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研究途径

行政研究途径

行政研究途径
行政研究途径

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综述

汪前臣

中国大学文法学院

江徐州221008)

(矿业苏徐州

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就是知和理解公共行政学的角、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摘要:认知和理解公共行政学的视角、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国内外

研究者从公共行政展程等多个角度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行了。公共行政的研发展历程等多个角度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进行了归纳。公共行政的研

究途径往往是交叠的。从意上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探和分析于公共行政理

逻辑意义上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探讨和分析则对于公共行政理论

和践的展有着很大的价。

实践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价值。

公共行政研究途径述

关键词: 综

中分号:C93

图分类号

所谓研究途径,是认知和理解一种学科的视角、方法和手段。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就是认知和理解公共行政学的视角、方法和手段,“是理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1]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手段,使得公共行政的研究逐渐走出了单一途径的缺陷,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理清公共行政学的多元化的研究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把握公共行政的理论内涵,促进公共行政实践的进步。本文将总结近年来学者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描述,以期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公共行政的研究有不同的途径。同样,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划分也是基于不同的视角。综观近年来学界对公共行政途径的研究,笔者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根据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归纳:

基于政府管理实践的不断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共行政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出现了很多理论思想和流派。这些理论思想和流派正是学者基于不同途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公共行政纵向发展历程对公共行政途径进行分析,较为流行的主要有英国学者简·莱恩的“四途径说”和厦门大学教授陈振明“范式转换说”。

(1),简·莱恩的“四途径说”

英国学者简·莱恩在其著作《新公共管理》中以寻求学科整合为目的而提出了古典途径、管理途径、政策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等四途径说。莱恩认为,基于对古典理论的挑战,形成和确立了两种新的公共行政途径,即管理途径和政策途径。其中管理途径以组织理论代表巴纳德发起的“超越古典理论运动”为标志,到西蒙的《行政行为》出版而最终形成;政策科学以维尔德瓦斯基与普瑞斯曼合著的《执行》和《向权力说话:政策分析的艺术》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途径兴起,形成了对前三种途径的挑战和超越。莱恩把前三个途径都归入到“传统公共治理”,把四个途径归入到公共部门治理理论范

畴,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模式。

(2)陈振明的“范式(途径)转换说”

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从公共行政范式演变的角度出发指出,作为政府管理研究的公共行学在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三种范式和途径的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三次重大突破。①,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理论基础是官僚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共有六个方面:非政治性的文官制度以及政治行政分开的假设;官僚体制模式;公务员终身受雇和征服者组织的稳定性;文官制度是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以外部规制来控制文官;要求结果的公平。②,40到60年代是新公共行政范式兴起时期。新公共行政学以追求社会公平为核心价值,寻求灵活多样的官僚主义形式,其研究的重点从组织结构转向了政策分析。③,到了80年代,随着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以及政府改革运动的推动,新公共管理范式兴起。陈振明认为,新公共管理学派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改变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以及实践模式。陈振明教授指出,“尽管从公共行政学到政策科学再到公共管理学是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但更准确地说,在目前西方公共管理学界中,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和新公共管理学三种范式共存,它们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三种学派、三种研究途径。”[2]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除此之外,美国公共行政学者罗伯特·格伦比威斯基从公共行政发展的历程把公共行政分为四个阶段:分析性的政治与行政分离阶段、具体的政治与行政分析阶段、管理科学阶段、公共政策途径阶段。[3]

2,以学科发展的交互性(交叉性)为依据而对公共行政途径的划分:

各种社会科学之间都具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从产生上看,公共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了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影响,以至于促使公共行政学内部发生了各种冲突、形成了各种流派。一些学者正是从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对公共行政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1),罗森布鲁姆的政治、法律、管理三途径学说

美国著名行政学者戴维·罗森布鲁姆(David H.Rosenbloom)早在1983年《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的《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中就已经指出,公共行政研究途径贴着“管理、政治和法律”的标签,它们相互影响,并且在某个程度发生交叠。随后罗森布鲁姆和在其出版的著作《公共行政学:管理、法律、政治的途径》把公共行政界定为“运用管理、政治、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和服务功能。”[4]基于其对公共行政的理解,罗森布鲁姆从价值、组织结构、对人认识、认知模式、人事行政、预算、决策观、职能特征、管制行政、对公众观点、责任与伦理等各个角度对公共行政的传统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见表一),以试图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

