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解名词解释答案

系解名词解释答案

系解名词解释答案
系解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绪论

标准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足尖、掌心向前。

冠状面:又称额状面,即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切成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此面与水平面、矢状面垂直。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沿前、后正中线纵行切开,正好把人体切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该面与冠状面、水平面垂直。

运动系统

骨学

骺软骨:在幼年时期,骨干与骺之间存在的软骨,其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使骨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的生长随着停止。

隆椎:即第7颈椎,因其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直接隆起于皮下,活体易于触及,是临床上记数椎骨数目的标志。

颅囟:新生儿的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完善,骨与骨之间存在着缝隙,并被纤维结缔组织膜封闭,其中在额、顶骨之间者呈菱形,最大,叫做前囱。在枕骨与顶骨之间者呈三角形,叫做后囱。

翼点:在颞窝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后所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恰好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损伤后可致硬脑膜外血肿。翼腭窝:位于上颌骨、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狭窄的三角形间隙,容纳上颌动脉的末段、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等,为口腔、鼻腔、眶腔、颅底、颅中窝及颞下窝间的交通要道,其范围是: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蝶骨翼突根部的前面;内侧壁为腭骨垂直板的外侧面,恰好是鼻腔的侧壁;上述三壁逐渐靠拢,并形成翼腭管。翼腭管的交通如下: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经眶下裂通眶腔;经翼腭管通口腔;经圆孔通颅中窝;经翼管通破裂孔;经蝶腭孔通鼻腔。

肋弓:第8~10对肋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而形成的软骨弓,软骨之间可形成软骨间关节。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所形成的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是记数肋的标志。

界线:是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骼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所构成的环行线。为大、小骨盆之间的分界线。

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骨网眼内的具有造血功能的疏松结缔组织,可分红骨髓和黄骨髓。婴幼儿全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完全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在慢性失血或失血过多时,黄骨髓仍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连接装置共同构成。成人近似圆锥形,有上口、下口和前、后、左、右四壁。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构成;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前端、肋弓、剑突共同构成。胸廓容纳胸腔脏器。

弓状线:在脐下4~5cm,由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全部转移到腹直肌的前面,从而导致腹直肌鞘后层缺如,故在腹直肌的后面脐下4~5cm处出现一个游离的弧形下缘,称为弓状线,又叫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椎管:椎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接起来,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纳脊髓、脊髓被膜和脊神经根的骨纤维管,叫做椎管,上通过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终于骶管裂孔。椎管的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与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骶角:骶管裂孔的两侧有两个向下的骨性突起,称骶角,可在体表扪及,是确定骶管裂孔的体表标志。

钩锥关节:又称Luschka 关节,由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的外侧缘相接而形成。若过度增生、肥大,可造成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

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可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以及内侧3个跖骨共同连接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两个跖骨连接构成;横弓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构成。足弓对足底的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

椎弓板: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的部分称椎弓板,参与构成椎管的后壁。关节学

滑膜囊:为滑膜构成的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成角处,可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深度、增大关节面面积、增加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滑膜关节:简称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由相应骨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共同构成。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滑液,以减少对应骨关节面间运动时的磨擦,使关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滑膜襞:有些关节囊的滑膜层,其表面积大于纤维层,从而导致滑膜重叠、卷摺,并突向关节腔,形成滑膜襞,内含有脂肪和血管。由于滑膜襞填充了关节腔内的自然存在的腔隙,使关节更加稳定。

环转运动:二轴或三轴关节,其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作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描绘成一圆锥形轨迹,该运动叫做环转运动。是关节屈、展、收、伸的依次连续运动。

膝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囊内的两条相互交叉的韧带,由滑膜覆盖,有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前方,斜向后上外方,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后交叉韧带起自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内方,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膝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的前、后移位;使股骨和胫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囊内韧带: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位于关节囊内者,称囊内韧带,被滑膜包裹,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向某个方向的过度运动;还

可为血管提供通行的桥梁。

肌学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部分腱纤维又转而向后下方移行,转折部分叫做陷窝韧带或腔隙韧带;止于耻骨梳的部分叫做耻骨梳韧带。

联合腱:即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呈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后方恰好与腹横肌的腱膜汇合,共同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形成联合腱。

腹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于中线处彼此汇合、交织而成,上宽下窄,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上缘。白线的中部有圆形呈腱性的脐环,胎儿时为脐血管通过处。

腰肋三角:在膈肌的起始部,肋部与腰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小空隙,没有肌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

屈肌支持带:小腿或前臂的深筋膜在腕部、踝部增厚,形成约束屈、伸肌腱的扁带,厚而坚韧,如在手腕部前方者叫做腕横韧带,由前臂的深筋膜增厚并横架于腕骨沟上方而形成;在踝后区者,为小腿深筋膜于跟骨内侧面至内踝之间增厚而形成,通常在屈肌支持带的深部有供肌腱通过的纤维管和若干个纤维隔,以分隔肌腱,使每条肌腱独立活动。

