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摘要】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红十字会和日本冈山旭川庄联合举办的老年介护师资培训班,并于2007年7月赴日本冈山进行为期2周的学习考察。期间参观了老人福利设施和身体障碍者福利设施,对于优厚的设施条件和极富人性化的介护服务,以及那些为介护事业献身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日本的老龄社会对于中国老龄化状况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以下是从日本介护的发生、发展,来看中国护工发展的必要性,从而适应中国老龄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介护护工老龄化

日本是一个长寿国,平均年龄居世界首位;也是亚洲最先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而日本的介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日本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高达总人口的14%~15%。2006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高达总人口的21%,预计2014年将达到25%,2050年将达到。因此,介护事业在日本最早兴起并逐渐被重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和从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质量的体现,但老龄社会的到来也必然带来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少子的老龄社会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而15%的老人却需要有人照顾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人则大多数需要有人照顾,介护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在这种形式下

日本逐渐开始出现了介护事业。1987年《社会福利及介护士法》在日本应运而生,使介护员这一新兴职业得到很大发展,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介护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使其不断得到重视并推广普及[1]。目前我国类似于日本介护士从事的工作大多由医疗机构中的护工承担。与日本的介护相比应加快中国护工的发展。

1 日本的介护现状

随着老龄化社会,体弱多病和有障碍老年人的增加,单单接受医疗是不能解决健康问题,要求看护工作者不单在医疗上,在日常生活上也要照料,这已无法应付,由此诞生了以援助日常生活为主的介护专业[2]。日本的介护属于福利的范畴,是护理学的分支,运用了奥伦(Orem)自理理论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理论,来提高被介护者的生活质量。

1.1 介护的定义和理念

介护的对象是老龄人或因身心障碍致日常生活处于困

难的人。介护是对人进行专业性援助为基础,从满足被介护者身体、精神、社会各方面要求,确保其成长、进步的健康生活为目标,最终使被介护者能够达到满意的自立生活。介护实际上就是帮助被介护者照料日常生活和身边琐事。它包含4个方面的理念:1)支援自立生活。2)实现与一般人一

样的生活。3)维护尊重及尊重基本人权。4)援助自我实现。介护的理念规定了介护工作应“以人为本”从帮助被介护

者自立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各自的人格,通过活用被援助者的残存能力,维持和促进其身体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被援助者的生活质量。

1.2 介护士的服务场所和内容

1)协助常年住在设施中的老年人作好日常生活照料。2)设施通勤,类似日托老所中的生活照料。3)住宅服务,由设施的介护人员到老人家中为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医疗、购物、出行、饮食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用所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5)用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配合实施老人急性病发作时的救护工作。6)实施介护过程中,帮助被介护者恢复残存功能,防止废用性功能减退。

1.3 介护教育体系

日本的介护教育系统、完整、有规模。在日本介护士已经从十几年前由无固定职业的家庭主妇从事,过渡到被人们认为是崇高的职业,就业率达100%,收入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是一个相当稳定的职业。由于介护的服务对象是人,服务内容是帮助服务对象生活正常化,其中需要一些特殊的

专业技术,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而且介护服务是发生在人与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从事介护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从事介护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教育。介护的培训学校也从当初全国的25个学校到目前为止的500所学校475个学科,有大规模的专职介护教师队伍,分护理系、家政系、福利系、心理系等专职教师。学习途径可以是全日制或者夜校;学时达到1800小时;通过学习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及介护实习过程,亲身体验各种高龄、身体障碍、智能障碍者等生活状况,从而树立“敬天爱人”的精神。最后经过全国的统一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书,才可以从事介护工作。日本至今已培养了专职介护员50万名,并且每年有5万名以上的介护员诞生。

2 中国的介护现状

目前我国的护理工作中还没有明确地将“介护”工作从护理中分离出来,对于介护工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1 护工的定义及理念

在我国通常将在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社会福利院、养老院中照料陪护病人的人员称其为护工。护工的理念:1)服务好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员。2)重视病人的生命,不要在自己上班的时间发生意外。3)在服务好病员的同时

