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遥感作业

第1章 遥感作业

第1章 遥感作业
第1章 遥感作业

第一章 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释:遥感、电磁波谱、绝对黑体、灰体、色温、大气窗口、发射率、光谱反射率、波粒二象性、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问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4、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5、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6、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7、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名词解释:

遥感: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灰体:在各波长处的光谱发射率都相等,即发射率为一介于0和1之间的定值。 (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色温: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称为该灰体的等效黑体温度,在光度学中称为色温。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发射率: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即 W W /'=ε

光谱反射率: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E E /ρρ=,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情况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实际上,由于物体的固有属性,对于不

同波长的电磁波有选择的反射,因而常常将物体的反射率限制在某一波长上。定义光谱反射率为:

λρλλρE E /=

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

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是指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问答题:

1.(1)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 随温度T 的增加迅速增加;

(2)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

(3)每根曲线彼此不相交,故温度T 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2.电磁波的范围非常宽,电磁波谱具体包含的电磁波段有: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和无线电波。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依赖于波长、温度、构成物体的材料和物体表面状况。

根据公式 8.2897m ax =T λ,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

)20273/(8.2897m ax +=λ=m μ89.9

4.植物:可见光波段:0.55m μ(绿光)附近有反射率为10%至20%的一个波峰,两侧0.45m μ(蓝)和0.67m μ(红)则有两个吸收带;

近红外波段:0.8~1.0m μ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m μ附近有一峰值,1.3至2.5m μ处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以1.45m μ、1.95m μ和2.7m μ为中心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率很强,特别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反射率几乎为零。

沙土:反射波谱特性曲线较平滑,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亮度区别不明显。

5.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受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以及大气状况的影响。

6.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成因:有些波段之所以可以用作“大气窗口”,是因为这些波段通过大气后的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在卫星上传感器入瞳处的光谱辐射亮度7.对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来说(0.4—2.5m

是大气层外太阳光谱辐射照度、大气及地面相互作用的总和。

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的总辐射能量主要是太阳直射辐照和天空散射辐照之和。

由于地表目标反射是各向异性的,从传感器观测方向的地物目标反射出来的辐射能量,经大气散射和吸收后,进入遥感器视场中含有目标信息。

从太阳发射出的能量,有一部分未到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和吸收,其中一部分散射能量也进入遥感器视场。但这一部分能量中却不含任何目标信息。

此外,由于周围环境的存在,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波被反射后,有一部分经大气进入遥感器视场内。

还有一部分又被大气反射到目标表面,在被目标表面反射之后,透过大气进入遥感器视场内。

遥感作业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Imagery Interpretation):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即遥感图像理解(Remote Sensing Imagery Understanding)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1.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 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2.大小 3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4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真彩色图像上地物颜色能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特征,符合人的认知习惯。目视判读前, 需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5.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6水系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水系的级序,一般是从冲沟到主流, 7.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等八、位置(Location) 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像片中的反映。也称为相关特征。它是重要的间接判读特征。 九、土壤、植被标志 通过对土壤、植被的相关分析,推断其下伏地物的性质。 十、人类活动标志 古代与现代的采场、采坑、矿冶遗址是找矿标志; 耕地的排布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如火山口周围耕地呈环状分布。 叙述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解译人员必须遵循一定行之有效的基本程序与步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解译任务。一般认为,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分为五个阶段:(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遥感图像反映的是地球表层信息,由于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以及受大气吸收与散射影响等,遥感影像有时存在同质异谱或异质同谱现象,使得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3) 室内详细判读: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奠定了室内判读的基础。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后,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详细判读了。(4) 野外验证与补判:室内目视判读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野外验证,以检验目视判读的质量和解译精度。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过程中补充判读。(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遥感作业

