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教学设计

上海市大同中学杨永仁2010年5月31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初步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辩证思维乃至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体验中完成本课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房价至上》(歌词的最后语言是“跟政府商量,让房价降降”)师:“让房价降降”为什么要“跟政府商量”?

生:回答(略)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教学

板块二:宏观调控的手段

师:从电视剧《蜗居》到《楼市春晚》,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提案到普

通百姓饭后的闲谈余资——聚焦疯长的房价。那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怎样来调整房价?怎样来调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

PPT显示:《上海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略)

问:(1)上述材料是政府用什么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政府的上述举措对疯长的房价会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略)

师: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计划(规划)手段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PT分别显示:1.“十一五”: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图一)

2.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图二)

3.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领导人大会讲话节选(略)

师生协作完成计划(规划)手段的作用

PPT显示:国务院:小型微利(中小)企业税收只按收入一半缴纳(略)问:(1)上述材料体现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2)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是捏得紧一点还是松一点?师生协作完成(略)

教师借助PPT进行讲授:(略)

PPT显示:财政政策:(略)

想一想:当一个地区的房地产已经变得很旺或房价很高的时候,政府在税收方面怎么来调控?

生:回答(略)

想一想:上海正在酝酿出台房产税细则(略),

问:(1)上海出台房产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2)上海出台房产税,其目的是什么?

PPT显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利率变化以及2010年我国第一季度CP I、GDP上涨情况(略)

PPT显示:(师生共同演绎)货币政策:(略)

《2010年国十条》节选(略)

问:(1)这是国家在实施什么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有何影响?

生:回答(略)

PPT图表展示:五大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及房价变化

视频展示:南京楼市降温

板块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师生共同完成宏观调控的目标

PPT显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略)

板块四:小结

问:(1)在国家宏观调控常见的几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2)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是否需要“手牵手”?

生:回答(略)

教师结语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稳定物价。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 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 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计划手段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的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的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规定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宪法的修改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5/1以上的人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3/2以上通过。普通法律则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社会经济的权利 4.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5.人身自由 6.宗教信仰自由 7.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儿童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法是以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其调整对象的 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 4.禁止权利滥用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物权:权利人依法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构成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损害事实 2.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和损害民事责任 4.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 民事行为无効: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追缴财产

宏观调控的目标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看一般认为有四个1

宏观调控的目标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看一般认为有四个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经济持续均衡增长;2、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3、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4、充分就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方法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从而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巨大的影响。1、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适应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变动,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一是增加政府支出,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大就业,避免经济衰退;二是减少政府支出,以压缩社会总需求,阻止通货膨胀。2、财政收入政策: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因此,调整税收成为他们使用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税收是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基础,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就是通过调整税收比例,把一部分人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并按照政府的意图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发行权,这是宏观货币政策的基础;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制定和惯彻货币政策,调节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服从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货币政策不可能同到达到这四个目标,这是因为货币政策在其运用中会受到自身矛盾的限制。因此在运用货币政策上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二个目标作为优先目标。1、控制指标的选择:在运用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两个中心控制指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一般都把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心控制指标,70年代以后,英国等国家先后发现利息率并不是理想的控制目标,而转向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2、调节手段: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其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就必须使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具有经常、及时和稳定的性质。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调节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它直接涉及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和资金供应。比率调低,可使银行扩大信贷和投资能力;比率调高,会使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不足,从而必须减小放货规模或出售其他金融资产,使货币供给量减少。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央行惯彻货币政策的强有力的手段。第二种是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帖现率。它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利息率有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直接影响市场利息率,它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不可缺少的手段。第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息率水平的政策措施。以上三种手段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调整,都会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需求成倍的扩大或收缩,其次效果太过猛烈,对经济震动太大,告示效应太强,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不能作为日常调控的工具,从而使它有了固定化倾向。贴现率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时,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来贴现、贴现数量的多少以及何时来贴现都取决于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有更好的筹资渠道,它就完全可以不依赖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调整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不能改变利率结构;同时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率经常调整,会使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无所适从,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公开市场业务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第一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第二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操作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即中央银行有权根据客观经济需要和政策目标来自主决定买卖证券的种类、数量、时机等,不应受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干预;第三是金融市场要相对发达、完善,而且要具有全国性,这样才有利于中央银行的意图迅速在全国的传播;第四,金融市场上的证券数量要足够庞大,种类要齐全,结构要合理;第五必须要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分析