获得相应的报酬。在中国,人们通常习惯把为老人做多做少当成评判护理工作的好坏,大多数老人也觉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才是老年生活的享受。在日本却截然相反,"介护士"并不大包大揽,而是设法协助老人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2.2 护工的服务内容

1)代替家属做好病人的生活照料和陪护工作。2)尽量配合医疗机构内的医护人员做好必要的病情观察。3)给生活不能自理及功能退化的病人购买生活必须品。

2.3 护工的培训

我国的护工培训体系尚不够完善,目前全国无一所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无一本全国统一的专用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上海,培训的时间仅120小时,内容是由上海护理学会和护理技能培训中心编写的《护工上岗培训手册》,是由各医疗机构及养老院分管的护理部门自行组织培训上岗。由于培训的时间、参加培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培训层面及深度等多方面的限制,护工对素质与行为规范、心理护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常见症状及老年病护理等知识掌握肤浅,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整体介护。而且护工的培训对象大多数是由边远地区、农村来的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文化水平低,

且无一技之长,整体素质偏低,护工队伍相当不稳定、流动性大。

3 中国发展护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加速,“未富先老”的特点已经显现,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重视护工培训,有利于应对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社会养老和医疗问题,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存质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介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3.1 发展护工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以65岁为划分老年人的标准,200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总人口的,这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则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为中国进入老龄化较早的城市之一。最近统计表明2006年上海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率是,并呈现高龄化趋势[1]。其中15%的老人需要有人照顾才能维持生活。这是因为慢性病致残率的上升,老年认知症的发生比例增高等原因所造成。因此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拥有一个较为完美的晚年生活需要发展护工工作。

3.2 发展护工适应我国家庭模式变化的需要

家庭核心化,家庭老龄化,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据调查,京、津、沪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数只有100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在我国,患病的老人一旦住院有许多人都要等到几乎完全康复才肯回家,使得老人社会性入院增多,这样即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又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住不进来。如果让那些度过急性期的患者能及时转到老年保健设施介护,对医院和个人而言负担都会减少。而对于那些负担设施养老过重的家庭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及

居家养老解决。借鉴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发展社区养老功能的经验,上海的养老方向也以致力于居家养老为主。这也符合和谐社区共生原则,尽力维持老人以往的生活环境,以避免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危及健康。

3.3 发展护工以解决家属陪护需求

由于老龄化而引起身心的变化及疾病的变化,因而老年人较易患病住院。据调查:患者认为医院有必要为患者提供专职陪护服务[3]。认为专职陪护服务能减轻家属负担的占[4]。这些护工大多为外来务工者,并已形成相当规模,

有需求就有市场。他们不仅是病人的依靠,也解决了家属兼顾工作与家庭的担忧。

3.4 发展护工以减轻护士压力

我国的护士数量与日本相当,这反映我国护士及其短缺。截止2004年底,我国护士数量是万,每千人仅名护士;而上海护士短缺万名,并且流失严重占。这样就造成临床一线的护士数量不足,劳动强度增大,工作辛苦。很多可以由护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还是护士来做。随着医学突飞猛进,护士的工作内容比重在逐渐扩大,从各种治疗、危重病人的观察、文件的书写到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所从事的工作无所不包。而护工工作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像日本介护士那样做到规范、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护士肩负着病人恢复机体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重任。所以,加强现有护工的理论及介护操作培训,发展今后的护工教育体系,切实发挥护工的介护潜能。只有将医疗机构中护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完成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心理疏导,才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将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才从繁琐的护理事务中解放出来,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臵,切实做到“用好每一个护士”,使护士不仅是执行者,还要作为教育者、支持者,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

纵观我国的护工工作,再看日本的介护,我国的护工发展将有很大空间。它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完备的老年保障体系以及规范、系统的护工教育、管理机制,来保障护工的合法权益,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先进的理念,提高社会的公正认识,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还可以增加“20~30”人员的就业岗位。只有当人们对介护士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才能对其产生信任,乐于接受和主动寻求服务,使中国的介护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使中国的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熊仿杰,袁惠章. 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19

