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围城》教案

《围城》教案

一、钱钟书

作者钱钟书(1910-1998)是一位治学大家,钱锺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1910年生于江南古城无锡。关于钱先生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说在当时社会,中国的大家庭流行一种习俗,男儿一周岁时,为试验孩子将来的志向,放许多物件于筐内,由他去抓,称为抓周。俗名也叫“试儿”。最典型的抓周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抓了一大把脂粉钗环,被老爸贾政骂为酒色之徒。钱先生一周岁时,抓的是一本书,于是取名为钟书。”。“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但锺是“集聚”的意思,由此引申出“感情专注”之义,如“锺情”、“锺爱”等。意思是“锺爱读书”。锺字简化后与钟(古代打击乐器)意义混淆,根据钱老先生生前意愿,应作“钱锺书”。钱先生在无锡、苏州读完小学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考取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除《围城》外,钱先生还著有文学作品《百合心》、《管锥编》和《谈艺录》。1949年以后潜心于学术研究,终成大家,以致于1980年以后国内形成一股“钱学”热潮。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钱锺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1933年钱锺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狂傲的同时他又是很耿直的,不为权贵所折腰。在“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锺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锺情于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当时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简直把钱锺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但这第二种愿望并不是容易达到的。他潜心读书研究,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锺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

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锺书却无关。

总体评价:

钱锺书先生留学英、法,谙熟西方文化,但从不以此为傲。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二、小说简介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

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回国后在上海和家乡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小说开始说方鸿渐出国留学时有一个父母之命所定下的订下的亲事,后来女方却因为疾病早逝,但是岳父家因为非常欣赏方,于是就支助方的留学费用,而方鸿渐却比较失败,在辗转多个学校和专业中后来弄回一个国外冒牌大学的博士文凭。在回国的轮船上,遇到了以前的同学苏文纨,他们以前并不相熟,而这个时候苏文纨倾心于方,并在下船回家之后也总与其联系,相约一起看星星、看月亮、谈人生、谈理想。苏文纨是一个有着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的性格,她最幸福的事应该就是看着众多的追求者围绕着她转,并且争锋吃醋的样子,当时有一个人叫做赵辛梅(也是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的人倾心于她,于是赵辛梅处处挤兑方鸿渐。但是方鸿渐却倾心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他一方面追求着唐晓芙但另一方面又有着纨袴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一直没有跟苏文纨说清楚。那么最后当他跟苏文纨阐明自己实际上不喜欢她之后,必然遭到苏的愤恨,并挑拨方与唐之间,最后导致两个互相倾心的人也没有的得到圆满的结局,苏文纨也在一气之下的另嫁他人。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之前喜欢苏德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当时赵辛梅成方为“同情者”,为什么说是同情呢?“因为一起学习的叫同学,一起工作的叫同事,那么钟情于同一个女子的就应该成为同情”,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他们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的路途中发生的种种。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