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夏馆镇中心校

夏馆镇中心校

夏馆镇中心校
夏馆镇中心校

夏馆镇中心学校

开展“走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主题活动的

实施方案

根据《南阳市教育局走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内乡县教体局《关于转发南阳市教育局走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就我镇开展“走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主题活动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民为本,指政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围绕“深化宣传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目标,优化服务质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我镇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教育引导、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推动学校领导干部下基层、听民意、解难题,认真搞好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群众的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领导机构:

成立以中心校校长朱玉会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朱玉会

成员:梁文华、李清华、王宜勇、徐运章、郭大庆、刘志坚、张建东、王国英、田铁红。

三、工作内容

根据我镇实际,结合“走基层、听民意、察民情、办实事”活动,围绕教育实践活动重点任务,采取“三问三查”方式,开展实践课堂教育、蹲点调研及“走基层、送服务”活动,促进教育实践活动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群众在获得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变化、体会到公平正义重点要“问清群众对教育最不满意的是什么、问清群众对教育工作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清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什么、问清基层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开展以“结对、体验、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堂教育

1、开展结对子活动。所有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每人结对联系1个村小或村、联系2名教师、2名学生和2名学生家长。

2、开展共学体验活动。与基层党员群众一起学习、讨论,在贴近和服务基层群众中体验和感悟,增进群众感情。

3、开展帮扶服务活动。帮助联系学校理思路、促和谐、强组织,尽力解决联系学校改革发展困难、师生成长成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1、了解各村及初中、幼儿园、村小、2014年工作打算、重点工作及其推进情况。

2、掌握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查找制约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听取推动改革发展的建议。

3、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调研收集学校党员群众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三、)各学校要利用好留守儿童之家

各校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功能,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做到五个一:即要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保证每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帮扶老师;每月每位留守儿童都能通过“亲情电话”与家长交流一次;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交流一次;每年对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理咨询。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帮扶、关爱工作。

(四)开展“走基层、送服务”主题活动

按照内乡县县教育局开展“走基层、送服务”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联系安排,开展以下活动。

1、及时了解服务需求。深入联系各村及初中、幼儿园、村小,调查摸底,依托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明白账”,建立清单,做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目标“四个清白卡”。

2、认真开展服务活动。根据联系学校实际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办公条件改善、关爱残残疾儿童、留守学生等开展服务活动;积极参加文明校园创建、参与义务劳动、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3、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教育局党委的安抚部署,通过“走基层”,接好地气,努力解决上学难、学习难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通过“走基层”,广泛听取意见,查摆班子和个人“四风”方面的

问题,摸清民意,弄清楚广大学生家长期盼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切实从学生家长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改起,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

三、工作安排

(一)参与对象。各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全员参加,其他党员一同参与。

(二)活动时间。2014全年,每名党员干部到基层蹲点不少于一周。每次活动后,须请学校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活动地点。初中、各村、小学、幼儿园。

四、活动方式

(一)开展座谈。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工作,听取意见。

(二)实地走访。深入联系学校进行调研,对党组组织负责人、党员群众代表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进行个别访谈,听取意见建议,形成第一手素材。

(三)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随堂听课,了解教学常规,帮助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运行。

(四)下访接访。深入联系学校下访接访、办好初信初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四、相关要求

各校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能流于形式,做好民情日记;要带着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开展活动,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开展服务活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调研报告要切入工作,材料真实,问题找准,措施得力。

各校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一项规定和县委县政府十二项规定要求,轻车简从,不作特殊安排,

