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人的文学”是()D、周作人

2、下述哪一组人员都属于创造社成员?( )D、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

3、鲁迅《野草》中的散文最初陆续发表在哪个刊物上?( )B、《语丝》

4、茅盾以日记体形式写的小说是( )D、《腐蚀》

5、水生嫂是下述哪篇作品中的人物?( )D、《荷花淀》

6、下述哪部话剧是讽刺喜剧?( )A、《升官图》

7、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归入下列哪类作品比较合适?( )B、新英雄传奇

8、散文《记一辆纺车》的作者是( )D、吴伯箫

9、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话剧( )A、《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10、茅盾所谓“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一位诗人”指的是()

A、徐志摩

11、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C、蒋光慈

12、1931年9月编选《新月诗选》并为其作序的是( )D、陈梦家

13、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了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的散文集是( )A、《画梦录》

14、艾芜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和成就最大的小说集是( )B、《夜景》

15、刘凤仙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B、《名优之死》

16、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于( )D、1977年11月

17、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重要特点在于其采用了( )A、第一人称的写法

18、“余永泽”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青春之歌》

19、“由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哪位作家的艺术风格在“文革”前后的演变所做的概括?( )B、茹志鹃

20、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的作者是( )B、田间

21、下述哪部话剧是讽刺喜剧?( )A、《升官图》

22、《远与近》是哪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A、顾城

23、新时期之初,我国诗坛曾出现一批勇敢地对现实、自我和历史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优秀诗作,它们是( )D、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和邵燕祥的《长城》等

24、“莫非是学习了战士的性格,所以才如此豪迈、威严;只因为它是战士的伙伴,所以才唱出了士兵的情感!”选自( )B、李瑛的《哨所鸡啼》

二、简述题

1、简述《二月》中萧涧秋艺术形象的特点。

①不甘心在黑暗中沉沦,极想有所作为②不愿与丑恶现实同流合污,对人间苦难不肯袖手旁观

③为追求理想人生而上下求索④有所顾惜,过于矜持

2、简析《拣麦穗》中“树梢上的哪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象征意义

张洁的《拣麦穗》这篇散文文体纯静,叙述从容舒缓,文章的意象繁复深邃。文中“树梢上那个孤零零零的小火柿子”的出现是在“我”期盼着那个一直疼爱“我”的卖灶糖老汉的时候,“我”一边心焦的等待着卖糖老汉,一边看着那个挂在树顶梢梢上,“让冬天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的小火柿子。虽然它孤零零地挂在那儿,但却“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这一细节描写把“我”期盼理解和关爱的心情以及对卖糖老汉的牵挂,乃至把“我”和卖糖老汉共有的一种孤独感,全都形象而无言地象征出来了。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这里,新文学所本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据目标在助成人性健全发展。1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注:周作人:《平民文学》,《每周评论》1919年第5期。),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的文学”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其两者间的区别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而主要是指“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贵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这些主张虽然有些抽象,但恰与“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相合,所以有相当的代表性,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

4、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①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以诗的方式全面地反思社会、历史、人生;更加着力表现生活的美,善于运用美的意象表达抽象的哲理和情思;象征艺术有了新的变化;④风格更加朴素自然、内在的激情常与深邃的哲理紧相交融,诗歌语言更加简炼、精辟)

5、简述《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①诗句短促,具有鼓点式节奏②诗歌注重具体画面的描绘,形象鲜明生动

③讲究艺术构思,显得长而不乱,张弛有效,跌宕起伏

6、流沙河的诗作《草木篇》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咏物言志?

《草木篇》作为一组咏物言志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植物与人的性情巧妙的结合起来描绘。以笔直的白杨树喻孤傲、正直、宁折不弯的人格;以仙人掌长刺,在野地、沙漠中生长的习性联想到人在逆境中生活的顽强性格;以梅花在严冬开放喻人不畏强权、高傲脱俗的骨气。同时,诗人又以藤和毒菌为喻词,尖锐地抨击了那种居心险恶地扼杀美好事物的攀爬现象,整组诗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形象地展现了正直、高傲、顽强的崇高品质;对残害他人、扼杀美好事物,只顾自己向上爬的恶劣行径,给以了无情的嘲讽。

7、什么是“伤痕小说”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从此打破了文坛的僵滞局面。接着,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再次震动文坛,以该作品命名的新时期第一个小说创作潮流“伤痕小说”从此拉开序幕。其后,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的《弦上的梦》,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一批小说相继问世,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些“伤痕小说”几乎都通过讲述十年浩劫中不同寻常的故事,表现人民群众的灵魂创伤和精神内伤,表现是非混淆的不合理现实所造成的畸形的社会现象和变态的社会心理,引发人们对十年动乱的思考。躁动与激愤、控诉与哀怨,形成了“伤痕文学”的主要特征。“伤痕文学”从生活实际出发,真实反映浩劫年月的社会和人生,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解放人的思想,立下了功劳,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8、简析《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特色上,《凤凰涅槃》表现出了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