1.概念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它是一种远距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载体。 电磁辐射:具有能量传递的,且其能量与与其传播的频率成正比的电磁波。电磁波谱:按照电磁辐射在真空中传播的频率或波长进行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谱带,这个谱带就是电磁波谱。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幅照度:实际物体在单位光谱区间内的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系数的比值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它是辐射能流的单位,记 为φ=dW/dt。用W(J/s)表示;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是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压力)) 反射率:地面物体反射的能量占入射总能量的百分比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称物体为黑体。地物反射波谱:研究地面物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瑞利散射:由大气中原子、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的散射。(条件: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很多) 加色法:由三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的方法。 减色法:减色法是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二种基色光而生成色彩的方法。(一般适用于颜料配色、彩色印刷等色彩的产生。) 光谱色:圆环上把光谱色按顺序标出,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应一个波长值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或焦平面)垂直的直线

遥感作业复习资料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 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 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5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简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 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1 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2. b为常数2897.8 4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1)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2)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0.8-1.0um)有一个有一个反射陡坡,至1.1um附近有一峰值。近红外波段(1.3-2.5um)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 3)水: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水中含有泥沙,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含有水生植物时,近红外波段反射增强。 5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答: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 6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答: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原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层,大气辐射.反射共同影响衰减强度,剩余部分才为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衰减程度不一样,透过率高的对遥感有利。 7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答:(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并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3)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能量(4)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5)被视场以外地物反射进入视场的交叉辐射项(6)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卫星轨道参数:确定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由升交点,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卫星轨道偏心率,卫星近地点时刻组成。 4升交点赤经: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角距。 5 卫星姿态角: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

遥感作业课后习题

遥感作业课后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r射线2 1投影距离的影响4: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 距离无关,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 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 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中空平台:2000-6000米,对流层中层。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可上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 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 像片比例尺。 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作业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C方向2012301610010卢昕 一、名词解释 1.遥感传感器:是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组成。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电能的设备。具体的元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等。 3.推扫式成像仪: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4.成像光谱仪: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5.瞬时视场:传感器成像瞬间形成的单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6.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有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按波段排列成四列,每列有6个纤维单元,每个探测器的视场为86μrad,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率为79mx79m,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得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474m*185km。 7.TM :是相对MSS的改进,其中增加了一个扫描改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并使往返双向都对地面扫描。一个高级的多波段扫描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m*185km。 8.HRV :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仪器中有一个平面反射镜,将地面辐射来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然后聚焦在CCD线阵列元件上,CCD的输出端以一路时序视频信号输出。由于使用线阵列的CCD元件作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线的一条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图像条带。 9.SAR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10.INSAR:相干雷达。是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11.CCD :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12.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天线装在飞机的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窄脉冲,地物反射的微波脉冲,由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接受。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的处理,在阴极射线管上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带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记录在胶片上。飞机向前飞行时对一条一条辐照带连续扫描,在阴极射线管处的胶片与飞机速度同步转动,就得到沿飞机航线侧面的由回波信号强度表示的条带图像。 13.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通常称为全景畸变,也就是整幅图像都发生了畸变。

遥感作业

一、答:由于大气对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使大气在不同波段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各不相同。换句话说,大气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不同的透射率,即电磁波在一些波段能顺利透过去,而在另一些波段则透过困难,甚至完全不能透过。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少、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①可摄影窗口.波长0.3um~1.3um。这个窗口短波一端由于臭氧的强烈吸收而截止于0.3um,长波一端则终止于感光胶片最大感光波长1.3um处。这个窗口包括了全部可见光(0.38um ~0.76um)和部分紫外线(0.3um ~0.38um)以及部分近红外波段(0.76um ~1.3um)。这个窗口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电磁波信息。此外,这个窗口对电磁波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微波窗口。因此,这个窗口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另外,在这个窗口除了用摄影方法外,还可以用扫描仪、光谱仪、射线仪等来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信息。 ②近红外窗口波长1.5um ~2.4um。这个窗口位于近红外波段的中段。这个窗口的两端主要受大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作用所控制,而且由于水气在1.8um处有一个吸收带,因而使本窗口又分为两个小窗口:1.5um ~1.75um和2.1um ~2.4um。 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仍然属于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但已不能用胶片摄影,只可用扫描仪和光谱仪来测量和记录了。该窗口目前应用不