斜角肌间隙:由第一肋上面与前、中斜角肌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梨状肌上孔:位于臀大肌深面,在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内有臀上血管和神经通过。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大切迹所围成的孔,称坐骨大孔,由于梨状肌的通过,又被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大孔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是臀部与盆腔的通道。

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叫脊肋角,又称肾区,其深面恰好为肾和肾的被膜。是临床肾囊封闭进针的部位。

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下缘、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的内侧缘共同围成的底朝向上、尖朝向下的倒三角形,下角续收肌管。该三角的后壁自外向内依次为:骼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三角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及淋巴结和脂肪等。

三边孔:由肩胛下肌(或小圆肌)下缘、大圆肌上缘与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缘所围成的孔,称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腋窝借此孔可与肩胛下区相交通。

腋窝:为位于胸外侧壁与臂上部之间的锥形腔隙,上肢的血管、神经等由此通过,腋窝有顶、底和四个壁。顶即上口,由锁骨中1/3段、肩胛骨的上缘和第一肋外缘围成,为一三角形间隙,向上与颈部相通;腋动、静脉和臂丛等即经此口与颈根部的锁骨下动脉、静脉和神经等相延续;底由腋筋膜、浅筋膜和皮肤封闭;前壁有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及锁胸筋膜;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壁为上4位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外侧壁为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腋窝内除了有腋部血管和臂丛及其分支以外,还有大

量的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即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股沟镰和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内脏学

总论

上消化道:通常把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这一段消化道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内脏器官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按其构造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在形态发生上,胸膜、腹膜和会阴与内脏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故也归属于内脏器官的范畴。

实质性器官:实质性器官多属腺组织,无特定的空腔,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实质性器官表面的结缔组织被膜常伸入器官的实质内,将器官的实质分隔成若干个小叶。实质性器官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的出入处多形成一凹陷,称为器官的门。

消化系统

咽峡:由腭垂、腭帆后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由口腔通向咽部的狭窄通道,称咽峡。

齿状线:又称肛皮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结,构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为内、外胚层的分界线,故齿状线上、下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神经支配等均不相同。

咽隐窝: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上,为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呈三角形。上端连于右膈脚下端则与十二指肠空肠曲附着,是临床手术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咽淋巴环:由咽后壁上部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几乎围成一环,是消化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口腔前庭:位于上下唇、颊与上下牙弓、牙龈之间的狭窄间隙。呈“蹄铁” 形,是口腔的一部分。在上、下牙弓咬合时,口腔前庭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McBurney点:即麦氏点,为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肛白线:在齿状线下方1cm、肛门上方1~1.5cm处,在活体上可见皮肤上有浅蓝色的环行线,称肛白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三部分构成,对牙有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肛梳:肛管内面,为肛门内括约肌收缩而形成的略微凸起的环行带,是位于齿状线与肛白线之间的环形区域。该部位皮肤轻度角化,深部为静脉丛。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裹成一束,称为肝蒂。

胆囊三角:又名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行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外胆道:为肝外输送和暂存胆汁的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内与胰管汇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共同开口于十指肠大乳头。

Vater 壶腹:又名肝胰壶腹。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为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膨大部分,借十二指肠大乳头上的乳头孔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Oddi 括约肌:为围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发育不等的环形平滑肌,该肌称Oddi 括约肌,又名肝胰壶腹括约肌。借助其舒缩,控制胆汁的排放。

呼吸系统

Little区:在鼻中隔前下部有一区域,此区粘膜下有丰富的血管网,因血管位置十分表浅。当受外伤或粘膜过分干燥时,易致血管破裂而出血,该区称为易出血区,又称Little 区。

弹性圆锥:主要由弹性纤维组织构成,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上窄下宽的三角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中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和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叫做环甲膜,中间的部分叫做环甲正中韧带。鼻旁窦:是位于鼻腔周围的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空腔。包括额窦、蝶窦、筛窦和上颌窦。都开口于鼻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且有增加颅的坚固性、减轻颅骨重量等作用。

方形膜:由会厌软骨的两侧缘和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向后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前内侧缘的膜状结构,称方形膜。方形膜的下缘游离为前庭韧带。

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膜壁:气管的后壁缺少软骨,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等构成的膜封闭,该膜称为膜壁。平滑肌的舒缩可调解气管的通气量。

气管隆嵴: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凸的半月形的纵嵴称气管隆嵴。偏向左侧,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左、右主支气管口和起始部的标志。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段支气管的分支及其所属的肺组织形成一个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的锥形结构,称为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右肺分10个,左肺分8个肺段。肺段间缺少动脉、支气管,仅有肺的静脉和少量结缔组织,故临床上可做肺段切除。

胸膜腔: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叫胸膜腔。内有少量的浆液,呈负压。

纵隔:是左右两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前到胸骨;后至胸段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至膈。通常以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的下缘平面