[2]板野,美佐子,小林,等.老年介护工作人员教材[M].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庄:2007:138-139

[3]王小方,李武平.住院患者对专职陪护需求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4,10(1):15-16

[4]徐蓉,李秀云,曾铁英.国内医院陪护现状及起其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8):53

十原因证明美国阻挡不了中国崛起

十原因证明美国阻挡不了中国崛起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是指日可待,其实,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这一头衔不被中国政府承认,但中国正在崛起应该已被全世界所承认,也是共识。但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福音,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中国的崛起也必然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正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要改变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当然就给了当今世界老大美国空前的压力,虽然中国的崛起无意冒犯美国老大的地位,也尊重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谋求的只是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却不是这样认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是最大威胁,因为美国梦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所以,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敌人,正在处心积虑的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全面破坏中国发展甚至瓦解中国就成为美国目前最大的政治目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独裁论”、“中国无人权论”等论调喧嚣尘上,成为美国阻止中国的最大理由。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双层岛链包围、技术封锁、搅动中国周边矛盾等就成为美国阻止中国崛起最实际的行动。 然而,无论美国办法想尽,中国崛起已无可阻挡,而且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美国发动的处心积虑针对中国崛起地过程中,美国是节节败退,中国与美国的距离正在美国围堵的过程中日益接近,

