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迅对左翼电影的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可编辑

鲁迅对左翼电影的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可编辑

鲁迅对左翼电影的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可编辑
鲁迅对左翼电影的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可编辑

鲁迅对左翼电影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

2013年9月理论学刊 Sep.2013

No.9 Set' .No.235

Jeernal

Theor y

第9期总第235期

鲁迅对左翼电影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

张跪飞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中国现代电影批评的奠基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体现在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对电影理论的宣传和

实践上。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旗手,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了中国电影理论的构建,对推进左翼电影批评作出

了独特贡献。尤其鲁迅翻译的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不仅传播了原作的现代电影理论

原点。而且也比较集中而全面地表达了鲁迅的现代电影观念。

关键词】鲁迅;左翼电影批评 ;译介;岩崎昶; 现代电影

中圈分类号1210.9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39092013 09- 0123-04

岩崎昶主张,要把摄影机对向无产者革命,对向劳动

中国现代电影批评的奠基始于20世纪30年

阶级,他曾经拍过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录

代,这与中国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密不可分。左翼电

片,赞美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岩崎昶还曾经访问过上

影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电影创作和电影

海,观看了反映劳苦大众苦难生活的中国影片《渔

批评两个方面,尤其电影批评更为突出。当时,中国

电影理论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译介俄苏电影理论和光曲》,对影片以高度赞赏。鲁迅通过对岩崎昶《现

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一文的译介,有针对性地结合

日本左翼电影理论,对俄苏电影理论译介的重点是

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及其创作经验; 中国电影观众的小市民心态以及中国电影观众观赏

对日本电影的学习和理论译介则集中在“倾向电外片的奴才心理,揭露了外国电影对中国人的精神

影”??左翼电影和“无产阶级电影同盟”??的代奴役本质,传播了现代电影观念,为当时的左翼电影

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表性人物及其著作上。如果说,中国左翼电影文化

运动是世界性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

一、鲁迅对电影艺术的高度关注

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日本的左翼电

鲁迅对电影理论的关注,缘于他对电影这一新

影理论都是这场运动的外来动力。

的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据相关资料统计,从

作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旗手,30年代的鲁迅以

1916年到1936年,鲁迅共观看了139部中外影片。

杂文、书信、日记和译著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中国电

影理论的构建,给予左翼电影批评极大的支持,并在仅是1934、1935年这两年就观看中外影片66部,其

中美国片60部,占91% 1]‘陇1。瑚’。年均观看影片

翻译介绍世界左翼电影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

工作。《鲁迅全集》涉及电影内容的共210篇,其中达33部的观众即使在电影业发达的今天,也是屈指

可数的,更不用说在中国电影业刚刚开始兴起的年

杂文13篇、书信24封、日记170则、译文3

代,可见鲁迅确实是个“影迷”。观看电影已成为鲁

篇? P”,其中,鲁迅对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现代

迅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他文化生活中不

电影与有产阶级》一文的翻译和评介,应当是最为

可或缺的内容。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娱乐》中也

全面、最为系统的。岩崎昶是当时日本知名的左翼

回忆说:如果说作为挥霍或浪费的话,鲁迅先生一生

电影理论家、电影史家,他的《电影和资本主义》、

最奢华的生活恐怕是坐汽车,看电影。

《日本电影史》等都是对本国电影影响很大的著作。

?本文系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左翼电影批评及其对当下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启示”项目编号:

L12DZW 009 、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新论左翼电影批评及其当下意义”项目编号:2012LDQN28 的阶段性成果。

123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鲁迅,是鲁迅对这一艺术写作的动机,鲁迅是“偶然读到了这一篇,却觉得于

所独有的“刺激”功能、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审视思自己很有裨益”【5J 嗍’才有了译介的冲动。鲁迅所

考。对于这些,他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甚至鲁迅的说的“裨益”,就是想把这篇东西“硬译”出来,与大

专业转向就是直接受到了电影的刺激:一段影像所肆宣传外片如何“浪漫”“香艳”的广告宣传相对照,

展示的中国民众的麻木冷漠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给那些怀着奴性心态观片的中国观众看看,让他们

“批判国民性”也成为鲁迅长期的重大文学主题。

“用这小镜子一照”就知道那些东西都是些什么货

阿英写于30年代的《鲁迅与电影》一文就说:“鲁迅色。实际上,帝国主义是一手拿着洋枪、一手拿着影

先生所以改变原来学医的计划,而从事于文艺活动, 片,从军事上和文化上进攻中国,既从肉体上打击

完全是由于电影的刺激,也就是从电影上了解到文你,又从灵魂上“教化”你的。因此,国人必须警醒,

艺的重要。”【2J。所以,他显然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

不要一味相信那些肉麻的宣教,而要看点电影与资

观摩各国电影的。他不仅爱看电影,更关注电影的本主义关系的真理的教诲,认清帝国主义双重侵略

社会功能和影响力,鲁迅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电影现的目的。鲁迅在“译者附记”的最后这样说:“欧美

