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慧文章来源:阜宁劳动保障局点击数:340 更新时间:2005-8-15

一个县城的文化、教育、科学、经济、环境、规模及人口素质都同大中城市无法相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更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做好小城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呢?本文结合阜宁县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势,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九五”以来,该县贯彻实施“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规范为主线,同时得到该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而促进了职业培训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县拥有30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两种类型:一是部门办的职业学校有5所,即阜宁县职教中心、阜宁县第二职业中学、阜宁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盐城市高级技校阜宁分校、阜宁县长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除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有学历教育外,其他都承担职业培训任务。二是民办职业学校有25所,即阜宁县希望职业技术学校、阜宁县未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阜宁县宏昌数控技术学校、阜宁县武氏服装培训学校、阜宁县沟墩职业培训学校、阜宁金龙电脑学校、阜宁县信亚电脑学校、阜宁县森伟数控车工培训中心、阜宁县富达数控车工培训中心、阜宁县新阜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杨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阜宁县扶贫培训基地、阜宁县总工会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阜宁县美美服装培训中心、阜宁县蔡慧民服装培训中心、阜宁县新世纪服装培训中心、沟墩张发裁缝培训中心、陈良文兰电机培训中心、阜宁县人民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天地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开元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新元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东方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海达劳务培训中心、阜宁县杨天电脑培训中心。这些民办学校都是近五年先后发展起来的,规模不够大,培训人数还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尽管该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但职业培训的基础和培训质量与大中城市的培训机构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暴路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不高。该县的部门学校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没有形成特色,更无品牌。新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从总体上看,办学者的综合素质偏低,尤其是一些办学机构的负责人,不懂办学规律,教学管理不到位,有些办学机构没有科学、系统、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的监督,教学设备、生活设施难以适应教学需要,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有些办学者把盈利和创收作为办学的主要目的,乱招生、乱收费、乱发证,严重损害了求学者的利益,损坏了

社会办学的整体形象。

2、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单一。部门办的各职业学校,多年来,培训专业设置仍停留在第二产业上,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焊工等专业上,而且只重视学历教育。新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除服装职业技术学校主开服装缝纫裁剪、电脑学校主开电脑专业外,其他学校也只有1-2个专业。一部分城乡劳动者想学技术早点就业,由于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单一,缺少综合培训的机构,学员选择专业空间很小,不少学员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

3、培训与就业脱节。尽管大多数办学者已经认识到:培训是为了促进就业。然而仍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只重视招生而忽略推荐就业,而且招生不是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需要组织订单式和定向性培训,而是只图自己利益盲目招生,结果学员学无所用,排不上用场,市场求职依然艰难。去年8所电脑学校培训了3210人,推荐就业率仅为49%。

4、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阜宁县由部门办的几家职业技术学校,几乎都是以校养校。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则全部由举办者个人筹款租赁场地,改建学校。为了求生存,各学校只想招生赚钱,又不想加大投入,甚至再投入。因而造成办学条件差,尤其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起点低,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场地靠租赁,师资靠聘用,而且很不稳定,实验实习器具匮缺,食宿条件改善缓慢。

5、培训对象认识不高。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发展替力,到学校学技术既耽误活又花钱。尽管劳动部门组织动员,但仍有人不愿意参加。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认为学技术怕用不上,既缺钱又怕花钱。阜宁新区的花园村系无地村。去年的10月,县劳动就业中心派员到该村进行了三天的调查登记,适合最佳就业年龄的劳动力112人。当劳动保障部门动员他们到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时,竟无一人报名。他们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花钱,不如自己出门找事干,一天总能挣到二三十元钱。

6、监督管理机制不建全。目前,阜宁县部门办的学校,主要由主管部门领导并进行监督管理,民办学校则由劳动保障部门监督管理。然而事实上监督管理体制不建全,形成了松散管理的局面,基本放任自流。比如,对学校教学大刚、教学计划、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研活动、教学质量、教学评估,就业去向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及规范管理体系。

二、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1、深刻认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办法》,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工作要求以及处罚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确保政策出台后的严肃性,抓紧督促实施,狠抓落实,真正树立一个为民负责的