多。 ③中红外窗口波长2.4um ~5um。这个窗口位于中红外波段的前中段。这个窗口的两端同样也主要受水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带的控制,而且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在4.3um处有一个强吸收带,又使本窗口分为两个小窗口:3.4um ~4.2um和4.6um ~5.0um。 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也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发射光谱。这些信息也只能用扫描仪和光谱仪探测和记录。该窗口目前应用很少。 ④远红外窗口波长8um~14um。这个窗口位于远红外波段的中段,其短波一端主要由于水气在6um处的吸收带所控制,长波一端则主要由二氧化碳在14.5 um处的强吸收带所控制。这个窗口中在9.6um 处虽有臭氧的强烈吸收带,但因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低,故未能使本窗口一分为二。 通过这个窗口的电磁波信息属于地面目标的发射(热辐射)光谱。这个窗口正位于地表常温下地面物体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所以是遥感地质很有用的一个窗口。目前这个窗口已得到较广泛的使用,主要是用扫描仪和热辐射计来获得地面目标发射的电磁波信息,能有效地探测地面常温物体,并可用于探测大地辐射。 ⑤微波窗口波长8mm ~1m。这个窗口是完全透明的,透过率可达100%,完全不受大气的影响,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目前微波传感器常用的工作波段是3mm、5mm、8mm的波段,今后根据需要还可以向更长的波段发展。

遥感概论作业

遥感概论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遥感概论课后答案 1、试述热辐射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遥感技术中的意义。 热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时,都会不断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波,这种由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能量的大小及波长λ分布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温度T。 地物发射电磁辐射的能力用发射率ε来表示。地物的发射率以黑体辐射作为基准。 2、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有哪些各有哪些特性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事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根据波长不同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其次是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再次是X射线,

厘米波 1.0-10cm 分米波0.1-1.0m 共性:在真空中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s ? 0.38 = c/ 10 m 遵守相同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及偏振定律 紫外波段的特性: 波长0.01-0.38μm,属于太阳辐射的范畴。 波长小于0.28μm的紫外线,被臭氧层及其它成份吸收。 只有波长0.28-0.38μm的紫外线,能部分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只有部分投射到地面,并使感光材料感应,可作为遥感工作波段,称为摄影紫外。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分布和监测水面油污。 碳酸盐在0.4μm以下的短波区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水面油膜比周围水面对紫外反射强烈。 空中探测高度大致在2000m以下,不适宜高空遥感。 可见光波段特性: 波长 0.38-0.76μm; 人眼可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 在太阳辐射能中所占比例高,能透过大气层;地面物体对七色光多具有其特征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故信息量最大,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遥感中可以用光学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成像,可全色,可分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可见光波段的遥感技术最成熟,但仍然有很大潜力。当前分辨能力最好的遥感资料,仍然是在可见光波段内。 红外波段的特性: 波长0.76-1000μm,可分为近红外波段(0.76-3μm),中红外(3-6μm),远红外(6-15μm)和超远红外(15-1000μm)。 近红外波段是地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故又称反射红外。 其中靠近可见光红光的0.76-1.2波段可使胶片感光,故又称摄形红外。 而中、远、超远红外是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故称热红外。热红外只能用扫描方式,经过光电信号的转换才能成象。 红外遥感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 等),可以全天时遥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遥感波段。 微波波段的特性: 波长1mm-1m。可分为毫米波(1-10mm)、厘米波(1-10cm)和分米波(1-10dm)。 微波的特点是能穿透云雾和一定厚度的植被、冰层和土壤,可获得其它波段无法获得的信息; 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可以主动和被动方式成像。