象和电影文化的问题,以电影评论的方式来切人国帝国主义者既然用了废枪,使中国战争,纷扰,又用

民性批判的文化主题。比如,他从电影与社会的关了旧影片使中国人惊异,糊涂。更旧之后,便又运人

系人手,强调电影的社会功用;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内地,以扩大其令人糊涂的教化。我想,如《电影和

的视野,把左翼电影置于左翼文学思潮中加以关注; 资本主义》那样的书,现在是万不可少了!”【5】M 2’

从电影与文化市场的关系来批判美国影片的辱华罪这里,鲁迅强调之所以翻译岩崎昶《现代电影和有

行,揭露美国电影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从电影人产阶级》的初衷和该作的价值,因此,我们完全可以

的自身遭遇人手来批评观众的国民性弱点,揭示封把鲁迅的“译者附记”看作是一篇中国现代电影的

建传统文化的世俗危害性??。鲁迅曾经在多篇文宣言书,一篇剖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檄文。

章中提及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之死事件。他在《徐《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共七节,从七大关系上

系统阐发了电影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七大关系是:

懋庸作打杂集序》中说:“阮玲玉算是比较的有成

绩的明星,但‘人言可畏’,到底非一口气吃下三瓶电影与观众、电影与宣传、电影与战争、电影与爱国

主义、电影与宗教、电影与有产阶级、电影与小市民。

安眠药片不可”【3】嗍’;在《论入言可畏》中,更是通

篇以此事件生发开来,批判了媒体、“娱记”摇唇鼓原文对这七种关系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发,并展

舌,参与到舆论杀人的行列,却不负责任,甚至理直示了那个时代电影理论的基本框架、结构和批评范

气壮地推卸责任的恶行。正如阿英所概括的:“综式。由此不难看到,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左翼电

结起来,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关于电影的文字不影人对电影理论已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蕴

多,但就在这少数的文字之中,可以证明他对电影的含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鲁迅与岩崎昶思想

理解完全正确。从电影的任务到它的效果,从欧美的共鸣也正建基于此。

的电影到中国的电影,意义、发展、趋向,是全都阐明《现代电影与有产阶

级》所阐述的七个关系,归

了的。他的结论也是很显然,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用纳起来实际上是三个重要的文化问题:一是电影对

电影艺术来进攻中国,中国的电影应该好好地求进世道人心的巨大影响力,二是有产阶级如何借助电

o

步,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去! ”【2 影来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三是以市民为主体的观

众应如何观看影片。关于电影对世道人心的巨大影

二、鲁迅对日本左翼电影理论的认可与译介

响,这个问题自电影问世以来就成为电影学的一个

鲁迅与日本文学和新文学理论的关系极为密热点话题。电影这门现代艺术以它的高科技、直观

切。“20年代鲁迅翻译的日本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性、形象性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广大观众,正可谓电影

加上以前和30年代后的散篇文章,共计65种,占鲁拥有无穷的魔力,可以迅捷拥抱全世界。《现代电

J

迅翻译外国作品种数的三分之一多。”【4 影与有产阶级》也是基于这一点,认为“当考察作为

鲁迅翻译的岩崎昶《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最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之际,比什么都重大的,是电

初发表于1930年3月1日的左翼刊物《萌芽月刊》影和在那影响之下的大众的关联”。文章引英国一

第1卷第3期上,署名L,后收入《鲁迅全集》。鲁迅家杂志的统计数字,1927年,全球的电影观众大约

在“译者附记”中介绍了岩崎昶原文发表的出处和有59亿人,并详细列出了美、英、德、俄、法、意、日等

124国家观众的人数。可见“电影看客”数目惊人。作

之中,达到宣传的目的”,“花旗帝国主义”利用这样

者这样概括:“电影所支配的这庞大的观众,以及电

的障眼法,即“战争的叙事法,便以最为好战底的煽

影形式的直接性,国际性,??就证明着电影在分量

动企图,创作出来了。”[5 J 嘣’但是,作者对于那些

上,在实质上,都是用于大众底宣传,煽动的绝好的“反战争电影的范畴”也予以关注和赞许,认为“只

容器。”【5J 聊’这一结论实际上也确立了原文作者和

有着和卓别林曾在《从军梦》里,将战争化为谑画了

译者对电影功能的认识:电影是一种“宣传”、“煽

那样”的影片,以及《帝国旅馆》、《铁条网》、《阵后

动”大众的“容器”,即工具。而这一观点在30年代

谐兵》等对战争作了漫画式、夸张式、喜剧式的批评

正是左翼电影人社会电影观念的理论依据之一。和讽刺的影片,才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美国电影人的

