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复习题及答案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1) 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1) 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1) 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40) 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58) 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65) 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65) 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70) 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98)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

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99) 11、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101) 12、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174) 13、开采沉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p177) 14、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77)当采空区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的采动称为充分采动。未达到充分采动的称为非充分采动。. 地表下沉边界和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15、岩层移动角称为岩层移动角。将相邻区段巷道保留下来,沿空留巷:如果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17、)(供本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使用的巷道,称为沿空保留煤体—无煤柱)巷道。(203: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采空区,如果采空区一侧采动影响已经、沿空掘巷18 )(煤体—无煤柱)巷道(203稳定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称为沿空掘进 19、锚固力:为锚杆对围岩的约束力。(242)、软岩:分为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256)20:顶板大面积来压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采空的面积超过一定21、顶板大面积来压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成的剧烈动压现象。:通常将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韩孝广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韩孝广 发表时间:2019-01-09T14:22:32.4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作者:韩孝广王涛[导读] 本文分析了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山东省滕州曹庄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滕州 277519 摘要:近年来,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巷道周边的地应力也相对提高。本文分析了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关键词: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巷道围岩 前言 深部煤炭开采的最大特点是煤炭资源开采前煤岩体处于高原岩应力状态,而进行采掘活动后,裸露采掘空间表面垂直方向的应力迅速降到大气压。这种变化引起围岩应力的调整,出现很高的集中应力,在围岩中形成很大的应力梯度。围岩应力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采掘活动的进行不断变化。当煤岩体不能承受这种应力变化时,就会出现各种灾害,这对深部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带来巨大威胁。 1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 1.1 深部煤矿地应力测量与分析 目前,许多矿区对深部煤矿的地应力特征缺乏理性认识。当前直接用于地应力场的研究数据较为缺乏,许多煤矿对支护问题、冲击地压等,与地应力场联系较少。矿井深度的增加导致地应力值增加,破坏巷道能力加强。 当前的地应力测量主要以空心包体法为主,某些条件下也可采用水压致裂法。研究地应力学者通过整理600~1500m的深部矿区数据,剔除特殊地质环境测量数据后,总结出地应力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水压致裂法(用于一般地质条件)、结合应力解除法。 1.2 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方向特征 经过对我国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测量研究,发现我国深部矿区地应力方向存在一些特征:岩层中的水平应力方向特征较为显著;最大水平应力角度下量值较垂直应力大。 2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按原理可分为3大类:①支护法。它是作用在巷道围岩表面的支护方式,如各种类型的支架、砌碹支护,为了改善支架受力状况,提高支护阻力,还可实施壁后充填和喷浆等。②加固法。其是插入或灌入煤岩体内部起加固作用,使煤岩体自稳的方法,如各种锚杆与锚索、注浆加固,锚杆、锚索分为插入煤岩体内的部分(杆体、锚固剂),以及设置在巷道表面的构件(托板、钢带及金属网),因此,“锚杆支护”确切意义上应称为“锚杆加固”或“锚杆加固与支护”。③应力控制法。它是改善巷道围岩应力状态,从而使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的方法,包括巷道布置优化及各种人工卸压法。 2.1 巷道布置优化及应力控制法 针对深部巷道围岩应力高、变形大,甚至会出现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进行采掘优化、巷道布置优化,改善巷道受力状态是首先应考虑的方法。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如沿已稳定的采空区边缘掘进巷道(沿空掘巷),将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掘前预采、上行开采等),均可明显降低巷道受力,改善围岩应力状态。 在深部开采中,有些煤矿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而且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明显高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在这种条件下,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小,有利于顶底板稳定。根据地应力实测数据优化巷道布置方向,对巷道稳定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巷道布置应尽量避开大型地质构造(断层、褶曲、陷落柱等)。 根据深部煤矿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巷道断面形状与尺寸进行优化,可改善巷道周边附近围岩应力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人工卸压法,包括切缝、爆破、钻孔及掘卸压巷等,可转移巷道周边附近的高应力,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作为一种辅助的围岩控制手段。 2.2 深部巷道支护与加固法 目前,深部巷道支护与加固形式主要有:锚杆、锚喷支护,U型钢可缩性支架,注浆加固,复合支护(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支护加固方式联合支护巷道,如锚喷+注浆加固,锚喷+U型钢可缩性支架,U型钢支架+注浆加固,以及锚喷+注浆+U型钢支架等型式)。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我国煤矿已形成了基于煤岩体地质力学测试、以预应力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对于深部巷道,锚固与注浆技术也是经济有效的围岩控制技术。 1)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深部巷道采用的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其支护原理是大幅提高支护系统的初始刚度与强度,形成高支护应力场,降低采动应力场梯度,主动控制围岩扩容变形,保持其完整性。同时,支护系统应具有高延伸率,允许围岩有较大连续变形,通过预留变形量,使巷道发生可控变形后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同巷道条件应有不同的锚杆支护形式:预应力锚杆支护适用于围岩比较完整的岩石巷道、岩石顶板煤巷等;预应力锚杆与锚索支护可应用于煤顶巷道、无煤柱护巷、软岩巷道、高应力巷道、动压巷道及大断面巷道等多种比较困难的条件;全预应力锚索支护,顶板、两帮,甚至底板全部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适用于深部高应力巷道、强烈动压巷道等非常困难的条件。 2)注浆加固技术。在松软破碎煤岩体中开掘巷道,围岩自稳时间短、破碎范围大,在这种条件下,注浆加固是围岩控制的有效途径。注浆加固利用浆液充填围岩内的裂隙,将破碎煤岩体固结起来,提高围岩整体强度,增加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我国煤矿目前采用的注浆材料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水泥基材料,是注浆加固应用最广的材料;另一类是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脲醛树脂等。此外,还开发出多种复合材料,以改善注浆材料的性能,降低注浆材料的成本。在井下应用时,可根据巷道具体地质与生产条件进行选择。 3)预应力锚固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当巷道围岩松软破碎,锚杆与锚索锚固力不能保证时,预应力锚杆、锚索与注浆联合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技术。注浆可将松软破碎围岩粘结,提高围岩整体强度,同时为锚杆与锚索提供可锚的基础,保证锚杆与锚索预应力与工作阻力能有效扩散到围岩中。注浆后采用预应力锚杆与锚索支护,可有效控制围岩扩容变形,保持围岩长期稳定。此外,还开发了多种注浆锚杆、注浆锚索及钻锚注一体化锚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巷道加固。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3)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 对采场矿山压力影响因素的探讨 (3) 2.1 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2 生产工艺过程对顶板下沉速度上的影响 (4) 2.3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4 开采深度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4) 2.5 支护材料及顶板管理方法对矿山压力的影响 (5) 3 矿山压力的各种控制措施 (5) 3.1 支架和围岩的相互关系 (5) 3.2 巷道矿压控制方法及原理 (6) 3.3 冲击地压压及其控制 (6) 4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正文 摘要:通过对采场矿山压力呈现规律的研究,总结了对采场矿山压力的6种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的影响、开采深度的影响、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支护材料及顶板管理方法对矿山压力的影响、采空区处理方式对采场压力产生的影响。掌握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因素,对控制顶板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介绍了对采场矿山压力假说的探讨,提出了对软顶板、厚煤层顶板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压力控制研究 1课程设计的目的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是安全专业主干的课程的一个重要事件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得毕业设计及矿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该方法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2.1 生产条件对采场矿山压力的影响 采面矿山压力与采高控顶距的关系。直接顶下沉量应符合或接近于岩层整体移动曲线。由于L远大于S0,因此岩层移动曲线可近似于直线,控顶距为R处的顶板下沉量SR与岩层最终下沉关系值为:SR/R=S0/L,因此: SR = S0/L×R,SR=1/L×[(kp -kp’)/ (kp -1)]×m×R,令:1/L×[(kp -kp’)/ (kp -1)]=η,则S=ηmR。因此,

