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1.21世纪初的前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1.0分)

A.美国

B.印度

C.俄罗斯

D.中国

我的答案:D√答对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我的答案:A√答对

3.()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B√答对

4.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1.0分)

A.发展低碳经济

B.推进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发展共享经济

我的答案:A√答对

5.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1.0分)

A.社会文明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我的答案:B√答对

6.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1.0分)

A.2025年

B.2030年

C.2035年

D.2050年

我的答案:B√答对

7.根据国外的经验,当环境治理投入占GDP比重为()时,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1.0分)

A.1%~1.5%

B.1.5%~1.8%

C.1.8%~2%

D.2%~3%

我的答案:D√答对

8.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1.0分)

A.13℃

B.15℃

D.21℃

我的答案:A√答对

9.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1.0分)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九大

我的答案:A√答对

10.十九大报告明确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分)

A.开放

B.绿色

C.美丽

D.共享

我的答案:C√答对

11.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0分)

A.十六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我的答案:D√答对

12.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我的答案:A√答对

13.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1.0分)

A.能源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我的答案:C√答对

14.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A√答对

1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我的答案:C√答对

16.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1.0分)

A.永续发展

B.合作分享

C.共生和谐

D.绿色文明

我的答案:C√答对

17.2017年11月,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上,()和“落实行动”成为会议的两大关键词,许多国家认为消费者能促进企业行为进而实现低碳转型,引导企业走向更绿色的未来。(1.0分)

A.“公众参与”

B.“文明消费”

C.“环保节能”

D.“勤俭节约”

我的答案:A√答对

18.()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0分)

A.人与自然

B.人与人

C.人与社会

D.人与人工自然

我的答案:A√答对

19.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1.0分)

A.《巴黎协定》

B.《京都议定书》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我的答案:B√答对

20.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1.0分)

A.节水排污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人口协调

我的答案:C√答对

21.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是()。(1.0分)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我的答案:A√答对

22.(),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1.0分)

A.2013年9月

B.2015年4月

C.2016年7月

D.2018年9月

我的答案:B√答对

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包括()。(1.0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特殊性原则

24.()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25.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0分)

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六大

我的答案:A√答对

26.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1.0分)

A.敬畏自然

B.征服自然

C.改造自然

D.顺应自然

27.全球每年1260万死亡人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1.0分)

A.10%

B.23%

C.32%

D.35%

我的答案:B√答对

28.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0分)

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

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

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

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

我的答案:B√答对

29.()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1.0分)

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30.()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我的答案:D√答对

1.下列选项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有()。(1.0分))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我的答案:BC√答对

2.下列国际组织中,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的有()。(1.0分))

A.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B.世界自然基金会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D.绿色和平组织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重建经济秩序的措施包括()。(1.0分))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的国际间流动,减少在贫困地区设置污染性工业

B.消除贫困

C.制止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削减核武器数量,把核力量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限度

D.加强对生物基因的保护,建立全球性的生态保护区,设置以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贸易限制,划分生态环境脆弱类型,规定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级差标准

我的答案:ABCD√答对

4.我国提出的依法惩治环境犯罪行为的文件包括()。(1.0分))

A.《“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C.《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D.《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我的答案:ABCD×答错

5.我国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包括()。(1.0分))

A.核能事故、核废料处理

B.化工生产中各种有害化合物排放、外溢

C.海陆管道运输途径地储存的有害物质外溢

D.矿山开发中的矿物径流,尾矿、土地塌陷

我的答案:ABCD√答对

6.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包括()。(1.0分))

B.波浪能

C.海水温差能

D.海水盐差能

我的答案:ABCD√答对

7.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洁能源的有()。(1.0分))

A.煤炭

B.海洋能

C.风能

D.地热能

我的答案:BCD√答对

8.关于我国的东海经济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0分))

A.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圈为依托

B.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C.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新兴产业的聚集区

D.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

我的答案:BCD×答错

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1.0分))