政府形象。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资金最佳效益。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补贴以及劳务输出补贴的最佳效益。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充分发挥培训经费补贴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培训市场化、社会化。从而提高培训机构市场化运作功能,吸引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有利于肯定培训机构工作成绩,产生示范效应,提高培训规模和效果,促进培训就业有机结合。二是指导培训机构坚持订单式和定向性培训,由用工单位出资购买培训成果。这既可推动培训,扩大就业,实现“双赢”,又能够形成职业培训机构和参学人员按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缴纳培训资金。

3、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促进规范发展。地方政府应重点考虑将部门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加以清理整顿,该停办的停办,该发展的发展,该归并的归并,该纳入财政预算的纳入财政预算;对已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也要进行整改,限期达标,对已整改不达标予以取缔。对今后新发展的,则要坚持“按需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审慎审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保证培训质量。一是制定考评目标,对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论证,认定办学资格、办学层次和等级。二是对专业设置、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学质量等进行监控和考核。三是强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四是规范竞争规则。五是建立建全信用体系。

4、注重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就业率。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二是广泛开展定向性培训,三是组织创业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经济人。

5、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合力。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近年来,无锡市以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 市目标为引领,以增大投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职业教育资 源整合,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 扩大,办学体系持续完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 城市转型发展的水平全面增强。 一、无锡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一)职业院校基本情况。当前,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其中省属4所、市属3所、民办3所),五年制高职校和中等专 业学校20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8所、县区属10所、民办1所),技工院校14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3所、县区属2所、企业办3所、民办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含成人学历教育)达21万人。其中有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 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12所,省重点技师学院1所,21个基地入选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一批学校和专业被确定为国 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职业中学、技工学校、 中专学校以及成人学校的资源实行整合重组,市区公办职业学校由37 所整合为17所,校均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集约办学、特色办学,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招生数达到职业教 育招生总量的95%以上。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无锡职教园。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范围达6 平方公里,已入驻中高职院校8所,师生8万余人,每年为无锡市和 长三角地区培养1万多名毕业生和3万名实习生。同时,建成启用了 功能水平先进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中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动中心在实训基地落户。 (三)展开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统筹发展中高等 职业教育。立足于探索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人才系统培养, 积极参加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市教育局组织全市 职业院校研究起草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市政府 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2年,申报获批“中高职3+2分段培 养”“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等13个试点项目,招生计划近1500人;2013年,申报获批“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 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等28个试点项目,招生 计划近两千人。 (四)实施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 水平。自2007年起,全市已连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增强职业教育内涵建 设的专项工程。2007—2009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实施职 业院校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2010年—2012年,每年安排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政策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我国前些年曾将从业人员划为干部、工人,受此影响,社会普遍不将技师人员视为人才。在工薪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员,人们学技术缺乏动力。第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劳动部门感到难以管理。第三,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问题二: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由于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教育投入的实际看,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投入目标和增长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办学设施简陋,教学和实训设备缺乏的

