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色彩的对比

1、色彩的对比

1、色彩的对比
1、色彩的对比

第1 课时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学

日期月日

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

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

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

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三、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的作品展评

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课型造型〃表现星期

教学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目标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辨别以及对色彩对比的

初步认识,以及对美的感知。

重点难点认识和运用色彩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色环图片,让学生认每一种颜色。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是有一定法则可寻的。按一定的程式法则可得到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关系是色彩构成的要点,这些要点既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法则,也是一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第一节图形色、底行色及色彩的平衡 一、图形色与底形色 画面中的主体表现物称为图,它周围的空间称为底。一般多数情况下,图形是积极的、强烈的、前进的性格。设计中的底形往往是起陪衬作用的。所以,图形往往是积极的,底形色往往是消极的,在表现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积极与消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突出与衬托主要是由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变化关系决定,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图形色的特征,相反,明度低纯度也低的色彩,体现底形色效果较好。(2)一般情况下,明度鲜艳的图形色面积小一些,视觉平衡就会好一些,而明度低的浓色面积大些,效果易于平衡。总之,面积不要太接近,图底均等的情况多少会给人带来画面不安定的问题。 (3)一幅画面中的对象表现在与整体构图有关的同时,也于整体布光有关。光线和物体的关系千变万化,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第一种是顺光,即光线从物体的正前方照射,此时应注意色彩的表现层次,一般为从前制后逐层暗化。第二种是侧光效果,即光线从物体的侧面照射。第三种是逆光,背光的部分明暗反差大小,看不清楚。此时物体的影象轮廓是重点,外廓的完美是关键。 二、色彩的平衡 在一副作品中,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有轴心或骨架,其基本形状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位置都是对称性平衡所形成的效果,是构图和色彩中最易达到的平衡。其特点是单纯、有序,有着强烈的安定、平衡感,它的表情适合如庄严、肃穆的主题表现,但是有时过于死板,不适于以生动、活泼为主题的表现。 非对称性的平衡,是指画面上的形状、方向、位置、色彩等造型元素都不是平衡和对称,而是在相应的运动和对比变化中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感受。非对称性色彩在平衡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1)在表现明与暗、图形色与底形色的构图中,应尽力利用面积关系的变化,利用鲜浓的面积调整和位置的变化,如一小块亮色对比一大块暗色,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即可取得平衡的效果。 (2)当色面积比例已经很大,但还不能平衡感受时,小面积的色可通过加强自身的肌理表现来求取平衡。 (3)大多情况下,冷深色的面积大于暖浅色,易于平衡。当双方明度接近时,纯度高的色面积小些好。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次于最大纯度值的色,就已经给予面积使用很纯的色留有余地。设计中用色的关键是建立关系,而不是使用绝对值。

美术七年级第4课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人美版

色彩的对比 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号考生。 2、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对比》。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3、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4课《色彩的对比》。属于造型表现类课程,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色彩视觉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美来自于生活,美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能训练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感受色彩对比带来的美感从而是学生对色彩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龄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仍然有限,他们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即应用能力稍微欠缺,所以我将着重培养他们这方面能力 三、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所以基于新课标我采用的教法是: 1、引导发现法: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学会审美,用会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思考,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抽象的色彩知识,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 学法有: 1、音乐联想法:1.在本课教学中我用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官,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 2、合作交流法 3、情感体验法:每一种色彩都是具有情感的,几种色彩组合起来更是蕴涵丰富的情感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无法用语言来传递的,只有理解了、体会了才能产生共鸣。所以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去体验色彩的情感特性 四、教学过程 世界里同样也存在对比,由此引出本课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色彩构成教案设计(全面完整)

目录 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 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 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 1.1. 2.1 光与色 6 1.1. 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 1.2.1 色的分类8 1.2.1.1 无彩色系: 8 1.2.1.2 有彩色系: 8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 1.2.2.1 色相(Hue) 8 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8 1.2.2.3 明度(Value)8 第1.3节色的混合9 1.3.1 原色理论9 1.3.2 混色理论10 1.3. 2.1 加色法混合10 1.3. 2.2 减色法混合10 1.3. 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

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 第2.1节色立体12 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 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 2.2.1.1 距离适应12 2.2.1.2 明暗适应12 2.2.1.3 颜色适应12 2.2.1.4 色的恒常性13 2.2.2 错觉与幻觉13 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 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 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 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 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 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 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 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 第3.7节作业:16 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 第4.1节明度18 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