A.根基

C.其他建设的自然载体

D.其他建设的环境基础

我的答案:CD×答错

10.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包括()。(1.0分))

A.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健康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生态安全问题

B.人口生态安全问题、贫困生态安全问题、核生态安全问题

C.非可控生物入侵生态安全问题

D.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1.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具体形式包括()。(1.0分))

A.现场检查

B.“三同时”验收

C.限期治理

D.环境行政处罚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2.《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2030年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1.0分))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B.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C.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D.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3.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有()。(1.0分))

A.固体废物中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大气

B.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会向土壤迁移,污染土壤,对植物产生间接污染

C.固体废物会使水体遭受污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

D.通过大气、土壤、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4.对公民个人和企业来说,环境权就是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主要包括()。(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5.生态旅游业的产业特征包括()。(1.0分))

A.综合性

B.动态性

C.持续性

我的答案:ABC√答对

16.重建经济秩序的措施包括()。(1.0分))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的国际间流动,减少在贫困地区设置污染性工业

B.消除贫困

C.制止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削减核武器数量,把核力量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限度

D.加强对生物基因的保护,建立全球性的生态保护区,设置以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贸易限制,划分生态环境脆弱类型,规定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级差标准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7.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包括()。(1.0分))

A.保障公众合法生存权利和环境权利的需要

B.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C.弥补政府管理缺陷的需要

D.能够扩大影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我的答案:ABD×答错

18.世界CDM市场的主要供应国包括()。(1.0分))

A.中国

B.印度

C.巴西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9.在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作为顶层设计,其作用包括()。(1.0分))

A.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及举措

B.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搭建基础性框架

C.基本解决了我国在生态文明上面临的难题

D.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我的答案:ABCD×答错

20.汞、镉、铅、钴、铊、锰、砷等重金属污染可能会引发的病症有()。(1.0分))

A.癌症、结石

B.关节疼痛

C.神经错乱、健忘

D.失眠、头晕和头痛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1.我国要实现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做到()。(1.0分))

A.系统构建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变目前多部门治水的混乱格局

B.变革控制排污总量的思维,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在源

头上真正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C.严惩污染水环境行为,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通过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D.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生态规律进行建设,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符合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要求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2.物联网产业包括涉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1.0分))

A.感知层

B.网络层

C.管理层

D.应用层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3.造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有()。(1.0分))

A.人口众多、资源紧缺

B.单位产值能耗高、节能技术不先进

C.生态意识落后、环境政策实施不力

D.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绩观存在偏差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4.法家()的思想,为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思想渊源。(1.0分))

A.法布于众

B.依法办事

C.刑无等级

D.保持法律稳定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5.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包括()。(1.0分))

A.冰川消融

B.永久冻土层融化

C.海平面上升

D.咸潮入侵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6.下列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层面的表述,正确的有()。(1.0分))

A.国际层面:倡导环境国际合作与全球伙伴关系,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把环境问题纳入多边合作计划

B.政府层面: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整个社会的有序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缔造一种新型的环境文化;引导新颖的运作方式

C.企业层面:遵守环境法规、严格执行环境标准、节能降耗是企业的责任

D.公众层面:要使节约资源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7.信息产业包括()。(1.0分))

A.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B.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

C.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

D.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E.其他信息相关服务

我的答案:ABCDE√答对

28.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1.0分))

A.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B.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C.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D.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9.关于风能,下列描述正确的有()。(1.0分))

A.蕴藏量大

B.分布广泛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单选 1.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分)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九大 我的答案:A?√答对 2.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分) A.生态科技 B.能源类型 C.市场 D.资本 我的答案:A?×答错 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 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答对A?我的答案: 4.()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我的答案:A?√答对 5.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我的答案:A?×答错 6.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科普图书是()。(分) A.《封闭圈》 B.《增长的极限》

C.《只有一个地球》 D.《寂静的春天》 √答对D?我的答案: 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分) 年 年 年 年 我的答案:B?√答对 8.()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9.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答:(1)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用“灵感”出现;(4)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其基本特征为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一)整合思维的培养。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三)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四)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