甚至有超出的可能。下面十个方面可以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一是中美经济对抗,中国经济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30多年前,中国经济应该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行列。当时的美国虽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中,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阻止中国的崛起仍然是美国的核心任务,所以,以人权、法制、封闭等方面的原因肆意污蔑中国政权。中国领导人以伟大的气魄,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是要打破美国挟制中国的理由。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美国看到搅乱中国的希望,然而,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两倍,从汇率上讲,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64%,步入10万亿美元行列,是目前全世界经济总量仅有的两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已指日可待。所以,事实证明,美国已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是中美军事对抗,中国正在缩短差距。过去,中美军事方面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中,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一个两个档次,而是相差无数个档次,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是从小米加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军事已成独成体系,而且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从60-70年代,核武器的研发成功,中国开始实现中美之间的不对称平衡,现在,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海军或是三军的联合等方面,中国是全面的向前发展,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从中国诗歌里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在谈论中国诗歌创作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之前,我想先得看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是什么。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偏向于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心理感受及理想抱负,现实主义则是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描写。可以说虽然同为艺术创作类型和思潮,二者却各走各路分向而驰以至于截然不同。 我们要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说法是在20世纪才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是西洋舶来品,传入我国后遂得以广泛流行为人所用。如此说来在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说法,我们现在说古代的谁谁是浪漫主义诗人或现实主义诗人都是我们在知道这两者的定义之后给古人的文学创作风格类型下的定义贴的标签。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去看看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第一位诗人是屈原,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和“香草美人”的传统。其诗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多用香草美人比喻君王美政,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套用二者概念可得《诗经》和屈原的诗歌都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过在屈原生活的时代由于诗歌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绝大部分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个人理想,鲜有现实主义诗歌作品的出现。因此我们直接跳到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去比较二者的区别。众所周知唐代“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其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这点表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和“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而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他渴望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心理可见一斑。还有,李白为人狂放不羁生活上纵酒狂歌“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从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从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一、 中国崛起了没有 没有,正在崛起的过程之中,是进行时态。因为现在虽然中国的GDP排在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还远未达到所谓崛起的水平。 二、 中国崛起的方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崛起的背景、崛起的方式) 1.有核背景:在核威慑的背景下,不考虑中国自身的主观选择,走以往大国通 过战争等暴力方式实现崛起在现实条件下就已不允许。当然另一方面这使得他国企图用武力来遏制中国崛起更加困难。 2.无结盟:而今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多个盟国,而中国则坚持不结盟政策,这 对于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是比较独特的。 3.本身尚未完成统一,台湾问题:这是历代崛起中的大国从未有过的情况,这 仍是中国在崛起中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和平的方式:不同于历史上崛起的大国都通过掠夺、战争等方式。从现实的 境遇来说,中国今天声称是和平崛起,实际上也只能和平崛起,中国没有力量用抢劫的方式崛起,因为没有这样的国际环境。 5.中国在崛起中要做到:首先,在保持经济成长的规模和速度的同时, 强化国家综合实力的质量。其次,在强调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同时, 逐渐减少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对美国采取必要的制衡行为。第三, 审慎运用权力手段, 显示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第四,注重国家的影响力建设, 塑造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性。实力和影响力是国家权力的两个支柱, 即使一个大国没有争夺霸权的欲望, 也要注重实力积累, 同时注重影响力的建设。最后, 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 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在成功崛起为全球性强国之前, 首先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三、 中国崛起的影响 1.冲击国际体系:冲击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但中国崛起之后,美国和欧洲会作为另外两种强大的国际力量跟中国共处,对中国形成监督和制约,中国没有力量和环境来行使那种单边霸权。中国在超过美国之后,只是经济上个子最大的国家,但肯定不是霸权国家。 2.影响东亚区域性格局:中国将在东亚的事务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东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中美关系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中美关系 20世纪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两次席卷世界的大站改变着已有的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的“两极格局”所替代。在二战后的近半个世界里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阵营的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坍,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而复杂的变化,国际政治格局呈现着“一超多强”的局面。在经济上崛起的中国和已握有全球霸权的美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双边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亲疏冷热深刻的影响着中美两国未来的发展和当今的国际局势和国际格局。因此探讨和研究中美关系意义重大,下面我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探讨一下我眼中的中美关系。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当有需要时,美国会主动采取相关措施拉拢中国,当中国不能服务于美国利益时美国就会调转枪头打压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美有一段蜜月期,美国通过出口先进装备、技术援助、低息贷款等措施拉拢中国以抗衡苏联。90年代曾经中美共同的敌人-苏联在一片哄闹声土崩瓦解,美国立刻变脸先是停止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欺骗盗取中国当时最先进的歼击机技术),后又有台海危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南海撞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损害中国权益的行为,现在又出台一个重返东亚的政策,在南海小动作不断,在东海方面暗地里鼓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透过着一系列的事件我不由得想到中国的一个典故:兔死狗烹。 拿破仑说过: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美国的世界霸权不是耍嘴皮子忽悠来的,也不是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买来的,而是凭借先进的军事科技,遍布全求的军事基地,游弋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令人战栗的航空母舰确立的。中国由于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深受军备不振之害,所以在近二十年来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以保卫发展的成果、获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高、提高国际地位。中国要获取和美国一样的国际话语权和地位,并不需要拥有和美国一样的GDP而是需要和美国同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我想这也是能够解释为什么美俄之间GDP差距那么大,但是俄罗斯却能够与美国抗衡,而曾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日本却“任美宰割”的原因。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