首先,《凤凰涅槃》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其次,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也是《凤凰涅槃》的重要特征。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无限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使

整首诗情感浑厚、色彩绚丽、内蕴深沉。

第三,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9、简析《潘先生在难中》所体现的叶绍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

《潘先生在难中》集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不仅在取材方面反映了叶绍钧的小说尤其善于描写城镇小市民和教育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特点,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特色:首先,在艺术结构上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的故事,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其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小市民的生活状貌,更注重挖掘其矛盾。卑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第三,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幽默感。第四,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文字整饬,平实纯正。

10、简析《百合花》中新媳妇形象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塑造得十分鲜明生动。她美丽娴静、淳朴善良而又勤劳能干,对革命队伍怀着深挚的热爱。作品在刻画她的这些思想性格时,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一是对那作为新娘子惟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有点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地用它来给烈士装殓遗体;二是她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由开始时的又怕又羞,放不开手,到庄严而虔诚地给受了重伤的通讯员解衣服、拭身子,在通讯员牺牲以后,她怀着深切的敬意和哀悼之情,流着泪给他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在棺材里铺上自己的新婚被子。通过这些,把这个农家少妇的高尚优美的品格,描绘得非常真切感人。

1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五四时期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如果说胡适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那么周作人则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设,他同样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

和批评家。

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这里,新文学所本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据目标在助成人性健全发展。1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的文学”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其两者间的区别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而主要是指“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贵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这些主张虽然有些抽象,但恰与“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相合,所以有相当的代表性,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

1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张爱玲小说大多写的是与她同代,大多生活在上海、香港这样洋化的都市里,并且企图在旧时代沉下去时拼命在抓一点真实存在的小人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也是张爱玲着重刻画的当属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女性。这些都是她所熟知的,其中有她的亲戚,也有她自己。她的故事充满了回忆与现实间的尴尬,将衰败的旧家族,没落的贵族女人、小奸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新文学传统中作家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和对时代变动中道德精神的准确把握成功地结合起来,“再现都市民间文化精神”,既华美而悲凉,富丽而又苍凉。她“最喜欢的不是大起大落

英雄们的悲壮,而是一些不彻底人物的凄凉。”因此她的作品中大多是一幅幅凄凉的面孔,这些面孔的主人就是那些在没落家族中生活的女人。

有人从女性文学的角度上看,认为她“对女性黑幕世界的批露和揭示,有鲁迅对国民性的鞭挞,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她是第一个对女性的女奴意识作出系列展示的作家,也是惟一揭示了女性自身是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现代女作家……尽管她写《传奇》时并不是自觉地担当了这一历史重任,但作品的历史意义却标志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位置。”与张爱玲同时代的女性文学史家潭正璧也曾指出:“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题材尽管不同,气氛总是相似。她的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活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所以她或他上午行动没有不是出于变态心理,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张爱玲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女奴时代女性的命运。

1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

丁玲早期小说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这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它在《小说月报》1928年19卷2号上发表后,主人公莎菲这个“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便引起了当时文坛极大的震惊,作家也由此获得了更大的声誉。这正是五四落潮以后知识女性精神追求和心灵颤动的生命真实在莎菲身上的集中体现。作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叛逆的、苦闷的、彷徨的知识女性形象。莎菲充满矛盾的性格,在她与懦弱的苇弟、表里不一的凌吉士失败的爱情选择中得到充分揭示。莎菲从封建家庭出走,崇尚个性的真正解放,但总是求爱失爱,在无乐可寻中抱着“及时行乐”的幻想。她鄙视社会的隔膜、欺骗,以个人的孤独的灵魂进行倔强反抗。不甘幻灭的内心骚动,不满世俗的放纵,反抗充满着病态,而敏感、多疑、怪癖和狷傲,则构成其性格的基本特征。丁玲以这个形象生动折射出时代剪影,即五四的个性解放随着历史的进步只剩下了凄厉的哀伤和疲惫。作家高度浓缩了一个过渡时代苦闷青年的精神面貌,并且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率真的心理描写,深入到人物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翻开了五四以来郁达夫式的感伤抒情小说新的一页,从而也奠定了作家全部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的基调。

1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普遍发生过的事情,共产党刚刚取得政权,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符合其纲领和主张的社会,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革。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生动而真实的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先进力量和落后力量之间的斗争,农民在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和婚姻问题上的种种矛盾冲突,广阔描绘出农村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歌颂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揭露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流毒和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充分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15、"语丝的文体"的主要特征。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语言上泼辣幽默,讽刺强烈.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16、"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艺观及你对它们的看法。

以胡秋原、苏汶为代表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是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他们的文艺思想既异于现代评论派的自由文