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下部又可以心包的前、后面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上纵隔内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左、右膈神经,左、右喉返神经,左、右迷走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气管,胸导管,主动脉及其三大分支和淋巴结等。中纵隔中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奇静脉弓,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结等。后纵隔内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泌尿系统

肾窦:是由肾门向肾内延续的一个由肾实质围成的腔,称肾窦。内含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大盏、肾小盏、肾盂、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

肾蒂: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生殖系统

卵巢悬韧带:又名骨盆漏斗韧带,是连于骨盆缘至卵巢输卵管端之间的腹膜皱襞。内有卵巢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是寻找卵巢血管的标志。

睾丸纵隔:白膜在睾丸后缘处增厚,并凸入睾丸实质内形成睾丸纵隔,由纵隔向睾丸实质发出许多小隔,达睾丸表面的白膜,将睾丸分成100~200个睾丸小叶,每个小叶内容纳2~4条精曲小管。

输卵管伞:在输卵管末端,输卵管腹腔口的周缘,有多个细长的指状突起附着,叫做输卵管伞。其中有一条突起较长,与卵巢相接,叫卵巢伞。

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始于腹股沟管深环,经腹股沟管,延伸至睾丸上端。内含输精管及其动、静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等。

肉膜:是位于阴囊皮下的浅筋膜,含平滑肌纤维,可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舒缩,以调节阴囊内的温度。

精阜:在男性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上,有一纵行隆起的嵴,嵴的中部隆起,称为精阜,有射精管的开口。

阴道穹:阴道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的阴道部。二者之间所形成一环状凹陷,称为阴道穹。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个侧穹,其中后穹最深,直接与直肠子宫陷凹临接,临床上可进行后穹窿穿刺,抽取腹膜腔内的积液。

前庭球:相当于男性的尿道海绵体,呈“U”形,位于尿道、阴道口的前外侧。分中间部和两个外侧部,外侧部较大,直接位于大阴唇的皮下,中间部细小,位于

尿道外口与阴蒂体之间的皮下。

Cooper 韧带:在乳腺内有不同走向的结缔组织纤维束,连结于皮肤和胸肌筋膜之间。该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 韧带,对乳腺起支持、连接作用。患乳腺肿瘤时,该韧带被拉紧,加之淋巴水肿,致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凹,呈“桔皮样” 改变,是乳腺癌的晚期征象。

腹膜、会阴

会阴浅间隙: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围成的间隙叫会阴浅间隙,男性内有阴茎根、尿生殖三角的浅层肌群;女性有阴蒂脚、前庭球和前庭大腺等。会阴:分狭义和广义会阴。狭义会阴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广义会阴则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为尾骨尖;两侧界为坐骨结节、耻骨下支、坐骨支和骶结节韧带。通过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可将广义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和后方的肛门三角。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则有尿道、阴道通过;肛门三角只有肛门通过。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有直肠穿过,对承托和支持盆腔脏器起重要作用。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膜部括约肌共同构成。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腹膜腔: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转折、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其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男性密闭,女性则可借输卵管道与外界相通。

腹膜: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表面及其脏器表面的浆膜,半透明。由间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分壁腹膜和脏腹膜两部分。壁腹膜覆盖于膈的下面、腹盆腔壁的内表面,脏腹膜则覆盖于腹盆腔脏器的表面。

网膜:是腹膜由一脏器移行于另一脏器而形成的双层腹膜皱襞。包括小网膜和大网膜。网膜薄而透明,内含有神经、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等。

大网膜:形似围裙,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悬浮于横结肠与空、回肠前面;内含有胃网膜左、右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向下延续的部分为大网膜的前叶。大网膜前叶下垂一段距离后,返折后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叶。后叶向上连于横结肠,包绕横结肠后合成横结肠系膜。大网膜下垂部分可以移动。当腹腔有炎症时,大网膜可将其粘连、包裹,起到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网膜囊上壁为肝尾叶及膈下的腹膜;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大网膜的前叶;下壁为大网膜的前、后叶的返折部;后壁由下向上依次为大网膜后叶、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于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前面的腹膜;左侧壁为脾、脾肾韧带、脾胃韧带;右侧为网膜孔,借此孔与大腹膜腔相通。

小肠系膜:即肠系膜,是将空回肠连系、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整体呈摺扇状。小肠系膜根长约15cm,附着于自第二腰椎左侧至右骶骼关节的前方的区域;系膜缘附着于空、回肠的系膜缘,长约5~7m。系膜两层间含有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支或属支、神经、淋巴管等。

腹膜陷凹:在腹腔内,脏腹膜与壁腹膜、脏腹膜与脏腹膜及壁腹膜与壁腹膜之间互相转折、移行时,由于覆盖的部位不同,形成一些不规则的隐窝或凹陷。如子

宫直肠陷凹、肝肾隐窝、肓肠后隐窝等。窝内可积存液体,或有肠管凸入,形成内疝。

Douglas 腔: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由腹膜移行所形成的较深的陷凹,叫Douglas 腔,又叫做直肠子宫陷凹。直立或半卧位时,为腹膜腔的最低点。腹膜腔的炎性液体常积存于此,由于Douglas腔的底部与阴道后壁上部相邻,故临床上可从阴道后穹窿穿刺抽液。