Vol.33No.11 Nov.2012 第33卷第11期2012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加强,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回过头来看这30多年来中国的崛起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本文将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之间的这种互动机理,以期能够对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顺利实现和平崛起。 一、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 结构现实主义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行为主义方法论革命与传统现实主义不断被接受与融合的产物,沃尔兹在接纳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内核之后,将其发展成了严谨、简约的科学理论体系。 沃尔兹的体系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理论大厦的支柱主要是:无政府状态下的权力斗争、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在以上这些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沃尔兹提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理论。沃尔兹认为国际体系主要由结构和单元两个主要因素构成,结构是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 因素,国际结构是“施动者”,国际结构的形态决定了国家间互动与交往的形态。具体来说,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结构是根据系统内单元的排列原则决定的,即单元间排列的分权与无政府原则;(2)国际体系是由功能相同的单元(民族国家)互动构成的;(3)国际体系根据单元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而能力分配的变化会导致体系的变化。 ① 这里所提到的单元所具备的 “能力”实际上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物质性力量,包括经济、军事以及其他能力,因此,只有大国的数量以及大国之间能力分配的变化才会带来国际体系的实质性变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沃尔兹眼里,虽然国际体系由各单元间的互动构成,但是它一旦形成便不再受国家的限制,具有了某种客观的、独立的自在性实体,而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化”与“竞争”两条途径实现,社会化进程限制和规范行为体行为,竞争调节单元间的秩序。结构会鼓励那些符合体系规律而动的国家,而逆规律而动的国家将会走向衰亡。 ② 因此,沃尔兹认为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采取相应的行为,力保各个大国间形成一种均势。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 赵 浩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机理:(1)互动的动因;(2)体系因素对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决定性作用;(3)崛起的中国对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此外,相关的理论分析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规避来自体系方面的不利影响、顺利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国际体系;结构现实主义;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46-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崛起于国际体系结构变化的互动》(2011-GH-274) 46--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主题练 【主题解说】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 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蝴蝶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①“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 ②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你会看见的,”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你家孩子怎么样?”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不会吧,”卡尔德隆说,“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她太聪明啦。”柯利蒂看了下手表。 ③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家长们等待着。 ④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她肯定会喜欢的。”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 ⑤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 ⑥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望向校门。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 ⑦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寂静的大厅。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相反,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他不敢从他刚踩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从《上海屋檐下》看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修改后

从《上海屋檐下》看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源远流长。 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现实中取材,并且真实地反应现实世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源泉,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概念。1937年春创作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是夏衍自觉实践现实主义手法取得的重要收获,通过该剧的创作,他找到了政治意图与艺术传达之间的契合点:由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由历史题材转向其熟悉的现实题材,由英雄、传奇性人物转向普通市民与知识分子。以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却蕴含着巨大情感波澜的“严谨现实主义”为特征的夏衍剧作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海屋檐下》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畸形社会中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生活在大城市底层的一群小市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平凡的、令人诅咒的生活,以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的生活遭遇为中心线索,以其左邻右舍的生活为辅,组成了一部30年代上海中下层人们生活的交响曲。通过五个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运,揭示了社会的内在矛盾,使人感到一种沉闷压抑的时代气氛。“西安事变”之后阴晴不定的政治气候,被国民党政府释放的政治犯的家庭悲欢决定了作家的创作意图:“想反映一下上海这个畸形社会中的一群小人物,反映以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从小人物生活中反映出一个即将来临的伟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一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工厂职员林志成十年前在朋友匡复被捕入狱时,被托照顾其妻杨彩玉和女儿,在匡复杳无音信的情况下,与杨彩玉同居。十年后匡复出狱回家,三人心灵都留下伤痕。林志成软弱内疚,杨彩玉多情,难以选择。匡复初时沮丧,最后毅然奋起,走出家庭,奔向时代洪流;大学毕业生黄家楣,毕业后却失业在家,穷困潦倒,老父远道来沪探亲,家楣与妻只能变卖衣服强颜欢笑,黄父发现真情,留下仅存两块钱后悄然离去;卖报孤老李陵碑,独子在“一.二八”战事中牺牲,心中仍盼其归来;孤苦无靠,被迫卖身的施小宝,丈夫漂泊海外,自己受尽流氓侮辱;小学教师赵振宇夫妇生活拮