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 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 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 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 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 第4.2节作业:19 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 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 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 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 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 第5.5节综合构成21 第5.6节作业:21 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 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 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 6.2.1 局部呼应23 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 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 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⑴《色彩的对比》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 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⑶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这个学龄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育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和搭配。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1、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情境设疑、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3、教育心理学指出:“合作、交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美术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作品的乐趣。 4、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考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创设交流引入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几名学生,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对比?”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对比。在色彩的世界里同样存在对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色彩的对比》。(明确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二)引导启发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观察力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这一环节,先出示两组图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色相环中互为150o—180o的色彩为强烈对比。相邻两个颜色之间构成柔和对比。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体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因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到书中寻找答案:(1、观察教材上《北京故宫养心门》和《民间工艺品》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分析课本油画作品《林中之路》,画面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为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修订稿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色彩构成》是广告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专业设计做好准备。 (一)技能目标: (1) 能合理有序选择色彩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4) 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没收接触过美术课,对色彩的了解也很差。这给色彩构成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像PS平面设计课,能直观看到;我们要求大家自己去画,但有些学生绘画功底太差,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向学习者传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培养合理有序选择色彩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PS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素材提炼色彩关系,在实际的设计中用形式美的法则来约束构图和色彩设计达到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1、设计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2、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色彩的关系、关于物体色的关系及光的演色性; 3、视觉特性;色彩的三要素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色彩关系的6种主要基调; 5、日本多色配色形象尺度;色彩构成理论和应用。 难点:1、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及自然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2、。不同色相的表情;典型色彩联觉。 3、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调整正整体画面色彩关系,达到审美要求对比和 调和的区别与联系; 4、建立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的配色关系的方法;。 关键:色彩的减色混和和空间混和,色立体 五、教法及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课和色彩设计训练双重并进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及优秀作品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关键结构,理论授课和多媒

《色彩的对比》优秀教案

《色彩的对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2、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用具: 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师: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2、观察探究 (1)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

五年级美术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教案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欣赏图片并提问 教师:为什么这张图片里面的樱桃看起来这么鲜红,上完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2、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3、复色 4、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5、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6、对比色连线 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并总结对比色特点。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对比色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7、对比色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欣赏 8、欣赏书中作品

第4课色彩的对比

第14册第4课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对比色的定义。记住几组常见对比色。学会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灵活应 用对比色。 教学重点:对比色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比色协调法 主要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1、同学们看图片上的少数民族少女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同样款式的衣服,哪一件的颜色搭配更抢眼? (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出本课主题——色彩的对比) 二、新授课: 1、什么是对比色 通过图片例子说明什么是对比色: 指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在并列时。由于鲜明的衬托,引起了强烈对比的色觉,红的将更红,绿的将更绿。 2、三原色与对比色

三原色中的一色与另两色调配出的间色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是三对最强烈的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对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补色搭配,对比最为明显。 通过“愤怒的小鸟”图片让学生感受相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3、对比色的协调法 这是以红和绿一对补色为例设计的图案,看上去有些炫目。 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色彩感觉更加协调呢? 方法一:降低一方的纯度(边看图片边解释) 方法二:加入同一种颜色 方法三:用中性色间隔 方法四:改变面积比例 4、实践练习: 在给出的小鱼图案上涂上好看的颜色! 图中的小海马已经有了一种颜色,你能给他再选一种颜色,使他更漂亮吗? 5、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比色不仅是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有用处,它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欣赏图片中展示的例子:家装、年画、鲜花与花瓶、蓝天下的黄色风车、摄影作品、运动鞋、酒瓶。 三、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

色彩对比规律

色彩对比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最新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色彩的对比》教案

最新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色彩的对比》教 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学会欣赏作品,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欣赏中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冷暖色四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三原色、冷暖色、色相环、对比色”。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欣赏世界名画)。 C、明确对比色的特点。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5)教师出示课件:欣赏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学生谈感受。 (6)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对比的色彩绘一幅画。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 创作过程: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在动手创作。 5、学生作品展评