不要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防止扰民现象发生。活动结束时,做好反馈。

夏馆镇中心学校

2014年9月

怀德镇中心校简介

怀德镇中心校简介 怀德镇中心小学校位于古城怀德镇,学校始建于190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建校史。 学校占地面积1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级44个,幼儿班级19个。学校教职员工193人,在校学生2706余人,在园幼儿701人。现有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102人,专科以上学历14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教学条件优越,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备先进,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拥有标准化的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卫生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库。各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施。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形跑道。有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团结奉献、求真务实是学校领导班子的突出特点。在校长范哲夫同志的带领下,学校以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严求实的治校风格,不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教育精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后勤工作成绩斐然,德育工作再续辉煌,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频添新亮点。怀德中心校全体教师员工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新篇章。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强化师德建设为着眼点,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为导线,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学校每学期制定并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班队会和体验教育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班队会,“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活动,每天早晨的经典诵读、“感恩他人”的演讲比赛、端午节慰问敬老院老人,组织对特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手抄报等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养成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行中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行中植基小学。于1974年从迁建至此并更名行中中心小学。2010年1月15日~我校有幸得到广州雅丽思企业联盟的资助后~在政府的批准下~学校更名为“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学校历史悠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是全县首批县一级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7人~教职工32人。 学校占地面积12309平方米~建筑面积2842平方米。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各1间,教仪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少先队部室装备符合要求,其他场室全面配套,学校运动场设置有二百米环形跑道和一百米直跑道~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教育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师生勤教勤学~树立“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建“活泼、乐学、扎实、和谐”的良好校风~走出了一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之 1 / 3 路。 抓好“三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是行中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在“三化”工作中突出抓“早、恒、细、实”四个字~如今~校园绿化面积计3200多平方米~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97%。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行中中心小学于1999年评为梅州市“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2001年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1年评为,1996—2000年,平远

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下~全镇小学从1999年至2009年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13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德育达标学校”。行中中心小学体育代表队分别于1999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七届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优异成绩,中心小学党支部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年度评为“县先进支部”。学校英语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分别在2012年、2014年评为“先进教研组”。2014年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先进集体”。 如今~行中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满怀信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为创办一所校园美、条件优、校风好、质量高的规范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2 / 3 3 / 3

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简介

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简介 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民族学校,前身为沙日浩来镇蒙古族中学,扩建后于2003年8月。学校占地4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33平方米.现辖沙日浩来镇全镇15个教学点,一所中心幼儿园和学区中心校的教学管理。学区中心校有12个教学班,其中有4个蒙文教学班,372名学生,寄宿生360人;63名教职工,专任教师50人,区、市、旗级教学能手24名。十五个教学点有三所是蒙语授课点两所蒙汉合校点,全学区有108名教职工,各校点分布较为分散,自2004年实行了三至六年的集中办学,使得学区中心校的教师较为年轻,而校点的教职工年龄较为偏大,形成了师资匹配不合理的格局。 2003年以来,学校新建了两栋教室,修建了体育运动场,装备了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和活动室,两个班级上了白板,实现了“三机一幕”进课堂。电教室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接入各个教室并安装大屏幕;图书室藏书达15000册;实验室配备了所需实验仪器设备;活动室配有鼓号、电子琴、脚踏琴等器材,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在生活设施方面,有两栋宿舍,扩建了学生食堂,实现冬季统一供暖。在勤工俭学方面,建有一栋猪舍,学校选用懂技术、会管理、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专门从事勤工俭学工作,利用猪舍、发展校园养殖业,利用蔬菜园区发展蔬菜

种植业。确定了种养业的立足点;一是搞好种养殖,为学生成本价提供放心肉、放心菜,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二是创新勤工俭学模式,增加学校经济收入。 学校本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实行领导值日、教师值周和班主任早晚自习跟班制,抓实常规教学,丰富第二课堂,突出了全面育人的质量观。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集中办学优势得到充分显示。狠抓后勤服务管理,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模式,建立起班主任、值周教师和生活老师齐抓共管、分段负责的24小时管护体制。大力加强了食堂、宿舍、商店管理。学生吃上质优价廉的放心菜、放心肉,喝到营养丰富的豆浆,改善了膳食结构,做到了花的少、吃的好,使师生家长受益。通过加大管理,突出了安全意识和服务观念,为学生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良好的设施、优质的师资和规范的管理,为年轻的沙日浩来学区中心校日后的腾飞插上了有利的翅膀。学校将本着“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和勤工俭学基地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植根文化的沃土、师生共享幸福的精神家园。

刘桥中心学校简介

刘桥中心学校简介 刘桥中心学校,1959年建校,原名濉西中学,校长李景州,位于濉西区东风公社陈圩大队(陈圩小学东)学校占地面积48亩,1969年改名刘桥中学,校长徐成斌,有高中部和初中部。1979年高中部撤消。李文玉任校长。1983年杨思品任校长,9个班级,教职工26人,学校有实验室、食堂、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有农场和菜园,1980年—1988年成立刘桥区教办室,张守经任主任,徐备兰任副主任,徐成、吕武俭任教研员。1988年9月成立刘桥镇教委,姜德宽任主任,荣长信任副主任,吕武俭、徐孝冉任教研员。1998年9月赵传生为主任,曹振宇为副主任,徐孝冉、邵华为教研员。2004年成立中心校,李文生任校长,穆振华、任士华为教科室正副主任。2006年9月魏凯为教科室主任,任士华为副主任。 1986年刘桥区教办室,初中有刘桥中学、钟楼中学、土楼中学、小城联中、王埝联中、溪河中学、张集联中7所,教职工200余人,学生2700余人。小学教职工800余人,小学生1500余人。 1992年撤区并乡,成立刘桥镇,1997年刘桥镇教委。初中有刘桥中学和小城联中,初中教职工100余人,学生1700多人,小学21所,教职工180多人,小学生3000余人。 2004年成立中心校,初中有刘桥中学和小城联中,初中教职工140多人,学生2800多人,小学19所,小学教职工200余人,小学生4000余人。 2015年刘桥中心校初中一所(小城联中在2009年由于塌陷搬迁,

