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日报创新宣传系列评论 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最新解读

人民日报创新宣传系列评论 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最新解读

当干部不能只会抓经济还要善抓宣传

——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一

本报评论部

2013年08月27日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当干部不能只会抓经济(人民观点)

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

一位外交官曾经这么说过,新中国头30年是解决“挨打”问题,第二个30年是解决“挨饿”问题,今后30年要解决“挨骂”问题。虽是一种比喻,却耐人寻味。

且不说,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在国际上遭受着更加严苛的审视,也面临着不同意识形态的龃龉较量,使“挨骂”在所难免;单从国内来说,许多干部可能都有类似感慨:经济发展了,批评声却比以前更多了;埋头苦干着,有时却得不到理解认同,一些群众甚至“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出现这种情况,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的因素,有干部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群众水涨船高的期待。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经常被忽略,那就是一些干部只重视搞经济建设,对意识形态工作却不想做、不愿做、不会做。有的片面理解“行胜于言”,将宣传思想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新闻发言人成了“不发言人”;有的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害怕说错话、表错态而保持沉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忽略能力提升,对新的舆论环境一片茫然,躲媒体、怕网络、当鸵鸟。

不善于表达自己,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回应诉求,就是放弃话语权。这些年来,因为表达不当而招来的批评质疑,因为信息不畅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因为缺少沟通而导致的误解对立,无不说明,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果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尤其在今天,国际上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人们思想互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果意识形态工作还停留在原地,不仅要吃大亏,甚至还要犯大错。

改革开放至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共识。对于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但也要看到,治国理政是一项综合工程,如果把领导职责简化为“抓经济”,把执政兴国等同于“惠民生”,就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历史和现实反复说明,经济建设做得再好,也不能一俊遮百丑。试想,如果经济发展逻辑和意识形态宣传“两张皮”,说服力从何而来?人心凝聚和政治整合只靠

经济利益,持久性如何实现?如果跟群众连话都说不上,又谈何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干部说起经济工作来头头是道,但谈到意识形态工作就枯燥乏味,不是照抄照搬的老一套,就是空洞无物的旧说辞。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谈到“本领恐慌”时,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我们的有些战士,他们识字比营长识得多,他们从前一个字也不认识,现在能认得五百、一千、二千、三千,能写短短的文章,登在墙报上。我们的营长、连长……不但文章不会做,许多东西都不知道,战士反而比他们高明。”如今,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面对各阶层不断提高的表达能力,领导干部如何真正跟上时代的脚步,如何避免新的“本领恐慌”?

在这个意义上,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看他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宣传思想工作。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两把刷子,一个道理能深入浅出地阐释清楚,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同群众打成一片,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工作才会主动,才能得心应手。只有善于在众声喧哗中明辨主流支流,善于从百家争鸣中把握真实民意,把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解疑释惑、活血化淤、疏导情绪、平衡心理,从而实现党和政府“无形资产”的增值。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我们党来说,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能不能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继续保持党的思想宣传优势,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做出回答。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7日05 版)

让人信自己先得信(人民观点)

——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二

意识形态宣传也好,思想文化工作也好,只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可能真正打动人

有的干部反映,现在有些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干部表态还没张嘴,群众就觉得要说谎;干部做事还没开始,百姓就认定想作秀。尤其谈到理想信仰、宗旨信念、价值追求,听众更像是看票友穿帮,一肚子的不屑。做群众思想工作,“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能,新办法不会”,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

诚然,今天的时代条件、舆论环境乃至大众心理,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利益多元、思想多变,确实让宣传思想工作难度系数增大,“说服”与“认同”的阻力加大。但“老不信”现象的出现,也与一些党员干部的言行缺乏说服力有莫大干系。

比如,如果有的领导干部,动辄牢骚、常有抱怨,连自己都不相信所选择的道路,如何让群众产生认同?以批评马克思主义为“时尚”、噱头,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如何让群众相信共产主义理想?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如何让群众树立“三个自信”?有的心为物役,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又如何让群众相信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的干部,即使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也会缺少听众;文章写得妙笔生花,也只会令读者觉得虚伪。

与上项目、搞工程等物质建设相比,宣传思想工作属于精神建设,建树的是理想信念,感染的是思想灵魂,有它的特殊性。精神家园中的劳作,如耕云播雨、凝风聚气,看似虚空玄妙,实际上照样有规可循。古人云,“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西谚说“别光听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意识形态宣传也好,思想文化工作也好,让人信首先得自己信,只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可能真正打动他人。