矿井深部开采沿空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矿井深部开采沿空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差、变形大、难支护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等方法,从巷道支护方式和巷道断面优化两方面讨论了深部综放沿空巷道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直墙半圆拱形断面、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方式能够较好的控制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减少巷道围岩变形,增强其稳定性。 关键词: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半圆拱形锚网索联合支护断面优化 1、引言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矿山相继进入深部开采。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m的速度增加,而东部矿井更以每年10~25m的速度增加,预计未来20年,我国很多煤矿将进入1000m~1500m的深度开采。另一方面,我国已探明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m以下的储量为2.95万亿吨,约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因此,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矿开采将逐渐转入深部开采。 由于深部岩体所处的地球物理环境及其应力场的复杂性,在浅部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支护理论、支护参数已难以适应深部巷道支护设计和实践的需要。深部综放沿空巷道,作为一类较特殊的回采巷道,与普通的回采巷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综放沿空巷道布置在靠近采空区的煤体中,巷道围岩结构破碎,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巷道将发生较大的变形;(2)对于综放沿空巷道而言,由于巷道上方为顶煤,上覆岩层运动波及的范围及影响程度相应地增大,回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将更加剧烈;(3)综放工作面年产量多在100万t左右,开采强度大,机械设备体积较大,且所需风量剧增,这就要求巷道具有较大的断面;(4)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埋深大,地应力相对较大。由于以上原因,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及其控制一直是采矿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从支护方式与参数、巷道断面优化等方面讨论深部综放沿空巷道围岩的控制技术。 2、综放沿空巷道断面的优化 由于施工简单,易于成型等优点,矩形和梯形断面形状是目前国内综放沿空煤巷的主要断面形状。但根据弹性力学、岩石力学知道,这两种巷道断面都容易在4个拐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不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具有易于巷道顶板稳定、易于施工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岩石巷道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半圆拱形巷道施工较复杂,不易成型等缺点,在煤巷中很少应用。由于深部综放沿空巷道的特殊性,尤其是综合机械化掘进易于完成直墙半圆拱形断面的开挖,因此,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可优先应用于综掘施工的深部综放沿空巷道中。下面将通过数值计算件模拟这两种断面对浅部、深部巷道围岩,特别是对深部综放沿空巷道顶部煤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智慧树知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采矿工程的力学本质是 A:围岩的破坏及其控制问题 B:压力拱假说 C:掩护梁假说 D:铰接岩块假说 答案:围岩的破坏及其控制问题 2、下列不属于矿压引起的事故的是 A:冲击地压 B:冒顶事故 C:透水事故 D:火灾 答案:火灾 3、安全采矿最核心的问题是 A:如何保障采掘空间的安全问题 B:冒顶事故 C:透水事故 D:冲击地压 答案:如何保障采掘空间的安全问题 4、以下属于矿压引起的问题的是 A:巷道冒顶、片帮