管理、政治、法律的途径进行综合加以整合,把新公共管理等纳入到公共行政的范式之中。表一:(摘自[美]罗鲁姆森布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2),谭功荣的“政治、管理、法律、社会学和文化四途径”

深圳大学学者谭功荣在其《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的绪论中分析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四种途径:政治学途径、管理学途径、法律途径、社会学和文化途径。谭功荣认为,管理学思想途径的公共行政撇开了行政活动的政治条件和政治因素来把握行政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学的主要价值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第二,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和方法是把管理的技术应用到行政的程序上来;第三,政府外的管理和政府管理技术上的相似性使得行政活动的外延伸展到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构的管理活动。政治学途径下的公共行政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政治性的管理,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的“效率”价值被质疑,取而代之的是“代表性”(representation)、“责任性”(accountability );第二,以公民参与等手段提高行政运作的政治“回应性”(responsiveness ),增强政府决策和执行更多的理性;第三,管理公共事务的主体是国家,强调运用权力来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带有“国家行政观念”色彩。法律

途径将公共行政

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为公共行政赋予了法律和裁判的主题。法律层面的公共行政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的价值在于“公共性”(publicness)、“公正”(e q uity);第二,行政的过程越来越强调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自主性;第三,行政主体的权利色彩淡化,依法行政和服务行政理念凸显;第四,行政主体多元化。最后是社会学与文化途径的公共行政。社会学和文化途径对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接受者的公共部门和公民进行了个体与团体的文化考察,解决人(包括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等)所面临的行为、伦理、价值、传统等问题,促使公共行政社会化和人性化。

此外,孙学玉教授也根据公共行政学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现象,指出公共行政共有五种取向: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管理原则凸显、法学取向的公共行政、政治学取向的公共行政、管理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和经济学取向的公共行政。

3,依据公共行政行为过程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划分

从动态上讲,公共行政是是一种行为过程。这一行为过程包括行政组织的建立、行政目标的确立、公共政策的制定、决策的执行等内容。有学者则把行政行为过程作为公共行政的研究切入点。

(1),凯顿的五途径说:

美国著名学者凯顿认为,在公共行政领域,有五种研究途径相互竞争而并存,而没有任何一种途径得到广泛的认同。第一,政府行政的途径,即把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认为所有的政府都实施一定的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维护国家秩序、税收、社会福利、邮政、货币发行等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这些政府的行政行为正是公共行政的研究切入点;第二,公共组织的途径,即把公共行政等同于公共组织,包括政府部门、管制机构、地方政府、公共公司等。所有的公共组织,都以公法为基础,受公共行政资助,由公共人员服务。公共行政的研究就是以公共组织的活动研究为途径的;第三种研究途径把公共导向的行政目标做为公共行政研究的对象,即关注社会目标和价值,公共意见的表达、公正、平等、回应性、公平性等基本目标。因此这种研究途径的公共行政把关注个人利益、私人目标的私人行政排除开来;第四,公共政策制定途径的公共行政,即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来区分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把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作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标准;第五,公共性价值途径的公共行政,即把公共性作为公共行政的和核心价值,以公共性为研究尺度,忽略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罗伯特·登哈特的公共行政研究的三种取向

美国学者罗伯特·登哈特的公共行政研究三种取向的观点是在其研究公共组织理论中提出的。登哈特在《公共组织理论》中指出,就公共行政理论范畴而言,公共行政研究取向分为三类:第一,政府治理途径的公共行政,即公共行政是政府治理的一部分,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可以成为政治学途径的公共行政;第二,组织行为学途径的公共行政,即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有相似的属性,它们共同遵守一般组织理论。公共行政的行为也是公共组织的行为,因此公共行政理论是组织理论的一部分。第三,专业的公共行政,即公共行

政被看做是一个专业领导,吸收不同的理论视点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登哈特表明,公共行政是谋求实现公众的社会价值而对社会变革进程的管理。

4,以工具性和以价值性为依据对公共行政研究途径划分

工具是实现价值的载体,价值是工具的目的。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具有工具性和价值指向特征。公共行政学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同样具有工具性和价值性特征。这二者是相互融合而无法割裂的。有些学者则把这一点作为隐性线索对公共行政的途径进行划分。