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 时间:2015-03-09 16:13来源:我爱画画网作者:王木木点击:1285次 色彩给人的感觉引起心理上的联想,感到冷暖,这往往缘于人对生活经验具有一种影响人的心里甚至生理活动的特质。因此,称红、黄类的颜色为暖色,这类颜色使人振奋、热烈、欢快、刺激,马上使人联想火焰、阳光,蓝、绿、紫等色为冷色,这类颜色使人感到宁静、深沉、阴冷,马上联想到冰、霜、雪和夜晚。 一、色彩的冷暖规律 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任何两块不同颜色放在一起由于对比作用,就会区别出冷暖不同的倾向。同一色相也有冷暖区别,如大红与朱红比较,大红就骗冷。大红与紫红比较,大红就偏暖。把复杂的色彩分为冷暖对立系统,对观察理解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非常重要,它犹如素描的眀与暗构成复杂素描关系一样,这种相互对立关系又是相互依存关系。冷暖规律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和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条规律。暖色有向前突出、放大扩散的感觉,冷色则相反。这些规律在作画中只有与具体形象结合才有意义,不要用公式去硬套。物体的两面受光源色决定,光源的冷暖决定了亮面色调的的冷暖,呈现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总和。暗面受周围环境来决定,环境色的冷暖,决定了安眠的冷暖,安眠的色相是由固有色的纯度、光源色的饱和、环境色的强弱来决定处理。明暗交界线是物体最暗的部位,它的冷暖倾向也最弱,实际上明暗交界线也是冷暖交界线,它既含亮面色彩又有暗部的色彩,它是明暗亮面对立色彩的总和。高光色主要是光源色的体现,点物体高光时多以光源色为主略加固有色。

二、色彩补色规律 补色也称余色,就是一个原色与另两个原色合成的间色互称为补色。即补足三原色的意思。在色环上180°的相对两色有无数对,互为补色的两色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显得夺目响亮,而补色相混、相互抵消会灰暗。补色规律有:1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亮部色与暗部色具有补色关系。2 两色并置如果互为补色,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如果不是补色,使各自向对方补色方向转化,例如:黄与蓝并置,黄显得带有橙味,蓝则显得带有紫味。3 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倾向、强弱关系很大。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是一条重要规律。运用得当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协调、刺眼,影响画面效果。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olor contrast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 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l 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l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介绍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介绍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提到写生色彩,就离不开色彩关系,尤其是“关系”二字非常重要。什么是“关系”,关系就是指物体、环境、光源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依赖、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画色彩” 就是画“关系”,画天、地、物的“关系”,这是指风景画来说,画 人物就是指人物与背景的“关系”,静物写生就是画明部系统与暗部 系统的关系。冷与暖是相互矛盾的,冷颜色的存有必须要以暖颜色的 存有为前提条件,暖颜色的存有必须以冷颜色的存有视为自己存有的 前提条件,我常说,没有暖颜色就没有冷颜色。冷颜色与暖颜色又共 处在一个和谐的色彩情调之中,这是说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 这其中,每一块颜色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周围的颜色有对比、有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在色彩关系中,最主要的是色彩的冷与暖的对比 关系。比如说,一块白色的衬布,上面放一个红色的苹果,在光源的 作用下,苹果的受光部一定是暖红色的,暗部受白色衬布的影响一定 比较冷,在加上天光的影响,冷与暖的关系就较明显。这就是说色彩 不是孤立的存有,而是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联的,有影响的。 我们要画出色彩必须首先看到色彩,要看到色彩又必须感受到色彩。所以,首先要对客观对象有强烈的、敏锐的感受水平,这种水平 的培养是在经常的观察中锻炼出来,所以说没事时,要经常在观察中 去琢磨去研究去感受,感受要从总的色彩中去感受,要从总的色彩关 系上看,画时则要辨证的画。现在提到了辨证的画,怎么样叫辨证的画,就是首先要认真研究对象的色彩关系,把客观对象看作是画面的 色彩关系的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坚决反对那种纯主观的, 离开客观对象而追求离奇古怪的色彩关系,同时也不赞成那种机械式 照搬对象,摹拟对象,这样也画不好色彩。我们主张的是,画面上色 彩关系同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是相对的近似,而不是绝对的象。要从 客观对象的色彩中把它强调出来,要强化它们的关系,也就是说,把 看到的,观察到的色彩关系经过我们分析研究后,重新的把它们组织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知识(01)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教材分析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教材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一节色彩知识课。色彩具有多样性,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表现出差别,产生比较作用时,就产生了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有些色彩的对比给人的感觉是强烈的、活跃的,有些色彩的对比则相对较为柔和。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感受色相之间产生的较为强烈的对比。 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觉和辨识能力。2. 欣赏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3. 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过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感受学习色彩对比的重要性。⑴理解什么是对比和什么是色彩的对比。⑵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理解色彩之间存在对比的意义。通过欣赏身边的色彩或是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让学生思考“如果世间万物只有一种色彩你会感觉怎样?”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色彩之间的对比作用,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是现在这样的五彩斑斓,充满活力。抓住重点,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色彩的对比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本节课所学的色彩对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间所呈现的比较强烈的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指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在生活及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对比中,以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之间形成的对比最为强烈,由于它们之间是互为补色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教学时,可以先从补色对比入手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强烈的色彩对比之美。欣赏感受色彩对比之美,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识的学习与感受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绘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两篇)