B:巷道两帮鼓出 C:巷道顶板移近 D:顶板下沉与支架承载 答案:巷道冒顶、片帮,巷道两帮鼓出,巷道顶板移近,顶板下沉与支架承载5、下列属于有关矿压的理论中属于掩护拱假说的是 A:自然平衡拱假说 B:压力拱假说 C:掩护梁假说 D:铰接岩块假说 答案:自然平衡拱假说,压力拱假说 第一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垂直应力都是压应力,且水平应力比垂直应力小得多 B: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呈正比例增加 C:采动前岩层中任何点的垂直平面和水平面上都不存在剪应力分量 D:垂直应力是由水平应力引起的 答案:垂直应力是由水平应力引起的 2、下列不属于矿山压力显现条件的是 A:采动 B:矿山压力作用 C:围岩运动和支架受力 D:基本顶垮落

答案:基本顶垮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山压力的存在是可观的、绝对的 B:矿山压力存在于采动空间周围的岩体中 C:矿山压力显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矿山压力是显现跟矿山压力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矿山压力是显现跟矿山压力没有必然联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围岩的明显运动是有条件的 B:有矿山压力一定有明显的矿山压力显现 C:底板运动压力显现强力的部位一定在应力高峰位置 D:支架明显受力没有条件限制 答案:围岩的明显运动是有条件的 5、下列属于矿山压力的来源的是 A:原始应力场 B:覆盖岩层的重力 C:构造运动的作用力 D:岩体膨胀的作用力 答案:原始应力场,覆盖岩层的重力,构造运动的作用力,岩体膨胀的作用力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矿山压力显现一定有矿山压力 B:有矿山压力一定有明显的矿山压力显现