艺思想,又有别于林语堂、周作人自由文艺观。他们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供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其观点有合理性。即使有些主张存在偏颇,但这种偏颇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价值不应简单否定。同时“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是整个左联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文艺论战。这场论争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文艺观,提高了左翼作家的文艺理论水平,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7、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现代写大家庭的作品多长于刻画长子长孙,路翎的蒋蔚祖却并不十分复杂,他只是一味地恋着金素痕,终至疯狂,疯人相对来说好写一些,情绪大起大落,行为可以乖张到极致。而同样题材的作品少年人则往往是最难把握的,无论是高觉慧,周冲,还是祁瑞全,比起蒋纯祖,都过于单纯,清澈见底了。在你发现《财主底儿女们》第三部竟然被蒋纯祖的生命经历填满了的时候,一边讶异于这种写法的冒险,一边不由得佩服了作者的聪明——作者必须,也只能扣住蒋纯祖来写,因为无疑地,作者本人最亲近于蒋纯祖。蒋纯祖的经历是奇异的,然而最后,竟然在那么多巨笔已经描摹过了乡场中的孤独灵魂之后,路翎又让他的主人公走进乡场去教书。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是以知识分子对人生与生存意义的求索追求,艰难探索和痛苦紧张的精神历程。独特的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象征性的抒情手法,乖张的语言风格,显示出现代小说的叙事奇观。创造了主人公在异常复杂的在痛苦中打滚和行进的生灵,创造了一种巨浪狂潮、大起大落、瞬息之间发生激烈的情绪转折和神经颤动的心理描写艺术,创造了一首激越而浑浊、痛苦而悲怆的心灵交响曲。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真实地写出了中国新一代资产阶级的生成过程以及他们的分化沉浮。小说主观色彩强烈,人物心理刻画深刻、细腻。

18、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因为话剧是从西方传入我国,所以二三十年代

的话剧,像丁西林、田汉的话剧都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从曹禺开始,《雷雨》《北京人》里的人物都有中国传统的特点。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四:从内容上看,曹禺的话剧以旧中国都市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人思想上、生活上受到的巨大冲击,以及冲击带来的痛苦和发生的改变。

19、艾青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艾青的代表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细节描写,把“大堰河”这一劳动妇女的朴实、辛劳以及对“我”的爱,极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扑捉和表现细节的能力是超群的。在诗人发表的第一首诗《会合》中,就显示了这种才能,而这首诗更是出类拔萃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重要艺术特色,那就是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诗人运用语言,是根据情绪的需要而设置的。这首诗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就是情绪需要的结果。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艾青在他写的《诗论》中说:“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又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就是真、善、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不仅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而且奠定了艾青以后创作的总的取向。“真、善、美”,成为这总的取向中的重要基石。

20、田汉历史剧创作的成就及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田汉共创作了三部历史剧,它们是《关汉卿》、《文成公主》和《谢瑶环》。此外还改编了《白蛇传》、《西厢记》(均为京剧本)。他的历史剧为当代戏剧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关汉卿》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同时,在历史剧的形式美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是田汉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是以“历史上英雄人物”来“教育和鼓舞后代儿女”, 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构成戏剧冲突,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这是田汉历史故事剧的主要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田汉的一贯的艺术特色:炽热的诗情,执著的正义感和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三、论述题

1、论述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和意义?

(1)、祥子悲剧首先来自于客观社会原因,作品由此揭露和抨击了黑暗社会的罪恶

(2)、祥子悲剧与他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有关。作品由此宣告企图用个人奋斗求解放的道路是行不通的(3)、在祥子悲剧中,虎妞闯入他的生活是一个重要原因,作品由此启发人们去更深地思考有关家庭、伦理等问题

2、结合舒婷诗作《双桅船》,论述它在“朦胧诗”初期创造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情感魅力和价值。

所谓“朦胧诗”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地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采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舒婷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她的诗作《双桅船》在“朦胧诗”的初期创作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诗作中,诗人描写了一艘双桅船向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情思,通过双桅船与海岸的分别、结合、再分别、再结合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揭示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双桅船是`我们

每一个人或是整个人类的象征,双桅船的心境正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境。全诗呈现出凄婉缠绵的感情特色。这首诗在“朦胧诗”的初期创作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双桅船向海岸的自白中,我们感受到了双桅船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双桅船的情感、思绪的超越,使之升华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感受,让人们能够从中找到与自我情感相联结的“聚合点”,引起共鸣。另外,诗人把双桅船与海岸两种对应的意象放在了一起,使它们交相辉映,造成了一种对立、统一的意象组合形式,展示了双桅船与海岸的相互依恋、难舍难分的复杂情感。

3、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思想

鲁迅在论及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他指出,“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注:鲁迅:《〈总退却〉序》,《鲁迅全集》第4卷,621-622页。)。30年代在谈及自己的著作时,鲁迅则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注: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512页。)正是从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始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而且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他的自述中所说,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药》里,他又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一家的精神愚昧;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明天》里,单四嫂子的不幸不仅在寡妇丧子,更大痛苦是她的孤独与空虚;《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鲁迅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也是着眼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与危机: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大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