从南北战争看美国的崛起

从南北战争看美国的崛起 卓洛Zoro 2010301062 摘要:南北战争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之一,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所遗留下来的联邦宪政问题、黑人奴隶制问题。从此南北统一,美国经济由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结合的二元制真正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为美国以后的崛起称霸铺下了道路。 关键词:宪政危机奴隶制南北战争 ........... 南北战争的起因 1783年,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指定联邦宪法。虽然是以人权、自由为口号建立联邦政府,但是还是存在奴隶制度。当时,由于南北两方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北方以工商业为主,这一方由自由州组成;南方以棉花的种植为主,而种植业基本是靠压榨黑人奴隶的劳动力,机械生产能力低,这一方主张奴隶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的奴隶制种植经济,这两者本身就存在着本质矛盾。由于北方机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其制造的需要开拓市场。而南方靠棉花等工业原材料的出口,主要的生活用品则靠进口。北方为了保证商品的竞争优势,对外国商品进口加大了关税。这使得南方只能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商品,损害了其利益。除此之外,南北双方常对于新加入的州是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而发生争执。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力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它坚持新州以自由州的方式加入,坚决反对奴隶制度。而南方种植园经济需要更多的黑人劳动力,废除奴隶制度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打击。由于双方的长期斗争,自由州与蓄奴州的数量基本上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南北双方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妥协,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奴隶制是不能共存的,这两者之间的本质矛盾必然会导致南北战争的发生。 南北战争的经过 战争爆发的时候,南北双方在人口、资源方面就存在差别北方当时拥有的人口数量是:2200多万,而南方只有800万人口,其中350万人还是奴隶。资源方面,北方工业发达,战争时期能满足其对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补给,而南方主要依靠进口。南北双方的兵力对比也是悬殊的,这迫使南方只能进行防守战。当时,北方除开在战争上对南方进行危机外,在经济方面也对南方进行了封锁。由于被北方派封锁了进出口的海域,南方资源严重短缺。对此,南方派认为英国等列强国家缺少了其供应的棉花后,整个世界的制造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列强也不得不给北方派施加压力,打破对南方的经济封锁。现实是,列强并没有想南方派所期待的那样,反而是站在了北方派这一边。一方面,出于北方派的政治压力,因为北方

从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谈国人怎样对待中美关系

从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谈国人怎样对待中美关系 ——兔子和白头鹰之间的那些事儿 摘要 本文将细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外交斗争过程,从被美国孤立,到中美建交,从建交初期的短暂同盟,到后期美国的一系列打击中国的事件,中国在面对美国问题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的过程中,中美关系的变化过程。文章将根据中美之间的历史关系提出中美关系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0. 历史中的中美关系 应该说,中美关系是中国面对世界问题中最棘手和重要的一环,中国和美国,由于其历史背景,政治背景和地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问题非常的复杂和多变,我们和美国,一直处于政治立场上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永远不可能交叉的两条平行线,而这,也使得中美之间冲突,摩擦不断,成为中美之间利益纠葛关系复杂多变的首要原因。 这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以利益作为第一要义的。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72年,新中国在新的形势下选择了接过美国递来的橄榄枝,应该说,与美国人的合作正好适应了双方的需要,中美在苏联这一超级大国的威胁下终于跨越了政治立场,国家制度的鸿沟,开始了外交关系。然而,两国的国家关系的缓和并不代表着中美之间矛盾消失,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始终是美国人心中的一块暗痕。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开始了他在全球霸权主义计划,更是对中国的发展格外的“关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始终是处于一个打压,孤立和骚扰的态度。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蓄意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新中国示威。随后,在美国的干扰下,台海危机,大陆失去了夺回台湾半岛的先机,致使时至今日台湾问题依然是我国政府和爱国人士的一个心病。又有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美国战斗机公然在我领空侦查,示威,在遭遇中国空军的驱赶后利用其装备的优势挑衅,致使81192号战机和王伟烈士永远葬身南海。有人说,美国人比我们的国人更加了解我国的军事防御系统,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其先进的侦查技术,严密的监视中国的国防建设,利用卫星技术定位我们的军事基地和核武系统,利用隐形战机,无人机骚扰我国领空,肆无忌惮的窥探中国的国防秘密。可以说,美国人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警惕,一直制造着各种麻烦干扰中国的建设。那时的中国,年轻而又体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难以承受与美国抗衡的压力。于是,我国政府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先隐忍强大自己,再一举消灭敌人。与美国搁置仇恨和争端,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懦弱的体现,而我恰恰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唯有抓住时机先强大自己,才有底气反击美国人的挑衅。直至现在,即使我国政府的外交语言已经相对强硬很多,讽刺我国外交软弱的言论依然经久不息。我认为,这是对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误解。要知道,弱国无外交。勾践尚卧薪尝胆,而事实证明,中国在忍辱负重的那几年,经济不断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最终抓住了强大自身的宝贵机会。 2.0新形势下国际斗争中的中美关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再不是那个对美国隐忍妥协的病夫,而美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缺点的暴露,正面临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新兴国家的冲击。新时代的中美之间,关系更加的微妙。表面上相安无事,和平万岁,内里确是箭弩拔户,你死我活。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形势难掩尴尬的局面,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纾解国内矛盾,