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7T16:12:25.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王晨阳 [导读] 摘要:为了解决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确定合理的支护体系。对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原则。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为了解决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确定合理的支护体系。对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原则。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支护形式和参数。在隧道内布置测站。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隧道监测初期支护体应力有一定波动,随着观测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在47d内开始趋于稳定,左右拱腰收敛应力分布为50MPa和42MPa左右。说明此支护方案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关键词: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围岩控制 1 隧道变形的地质特征与危害 发生大变形的隧道一般具有以下地质特征:(1)隧道围岩条件。发生大变形的围岩主要有:①显著变质的岩类,如片岩、千枚岩等;②膨胀性凝灰岩;③软质粘土层和强风化的凝灰岩;④凝灰岩和泥岩分互层;⑤泥岩破碎带和矿化变质粘土等。这类围岩的凝聚强度c 值较低,内摩擦角值很小,单轴抗压强度较低。 (2)隧道处于高应力区,且大变形地段的隧道一般埋深在100m以上。 (3)隧道围岩的天然含水量大。 深埋隧道通过软岩和断层带时,在高的地应力和富水条件下通常产生大变形。这种隧道围岩变形量大,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一般可以达到数十厘米到数米,如果不支护或支护不当,收敛的最终趋势是隧道将被完全封死,如果发生在永久衬砌构筑以前,往往表现为初期支护严重破裂、扭曲,挤出面侵入限界。这种大变形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施工工期或者线路正常运营,而且整治费用高昂。 2 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原则 (1)一次支护原则 锚杆支护要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应尽可能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这是实现矿井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采矿服务的巷道和硐室等工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不能经常维修;另一方面,这是锚杆支护本身的作用原理决定的。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2)高预应力和预应力扩散原则 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三高一低”原则 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与低支护密度原则。在提高锚杆强度(如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杆体材料的强度)、刚度(提高锚杆预应力、全长锚固),保证支护系统可靠性的条件下,降低支护密度,减少单位面积上锚杆数量,提高掘进速度。 (4)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原则 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支护强度和刚度,如果支护强度与刚度低于临界值,巷道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因此,设计锚杆支护系统的强度与刚度应高于临界值。 (5)相互匹配原则 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带等的参数和力学性能应该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 (6)可操作性原则 锚杆支护设计方案应该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施工管理和掘进速度的提高。 (7)安全经济原则 在保证巷道围岩支护效果与安全程度,技术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条件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支护综合成本。 3 复合岩层地质下铁路隧道支护参数 3.1锚杆支护参数 型号为?20mm×2000mm左旋螺纹钢高强的锚杆,匹配150mm×150mm×10mm高强拱形托盘与高强螺母,是配套产品。加长树脂锚固,钻孔直径≤30mm,K2335和Z2360各一支用作为锚固剂的规格,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300N?m,锚杆锚固力不低于100KN。 辅助支护:顶板配以钢筋网作为辅助支护,钢筋网采用Ф6mm的钢筋焊接而成的经纬网,经纬网网格大小为100mm×100mm,钢筋网尺寸为2880mm×1100mm,相邻网搭接约100mm,铁丝钮扣联结,联结距离不大于200mm。 3.2锚索支护参数 使用直径是17.8mm,长为7300mm,有效长度7000mm左右的1×7股高强度且低松弛钢绞线制,锚索一排一根,排距2000mm,并且紧跟掘进迎头来施工。锚索钻孔直径≤30mm,锚索用3卷树脂锚固剂锚固型号分别为一支K2335与两支Z2360,理论锚固长度约1400mm左右,并在锚索锚固端1300mm处施加挡圈。用型号为250mm×250mm×12mm的高强球型锚索托盘,锚索的预紧力应该≥200KN。锚索锚固力不低于300KN。 遇地质变化较大的地段,锚索长度可根据需要调整,锚索应深入稳定顶板2~3m。 3.3表面喷浆 设计方案中喷射混凝土强度是C20,喷射混凝土配比为:水泥∶砂子∶石子=1∶2∶2。刚开始喷时可适度减少石子掺量。水灰比为 0.4~0.5。原材料按照重量计,称量的允许偏差值:水泥和速凝剂均为 2%,砂子和石子均为 3%。设计方案中喷浆厚度为150mm,一次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名词解释

1、矿山压力:地下岩体在受到开挖以前,原岩应力处于平衡状态。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工作时,破坏了原始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岩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直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道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道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在相关学科中也称为二次应力或工程扰动力。(1)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的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以及在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道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1) 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叫矿山压力控制。(1) 4、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40) 5、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58) 6、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一般是由砂岩、石灰岩及砂砾岩等岩层组成。(65) 7、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65) 8、直接顶初次垮落: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直接顶悬露面积增大,当达到其极限垮距时开始垮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70) 9、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相对移近量。(98)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变形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顶板的台阶下沉),如图4—3所示,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99) 11、周期来压: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在老顶初次来压以后,裂隙带岩层形成