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反而远远高于其他各类物价指数的涨幅,房价调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房价调控的目标出发,针对以上情况,对房地产调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价调控目标宏观调控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央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国务院下令将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为35%,国办发出半年内停止农地转征的通知。但国家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但没有根本遏制住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而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助长了房地产价格未来升值的预期。2005 年1-4 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同比又分别增长11.9%和12.9%。随即,国家七部委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立刻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强烈反响,尤其是上海楼市状况,立即出现下跌趋势,但是对房价上升速度过快的问题仍旧没得到根本遏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引发了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思考。以往对于房价调控的措施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调控目标问题。本文从房价调控的目标出发,谈谈对房价调控的认识。 房价成为调控的目标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是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可缺少的措施。住房价格是住房市场的核心,是住房市场健康的“晴雨表”。怎样对其进行调控、其调控的目标是什么,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在一系列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不能奏效后,中央不得不动用行政调控的“法宝”。正如国务院的文件所表明的那样,稳定房价是这次房地产新政的核心。其实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所说,房地产新政的步伐永远都紧跟房价走。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并通过这种总量控制来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周期中的经济上下波动。对国家来说,经济总量就是GDP增长速度、失业率与就业率的高低、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利率和汇率的调整等。但从当前政府出台的不少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来看,基本上没有走出那种以微观行政方式来代替宏观调控的窠臼。无论是2004年政府控制土地与银行信贷,还是2005年房地产新政中的“调控”手段,如禁止房地产市场炒作、整顿市场行为、调整住宅结构等,这些手段是政府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职能,但实际上这些方面不是宏观调控,而是行政性的微观手段,仅仅是遏制过热行业的发展等。 稳定房价不等于降低房产的绝对价位 房产绝对价位高低不能说明其合理与否,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总水平也只是说明了其价格现状,并非合理的价格。评判房价合理与否,不能仅仅看其价位的高低,只有把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比较,与其价值核心比较,与其动态变化比较;只能与其房价的内涵,与住房的质量以及环境比较,在比较中方能鉴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买房不仅仅考虑住房的价格,更加向往人文环境良好的居住社区,住房建设也正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如武汉市武昌区房价的一路上升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大量高等学府的存在、良好的人文环境,无不为住房价格的看好带来优势条件。而且住房本身就是与区位相结合的,离开了区位谈房价是没有意义的。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房价的可比性比较差,而且随着近年来,住房成本的上涨,也促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因为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房价不可能低于住房的成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经济运行无论是市场唱主角还是政府唱主角,都带有混合经济的色彩。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使经济运行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房地产无论是作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干预程度则依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国这样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而像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刚起步阶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待市场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淡出,将大部分任务交给市场完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后才开始起步。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发展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波动和其他一些较为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如投机气氛较重,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有关法律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一些经济、法律、行政的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项政策前,首先应该明确,基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为了保持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些媒体所宣传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学上对政府政策进行评价,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该项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本文拟对我国政府当前若干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进行经济学分析,来权衡其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房地产产业政策分析 产业政策是指示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产业化的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是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促进和限制政策等。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导向功能,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市场机制难以替代的制衡和稳定作用。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其取向是产业发展目标的体现。而各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生成的。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初级市场特征决定了房地产产业政策目标在于完善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功能。这需要政府采取恰当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包括产业竞争和反垄断政策、产业联合和集团政策等。在生产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合理有效地组织这些生产要素,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同样,房地产的发展,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组织政策。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巨大等特点,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走规模经济的道路。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其它行业更为明显。规模小,开发商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广告策划、营销推广、环境改造,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占有明显优势。另外,规模大,尤其是具有较强现金实力的开发商在选择项目最佳开发时间上也具有主动权。这在客观上要求造就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这要通过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来实现。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能有效地节约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成本,资本的适度集中还有利于节约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费用,这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等经济机制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通过房地产企业的资本集中,可以优化房地产市场组织,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结构。 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与规模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选上证30指数的房地产股仅陆家嘴

