正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B) A. $2000; B. $1500; C. $1000; D. $750。 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净出口是指( C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11、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20亿美元,则该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 A. 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 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 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 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的政府支出是(C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1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D ) A. 社会保险金;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转移支付。 14、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B)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15、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C ) A. 政府购买支出;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消费。 16、下列第(D)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1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4)用于国际间的经济比较。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大都是参照联合国制订的标准研制和实施的,因此,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产生的数据体系,具有可比性,可广泛用于国际间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它成为国际间进行经济交流的一种共同语言。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加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生产总量指标统计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核算。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同,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适应计划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实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于1977年和1984年分别公布了MPS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原则,从整体上规范了MPS体系。 ①MPS的主要平衡表。MPS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为主线,侧重反映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它由30个平衡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平衡表是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累的平衡表(物质平衡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投入产出表);劳动力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非物质服务平衡表;居民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服务总消费表。这7个平衡表组成了MPS的基本结构。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内容 中国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1952年到198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从1985年到1992年,是MPS和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的阶段,是适应计划指令为主导的一套指标体系,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到现在。这一阶段是取消了MPS 体系,采用了SNA基本核算框架、原则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创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的简要回顾 我国国民收入统计核算起于20世纪50年代。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就开始制定国民收入计划。1956年孙冶方(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率中国统计工作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国民收入统计工作。同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份国民收入生产及积累分配比例关系的资料。同一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草案时,第一次提出采用先估算国民收入增长的可能,再研究生产建设规模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先确定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再拟定各项主要计划指标。根据这一要求,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国民收入计划的试算工作。经“八大”正式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1962年的国民收入,有可能比1957年增加50%左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应该正确地处理在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积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稍高于第一个五年已经达到的水平。”“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国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较大的增长”。在“八大”会议上,薄一波提出了“积累率20%,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0%,基本建设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的‘二、三、四’的著名公式。”当时在国家计委综合局设立了国民收入处,最多时有十几个同志在进行国民收入的核算和计划工作。这一时期的国民收入测算,是以工农业生产统计和财政资料为基础的。 1958年以后,经济工作出现“左”的偏向,大反综合平衡论,搞高指标、高速度、高积累,国民收入计划受冲击,国民收入处被撤消。1962年,国家计委组织了专门力量研究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情况,并把消费和积累作为重点指标。这项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完全终止。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工作又得到恢复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制定“六五”计划过程中,注意发挥国民收入计划在综合平衡中的作用,并把国民收入列为“六五”计划的重要综合指标,规定1985年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71%左右,积累率为29%左右。1982年国家计委又成立了国民收入处,并开始编年度的国民收入计划。1983年,国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计算公式

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模型 当代经济学共有10大流派 凯恩斯主义学派、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褒学派、制度学派、瑞典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的基础;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大模型; (1)简单凯恩斯模型 (2)IS-LM模型 (3)AD-AS模型 国民收入的变动—— 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中期:经济周期问题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国际经济问题问题; 实现经济均衡的对策: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7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萌芽时期 (2)1936年《通论》出版——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立与形成时期 (3)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发展时期 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国民财富的概念,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 研究了经济增长问题,如探讨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农业、部门间贸易、国际贸易、经济政策等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过程,魁奈《经济表》中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是古典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的典范; 萨伊定理; 研究了货币问题,如提出了货币数量论(李嘉图等)、分析了利率与借贷资本的关系等; 分析了国家职能和国家经济政策问题,如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价格)和“看得见的手”(国家),国家对经济的作用是间接的;研究了财政政策。 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致整个经济学的中心; 以价值理论为基础,但在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却有不同看法; 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法。 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提出了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等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瑞典学派),如维克塞尔的比较静态分析、缪尔达尔、林达尔的动态均衡分析等; 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 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密切尔、库兹涅茨; 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实践,如瑞典较早采用国家干预政策,俄林主张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罗斯福新政”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