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Mine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归属单位: 制定时间:2013年3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 课程设置的性质、任务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是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规律,探讨矿山压力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其它井下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对煤矿中采场和采区巷道周围煤(岩)体内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基本掌握控制采场和井下巷道矿山压力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实验课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得到有关研究和解决煤矿生产现场矿山压力问题基本技能的训练。 2. 通过教学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有关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巷道围岩变形、应力、破坏的分布规律、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状态、采场顶底板的变形破坏规律、工作面来压规律及确定方法、巷道与采场的围岩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煤矿动压现象、矿山压力测试技术;另一方面使学生达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采场和巷道围岩控制设计、解决有关矿山压力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专业和学时数 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共56学时 4.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⑴ 《煤矿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煤矿通风与安全》、《采掘机械》在本课程之前教授; ⑵ 本课程应在《开采方法》、《井巷工程》之前或同时讲授; 5. 教材与参考资料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蒋金泉王国际等编 (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钱鸣高、石平五等编 (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姜福兴等编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重点总结 一、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测试等不同形式的研究。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解析方法主要通过力学模型,利用平衡条件、本构方程、变形条件,破坏判据和边界条件求解其应力,变形和破坏条件。 3、矿山压力检测中采场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量和顶板破碎度。 4、矿山压力检测中,巷道主要检测顶底板移近量、支架变形、围岩应力分布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 5、岩石密度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 6、岩石变形指标一般有:泊松比、弹性模量、体积变形量。 7、原岩应力场主要由:重力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组成。 8、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孔叠加时,大孔对小孔的应力影响较大,而小孔对大孔的影响较小。 9、支撑压力指采场周围或巷道两侧的全部切向应力(或者竖直应力) 10、早期采场上覆盖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有:压力拱假说,悬臂梁假说,铰接岩块假说,预成裂隙假说。 11、砌体梁结构模型中:A 块为煤壁支撑区,B 块为离层区,C 块为重新压实区;Ⅰ为垮落带,Ⅱ为裂缝带,Ⅲ为弯曲下沉带。 12、按直接顶稳定性分类:直接顶可分为:破碎顶板,中等稳定顶板,完整顶板。 13、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以下几种:急增阻式,微増阻式,恒阻式。 14、液压支柱单独与顶梁配合支护顶板称为单体液压支架,与顶梁,底座,移架千斤顶组合液压自移支架。 15、岩层与地表移动会导致其产生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前者称为下沉,后者称为水平位移。 16、根据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垮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垮落带和裂缝带合两带,又称为导水裂缝带。 17、两带(冒落带与裂隙带)与煤层采高有关,对于软弱岩层,两带高度为采高的9至12倍,中硬岩层为采高的12至18倍,坚硬岩层为采高的18至28倍。 18、圆形巷道按切向应力分,可分为A 破裂区,B 塑性区,C 弹性区,D 原始应力区 19、煤层开采后,在采空区四周形成支撑压力带,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形成超前支撑力,它随着工作面掘进而向前移动,又称为移动性支撑压力或者临时支撑压力,工作面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一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撑压力称为固定支撑压力或者残余支撑压力,采空区后方的支撑压力称为采空区支撑压力。 20、巷道围岩变形量包括:巷道顶板下沉量,底板鼓起量,行帮接近量,深部围岩移近量以及巷道剩余断面积。 21、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围岩变形量要经历5个阶段,巷道掘进影响阶段,掘进影响稳定阶段,采动影响阶段,采动影响稳定阶段,二次采动影响阶段。 二、基本概念。 1、矿山压力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叫做矿山压力 2、矿山压力显现 由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现象 3、矿山压力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1.名词解释 1.矿山压力: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 2.矿山压力显现: 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 4.原岩应力:未受开采影响的岩体内,由于岩体自重和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应力; 4.支撑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 5.周期来压: 老顶平衡结构周期性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6.初次来压: 老顶平衡结构第一次失稳而施加给工作面以大型压力的过程 7.砌体梁: 工作面上下两区破断的岩块咬合形成的外表似梁,实质是拱的平衡结构 8.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岩层 9.冲击地压: 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的力学现象。 10.底板比压:底板单位面积所受支架的压力 11.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工作空间 2.简答题 1.原岩应力分布规律 答:(1)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2)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3)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2.绘图说明横三区/竖三带 三区:A煤壁支撑影响区B离层区:C重新压实区: 三带:I垮落带:II裂隙带III弯曲带 (硬度越高,三带发育越好)(自下至上) 3.绘图说明支柱特性工作 支柱力学特性——受顶板压力作用,支柱变形(下缩)性质。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 [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方式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回采导致的支承压力不但数倍于原岩应力,并且,影响范围大。巷道受回采影响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成几倍、几十倍急增。巷道围岩控制的实质是利用煤层开采引起采场周围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正确选择巷道布置和护巷方法,使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内,防范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控制围岩压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1、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 1.1、围岩压力 (1)松动围岩压力。因巷道挖掘而松动、塌落的岩体,其重力直接作用在支架结构物上的压力,表现为松动围岩压力载荷形式,如支护没有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围岩形成松动垮塌圈时,造成松动围岩压力,顶压显现严重。 (2)变形围岩压力。支护可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时,围岩位移挤压支架而出现的压力,即:变形围岩压力。在围岩、支护力学体系中,围岩与支架互相作用,围岩就对支架施加变形压力。弹性变形压力是围岩弹性变形时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弹性变形出现的速度很快,变形量相当小,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作用较小。塑性变形压力是因为围岩塑性变形和破裂,围岩向巷道空间位移,使支护结构受压,这是变形围岩压力的基本形式。塑性变形的状况由巷道塑性区和破裂区的范围所决定。塑性区的扩展具有时间效应,它不再扩展时,围岩变形速度就下降。 (3)膨胀围岩压力。 与变形压力不同,它是由吸水膨胀导致的。从表面上看,膨胀压力是变形压力,而两者的变形机制完全不同。一个是与水发生理化反应;一个是围岩应力与结构效应。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习题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2、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 3、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4、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亚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5、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简称采场。 6、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7、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8、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9、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