无庸讳言,在我们的队伍中,信仰缺失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正面努力,成为一种反面典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听你调子唱得有多高,看的是实在的业绩;不看你蓝图绘得有多好,看的是实干的行动。对党员干部话语的“具象化”观感、对其行为的“具体化”判断,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度。

让群众信先得自己信。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救中国于水火的崇高理想,不惜抛弃家财和家庭幸福,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周恩来、彭湃都是背叛了家庭所属的阶级,摆脱了相对宽裕的生活环境,在血雨腥风中投身革命。贺龙之女贺捷生回忆:南昌起义后,谭平山和周逸群对像学生那样虔诚地坐在一条板凳上的父亲说:贺龙同志,此刻我们代表党向你问话,你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请问你的动产、不动产、现金等,还剩多少?父亲淡然一笑,摊开双手说:我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这种知行合一的信仰和品行,共产党人如何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力量,让亿万人民凝聚在信念的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它,自己都得了“软骨病”,行不正、站不直,又如何去做百姓的思想工作,让群众愿听、能懂、真信?

立场端正了,信仰坚定了,还要有说服人打动人的扎实本领。“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严谨的套话多”,在群众心中就是“一百字也嫌长,一分钟也嫌久”,决不会有听众和市场。一说阐释中央精神,就全盘照搬讲话和文件;一说宣传科学理论,就在概念里打转转;一搞成就宣传,就变成工作经验总结;一搞典型报道,就无限拔高请出“高大全”。说出来的话,自己都不信,怎么能让别人信?写出来的文,自己都没感动,怎么能感动他人?这种僵化老化的思维方法,模式化套路化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不愿改革创新的懒政惰政,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

“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身处社会深刻转型、观念深刻转变的新时期,最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领导干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着自己的信念而执着奋斗,我们的行动就有无声的感召力,我们的语言就有无尽的感染力。

人民日报评论部: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

——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三

本报评论部

2013年08月30日来源:人民日报

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众营销”意识。不仅要懂得工农,也要了解各种群体,这样才不会一讲宣传,就让体制内思维包打天下

有领导同志这样揶揄一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启示我们,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这些年来,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但那些“不会说话”的现象,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人看来,人民是个抽象概念,群众是个集合名词。谁是人民?有哪些群众?说不清楚、也弄不明白。于是尽拿些老话、套话、官话、正确的废话出来,“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成就没有不喜人的”,只会泛泛而谈凌空蹈虚,别人自然不爱听、听不懂,达不到宣传效果,更谈不上统一思想。

“分众化”是个传播学术语,意思是针对不同对象“量体裁衣”。这应该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了解了不同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大革命前后,恽代英常身披旧短衫,到车间、棚户、宿舍,与工人、市民、学生推心交谈,被称“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现在,从海

归、海待到蚁族、北漂,甚至是散户、“大妈”,人群更多,分化更大,如果不能多交朋友、读懂人心,怎么搞思想宣传工作,怎么当意识形态先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意识形态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众营销”意识。工人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毫无疑问,懂得工农大众是把握社会大势的关键,但与此同时,也要了解职业经纪人、自由撰稿人、意见领袖、独立演员等各种群体,这样才不会一讲宣传,就让体制内思维的“新闻通稿”去包打天下,才能在坚持常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的阵地战之外,借助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手段,从微博、贴吧、BBS、QQ群、微信群等渠道入手,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小切口议程,与他们展开互动,让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真正入耳入脑。而这些创新,无不建立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化理解上,建立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真诚愿望上。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倒也常迎来送往、呼朋唤友。可惜,不少时候却是“谈笑皆商贾,往来尽乌纱”。或是在体制中的“内部循环”,交朋友成了疏通关系、积攒人脉;或是本着“为我所用”交朋友,商人多、富人多、名人多,甚至出现王林、李一这样的“大师朋友”。对于其他群体,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认为基层群众“啥都不懂”、新兴群体“啥都不是”、知识分子“酸文假醋”,没有共同语言。让这样的“冷热失调症”患者去动员发动群众,怎么可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同?