合并到刘桥中心校本部)初中教职工153人,学生1511人,小学16所,小学教职工200人,小学生2978人。 1990年,由于原校址面临塌陷,学校向东迁至刘桥镇政府南侧。学校有实验室、操场、厕所、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等设施。学校占地45亩。1998年吕捷任校长,班级28个,学生数1500多人,教职工45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中一7人。2002年,班级33个,学生数2356人,教职工103人,其中党员30人,实验室421平方米,图书室123平方米,微机室173平方米,语音室144平方米,运动场9300平方米,教师本科26人,专科62人,中高5人,中一33人,中二62人,2003年34个班,2361人,教职工116人。2004年成中心交,学校改中为刘桥中心学校,李文生任校长,42个班,2582名学生,教职工137人,其中中高10人,中一58人,中二33人,中三18人。2005年39个班,学生2629人,教职工139人。2006年44个班,学生2934人,教职工141人。达到在校学生的最高值。2007年班级42个,学生2872人。2008年41个班,学生2795人,2009年41个班,学生2698人,教职工142人。其中中高31人,中一48人,中二53人,实验室3个,672平方米,图书室80平方米,微机室12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310平方米,学生宿舍2045平方米,食堂275平方米,厕所1280平方米,2010年37个班,学生2458人,教职工147人,其中中高33人,中一73人,中二22人。2011年38个班,学生2212人,教职工150人,2012年,惠军任校长班级37个,2120人,教职工152人。2013年,36个班,学生2089人,2014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简介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简介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地处小河口镇老街,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静。学校服务于4个行政村,服务半径8公里,服务人口1169人。学校2010年—2011学年度有学生184人,教职工18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学历达标达73%。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实施“双高普九”工作中,我校新建综合楼一栋756平方米,加固翻新教学楼和宿办楼各一栋共计1120平米。新建院墙180平米,餐厅灶房72平米,大门和厕所加固维修一新。硬化地面1010平米。提高和新建部室17室一部。全部达到“双高普九”部室建设标准。学校以“文明、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为每一位师生开拓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育人是根本,素质是核心,质量是保证”的教育理念,以“书香校园、温馨育人”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努力实现“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不断提升教育的内涵和水平,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新教育。

瓦沟初小简介 瓦沟初小地处瓦沟口村龙潭沟,建立于1951年,属于瓦沟口村村办学校。服务面积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03人。学校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生均占地34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11.7平方米。2010年—2011年有教师1人,内设一个三级复式班,有31名学生。 “双高普九”工作实施以来,在村支部领导下,学校增设了综合室的配备,其中,算新增的图书一起藏书量达到1310册,生均30多册。同时为改变校园环境,争取到资金对教学楼两层14间房屋室内进行了涂料粉刷,门窗、护栏刷漆油染,还拆除危险灶房,重新建设砖木结构教师灶房6间。院内设大小花坛9个,绿化带20平米。在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学校注重常规教学工作管理,从实际出发,狠抓常规课,扎扎实实搞教学。教育质量相对稳定,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现在校园内场地开阔,环境优雅,是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乐园。

拖布卡镇中心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拖布卡镇中心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拖布卡镇位于昆明市东川区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64千米(小卡公路),为2省(云南、四川)、4地(昆明、曲靖、昭通与四川凉山州)、4县(东川区、会泽县、巧家县与四川会东县)交界处,是昆明市的北大门。全镇总面积195.86平方千米,最低海拔695米(播卡格勒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海拔2 600米(拖布卡大脑子),高差悬殊1905米。立体气候类型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黄金、铁、铜等多种矿物。 拖布卡镇中心学校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15年,教师163人,女教师51人,男教师112人;中级职称75人,初级职称83人,未定级5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120人,占教师总数的73.6%,其他学历43人,占教师总数的26.6%;35岁以下93人,占教师总数的57%,35岁以上70人,占教师总数的43%。区级学科带头人7人,2008年评为区级文明学校,2010年评为市级文明学校。 现有8所学校,7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57人(含学前班430人)寄宿制学生1636人,班级最多学生数60人,最少10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基本情况如下:

二、教育教学管理 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学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1、我校抓住德育不放松,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班队组织,各项活动经常化(如:升旗、校会、班会),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用意志控制自身言行的能力。 2、我校严格执行上级颁布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开

桧溪镇中心校简介

桧溪镇中心校简介 桧溪小学位于桧溪镇西北角,为桧溪镇中心小学,前身为清乾隆三年的“义学馆”;光绪癸未年更名为“桂馨书院”;光绪三十三年始办新学,名为“永善县北区公立第一初等小学”;一九二一年前后始成完小,更名为“永善县第五区桧溪公立高等小学”。解放后,在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历届校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各方面得到较快较好发展。而今,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更是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保障,着力于教育教学管理,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来抓: 建立了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使用家校联系卡,开通校讯通,学校、家庭、社会形成齐抓共管活力;以“主动教育学练结合”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全面启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下,学校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得近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99%以上,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均控制在1%以内(近四年辍学率为0),学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得到扩充,师资培训

得到加强,教育设施得到大力改善。 至今,桧溪小学已是永善县重点乡镇完小之一。校园占地面积6515平方米,有砖混教学楼二幢,综合楼一幢,共计建筑面积2089平方米;有活动场地5块3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图书9092册;有多媒体教室(课改室)两间、学生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 有学生电脑31台,办公电脑7台;安装了校园监控设备,落实了门卫制度。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生1038人;有专任教师45人。 桧溪小学有着光辉的过去,也必然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学校将本着“以德治校、全面育人”的宗旨,外树形象,内重管理,必将为桧溪镇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 记奋进中的漫水乡中心小学 来凤县漫水乡中心小学座落于酉水河畔,背靠巍巍大山,东与 湖南交界,南与百福司镇毗邻,西与绿水接壤。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一所 全新的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755名,平均班额58人,教师55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学历合格教师55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人,生均0.04人;学校占地面积 36240 m2,生均用地面积48 m2;校舍建筑面积7776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3 m2;绿化面积17395 m2,生均绿化面积23 m;体育场地3800 m,生均5.03 m;普通教室20间,面积2759 m;教辅用房9间,面积432 m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55 m;计算机6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34台;图书室藏书12800册,生均图书16.9册;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55.83万元,生均739.5元。 学校创建于1940年,新建于2006年。70多年的风风 雨雨,学校经过了四次整体搬迁。1940年创建于漫水场中黑

神庙,1952年搬迁至黑神庙左上方的烟刀坪,1964年,发 现校园地面多处裂缝,于是1966年学校整体搬迁到与车沟靠近的唐家屋场。1985年,同样因校址地处滑坡地带的原因, 学校第三次整体搬迁至苏家坪。后又由于山体严重滑坡,于 2007年学校第四次整体搬迁至现在的学堂堡。 学校的成长足迹,是来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见 证。2007年学校经历整体搬迁,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 漫水小学多方筹措,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100多万元,新修2367川塑胶运动场和学校围墙,添置了空气能热水器和十有八配套设备,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缩小了与城内学校的差距 无论是五六十年代,还是近三、四十年中,漫水乡中心小 学始终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县同类小学的前列。特别是近几年,在毕业检测综合评估和县教育局组织的调考检测中,我校都取得了较优的成绩。2012年,漫水小 学荣获来凤县小学毕业检测综合评估二等奖,小学英语口语能

桦树镇中心校简介2

为孩子的明天做准备 ——临江市桦树中心学校简介 临江市桦树中心学校坐落在临江市桦树镇西大川村,于2004年由桦树镇中心小学和桦树镇中学合并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辖八个林场小学和四个村级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290平方米,建筑面积4119平方米,全学区学生600多人,其中中心校学生225人,教职工115人,中心校教师51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48 人,初级教师55 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科研型教师1人,白山市优秀校长1人,白山市骨干教师11人,白山市科研名师1人,临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临江市优秀教师15人。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积淀出了“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桦树精神,确立了“为孩子的明天做准备”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不断增强。2004年学校被白山市确立为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2007---201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劳动实践场所”先进单位,2006----2010连续五年获临江市教育局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临江市教育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2003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省“质量万里行”的检查,五项指标获“四优一良”的好成绩,2009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省随机督导检查并获好评,2012年代表临江市接受白山督导评估检查获得好评。2007年临江市首届艺术节获优胜奖,