宏观调控手段

在高一的经济学常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其中,对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几个比较重要的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混淆的情况十分严重。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区分和把握这个原理,我采用以下的教学“三步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引出一组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1、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后,交通拥挤、堵塞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有些城市开征汽车牌照费。这一做法是政府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财政手段 2、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这表明() A.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C.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率,这是国家在运用()来调节经济。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财政手段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家相继制定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税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等一大批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表明国家在运用()来调节经济。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财政手段 5、针对我国商品价格违法事件频繁发生的状况,国家计委在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12358”。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经济手段 B、舆论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第二步:针对这组选择题,让学生展开理性思考 作为初学者,学生对上述的一组选择题很容易误选,本应选法律手段,往往误选其他手段,有错得更厉害的一部分学生,干脆三种手段一个都不选,却选了其他更无关的答案。 在这一组选择题中,与经济手段有关的是2、3,与法律手段有关的是4,与行政手段有关的是1、5。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各小题题干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如下判断方法: 1、分析材料。如果题干中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反映与经济有关的现象,如第 2、3题中价格、财税、金融等,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教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课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的教学简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经济常识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中的第二框《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第七课的最后一框、落脚点。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法。然而市场有自身的缺陷,必须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本框的内容承接上一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以及如何是实现目标的“有形之手”:宏观调控的手段。 本框的教学内容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与学生的实际是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内容 3、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内容和作用 4、运用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分析、解决、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教生间课堂问答,激发学生课堂思维,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氛围 2、通过课前预习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自编试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时政材料,激发学生关注时政的热情,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 3、增强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财政和货币手段)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提问: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但是它不是万能的,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我们还必须进行宏观调控。那么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呢?从而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平稳地发展。 课题: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一、解读本框高考要求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阅读教材并回答: 1、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3、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是一个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调节和控制,是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手段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规划引导、政策调控、法律规范、信息导向和行政干预。分述如下:1、规划是指国家和地方z府各级、各部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规划对象所组成的规划体系,像“十五”规划就是最高级别的规划。其余规划必须以这个规划作为依据来编制。2、政策也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组成,具体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流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等。3、法*律就不细说了,一提你就明白。象最近出台的《循环生产法》,就是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法律。对宏观经济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4、信息导向。主要建立guo家公开经济信息系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经济运行和预测方面的信息,给全国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改善经济运行的盲目性。n5、z府的行政干预是超经济行政强制的方式,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越少越好。但是却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z府不用超经济手段(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局面可能还要严重。

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意这个增长是量和质的统一,而且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n2、充分增加就业(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浪费大。劳动力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必须充分利用。再则,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率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n3、保持物价相对稳定。(这也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n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是指中平衡。现在我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性项目严重不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大,外汇储备达几万亿美元,外国(我们的国际贸易伙伴国)很有意见。别人吃了亏,就不愿意和你做生意了。最终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的资本项目是逆差。就是外国投资者带进zhong国的钱多,我们出国投资者带出去的钱少。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但是仍然不平衡。 宏观调控的目的1.做给外国人看,防止资金外流。n2.做给全国人民看,保证各行各业平衡发展,防止失控。n3.做给当地人看,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杀鸡给猴看,井水不犯河水。 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n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n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n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n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n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教案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上海市枫泾中学胡丁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师主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体验完成本课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分41秒),学生思考问题: 1、五年来,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实现了怎样的发展? 2、近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引出新课内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教学过渡环节) 第二板块:宏观调控的目标 多媒体投影:宏观调控的目标 师生分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三:稳定物价; 宏观调控的目标之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多媒体投影:时政快车道,“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教学过渡环节) 第三板块: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计划(规划)手段 教师提问:西部大开发“四大标志性工程”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投影:西部大开发“四大标志性工程” 青藏铁路 教师提问:青藏铁路历时五年,全长1956公里,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

工程主要靠谁?能不能仅仅靠市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计划(规划)手段的含义、作用。 (教学过渡环节) 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二——财政政策 多媒体投影:青藏铁路国家投资330亿元 教师提问:这330亿元国家投资属于我们第四课中讲的哪个内容? 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 学生回答:略 师生分析:财政政策在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结果怎么样? 小品表演:《农家乐》 教师提问:现在国家对农业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学生回答:略 (教学过渡环节)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三——货币政策 多媒体投影: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师生分析:货币政策在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结果怎么样? 多媒体投影:近年存贷款准备金率走势图 教师提问:1、该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利率的调整对居民、企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投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第四板块:拓展探究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课前收集的房价问题。 教师提问:怎么样运用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采取哪些措施?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第五板块:巩固练习 第六板块:知识小结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宏观调控的手段试题