第8章遥感作业

第八章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姓名:黄林周学号:20 一、名词解释 1、模式识别: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对被识别的模式作一系列的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相比较,若和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是吻合或者比较吻合,则我们就可以得出所需要的分类结果,这一过程称为模式识别。 2、遥感图像自动分类:采用决策理论或统计方法,按照决策理论方法,需要从被识别的模式中提取一组反映模式属性的量测值,称之为特征,并把模式特征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进而利用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 3、统计模式识别:对模式的统计分类方法,把模式类看成是用某个随机向量实现的集合。又称决策理论识别方法。 4、结构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是用模式的基本组成元素(基元)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对模式进行描述和识别的方法。 5、光谱特征向量: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的观测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X,称为光谱特征向量。 6、特征空间:为了度量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度分布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征空间。 7、特征变换:将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并通过某种变换,产生n (n<=m)个新的特征,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特征变换。 8、特征选择:从原来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准则选出n个特

征,这种方法称为特征选择。 9、主分量变换:即K-L 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是就均方差最小来说的最佳正交变换,是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线性变换。 10、哈达玛变换:是利用哈达玛矩阵作为变换矩阵新实施的遥感多光谱域变换。 11、穗帽变换:即K-T 变换,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土壤在特征空间的集群随亮度的变化趋势沿从坐标原点出发的同一根辐射线方向上出现,二是若把土壤和植被的混合集群投影到MSS-5和MSS-6波段图像所组成的特征子空间中,形成一个近似的帽状三角形。 12、生物量指标变换:以两图像间相应亮度差与其亮度和之比作为处理后的图像亮度值的图像处理方法,公式为 5757x x x x I bio +-=。 13、标准化距离:公式为2121σσμμ+-=norm d 。 14、类间离散度:表示一类模式在空间的散布情况。 16、类内离散度:各样本点围绕均值的散布情况。 17、判别函数:各个类别的判断区域确定后,某个特征矢量属于哪个类别可以用一些函数来表示和鉴别这些函数就是判别函数。 18、判别边界:当计算完某个矢量在不同类别判别函数的中的值后,我们要确定该矢量属于某类就必须给出一个判断依据,如若得到函数值最大则该矢量属于最大值对应的类别。 19、条件概率:某件事在另一件事已发生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 20、先验概率: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

第2章 遥感作业

第二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一、名词解释 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卫星轨道参数、升交点赤经、卫星姿态角、与太阳同步轨道、LandSat 、SPOT 二、问答题: 1、阐述遥感卫星轨道的特点及其作用。 2、确定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3、从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到处理涉及到多个坐标系,描述这些坐标系统的定义及其作用。 4、查阅资料或搜索网站资源,至少列出5个遥感卫星数据产品代理或宣传网址,以其中 一种遥感卫星为例,描述其数据产品的种类及分类标准。 三、能力训练题 1、国内外已发射了多颗高分率遥感卫星。查阅资料或搜索网站资源,请列表比较国内外主要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分别以制作武汉大学影像图和测制武汉大学校区1:5000地形图为需求,分析这两种需求的技术指标,如何选择和订购卫星遥感影像,并拟定数据订购协议。 名词解释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传感器:用以获取目标电磁辐射信息的探测仪器。 卫星轨道参数:用来描述卫星在空间的具体形状位置的六个参数,包括: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的长半轴、卫星轨道的偏心率和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 升交点赤经:卫星轨道的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角距。 卫星姿态角:定义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的为z轴,则卫星姿态角是一组用于表达卫星空间姿态的空间角。其中,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称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称俯仰;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称航偏。