为阐释这一观点,文章以日本电影为案例,揭露反战意识。

当局如何把宣传、煽动的目的装在电影的“软片”在另一个范畴“爱国主义”中,作者显然是赋予

中,去欺骗蒙昧的观众和天真的青年人。“那或是

了嘲讽意味的,岩崎昶讽刺那些总统传记片i n 腓

向帝国主义战争的进军喇叭,??或是利用了宗教

立大王》、《俾斯麦》所鼓吹的“爱国主义”,那些“爱

的反动宣传,或是资产者社会的拥护,是对于革命的

国的宣传电影”不过是在为“收罗人心而作”,是为

压抑,是劳资调和的提倡,是向小市民底社会底无关反动暴力寻找“妥当化”、“暴力合理论”之托词,为

心的催眠药,??要之,是只为了资本主义底秩序的

议会选举赢得更多的选票,同时使得“穷极,饿透了

利益,专心安排了的思想底布置”。同时,作者也看的小市民们”从这些人的胜利中留恋往日的辉煌,

到,电影的宣传性和煽动性在“1928年莫斯科中央向往不切实际的未来:“在无智的廉价的感激中,鼓

委员会的席上”亦有了明确规定:“将电影放在劳动掌蹈足,吹起口笛来了”【5“嗍。这里,岩崎昶对观

者阶级的手中,关于苏维埃教化和文化的进步的任赏电影的小市民心态的批判实际上与鲁迅一贯的国

务,作为指导,教育,组织大众的手段。”【5] 聊’这就民性批判完全一致,

鲁迅在“译者附记”中也尖锐地

是说,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和意识形态加嘲讽了某些中国观众对美国影片的媚态。

以运用的区别,只在于宣传目的和内容的不同。社关于电影与有产阶级的关系,作者限定在“较

会主义苏维埃的电影宣传,是为了把电影交到民众狭的意义,只来论及直接服役于市民有产阶级的光

手中,作为一种“弱者的武器”,通过El 常化的反抗荣和支配的电影这一种。”【5] 眦’虽如此,这部分论

进行无产者革命,促进社会革命与文化进步。述依然是《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全文的重心。在

而电影的宣传手法与技术手段的演进可谓相得这一视角下,文章把电影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

益彰。文章特意追溯到电影与战争的渊源关系,集像《罗宾汉》那样讴歌新兴资产阶级和个人英雄主

中以美国战争片为例,也涉及其他“帝国主义强义的影片。实际上,此类影片不过是变相为贵族唱

国”,如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美国的战争片肇颂歌。第二类,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电影”。这

始于美国电影之父的葛雷菲士今译格里菲斯取类片子往往借助苏联革命为背景取得上映的资格,

材于南北战争的《一民族之诞生》今译《一个国家实际上不过把“无产阶

级革命当作了无统制的暴民

的一揆”,明显歪曲和丑化无产阶级的革命。第三

的诞生》。这是一部被载人世界电影史册的经典

类,就是为劳资调和而做的影片。这类影片鼓吹在

影片,它的经典性就在于以“实践蒙太奇”推动了电

影语言的叙述功能。正是在这部影片中,葛雷菲士劳资之间不必通过斗争去解决矛盾,而要用“相互

的协力和爱”,这样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矛盾,建设新

创造了双线叙事、交叉叙事等叙事手法,创造了电影

社会。作者认为,这简直就是一种笼络群众、滑稽之

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冲击力。作者认为,该片虽

极的“童话”,是资产阶级欺诈无产者所惯用的障眼

然没有后期的美国战争片那么好战,但是,“十足的

法,是骗不了人的。

亚美利加人”的口号由此极为流行,它渲染了一种

十分鲜明的种族优越感。世界电影史家乔治?萨杜

三、鲁迅现代电影观念的确立及其意义

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评价这部电影是内容最为反

动??鼓吹种族歧视,形式最具创新性的影片。之鲁迅的现代电影观念没有独立完整的理论阐

后,一些“好战片”则竭力用心于“军事思想”的普发,而是散在于他的有关电影话语的表述中。最为

集中、系统、全面反映其电影思想观念的,则是他的

及,为了起到宣传鼓动目的,故意增添些恋爱的“甘

甜”、人道主义的“药料”,使之“能在较自然,较暗默译文《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以及“译者附记”。