心血管系统

总论

动脉:起于心室,是运血离心的管道。动脉反复分支,愈分愈细,最后与组织间隙的毛细血管网相连。大、中动脉管壁厚,因壁内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小动脉则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平滑肌的舒缩可明显改变器官的血流量。静脉:是导血回心的管道。起始于组织间隙内的毛细血管网。由小静脉合成中等静脉,再依次汇合成较大的静脉。静脉管壁薄、管腔大、管壁内平滑肌含量少,受重力影响较大的静脉具有丰富的静脉瓣,具有良好的防止血液返流的作用,静脉最终汇入心房。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位的毛细血管,在此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即血液中营养物质和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则同时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完成氧气和物质交换后,动脉血变成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静脉血,血液再经各级小静脉、中等静脉、大静脉回流,最终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由于路径长、范围大,又叫大循环或体循环。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于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而肺泡内的氧气则同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完成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的各级属支,最后汇合成四条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因路径短、范围小,称为小循环或肺循环。

房室交点:在心脏的后面,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汇处,称房室交点。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呈长椭圆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的深面。

心包:是锥体形的纤维浆膜囊,包裹心和出入心脏大血管的根部,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纤维性心包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续,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着;浆膜性心包分脏、壁两层,紧贴心壁外面和大血管根部的浆膜为脏层,衬覆于纤维性心包内面的部分为壁层。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和壁层在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相互转折、移行,在心的周围形成一个潜在的腔隙,叫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脏搏动时的摩擦。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间隙,叫心包横

窦,由浆膜性心包的脏、壁层转折移行而形成的。

动脉韧带:为连于主动脉弓的下方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

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稍称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反射性地进行血压调节。如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则相反。

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依据机体机能状态,反射性地进行调节(如呼吸深度、频率改变等)。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的血管弓,位于掌腱膜的深面。弓的凸侧缘约平掌骨的中部,由弓的凸侧发出小指尺掌侧动脉和三条指掌侧总动脉。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缘约平腕掌关节。掌深弓发出三条掌心动脉,掌心动脉注入指掌侧总动脉。

静脉

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于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静脉瓣:是由静脉管壁内膜形成的薄而柔软、呈半月形、可防止血液逆流或改变血流方向的主要装置。其凸缘附着于静脉管壁,凹缘游离。

板障静脉:是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板障内的静脉管道。其特点是:管壁薄,管腔大,无瓣膜,粗细不均,吻合成网。

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按各级淋巴管道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起始于组织间隙,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周细胞,内皮细胞间呈叠瓦状排布,细胞的边缘间留有约0.5μm的间隙。故淋巴管具有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组织间隙中的大分子物质、脱落的癌细胞等均可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管的管壁结构类似小静脉,亦由内、中、外膜三层构成,具有大量开口向心方向排列的瓣膜,可防止淋巴逆流。淋巴管间有丰富的吻合。最后一群淋巴结的输出管构成淋巴干,淋巴干再汇合成淋巴导管,连于静脉。

淋巴干:全身各部的浅、深淋巴管在向心汇集的行程中,有多群淋巴结介入,最后一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为淋巴干,全身共有九条,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单一的肠干。

乳糜池:在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汇合,汇合处膨大并有肠干注入,称乳糜池。为胸导管起始部。由于肠干中含有自胃肠道吸收来的脂类,呈乳白色,故称此结

构为乳糜池。

淋巴导管: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汇合成两条最大的淋巴导管,即左、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和右锁骨下干汇合成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角。左、右腰干和肠干共同汇合成左淋巴导管,即胸导管。胸导管在将要注入左静脉角时又分别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感觉器

概述

感受器:指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的刺激而产生兴奋的装置。简单者仅为游离神经末稍,有的神经末稍外有被囊,如环层小体和触觉小体等。感受器可接受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并将兴奋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向相应的感觉中枢。

感觉器:是感受来自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感受器及其辅肋装置的总称。感觉器不仅感受装置更为完善,而且具有更复杂、更完备的辅助装置。这些装置非常有肋于感觉器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的感受器,主要感受位置觉、运动觉和振颤觉,以确定机体在运动中的位置、状态,并反射性地进行调整,以维持机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中的平衡。

外感受器:为感受来自外界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性刺激的感受器,称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视器、听器等,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等处,能接受来自机体内环境发生的物理和化学性变化的刺激。

视器

结膜:是覆盖于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部、角巩膜缘后方的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富有血管,按其覆盖的部位不同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结膜穹三部分。

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 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叫做中央凹,此处视细胞最集中,感光敏锐。

结膜穹窿:由睑结膜与球结膜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穹隆状的凹陷,叫做结膜穹窿。分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