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几年职业学校连年扩招,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相应增加经费,办学条件也没有随之改善。财政拨款不足,行业、企业资助渠道不畅,导致职业学校收费偏高。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弱。二是缺乏生均经费标准,举办者拨款随意。职业教育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但至今只有个别省制定了财政生均拨款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未按培养学生成本制定经费标准。三是现有政策执行得不好。国务院2002年、2005年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中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但这些规定在许多地区至今没有落实。 问题三: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职业学校由于专业和实习的需要,应当编配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师,但实际上教师编制却比普通学校少。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主要从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招录,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在教师队伍结构中,中、高级教师缺乏也是突出问题之一。三是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没有单独的序列,往往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它的起落直接与劳动就业市场变化,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几年,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在职教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使职业教育再次引起各界关注,搅动起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探新。本文是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现存主要问题进行诊断,并试图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困惑——中等职教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学生数量萎缩。近两年“普高热、中职冷”的“生源大战”局面愈演愈烈,北京一个远郊区的某所职高去年只招了31个学生。数字表明:随着北京学龄人口的变化,初中毕业生将逐年减少,到2008年,将从2001年的14万人逐步下降到9.6万人左右;“普高和高校”的扩招导向使得普职比例呈“普增职减”之势,今后几年,职校招生数还会继续下降;初中毕业生的锐减、普高的扩招、中职缺乏吸引力带来的“招生难”,无疑给职业学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是学生状况处于弱势。淘汰分流机制下的职校考生分数偏低,比如,为了“初中不落地”以及社会的稳定,使得一些职业学校不得不录取分数很低的学生;“考不上普高到职高”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发展;把相当数量的不合格初中毕业生教成“学历加证书”的合格职校生谈何容易?“生源质量下降”是职教人的又一悲叹! 问题二:体系割裂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后发的教育类型,在体系上应该说是不完善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很清晰。 其一是在层次上衔接不够。过去一般认为,“职业教育”从层次上看主要是指职高、中专和技校等中等层次,高职是众多人所陌生的,而且中高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也缺乏有机的衔接。中职与普通高校的交叉衔接更是缺乏有效机制。 其二是在类型上融通不够。初三后分流的职教与普教相互分离、高中阶段的职普二元并存,是我国中等职教模式的一大特色。职普相互融通和渗透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综合高中在国外是成功的模式,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取得经验形成特色。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也处于浅尝实验阶段。 其三是职业培训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没有正式的地位。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地属于非正规社会教育系统。但随着职教事业的变化,成人的、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然具有局限性。 问题三:模式单一 尽管多年来职教取得很多经验,但用它本应有的“多样化”的内在特征来对照,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化”的痕迹。 一是办学功能单一。几乎都办成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二是办学体制单一。在北京现有的约2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仅有20所是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其余均为公办学校。与国家积极鼓励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不相适应。 三是办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学校为主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以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是比较典型的学校本位模式,企业和行业参与的力度和广度不甚平衡,其中有认识问题、有政策问题、有企业的困难,但关键还是制度和

2019年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央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三大目标之一,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我国职业培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 一、职业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职业培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措施,职业培训逐步走出低谷,得到较快发展。职业培训无论是在发展经济,实现劳动就业中,还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大力整合资源。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指职业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实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对于职业培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先后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予以阐述:“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培训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 “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职业培训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培训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实行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