(1)波齐曼的P\B\X途径说

它源于其试图对八十年代后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1993年,波齐曼在《两种公共管理的概念》中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公共行政途径相对立的公共管理途径的观点。他认为研究公共管理共有三种途径:即政策学派的途径(ThePolicy-Approach),工商管理的途径((The

B usiness-Approach)和一个除此之外的尚难鉴别的途径(X)。A波齐曼指出,P途径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学院,注重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性分析方法,强调政策分析对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但是P途径重视政策制定而忽视对政策执行的研究,这与公共管理实践中重视政策研究大于政策制定的现实相违背;B途径来源于商学院,即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因此并且波齐曼对公共管理的途径进行如下归纳::(1)既关心战略,又关心过程,但以一种外部的焦点取向;(2)在强调“硬”知识(管理方法、技术尤其是定量分析技术)的同时,继续关注“软”知识(管理的政治环境、价值等);(3)以资深公共管理者(中层和高层管理者)为方向;(4)给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下更广泛的定义,以便将非营利组织、私人企业的公共方面包含于其中; (5)关注理论和规范研究。[5]

(2),毛寿龙的两维度说

表二:(龙,李文钊:《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选读》,江西人民出版社摘自毛寿,李文:《西方公共行政学名著》,江西人民出版社,。有改。)

2006动。

毛寿龙和李文钊从公共行政的价值和研究对象两个维度分析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四个类型(见表二)。他们认为,所有的公共行政学者都面对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公共行政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即是政治的价值还是行政的价值,前者主张公共行政应该具有回应性、代表性、公平性和参与性,后者主张公共行政应该追求效率、效能和经济;一个维度是公共行政应该研究什么,是研究政府官僚组织,强调政府行政和政治自身的治理,还是研究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问题的解决,强调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他们把公共行政研

A X途径即传统公共行政的途径。根据学者波齐曼的阐述, P途径和B途径综合形成的公共管理途径成为与X

途径相对立的研究途径。

究分为四类,(1),研究管官僚组织追求行政的效率、效能;(2),研究官僚组织追求公共行政的回应性、代表性、公平性和参与性;(3),研究公共事务和公共物品,追求行政的效率、效能;(4),研究公共事务和公共物品,追求公共行政的回应性、代表性、公平性和参与性。

结语

当然,对公共行政各种途径的区分只是从逻辑意义上的分析,公共行政的各种研究视角是相对的,多种途径通常是交叠出现的,因此截然将各种研究途径区别开来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从逻辑意义上对公共行政途径的探讨则对于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多元视角的切入,有利于公共行政学科研究的全面和深入,推进学科发展的“哥白尼革命”。单一视角的研究往往会造成学科研究方法、理念的局限性,促成学科发展的偏颇。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公共行政多元途径的切入,则大大开阔了公共行政研究的领域范围,丰富了行政学研究内容,使得各种理论思想和流派竞相发展,促进了学科发展的繁荣。另一方面公共行政学正是研究者采用不同于历史途径对政治学研究而形成范式革命的结果。传统上政治学、管理学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当前经济性、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应用数学上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都逐渐的被公共行政学所采用。从理论上说,这必然会推进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哥白尼革命”。A因此,研究者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拓宽自身的研究视野,寻找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视角、新途径,以创新的理念和态度推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其次,有助于理清“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都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定位问题。其内在的原因则在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途径下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语词,以至于对“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概念的使用和界定产生了混淆。这不仅造成了学术研究的障碍,也对学科的定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深入的探讨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问题,把握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采用的不同视角、途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根本上区分出多种学术语词的区别和联系,达成学科定位的一致性。

再次,指导公共行政改革的实践。[6]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公共行政有着不同的理解以及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公共行政不同研究途径的产生,其基本的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窥视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就可以考察出社会发展进程中公民对公共行政的理解以及对公共行政变革的要求。而每一次行政观念的重大变化都会导致政府管理的重大变革。例如,官僚制在其走过的历史中曾经业绩彪炳,官僚制一度成了“理性与效率”的代名词;

A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中指出,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意味

着公共行政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笔者认为,无论在公共行政领域是否已经发生了“哥白尼式革命”,研