125

电影理论与批评论文

第五元素--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五元素》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很难直观地去发现、去辨识。而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我不敢说我对电影的意识行为学有多深的理解,但我能更深地了解电影这种大众艺术。同时,我也明白了,电影研究、电影批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甚至形成一门学科。 ——题记通过上老师的课,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电影理论与批评”可分为:视听语言;结构主义理论;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论等等。下面我就把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摄制的影片《第五元素》结合“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叙事和结构主义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大致地叙述一下《第五元素》的内容:2259年,未来的人类原本平静地生活在“宇宙联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但一个来自邪恶黑星的“有智慧巨大球体”恶意地向地球逼近,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抵御手段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敌手的力量,人类的生存危机危在旦夕。此时,代表宇宙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星球为宇宙联邦政府,也就是人类送来了唯一可能战胜邪恶敌手的五大元素;但人类获取五大元素的过程,却遭到了人类败类,邪恶星球的地球代理人佐格和残暴、贪婪的外星孟加罗人的破坏、阻挠。于是、人类的英雄柯本在蒙督沙瓦星球的地球联络人考内留斯神父的帮助下,与地球科学家以残存再生的第五元素丽露一起与佐格和孟加罗人展开了搏斗,并站而胜之。柯本等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埃及的古神殿中启动了五大元素,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获得了拯救,柯本与代表第五元素的丽露获得了爱情。 要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影片。就不得不说到一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普罗普。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打开了叙事学及整个结构主义时代的研究思路。普罗普就对故事人物的结构理解为:众多身份、面目各异的人物却不外乎七种角色,当然也包括《第五元素》,普罗普也将其称为七种“行动范畴”。通过对整个影片的分析,我将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畴与《第五元素》分别对应罗列出来,即: 1、坏人-----------------佐格,佐格的爪牙,邪恶星球 2、施惠者--------------------丽露和神父 3、帮手-----------------------丽露 4、公主,或重要的人或物------------------------丽露和四大元素 5、派遣者或出发者---------------------总统,将军,神父 6、英雄或受害者-----------------------柯本,丽露 7、假英雄------------------------在此电影中没有出现(非充分必须的元素) 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普罗普的行动范畴学我们可知,同一个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如在影片中,莉露在影片的前一部分,英雄科本.达拉斯与警察的对峙中充当被争夺的“公主”,而到了另一个星球(参加节目)的战斗中却充当英雄与受害者的角色,到了影片的结尾,着再度成为了拯救者的的角色。有时候,派遣者和出发者可能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就《第五元素》这部影片来说,我较偏向于总统,将军和神父。在形形色色的影片中,假英雄经常会有出现,经常呈现为英雄的冒名顶替者。但就我的理解,假英雄在叙事中,这一角色

鲁迅的翻译思想

简介 Lu Xun is an eminent translation theorist. His views on translation were formed by inheriting and absorbing Chinese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He adopte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is translation. Stage The early stages of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from the year of 1903 to 1918,which means he began to study in Japan until the ev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this stage, translation works introduce one’s reflecting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the n 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bout Russia Northern Europe and Po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second stage is from 1919 to 1927,which also focuses on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the aspects of social darkness in Russia, Japan and so on . The last stage is from 1927 to 1936, which was from the eve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controversy to the proletarian literature movement. Lu Xun emphasizes the Soviet revolutionary and proletarian literature theory. 类型 Practice of Lu Xun’s translation 1.Science novels 2.Short stories of Eastern Europe 3.Foreign arts 4.Children’s literature 5.Children’s works 6.After 1919 Strateg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his translation career, he adopted free translation, that is, between 1903 to 1906, but very soon in 1906 to 1909, he shows his new ideas about translation in his series of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in his co-published Stories from Abroad with his younger brother Zhou Zuoren, which marked his great change of translation methods from free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Free translation reproduces the matter without the manner, or the content without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Usually it is a paraphrase much longer than the original, a so-called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ften prolix. Another method adopted by Lu Xun at his early translating stage is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影视批评作为对影视作品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影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影视创作构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推动和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创造性的影视批评具有其独立的文化价值,它对推动和形成特定的影视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代法国以《电影手册》为核心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新时期的电影创新、特别是对第五代的崛起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性的影视批评本身也可以成为“经典”。 中国传统的影视批评一直比较单一。八十年代开放以来,中国影视学术和批评界曾经有过一个引进西方方法论的高潮,并形成了影视批评方法多样化的格局。各种影视批评方法论为分析影视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工具,并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它们为我们理解电影电视中的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本文试图对这种方法论上的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以下文章中,我想先对各种影视批评方法的大的分类及其关系进行一个界定,然后重点对现代影视批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一个概述。 一 1.新闻性评介和学术性批评 广义而言,影视批评一词被用来描述各种关于影视的写作。但是许多被一般地称为影视评介的新闻性写作和学术性的影视批评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些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读者,(2)风格,(3)时间性,(4)词汇,(5)长度,(6)论证。 新闻性评介