抓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财政收入,税收、税率、存款准备金率)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准入、通知、 填空:判断下列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2012年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3)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5)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督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商品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7)广州市工商局查封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文件的冻肉860吨。() 1在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2下列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3为抑制近年来房产等价格上涨的势头,06年5月,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是国家运用()调控经济。 A.法律手段B.经济手段C.行政手段D.政治手段 4、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农村食品市场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点,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切实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这表明 A.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B。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D。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监管市场 5(2001·上海高考·单项选择)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国家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这说明() A.国家对市场价格进行宏观调控 B.农业部门不应当市场化 C.只有计划定价才能保证物价稳定 D.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6近几年来,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道德手段 7长期以来,某省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的赢利是以资源、环境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最近该省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关闭这些生产线。这反映了() A政府用价格杠杆对市场行为进行调节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C经济建设应切实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能够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一 要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客观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其职能范围与作用工具等不同,因而在功能、目标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 功能差异。其一是明显度不同。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财政预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银行信用一存一贷,但存款可以派生货币,因而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其二是调控力度不同。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具有“刚性”特征,如税收和税率、财政补贴等,都应保持稳定。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因此,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些。其三是着重点不同。财政的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财政可以通过自己的收支活动,引导货币投向,从而达到优化经济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货币政策涉及到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是一种总量宏观调控政策。 (2) 目标选择差异。调控总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是财政与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的政策目标,但在总量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上,财政采取长期适度从紧政策,金融则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在结构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财政采取压缩一般建设、保证重点建设的政策目标。金融部门则实行择优扶持,这样易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一般建设,加剧一般性建设的膨胀。 (3) 实施差异。由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职能、作用、任务不同,因而各自采取的政策实施起来也不同。财政政策主要实行税制改革、税率调节、调节财政支出与补贴范围等,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着利率(包括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业务制订相应的措施,例如:实行储蓄保值贴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开放国债二级市场等。因此,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分析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独运用其中某一项政策,都很难全面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就要求二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调控能力。 二 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两个手段在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尚未完善,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尚在两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影响,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存

宏观调控主要内容包括

调控主要内容包括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宏观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1.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2.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3.行政手段:这是依*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经济手段中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如:国家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已达到一定的目的。论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首先要知道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内容: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水平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

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精)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实行宏观调控,发挥其整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 三者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第一, 含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 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 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容不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 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等。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2.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外汇收入和支付的平衡。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指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5.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6.利率是指资金的价格,可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 7.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的一种短期放款形式。银行按照市场利息率扣除从贴现之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把票面金额以现金支付给持票人。 8.存款准备金是指专业银行或金融组织把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法律的规定,以一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部分。 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10.国家预算是指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明确规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来源、形式和财政支出的方向与数量,以及各项收支的内部比例关系。 11.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2.货币政策是指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刺激经济、缓解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目的。 13.国家信用是指国家按照有偿的原则筹集和供应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 14.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收入直接转移给特定的经济组织和居民的一种分配形式。 15.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国民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16.经济法规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指导、规范和监督。 17.计划经济是指通过国家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发挥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的一种经济模式。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 18.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的任务等行政方式,来调节和管理经济活动。 二、综合选择(括号内“/”表示正确答案)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A.生活改善(/)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协调发展(/) 2.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

关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第一,含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容不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计划在我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策(如国债的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整)、货币政策(如货币发行量的调整)、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存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如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如税目及税率的调整)等。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第五,特点不同。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滞后性的特点。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不同经济杠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其调节一般是间接调节。正是由于这样,经济调节效果不能很快体现出来,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国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显现出来。

经济基础(19)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08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本章2007年、2008年均没有考题,属于不重要的章节。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本章教材变化情况: 本章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中删掉了具体解释的内容 本章主要考点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互补关系: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者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如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也能够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增加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2)矛盾和冲突: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个目标与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矛盾和冲突的。 ①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但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②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之策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引致失业率上升。3. 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考虑因素 政府选择宏观经济目标时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出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出于衰退阶段,应把“增长目标或增加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 4.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原则----综合、适度、配合 【例题1--单选--课后题第1题】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