加大的现象称为老顶初次来压。 11、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之承压力。12、关键层:将对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3、冲击能指数: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煤样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C前所积聚的变形能Es与峰值后所消耗的变形能Ex之比值。 13、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作为回风平巷。 14、沿空掘巷:回采工作面采过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 15、软岩: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 16、底鼓:底板向上鼓起的现象。 17、煤矿动压现象:煤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况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气浪等明显的动力效应,这些现象通称为煤矿动压现象。它有三种形式: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煤与瓦斯突出。 18、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和设备损坏,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

1-1 5 p1 6 岩石力学P52 2-1 5支承压力与矿山压力的区别。

3-3 6

4 4-1 2. 试分析周期来压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形成原因: 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在基本顶初次来压以后,裂隙带形成的岩体结构将始终 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由于岩体结构的失稳,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来压,这种来压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周期性地出现。因此,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表现形式: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有时伴随煤壁片帮、支柱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 7

5 5-1 P128采煤工作面支柱的特性有几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三种。分别为:急增阻式、微增阻式、恒阻式。 从支柱工作阻力适应顶板压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显然,恒阻性能的支柱较为有利。恒阻式:支柱安装后,很快达到工作阻力,随支柱的下缩,工作阻力保持不变。急增阻式性能比较差,可缩量小,初期支撑力低。微增阻式介于恒阻式和急增阻式之间 10P12510 12、简述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P149 答: 1、支架与围岩时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 与支架性能有关; 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 6-1 1 简述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煤岩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答: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是: (1)形成矿山压力显现; (2)形成采动裂隙;(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 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问题而开展。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 (2)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于条带开采技术;

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技术探讨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技 术探讨正式版

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技术探讨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矿主采煤层的底板大多为松软的泥岩,二水平开采深度已达500m,布置在底板岩巷的南大巷、南异三条上山、各类峒室及采区准备巷道,受采动影响遭到严重破坏,失修巷道达1万m,年维修费用达千万元以上。为彻底解决失修巷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抓好工程施工质量外,将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提前进行加固,保证巷道受采动后仍能保证安全使用。

2 支护技术方案与对策 2.1锚注预加固支护方案 对于锚喷巷道来说,可采取的加固措施包括可缩性金属支架加强支护、加长锚杆及预应力锚索支护、注浆加固支护等。通过矿井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采用金属支架加强支护并不能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而采用加长锚杆及预应力锚索支护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亦不宜采用。经分析研究,决定采用锚注预加固联合支护方案。在原锚网喷基础上,对巷道进行初喷,堵塞巷道的裂缝,接着进行锚注加固,使灰浆充满围岩中裂隙,最后进行锚网梯加

矿山岩层控制

采场顶板支护方法和顶板控制 摘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且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随着我国各种支护设备的使用,我国煤矿回采开采已进入现代化水平,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以及当工作面甩掉这些已发生错动的老顶时,时常发生顶板的周期来压,裂隙带岩层形成的结构将始终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回采工作面应用的液压支架主要是由梁与柱组合而成的,不仅能实现支设与回撤的自动化,而且对顶板的管理和维护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使工作面推进一系列工序也同时实现了机械化,充分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关键词矿山压力回采开采周期来压液压支架顶板管理 一.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巷道布置改革及无煤柱护巷技术 我国在采准巷道矿压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完善的巷道合理布置系统。在分析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沿空巷道一侧煤柱边缘带的应力重新分部和支架与围岩关系,掌握无煤柱护巷机理,推进无煤柱护巷技术。同时,发展整体浇注式巷旁充填技术,为沿空留巷的扩大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2)研究巷道支架与围岩关系采用先进支护技术 研究巷道支架的合理性能和结构形式,既能有效地抑制围岩变形,又能与围岩变形相互协调,减少支架损坏和改善巷道维护。为此,

研制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U型钢、工字钢结构可缩性支架,完善了辅助配套设施,发展了支架壁后充填。 (3)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自70年代以来,有计划地开展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科技攻关。对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的基础理论、软岩的岩性分析及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巷道支护设计、施工工艺及监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针对软岩的类别和变形力学机制,发展了锚喷网支护技术、U型钢支护壁后充填技术、防治底臌封闭支护技术、围岩爆破卸压和注浆加固技术。 (4)巷道围岩控制设计决策及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依据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巷道支护形式与合理支护参数选择 专家系数,预测巷道围岩稳定性类别、预计围岩移近量、选择支护型式、确定支护参数。实行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全过程监测,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信息反馈、不断修正支护设计和调整支护参数。使巷道围岩控制逐步由经验判断和定性评估向定量分析和科学管理转化。 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 自从采用长壁工作面开采以来,上覆岩层中是否存在着大结构,以及此结构是什么形式,一直是采矿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压力拱假说