究途径的多元化能够推进学科发展的“哥白尼式革命”这一命题则是正确的。

然而,时过境迁,在高度竞争与市场化的信息社会,官僚主义和官僚体制受到了无情的抨击,人们对政府功能提出了质疑,“再造政府”之声四起。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以及眼下“新公共管理”的风潮也无不对政府管理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可见,出于对公共行政的不同理解和公民对公共行政变革的要求,各种流派之下的政府管理所采取的职能形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采购制度等也会迥然不同。因此,研究者要探讨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考察公民的行政观念和其对公共行政变革的要求,以有效的指导公共行政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功荣: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与特征[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

[3] Robert T. Golembiewski: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 Developing Discipline[M]. Marcel Dekker Inc.1977, 8.

[4]戴维·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法律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5-6.

[5]Barry Bozeman. Introduction: T wo Concepts of Public Management[A]. Barry Bozman. Public Management:The State of the Art[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6]谭功荣:公共行政研究途径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3).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Approach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ANG Qian-chen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Low﹠Politics of the CUMT,

Xuzhou,Jiangsu.221008)

Abstract: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one angle of view, means or method that to understand and comprehe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scholars both abroad and at home have summed up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ough many points of view, for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t.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lways overlapped. To analyze it has grea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roundup

作者简介:汪前臣(1985—),男,山东济宁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具体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一)八十年代初期的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后,许多老干部落实政策,官复原职,但产生了一些机构臃肿等新问题。改革要点: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班子;三是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此次改革主要是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九十年代的机构改革 1993 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本次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围的职能切实还给企业;二是把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职能转移给市场;三是把经济活动中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转交给市场中介组织。遵循“政企职责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完善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原则,

(三)21世纪初期的机构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克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弊端,切实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的改革。 1998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世纪之交中国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抉择。这一抉择直接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国情与国际问题的理性判断,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坚定的改革信念和决心,表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中国最高国家和民族利益——现代化的追求。从已经提高的改革思想和涉及的改革问题看,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无疑是一次具有全面行政改革性质的改革。 意义:毫无疑问,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高举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我国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我们还存在历史性的差距。随着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丰富化、多元化,我国旧的政府管理模式与新的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生活之间的深层次的矛盾已经浮现并日趋尖锐化。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政府全面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下一个世纪初期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历史性诉求。本次改革就是在我国全面实行社

浅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录 摘要 (1) 导论 (2)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2)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国政府职能 (3)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变迁 (3)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3) (二)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主要弊端 (3) 三、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5) (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6) (三)科学设置政府机构 (7) (四)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解决各自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课题。 文章以政府管理职能入手,简要阐述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的职能,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弊端。随着中国的入世,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此文章提出了可行性较好的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导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客观需要,相继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经济全球化和政府作用”是各国认真思考的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直接面临竞争的是企业,承受最大挑战的却是政府。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努力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但我们注意到,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弊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文章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立足点,以地方政府为主要视角,对现阶段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作了一些思考,并对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概述 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不同国家的政府职能各具特色。 (一)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 西方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它大体经历了“守夜人”、“全面干预”到“混合经济”阶段,即从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经济运行到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职能既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也不放弃间接影响和干预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与经济关系的模式也非一致的,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和北欧模式。 尽管因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国政府职能上的不同特色。但综观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职能作用大致表现为: 一是具有市场开拓的导航职能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必然使其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其经济的发展必将付出昂贵的时间和社会成本,此时通过政府的导向力量,有利于促使市场经济系统整体抓住机遇,快速升级。 二是对市场运行的调控职能作用。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并逐渐使之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消除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公,通过政府的积极作用,可以大大缓解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之简答A 五、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1)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哲学研究方法。(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6)比较研究方法。 ※7、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8、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行政学研究》读书报告