调发展。 二是下大力抓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推进职业培训招生制度、招生办法改革,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并采取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等措施,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快速增长。 三是办学方式日趋多元,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迅速。。许多职业培训机构纷纷走出去,与外地知名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生源、校舍与师资、就业等方面的对接,取得了可喜成效。半年理论培训,其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实际培训,或者直接在实习基地帮、带、学相结合。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导的同时,引导、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在认识上破除“公”与“私”的观念,在条件上降低办学审批门槛,在政策上实行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一视同仁,民办职业机构教师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可以参加职称评定。 四是投入逐步增加。一批骨干职业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各级有目标的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设施建设,树立职业培训机构的标杆和形象。如XX职业高级中学被评定为“全国职业重点中学”新建大量职业培训机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培养专门人才 二、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人才观的错位享受 有学者从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培训发展阻滞的原因。研究指出:“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着一种‘重学历、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3T10:48:42.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惠民1 方宪遵2 郑强1 张坡1 [导读]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 李惠民1 方宪遵2 郑强1 张坡1 1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2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产业两性发展十分重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五个问题,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良性开展,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使下岗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或者掌握新的技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就业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明显,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技能培训与市场脱节,培训课时缩水、培训对象信息不实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既能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在就业工作中的促进作用,防止出现就业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又能切实提高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我国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难点。 1 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通过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是国家培训补贴政策的初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家通过一系列再就业培训扶持政策,使下岗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或者掌握新的技能,以达到再就业目的,有力推动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在明确就业技能培训条件(一是有就业要求,二是有培训愿望)的同时,使培训政策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培训对象除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外,还包括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几乎含盖了所有未就业人员。 随着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解决培训需求的真实性等问题。目前,多数地方采取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由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先行组织实施免费培训,然后通过审核将培训补贴拨付培训机构。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参加培训的对象都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比如农村转移就业培训,一般情况下,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都出去务工,在家的很少,培训机构有可能把农村的“留守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培训,其中有多少人真正需要培训、多少人需要就业,作为监管部门无法完全审定。另外,由于受专业、条件的限制,培训后是否符合就业需要也难以保证。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补贴,千方百计扩大生源,花费较大的成本组织培训,甚至组织一些没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补贴资金的浪费,没有真正发挥就业培训资金应有的作用。 1.2 培训监管已成为各级人社部门的难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技能培训补贴引发的就业资金违规违纪使用屡屡发生,主要原因除相关人员的主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训政策的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过程没有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 由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缺乏,怎样做好监督,各地采取的措施五花八门,有的效果比较明显,有的则因人力财力不足,出现监管死角。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培训补贴政策与现实脱节,市场是调节劳动力的主导因素,劳动力的市场化势必要求劳动者技能需求通过市场来实现,而现实是,技能培训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要做到培训补贴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化要求相适应,国家就必须对培训补贴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1.3 普遍重视普通高等教育导致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来,我国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1977年高考录取27万,录取率约4.7%;以后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高考录取人数近700万,录取比例大幅度上升;2014年全国平均录取率近80%。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4年就超过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政府最大的就业压力。与此相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几乎百分之百都能安置就业,但却因为就业后待遇的差距失去吸引力。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招生量不断扩大,加之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生人数开始下降,我国职业教育走下坡路,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生源大幅度下降,招生难度越来越大。以陕西为例,从2008年开始,全省初中毕业生从70万人逐步减少,到2014年以后初中毕业生将只有45万左右,减少约35.7%。生源的急剧减少无疑给高、中等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招生困难使职业院校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而现实是,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多数毕业生只想做“白领”,而“白领”阶层毕竟不占社会就业的主体,需求有限,导致普通高校毕业生“过剩”;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蓝领”逐年减少,大多数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出现用工荒,这种现象已对我国的教育政策敲响了警钟。 1.4 短期培训严重影响技能人才培养 我国近几年出现大面积“用工荒”,事实上“ 用工荒”主要是“技工荒”,一般普工则供大于求。近年来,国家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劳动预备制培训期限由原来的二至三年缩减为半年到一年,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大量就业资金用于补贴短期培训,致使培训对象受训时间缩短,有的培训只有几十课时,培训后就安置就业了。 这种情况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培训后的技能水平依然低下,适应不了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二是将培训对象这一资源提前“采青”,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走上就业岗位,导致中高等职业教育失去生源,造成中等以上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而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的产业发展在国际上将处于落后地位。 1.5 职业教育困境中求生存,教育质量不高 一方面,由于人口减少、生源下降,收入减少,职业院校缺乏资金投入,办学水平难以提高,加之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特别是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民生民计,既要关注精英教育,更要关心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中等教育一样属于大众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的任务。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普通教育和高校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却每况愈下,变成了事实上的弱势教育、穷人教育、差生教育。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新的职教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才能怎样走出困境,办出特色,赢得市场? 第一,提高教育质量是职教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职教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个是中等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质量的问题,第二个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职业教育到底要不要质量?回答显然是肯定的。职高和普高一样,都需要有质量,教育质量是职教和普教发展的生命线。与普高不同的是,职高的质量要求与普高存在差别,普高以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为主要目标,而职高以为企业和市场输送掌握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为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们不同的质量标准。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在劳动者的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守法与守纪、敬业与奉献、服从与服务、诚信与合作等素质,其次,职业教育要按照企业与市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上岗后能胜任岗位技能的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它包含了国家和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又包含了企业和市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求,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教育活动。但是实际上针对这个质量标准缺少象高考一样统一的硬性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导致近年来中职业教育办学的针对性不强,职高教师的质量