论述类文本《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艺创作传统。它既是指具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也是一种流派、风格和精神的代名词。这种“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并不是拘泥于个别生活现象、人的生物本性和零度评价态度的书写,而是要做到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就必然是现实主义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现实主义的基本书写态度和原则。 20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互动影响之下,现实主义也具有了某种“开放性”,但其基本精神仍然一以贯之。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但却局限于几乎忽略清晰时代性的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不能使受众从中领略人物生活于其间的时代“大环境”气息,更遑论这种大环境与人物活动小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而当这样看上去十分吸睛的“杯水风波”又与码洋、票房、收视率直接挂钩之时,其剧情的狗血、人设的崩塌、伦理的无底线就不足为怪了。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及其作品,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等人物为中心,表现改革开放背景下国企、集体和个体经济的浮沉与进取。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应以细腻而真切的描绘,表现世纪转折之际中国人个体和群体的情感心理、行为风范、人际关联、道德伦理等要素,不仅展现基于时间之维的多向嬗变,也尽可能地再现基于空间之域的多元态势。 现实主义创作的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时,在中华文化和文学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历经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时期,文艺大国迈向文艺强国的绚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虚化、戏说、想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

赵浩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机理:(1)互动的动因;(2)体系因素对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决定性作用;(3)崛起的中国对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此外,相关的理论分析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规避来自体系方面的不利影响、顺利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国际体系;结构现实主义;中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46-0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加强,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回过头来看这30多年来中国的崛起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本文将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之间的这种互动机理,以期能够对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顺利实现和平崛起。 一、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 结构现实主义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行为主义方法论革命与传统现实主义不断被接受与融合的产物,沃尔兹在接纳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内核之后,将其发展成了严谨、简约的科学理论体系。 沃尔兹的体系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理论大厦的支柱主要是:无政府状态下的权力斗争、民族国家与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在以上这些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沃尔兹提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理论。沃尔兹认为国际体系主要由结构和单元两个主要因素构成,结构是影响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国际结构是“施动者”,国际结构的形态决定了国家间互动与交往的形态。具体来说,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结构是根据系统内单元的排列原则决定的,即单元间排列的分权与无政府原则;(2)国际体系是由功能相同的单元(民族国家)互动构成的;(3)国际体系根据单元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而能力分配的变化会导致体系的变化。①这里所提到的单元所具备的“能力”实际上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物质性力量,包括经济、军事以及其他能力,因此,只有大国的数量以及大国之间能力分配的变化才会带来国际体系的实质性变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沃尔兹眼里,虽然国际体系由各单元间的互动构成,但是它一旦形成便不再受国家的限制,具有了某种客观的、独立的自在性实体,而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化”与“竞争”两条途径实现,社会化进程限制和规范行为体行为,竞争调节单元间的秩序。结构会鼓励那些符合体系规律而动的国家,而逆规律而动的国家将会走向衰亡。② 因此,沃尔兹认为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采取相应的行为,力保各个大国间形成一种均势。 当然,结构现实主义虽然强调国际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但也认为国家对国际体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结构与单元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双向性质。“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元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如果人们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元层次,又注意结构层次,他们就能够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③ 二、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分析 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互动以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与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制定为标志,这一重大战略的制定既有当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原因,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