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职语文导学案

中职语文导学案

中职语文导学案
中职语文导学案

《荷花淀》导学案

一、解题

《荷花淀》这篇小说,是孙犁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时间是 1945年春天。

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大湖,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抗日的旗帜下,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了,他们克服乡土观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表现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勇敢献身的精神。孙犁同志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二、作者介绍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生,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记》,论文集《文学短论》等。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浓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他是“”(文学流派)作家群的代表人物。

本文《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选自《》,与《》(初中课文)是姊妹篇。

三、字音、字形

1.注音

吮垛苇缠绞惦记凫水奔着横样子撅着嘴

2.辨形组词

梭竣悛浚唆

篓偻镂缕褛

【课堂探究准备】

一、课文分析

(一)情节内容

自行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故事开端)。

第二部

分:,。

第三部

分:,。

(二)人物形象

【理论知识复习】

一、小说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貌描写(肖像描写)、________.

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中切入,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主人公: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你认为文章主要写的是水生还是水生嫂?谈谈你的理由。

2、分析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举例分析水生嫂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一碗清汤荞麦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真诵读,梳理故事情节,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2.情感目标: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和品味,探究小说所表现的真善美,学习面对艰难毫不屈服的精神。

3.能力目标:掌握以物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构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细节描写的人物刻画方法,理解本文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栗良平,日本作家,原名伊藤贡,1943年5月出生于日本北海道砂州市。在综合医院任职十年,高中时代曾翻译安徒生童话而引起对口述童话的创作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四百多篇民间故事,以各地方言,亲自巡回讲述,并主办“栗子会”,以及“大人对小孩说故事”为主题,展开全国性的说故事活动。他的小说故事性强,善于设置悬念。主要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等。《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他的代表作。

2.日本的荞麦面:

日本很多地区都种植荞麦,荞麦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的荞麦面是人们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还有很多人常把荞麦面作为礼物送人。据说,按照传统风俗,除夕之夜,人们一边倾听寺院里传来的108响除夕钟声,一边吃荞麦面,它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的祈祷,愿它像荞麦面一样久长。正是因为荞麦面在日本人心里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称为“年面”。

二、预习检测:

1.填空。

⑴这篇小说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____为背景(地点)展开情节,

按照___________ 顺序,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⑵小说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在母子三人身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 的精神,也从老板夫妇及店内其他人身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品格。

2.朗读课文,请复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合作探究】

1.文章标题为“一碗清汤荞麦面”,请简析其作用。

2.本文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从文中分别找出并完成下列表格。

3.母亲四次要面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看出什么?这其中有一个变化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4.有人认为母子三人从逆境走向光明,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店面装修了,但二号桌仍然如故,且放在店堂中央,成为“幸福的桌子”,说明了什么?

【达标训练】

1.下面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ù)蕴藏(yùn)打烊(yiàng)

B.厄运(è)尴尬(gāngǎ)屏住(bǐng)

C.传颂(sòng)板粟(lì)香喷喷(pèn pèn)

D.皑皑(ái)重叠(dié)摇曳(yè)

2.下列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1)“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_________地问。

(2)热腾腾香喷喷的清汤荞麦面一上桌,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_____地吃了起来。(3)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点________。

(4)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________地将桌上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A.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六神无主④若无其事

B.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心神不定④若无其事

C.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六神无主④煞有介事

D.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心神不定④煞有介事

3.对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1)“啊……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2)“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三碗----”

A.(1)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2)断断续续,不知怎样说才好,拿不定主意。B.(1)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表现了一家人正处于困境中的心情;(2)继继续续不连贯的语气反映出老板娘见到母子三人时激动的心情。

C.(1)(2)都表示语气的不连贯。

D.(1)表示语言继续续续;(2)表示语意的省略。

【学后总结】

课后及时复习已学内容,并按时完成作业。对于课上探究后依然生疏的问题,

下课后组内互学,或小组之间探讨,做到查缺补漏,踏实稳固。

应用文便条单据巩固练习

1.填空

(1)便条,是一种__________的短笺。常用的便条有_________、请托条、__________以及用于_________、感谢、________ 的便条。

(2)请假条需要写清楚请假的_________ 和所需的__________ ,请托条要写清楚所托事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便条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个部分。

(4)单据是作为某种_________的便条。常用的单据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欠条等。

(5)单据写作时,表示钱、物数量的数字要用________ ,以防涂改;数字后要写上量词,再写上“________”字,以防添加;如果是钱,还应当注明________。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便条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短笺,本质上讲,单据也是一种便条。