关于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国职业教育自黄炎培先生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来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历史,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出大批量的懂理论、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这些职业教育学校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促进就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当今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通过调研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职业教育应当将职业道德的教育放在首位 当今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职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淡薄、与人沟通能力欠缺,不能融入到除工作之外社会环境,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问题有些人就会走极端,采取的处理措施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伤害,发生这些状况,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职业教育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没有将道德修养教育提到相应的高度来重视。 二、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主要谈民办职业教育)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类学校分公办类和民办类两种。公办类职业教育院校有国家的经济后盾、国家的政策倾斜的支持,而民办职业教育类学校确存在很多的问题: 1、校园校址 民办职业教育都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说白了就是个人投资,政府不会因为你在做教育而给你一分钱,因此,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校园校址一般都选的比较偏远(因为偏远了地皮才便宜),交通都不太发达,相应的医疗卫生、周边人群整体素质都不高,很多精力都用在和周边的村民“斗争”上,所以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前进发展很艰难。

2、开设专业 黄炎培先生确定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科学化”。现代的职业教育要求开设的专业不仅要社会化、科学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开设专业、设立项目要有前瞻性。培养学生、开设专业不能只做现在的热门专业(不能说西安在建地铁,所有的学校都开设地铁专业,地铁建成之后就业需求是有限的),培养过剩的问题在开设专业的时候,每个职业院校都应该考虑。 3、教育质量 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其原因在于:第一、师资问题,大部分民办学校没有自己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好一些的师资都是从公办院校聘请来的,毕竟大部分民办学校的办校时间较短,没有培养和吸纳自己专职的高水平的师资,要想确保教育质量只能到公办院校去聘请,聘请来的师资会受到公办院校、聘任教师以及自身的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二、资金问题,聘请高水平的师资,必须高水平的聘用金;第三、民办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相对公办院校较少,或有设备但为了节约开支很少让学生用。因此,民办院校的师资和资金始终是一对矛盾,苦恼着所有的民办学校的领导,资金问题成为民学校教育质量的瓶颈。 4、资金问题 因为民办学校国家不会投入资金,因此所有的资金都由民办院校自筹,当民办学校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从银行这里民办学校贷款是很困难的,好多民办学校就从民间募集资金,民间贷款的利率得出到同期银行利率的3倍以上才能贷到款,这无形中给民办学校在资金方面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5、关于短训职业教育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招生困难等,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高职院校发展思路。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度减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面临很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重普通高等教育而轻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传统的积习方面的原因和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原因,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发展受限的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 1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受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需求缺口很大的技术性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批的应用性人才。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互配合。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是从国外借鉴先进的经验引进过来的,随着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则日益凸现出相对落后来,改革现行的办学模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术研究轻实际技能的培养等。近几年广州、上海出现的“用工荒”就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紧密结合起来。 1.2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在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经费投入上,都偏重于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没有足够的重视。 1.2.1 在办学资金的投入上,政府投入主要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相对较少,企业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它们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教育,不愿意承担教育风险。 1.2.2 在招生政策上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生源数量的减少,各地的高职院校根本招不满计划,另外,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宁愿上民办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上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这个看重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教育。自从2011年国家对民办学校实施注册招生以来,专科生源不足的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1.3 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1.3.1 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不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还是重课内和校内教学而轻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学习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效果差。 1.3.2 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

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给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但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没有制度化的突破,另外在招生、教学、就业和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1、招生困难的原因 生源为学校的发展之本,但是招生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被视为“一把手”工程,为什么仍然出现招生困难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伴随着前几年普通高校的盲目扩招,我市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提供了条件,绝大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职业高中招生十分困难,“普职比”受到影响。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有的没有参加中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自身还带有不少不良习惯,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违纪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很大。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3)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市各类民办职业学校迅速成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到春秋两季招生时节,所有的职业学校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招生宣传,有的还发动部分学生回母校“招兵买马”。招生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竞争为数不多的生源,进一步导致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陷入困境。 (4)生源外流严重 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我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因此每年我市都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省直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造成有限的生源