2008年临江市第二届艺术节评比中获得三个奖项,2009年在临江市举办的中小学运动会上,我校分获乡镇组小学第三名和初中第二名的好成绩。2010年获得吉林省“绿色校园”荣誉称号。2009年—2011年获得临江市科研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白山市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获白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先进单位. 作为一所乡镇学校,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争创“名师,名校”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倡导研究型教育教学,打造研究性课堂,培养研究型教师,构建研究性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也先后有13个课题被各级科研部门立项研究,其中,省级课题《偏远山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9个课题先后结题并运用。2010年学校被评为白山市教育科研先进校。 “重基础,抓规范,分层次,求效益”的方针是我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策略。建立教学常规制度,规范教学五个环节,建立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学生自我学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教学制度,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上遵循理念—原则—过程---环节----细节的原则,让教师明白:“细节的把握------教学的艺术”。理念明确方向,原则指导行动,细节决定成效。 2009年6月,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白山正基卓岳集团董事长邹籍锋先生致富不忘家乡教育,无私捐助400万元,为我校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了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2010年,邹籍锋先生又捐助150万元,改建操场、食堂、幼儿园。政府又投入100万元,更新学校的办公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增设电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平阳县中心小学位于县城坡南,枕凰山之麓,面凤山之阳,弦水歌声,正是毓麟钟秀、栽桃培李之地。在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旗帜下,在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刘绍宽等人筹划下,于1902年5月25日创办了平阳县学堂(即今日之县小)。一百年来,学校跨越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等历史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百年春秋,桃李芬芳。平阳县小哺育了数以万计的学子,脱颖而出的专家学者灿若群星。我国著名数学家姜立夫、苏步青,著名外语专家吴景荣,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星野,著名书法家张鹏翼,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阮世烔等都曾在此受业。不少校友在建设现代化祖国的不同岗位熠熠生辉,成就卓著,甚至播誉全球,这不仅是平阳县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我县教育的光荣和骄傲。历史已经证明:平阳县小是藏龙卧虎之地,无愧于浙南百年老校之称号。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平阳县小全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教材教学改革,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改革,认真试验,勤奋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校园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41个教学班,1640多名学生,112名教职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48 人,县、市、省级以上教坛新秀20人,大专学历52人,本科学历12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有实验室、微机室、语音

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和闭路电视、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现代化餐厅、学生宿舍窗明几净,清洁卫生。学校环境优美、景致怡人,是温州市绿色校园和卫生先进单位。现在,学校是温州市示范小学,温州市文明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为了满足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94年秋季,经县教委批准,我校开办寄宿制实验班。实验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在严格完成国家教委规定的普通小学教学任务的同时,开设外语、电脑、舞蹈、书法、田径、劳技等活动课程,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经过8年的实验,效果显著,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重任在肩,信心倍增。2002年5月是学校百年华诞,我们相信: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平阳县小将屹立在浙南大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淮北市高岳中心学校简介

淮北市高岳中心学校(原高岳小学)坐落在龙山罗东、相杜路南200米处。与高岳街道办事处、杜集区人民医院比邻。学校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学校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一类电教达标学校,市级乡镇一类中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连续多届的市级文明单位,杜集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杜集区先进单位等。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38位教师中区级教坛新星3人,区级骨干教师13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先进教师3人,优秀班主任5人,区级先进教师12人,区级优秀班主任7人,并且有15人次先后在市、区教学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从区部分小学内调进了10多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水平一流的年轻有为的教师,为高岳小学的发展输进了新鲜血液。新领导班子的成立,将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管理观念。 学校以“尚德、自律、创新、奉献”的校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善学,会学,乐学”。近年来我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三(1)班的李欣雨同学在六月二日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少工委举办的“文明美德伴我行”读书演讲比赛中,获得市二等奖;马赛等四位同学参加了市少工委、教育局组织的庆“六一”以“爱我淮北“为主题的百米长幅绘画;三(2)班的纵智贤、董玉洁二同学的电子琴、古筝演奏被邀请到市第一实验小学,和市里的孩子同台演出;学校的舞蹈队被邀请参加开渠中学的首届艺术节。另外,在区教育局、中心校组织的素质教育测试中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面对未来的挑战,高岳小学在区教育局、高岳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有信心、有能力把高小打造成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精品学校。