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在酒楼上》);甚至“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借此“复仇”,虽“胜利”了,却又“真的失败了”(《孤独者》);“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附丽,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伤逝》)。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与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称之为“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实是最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注:鲁迅:《〈穷人〉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104页)。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鲁迅由此而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见《阿Q正传》最后的描写)。这也是显示了鲁迅的独特性的:他确实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4、《茶馆》的主人公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

王利发是《茶馆》众多人物中最有光彩的艺术形象。他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是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时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善于经营,为人谨小慎微,八面讨好、圆滑变通是他的经商原则和处世哲学。他从二十多岁起继承父业经营裕泰大茶馆,第一幕便点出了他在各类人物面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商人特点,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处处按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处世,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他自以为不能改变社会,只好要求自己当“顺民”适应社会,也奉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他每天满脸堆笑地在官僚权贵、外国势力、地痞恶霸、特务警察中间周旋,在他们不断的搅扰和剥削下忍气吞声地做生意。他虽然精打细算,但心地不坏,只是对穷人们的苦难司空见惯,因此比较冷漠,出于商人自私的目的而很少帮助他们,如对茶馆里发生的卖儿女悲剧毫不动情,甚至规劝客人不要管这件事。但他还是个本分商人,有基本的道

德良知,希望社会安定,生意兴隆。为了使茶馆长期经营下去,王利发不但需要在待人接物方面极力讨好,而且更要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改变经营方式,戊戌政变后他对茶馆进行了全面的改良,条凳改为藤椅,墙上的“醉八仙”大画和财神龛不时兴了,就换上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广告。茶馆前堂卖茶,后屋改为公寓。其他的城区大茶馆全都破产停业了,他还勉为其难地苦撑着。到了晚年,眼看着茶馆完全支持不下去了,他还是不嫌丢人地准备添用女招待。正如他本人所说的那样,“改良,我老了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我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他努力通过改良迎合茶客心理,希望以此挽救茶馆。但是,他的改良依然救不了茶馆,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公开扬言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上门勒索敲诈,流氓开办的人贩子公司也在计划着霸占他的地盘,旧社会的黑暗势力最终吞噬了他的全部家业,这么一位“做一辈子顺民”、始终小心谨慎的王利发终于在无比绝望中自尽了。

王利发的悲惨命运充分说明在黑暗的旧社会,连一个精明能干而又委曲求全的老好人也无法生存,他的个人奋斗、“改良维新”道路在当时也是走不通的。

5、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①文学史意义:a.发表于1957年,是“双百方针”提出的第二年,文艺界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思想的活跃和解放,该小说是在“写真实”和“干预生活”的创作主张影响下出现的;b.是当时表现爱情生活的小说中的代表性作品。其表现爱情的特点。

②江玫:性格单纯、善良、清高、要求进步,富有同情心,政治上和思想上不断进步,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选择。联系作品

③齐虹:解放前后另外一种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上冷漠、自私;政治上厌弃群众和人民,对未来的新社会充满疑惧。联系作品。

6、“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王蒙等“五七”作家群在80年代前期所作的这些形式技巧探索,还远远称不上是一股真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形式上的花样出新固然带来了文坛的活力,

但在80年代初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却不曾超越当时普遍的时代主题的范畴--这些作品还是本着某种“主义”或“责任感”,要去解决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具体问题。不妨说,这一代“五七”作家所钟情的仅仅是一些肤浅的西方文学现代派的技巧,而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当中那种深刻全面的虚无及幻灭感却为他们所排斥,他们仍是满怀改造国家和集体的“豪情”与使命感来从事文学创作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技巧探索仅仅是为其作品打上了“风格化”、“个人化”的烙印。

现在一般论新时期知青文学,都是从卢新华的《伤痕》开始,但只是到了1982年左右,“知青文学”才被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正式命名。而此时知青文学已离开伤痕文学的控诉,走向回归乡村之路。除去知青回归潮作品中所共有的新旧两岸徘徊难决的情感外,它们最为主要的共同方向是乡村民间文化色彩的发现:像张曼菱笔下的景坡山寨风情,张承志的蒙古草原文化,史铁生幽怅的陕北信天游曲调,孔捷生的海南原始森林的荒蛮。如果再联系到以后阿城的“三王”,朱晓平的“桑树坪系列”,李锐的“厚土”系列,其文化意味就更浓郁了。与汪曾祺、陆文夫等人似乎单个人的文化意味的追求不同,知青文学的回归意向,作为一种“潮”而被言说,就更多地具有了“集体行动”的意味,更能显示出新时期文学空间转移的某种程度上的整体性意味。如果不受严格的题材限制,而以作家的身份来看的话,那些知青作家年龄段的文化意味写作就更多了。如郑义的《老井》、李杭育的《最后一个鱼佬儿》等作品。