《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五年级色彩知识的加强课.本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初步运用色 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色彩造型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感受对比色和运用对比色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发展性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绘画中体验色彩美、感受艺术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色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和搭配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改变长久以来美术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学生多还是老师多?从而很自然的在学生心目中引入了对比这一概念,接下来启发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再进一步比较两张色卡亮度上的区别,让学生发现色彩世界里的对比更加微妙丰富,从而引出课题<<色彩的对比>> 第二环节: 引导探究 1.理性的认识对比色 首先,课件出示色相环: 让学生自主探讨在色相环中,哪些色彩对比最强烈?在总结学生的回答时,我用对比色在课题前粘贴了一个醒目的对比色花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对比色彩的认识. 2.感受生活中的对比色 屏幕上出现水果,水族箱实物图片,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画面上很多物体色彩对比非常强烈,接着我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对比色?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加深对对于对比色的理解 第三环节:欣赏评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特意选了法国画家卢梭的油画作品:启发学生观察作品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效果. 问: 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哪几组对比色?这些对比色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又有什么特点?哪一中颜色看上去更加鲜艳?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同一幅作品中,两种对比色不能画的面积一样大,或是两种颜色都太纯.从而使学生掌握运用对比色的基本规律.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为同学们接下来地创作指明了方向,帮助他们扫除了作业中的障碍。 第四环节:实践创作 在这个环节里,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鼓励他们:大胆的运用你所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你心中的灵!,绘画,设计,制作等形式不限.并为他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启发他们思考作画. 第五环节:交流评价扩展延伸 让学生相互评说,如:自评—互评--集体评等多种方式,说自己的感觉、想法、理解及意见;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欣赏能力.最后在拓展时候,我有意识的选择了跨度很大的一些领域.比如:广告,

各种色彩对比分析

各种色彩对比分析 网页页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状态。色彩给人的感觉与氛围,是影响配色视觉效果的决定因素。 为了使网页的整体画面呈现稳定协调的感觉,以便充分的掌握其规律来更好的分析学习,上次我们介绍了视觉角色主次位置的几个概念,本节我们介绍色彩的对比。 对比与调和就是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规律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会有不同的效果。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一种印象,色彩单一给人另一种印象。 各种纯色的对比会产生鲜明的色彩效果,很容易给人带来视觉与心理的满足。红、黄、蓝三种颜色是最极端的色彩,它们之间对比,哪一种颜色也无法影响对方。 很多朋友都以为色彩对比主要是红绿、橙蓝、黄紫色的对比,实际色彩对比范畴不局限于这些。是指各种色彩的界面构成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差别,使网页色彩配合增添了许多变化、页面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的对比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点: ■ 色相对比 是指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不同色相对比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两色越接近,对比效果越柔和。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 色相对比网页例图: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7198977.html,

色相对比网页例图 色相对比分析: 主要是以绿色与蓝色之间的色相对比。从HSB数值上可看出嫩绿色的S纯度高B亮度也很高,因此艳丽的颜色作为背景与前景纯度稍低的墨绿和轱蓝色形成色相之间的对比。前景的墨绿虽然纯度达到最高值100%,比主色调高不少,但是因为亮度低,因此色彩显示没有主色调明艳。 结论: 该页面色相的对比,主要作用于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局部与整体的对比。 ■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可分为:彩色差的明度对比及非彩色差的明度对比 是指色彩之间明暗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页面形成恰当的黑、白、灰效果的主要手段。明度对比在视觉上对色彩层次和空间关系影响较大。例如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 明度对比网页例图:https://www.wendangku.net/doc/c117198977.html,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色彩的对比》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色彩的对比》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并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设置的课程。 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也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品。 2. 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 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对比规律,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教师语言:有句俗话叫做“红花须得绿叶衬”,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即使再姿态万千的花也不会受到人过多的青睐,同理,绿叶没有红花的衬托,也会显得单调失色。红色和绿色是一组对比色,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对比色的知识。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对,是色彩的对比在发挥作用!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衣食住行中充满着色彩。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你会发现处处有着对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色彩的对比》一课。 板书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1. 介绍色彩文化 2. 什么是对比色 3. 生活中与美术作品中的对比色 4. 色彩搭配比例 5. 色彩对比知识的用法 (三)学生实践 要求: 1. 确定一组对比色。 2. 选择一种对比色的协调方法,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设计剪纸的色彩搭配,并做简短说明。注意:画面中可以有多种色彩对比形式。(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四)评价总结 教师语言: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对比色的相关知识,感受了色彩对比的美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运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知识拓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