头百户中心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头百户中心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头百户中心学校是一所拥有小学、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7个教学班,初中3个教学班。本学年初全校学生总数631人,其中小学559人,初中72人。全校教职工总数102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45人初中专任教师43人。其中住校生257人。 学校占地面积44640平方米,建筑面积8224平方米。其中小学占地面积8010平方米,生均19.1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生均2.9平方米,初中占地面积36630平方米,生均152.6平方米,建筑面积7024平方米,生均29.3平方米。 学校配有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备课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劳技专用教室和少先队科技活动室。小学图书生均56册,初中图书生均134册,有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处。 2007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治辍保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提高办学效益。四年来,利用各级政府资金40多万元修缮了教学楼顶,对小学土暖工程进行了改造,增添了部分仪器设备, 2009年申请上级资金153万元,新建学校多功能餐厅一个,并对学校的供暖、饮水等设备进行了大规模修缮。2011年投资14.4万元新装备了计算机教室一个,普及程度有所提高,2011—2012学年小学适龄入学率100%,上学年15周岁完成率100%,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入学率109.1%,17周岁完成率92.17%,上学年的辍学率为1.56%,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3.9%。 几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并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常规管理,各种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各项工作管理有序,逐步达到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和教育化。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校风正,学生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县给予的“文明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头百户中心学校 2012年10月

四铺中心校简介

四铺中心学校 四铺中心学校前身为四铺中学,于1959年7月由四铺区文教专员蔡继修等人筹建。坐落在濉溪县四铺镇四铺街街东、泗永公路北侧、杨柳大沟以东。当时政府划拨土地120亩,同年9月招生4个班,学生240人。由于学校教室尚未建成,借用原四铺农校(四铺乡东陈家)校舍上课,教师8人,(7人为中师,1人为初师),当时无校长,暂由总务主任胡家栋负责。1960年2月建成教室15间,学生便到新教室上课,仍回到农校就寝。时任校长谭建中。当时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课等。同年9月学校又招生4个班,这时学生已达400余人,老师25人,年底建筑面积不断扩大,本校已有学生宿舍、伙房、活动场地。操场南北50多米,东西较长,为环形跑道,面积约4000㎡。到1965年,建筑面积为 1670平方米,图书2000册。开设10个班,学生数已达600多人,教职工35人,此时有简单的实验仪器及部分化学药品。“文革”中三年未招生。1968年底复课,1969年招生初中2个班,高中两班:改为“三、二制”,课程设置初中: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农业常识、音乐、体育、美术。高中: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农基、卫生、音乐、体育、美术13门。教职工38人,建筑面积未变,但有一般的物理仪器、化学仪器、生物标本,供学生用的活动器材(跳箱、木马、铅球、铁饼、标枪等),图书已达到2500册。1980年7月共毕业初中20班,学生

1000人,高中22班1100人,考入大专院校的47人,考入中专76人,高中的370人。1980年8月撤销高中,学校运动场为6跑道,长350m。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教学逐步正规化,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87年8月原名四铺中学被更名为四铺初级中学。当年教学班共12个,学生 830人,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中教高级:2人,中教一级 12 人,中教二级16人,中教三级6人。其中大专学历 21人,中师15人。 2004年9月,乡教委撤销成立中心学校。中心校设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中心校本部设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8人,教师52人,本科14人,专科32人,中师8人;其中学高级高1人,中学一级26人,中学二级15人,中三7人,未评职称3人。学校占地面积82752㎡,建筑面积9725㎡,运动场面积12000㎡;图书37000册,教室3825㎡,实验室600㎡,图书室275㎡。2007年9月,一栋三层的西教学楼建成,建筑面积为1386㎡。中心校内部机构设置:除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外,又增设教科室及教科室主任。学校占地82725㎡,五年中依依次建筑学生公寓、食堂、水冲厕所、综合楼,又一学生公寓、自来水厂、学生浴池,校内主干道东修建凉亭、小桥、花园等校园景观,绿化美化面积为12914㎡。 2011年9月,开设班级为21班,学生814人,教师81人,中高22人,中一36人,中二13人,中三10人;本科34人,专科47人。学校占地面积未变,建筑面积13714㎡,运动场7500㎡,图书38680册,实验室2830㎡,实验室320㎡,图书室180㎡,微机室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_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行中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行中植基小学。 于 1974 年从迁建至此并更名行中中心小学。 XX 年 1 月 15 日,我校有幸得到广州雅丽思企业联盟的资助后,在政府的批准下,学校更名为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 学校历史悠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是全县首批县一级学校,现有 10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277 人,教职工 32人。 学校占地面积 12309 平方米,建筑面积 2842 平方米。 设有多媒体教杨室、电脑室、语言实验滴室、科学实验室各 1间盟;教仪室、体育器材室志、图书室、少先队部室颂装备符合要求;其他场维室全面配套;学校运动直场设置有二百米环形跑唆道和一百米直跑道,一摹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在。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陕完善,设备齐全,办学铀条件优越。 学校领毡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易进取,教育教学管理走溺上规范化的轨道。 学校槐师生勤教勤学,树立她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杜胜的办学理念,着力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羊实践能力,努力创建吏活泼、乐学、扎实、和牧谐的良好校风,走出钢了一条优化育人环境邻,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寨学特色之路。 1 / 3