“五七”作家群的创作仍是一种意识形态写作,而知青文学则有较多的文化意味。

7、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们大多以自己身边的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自身遭遇、坎坷命运的描写,反映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悲愤激越的情怀。他们虽然也反映社会生活,但其目的不在于准确地、逼真地反映社会现实,而多半是借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因而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和自叙传性质。郁达夫就曾说过:“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主要特征:

1.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感伤的笔调娓娓叙谈自己的身世,揭露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个性的束缚和心灵的摧残,是“自我小说”在创作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2.“自我小说”另一个主要特征是自我心境的暴露与渲泄。

3.“自我小说”的特征还表现为相当一部作品的情绪低沉,色调灰暗,形成感伤的风格。

4.创造社成员的“自我小说’的特征还表现在艺术上不以精细的客观描写取胜,而是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见长,具有散文化、情绪化的倾向。

历史评价:小说主张再现作者的生活和内心心境,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其是处在变态社会中的变态性心理,以此作为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同时也丰富和拓宽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使中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多姿多彩,同时为后来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文学主体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再复最先阐发。其主要内容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文学主体性”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走向衰落。由于刘再复的理论素养和哲学功底不足以及时代历史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文学主体性”的理论尚属初步构建,其提出也只是标志着文艺学研究的重心从客体向主体、从“外”向“内”的转折,但是,随着刘再复对“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大力宣扬,“主体性”自80年代起逐渐变得通俗化并且深入人心,主体性精神从“文革”的迷失中逐步走出并走向深化,而人的主体地位也日渐得到恢复、确认。

9、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作为创造社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剧作家,作为现代戏剧艺术的奠基人,田汉剧作

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他的两个创作主题和独特的戏剧风格上。

1、对"真艺术(艺术家)"与"真爱情(艺术家-女性)"的追求,是这一时期田汉的人生选择与艺术思想,同时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总的主题。在艺术表现上,他自觉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资源,显示出"重象征,重哲理,重(主观)抒情"的特色。

2、在田汉早期剧作中,引人注目地出现了"艺术家"形象系列:

(1)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殉道精神。剧中这些艺术家们在面临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的冲突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具有浓重的"精神至上"、"艺术神圣"的色彩。

(2)女性为艺术家、艺术的牺牲精神。不仅他们自身都是具有献身精神的"殉道者",剧作者还特意在一些男性艺术家周围,设置女性形象,甘愿为他们,也为他们所从事的艺术献出一切。剧作者所要表达的"以牺牲一己肉体的生命,成全艺术(精神)生命的完美"的生命命题,却自有其动人的力量。

(3)艺术家的"精神流浪汉"气质。在剧本中,作为"永远的诱惑"的象征的是"古潭的声音":这是一个精心的艺术设计。如田汉自己所说,这意象是取自于日本古诗人芭蕉的俳句:"古潭蛙跃人,止水起清音",而据日本学者的分析,这古潭的清音乃"具足了人生之真谛与美的福音"。这样,田汉的"古潭的声音",本是很容易联想起鲁迅《过客》里的"前面的声音"的,都是表现着一种"生命的永远的诱惑";但在剧作家笔下,却增加了几分神秘、感伤的色彩:这恐怕正是田汉的思想、艺术个性的流露吧。

10、简述五十年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你对这一运动是如何认识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195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从文艺争论到政治审判的事件,因主要人物胡风而得名。由于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毛泽东红色文艺理论,胡风及其支持者和以周扬等人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随着事件的发展,中共高层介入文艺争论并给予胡风“反革命”的政治定性,胡风等人也因此遭到审判。胡风案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现象也被视为文革的“热身”:凭空捏造、舆论动员、全国声讨,从行动到大批判语言都惊人的类似。由舒芜“献私信构筑‘反革命材料’,卖友求荣的道德败坏倡导,导致此后打小报告、作窃听机器者群起,知识分子和全民道德崩溃,假大空盛行。

由于时代变迁,带有民国身份的诸多知识分子“心惊胆跳”,“畏罪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1955年之后胡风案及其带来的整肃运动最为狂暴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知识界空气空前沉闷,知识分子心情压抑,意志消沉,政治热情、工作热情受到严重挫伤”。最为脆弱、敏感的文艺界批判后的萧条表现的尤为明显。此后的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文艺界的紧张氛围。1930年代的老作家大多封笔,前解放区的作家也率受批判,文艺作品不但数量少,而且题材狭窄、刻板印象、公式化现象严重。而对胡风案和此后的整肃运动造成了知识分子群体性的疑虑、压抑和恐惧,他们对此极为不满。肃反的扩大后来为1957年“鸣放”运动中表达最多的一个话题,同时缺乏真实客观的信息为依据,中共调整知识分子政策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一定程度上为反右运动埋下了伏笔。