光锥: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是临床上判断鼓膜形态是否正常的一个反光标志区。

眼轴:通过眼前、后极的连线为眼轴,与视轴呈锐角相交

巩膜静脉窦: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行的管道,称巩膜静脉窦。接受眼球壁前部的静脉血,还接受房水的回流。

虹膜角膜角:在眼前房内,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所形成的夹角叫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角的底部有小梁网和虹膜角间隙,房水借此渗入巩膜静脉窦。

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内面,由于节细胞轴突聚集,而形成一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又叫视神经乳头,是生理性的盲点。

前庭蜗器

面神经管凸:在鼓室内侧壁、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Corti 器:又名螺旋器,是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上的接受听觉刺激的装置,主要由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内、外柱细胞,内、外指细胞,边缘细胞)构成。可接受内淋巴波动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并将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前庭窗:呈卵圆形,又称卵圆窗,位于前庭的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上,岬的后上方,被镫骨底封闭。

壶腹嵴:是位于膜壶腹内侧壁上的横置的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主要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能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斑:是位于椭圆囊内底壁和前壁上的斑块状隆起,主要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为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神经系统

总论

灰质:在中枢部,由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突聚集而成,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故称灰质。

白质:在中枢部,大量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因轴突具有髓鞘,在新鲜标本上呈亮白色,故将神经纤维的聚集区域称为白质。

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中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与突起两部分构成。

神经节:在周围部,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呈结节状,叫做神经节。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纤维集合、走行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神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形成的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神经外膜包裹,构成了粗细不等的束状结构,称神经,

反射弧:是神经反射活动的基本形态学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简单的反射弧只由传入和传出神经在中枢内直接形成突触联系而完成,即形成单突触反射。

周围神经系统

马尾:腰、骶、尾部脊神经的前、后根较长,在椎管内、出椎间孔之前,几乎垂直下行一段较长的距离,这些飘浮在脑脊液中的神经根围绕着终丝形成了马尾。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行于斜角肌间隙,于锁骨后方入腋窝。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

中、下三个干,每个干在锁骨上方、后方又分成前后两股,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自成内侧束;三个干的后股合成后束,三个束分别从内、外、后三面包着腋动脉。臂丛主要支配背浅层肌(斜方肌除外)和与上肢有关的肌肉,如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臂、前臂肌和手肌。

脊髓前角:又称前柱,位于脊髓灰质内,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组成,在颈腰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分为内、外两群,内侧群位于前角腹内侧部,支配躯干部的固有肌;外侧群又由若干亚群组成,支配四肢肌。前角运动细胞有两种,一种为大型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另一种为小型的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前者直接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后者与肌张力的调节有关。如果前角细胞发生病变,导致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肌张力和腱反射也随着消失。

垂腕征:为桡神经损伤所致。桡神经损伤导致其支配的臂和前臂后群肌瘫痪。当抬起前臂时(手心向下),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呈“垂腕”状态谓之。

鼓室神经:由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发出,经鼓小管下口进入鼓室。在鼓室内与交感神经纤维交织成鼓室丛,分支分布于鼓室、乳突小房、咽鼓管的粘膜。

鼓室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穿出鼓室构成岩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随耳颞神经同行,分布于腮腺,司其分泌。

翼腭神经节:又称蝶腭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端,蝶腭孔附近。面神经的岩大神经(副交感纤维)在此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腭的粘膜腺,司腺体的分泌。

喉返神经:为迷走神经在胸部的分支,右侧喉返神经自迷走神经分出后,勾绕右侧锁骨下动脉返回颈部;左侧喉返神经则勾绕主动脉弓返回颈部。两侧的喉返神经均于气管、食管沟内上行,于咽下缩肌下缘处穿入喉内。运动纤维支配除了环甲肌外的所有喉肌,感觉纤维则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司感觉。

自主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共同调节和控制心、心血管和胸、腹腔大部分脏器的活动,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由于内脏运动神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所以又叫做自主神经系。

节前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所支配的器官须有两级神经元(肾上腺髓质例外)。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称为节前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为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则位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内,发出的纤维为节后纤维,由于第一个神经元位于植物神经节以前,故称为节前神经元。

交感神经:是内脏运动神经的一部分,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分为中枢部及周围部,中枢部(低级中枢)位于胸1至腰3 脊髓节段的中间外侧核;周围部由交感干、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神经、神经丛等组成。

副交感神经:是内脏运动神经的一部分,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分中枢部和周围部,其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骶髓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周围部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进出此节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等。

中枢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在中枢内,神经元散布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纤维交错排布,此区域呈“网状”,故称之。

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呈菱形。窝的下外边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外边缘是结合臂和小脑上脚;菱形窝顶的前部是前髓帆,后部是后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菱形窝的底以髓纹为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中线上有正中沟,外侧有与其平行的界沟,两沟之间为内侧隆起,隆起的下部为面神经丘,内藏展神经核。下部在正中沟的两侧从内上至外下分别为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和最后区;前二者深部分别藏有舌下神经核和迷走神经背核。菱形窝的外侧角有前庭区和听结节,分别藏有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背核。