B.便条可以邮寄,也可以委托他人转交或者放置在特定的位置。

C.单据对签约各方均具有约束力,因此书写时必须认真慎重。

D.如果单据需要修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直接改动即可。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

A.苦B.苦中有乐C.乐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

A.考出好成绩B.让家长高兴C.获取知识D.不知道

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二、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自读课文

找出或归纳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也是全篇主旨)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____________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______________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_______、________,与好书结缘能“______”、“______”,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1、找春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4.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学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5.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难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三、知识梳理 本文以“找春天”为题引导读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四、学法指导 本课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春光的美好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能够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教师口述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2.教师设问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并多读几遍。。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读准字音。(3)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画出描写这种心情的词句好好读读体会词语蕴含的意思。 (5)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6)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想想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该怎样读出发现春天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è xiū sè lǐ mào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职业中专_语文_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 副本】语文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 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 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 内容上去归纳) —— 2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 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 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 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有答案) 二芦花荡 【学习目标】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 题目解读: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走近 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白《芦花荡》《荷花淀》主要作品派代表作家。“荷花淀”洋淀记事》等。《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 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 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 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 性格?

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

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 【篇一: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人:金晓难 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 二〇一三年二月 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 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 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

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 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 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 治疗、鼓励“我”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 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 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 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 “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 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 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1、《燕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 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学案自学】 (一)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认会“俊、俏、拂、增、掠、偶、沾、漾、谱”,会写“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有的飞到了()间,有的横掠过(),有的落在()歇息。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充 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 来的()之情。 自学提示1:研读课文第一段。 (1)说说这一段写了燕子的什么?(2)“凑”是什么意思? 自学提示2:研读第2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你知道“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的意思吗? 自学提示3:研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自学提示4:研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几痕”和“几根”的意思。 (2)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 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呢?这一句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合欢树》教学设计

几时才懂爱 ——《合欢树》教学设计Word文档

设计亮点 1.时空视角,深读文本 不惑之年的作者回看成长中的三个阶段,才发现自己对母子亲情的理解始终是“错位”的:少年自负,青年自闭,壮年自责,母爱的诗意与卑微在当时都被“我”忽略或误读了,而当时空都被拉远后,作者才慢慢从这几段失衡的母子关系中,在爱与误,成长与悔恨之间参悟了母爱和生命的真谛,以“了死生”的文字讲述了一段“几时懂爱”的心路历程。涵咏文字,咂摸文本是教学之始。 2.开放有界,出入文本 本设计由两个开放的主问题作引领分别解读情感的“悔恨”和手法的“象征”,又分别对主问题进行了分层解读,这就使课堂的讨论既关注学生自我的表达与建构,又有了言论的边界,不至于陷入脱离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学之体。 3.躬省自身,体悟文本 从被误认为“含羞草”而养在瓦盆中,到发现是一株有生命力的“合欢树”,母亲“养树”与“养人”的过程有着一种天然的融合,于是她才逐渐明白“爱不仅是呵护,还要放手”,而“我”也是在岁月流转的过程中才慢慢读懂了母亲这种“爱的方式”,所以“爱”的能力是需要时间学习的。由人知己,使学生读有所悟,这是教学之法。 设计理念 1.由“文章意识”向“文体意识”转变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强调了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性。而文体意识的确立,是正确而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的必要前提。因此从“散文是揭示作者秘密”的文体特征出发,解读作者情感的秘密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解读象征手法的秘密则是本课的难点。由文体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是本次设计的出发点。 2.由“知识传授”向“组织学习”转变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最重要任务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以深入浅出的“主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主动而有序地进行生本、师生、生生对话,从而实现“由外而内的制造方式”向“由内而外的建构方式”的学习行为转变,这是本次设计的落脚点。 Word文档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doc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觅韵魅慕【导学过程】 一、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è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inɡ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达标测评】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中考链接】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拓展阅读】1.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乡间庙会的经历庙会引发的思考2.示例:女人和孩子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3.主要内容:走亲戚、做买卖、看戏。理解:(1)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2)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1.略2.略 【导学过程】一、1.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画画儿 2.读书渐渐加多,对课也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敬慕尊重爱戴4.不给“我”讲解“怪哉虫” 读艰涩难懂的书 二、1.“我”更喜欢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只要是她知道的,都肯讲给“我”听 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快乐的心理。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下语文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春夏秋冬》 个生字。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姓氏歌》 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小青蛙》 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猜字谜》 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 ~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导学案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读文识字,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3.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汇编讲解