11、张天翼的讽刺艺术与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比较。

张天翼的小说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他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人生,着重刻画了三种庸俗的丑态。辛辣的讽刺贯穿其作品的始终,他的讽刺之作,在现代讽刺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幽默、诙谐、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特色大放异彩。张天翼的文笔洗练明快,泼刺新鲜,只用很少笔墨,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面貌;他的小说里看不到冗长的叙述描写和浮泛的抒情议论。

钱钟书的讽刺会有大量的铺垫,钱钟书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同时运用比喻、英文、文言文进行讽刺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的高超技术。譬如《围城》体现他机智隽永,才情横溢的艺术风格。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时态,调侃“芸芸众生”。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写。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

12、论"孤岛文学"中的戏剧创作。。

上海“孤岛”文学,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花溅泪》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遗恨)《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励观众,产生了很大的社会

影响。李健吾的《王德明》等,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借历史激励爱国热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结合得较好。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的盛行,以及业余话剧向专业话剧演出发展,都是孤岛戏剧运动的重要特征。孤岛文学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学组成部分。

13、"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的"美文"理想,在当时以及后来散文创作中是否实现了,以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论述之。

周作人的关于“美文”的思想有一个产生发展过程。他所说的“美文”开始近似于西方的Essay,后来又接近于晚明小品。但他就是在这种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借鉴、模仿、创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也是经典的“美文”思想的。 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上发表了《美文》一文后,标志着周作人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散文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也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开始进入文体自觉时期。紧接着的一批作家的创作,特别是周作人自己的一批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散文开始走向成熟。现代散文才真正开始理论的探讨和创作的自觉。周作人的“美文”受到我国传统“言志”派散文的影响更大。他的散文不仅是艺术的,个性化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理论上,绝大部分人的散文理论都源自或接近周作人的《美文》中的思想,如王统照、胡梦华等。创作上,在周作人影响下,也产生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如王统照、傅斯年、俞平伯、钟敬文等。因此,中国现代散文,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创作上看,都开始于周作人之手,又成熟于周作人之手。关于周作人的“美文”概念的具体涵义,大部分研究者都根据《美文》的内容认为,周作人所说的“美文”是指叙事抒情散文,而不包括“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如佘树森、钱理群、王得后、马良春等人。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上有一个从早期的“浮躁凌厉”到后期的“冲淡平和”的发展过程;其关于“美文”这个概念的思想也同样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美文”概念的提出,为新文学初期所要确立的新的文学规范体系,作出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14、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分析胡风文艺思想对"七月派"作家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和

《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写下大量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胡风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小说创作。他们在战争与饥饿、天灾与人祸、崇高与卑下、正义与邪恶、伟大与渺小、理性与荒谬等的多重交织中,关注着乡村和城市,关注着苦难的芸芸众生,宽阔的视野使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乡土小说作品。“七月派”乡土小说在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下,深入到生活底层和人物心灵深处,感受战争年代苍茫大地的战栗,揭露农民的“精神奴役创伤”“搅动”乡土生命的“原始强力”,从而形成深刻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与沉郁悲怆的艺术格调。其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不掩启蒙精神,而其体验的现实主义也掩饰不住地透出浓郁的现代主义气质,这使其在偏离“左翼”航向的同时获得了自己卓越的流派个性。二在“七月派”小说家中卓然独立的,也是在中国乡土小说领域中作出了重大思想和艺术贡献的作家是路翎。路翎在抗战逃难中路翎在抗战逃难中接触到苏联文学,开始尝试写作,因写作宣传抗日的《实战日记》而被学校开除。17岁时创作了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受到胡风赏识,自此在文坛崭露头角,成为20世纪30年代“七月派”的重要作家。1942年后,路翎进入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1944)及表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长篇乡土巨著《财主底儿女们》(1945)。新中国成立后,因受胡风案牵连,路翎中断写作20多年。路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在路翎的小说中,长篇《财主底儿女们》、《燃烧的荒地》,中短篇《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罗大斗底一生》、《王兴发夫妇》、《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易学富和他的牛》等都是有“心理体验”深度的乡土小说。

15、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一、家庭出身、时代背景不同,决定了她们小说的主题和风格的不同。张爱玲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对她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构成了她对“家”的意识和情感上冷漠与疏离的特征。并且这种压抑的家庭的氛围、复杂的生活感受和被扭曲了的心灵,也就决定了张爱玲的小说中总隐藏着对人生的恐惧,冥冥中给人一种很隐晦、很飘渺、很虚无的感觉。由于家庭环境的温馨,使得王安忆对生活抱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试题.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复习资料 贾文丰 河南电大 二 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的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在答题中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 的根本区别:论述题必须有要点、举例、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简答只答要点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牢记“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八个字,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 容。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本资料的论述题“提示”内容不 是唯一的,仅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贾文丰 2005年 11 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 树人和。[周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 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 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 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 7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 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1答案