《行政学研究》读书报告 原文大意: 在《行政学研究中》,威尔逊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行政学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在美国所面临的阻碍,行政学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行政学研究要用什么研究方法。 针对第一个问题,威尔逊从社会与政治的错步发展说起,其总结传统政治学的范畴主要在:政府的构成方式、国家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人民的权利和君主的权利、君主制对民主制进行的侵蚀、寡头政治与特权堡垒等等政治哲学方面,而忽视了如何有效的实施法规政策,而如今,随着当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社会政治主体,传统社会秩序在瓦解,政府职责扩张,公民开始关注并向政府施加压力,执行宪法要比制定宪法更加困难,这种对法规政策实施的技巧与方法的忽视的短板效应尤其凸显出来,而行政学就是要使政府不走弯路,专心处理公务,强化政府行政能力。此外,通过对各国政治发展史的梳理,威尔逊提出行政学的胚胎发源于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发两国),而阻碍这种理念在美国发生作用的因素是人民主权,即民主。公共舆论是一个由全国民众组成的君主,而企图影响甚至改变公共舆论,相比国王这种单一君主比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还从其他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为什么民主会对于行政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并总结道:在任何地方,当尊重舆论被当作政府的最高原则时,其实际改革必然是缓慢的,并且一切改革都必然是充满妥协的。 在第二部分,威尔逊对宪法(或者说是宪法代表的传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做了区分,指出,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确定的,两者的区别更像是必须适合宪法原则所作的政府调整与那种仅仅为了灵活适应方便所作的政府调整之间的区别。进而论述到,作为对宪法权利分配的一种体现,在公共舆论与行政管理的权利分配上,行政学需要研究并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的文官制度,在理智的进行行政管理同时,保持与公众思想紧密的联系。 第三部分,作者指出,比较研究是行政学研究的手段。通过认识各国不同行政管理与环境条件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可以引入他们的行政学并使之本土化,并在美国的政策中验证推广。在此作者以美国联邦制的特殊性举例,考虑到环境因素区别,通过与德意志的帝国联邦的对比,来研究如何使各州各级政府官员尽其才智并保持兴趣的为社会服务。 读后感: 读完的第一感觉是,比起社会学理论,这篇文章并没有特别深奥晦涩的地方,并且语言与举例通俗易懂,使整篇文章更像一片充满睿智与幽默的演讲稿。也难怪作为学者,威尔逊能选上总统。 言归正状,本文中有大量关于公共舆论或者说民主的论述,而威尔逊的核心观点似乎是民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在某些情景中比较掣肘的因素,例如,他提到“人们的大多数都是极端缺乏哲学头脑的,而今天,人们的大多数却拥有投票权。”但同时,他又提到公共舆论是权威评论家,尤其是当对制定基本政策等巨大的权利进行监督时,公共舆论完全不可缺少。我并不是要模糊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区别,而是,这两者都代表着一种人民主权的思想,那么这种人民主权与行政管理之间,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才是最佳状态,这是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中英对照)