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答案

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答案 1.()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1.0分) A.《“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我的答案:C√答对 2.()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0分) 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 我的答案:D√答对 3.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我的答案:A√答对

4.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1.0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我的答案:A√答对 5.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1.0分) A.城市 B.农村 C.城镇 D.区域 我的答案:A√答对 6.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1.0分) A.生态科技 B.能源类型 C.市场 D.资本 我的答案:C√答对 7.()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0分) A.十七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三届人大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损害问题在局部地区已经相当突出,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在一些地区引发的群体事件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就此,我通过调查和学习浅析个人体会。 回顾中外发展史教训深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加速工业化,1953年起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先是发现一些猫突然跳水自杀,后来发现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病人。过段时间病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曲,变声嚎叫着惨死。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是当地一些冶炼厂和化工厂将含汞污水排入水俣湾,午睡中有机汞也有甲基汞,水中的一些细菌把污水毒性较轻的无机汞转化成对人体有剧毒的甲基汞。鱼、贝通过食物链在体内富集甲基汞,含量超出水中汞含量的一千倍至十万倍。居民食用鱼后不知不觉甲基汞中毒,近万人中枢神经受损,七中确认甲基汞中毒的病人有283人,有60人死亡。1970年日本开始执行当时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标准,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来控制污染。这起事件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细菌把无机汞转化成甲基汞。二是鱼、贝富集甲基汞。说明此时水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消费者(鱼和贝)都在放大污染物。 我国也在加速工业化。2004年2-3月,四川化工集团公司违反规定进行改试生产,由于设备出现故障,使氨氮含量超标十倍的污水直接排入沱江。沱江干流受到严重污染,百万群众饮水中断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沱江生态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水平。2005年11月13日,中石化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本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上百吨硝基苯等有毒化学物随消防水排入松花江,哈尔滨宣布全市停水4天,沿江数百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江水顺势危及到邻国俄罗斯后,国家打击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突然发生大面积蓝藻暴发,受污染的湖水黑臭,生活在太湖边的无锡市喝不到自来水。蓝藻突然暴发和湖水发黑变臭是因为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田经流水流入太湖,这三种水中都含有高浓度的氮磷元素,而氮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当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入湖泊、海洋这些流动缓慢的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蓝藻和绿藻会大量繁殖。水面上会出现由这些藻类形成的一片片的“水花”,又称“藻花”,在海洋称为“赤潮”。这些藻类有恶臭,有的有毒,鱼不能吃又被藻类堵塞鱼鳃而死亡。大量繁殖的藻类遮蔽阳光,水地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更可怕的是由于藻类不能被鱼类食用,自生自灭,死亡的藻类和产生生物尸体腐烂,分解,又将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进水中,再促使藻类生长,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植物营养物质长期保存在水中。湖泊一旦出现富营养化,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还是很难恢复。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省在7月1日全面施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调整派污染费的省份。 2008年6月11日,云南省有关环保部门在例行检测中发现一向水质优良的阳宗海被砷污染,经过两个月的排查,确定锦业公司是这次砷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企业几年间产值有六个亿,纳税1000多万元。但治理阳宗海的污染要几十个亿,还影响了沿岸近3万人的饮水安全。锦业公司被勒令关闭。 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城西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蟒蛇河被含酚废水污染,河

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

1.()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单选 )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 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3.()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4.(),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永续发展。 (单选 ) A协调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可持续发展