《现当代文学》练习题答案1 一、填空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是(《尝试集》), 作者是(胡适)。 2、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白话文诗歌是(《蝴蝶》),原题叫(《朋友》)。 3、发表了中国现代最早的话剧的剧本是(《终身大事》) 4、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曾用笔名(沫若)、(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5、郭沫若的诗集主要有:《女神》、《星空》、《新华颂》、《瓶》、《恢复》等。 6、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理论(主张)分别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7、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林徽因) 8、朦胧诗特点是(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 9、新诗三杰是(北岛)、(顾城)、(舒婷)。 10、后朦胧诗的特点有(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采用冷抒情、反讽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反文化的意识)。 11、北大诗歌三剑客是指(海子)、(骆一禾)、(西川)。 12、艾青原名(蒋海澄),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 二简答题: 1、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歌所蕴含的核心意象,并说明其象征

意义。 答:第一首诗歌诗人借蝴蝶这个意向象征文化先行者孤单、可怜不无自况之意。第二首诗里的鸽子象征新文化运动同道们自豪和得意。 2、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有哪几种? 答:知人论世、言外求意、比较鉴别、品尝韵味。 3、试分析“天狗”这个形象。 答:积极、进取、是一个向黑暗社会发起挑战的坚强斗士的硕大想象。 4、简述《天狗》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想象新奇,气势磅礴,旋律激越,声调高亢,语言峻峭等特点。 5、简述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思想 (1)对爱、美与自由的追求。 (2)同情下层人民,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3)感叹人世沧桑,咏叹光阴易逝、企求超脱尘世。 (4)情绪低沉,政治倾向偏激,内容不太健康。 6、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1)意象优美 (2)韵律和谐 (3)形式多样。 7、简述诗歌《别丢掉》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1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9.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2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B )。 A.学习考古学B.学习医学 C.学习文献学D.学习文学 2.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B )。 A. 《孤独者》B.《在酒楼上》 C.《孔乙己》D.《伤逝》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试卷A卷参考答案.do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试卷(A卷)2008. 1 参考答案 汉语言(涉外文秘)专业2007级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集中指责旧文学的流弊,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由此宣告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旧文学宣战,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3.20年代的小说创作先后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小说等创作现象,使新文学的20年代小说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局面。 4.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作者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5.1916年前后,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学观念,后来他又提 出“诗体大解放”的曰号。他于1920年出版《尝试集》,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部诗集。 6.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这个诗派的 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 7.早期象征诗派发生于1920年代中后期,它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这个诗派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8.郭沫若的《女神》一问世,便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9.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 爱美剧”运动,打破了文明戏衰落而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10.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提倡“美文”,促进了艺术性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A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 (试卷共8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周作人 D .胡适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A .《尝试集》 B .《女神》 C .《野草》 D .《朝花夕拾》 3、话剧《名优之死》的作者是 。 A .夏衍 B .洪深 C .丁西林 D .田汉 4、“人生派”中个性特色最为明显的作家是 。 A .叶圣陶 B .周作人 C .许地山 D .庐隐 5、《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 。 A .郭沫若 B .何其芳 C .徐志摩 D .戴望舒 6、京派创作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 文化品格。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理性主义 D .感性主义 7、《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作者是 。 A .冯雪峰 B .茅盾 C .丁玲 D .冰心 8、夏衍剧作的代表作品是 。 A .《法西斯细菌》 B .《上海屋檐下》 C .《都会的一角》 D .《心防》 9、“左联五烈士”中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 A .殷夫 B .萧军 C .冯铿 D .柔石 10、《呼兰河传》的作者是 。 A .萧军 B .萧红 C .叶紫 D .柔石 得分 阅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系 专业 层次 姓名 学号 ┉┉┉ ┉┉┉ ┉┉┉┉ ┉密┉┉┉┉┉ ┉┉ ┉┉ ┉封┉ ┉ ┉┉ ┉┉┉ ┉┉┉线┉ ┉┉ ┉ ┉┉┉┉┉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 1、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是 和 。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创作新诗的第一人是 ,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 3、鲁迅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 和 两大重要题材。 4、被称为教育小说家的作家是 ,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是 。 5、闻一多的两个诗集是 和 。 6、鲁迅对于愚昧、麻木的人们的态度是: 。 7、20年代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而真正把象征诗美品格推向成熟的诗人是 。 8、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以 和 为主要思想武器,向封建文化发起了总攻。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精神胜利法: 2、零余人: 3、“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 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新文学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文学内容方面的意识和意识,文学形式方面的意识和意识。 2、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和。 3、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和、 等“三美。” 4、“雨巷诗人”指的是诗人,他是我国三十年代“诗派”代表诗人。 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小说的耐人寻味的结尾最后一句。 6、《凤凰涅槃》选自的诗集,它是现代白话诗的第一座里程碑。 7、新时期文学,从文学形态变化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的复归、深化和开放性发展;一方面是的引进、借鉴、融汇和创新。这是一个美学形态并存竞荣的时代。 8、《茶馆》的作者是,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 这个“窗口”,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 9、“漏斗户主”是作家高晓声精心刻画的新时期农民的形象。 二、选择题: 1.《人的文学》作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作人 D.胡适 2、赵伯韬是哪一位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沈从文 3、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 B.语丝社 C.新月社 D.文学研究会 4.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1928年 B.1930年 C.1937年 D.1942 5、下列哪首诗刊被叶圣陶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A.《再别康桥》 B.《雨巷》 C.《我是一条小河》 D.《死水》 6、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 ) A.上海 B.武汉 C.重庆 D.香港 7、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 A.《放下你的鞭子》 B.《黄河大合唱》 C.《我们的祭礼》 8、巴金的小说《家》中刻划了一个新旧两种思想交杂,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不该那么做”的典型是() A、觉慧 B、觉新 C、觉民 D、觉英 9.