锥体交叉:延髓腹侧上部的膨大为锥体,锥体内的锥体束纤维大部分(75~80%)于锥体的下方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进入脊髓外侧索,构成皮质脊髓侧束;末交叉的少部分纤维进入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于中央管腹外侧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锥体的后方转而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的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进入脑干后合并,再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等部位的纤维汇合在一起,组成脊髓丘系,上行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外侧丘系:由蜗神经的背、腹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脑桥被盖和基底之间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斜行穿过内侧丘系,形成纺锤形的斜方体。

斜方体纤维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温、痛、触觉的纤维,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转而上行,组成三叉丘系。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中继后,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下1/3部,传导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的痛、温、触觉。

锥体束: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胞发出的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纤维集中成束为锥体束,锥体束经中脑、脑桥至延髓,在延髓的上部集中,形成锥体。锥体束纤维一部分终止于脑干的躯体运动核,称皮质核束;另一部分则继续下行,进入脊髓,止于脊髓的前角运动细胞,称皮质脊髓束。

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向前、内、下膨出的部分,称为小脑扁桃体,因其靠近延髓并位于枕骨大孔附近。当脑患某种疾病(如肿瘤或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将小脑扁桃体挤入枕骨大孔与延髓之间,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

旧小脑:小脑体的蚓部和中间部,在进化上,出现较晚,共同组成旧小脑。又称脊髓小脑。它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将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位置变化信息传入小脑,以反射性地进行调整,以恢复平衡。

新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最晚,与大脑皮质同步发展,形体最大,构成新小脑。因纤维主要与大脑发生联系,又称大脑小脑。主要协调人体四肢远端肌肉完成一系列灵巧、精细、准确的运动。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其上界为下丘脑沟;前界为胼胝体嘴、终板和前连合;下界为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正中隆起和垂体。下丘脑

是调节饮食、血压、睡眠、情绪和内脏等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结节垂体束:又称结节漏斗束。起自下丘脑外侧壁内的漏斗核和下丘脑基底内侧部的一些神经细胞,终于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丛,将神经内分泌物质(如ACTH、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素等)经垂体门脉运送至垂体前叶,控制垂体前叶的内分泌活动。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如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和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边缘系统主要与情绪、行为、记忆、内脏活动等有关。

侧脑室:是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含脑脊液;可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部分。分别位于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内。两侧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室腔内有侧脑室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在发生上出现较晚,叫做新纹状体。是皮质下运动中枢。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在前端连在一起,两者合称为纹状体。为皮质下运动调节中枢。

基底核:位于端脑的基底部的白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前端相连,合称为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因出现较早,叫做旧纹状体。

第一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为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以下特点:①交叉支配:由于皮质脊髓束在锥体的下部进行了大部分(70-80%)交叉,故大脑运动区主要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

②上、下颠倒(但头部本身是正的):被支配对象在运动中枢的投影宛如一

倒置的人形,即中央前回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前部与下肢、臀部的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头颈部肌的运动有关;③被支配对象在中枢的代表区的大小与其形体的大小无关,与机能活动重要性和复杂程度一致;④除发出纤维外,还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等发来的纤维。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语言区域,多数位于左半球上,包括:①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③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的后部;④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

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上下行的白质纤维板,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前肢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靠近背侧丘脑的丘脑中央辐射,靠近豆状核的顶、枕、颞桥束;位于顶、枕、颞桥束中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内囊后肢的后部为听、视辐射。内囊病变累及相应的传导束而产生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即“三偏综合征”。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利用瞳孔对光反射,可以检查视神经、动眼神经、中脑等的病变及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判断。

上运动神经元:指的是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内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它有关区域如额叶、顶叶内的锥体细胞。它们发出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控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活动。

锥体系: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三、五层内的巨形锥体细胞和其

它类型的锥体细胞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共同组成。这些细胞发出的下行纤维,间接或直接地与脊髓前角细胞形成突触连系,形成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骨骼肌)的神经元链,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其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锥体外系最后借前庭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建立脑和脊髓前角细胞间的联系,以此协调肌的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的协调。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海绵窦: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内有由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互相交织成的海绵状的结构。海绵窦的上壁向内侧与

鞍膈相移行;下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内侧壁与垂体相邻,窦内有颈

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海绵窦可借眼上静脉与面部的浅静脉交通,借卵

圆孔、破裂孔处的导血管与翼静脉丛相交通。还可借岩上、下窦与横窦

和颈内静脉相交通。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所形成的腔隙叫蛛网膜下腔,位于脑和脊髓的周围,内含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在脑部某些部位明显扩大,叫做蛛网