读者: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发表在日报、周报、和许多通俗杂志上。其写作意在针对广泛的、一般性的读者,即由各种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构成的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体,他们对影视的知识和兴趣也各不相同。 风格: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在写作风格上强调生动,在文章选题上强调抓住读者的兴趣。换一句话说,文章的趣味性比知识性和洞察力更重要。 时间性: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强调及时性,注重当下的事件和发展。因为报刊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每一期都要有新的信息。对于已经过去的节目和观众无法看到的节目则不予讨论,除非它有新闻的价值。 词汇: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用词讲究通俗易懂,一般采用简短扼要的报道和评述,避免专业的批评和理论术语。 长度:报纸上的影视文章一般比通俗杂志上的文章短,大都在500 到1000字之间,甚至更短;通俗杂志上的文章可以长到2000到3000字;而一般的学术性的影视文章则在5000到10000字之间,甚至更长。 论证:新闻性写作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在文章中充分地展开他们的观点和论述,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即使在一些带有观点性的文章中,作者也更多地是通过他们的机智和感觉来支持他们的评价和阐释。读者除了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以外,在文章中很难找到更多在东西来估价批评者的可信性和洞察力。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给新闻性的影视写作进行分类:根据它们发表的媒体(日报、周报、或杂志),根据它们的长度,根据它们的主题,根据它们的风格,根据它们对读者的功能(信息、娱乐等)。根据西方的某些学者的观点,最实用的分类方法可能是根据它们对读者的用途。这样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分成侧重消息的报道和侧重观点的评论,它可以包括以下三个类型:(1)创作和工业动态报道,(2)人物或明星花絮,(3)评论。

翻译批评的现状与发展

翻译批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翻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一样,其独立的学科身份不仅取决于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建构,更取决于其独特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通过检视翻译产品、监督译事、匡谬正误、褒优贬劣,起到规范翻译行为、扩大译作影响、促进翻译事业繁荣、保障翻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翻译理论建设的作用,从而保证翻译的社会文化交流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翻译批评得到了新的发展。首先,翻译批评的对象日渐丰富,从翻译文本、到翻译管理、到翻译理论,从政治文献和文学翻译,到经贸、科技、外宣与影视作品的翻译,翻译批评的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翻译批评的方法与渠道日趋多元,从基于批评者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倾向,评点单一译本优劣与得失,到以语料库等可量化、可再验性的译文质量评估方法来对比考察原作与译作的风格,从印刷文本和报刊杂志的翻译批评,到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渠道展开的翻译批评等。另外,翻译批评的理论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批评者越来越多地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工具,发展出专门的翻译批评理论。人们在运用新的方法开展批评时,会有意识地对原有的翻译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翻译理论中关于翻译的定义,发展了翻译学的理论体系。 然而,翻译批评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与问题,主要为批评精神的缺失和批评理论与实践脱节两个方面。 首先,翻译批评有着过于功利的表现,一些翻译批评者“与人为善”,抛弃了批评的真正价值——批评本身,庸俗化的赞誉不绝,“剜烂苹果”式的批判鲜见,即使采用某种理论为分析工具,也预设了结果,为了“颂扬”而“批评”。其次,在世俗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之下,翻译批评者对版权盲目引进、畅销书汉译“大干快上”、非主流国家文学作品汉译无人问津等现象普遍,对于译风浮躁、译书质量粗糙等问题,一些专业期刊从未有过任何反应。另外,一些翻译批评者缺少严谨理性的学理分析,罔顾译者的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的反应和译作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偏概全,将客观的批评变成私愤的宣泄,而一些“著名”的译者只愿意听赞歌, 对批评意见则无法接受。这些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翻译批评精神的退化。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不断引入,我国翻译批评实践获得了丰富的理论工具,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增强了批评者的理论意识。当今学术型的翻翻译批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译批评大多建立在某种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但大多数理论都有一个逻辑起点深圳翻译公司源文本、读者、译者、语言或文化,因而翻译批评容易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失之偏颇。许多采用某种理论的翻译批评关注的是理论本身,而并非指向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或者为增强批评的“学术性”而戴上某个“时髦”理论的帽子,走的却是主观优劣判断的老套路。还有一些批评者具有很强的主体建构的倾向性,表现出对理论的反感和对自我经验的强调,因而经常从“批评”移情到“创作”或“翻译”中,而使自己丧失了“批评者”的资格。因而,未来的翻译批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认识、预测、解释、批判等功能。 当今,翻译批评的形态已不再单一,从文学鉴赏性的翻译审美批评,到以文本为导向的译语要素批评,从重视翻译过程的译者心理批评到转向译作功能的社会文化批评。翻译批评需要知性的同时,更要突破感觉,注重理性;既要尊重价值尺度,又要追求事实判断。尽管目前我国翻译批评有着科学化的趋势,但其人文主义特色依旧浓重,基于语料库数据的描写性批评实践虽有尝试,但还十分少见,文本取样量化、模型构建、历史个案研究、读者反应调查等实证性方法在翻译批评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随着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普及,网络翻译和网络翻译批评已不再新奇。当前,网络翻译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微博、个人博客等形式存在,为批评专家和普通译文读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发表译文批评意见的平