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

第十一章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 由于采场上覆岩层大范围运动和垮落,对采场附近巷道形成强烈的动压影响,使巷道维护状况严重恶化。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控制,成为矿山巷道的难点和重点。动压影响巷道围岩控制首先要合理确定巷道与采场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是选择适合动压巷道变形特点的支护与加固方式。 第一节采场附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如本书第1编所述,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及回采结束后,由于上覆岩层自下而上逐步冒落、破断与沉降,将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形成动态的及静态的支承压力,如图11-1所示,在回采工作面四周煤体或煤柱上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采空区内出现应力降低现象。 图11-1 长壁工作面周围垂直应力的分布 可以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现场实测或数值计算等方法,近似估计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包括峰值大小及位置,应力升高区压力及影响范围,应力降低区压力及范围。 一、煤层下部底板中支承压力分布 上述图11-1所示的支承压力,将向其下方的底板煤岩中传递,形成相应的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并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发生变形与应力的扩散和衰减过程。 1、变形的扩散和衰减规律 变形的扩散和衰减规律如图11-2及图11-3所示,它们分别表示沿走向剖面和沿倾斜剖面(工作面前方10m处),下方底板中的变形特征。图中实线表示距煤层分别0、8、24、40m的四个水平上的变形增量曲线(取水平线为零线),虚线表示附加变形完全衰减的边界。

图11-2 沿走向剖面底板中变形扩散规律 Ⅰ—边缘下方压缩变形区;Ⅱ—采空区下方变形恢复区 图11-3 工作面前方10m 处沿倾斜方向底板中的变形规律 2、应力的扩散与衰减规律。 底板中铅直应力的集中区和卸压区基本上与支承压力的集中区和卸压区相对应,随着Z 值增加应力集中和卸压程度降低,应力分布趋向缓和。 图11-4为沿走向剖面底板中3个应力分量的分布规律。由图11-4(a )可见,垂直应力z σ的高峰位置与法线成一定夹角向煤体前下方传播,高峰值大小按负指数规律衰减;z σ的原始应力等值线位置与法线成15°左右向后下方伸展。 图11-4 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 (a )岩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支承压力分布;(b ) z σ/h γ分布; (c )x σ/h k γ分布(3/1=k );(d )h xz γτ/分布 煤柱宽度对应力传递规律有较大影响。图11-5为一侧采空(相当于煤柱无限宽)、两侧采空煤柱较小和两侧采空煤柱较宽情况下,底板中z σ的应力等值线图,可见3种情况下底板中支承压力的峰值大小及分布范围是有很大区别的。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包珂