膜下池,如小脑延髓池、脚间池、大脑外侧窝池等。

蛛网膜颗粒:颅顶部近中线处的脑蛛网膜呈颗粒状,凸入上矢状窦腔的侧隐窝内,形成“菜花状”突起,称蛛网膜颗粒。它的主要功能是“引流”脑脊

液入静脉血,维持脑脊液循环的动态平衡。

窦汇:是由上矢状窦、直窦和左、右横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而成的硬脑膜窦。

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 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构成的动

脉环,称大脑动脉环。

小脑中脚:由脑桥核发出的纤维越过中线,形成桥横纤维,即脑桥小脑纤维,该纤维向外侧集中构成脑桥臂,也叫小脑中脚,进入小脑皮质。

菱脑峡:脑桥上端与中脑移行部,较狭细,称菱脑峡。是脑桥、中脑在背侧的分界。

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沟的外侧端,脑桥、延髓和小脑三者的交界处,称为脑桥小脑三角。三角内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迷路动脉等。

小脑上脚交叉:由小脑齿状核发出的纤维构成小脑上脚,纤维向上至菱脑峡水平逐渐沉入中脑背盖部,左、右交叉,形成小脑上脚交叉。交叉后的

纤维终止于红核和背侧丘脑的腹外侧核等。

顶盖前区:位于上丘上端与间脑交界区水平、上丘深部的区域叫做顶盖前区,含有左、右两群细胞构成的神经核,为顶盖前核,该核发出的纤维与双

侧的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发生联系,是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中的重要核团。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 2.1.公文的现行效用:又称现实执行效用或时效,是指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具体来说,是指公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机构和人员范围内,对机构或个人行文产生的约束力、强制执行力和其他强制性影响。 2.2.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是其转化为档案的内在依据。 2.3.正式通用公文: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 2.4.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5.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 2.6.纸质文书: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纸质文书是目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 2.7.感光介质文件: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 2.8.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9.领导指导类文书:由各级领导、指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制发的用于颁布政令、部署工作、批复事项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2.10.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清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 2.11.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或在其内部范围内)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 2.12.契约类文书:由双方或数方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而签订的作为工作依据或法律凭证的文件。如合同、协议书等。 2.13.会议文书: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14.秘密级文件:又称秘密件,指涉及党和国家一般机密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 2.15.特急件:内容至关重要且特别紧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2.16.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 2.17.正本:根据定稿缮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 2.18。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19.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20.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行发布的文本。 2.21.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 2.22.行政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除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外,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文件。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The Supreme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 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 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 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7.足弓:跗骨和跖 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8.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 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 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 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 瘤的易发区。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 **峡:**颈**上部的上端与**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 术常在此进行21. **穹:**的上端包绕**颈**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 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名词解释答案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47题,47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47小题,共47分) 1、()自由水 答案:包括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能沿着土的细孔隙从潜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重力水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能在土中渗流,对于土颗粒和结构物都有浮力作用。 2、()土的液相 答案:土的液相是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它和亲水性的矿物颗粒表面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按照水与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可将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类。 3、()土的气相 答案:指充填在土的孔隙中的气体,包括与大气连通和不连通的两类。与大气连通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没有多大的影响,当土受到外力作用时,这种气体很快从孔隙中挤出;但是密闭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这种气体可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而当压力减小时,气泡会恢复原状或重新游离出来。 4、()土的固相 答案: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 5、()次生矿物 答案: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6、()土的灵敏度 答案:保持原来含水量不变但天然结构被破坏的重塑土的强度比保持天然结构的原状土的强度低,其比值可作为结构性的指标,即灵敏度。 7、()结合水 答案:指处于土颗粒表面水膜中的水,受到表面引力的控制而不服从静水力学规律,其冰点低于零度。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8、()土的结构性 答案:土的结构性是指土的物质组成(主要指土粒,也包括孔隙)的空间相互排列,以及土粒间的联结特征的综合。它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土的结构,按其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单粒结构、聚粒结构、絮凝结构等。土的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当外界条件变化时(例如荷载条件、湿度条件、温度条件或介质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土的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名词解释答案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指博弈中的所以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 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系解名词解释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垂直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深方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容易损伤动脉,引起颅腔内血肿。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向前微凸出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椎间孔: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锥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管:椎体与锥弓共同构成的孔为锥孔,所有的锥孔相互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颅卤:新生儿颅骨,在多骨相连的交汇部位,由于骨化尚未完毕,仍为结缔组织膜,称颅卤 肱骨外科颈:肱骨骨干与上端相接处较细,称外科颈,此处易发生骨折。 桡神经沟:肱骨骨干中部后面有一条由上内侧向下外侧,呈螺旋状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绕神经通过 髂脊:髂骨翼上缘称髂脊,呈弓形,两侧髂脊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骨突,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骨髓:骨髓为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软骨盘,周围部是纤维软骨环,中央部是富有弹性的髓核。 纤维环的外后侧较薄弱,破裂时可致髓核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称椎间盘脱出症。 胸骨下角:是指两侧肋弓在前正中线相交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角间夹有剑突,在体表可以扪到。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个胸骨及其连结共同构成的笼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形成的、向上凸的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血管和神经通过。 肋弓:是第8~10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的弓。 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的裂隙,有锁骨下动脉和神经(臂丛)经过 联合腱:腹内斜肌腱膜下缘结合,呈弓状跨过精索后方,附着于耻骨梳内侧端,称联合腱或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腹股沟三角是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的三角,又称海氏三角,为腹壁下部的薄弱区。 腹股管沟浅环:由腹外斜肌的部分腱膜止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的裂隙,又称皮下环,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胸腰筋膜:竖脊肌周围的深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并分为浅、中、深三层包裹着竖脊肌和腰方肌,形成竖脊肌鞘。 上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空肠为止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腭舌弓、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腔的分界线。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具有免疫功能。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规范汉字: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4.方言:是语言的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例如我国,现代汉语方言有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5.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应映。例如吴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方言。 6.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行业语就是社会方言。 7.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8.方言岛:一个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9.隔音字母:字母y和w是隔音字母,起分隔音节界线的作用,例如音节ianguang(仰望用上隔音字母拼写为yangwang就不会被误会为ianguang(眼光了。 10.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例如“我去上海”有四个音节“wǒ qù shàng haǐ”