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 A 新月社 B 湖畔诗社 C 创造社 D 狂飙社 10、《猛虎集》是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 A、郭沫若 B、徐志摩 C、殷夫 D、闻一多 三、简答题 简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2. 鲁迅创作了哪三本小说集?小说如何体现出鲁迅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在改造民族灵魂方面的价值? 3.何为朦胧诗? 4、简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和。 2、1918年4月,胡适发表,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是,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是,第一部新诗别集是。 4、“五四”以后,以描写小市民和中、小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而著称,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 5、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和,以及宗白华的,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和兴趣。 6、闻一多的新诗诗集只有两部:和。 7、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和之 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标榜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派别是() A甲寅派B学衡派C鸳鸯蝴蝶派D新月派 2、提出“人的文学”的是() 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周作人 3、下列哪一社团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莽原社 B、未名社 C.语丝社 D.浅草社 4、茅盾所谓“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一位诗人”指的是( )。 A.徐志摩 B.闻一多 C.冯至 D.李金发 5、“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以上诗句出自于 闻一多的:( ) A.《忆菊》 B.《一句话》 C.《发现》 D.《死水》 6、尚洁是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命命鸟》B《缀网劳蛛》C《商人妇》D《湖畔儿语》 7、“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 里受苦呢!“这句话出自() A《孤独者》B《超人》C《在酒楼上》D《沉沦》 8、“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 形象是( ) A.子君 B.莎菲 C.爱姑 D.曾树生 9、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10、《一只马蜂》的作者是() A欧阳予倩B田汉C洪深D丁西林 三、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当中,现当代文学考试比例及分数都不是很高, 故不要在此花费大量时间,此部分试题作为了解,扩充知识,不要死记硬背。 1、1915年9 月陈独秀主编的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_________________。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_________________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___________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 月成立于东京的__________,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______________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________、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_________________。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 年,其主要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________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____________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__________。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_________________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____________,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_____________。。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_________,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26、鲁迅,原名________,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27、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 28、鲁迅前期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9、鲁迅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30、__________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31、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___________,并任常务委员。 32、阿Q 是____________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33、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4、《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______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每空1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一)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1) ________________和周 作人。 2)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是胡适的(2)《________________》。 3)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又发表了陈独秀的(3) 《________________》,宣告了文学革命的开始。 4) (4) ________________的小说(5)《________________》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 七斤经历的一场“辫子风波”,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面貌。 5)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6)《________________》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 始。 6)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们出版了诗合集(7)《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8) ________________年发表的(9)《________________》。 8)冯至第一部诗集(10)《________________》中的四首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小叙事诗是 《吹箫人》、《帷幔》、(11)《________________》和《寺门之外》。 9)吕纬甫和(12) 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鲁迅小说(13)《________________》和《孤独 者》中的主人公。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是(14) ________________,她的第一篇小说 是(15)《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诗集是《繁星》。 (二) 1)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1)《________________》,接着又出版了《南国之夜》、《夜景》等短篇集和散文集(2)《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的小说《华威先生》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关于(4)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争,这是抗战以来文坛上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学论争。 3) (5) ________________在30年代接连发表了《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 等优秀短篇小说。 4) 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写了《且介亭杂文》、(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三部杂文集。最后一部是鲁迅逝世后由许广平编辑的。 5) 小说《春蚕》的主人公是旧式老农民(8) ________________。 6)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9)《________________》、《香稻米》和(10) 《________________》。 7) 夏衍的话剧(11)《________________》以林志成、匡复和杨彩玉之间的纠葛为中心情 节,是一首市民生活的交响曲。 8) 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主人公是祥子和(12) ________________。 9) (13) ________________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14)《________________》、 《赵子曰》和《二马》。 10 小说《家》高氏官僚地主大家庭的没落。高家长房的三兄弟是觉新、觉民和(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 2、乡土文学 3、京派 4、文学研究会 5.《朝花夕拾》 6、社会剖析派小说 7、《骆驼祥子》 8、《画梦录》 9、朦胧诗 二、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的。 2.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三、简答: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

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3. 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 4、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沈雁冰等12人。主张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