“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而宣传思想工作是其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苦口婆心地劝说”爱国知识分子,利用其人格魅力广交朋友,让众多具有不同信念的知识分子留在了新中国。今天,宣传思想工作仍然离不开知识分子,然而一些人不做仔细甄别区分,“一竹篙扫落一船人”,在他们眼里,有个性、有主见的知识分子都是“异质者”,爱思考、能行动的社会人士都是“搅局人”,说实话、谏真言的有识之士都是“反对派”。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争取到最大多数人,找到对话交流的公约数?

社会群体越分化,越要学会建立“统一战线”,在求同存异中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凝聚起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多元、观点多样的现象非常普遍。既有舆论的正面力量,也有负面言论,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地带”。要让主流思想得到更多认同、核心价值成为共同选择,就需要我们多交不同群体的朋友,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把中间地带争取过来,形成社会转型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参观南京雨花台时,一个数字让人震动,埋骨于此的近10万名革命烈士中,60%以上出生于殷实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我们的信仰,有着多么巨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同样需要激发这种信仰的力量,团结引导各种人群,“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一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30日05 版)

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四

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是畏手畏脚、左右摇摆,还是敢抓敢管、积极作为,这是我们党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重要方面

微博上流传一个真实的故事。德国留学生雷克在中国的微博上发现大量负面情绪和过激言论,他想就一些问题交流探讨,结果却很郁闷:“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洋五毛’。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看不懂的中国微博情绪”,折射出中国当下舆论场的一种现象:在互联网上,越是偏激的、攻击性的言论,越有人叫好,越是理性和正面的表达,越有人起哄甚至围攻。这种一边倒的网上舆论倾向,其根源固然需要具体分析,但一个因素不容忽视:社会上的模棱两可态度,姑息了极端言论;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关键时刻不敢亮剑,更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偏激思想。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个性表达和思想解放是大势所趋,兼容不同观念、包容异质思维,体现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但“个性解放”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理性,“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模糊是非。不少领导干部遇到问题时,哪怕有理也不敢发声,生怕因言获咎,于是少说或者干脆不说。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些人出于“爱惜羽毛”的考虑,当起了“开明绅士”: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担心被人说“不开明”。这种怕“惹麻烦”、不担当的干部多了,意识形态领域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宣传思想工作又怎能排除“被动应对、被动接招”的尴尬?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发表观点最重要的不是为个人博得喝彩、赢得赞许,而是以党性原则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最大程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对那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领导干部有责任以鲜明的态度主动发声,帮助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绝对不能搞含糊其辞、退避三舍那一套。共产党人连流血牺牲的革命年代都走过来了,还怕损失一点蜗角虚名?我们党更不会以这种虚名来评价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要带头和不良言论作斗争,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敢于亮剑,也意味着对那些侵犯群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要态度坚决地表明立场。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本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为什么湖南临武“瓜农死亡案”、海南三亚“宰客门”事件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领导该表态的不及时表态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反应不迅速,态度欠诚恳。问题出来了,判断清楚了,就要迅速拿出态度,让人民群众看到诚意和决心。一些领导干部至今也没认识到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舆论关注、众说纷纭的热点事件面前怕出头、不担当,任凭舆论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也三缄其口,殊不知,如此藏头缩尾、装聋作哑,不仅损伤党和政府公信力,更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解释“亮剑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是畏手畏脚、左右摇摆,还是敢抓敢管、积极作为,这是我们党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的重要方面。说到底,舆论引导水准,宣传思想水平,是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党性原则的反映。

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五

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最关键的是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有“兴利除弊”的媒介素养,有“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

上世纪30年代,电影刚刚在中国小成气候,上海电影界形势复杂,党内不少同志主张不要去蹚这潭浑水。瞿秋白沉思良久,决定派夏衍等文化人进军影坛。《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优秀电影一扫武侠神怪、鸳鸯蝴蝶之窠臼,在千万观众中激起强烈共鸣。党的思想和主张在声光电中熠熠生辉,点亮了民族心灵的灯塔。

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思想文化新领域,到底是挺身入局还是裹足不前?是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夏衍、田汉等先行者的艰辛与辉煌,已经写在了历史深处,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正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挑战和考验。

蓬勃生长的互联网,堪称今日中国现代生活中一个“最大变量”。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异军突起的“第四媒体”,网络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思想图景和舆论生态,时而阳光灿烂,时而电闪雷鸣,让人心生“最好”与“最坏”交杂的“狄更斯之叹”。