5.要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坚决杜绝()的现象。 (多选 ) A先污染后治理 B先破坏后恢复 C边治理边污染 D边恢复边破坏 6.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 (多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7.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 (多选 ) A多元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相关性 8.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 正确错误 9.雾霾不可能出现共存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交替转换。 (判断 ) 正确错误 10.要坚持“受益者或破坏者支付,保护者或受害者被偿”的原则;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 (判断 ) 正确错误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对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 精心整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过去一、二百年中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短短30年的发展中就集中暴露出来。可以说,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中国工业化、加快,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迅速扩大。2013年,“雾霆”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霆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霆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在生态方面,上世纪80年代,沙漠化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每年扩展达2460平方公里,其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我国己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发展的速度和生态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即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和人口状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字发展理念,其次,大力推进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再次是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一、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一些城市也大多倾向于将城区部分污染的企业迁到农村区域。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在 眼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答案 1、()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 1、0分) 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我的答案:D √答对 2、在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 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 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我的答案:D √答对 3、xx年10月,党的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 A、节水排污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人口协调我的答案:C √答对 4、xx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是()。( 1、0分)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我的答案:A √答对 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我的答案:C √答对 6、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 1、0分) A、13℃ B、15℃

C、17℃ D、21℃我的答案:D 答错 7、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 1、0分) A、敬畏自然 B、征服自然 C、改造自然 D、顺应自然我的答案:D √答对 8、xx年12月,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正式落户()。( 1、0分) A、四川成都 B、重庆璧山 C、新疆喀什 D、内蒙古呼和浩特我的答案:B √答对 9、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 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 B、涉及面较小 C、评价范围较小 D、工作较为简单我的答案:A √答对

2020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答题答案

1.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1.0分) A.100 B.200 C.300 D.500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3.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0分) 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六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1.0分) A.2015年1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6.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8.()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9.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1.0分) A.永续发展 B.生态公正 C.共生和谐 D.持续文明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文明作为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代。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角色与地位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水平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始文明大约经历了400万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与自然之间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创造力非常有限,即使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从总体上也能较快的恢复平衡。社会发展到一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原始经验”的积累,人类组建以栽培作物和驯养动物取代采集和渔猎的部门,于是农业和畜牧业就发展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完全依赖、顺从自然的状况。但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牧为主,活动范围较小,而且该时期人口密度不大,所以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冲击力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超出环境容量,生态系统仍可维持大体上的平衡,人类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00多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时代。尤其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进行强力征服和探索,以至于在短短的300多年间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成果。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自然,而是把自然当做被征服的对象,“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成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以至于全球出现极其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森林锐减、垃圾成灾、水污染等等,这些事实使人类逐渐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则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力相协调,必须转换人类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制约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使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时代。 从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类已处于主导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人类要想实现文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自始至终都应保持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应相互对抗。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人们自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

2020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1.()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分) 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分) 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 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 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 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分) 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分) A.节水排污 B.节能减排 C.环境友好 D.人口协调 8.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分) A.《巴黎协定》 B.《京都议定书》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分) 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

2020年内蒙古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

1.在水体中开展的水产农牧化的产业被称为()。(1.0分) A.白色农业 B.蓝色农业 C.绿色农业 D.棕色农业 2.()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1.0分) 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包括()。(1.0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特殊性原则

4.()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1.0分) 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5.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1.0分) A.发展低碳经济 B.推进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发展共享经济 6.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7.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1.0分)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8.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9.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1.0分) A.13℃ B.15℃ C.17℃ D.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 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及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1.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分) A.生态科技 B.能源类型 C.市场 D.资本 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分)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4.()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分) A.十六大报告 B.十七大报告 C.十八大报告 D.十九大报告 5.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分)

6.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 A.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 B.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 C.资源利用程度 D.资源节约 7.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分)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8.()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分) A.碳税 B.碳关税 C.环境税 D.资源税 9.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分) A.环渤海区域 B.长三角区域 C.珠三角区域 D.北部湾地区

10.()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分) A.十七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三届人大 11.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的()通过了“巴厘路线图”。(分)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 B.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 D.《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13.(),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分) 年9月 年4月 年7月 年9月 14.()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生态文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人类从顺服、敬畏自然到盲目的征服自然,必然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合理状态。应当看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剧增、粮食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欠衡、贫富差距扩大化等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一方面,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这一点不容忽视。尽管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2.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资源能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瓶颈作用日益显着。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逐年严重,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加速,沙尘暴现象频现;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 四、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