影视批评完整版重点

影视批评资料整理 (1)、1896年4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低昂应评论的文章 (2)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和以巴赞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批评是西方电影学理论的重要阶段。 (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种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上世纪20年代) (4)被称作美国影评第一人的是宝林·凯尔 (5)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三种:随感型、解读型、研究型 (6)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第二电影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7)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莫尔的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经典文献 (8)1990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由张元创作的《妈妈》 (9)《四百下》电影史上最经典长镜头,导演[法]弗朗西斯.特吕弗 (10)、米洛斯·福尔曼1973年执导的政治寓言片《飞越疯人院》 (11)、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被称作“电影魔术师”代表作《星球大战》 (12)斯提芬斯提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开创了暑期档电影,成为第一部突破1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 (13)美国的马丁丶斯科西斯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 (14)影视批评有哪些基本功能:①意义阐释功能②创作引导功能③审美提升功能④鉴赏总结功能 (15)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联系起来起来,对影视分析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6)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电影的哪几个方面:①研究影片中人物的无疑是活动和性心理②研究无疑是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电影媒介的文化功能(17)、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成为心里惊悚片的鼻祖 (18)先锋派电影中最有名的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关注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19)瑞典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描述梦境 (20)前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二战期间经典战争片 (21)《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被称为女性必看的一部电影,关于电影与性。 (22)1971年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成长中的女性》《三生》《女性的电影》(23)《人鬼情》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现在女性的生存和文化困境 (24)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大众文化浪潮兴起上世纪20年代 (25)大众文化特性:通俗性,再生性。 (26)霍尔的三种解码模式: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的立场、对抗的立场 大众文化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与当代工业都市紧密相关,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批量生产的文化制品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二战后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有克罗德?夏布洛尔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尔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紧接着有特吕弗的《四百下》,阿兰?雷乃的《广岛之恋》,后来,1960年及以后,又出了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竭》,艾里克?罗梅尔的《狮子座》,最后有雅克?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 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 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

中国电影史期末考试

中国电影史中的问题意识 现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电影,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堕落的世界来说,这也许是最后一种重要的抵抗形式了。——希腊.赛奥佐罗斯.安哲鲁普洛斯 如果以1905到2004为界,以中国电影走过的一百年为关照,中国电影人始终将电影作为一种反映现实反思民族处境反思文化传统的艺术手段,而非仅仅满足于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即使当电影类型发展的愈加丰富,中国影人也没有丢弃这一根基。这是我们分析中国电影发展的出发点。 中国电影百年大致可以分为早年的道德图景(1905--1932)乱世的民族影像(1943-1949)分立的家国梦想(1949--1979)与整合的文化阐发(1979 2004)这四个部分,在不同的时期,电影呈现的社会风貌也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是电影对于现实的不断叩问。很多人都在谈论这种电影对于时代而言独具的问题意识,但是其实在电影背后还有一个维度,那就是电影批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电影史也是一部电影批评的历史。当电影对于社会问题进行反应呈现的时候,影评也在对于电影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研究评价。这是一种叠加的问题意识,后者促进前者的进步,成为时代问题意识反思中的一部分却常常为人所忽略,在一百年内,面对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电影风潮,中国电影的批评模式也不断改变。笔者想从电影批评这一角度谈谈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的问题意识。 中国电影起步于对欧美电影入侵的反抗,在经过排斥,厌恶乃至于被吸引的过程中,中国人对于电影的认识逐步加深。在中国最早的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创刊号上编辑p27....所以中国电影一起步就带有针对社会现实进行道德教化的功能p28.....。事实在世纪初的几本电影刊物如《影戏从报》《影戏杂志》中我们也已经可以看到电影评价的起步,在《观孤儿33》启发了早期电影人朝着张扬传统文化和振兴民族电影的道路上走去。在无声片的探索时期,以伦理为本位的伦理片逐渐形成,内容涉及77,体现了明确地社会功利观和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而针对电影早期类型也产生了电影批评的第一个传统,伦理批评模式。伦理批评以评论影片的伦理道德内容为主要目的,并主要以儒家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为评判标准,主题印象和技巧点评是其主要批评方式,尽管略显幼稚,但也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 从20世纪开始,中国民族电影进入83.....传统的生硬的道德教化对于启蒙后的民众不再有效,为了个性电影事业,不少电影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99......更好的推动了国片复兴运动,超越神怪武侠和古装片,以较强的现实感103.... 随着115...117 11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共产电影小组为主的左翼电影工作者活跃在电影批评的的领域内,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原有的伦理批判模式形成瓦解,同时配合新文化运动以崭新姿态革新了中国电影批评。尽管这种模式仍然以意识为特征,但是超越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层面,而直面了民族社会危机,开始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强调进步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对影片进行“解剖”“警告”在观众中树立“启蒙人”的姿态。此时的新文化电影批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宣传的趋向,在评价电影的审美和娱乐功能上有失偏颇,但是他所表现的对于电影批评本体的关注,对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现实主义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而进入1937年,正式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电影批评立足于战时需要,以宣传抗战,鼓动民众为目的,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作为评价标准。在大后方成立了团结全国电影人士的抗日爱国组织,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展开了“关于国防电影之建立”的讨论。122电影的应时批评产生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在尽可能多得情况下引导电影向着传播抗战精神的房县发展,当然这样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尤其是面对中国日伪区,孤岛区121,敌后区不同的统治状况,难以避免的失落了很多优秀电影的成果。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PPT汇总 第2讲:作者论与电影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 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 第3讲:电影类型:理论与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电影研究导论》,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 2、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章: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 第4讲: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 1、《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1——10.5 2、《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6——10.9 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 第6讲: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 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 第7讲: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 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 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 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 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 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 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电影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姓名:陈欣楠 专业:广播电视 学号:201432065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陈欣楠201432065 摘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权运动的高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从西方引入中国,对当代中国的女性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是从电影的文本还是到电影所呈现出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批判精神,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另外,也可以看出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关照下,中国女性电影的走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女性形象“从根本上说,女性的意义是一种性别差异…女性偶像是为作为观看行为能动控制者的男性的凝视与快感而展示的,而观看总是容易激发它最初暗含的焦虑…电影远远不止突显了女性的被看,它还构建了女性作为奇观被光看的方式…电影编码创造了一种凝视,一个世界和一个客体,因此产生了一种调节欲望的幻觉剪辑。”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影响遍及当代西方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解构化”的文化思潮中,女性主义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批判力量。 然而,对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作为舶来品的中国来说,从认知到接受,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一些关于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开始被介绍和译载,如《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与