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党员干部的认知和对策,也是千姿百态。从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从网上发布到在线交流,重网、用网者越来越多。网络是个新东西,我们要用好,这已成为很多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但诸如“占领天涯”的雷语、热点面前当“鸵鸟”的应对、“反正我是信了”的辩白,说明轻网、厌网、怕网等心态也还相当普遍,对网上思想舆论工作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十分突出。

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在中国,网络空间汇集近6

亿网民,这片像息壤一样不断生长的阵地,谁都无法忽视,也根本丢失不起。不日新者必日退,只有正视互联网,唤起“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挺身入局,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才能为宣传思想工作赢得新的时代起点。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让它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手,而不是搅乱社会的推手,关键在于我们树立阵地意识,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从汶川、芦山地震时凝聚网友热情形成救灾合力,到积极疏导钓鱼岛风波中的网络情绪、倡导理性行为,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成为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的重要互动平台。网络举报制度的建立,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赢得访民的支持和信任。这再次证明,把握“最大变量”,关键是要有善管善用、兴利除弊的媒介素养。对谣言盛行、谬种流布当然要依法亮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遏制网络活力,同样有违中央精神和时代潮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善于把网络活力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不是任其异化为阻力和破坏力。

近水识水性,近山识鸟音。不知网、懂网,就不可能融入网络、改变网络。做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是领导干部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做好网络思想舆论工作,亟须以“能力升级”的创新精神,消除网络时代的“本领恐慌”。只有摸透网络传播规律,对接网民心理与需求,创造网民喜爱的表达方式,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赢得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资源。

回顾历史,从左翼电影激励了一代中华儿女,到“一支笔”唤起工农千百万,再到报纸、电波和荧屏积聚起改革发展的无穷力量,共产党人总是善于在学习和创新中,把传播技术、

大众传媒锻造成改变历史的利器,勇立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潮头。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我们应该有这个心气儿,更应该有这种能力和作为。

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民观点)

——创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之六

各级党委尤其是一把手应从大视野综观大势,下大决心整合资源,花大力气“虚功实做”,亲自过问亲自抓,构建“大宣传”的大格局

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讲过,“现在高级领导同志,甚至中级领导同志都有一种感觉,没有报纸便不好办事。饭来了,报来了,他们有些人是先看报,后吃饭……假使每个县上这样的工作同志增加到十五人至二十人,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近70年过去,在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是不是都具备了这样的自觉呢?那些搞建设、促发展、抓“枪杆子”很有一套的一把手们,抓“笔杆子”是不是也有“几把刷子”,要么理论水平深厚、要么笔头过硬、要么口才一流,不但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还能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表达,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呢?

时代进步到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大大超过以往。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我们常常能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光靠硬实力是不够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气神,养精聚气凝神,与强身健体同样重要。但具体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行业和单位,一些主要领导干部就含糊了。不少人觉得,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自己点个头、画个圈、打打气、给点经费就差不多了。还有一些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觉得政治性太强、驾驭起来不易,不如集中精力先把经济和民生搞上去,认为这才是“重实干,不空谈”的表现。这种一俊遮百丑的思想,更是要不得。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做好这些,离不开党委班子尤其是一把手从大视野综观大势,下大决心整合资源,花大力气“虚功实做”,亲自过问亲自抓,构建“大宣传”的大格局。

一把手忽视宣传思想工作,教训不少。有些地方的主要领导,视宣传思想工作如“灭火队”,决策前不通气、决策中不让宣传部门知情,一遇突发事件,却把担子全都压在宣传部门身上,搞些不明所以的“授权发布”,弄得新闻发言人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效果自然不好。还有些领导干部,虽然“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但其实是只在意本地区本部门乃至本人的形象,把宣传工作等同于领导新闻,他们常常违背传播规律、不顾群众感受,热衷于搞涂脂抹粉、文过饰非的形象宣传,喜欢别人给自己抬轿子,这样的“重视”换来的,只是“皇帝的新装”。

在一些地方,选人用人不考虑能力、兴趣和专长,只考虑资历和所谓待遇,最后提起来的多是些不懂行的干部,思想落伍守旧、满脑子灌输思维,张嘴就是外行话,怎么可能担当大任?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新媒体时代,思想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是这样,越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在整个社会舆论领域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来抓,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一同研究部署和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在选人用人导向上,要把是不是重视宣传思想工作,能不能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委以重任的重要标志。

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归根结底是全党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有旁观者心态。各级党委和一把手率先垂范亲自抓,才能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沟通协作,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