与太阳同步轨道: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LandSat:从1972年至今美国发射的系列陆地卫星,主要用于陆地资源和环境探测。其中,LangSat-1至LangSat-3三颗卫星轨道平均高度设计在915km以上,搭载了RBV和MSS 传感器;LandSat4/5轨道平均高度降低到705km左右,搭载了MSS多光谱扫描仪和TM 传感器。LandSat7主要特点是传感器改型为ETM+(LandSat6发射失败)。LandSat卫星具有近圆形、近极地、与太阳同步和可重复轨道。 SPOT:法国从1986年起发射的系列陆地卫星,主要用于地球资源遥感,至今已发射5颗。SPOT-1~4卫星装载了2台相同探测器HRV或HRVIR,可以获取立体影像。SPOT5平台与SPOT-1~4相同。 问答题: 1.答:1.近圆形轨道:使不同地区获取的图像比例尺一致,卫星的速度也近于匀速,这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的现象; 2.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还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4.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动态变化作动态观测。 2.答:主要有3种方法:1.用红外测量仪测定: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球与太空温差达287K这一特点,以一定的角频率,周期地对地球和太空作圆锥扫描,根据热辐射能的相位变化来测定姿态角;2.用恒星摄影机测定:将恒星摄影机与对地摄影机组装在一起,利用恒星摄影机至少摄取3~5颗五等以上的恒星,精确记录卫星运行时刻,再根据恒星星历表、摄影机标称光轴指向数据等解算姿态角; 3.用GPS的方法测定:将3台GPS接收机装在摄影机组上,同时接收四颗以上GPS卫星的信号,反算出每台接收机上的三维坐标,进而解算出摄影机的3个姿态角。 3.答:(1)传感器坐标系S-UVW:S为传感器投影中心,作为传感器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以遥感平台的飞行方向为U轴的方向,以传感器指向地底点方向的负方向为W轴,V轴垂直于WU平面,用于描述像点在空间的位置;

18春地大《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二

------------------------------------------------------------------------------------------------------------------------------ (单选题) 1: ()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类型、质量数量、社会经济属性及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A: 遥感土地资源调查 B: 遥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 C: 遥感土壤调查 D: 野外概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下列关于SPOT卫星参数错误的是() A: 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 B: 其一竟数据对应地面80×80km2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81km C: 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 D: 卫星数据被14个地点的地面站所接收,数据应用目的以陆地上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为主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下列传感器属于成像方式中的被动式的有() A: 红外辐射温度计 B: 激光雷达 C: 摄影机 D: 微波辐射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以下哪种遥感平台属于航天平台 A: 飞机 B: 气球 C: 汽艇 D: 人造卫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对工业区进行遥感调查,下列选项不属于工业区重要判读标志的是() A: 阴影 B: 色调 C: 形状 D: 大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关于遥感图像纠正地数字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指对以数字形式存在地遥感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地方法。 B: 数字图像纠正流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象素坐标变换和象素亮度值的重抽样。 C: 数字图像纠正处理过程中逐个象素几何位置的变换在确定输出图像范围之前. D: 两种纠正变换方案中对于两种纠正方法:直接纠正法与间接纠正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下列光谱段不属于主色的是() A: 蓝 B: 红 C: 黄 D: 绿 正确答案:

遥感作业

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电磁波 2、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 4、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5、大气窗口 6、发射率 7、光谱反射率 8、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____ 、 ____ 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____ 和 ____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____ 和 ____ 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____ 乘 ____ 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____ 方向移动。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 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

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问答题: 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6、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二、名词解释: 1、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 3、卫星轨道参数 4、升交点赤经 5、轨道倾角 6、近地点角距 填空题: 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 2、卫星轨道参数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 3、卫星姿态角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三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等方法测定。

城市绿地遥感调查作业方案

城市绿地遥感调查 作 业 方 案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二00八年六月

目录 目录 (2) 一、资料收集 (3) 1.1、影像准备 (3) 1.2、其他资料收集 (3) 1.2、红线范围确定 (3) 1.3、设计书撰写 (3) 二、数据获取 (3) 2.1、绿地范围勾绘 (3) 2.2、绿化范围勾绘 (4) 2.3、绿地分类范围线确定 (4) 2.4、外业调绘 (4) 三、计算处理 (4) 四、成果处理 (4) 4.1、报告撰写 (4) 4.2、影像图打印 (4) 4.3、系统建立 (4) 4.4、光盘刻制 (5) 五、作业流程 (6)