11.声母:是音节中位于音节前面的辅音,普通话有22个声母,除了一个零声母,其余都是由辅音充当。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 12.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普通话韵母有39个。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韵母分别是u、ong、ua。 13.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14.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例如“上唇、舌尖上齿龈”。 15.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叫做发音方法。例如“送气音、清音”。 16.韵头: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前面的音素,例如韵母uai,u是韵头。 17.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18.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后面的—一个音素,通常由元音或辅音充当。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i是韵尾,韵母ing,i是韵腹,ng是韵尾。 19.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a。 20.复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韵母,例如韵母iao。 21.鼻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n或ng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eng。 22.四呼:汉语韵母按韵头不同分出的四种类别。39个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例如ai是开口呼, iou是齐齿呼、uan是合口呼、ǖe是撮口呼。

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网络广告 是指利用互联网这种载体,通过图文或多媒体方式发布的,旨在推广产品、服务或站点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一种由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在网络上发布的有偿信息传播。2.电子支付 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体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 3.客户关系管理(CRM) 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使企业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它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软件技术。 4、移动电子商务 是指移动用户利用移动接入设备(手机、笔记本式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Internet 上从事的网上商务(电子交易)活动,是与无线上网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用户可以获取信息服务,进行购物、交易、交纳各种费用等。 5、EDI 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以及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的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或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或自动处理。 6、支付网关 是网上银行和Internet间的接口,是将Internet上传输的数据转换为网上银行金融机构内部数据的设备,通常由第三方商家提供。 7、网络证券 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国内外各交易所的即时报价,查找国际国内与投资者相关的经济金融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户、委托、支付、交割和清算等证券交易全过程,实现实时交易。 8、物流管理 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各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诊断学大体题目和名解英文

名解: 1.症状symptom 2.体征sign 3.发热fever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5.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6.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7.波状热undulant fever 8.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9.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0.水肿edema 11.咳嗽cough 12.咳痰expectoration 13.咯血hemoptysis 14.呕血hematemesis 15.放射痛或牵涉痛radiating pain P41 16.呼吸困难dyspnea 17.心源性呼吸困难或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18.Kussmaul 呼吸 19.Saegesser 征 20.腹泻diarrhea 21.黄疸jaundice 22.Gilbert综合征 23.Crigler-Najiar综合征 24.Rotor综合征 25.Dubin-Johnson综合征 26.夏科Charcot三联征 27.血尿haematuria 28.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 29.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30.尿痛odynuria 31.尿路刺激征 32.神经源性膀胱 33.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34.嗜睡somnolence 35.意识模糊confusion 36.嗜睡stupor 37.昏迷coma 38.谵妄delirium 39.问诊inquiry 40.主诉chief complaint 41.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2.既往史past history 43.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44.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47.视诊inspection 48.触诊palpation 49.叩诊percussion 50.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 51.清音resonance 52.浊音dullness 53.实音flatness 54.鼓音tympany 5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56.听诊auscultation 57.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8. 生命征vital sign 59.无力型asthenic 60.超力型sthenic type 61.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 62.营养不良innutrition 63.营养过剩excess nutrient 64.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65.自知力insight 66.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67.甲亢面容thyrotoxic facies 68.体位position 69.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70.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71.端坐呼吸orthopnea 72.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73.发绀cyanosis 74.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75.斑疹maculae 76.玫瑰疹roseola 77.丘疹papules 78.斑丘疹maculopapule 79.荨麻疹urticaria 80.瘀点petechia 81.紫癜purpura 82.瘀斑ecchymosis 83.血肿hematoma 84.蜘蛛痣spider angioma 85.肝掌liver palms 86.溃疡ulcer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