浅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起源不同,实施机构不同,职能和培养目标也不同。这些根本性的区别决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地位的高低之分,也决定了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笔者就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社会及企业对于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渴求仍然十分迫切。随着职业教育机构数量及规模上的不断壮大,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存在现状,进而缩小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促进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填补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 1.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近几年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的迹象表明,未来几年内,中国很可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机械制造业中心,“高级蓝领”将会更加“抢手”。但现在大多数人有“白领情结”,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也不去钻研技术。有的人则认为,现在提拔干部靠文凭,有绝活也上不去。为此,专家提醒求职者,“本科起步、硕士达标、博士吃香”的用人格局必将改变,文凭不再是地位的象征,有真本事才能谋生。在未来几年,受过良好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比大学生甚至博士还要吃香。 2.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我国近些年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壮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所提供的高级技术人才都哪里去了?”面对这样的设问,笔者通过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不足。 (2)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现有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3)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普遍不够灵活。 3.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摘要:目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上海特色,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推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等,是解决存在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问题;对策建议 一、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上海的职业教育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新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上海市教委提出在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重点拓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于1992年首先将3所职工大学改制成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1997年,上海市教委召开高职会议,提出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及措施。 2001年,上海市教委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近年来,在教育部将专科、高职招生计划编制工作下放给省市政府管理后,上海在招生计划上实现了专科、高职的并轨,进一步加快高职的发展。2005 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30所, 招生数35 372人,占当年整个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0.23%,高职在校生近10万人。 从上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职规模迅速扩大 1992年上海高职刚刚起步,发展到1998年时,高职的招生数每年也只有2 000人左右,高职招生占整个高校招生数比例低于3%,而2001年全市招生已达14 041人,规模有了非常显著的扩大。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到30所,在校生增加到近10万人。 2.加强校企合作 上海许多高职院校都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建立了由行业专家、尤其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他们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学校还能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例如,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的“医用电子仪器”、“药剂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专业均与行业内上海医疗器械厂、上海医用电子仪器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一、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挥棒。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指标体系的质量保障作用,引导教育产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通过市场选择,使以岗位准人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就业的香悖悖,通过“双证书”、定单培养等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健全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促进就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就业压力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二是现行的有关法律未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和保障就业问题;三是制定促进就业的专门法律、法规有利于社会转变观念,加快劳动就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劳动就业的有关政策__匕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来加以规范。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当在政策_L予以支持和保障。一要千方百计为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门路;二要落实职业资格的确认和就业资格准人制度,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三要积极调整教育结构,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初中后高中后生源向职业教育的分流,构建人才立交桥,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手段和技能;四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支持员工的在岗、离岗、转岗及再就业培训,鼓励员工创新技能的获得,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五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扶贫与救济制度,以技术激活就业,以就业带动脱贫致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教育,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业教育体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为此,要积极探索多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规划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21日)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1) (四)面临的新形势 (1)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二)发展目标 (2) 三、主要任务 (3) (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 (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 (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 (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4) (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 (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 (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 四、重点举措 (4)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4) (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4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 (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 (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 (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 (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

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职业教育并没有被社会大众认同,很少人愿意到职业中学学习,认为职业生毕业后就是当工人,没有多大的前途。职业高中在普通高中的光环下,显得暗淡无光。普通高中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中等职教,使职普比例结构拉大。原本一些不怎么景气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一些职业和技校更加举步维艰,甚至找不到新生,问题越加的严峻。 普高的发展必须要受高校发展的影响,更要接受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在199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第8 条中就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从事一般职业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从事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行业有特殊规定职业的,在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有些职业必须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办理开业手续。1999年8月,教育部为改变高中阶段教育事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为缓解初中升学压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增长,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文件中提出要处理好5个关系,其中第 5点就是“要处理好普通高中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人才需求层次应该是呈金字塔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才,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当呈现倒金字塔状这个社会将会崩溃。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除了拥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外,还拥有一支素质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劳动大军。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中,将大有所为。从众心理决定了大多数人认为只有高学历才有高能力,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四两也能拨千斤。人才是有能力的,不是有学历就是人才。 二、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挤压和影响下,职业技术教育的型态变化,有许多是“物理的”,有许多是“化学的”,因此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但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列出了部分主要问题: 1.转型期职教受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双重挤压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计划经济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废除;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