行政学之研究威尔逊 我认为任何一门实用科学,在没有必要了解它时,不会有人去研究它。因此,如果我们需要以某种事实来论证这种情况的话;著名的行政学实用科学正在进入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的事实本身;则证明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地了解行政学。然而,在此无需说明,我们并非要调查高校教学计划来证明这一事实。目前人们称为文官制度改革的运动在实现了它的第一个目标之后,不仅在人事方面,而且在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方面都必须为继续扩大改革努力,这是我们大家几乎都承认的事实,因为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同其人事问题一样需要进行改进,这一点已经十分明显。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显然更需要得到启示,只有认真进行研究才能提供这种启示。 但是,我们在进入这种研究之前,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l.考虑其他人在此领域中所做过的研究。即是说,考虑这种研究的历史。 2.确定这种研究的课题是什么。 3.断定发展这种研究所需要的最佳方法以及我们用来进行这种研究所需要的最清楚的政治概念。 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好像离开了图表或指南针而去出发远航。 一、行政科学是已在两手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 它为什么姗姗来迟?它为什么直到我们这个忙的几乎注意不到它的世纪才出现?行政机关是政府最明显的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者,是政府的操作者,是政府的最显露的方面,当然,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它是行动中的政府,人们很自然地希望看到政治学的论著者在系统思想史的很早时期即已引起对行动中的政府的注意,并激发他们进行仔细的研究。 但是,事与愿违。直到本世纪已经度过了它的最初的青春时期,并且已经开始长出独具特色的系统知识之花的时候,才有人将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地进行论述。直到今天,我们所拜读的所有的政治学论著者都仅仅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争辩和论证:政府“构成方式”;国家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人民的权力和君主的特权;属于政府核心内容的最深的含义及根据人性和人的目的摆在政府目标之前的更高目标。下列范围广泛的理论领域是存在激烈论战的中心地区:君主制对民主制进行攻击,寡头政治力图建立特权的堡垒,专制制度寻求使其所有竞争者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的机会。在这些理论原则的激烈斗争中,行政机关不能中断其自身的思考。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谁制定法律以及制定什么法律?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有启发性的、公平的、迅速而又没有摩擦地实施法律。这一问题被看做是“实际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在专家学者们就理论原则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办事人员进行处理。 政治哲学采取这种方向,当然不是一种意外现象,不是出于政治哲学家的偶然性偏爱或反常行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任何时代的哲学“都只不过是抽象思维所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精神。”而政治哲学也和其它任何种类的哲学一样,只不过是举起了反映当代事务的一面镜子。在很早的时代,麻烦的事情几乎都出在政府结构方面。因此,结构问题就成为吸引人们思考的焦点。当时,在行政管理方面很少或完全没有遇到麻烦问题,至少没有引起行政官员注意的问题。那时候政府的职能很简单,因为生活本身就很简单。政府靠行政命令行事,驱使着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征询人们的意见。那时候没有使财政人员感到麻烦的公共收入和公债的复杂制度,因此也并不存在感到此种麻烦的财政人员。所有掌握权力的人员都不会对怎样运用权力长期茫然不解。唯一重大的问题是:谁将掌握权力?全体居民只不过是处于管辖之下的人群;财产的种类很少,当时农庄很多,但却没有股票和债券;牲口远比既得利益集团的数目多。 我曾经说过,这一切都是“早期时代”的真实情况。在相对较晚的时期,这些情况也基本上是真实的。人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思路 从年至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组织改革,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年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加强宏观调控部门。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培育与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企业市场化、投资多元化。因此,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满足企业与市场的这种要求,政府与企业之间就必须取消行政隶属关系,专业经济部门不再是企业主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任何行政干预。政府与企业之间,只是政府国有资产部门对企业的资产产权关系,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中央与地方的专业经济部门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与管理方式,逐步融人以产业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部门。改革后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引导本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维护行业平等竞争秩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权益;向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损害所有者权益。 ()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政府社会服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这种社会服务原则上应由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具体事务由地方政府去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社会事务是由企业办理的,企业不堪重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事务要由政府办理,企业要摆脱社会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组织,全心全意搞好企业。 ()加强执法监督部门。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与经济调节作用的加大,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执法监管,以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按照行政决策立法与行政执法监督分开的原则,行政决策机构制定市场运行规则,执法监管机构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实行市场与社会的统一执法监督。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改变目前部门立法、条条执法,或者地区立法、区域执法的条块分割局面,打破部门垄断、地区封锁,消除市场障碍,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部门。 这次改革首先对国务院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由原来的个组成部门减少为个,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别由个、个、个调整为个、个、个。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干部编制总数精简了一半。目前,正在进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当然,由于中国社

浅谈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行政体制改革的认 识与思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行政体制改革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和行政环境的影响下,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调整和改变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职能和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变迁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变迁的趋势,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大大增加。一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本国的努力,也有赖于国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要建立在本国政治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上,也有赖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序。二是社会问题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资源矛盾激化,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极大地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三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加大。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流动的范围和速度不断加大,跨国跨境流动更加便捷。恐怖主义等跨国跨境犯罪活动愈加猖獗,艾滋病以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成为世界性问题。社会治理无论涉及的范围还是复杂的程度都大大增加,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推行高福利政策,这虽然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矛盾,但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增长减慢,使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而且,高福利政策还使一部分人的进取精神削弱,经济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也存在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问题,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预见性、针对性还不强;有的应该承担的社会治理责任还不到位、效率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比较弱,等等。要解决