【基础练习一】 1、C(ān/yīn,hún/hùn,chà/shā。A.chàng/chāng,kuì,hè/xià;B.hé/hài,yè/yì,zhàn;D.gōng,zhuó,bó/pō) 2、B(一挥而就:形容一动笔就写成,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A.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C.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入。D.林林总总:形容繁多。以上三项符合语境) 3、D(解析:A.语序不当,把“几个”移到“周边城市”之前。B.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在“10%”以前。 C.语序不当:“国家的整体形象”与“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对调) 4、⑴泠然善也⑵乘骐骥以驰骋兮⑶星汉灿烂⑷屋舍俨然 ⑸可以知兴替⑹去来江口守空船⑺佛狸祠下⑻独立之精神 专题一:压缩语段 【牛刀小试】 1、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 2、藤球运动是两队使用藤制小球隔网竞赛的运动,它禁止球员用手触球;它流行于东南亚,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正式成为亚运比赛项目。 3、“延时评判”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而有意暂缓对发言同学的回答做出评判的一种评价方式。 4、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5、狱官李离执法守法,以身作则。 6、感悟:不要一味地埋怨环境带给人的诸多不便,其实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谁处于那个位置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聪明的人会努力去改造罢了。当然同学们可以有其它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于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8、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9、“红段子”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关键词:红段子、有望、流行) 10、“高纯度”饮用水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 【更上层楼】 1、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普遍缩水,中国富翁人数仍居第四。 2、通货膨胀名义价值实际购买力 3、复旦(大学)(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子(的)Y染色体,(以期)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真伪。 4、甲型H1N1流感是人感染猪A型流感病毒后产生的发热、咳嗽、喉咙痛、继发性肺炎及呼吸衰竭甚至是 死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5、语文教给学生真善美 【基础练习二】 1、B(shàn、chǎn、dàn、zhān、dān。 A.jī、chái、jì、jǐ、jì;C.zhì、chì、shì、zhì、shí;D.huó、hé、huò、hé、hè) 2、B(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A.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不合语境。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情色彩不当。D.“芸芸众生”与“所有”重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设计人丁玲 1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解决生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读(2)汇报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去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5、灰雀【编号:Y3007】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预习导学】——2、整体感知 (3)a、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b、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列宁是一个懂得尊重和爱护儿童人格尊严的人。 3、预习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本题要求熟练读写】 上一行:(郊外)(散步)(胸脯)(或者)(勇敢)下一行:(可惜)(高低)(真诚)(婉转)(严寒)(2)根据意思写词语。【本题要求背诵】①(婉转)②(自言自语)③(欢蹦乱跳) (3)我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来的故事。 【课内探究】 (一)1、在文中(第1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①“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在书中用“”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我从中体会到了灰雀的美丽、活泼、惹人喜爱,也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爱护。 2、读(第2—10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答: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我发现了:男孩的吞吞吐吐语言和异常的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他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可又没有勇气当面承认。我也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小男孩的言语、行动,运用了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能使小男孩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同时,也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1 燕子 二、基础达标 1.略 2.看拼音写生字 聚增偶圈漾倦奏赞 3.我会查字典 (1)“稻”字查禾部,再查10画。它右边第7画是_一_。 (2)“掠”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夺取○2擦过。在课文中“掠”应取第_○2_种解释。 三、初读感知 1.略 2.一共有4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抓住燕子的_羽毛_、_翅膀__和_尾巴_的特点,按从_整体_到部分的顺序来写它的外形的,让我们 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默读第2自然段, (1)提示:雨、风、柳树、草、花等 (2)提示:蒙蒙的细雨、暖暖的微风、细细的柳丝、青青的草、嫩嫩的叶、鲜艳的花。 3.提示:词语:斜着身子、掠过 ,特点:轻快灵活 4.略。 2 古诗两首 二、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生字 咏碧妆裁剪滨紫 2.查字典 “裁”字部首是戈,再查九画,它是半包围结构,相同部首的字我还知道载截栽。三、初读感知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精读感悟 1.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滨——水边 2.提示:百花盛开的春天、万紫千红的春天、姹紫嫣红的春天、阳光明媚的春天等 五、实践运用 1.选字填空 剪发射箭栽树裁缝服装梳妆 2.说说下列诗句运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夸张、比喻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比喻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六、拓展延伸 3荷花 二、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汉字。 荷莲蓬胀裳蜻蜓蹈挨挨翩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