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

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4分)

参考答案

1.D(“次”意为“编次、编列”)

2.C(以,介词,一作“凭借”,一作“因为”。 A为,介词,替 B见,介词,被 D而,连词,就) 3.D(“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富。)

4.C(孔子轻看管仲,主要是认为管仲不勉桓公辅周室而佐桓公争霸权。)

5.(1)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耻之徒,他知道我是不因小节失误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感到耻辱。

(2)难道是因为周室衰微,桓公贤明,管仲不勉励他扶持周室却辅佐他称霸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囹圄()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 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 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 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 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 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 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 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 《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 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

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生版《史记》选读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 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二)《项羽本纪》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 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 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五)《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六)《屈原列传》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 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八)《刺客列传》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教案设计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 (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颛顼时司天地 唐虞时复典 夏商时世序 周时将领典周史 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 秦朝司马昌主铁管 汉朝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史记选读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史记》在我国史学与文学中的价值--从《史记》中看 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 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 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 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 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 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 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 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 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 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 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 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 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在这个无比宏

大的结构中,包涵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如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安书》中所言,他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不能够把《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但是,《史记》的情况同后代正史又有很大不同。《史记》以后的历代正史,除极个别例外,都是由朝廷主持、按照君主的意志修撰的,是名副其实的官史。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史记》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据说武帝读《史记》后,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下令加以删削,这也是有可能的(今传《史记》中一部分是后人补缀的)。那么,司马迁究竟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写作《史记》的?这也是理解《史记》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注意到,在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确立君主个人绝对权威前,君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整个贵族集团的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史官不仅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有“秉笔直书”的义务和权利。司马迁的祖上世代为史官,他虽然意识到在自己的时代,史官已经跌落到“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的地位,但他有意识地继承了古老的史官传统,并不想把自己的笔变成为君主唱赞歌的工具。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

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之三 史记选读 检测题 1、 A C D 班级: 、选择题:(选择题每题 2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唐虞(yu ) 司马卬(a ng )孙靳( 缧纟世(l?i xia )汶水(wan ) 篡弑(sh i )股肱(g 口 g o ng ) 厄运(a ) 会稽(kua i j 姓名: 1 n) (ch?ng 承敝 伏羲(x i ) 颛顼(zhu an x u ) 剌谬(丨 a mi u ) bi )谿谷(x i ) 轩辕(xu an yu a n ) 二 口)邹国(z o u ) 2卜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财物 财务制度 创建 颇有创见 寰球 环球飞行 出首 出手不凡 C 事故 圆滑世故 联翩 连篇累牍 D 公证 公正无私 意气 义气用事 1) 3、 A B C D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伏羲至纯厚 史记放绝 )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纟:缀集。 至:到。 史记放绝:史书废弃。 F 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 所以。 B 故发愤且卒 且: 将要。 C 而子迁适使反 适: 正好。 D 是余之罪也 是: 正确的 5、 F 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 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 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C 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6、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 ①终不得与从事 ④别嫌疑,明是非 ①②③④ B B 、两个 D 、两个 ) “其”相同,两个“于 “其”不同,两个“于 ”不同。 ”不同。 ②终于立身 A 7、 A C 8 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 、①②④⑤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 存亡国,继绝世。 D ③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⑥余所谓述故事。 D 、①②③⑥ 、③④⑤⑥ )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立功名于天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 (1) 则仆偿前辱之责 同 (2) 拨乱世反之正 同 (3) 泽流罔极 同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一、导入 《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史记》文章 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确立了《史记》的十大名篇,强调要“精读之”。节选的《廉颇蔺 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出自这十大名篇。而《屈 原列传》则再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表现了作 者内心深处的悲愤。阅读节选的三个“列传”片断,结合已 学过的作品和《语文读本》所选的《史记》里的文章,加深 对《史记》这一煌煌巨著的理解。 二、诵读指导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思 想内容的最好手段。 经过两年半的高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 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这三篇史传应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 要求:①注意生字的读音;②注意古今异义的词;③归 纳多义词的词义及词类活用的现象;④归纳通假字;⑤注意 文言句式 三、鉴赏评价 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蔺相如和廉颇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仇”的爱国主义精神。 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他的大智大勇,是通过一组生动的 故事表现出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是集中地表现他建立在 爱国思想基础上的勇和智,将相和则是集中表现他识大体顾 大局的高尚境界。 秦昭王以十五城易赵国和氏璧,这一悬殊的不等价交换 出于强秦之口,显然不是出于诚意。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 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赵国君臣十 分清楚秦国的这种政治阴谋。经过权衡之后,他们决定通过 外交斗争以求得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但是谁可以为此 出使呢?在这紧急关头,宦者令缀贤推荐了蔺相如。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人们称之为“虎狼之国”,蔺相如 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但是,由于他事前有周密的考虑、充 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 争取主动。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 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 企图。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 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这种无可奈何的表演,不管其真意如何,本身就宣告了秦王第一场外交斗争的失败。 在“渑地斗智”中,相如请秦王击缻,召入御史书之,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一次又一次狠挫秦王的锐气,直到盟会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教学文稿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 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 《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 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