《行政学之研究》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T . W . Wils on , 1856-1924),西方 行政学的创始人。 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 于普林斯顿大学, 斯?霍普金斯大学, 了第一部著作《国会 他用作哲学博土学位 年使他获得了哲学博 至1902 年,他是政治学教授,此间发 表了《国 家》(1889年)、《分裂口重 新 统一(1829 ? 1889》(1893 年)、 《一 位大师及其政治 论文)(1892年)、<纯 粹的文献及其它论文)(1886年》、 《乔治?华盛顿》(1896年)以及 《美国人民的历史 》(1902年)等六 部 著作和一些论文。1902年至1910年间, 他担任普林斯 顿大学校长,并 在1908 年出版《美国的宪法政府》一 书,1910 年,他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1913 年被选为 美国总统,1924 威尔逊是一位杰出的 政治学教授、行政学者、历史学家、教育 家、改革家和政治 家。 他1887年6月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 》第二期发表了其精华论文《行政学研 究》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 ni stratio n 》),在这f 论文里,威尔逊概述了研究的历史,提出 要研究国 家行政管理,建立行政科学,同时非常令人信服地提 出了这种研究的必要性和价 值,并对行 政学研究 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提出了设想,指出了应 该继续坚持下去的研究方法。 这篇文章标 志着理论 界自觉研究探索公共行政的开端,公共行 政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和一 个被人认可的 政府研究领域得以建立起来,是从威尔逊,或者 严格地说,是从威尔逊的这 篇文章开始的。 二、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 (一)创立行政科学 的必要性 威尔逊针对政治学的 研究状况,提出应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 政府管理,论证了 创立行政科学的必要 性。 《行政学之研究》 、威尔逊其人 1856年12月28日 州,1879年毕业 1884年毕业于约翰 1885年,他出版 政体》,这本书被 论文,并在1886 士学位。1886年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依我看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 依我看 10春行政管理ⅹ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关注与分析,有利于我国整个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也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向前推进,但目前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四个层次,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形成教育行政管理的纵向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所属职权范围内还设有直属单位,按其职能管理相应的教育事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教育部为首的纵横交织的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倾向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就形成了不管哪一类教

育哪一类学校的管理,基本上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比如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统一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统一的考试和评价,正是由于这样划一的僵化的官僚的行政管理造成政教不分、政事不分、教育机构臃肿等弊端。另外这样僵化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容易使下级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层面深受权力的影响,使其或是依附于权力部门,或是屈服于行政压力而敢怒不敢言。 (二)不合理的行政机构设置 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机构庞杂和职能划分不清的状况。有的职能部门“名不符实”,或者不同部门职能方面有交叉,容易造成权力分配不当,责任不清的现象。目前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而且各部门的权责和功能还不是十分相匹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以实现功能和责任的一致性。 其行政方式方法又较单一。行政机关的职能要靠一定的具体的活动、手段、程序等行政行为来实现。但目前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开会,制定公文,检查评比等方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文山会海”十分严重,另外所发的文件中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性的文件比较少,更多的是关于指导、检查等内容。在教育行政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则,必须科学地设计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部门,合理设置行政职位。 (三)不健全的法制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多,各个部门都会制定相关自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行政科学的理论的要义,并阐述了在美国引入行政科学的重要性和现实原因。《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关键词】:威尔逊、行政学、美国。一、作者简介: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政治家,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美国28任总统[1]。伍德罗·威尔逊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行政管理理论,并结合美国的具体政治实践和国情,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伍德罗·威尔逊是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其行政学四项主要表现在《行政学之研究》一书中。

二、写作背景: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第一章节深入分析了将行政学引入美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历史原因:1.政府活动方面的困难在这一时期不断积累到顶点,因此必须认真和系统地调节行政工作使之适合于政策标准。 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1883年,美国确立了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 3.美国在其行政管理受到自理论的影响之前,就已经跨入了制定宪法和进行民众改革的时期,行政管理的改进进入了半途而废的状态。现实原因:1.当前全民的一件正在稳步扩张成为一种关于国家职责的新观念。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日益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数量上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行政科学的指导使政府有效运转。 2.美国的行政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容摘要:三十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基本摆脱了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持久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

行政学研究(完美打印版)