一、资料收集 项目确定以前,预先准备已有遥感影像作为讨论基础,项目确定以后全面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方便后续工作进行。 1.1、影像准备 收集已有DOM,作为遥感影像纠正依据;根据需要定购遥感数据并进行适当处理:包括纠正、镶嵌、调色、确定比例尺、成图尺寸。 1.2、其他资料收集 其他资料包括各类相关图件及电子文档:如地形图、规划图、旅游图、全省图集、台帐等。 1.2、红线范围确定 确定建成区范围,明确工作范围。 1.3、设计书撰写 撰写设计书,提交客户确认。预计投入人力、估算工作量及所需时间、确定作业流程。 二、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是城市绿地遥感调查的基础工作,是形成遥感调查结果的依据,也是系统建立的数据基础,作业必须认真仔细。作业时,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作业范围,方便后期数据调整。 勾绘过程注意图层、颜色、字体、字体大小的相关规定。

2.1、绿地范围勾绘 获取城市绿地数据,计算绿地率。注意投影差的改正以及被遮挡绿地的估算。 2.2、绿化范围勾绘 获取城市绿化数据,计算绿化覆盖率。 2.3、绿地分类范围线确定 确认六类绿地范围线,注意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范围线。 2.4、外业调绘 外业实地调查,确定绿地变化部分以及内业不清楚地部分。 三、计算处理 计算六类绿地面积构成及单位、小区、公园、道路、生产绿地、防护绿地明细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四、成果处理 正式成果提交以前,对获得数据进行检查。包括自检、客户验收。 4.1、报告撰写 撰写内容包括:项目概述、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作业依据、主要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分类过程介绍、调查分析、质量控制和检查以及附件附表制作。

《遥感概论》作业

《遥感概论》作业 一.填空题 1.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 2.固体自扫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3.解译标志分为、。 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和。 6.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两种。 7.计算机图像分类的两种主要方法是、。 8.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9.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10.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 有、。 11.常用的植被指数有、、和。 12.大气散射可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和无选择性散射。 二.名词解释 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2.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3.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4.遥感:遥远地感知。 5.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6.归一化植被指数(NVl):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 7.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8.大气窗口: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大气窗口。 9.空间分辨率: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10.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11.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2.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3.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就是在电磁辐射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技术。 三.简答题 1.简述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第3章 遥感作业

第三章遥感传感器 一、名词解释 遥感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 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成像光谱仪:在特定的光谱域以高分辨率同时获得连续的地位光谱图像。 瞬时视场:形成单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MSS:成像板上排列有24+2各玻璃纤维单元,每列有6个纤维单元,每个探测器的视场为86urad,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率为79x79m,扫描一次每个弊端获得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474x185KM。 TM :是相对MSS的改进,一个高级的所波段扫描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x185km 。 HRV :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SAR :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 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于地物额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但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CCD :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火电激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是序输出信号。

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天象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面内发射一束脉冲,地物发射的微波脉冲,有天线收集后,被接收机接收,回拨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吃了,在阴极射线管上形成一条相应于辐照内各种地物反射特性的图像线。全景畸变:由于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红外扫描影像产生畸变,这种畸变称之为全景畸变。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的那个复数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幅度和相位)。 距离分辨率:在脉冲发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方位分辨率:在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多中心投影:是一种投影方式,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斜距投影:测试雷达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像点位置是靠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 二、简答题 1. 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种?遥感传感器包括哪几部分? 答:1有无主动发射电磁波:主动,被动2成像与否:成像,非成像3、利用的电磁波段:光学和微波4按基本结构原理:摄影类型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传感器、雷达成像类型传感器、非图像类型传感。 2. 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满足摄影飞机飞行速度与摄影高度的比值不变。 3. 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

遥感作业—中国地质大学

遥感作业 021111班 按作业要求: 第一步、裁剪 我的左下角的坐标如截图,15*×15* 23 43 102 37 用的波段是TM5、4、3 大概制作过程:裁剪在ENVI的5.0版本中可以直接裁剪,然后输出就行。在4.8版本 中需要按上课实习的步骤,但要注意,得将所给的坐标,即左下角的坐标换算成左上角和右 下角的坐标(加减15*就行了),然后分别输入进去。最后得到如上图的结果,其所使用的 波段是TM5、4、3,直接用来解译。(其中图幅的坐标我没有标上去) 第二步、图像增强