抓好佯三化工作,优化育元人环境是行中中心小学辫的办学特色。 在三化食工作中突出抓早、枕恒、细、实四个字,活如今,校园绿化面积计坎 3200 多平方米,学狄校绿化覆盖率达到 97 玲 %。 辛勤耕耘,硕疯果累累。 行中中心小学惺于 1999 年评为梅州藤市创建美丽校园活全动先进单位;XX 年评询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萌;XX 年评为(199 案 62019 年)平远梆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太位;XX 年被评为县滚文明学校;在中心小矗学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下阜,全镇小学从 1999 文年至 XX 年连续十一年潞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镶胜单位;XX 年被评憾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原位,德育达标学校曼。 行中中心小学体育蓄代表队分别于 1999 躁年、XX 年、XX 年、黄 XX 年、XX 年、XX 壶年、XX年连续七届全焕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茂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遭优异成绩;中心小学党夺支部分别于 XX、XX 柱、XX、XX、XX、姚 XX、XX 年度评为幌县先进支部。 学校英冯语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除分别在 XX 年、XX 年殉评为先进教研组。 疡 XX 年学校关工委被评腐为先进集体。 恕如今,行中中心小学的津全体师生满怀信心,励郝精

中心学校简介

中心学校简介 杉阳镇中心学校简介 永平县杉阳镇中心学校地处古南方丝绸之路博南段的左侧,学校创办于1914年,原称杉木和高等小学堂,建国以来,学校几经改制易名为杉阳教办、杉阳中心完小,于2003年3月更名为的杉阳镇中心学校。(电话:6788722) 新中国成立至今,学校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1999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1年报10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镇各学校都以实现、巩固“两基”为契机,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杉阳镇中心完小、仁寿村完小被确定为国家贫义工程的项目学校,借“李嘉诚项目”及“国家贫义工程”的东风我镇12所完小,6所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二”设备,1所九年制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三”设备,所有校点均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现在学校的配套设施基本适应教学需要;二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因地制宜地撤、集并了部分校点,学校由原来的61所减少到现在的37所,学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大化的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镇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

制,使教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狠抓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学历提高,力求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五是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注重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岩硐村完小、兴隆村完小获得州级育人环境建设优级学校称号。杉阳镇中心完小、兴隆村完小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杉阳镇中心完小还分别获得县级教育先进单位、“巾帼文明示范岗” 称号。目前,全镇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完小12所,有1所九年制学校,教学点23个,在校生小学3508人,初中476人,学校占地141863平方米,建筑面积31936平方米,核定编制299人,在岗教师281人,待课教师35人。杉阳镇中心学校共有成员10人,校长:吴建张,副校长:马志祥、黄再荣、茶文字,教研员:赵正娇、杨润兰,教仪专干:赵龙、钏志睿,会计:洪文武,出纳:段先能。 一、根据我校工作的实际,确定各种岗位人员职责如下: 1、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设岗位5个) 中心学校校长岗位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令、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规定,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②、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③、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注意教职工队伍建设,