深部煤矿应力分布特征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包珂 发表时间:2018-06-04T11:32:15.1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包珂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成为深部巷道开采的聚焦点。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三矿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成为深部巷道开采的聚焦点。因此,本文首先简要的阐述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条件及变形特点,然后重点分析了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深部巷道;控制措施;技术 1 煤矿深部巷道开采特点 深部巷道围岩条件比较复杂,只有充分了解深部巷道围岩性质的变化才能因地制宜,进行有效的围岩控制。深部巷道围岩开采过程中会表现出如下特点:与上部围岩相比,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密度增加,围岩变硬;开挖前,岩体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下,由于巷道掘进后,周围岩石被开挖,相当于卸载,致使其压力释放,岩体容易破碎,导致围岩强度有所下降,出现大量细微裂缝,围岩软化。开采巷道的变形特点: (1)由于巷道开挖后,围岩会发生卸载现象,岩体能量突然得到释放,使得围岩塑性区和破碎区范围加大,巷道两帮移近量大,继而两帮高应力传到底板,巷道底鼓严重;巷道变形易受扰动,对外部环境影响反应十分灵敏,外部作用发生变化变化,巷道应力、变形均会出现显著改变。(2)巷道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初期来压时比较快、变形也非常显著,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支护措施,极易发生冒顶、片帮等现象,当围岩变形稳定后,围岩则长期处于流变状态。(3)巷道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深井巷道来压方向大多表现为四周来压,不仅是顶板、两帮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坏,而且底板也会出现较强烈的变形和破坏,如果不对底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巷道则会发生严重底鼓,而强烈底鼓则会加剧两帮和顶板的变形和破坏。(4)巷道围岩变形的冲击性。在有明显的冲击倾向性的巷道中,围岩变形有时并不是连续、逐渐变化的,而是突然剧烈增加,这就导致了巷道断面迅速缩小,具有强烈的冲击性。 2 深部煤矿地区地应力测量与分析方法 目前我国各大煤矿区对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在系统认识方面也有所不足。目前可直接在深部煤矿地区地应力场分布研究过程中进行使用的数据仍然不足,很多煤矿深部井下工程如支护问题以及冲击地压防治问题等等,在过去较少考虑到地应力以及地应力场这组重要参数。随着煤矿地区的深度加深,巷道破坏越来越严重,地应力量值也越来越大,且其破坏力量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最后巷道变形程度更不易控制,持续挖掘容易导致深部煤矿地区塌方,从而危害到人类与财产安全。 我国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迫切需要得到相关材料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对其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与总结,最终为深部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坚实的安全防护。近几年深部煤矿地区地应力测量过程中,主要应用空心包体法来测量我国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数据。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用水压致裂法,此后我国研究者经过整理600米到1500米深部煤矿地区的数据,排除特殊地质测量环境数据后,发现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测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的地质可使用水压致裂法进行测量,结合应力解除法,可将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数据测量统计出来。 3 煤矿深部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概述 从力学性质的角度讲,围岩的稳定性通常取决于岩体自身的变形性质和强度。另外,围岩自身所受的应力状态也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围岩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岩石骨架,二是结构面。通常煤矿深部的围岩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并且在长期的高压作用影响下使得岩石骨架变得异常致密和坚硬,所以实际影响煤矿深部围岩变形性质和强度的因素主要是结构面。因此,想要控制煤矿深部围岩的稳定主要应从结构面和应力状态着手。 煤矿深部岩巷开挖过程中,使围岩体所受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围岩从原本的稳定状态逐渐转变为非稳定状态,虽然,在开挖初期,围岩的抗压强度比较高,但是随着不断的开挖卸荷,致使围岩的侧压有所下降,正常情况下,近表围岩的侧压将会降至为零。与此同时,大部分应力开始向巷道周向转移,使得应力集中,这时的周向应力一般会升高3倍左右。通常煤矿700m~900m深度的巷道,近表围岩的围压卸荷幅度大约在20MPa,巷道周向的应力将会增加近60MPa,在如此大的应力作用下,会使围岩的劣化速度不断加快,裂缝也会从表面不断向内部扩散,进而造成围岩失稳。为了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就必须在对巷道进行开挖后立即进行必要的支护。 4 煤矿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措施 针对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会降低这一问题,主要是从围岩强度和围岩应力两方面入手进行控制。 4.1 提高深部巷道围岩强度 (1)采用高强支护加固措施在围岩原来的抗剪强度上来强化围岩,严格控制围岩沿原生裂隙和次生裂隙发展,通过提高支护阻力来减少围岩变形量。(2)由于卸载作用导致围岩破碎区范围加大,在控制裂隙继续发展的同时,可以采用水泥等高强度材料通过围岩注浆的方法来填充裂隙,达到修补裂隙、改善围岩布局、强化围岩的目的。(3)针对巷道两帮移近量大、巷道底鼓严重的现象,要改善以往的支护习惯,重视顶板支护的同时加强对两帮及底角的支护,以降低两帮移近量、巷道底鼓程度,维护围岩的自身残余强度。 4.2 改善围岩应力状态 (1)深部巷道挖掘过程中,围岩由三向受力转为两向受力,围岩从本来的稳定状况转变为非稳定状况。研究表明,700米~900米深度的巷道,仅表围岩的卸载幅度大约在20MPa,巷道周围的应力将会增加约60MPa,因此,要尽可能恢复巷道的法向应力,改善围岩应力状态。(2)通过水力割缝、打卸压孔等一系列卸压技术,对深部巷道围岩受到的多种形式的压力进行卸压,将集中分布的荷载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支撑区,减小采动支撑作业对巷道产生的应力,降低作用在围岩上的压力。(3)此外,统筹规划巷道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设在低应力区,选择合理的作业时间及先后顺序,降低相邻区段作业时带来的的影响,也能够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 结语 矿井开采深度近年来不断加深,巷道以及采场的地应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软岩的巷道地压日渐产生剧烈显现,巷道围岩的破坏日益严重,因此深部煤矿应力的支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了便于结合水压致裂法一起对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量值进行调查,调研者必须将其获取的数据转换成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应力量值。深部煤矿地区的地应力不仅受到自重应力影响,也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在设计巷道围岩支护方案的过程中,勘探者必须考虑到尽可能地不沿着岩层背斜顶部以及向斜底部进行设计,使得岩层断层的巷道布置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