《西方的女性电影》,尤其是1988年翻译发表的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和叙事学电影》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这些理论后来都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尤其是女性电影批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不仅是理论学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开始站在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世界,对电影的文本进行另类的解读,重塑女性意识,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使女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颇受关注的另类风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基础之上的,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修辞手段,使女性的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性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特别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执意用不同的方法破译好莱坞电影的影像符码,揭示其中隐合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家仍认为,以往的电影语言是男性的产物,想要建立更加能够反映妇女真实情感体验的新电影,首先就必须要破坏语言,摧毁大男子主义的传播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批判实践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借用了社会学、精神分析学、文化分析等三种思维模式,以解放电影叙述主体,使女性表现客

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什么是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

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对比性批评是选择同一原作的若干种译文,同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译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好的加以褒奖,劣的予以批评。 翻译批评有助于克服翻译界存在的滥译、乱译等问题,因而对繁荣我国翻译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翻译批评有助于纠正译作中出现的错误、改进不足,因而对提高译文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翻译批评还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桥梁,因为任何翻译理论的建立均有待于翻译实践的检验;反之,任何翻译实践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批评还是翻译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有助于增强学习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扩大其知识范围,加深对所译作品或材料的了解,学习新知识,提高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水平。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翻译批评。因此,做好翻译批评与做好翻译应是同等重要的,是相辅相成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2) 二、翻译批评的原则

电影理论概论

1916年,德国学者明斯特伯格出版《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电影欣赏的心理感知过程。他认为电影并非现实景观的机械照相,而是被附加上了 感知主体的心理内涵,希冀以此来论证电影的艺术性; 爱因汉姆辨析了电影与现实的种种不同,强调正是这些不同,使得电影超越了对现实 的机械模仿而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蒙太奇电影理论研究,并于30年代趋向成熟。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是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等电影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理论和维尔 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创建,标志着人们对电影的审美特性和 艺术规律有了深入的把握,电影真正从理论上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蒙太奇电影理论遭到了纪实电影理论学派的挑战。纪实电影理 论学派最著名的理论家是法国电影学者安德烈·巴赞和长期侨居美国的德国学者齐格弗 里德·克拉考尔,以及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巴赞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他们都认为摄影 的记录和揭示、客观性和真实性等特征是电影反映现实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同时, 电影技术条件的发展,尤其是声音的出现,对以蒙太奇为中心的默片理论与实践产生 了强烈的冲击。纪实电影理论着重对电影的艺术本性和审美本性进行重新思考,这也 是对苏联电影学派的蒙太奇电影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与此同时,“作者论”的提法也开始出现。1948年3月30日,法国电影人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的《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自来水笔》一文为“作者论”的提出作了 准备。继而,弗朗索瓦·特吕弗于1954年1月,在法国《电影手册》第31期发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首提“作者政策”的说法。《电影手册》接着展开了关于好莱 坞电影导演可否被称为“作者”的争论,“新浪潮”主将认为希区柯克、霍克斯等尽 管受到好莱坞制度的限制,但仍然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应该划归在“作者”行列。美国电影理论家安德鲁·萨瑞斯于1962年在《电影文化》杂志上发表了美 国作者电影理论的开山之作——《1962年关于作者论的笔记》。他把法国《电影手册》派的“作者政策”与美国电影的实际结合,并把“作者政策”简称为“作者论”。“作者论”为电影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对导演权力的推崇、对电影个性化 的强调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导演的电影语言、影片风格。这种理论迎合了20世纪