对裁剪后的进行线性拉伸,如上图所示,其增强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第三步、RGB假彩色合成 取TM4、3、2波段赋予红绿蓝色,即标准的假彩色合成方法,以突出水体、城区、山 区及线性特征。如图: 另外,选择B4、B5、B3波段依次被赋予红、绿、蓝进行RGB图像合成进行比较,如图:

感觉两者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相对而言还是标准假彩色合成的效果更明显。这是真彩色的图像:

第四步、铁染异常: 主成分分析提取 用B1、B3、B4、B5四个波段的图像做主成分分析。由于贴的氧化物特征光谱信息集中在TM1--4波段,在TM3波段成高反射,在TM4和TM1波段相对吸收,同时为了避免含羟基矿物的干扰,注意在选取波段时要舍弃7波段。 以铁染信息为例,利用“均值+N倍标准差”作为阈值对异常图像进行密度分割,对研究区铁染异常信息进行提取。本次实验将异常分为三级,标准差系数分别为2、2.5、3倍。 1.通过上一步分析特征向量后,得出铁染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中1345文件的第4主成 分主要包含铁染信息,加载第4主成分的灰度影像。 2.在主菜单栏中点击Basic Tools,在下拉菜单中单击Statistics,再选择Compute Statistics。选择文件“铁染”,进行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进行统计。

遥感作业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①地面平台,主要指以高塔、车、船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地物波谱仪或传感器安装在 这些地面平台上,进行各种地物波谱测量,如固定的遥感塔、可移动的遥感车、舰船等。 ②空中平台,又称航空遥感平台,泛指从飞机、飞艇、气球等空中平台对地观测的遥感技术系统。如各种固定翼和旋翼式飞机、系留气球、自由气球、探空火箭等。 ③太空平台,又称航天遥感平台,泛指利用各种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主体,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太空站,有时也把各种行星探测器包括在内。如各种不同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或不载人的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等。 这些具有不同技术性能、工作方式和技术经济效益的遥感平台,组成一个多层、立体化的现代化遥感信息获取系统,为完成专题的或综合的、区域的或全球的、静态的或动态的各种遥感活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2、摄影类传感器与扫描类传感器各自的成像原理?差异何在? (1)摄影类传感器特点是由物镜收集电磁波,并聚焦到感光胶片上,通过感光材料的探测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留下目标的潜像,然后经过摄影处理,得到可见影像。其工作波段主要是可见光段。 (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是逐点逐行地以时序方式获取二维图像,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是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它的特点是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这类仪器如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及多频段频谱仪等;二是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这类仪器有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等。 差异:光学摄影类传感器是将收集到的地物反射光在感光胶片上直接曝光成像,而光电扫描传感器是将收集到的电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热敏元件转变成电能在记录下来。 3、成像光谱仪的特点及结构?列举目前比较流行的成像光谱仪及其各自特点。 成像光谱仪,它是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通过将传统的空间成像技术与地物光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成像光谱仪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面阵探测器加推扫式扫描仪的成像光谱仪,它利用线阵列探测器进行扫描,利用色散元件将收集到的光谱信息分散成若干个波段后,分别成像于面阵列的不同行。这种仪器利用色散元件和面阵探测器完成。 比较流行的成像光谱仪:1、高光谱成像光谱仪:其图像是多达数百个波段的非常窄连续的光谱波段;2、干涉成像光谱仪:既可获取目标的图像信息,又可获取目标的光谱信息,从获得的光谱图像数据中能够直接反映出物质的光谱特征,从而揭示各种目标的光谱特性、存在状况以及物质成份。 4、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门较老的学科,是利用飞机上装备的专用照相机在一定高度对地面进行摄影,当然技术要求比较多,采用摄影资料,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地形测量和其它技术分析。现在飞机上不仅能装照相机,还能装上GPS导航设备,还能装上专用雷达设备及其它专业测量传感器等设备。不仅能获取三维图像,还可同时获取其它如地面高程模型类的其它高精度数据。功能越来越强,产品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