天马镇中心小学简介

天马镇中心小学简介 天马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5年,位于岑巩县版图中心,距县城45公里。岑江公路临校而过,校园当街,交通便利。学校成立至今经过了80年的风雨历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通过撤点并校,现全镇有1所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下辖3个村小(天马镇白岩坪寄宿制小学、天马镇苗落小学、天马镇雷公田教学点)。 全镇小学1至6年级现共有学生1322人,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行政人员3人,取得中小学校一级教师的有66人;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63人,占专任教师的74.12%,中专学历22人,占专任教师的26.88,师生比是1:15.55。36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6.72人。全镇共有教室57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37间。全镇小学占地面积3131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67平方米,建筑面积13240.4平方米,生均10.02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2136平方米,生均9.18平方米。2所寄宿制学校有寄宿生855人,寄宿率为64.67%,寄宿生住宿面积3000平方米,生均3.55平方米,学生床450张(上、下铺床),能保证一人一铺,食堂面积1729平方米,固定资产923.71万元,教学实验仪器配置232.3万元。计算机180台,每百生均13.6台,图书册数27480,生均20.79册,全镇绿化面积11335平方米,生均8.57平方米,全镇厕所面积459.4平方米,生均0.35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各校分别设有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教学设施较为齐全,拥有学生餐厅和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功能室、学生计算机室等,中心小学还建有学生浴室。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质量强校、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以“严谨笃学,崇德向善”为校训,以“勤思博学,文明乐观” 为校风,以“全面发展,踏实渐进”为教风,以“超越自我争创辉煌” 为学风,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合格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彻学校工作的始终。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兴校方面,积极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 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县十二个乡镇综合考评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奖章,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获州级表彰。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 -------记奋进中的漫水乡中心小学 来凤县漫水乡中心小学座落于酉水河畔,背靠巍巍大山,东与湖南交界,南与百福司镇毗邻,西与绿水接壤。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一所全新的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755名,平均班额58人,教师55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学历合格教师55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人,生均0.04人;学校占地面积36240㎡,生均用地面积48 ㎡;校舍建筑面积7776㎡,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3㎡;绿化面积17395㎡,生均绿化面积23㎡;体育场地 3800㎡,生均5.03㎡;普通教室20间,面积2759㎡;教辅用房9间,面积43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55㎡;计算机6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34台;图书室藏书 12800册,生均图书16.9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83万元,生均739.5元。

学校创建于1940年,新建于2006年。70多年的风风雨雨,学校经过了四次整体搬迁。1940年创建于漫水场中黑神庙,1952年搬迁至黑神庙左上方的烟刀坪,1964年,发现校园地面多处裂缝,于是1966年学校整体搬迁到与车沟靠近的唐家屋场。1985年,同样因校址地处滑坡地带的原因,学校第三次整体搬迁至苏家坪。后又由于山体严重滑坡,于2007年学校第四次整体搬迁至现在的学堂堡。 学校的成长足迹,是来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见证。2007年学校经历整体搬迁,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漫水小学多方筹措,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100多万元,新修2367㎡塑胶运动场和学校围墙,添臵了空气能热水器和十有八配套设备,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缩小了与城内学校的差距。 无论是五六十年代,还是近三、四十年中,漫水乡中心小

铁铺中心校少先队工作简介

铁铺中心校少先队工作简介 铁铺中心校少先队组织机构完善,阵地健全,学校设总部,下设1个大队部,13个中队。红领巾广播站、活动室、鼓号队、礼仪队等一应俱全。充分调动队员积极性,队干部通过竞选产生,加强队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和习惯养成。以创新活动和体验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之间文明、诚信、团结、协作的良好风尚形成。 铁铺中心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方针的贯彻与落实,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周一国旗下讲话,加强少先队员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每周星期一,学校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上一周工作总结和本周工作安排,主要程序包括: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活动安排等。教师组织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队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红领巾广播站是宣传窗,净化少先队员的心灵。每天中午12:30——1:30为我校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时间。从组稿、审稿到播音,都由少先队大队干部自行组织,深受队员们的喜爱。在这里,队员们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进行心灵的交汇,在这里,他们放飞梦想,放飞希望。红领巾广播站播音还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盲区大为减少,德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改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队日课,这节课主要宣传安全、法制知识,行为规范,亲切自然,无生硬说教,无严令辞色,深受学生喜爱。更多时候,学校大队部会安排合理的队日活动,少先队员们一起体验生活,劳动,玩耍,共同成长与进步。另外我校还加强对各中队每周班会、队会的检查,使之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创新。既推进了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又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素质,尤其是提高了中队干部的工作能力。同时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大队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五一长假期间开展爱心体验活动,庆“六一”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等一系列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型集体活动。庆“国庆”开展“我为祖国唱首歌”主题文艺活动,建队日组织新生入队等活动。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感情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知识讲座是辅战场,培养少先队员适应社会的能力。少先队大队部定期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请交警队、铁道部门、卫生防疫站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了学生的卫生环保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以身边事例为主题,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学生自我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 五、做好值周工作,利用值周教师和红领巾自我管理岗、值日生岗学生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体育卫生习惯等。帮助个别学生改掉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