2018年北影电影教育电影批评考研真题资料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院系方向: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电影教育 招收人数:6 拟接收免推2人 考试方向:专硕,外语考英语一、 专业二名称:电影理论与批评 导师解答:本专业专业二考察中外电影史论,与电影学系的考察方式一致。考生在报考这个专业前一定要仔细思考好自己是否有下定决定,尽力一搏,在初试的考试中就把其他人甩掉一大截。注:初始考试成绩的百分之50计入最终成绩。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 【海翔智库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 2、黄金分割率 3、间离效果 4、公共艺术 5、汉字艺

二简答 1、什么是艺术真 实 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 三、论述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 专业二资料与分析: 院系: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名称:电影教育(46) 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以国内外电影教育的发展为研究焦点,重点探研国内外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理论流派、国别特色、电影教育方法、质量评价和公共政策体系,探讨电影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影视产业创新力量培养之间的关系。 本方向要求研究生在戏剧影视学、艺术学理论、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下,全面梳理电影教育的发展流变和教学模式,前瞻数字化、全球化等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电影教育新特点、新趋势,培养研究生在艺术

浅谈翻译批评

浅谈翻译批评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翻译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但是目前的翻译批评研究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实力还比较薄弱。本文在简述翻译批评的定义的基础上,从翻译批评的现状出发,探讨存在的问题,分析翻译批评的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点想法。 关键词:翻译批评,定义,现状,问题,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cross-culture activities, transl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a hot topic. But the modern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still the weaknes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upon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from the poi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and analyses the method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Key Words: Translation Criticism, Defini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Methods 随着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翻译批评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批评在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翻译批评主体的批评标准、自身修养以及理解不同等各种原因,当前的翻译批评界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翻译批评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赞美或是挑毛病。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翻译批评的认识。 翻译批评的定义 翻译批评主要讨论如何对译文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估。但是,如何对翻译批评进行科学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翻译词典》中,对翻译批评的明确定义是: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因社会历史背景而异,评价旨在促使译作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作,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许钧指出,“有翻译,就会有翻译批评,这应该是必然的的事。”翻译批评反映了人们进一步认识翻译和提高翻译水平的努力,它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只是批评是否合理、有价值,那就不一定了。在国内多种翻译刊物上关于翻译的种种讨论,都是在进行翻译批评,也是对翻译批评本身的探讨。王佐良将翻译研究分为三大类,即翻译理论探讨、译文品评、译史研究,其中译文品评即是翻译批评的内容。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2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 引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Itammar Even-Zohar/张南峰,2002:19-2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又相互交叉而且相互依存。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括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等一系列相互之间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位置不是固定的,处于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经常在进行转变。 佐哈尔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1.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某种文学还“幼嫩”,尚处于创立阶段;2.当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弱小”,或两种情形皆有;3.在一种文学中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在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影响着翻译的策略。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在文学多元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也更倾向于采取归化手段,追求译文的可接受性。(Itammar Even-Zohar/谢天振、江帆译,2008:218-226) 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由于中国传统的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个人经验,大多是用具体作品或者某个译者的翻译活动来论及,从而缺少较为宏观的理论建树。“很少从局部上升到全部,从个性上升到共性,很难通过对比、验证假设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廖七一,2001:389)相对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前言: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 女性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性别问题。酷儿理论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超越性别。 各种生态、贫穷、战争问题的核心是男性思维方式的竞争问题。世界亟需建立以女性思维方式主导的博爱的,消除等级的社会。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学会看: 1、父\男权叙事话语。例:《教室别恋》、希区柯克电影 2、女性主义叙事话语。例:《安东尼娅家族》、《钢琴课》 二、了解女性主义的意义: 1、一种知识体系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文化批评) 2、一种社会觉悟。 ?何为话语: 在科学理论中,“话语”是指一个具有自己一整套相应概念,先决条件以及论证形式的、专门的思想表述体系。比如“电影话语”、“父权话语”、“同性恋话语”。 【名词解释】所谓“话语”(discourse) 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 什么,如何说(叙述) ,以及所说的话(叙述) 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研究,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两性的媒体和公共领域的形象有无差别?差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这些差别的目的的效果? 突出女性身体,显现女性形象价值的性属性(动物属性),突出男性形象价值的精神价值(人的价值)。 ●现实中的真实: 当代女性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发现千百年来:主体人=男性 ●我们的世界的基本叙事讲述:(英雄的故事和顺带救美) 1、男性的成长=主体意识/主体建构 2、男性的成长=压抑女性=非主体/他者 3、女性=他者/被幻想者 一、“女性主义”概念: Feminism 从强调两性对立中的女权,到突出两性差异中的女权,而产生的表达上的温和及客观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