行政学之研究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Woodrow·Wilson November 1,1886 伍德罗·威尔逊 我认为任何一门实用科学,在没有必要了解它时,不会有人去研究它。因此,如果我们需要以某种事实来论证这种情况的话;著名的行政学实用科学正在进入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的事实本身;则证明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地了解行政学。然而,在此无需说明,我们并非要调查高校教学计划来证明这一事实。目前人们称为文官制度改革的运动在实现了它的第一个目标之后,不仅在人事方面,而且在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方面都必须为继续扩大改革努力,这是我们大家几乎都承认的事实,因为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同其人事问题一样需要进行改进,这一点已经十分明显。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显然更需要得到启示,只有认真进行研究才能提供这种启示。 但是,我们在进入这种研究之前,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1.考虑其他人在此领域中所做过的研究。即是说,考虑这种研究的历史。 2.确定这种研究的课题是什么。 3.断定发展这种研究所需要的最佳方法以及我们用来进行这种研究所需要的最清楚的政治概念。 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好像是离开了图表或指南针而去出发远航。 一 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是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它为什么姗姗来迟?它为什么直到我们这个忙的几乎注意不到它的世纪才出现?行政机关是政府最明显的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者,是政府的操作者,是政府的最显露的方面,当然,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它是行动中的政府,人们很自然地希望看到政治学的论著者在系统思想史的很早时期即已引起对行动中的政府的注意,并激发他们进行仔细的研究。 但是,事与愿违。直到本世纪已经度过了它的最初的青春时期,并且已经开始长出独具特色的系统知识之花的时候,才有人将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系统地进行论述。直到今天,我们所拜读的所有的政治学论著者都仅仅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争辩和论证:政府“构成方式”;国家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人民的权力和君主的特权;属于政府核心内容的最深的含义及根据人性和人的目的摆在政府目标之前的更高目标。下列范围广泛的理论领域是存在激烈论战的中心地区:君主制对民主制进行攻击,寡头政治力图建立特权的堡垒,专制制度寻求使其所有竞争者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的机会。在这些理论原则的激烈斗争中,行政机关不能中断其自身的思考。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由谁制定法律以及制定什么法律?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有启发性的、公平的、迅速而又没有摩擦地实施法律。这一问题被看做是“实际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在专家学者们就理论原则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办事人员进行处理。 政治哲学采取这种方向,当然不是一种意外现象,不是出于政治哲学家的偶然性偏爱或反常行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任何时代的哲学“都只不过是抽象思维所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精神。”而政治哲学也和其它任何种类的哲学一样,只不过是举起了反映当代事务的一面镜子。在很早的时代,麻烦的事情几乎都出在政府结构方面。因此,结构问题就成为吸引人们思考的焦点。当时,在行政管理方面很少或完全没有遇到麻烦问题,至少没有引起行政官员注意的问题。那时候政府的职能很简单,因为生活本身就很简单。政府靠行政命令行事,驱使着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征询人们的意见。那时候没有使财政人员感到麻烦的公共收入和公债的复杂制度,因此也并不存在感到此种麻烦的财政人员。所有掌握权力的人员都不会对怎样运用权力长期茫然不解。唯一重大的问题是:谁将掌握权力?全体居民只不过是处于管辖之下的人群;财产的种类很少,当时农庄很多,但却没有股票和债券;牲口远比既得利益集团的数目多。 我曾经说过,这一切都是“早期时代”的真实情况。在相对较晚的时期,这些情况也基本上是真实的。人们无需追溯到上一个世纪去探寻目前贸易上的复杂性和使人困惑的商业投机行为是怎样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 发表时间:2011-12-31T14:28:29.67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魏建飞 [导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魏建飞 (上海东华工程咨询公司,上海 200000)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345-0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论述了我国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然后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处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改革;行政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这造成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资源耗费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地区间及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低消耗、高效率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基本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当也不需要继续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而且应当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需要,退出对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具体干预,减少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上来,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将更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上来。 4.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政府不断推进本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各国企业和生产力的竞争,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竞争,只有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政府行为及经济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稳定性,才能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当前,我国已结束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正面临着更多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加规范和透明、更有效率,才能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竞争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低,存在资源资金短缺、人口众多、对外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加上两千多年封建文化传统,制约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行政管理改革中应该做好如下的几个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政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搞政府机构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也很难积极发挥作用。只有制度的更新,只有解决好政府行政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才能提高政府效率,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机构设置合理的政府系统并确定合理的人员编制。政府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行相应的改革,解除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各级政府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政方式,构建为社会服务的政府。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做好政府职能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观上进一步调整、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中国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的迫切要求。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不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就不是健全、完善的。此外,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为中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走向国际、参与世界提供广阔天地和巨大的商机。加快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 3.政府改革中应该注意强化行政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现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在设计政府构架、调整政府职能时,要体现权力监督的精神,强化监督职能,科学设置监督机构。权力的运作要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必须分离。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分离决策和执行是对行政权力本质上的限制。要积极探索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路子。通过调整职能和内设机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